荒野25週年特刊 Flipbook PDF

荒野25週年特刊

83 downloads 111 Views 143MB Size

Recommend Stories


Porque. PDF Created with deskpdf PDF Writer - Trial ::
Porque tu hogar empieza desde adentro. www.avilainteriores.com PDF Created with deskPDF PDF Writer - Trial :: http://www.docudesk.com Avila Interi

EMPRESAS HEADHUNTERS CHILE PDF
Get Instant Access to eBook Empresas Headhunters Chile PDF at Our Huge Library EMPRESAS HEADHUNTERS CHILE PDF ==> Download: EMPRESAS HEADHUNTERS CHIL

Story Transcript

目錄

contents

5

Chapter 1 荒野起源

006 007 008 010

12

016 022

028 030 037 042 046 049 052 055 059 063 066 068 070 075 077

087 089 094 097 099 101 103 105

108 114 117

棲地守護的目標與方向

      

一群動手做棲地守護工作的荒野夥伴    

鄉土關懷委員會 荒野式的議題行動    

 

 

   

 

 

 

 

 

 

文/劉月梅

 

 

文/劉建隆

 

 

文/陳江河

 

文/李騏廷

 

文/王俊智

荒野 1 號地的經營與管理

           

        

文/謝祥彥

萬里濕地教育中心今昔

          

        

文/莊育偉

濕地生物的天堂―雙連埤

         

如果你才二十出頭就有一塊地,你會怎麼做?    瀕危植物的方舟 蓮花寺濕地

       

幫青蛙過馬路

             

諸羅有愛,荒野有情

山林行腳的起心動念、現況與展望 非農地禁用除草劑的推動歷程:

        

 

 

              

往前挪一小步,持續努力就會慢慢接近目標

野溪調查與守護

文/張正敏

        

文/楊欣惠

        

文/周明煌

        

文/施芬如

      文/謝忠良

        

文/陳慧諼

        

文/許天麟

        

文/林智謀

        

野溪調查與守護―臺北篇

文/陳介緯

      文/黃振福 、莊育偉

          

守護三崁店―比生命更長久的事

        

 

打造水鳥天堂的五十二甲濕地         

文/楊坤城

五年行動,守得住知本濕地嗎?

        

文/蘇雅婷、陸淑琴

油羅田友善耕作讓農地重生

        

文/項春蘭、許天麟

雙連埤友善農耕

「公園生態化」的推動 生態河川的推動

四斑細蟌在五股濕地

守護淡水河口的陸蟹

河岸行腳

河岸行腳臺中經驗

守護一片赤腳奔跑的沙灘

四次環島快篩抓出海岸上的疫情熱區 愛的起點―海岸行腳

荒野國際事務委員會的改變與新任務

文/許元俊

        

文/莊育偉

        

       

       

       

深入全國社區學校 最具影響力的社區節能行動家 從「夏至關燈」、「地球一小時」到地球倡議

        

      文/莊勝凱

用愛守護「公園綠地與都市綠肺」

119 Chapter 6 國際事務 121

 

25 周年特刊 總編輯的話:以終為始 我們一直努力在起腳之初

107 Chapter 5 無塑海洋

目錄

 

Chapter 4 生態城市

080

2

 

荒野成立起源

Chapter 3 永續山林

026

79

宗旨、任務

Chapter 2 棲地守護

013

25

1/4 世紀的風華因努力而更現光彩 

       

 

文/林育輝、吳居貞

文/河岸行腳計畫執行夥伴

       

       

文/莊育偉

文/陳瑞禮

文/謝國發

文/劉峻儒

文/企劃推廣部

文/胡介申

文/胡介申

文/廖建翊

文/柯典一

荒野 25 周年特刊

118 Chapter 7 環境教育 129 131 133 135 138 140 142 146 149 151 153 157 162

荒野解說教育推開心向自然的一扇窗

文/卓昕岑

生態心理學式解說簡介

文/陳俊霖

EEE:體驗自然 探索環境真實面貌

文/林雅倩

推廣講師委員會簡史

文/藍培菁

文/郭益昌

荒野親子共學 落實環境行動

荒野親子鷹鹿蜂蟻二十年育成

文/石曉華、劉建隆

環境行動論壇的發展與對孩子的影響

文/宋家元 文/童瑞華

兒童環境教育組十二年 「悅讀荒野」的推手

文/陳介緯 文/蘇富美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環境教育場域的建置 ─ 荒野的自然中心

文/劉月梅

讓人人具備氣候變遷素養及行動力

文/劉峻儒

畫出一篇綠色大地― 綠色生活地圖

167 Chapter 8 秘書處的成長 166

思議那不可思議的

169

從志工秘書長至專職秘書長的過渡期

171 174 178

― 回顧荒野成立階段 關於塑造文化與制度的思考歷程  

打造秘書處成為荒野理念推動的強力執行器

 

讓荒野志工熱情盡情發揮― 秘書處的規劃與帶領 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181 Chapter 9 附錄 182 188 190 191 198

文/李偉文 文/汪惠玲 文/張宏林 文/施純榮 文/劉建隆

荒野圖書室

荒野相關出版品大事記 自然禱詞

荒野老照片故事館 荒野音樂館

203 Chapter 10 點將錄 歷任理事長 204 210 212 216 220

總會 225 229 231 234 235

荒野的先行者─訪創會理事長徐仁修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 25 年回望初心,偉文談荒野的價值與理想

有愛就有力量 「 荒野藍鵲始終相信,每個不同特質孩子的頭頂上都有屬於他的一片天。」 身土不二:賴榮孝前理事長專訪

我的荒野之路 荒野中的領航者-月梅 理事長側寫 走過荒野那些年

搶救濕地的勇者 ─ 陳德鴻

五股濕地的生態由我來保護 ― 專訪李騏廷先生 棲地守護的彈塗魚 ― 專訪陳江河老師

經歷專職與志工的藍鯨:走上像喝咖啡一樣的荒野之路

懷念的荒野人 236 239

荒野行蹤-周民雄 我們的「天空」

臺北分會 242 246

說不完的荒野誌,回首來時路

一步一腳印 走入荒野 堅守富陽 菩提子不一樣的教師生涯

3

248 250 253 255 257 258 259 260 262 263 264 266 267 268

水樹:我們要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對自然、對生命的態度 豪情、熱情、柔情 樂在荒野的臺北大家長 ― 海洋 專訪林智謀老師 ― 找到生活與自然的平衡點, 打造具有人文素養的生態環境! 點滴積累 方能光芒耀眼 ― 萍蓬草 信任與包容,讓我們一起走下去 悠遊兒教天地,展現自我才能

感動成長、使命 讓我們陪著孩子守護地球 與荒野同行

在荒野裡成長

十年磨一劍,功力樂分享 ─ 小強老師

二格山組最閃耀的那一顆星 ─ 唐炘炘(天狼星) 充滿好奇心的綠繡眼 ─ 謝侑儒 青鳥的荒野行

在荒野,我富有又美麗

桃園分會 269 270 272 274

與自然共學 悠遊荒野的山茶

愛與行動傳遞感動 共創幸福滋味

320

與孩子共遊 讓愛持續轉動的薰衣草

318

愛玩。好荒野 ─ 崔玉慧/向日葵

322

新竹分會 275 278 280 282 283 284 286 287 288 289

走出半生,歸來仍少年 訪親子團第六屆中區總團長 ─ 天藍 / 余俊良 先生

292 294 296 298 300 302 305 308 311 312

315

4

326

父親甲棒 ─ 許鴻祥

329

追逐平凡的生命成就 ─ 許天麟

在孩子心中 埋下環境教育的種子 ─ 賴素櫻

328

330

動保組織派來的雙面臥底 ─ 施芬如

335

風.翻山越嶺而來 ─ 王鋕煌

特導的溫柔 ─ 小英媽媽林淑英 持續行動的身影

荒野臺中的老頑童 ― 小余

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 : 荒野筏子溪平臺的螃蟹 大肚山上的小白鷺

火的啟示錄 ― 專訪蔡江隆

種下人文一樹(藝術!憶樹!億樹!)的生態島鏈 ─ 盧銘世 細水長流荒野情 ─ 小蜜蜂(翁瓊玥) 大自然的眼睛 ─ 李冰丹

在荒野遇見農作的自然而然 荒野中的美麗與傷痛 荒野裡的協力與陪伴

陪孩子走一段荒野人生

高雄分會

亦狂 亦俠 亦溫文 荒野新竹的總舵手 ― 張正敏 懂得生活儀式的荒野人 ─ 王俊智

永遠的荒野人 ─ 吳金治

臺南分會

把花種好,蝴蝶就來了 ─ 謝華君

332 336

跟我走 ! 帶兒童在荒野行走的月綢姐

透過環境教育實踐環境行動 ~ 巒大杉(鄭弘杰) 在大自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 邱韻璇 在荒野中快樂前進的忘憂草

宜蘭分會

337 338 340

因為承擔,所以豐盛美好 ― 湯譜生 荒野有情,教育有心 ─ 陳清枝 默默綻放的愛 ― 菁芳草

花蓮分會

荒野是通往童年的祕徑

俠骨仁心仗馬鳴─ 副分會長錢建文(心宿二)

341

迴盪,深山鶯鳴 : 捎來環境之音的推廣講師

343

以愛來守護荒野的夥伴 ― 青楓

臺東分會

山不就我我就山 使命必達水亞木

342

荒野親子團退休後,你會在哪裡?我在荒野!

344

從素人到百年樹人的荒野路 ─ 雞屎藤

有路就走,藍花楹 溫暖堅定的荒野之道

雲林分會 314

324

327

臺中分會 290

嘉義分會

316

多功能用途 ─ 狗牙根

彈塗魚的回憶錄 ─ 蘇仁杰

目錄

溫文儒雅的智明老師 在荒野圓了自己的夢 遇見心中的孩子 與孩子一同成長 熊爺爺, 就是一本生態故事書

345

不斷學習!給孩子及夥伴做最好的陪伴

346

暢談荒野十四年的點滴與目標

荒野的專職

348 351

一份 30 歲的禮物, 卻成了獻給自己一輩子的志業 守候荒野, 秉持初衷一路同行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在這土地被過度開發的島上,人們表面上雖然似乎得了一些

物質上的好處,但代價卻是付出了家鄉的美麗風景、物種的陸續 絕滅,以及年復增多的頻仍禍。擁擠的人口因失去接觸原始大自

然的機會而內心變得煩躁不安及空虛,而陷入物慾橫流罪惡滋生, 生命力與創造力也愈難獲得來自大自然的滋養。

因此,我們有必要以民間的力量,爲自己、為下一代、爲未

來的臺灣人,投身參與保護臺灣大自然生態的工作。

我們的方式是透過購買、或長期租借、或接受委託,或接受

捐贈,取得各種荒野的監護與管理權,將之圈護,並儘可能讓大 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使我們以及未來的臺灣人有機會從這

些我們刻意保留下來的臺灣最後荒野,窺見福爾摩沙的美麗原貌, 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的意義,得到大自然的啟示與靈感。

讓這片土地繼續美麗,充滿自然生機,是我們這一代每個人

嚴肅而又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我們的權利。

徐仁修

5

14

世紀的風華

因努力而更現光彩

25 年,1/4 世紀

正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荒野保護協會自 1995 年成立至今,已歷 25 載,

在 25 年期間,因著社會脈動、社會問題,協會及志工也成長著, 從解說教育開始,帶領民眾認識自家周圍的自然環境,

打開五感,體驗大自然的聲、景、味,讓身心放鬆,愛上這片土地。 更分享自己的經驗,讓更多人體驗大自然生命的奧妙。

從推廣教育,讓參與者更認識山林、濕地、海洋的美麗及哀愁, 更從日常生活做起,做到節能減碳、減塑等環保生活。

還有入校推動環境教育的兒童教育及易子而教的親子教育,

使得校園處處都是進行環境教育的好場所,也讓弱勢兒童有個快樂暑期營隊。 更因親子一起參與,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家庭也成為落實環保的好場域。 棲地工作假期,捲袖、流汗,確實用雙手讓環境獲得改善, 以環境行動,關心家鄉所發生的環境問題並努力積極改善。

25 年裡,我們為白海豚發過聲,也為藻礁、諸羅樹蛙、食蟲植物等努力,

25 年裡,我們守護讓梭德氏赤蛙能順利過馬路、記錄四斑細蟌的數量及生活史, 25 年裡,我們也努力守護著雙連埤的自然物種及自然景觀,

25 年裡,我們也推動著友善耕作、野溪守護、非農業用地禁用除草劑等, 25 年裡,我們更從淨灘,淨灘數據彙整,進而推動著環保政策, 我們一步一腳印地記錄這片土地的美麗與哀愁,

我們也成長著,努力以環境教育及棲地守護兩大面向來推動及守護寶島上的瑰寶。 從淨灘,到海岸行腳、海廢快篩,

從關心河流及野溪,到河岸清淨、河岸行腳及川廢快篩, 還有山林行腳及生態公園等。 理事長

25 年裡,因為有我們的努力,臺灣的自然環境是否變得更好 ? 無法得知。

但 25 年裡,因為有我們,大家更重視環境保護也對自己生長土地更有感。 這是大家一起努力及成長的結果,

在這 25 年裡,荒野保護協會一直努力著,也積極著,更是與大家一起進步著。 期望在大家的努力下,能達到永續山林、生態城市、無塑海洋。

期望在大家一起努力下,臺灣永遠不會跟我們說再見,能夠世世代代陪著島上子民。 荒野保護協會,會持續為守護美麗寶島臺灣的寶貝一直持續努力及進步著。

6

荒野起源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荒野起源

宗旨、任務 荒野的宗旨

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捐贈,取得荒地的監護與管

理權,將之圈護,盡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讓我們及 後代子孫從刻意保留下來的臺灣荒野中,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 命的意義。

荒野的任務

保存臺灣天然物種。 讓野地能自然演替。

推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

提供大眾自然生態教育的環境與機會。 協助政府保育水土、維護自然資源。 培訓自然生態保育人才。

7

荒野起源

荒野成立起源

荒野成立起源

二、籌備期:

發展的關鍵事區分為四階段:

一次籌備會議,是由徐老師帶領 62 人於臺北花園新城

荒野保護協會初創時期的發展歷程,可依影響協會 1、發起期:從 1994 年 4 月 8 日至 84 年 1 月 22 日。 2、籌備期:從 1995 年 1 月 22 日至 6 月 25 日。 3、成立期:從 1995 年 6 月 25 日至 9 月 1 日。

4、組織期:從 1995 年 9 月 1 日至 85 年 1 月 27 日。

以下簡要描述荒野保護會在初創時期的發展歷程。

一、發起期: 1994 年 4 月 8 日,徐仁修和以李偉文為首的民生

健士會夥伴到思源埡口,進行三天兩夜的自然觀察,接 連兩天的營火夜談,彼此凝聚了一股保護臺灣自然生態

環境的力量。在徐老師的帶領下,大家共同討論了荒地

保護的理念和作法、組織架構和分工。在李偉文的推 動,民生健士會通訊自第 52 期(1994 年 5 月)開始陸續

1995 年 1 月 22 日,荒野保護協會發起人會議暨第

附近的森林小溪進行自然觀察後召開。荒野的會議形式

常是在自然觀察後順道開會,包含三次籌備會議、四次 編輯會議,而年度計畫會議和籌備會成立大會也都如

此。與會者不但開會,同時也進行了許多自然觀察活 動,形成荒野開會的特色。如:墾丁國家公園之旅、汐 止大尖山踏青、三峽有木國小找失落的螢火蟲之旅、夜 遊花園新城山區等,均希望參與者很愉快地義務服務。

在發起人會議中,提出以發行荒野會刊來推廣自然

保育理念,成立解說訓練組企劃大自然教學課程,以及 使荒野成為全國野外活動能力最強的組織等理想。2 月

下旬登報公開徵求會員。1995 年 4 月 29 日第二次籌備 會議決議:1. 確定成立大會召開日期和地點為 1995 年

5 月 28 日民生活動中心。2. 陳楊文負責成立大會手冊

內容。3. 田芳麗負責會員通訊內。4. 決定理監事選票格 式。5. 決定成立大會工作分工。

刊載荒地保護的理念和籌組協會的進展,徵求夥伴參與 這項有意義且刻不容緩的環境行動。

1994 年 12 月 17 日,徐老師對 18 位墾丁解說員說

明「荒野保護協會」的構想和作法,號召解說員的投入

與協助。1994 年 11 月 1 日,李偉文代表發起人向內政

部發函申請成立正式的社團法人組織「荒野保護協會」, 1994 年 12 月 19 日收到內政部於 1994 年 12 月 14 日臺 (83)社字第 8330631 號之核准設立社團的公文。

8

荒野起源

▲ 1994 年,前去墾丁徐老師秘密花園。

荒野 25 周年特刊

1995 年 5 月 30 日,於柯典一家中召開會議,備妥

相關資料並邀請內政部社會司官員出席,報告籌備會工

作進展,決定成立大會日期為 6 月 25 日,假幼獅藝文 中心召開,並討論成立大會當天的流程與分工,以及第 一次理、監事的選舉方式。

三、成立期:

1995 年 6 月 25 日,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第一次理監

事會議於臺北幼獅藝文中心召開,邀請陳超仁(農委會

保育科官員)、戴昌鳳(臺大海研所教授)出席致詞,邀

請作家黃春明專題演講,希望大家認識荒野、建立人與

生活環境的倫理關係,徐仁修(籌備會主任委員)致詞 說明荒野保護會的八個工作方向,李偉文(籌備會秘書 長)報告籌備期間之會務。

成立大會結束後,隨即召開第一屆第一次理監事會

議。由於與會的電視臺、電臺和報紙等媒體記者眾多, 在散播成立大會的訊息同時,也間接推廣保護荒野的理

念。成立初期,即於 7 月 1、2 日由野外求生專家張正

雄帶領「烏來野外求生訓練營」,徐老師帶領 7 月 24 日 「合歡山自然生態體驗營」等自然觀察活動,此外,同

時接受媒體邀請上節目推廣理念,印製 1996 年賀卡以

充實營運資金,進行解說組月會等推展工作。在積極展

現活動力的情況下,會員人數不斷增加,由 6 月 20 日 的 125 人、6 月 25 日的 450 人至 7 月 22 日的第二次理

四、組織期:

1995 年 9 月 1 日,會址由湯城牙醫診所遷至臺北

市興隆路一段 113 號,並由執行秘書任麗嫦負責行政事 宜。在固定會址和專職人員的狀況下,協會的解說訓練

組、出版發行組、活動企劃組開始運作,各項活動陸續 展開,會員人數也不斷增口。

在組織體系方面,花蓮分會成立,高屏分會籌組中;

在荒地管理方面,花蓮縣政府的一塊水源地將委託協會

管理;在環境議題的參與上,曾前往立法院參與台泥花 蓮擴場案的聽證會;與政府的合作方面,出席臺北市政

府之農村綜合發展研究規劃和士林休閒農園規劃座談

會;與其他團體的合作方面,曾協辦碧山巖淨山活動。 在環境教育推展方面,規劃一系列探索「人與自然」的 專題演講和戶外活動,向大眾推廣自然生態保育理念;

多元化的會員自我成長課程,如:荒野講座、讀書討論 會、自然觀察和野外求生營、解說員月會和戶外實習演 練、自然攝影入門 / 初級班、初級解說員研習班等,培

育保護荒野的種子,發行荒野會訊、荒野快訊、荒野賀 卡、簡介摺頁等出版品,散播荒野保護的訊息。

1996 年 1 月 27 日第一期初級解說員訓練課程結訓,

新增一批荒野保護協會自行培訓的子弟兵,共同朝向保 護荒野的理想邁進。

監事會議召開的 550 人,荒野保護協會面臨專職人員和

長久會址的需求,以助於組織的長遠發展。

▲ 1995 年 6 月 25 日成立大會。

▲ 籌備期夥伴們在偉文的診所編輯刊物。

9

25 周年特刊 總編輯的話

以終為始

我們一直持續努力在起腳之初

文 / 秘書長 劉建隆(松雀鷹)

荒 野 保 護 協 會 已 走 過 25 個 年

地影響著臺灣,甚至地球村的子民

銷到績效管理的成功之道。從大師

今在臺灣社會各個角落的正向影響

覺知。志工夥伴們來自不同家庭背

際經驗,想必在各個非營利的組織

頭,從草創期的篳路藍縷,以至現 力蓬勃展開,最應該感謝的是多年

來承先啟後、呼朋引伴、發心發願、 真誠使命的荒野遊俠們,大家齊心 發展多元創新的環境教育,也持續 為環境守護努力深耕且開枝散葉。

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

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

們,同時喚起大眾對於土地環境的 景、各個專業領域,齊心在荒野的 宗旨理念與守護行動中,找到自己

喜歡的、能貢獻的、有興趣的,也 以荒野優良的傳統和優遊自在的態 度,喜樂開心地付出奉獻,真心享 用著探尋與大地共生共容的美好。

1995 年在臺北幼獅藝文中心成

義,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協會是

立大會上的宣示:讓社會大眾開始

數志工們的熱情、動能、認同及使

人與生活環境的倫理關係。隨著協

以「人」為主體的志工組織,歷來無 命的積極作為,成就了荒野在棲地 守護及環境教育上的價值,也不斷

認識荒野,也期許透過荒野來建立 會的組織成立,同年九月秘書處啟

動運作,荒野支持系統乃 應運而生。在志工組織發 展的過程中,志工與專職

之間的角色關係勢必多有 調適和磨合。依過去歷來 的經驗,似乎如同華爾茲

舞步一般,既是順暢優美,

也有著步調踉蹌相互拉扯。 彼 得 杜 拉 克 在「 使 命 與 領

荒野起源

中,都普遍存在著這看似為難的使 命與人際關係間的課題。

西方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說: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 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永續」, 是荒野人的共同願景、也是持之以 恆的目標。不同時期的目標與組織 氛圍,都隱含著不一樣的使命與不 同的夥伴關係。彼此有志一同的分 工與合作,其目的不外乎是支持協 會的理念能著實落地,也讓組織因 適性發展而茁壯。秘書處建置專職 系統之初,就是為了支持荒野草創 初期的全志工系統,而今隨著協會 關注的面向不同,逐漸導入多元專 業的知能,並藉以提升整體的服務 效能,其目的仍是專注在建構非營

利組織的支持系統,過去是、未來 也是。

溝通、協調、共榮、共好,是

導」著作中,以非營利組織

荒野志工與專職的合作基礎;尊重、

從 理 想、 願 景、 人 才、 行

需要的價值。志工組織,因關注面

的使命感為主軸,傳遞著

10

書中的諸多提示,再對照協會的實

互惠、共享、成就,是彼此開創被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感謝,每一位作者、受訪者

及協助這本刊物的志工及秘書處專職。 荒野同行,共好二五─荒野保護協會 25 周年特刊 發 行 人:劉月梅 總 編 輯:劉建隆

向的增加而不斷進化;專職系統, 也因支持與支撐的變異而必須權

主  編:廖文瑄

編輯志工:陳菀萍、游秀玲

宜調整。

校稿志工:江享玲、柯典一、張源錄、莊育偉、楊鎔、楊麗彬、劉月梅、

天下攘攘,皆為使命去。」爰《史

美術編輯:李雅婷

「天下熙熙,皆為荒野來;

記》載錄改編對應到荒野保護協會 過去 25 年來的艱難與奮鬥歷程,

也提示未來荒野人的堅定信念與

宗旨目標。本特刊收錄不同年代、 不同群組的志工們的辛勤點滴與 絕佳身影,更以豐富回顧和歷史 見證與大家分享。你我都是荒野 路上務實的傳遞者,共同肩負著

環境守護任務與使命感而代代相 傳。

回首來時路,荒野保護協會

一直是動態成長的團體,又彷彿 是個適應環境變異的有機體,其 組成是志工、專職及掌握組織脈 動的志工幹部們,而以多元的環

境教育支持棲地守護是主要的策

鄧娜娜、謝振東

封面設計:廖文瑄

協力志工:王彤葳、冯筠雯、余雅倩、呂佩莉、柯宏諭、高佳寧、張家瑜、

張源錄、莊燿鴻、許碧如、陳介緯、陳君惠、陳盈孜、陳玫如、 陳鈺貞、陳憲政、黃香萍、黃鈺茹、溫子萱、劉哲亞、劉揚德、 蔡瑞真、謝孟璇、顏沁欣、蘇崧棱 (按姓名筆劃順序)

出版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地  址:臺北市中正區詔安街 204 號 電  話:02-23071568

印  刷:永光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贊助單位:川流基金會 網頁協力:卡麻工作室

荒野 25 周年特刊網址:https://www.sow.org.tw/25annual I S B N:978-986-87941-5-3

略方法,環境越來越好更是我們

出版日期:2021 年 9 月

互尊重、協力合作、共享共榮,

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如欲轉載,須徵求本會同意或書面授權。

共同的目標。期許,我們都能相 一起為荒野及環境的永續努力且 繼往開來。

本刊物印刷油墨使用環保大豆油墨

11

因為經濟發展,城市應運而生。

市的經營管理還有努力空間,另外有

3. 城市的能源利用應朝著節能及減少

建築物多、工商業密集的區域,相

活壓力大無法紓解等等也可因為城市

公共空間管理、宣傳廣播規範及交通

故城市成為交通發達、人口密集、

對的,城市也會有綠地減少、熱島效

應、汙水及垃圾處理壓力、農產作物 不足等等困境。城市位居山林及海洋 自然環境之間,城市生態維護或保存

好,除了生活其間的人民,環境因子 穩定度較高外,也是部分生物隨著季

節或天候變化可以從山林或海洋沿著 生態綠廊找到棲息地或暫棲處所,增 加城市生態多樣性。故讓城市的經營 及管理能夠以生態系的概念來思考,

讓城市能夠更生態化及朝著永續概念 規畫及經營管理,降低城市因人口集

中及經濟發展的不利因子減少,人民 生活在城市中,也能享受在大自然中 的喜悅及樂趣。

雖然現今因為交通發達,城市

的界線已漸漸模糊,但仍可以依照輸 入城市、城市產生廢棄物兩者間的比

較而推估生態化程度,如農產品得完 全依賴其他縣市輸入都會區、廢汙水 無法完全處理而排放至河流,表示城

12 12

棲地守護

空氣污汙、廢棄物問題以及現代人生 生態化程度而獲得稍稍緩解。人與萬 物和諧共生、共享自然,在都會區更

應努力朝此面向經營,因此「生態城

市」使城市經營管理更永續才是都會

區居民之福。在推動自然生態公園的 生態化方向,致力於擴大社會參與,

外源供應面向規劃(在建築物設計、 運輸節能減碳)。

4. 城市的生態系統建置及保留,該朝 著韌性城市的面向設計,以保持最高 自然景觀為原則。

臺灣各城市於地理條件上均有

提升民眾環境意識,帶動環境典範的

其特色及得天獨厚之處,擁有良好的

的降低、綠地空間增加、外來種問題

許大環境無力改變,但卻可以逐步改

轉移,倡議公園生態化行動:水泥化 減少、提升綠覆率、創造多樣性的生

物棲地(含水域)、保護生物的棲息 地環境、生態公園分區管理與利用、 城市公園串連成完整生態廊道等等。 生態城市可以朝著下列面向而推動:

1. 城市的水資源管理、下水道接管 率、汙水處理及排放該符合生態永續 原則。

2. 城市的食物生產、物資供應、資 源回收再利用及垃圾處理,該朝著城 市自給自足目標設計。

環境資源,若能有好的都市規劃,或 善,為此本會以「生態城市」為方向,

期望藉由與公部門、社區、企業結合

的方式,以實際的「示範與成果」來 形成另一股溫柔而堅定的民間力量,

期使能逐漸改善都市生活品質與提升 社區認同感,朝「生態城市」願景邁 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棲地守護

棲地守護的目標與方向 文/李騏廷(球長)

荒野保護協會的宗旨明確指出

於棲地的經營管理理念最單純,故

生存所需的「棲息環境」比保留物種

物種有極度危機下,取得土地完整

棲地守護的重要性,強調守護物種 本身更為重要,當棲地不受過度干 擾,伴生生物及該物種就能在其中

繁衍、生生不息。基於此一理念出

在捐贈購地基金足夠下,或是保育 支配權的「購地圈護」方案,是棲地 守護的好方案。為能在緊急情狀下

順利執行及推動,2018 年的會員大

發,棲地工作的區域可說是面相非

會中也表決同意授權常理會可因需

雖然面向很廣,但基本的工作可總

此過程中,仍須有嚴格的把關,必

常大,也常被戲稱為「包山包海」。 結歸納為「棲地圈護」、「議題與行

動」、「組織發展」三大方向來執行 及推動。

1. 棲地圈護

棲地圈護首重土地管理權的取

得,方式可大致分為「購地」、「租 地 」、「 認 養 」、「 託 管 」、「 信 託 」 等。不論以何種形式取得土地的監 護權,都須先進行生態與圈護的可 行性評估,以及規劃未來的經營與 維管方式。協會針對上述取得土地 管理權的方式,已制定規範志工群

組及秘書處的處理流程及注意事項 如下:

✽購地方式

購地圈護所需資金最高,但對

要動用定額的購地基金。當然,在

須遵照一定的行政流程來進行購地 作業。(如圖一)

而棲地工作委員會也在 2018 年

的「全國棲地工作共識營」中,達成

✽租地方式

租地只需透過租賃契約簽訂即

可取得土地使用權。在農地的部分

也可以利用契作的形式達到類似的 效果。例如宜蘭五十二甲濕地、親 子團在雙連埤的租地耕作、嘉義諸 羅樹蛙保育計畫等都是實際案例。 租地相對於購地較為容易達成,但

棲地須經過長期經營及管理才能展 現守護的成果,故對租地守護的執

行上,持續需要支出的租金、地主 不願續租及契作管理的不確定性, 都是需要審慎評估的重點。

「一分會一棲地、一年一棲地」的共

✽認養(或標案)方案

地所有權、管理權,成為棲地工作

縣市政府)因管理及生態維護的需

的信念,在夥伴們 23 年的共同努力

或委託管理等標案,這些土地可能

識。據此,如何有效評估並取得土 委員會努力的方向。這份圈地守護

及 2018 荒野 1 號地的正式掛牌後, 落實「棲地守護」的宗旨與目標,無

論在經驗上及能力上都跨出堅實的 第一步。期盼各分會能在各地有長

期圈護的棲地。如此,協會圈地守 護的信念與目標,在夥伴們的努力

之下,將來有二號地、三號地……。

政府單位(如國有財產署或各

要,有部分土地可由民間單位認養

為公園、濕地或河濱高灘地等,這 些地區或許沒有經濟生產價值但卻 是生態豐富的棲地。認養、標案或 是簽訂合作備忘錄中所簽訂之土地 範圍、可進行之環境守護工作都具 有相關之權限,雖然沒有土地的所

有權,也無須花費租金,但對於棲

13

地進行相關的守護工作只要與政府

於生態及棲地的破壞更似殺手。協

日趨嚴重,令人擔憂。協會支持永

政府維護生態、環團守護棲地的目

題,親自踏查所關心的每一條溪流,

能。但是若過於躁進導致環境受到

簽訂雙方同意的各項內容則可達到 的。

✽託管方式

透過私人或單位委託管理土

地,以協助進行環境教育、環境監

會的河溪小組長期關注野溪整治問 同時針對問題主動與主管機關進行 溝通,參與規劃及監督,盡力守護 每一條天然野溪。近期,太陽能光 電板入侵淺山、濕地、良田的問題

續能源政策,也積極宣導節能與綠 永遠無法恢復的傷害,這種毀損生

態綠達到綠電開發的方案也無法認 同。套用榮譽理事長賴榮孝老師的

呼籲:「光電一定要放在對的地方,

測以及建立維管機制為主。如高雄

田寮農地、花蓮白鷺橋棲地等等。

公部門的委託管理,基於各種考量, 並無成功談成的案例,唯一可供參

考的案例為臺北市託管關渡自然公 園予臺北鳥會一例。

✽信託方式

信託法中的公益信託,其實包

含了環境信託在內,只要土地所有

人有意保護自然棲地,即可信託給

屬意的團體,進行永久保護。可惜 由於現行稅制問題,環境信託難以

推行。目前,有環境團體正在推動 環境信託修法,信託的方案可使土

地不至於經子孫後代的財產分割而 使棲地破碎化,或因經營管理方式

概念無法延續而造成棲地變化,雖

然在臺灣土地信託的路還有很多問 題需要解決,而面對未來我們樂觀 其成並一起努力。

2. 議題與行動

購地程序 1.總會 2.分會

購地訊息 將購地訊息轉達給分會, 由分會棲地小組進行評估

分會得諮詢總會 棲地工作委員會 否

分會棲地小組評估後, 由分會幹部決策會議決 議是否購地?

結案存檔

是 由分會正式提送評估表至棲地 守護部及棲地工作委員會 棲地守護部及棲地工作委員會 評估是否購地? 是





提送常理會討論決議 是 辦理購地作業(委由 祕書處辦理相關行政 作業)

辦理購地後維護管理計畫 (短中長期目標、人力及經費籌措)

環 境 議 題 層 出 不 窮, 從 未 間

斷。除了圈地守護之外,協會也重 視親力親為的守護行動。由於中央

政策如「非核家園」 、「前瞻計畫」的 實施,大量的河溪整治工程快速的 毀滅野溪生態,錯誤的環境政策對

14

棲地守護

結案

▲ 圖一、購地流程。

依評估表及實地查 訪結果,回覆分會

通知棲地守護部、棲地 工作委員會、分會,並 送交理監事會及會員大 會表決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用對的方法,而且要做到位,不能 虛應故事。」對於接踵而至的環境

議題,協會必積極面對,絕不退縮。 在行動方面,荒野保護協會多

年來參與各項棲地守護行動,對於

地,讓各地的棲地夥伴有機會交流 經驗、凝聚共識。

3. 志工培訓

歷年來協會在棲地守護工作方

議題的關心及發起,可能由各委員

面做了許多努力,累積了不少經驗

發起,經過行政程序、宣傳推動及

夥伴的投入與傳承。因此,積極推

會,或個人經分會幹部會議提議而

倡議行動推展至全會及其他環團一

起參與。參與及推動的各項活動, 有積極衝撞的「反對國光石化守護

大城濕地」、「反對淡北快速道路」、

「反對臺東美麗灣」,到近期的「守 護大潭藻礁」、「守護知本濕地」等; 溫柔守護的如「新竹大山背護蛙行

動」、「雲林諸樹柚子園諸羅樹蛙守

護計畫」、「四斑細蟌守護行動」; 連帶影響政策規範的如「全面禁用

除草劑倡議」、「暫緩白帶魚搬運中 國大陸連署」、「臺北市停發元宵節 小提燈連署」等等,但凡涉及環境

保護、生態保育、海洋資源等議題, 都有協會群組及志工夥伴積極參與 的身影。

除了投入議題行動,理事長月

梅老師推動的「海岸」、 「河岸」、 「山 林」三大行腳活動,則鼓勵大家以

行腳方式,親自看過、體驗過環境 所面臨的處境,從中發現問題、了 解問題並解決問題。據此衍生,棲

地工作委員會 2019 年舉辦西海岸小 旅行,邀請全國各分會關心棲地的

夥伴,一起走訪成龍濕地、漢寶濕 地,2020 年走訪面臨光電開發危機 的臺東知本濕地。未來也將每年舉 辦同類活動,參訪各分會守護的棲

營造、調查等方式,為棲地守護貢 獻力量,不致於覺得無所適從。可 以說分會在設立棲地組的同時,也

為不同特質的夥伴打開一扇與協會 同行的大門。

棲地守護無庸置疑是件龐雜且

與成果,這些累積延續的關鍵在於

繁瑣的工作,舉凡監測、調查、營

動各分會成立棲地組、培訓棲地志

在此一一列舉。然而,重要的是這

工、夥伴進階增能等,也是協會的 重要目標。

自從 2014 年臺北棲地志工一期

培訓開辦以來,臺北分會棲地組在 歷任組長的努力之下,已經陸續完 成七期志工培訓,臺北棲地第八期

志工培訓也在 2020 年 9 月 7 日開訓。

另外,新竹分會棲地志工三期、臺 中筏子溪小組也陸續培訓當中。原

造、管理乃至議題衝撞等等,無法 些工作無法單靠個人或是單一團體

獨力完成。串聯其他環境團體、企 業,乃至媒體及公部門等力量共同 合作,並在協會夥伴們的共同努力 之下,棲地守護行動才有機會持續

進行,不致於間斷。因此,積極參 與各項環境行動、拓展合作空間, 也將是未來的重要工作之一。

期望未來,除了在既有的基礎

則上,我們鼓勵分會在有明確的棲

上更進一步築夢踏實外,也應該更

地守護工作。若能以現有的解說或

立夥伴關係。更期待各分會的「棲

地守護標的就能成立棲地組投入棲 觀察定點做為起始標的,是更好的

選擇。通常,分會在長期投入一個 解說定點之後,對於定點的生態資

源、環境演替等,都有相當程度的

了解,因此對於該棲地的維護管理, 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想法。此時,能

積極與棲地主管單位及在地社區建 地小組」能夠陸續成立與運作,吸

引越來越多認同的夥伴們投入棲地 守護的行列,一同透過雙腳見證、

雙手實作,將理念轉化為行動,落 實棲地守護的目標。

有棲地組投入棲地工作,對於棲地 守護將有更大助益。該如何為棲地 組注入新血?其實志工夥伴各有不

同的特質,有的夥伴口條清晰,擅 於帶動氣氛也樂於面對民眾,進行

解說活動;有的夥伴不擅言詞,喜 歡動手實作更甚於解說,而棲地組 正是適合第二種夥伴發揮的群組, 積極吸納這些夥伴,使其透過棲地

15

棲地守護

一群動手做棲地守護工作 的荒野夥伴 文/ 陳江河

荒野保護協會的宗旨中明確揭

示著「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捐贈 或接受委託,取得荒地的監護與管

理權,將之圈護,盡可能讓大自然

經營自己,恢復生機。……」因此, 自協會成立以來,便積極透過各種

形式來關心與守護重要棲地環境, 並進一步嘗試以購地圈護、租地守

護、認養維護、受託管理和環境信

為主要工作項目,並提供各分會進

生植物庇護站,做為濕地教育的基

與諮詢建議。

投入全臺各地的濕地保育工作。

行棲地守護相關工作時之技術支援 2010~2013 年, 由 陳 德 鴻 接 任

地,同時培訓了多期濕地保育志工, 2013~2019 年, 由 陳 江 河 接 任

棲地工作委員會召集人,除接續賴

棲地工作委員會召集人,承接前兩

題外,並提供自有土地成立萬里水

棲地工作的面向,而為了招募更多

榮孝老師在棲地工作上所關注的課

任召集人所建立的基礎,努力擴展

託等等方式,取得棲地的監護與管 理權,而能讓大自然有機會休養生 息,恢復生機。

棲地工作委員會

的成立與發展

2004 年,荒野保護協會首度嘗

試以認養方式取得「臺北五股濕地

生態園區」與「臺北富陽自然生態公 園」的監護與管理權,自此,荒野邁 入實質守護棲地的領域。為積極推

動棲地工作事務, 2005 年由賴榮孝

老師召集成立「棲地工作委員會」, 以棲地保育、研究調查、棲地復育 營造、棲地經營管理、推廣教育等

16

棲地守護

圖/荒野保護協會

▲ 榮星花園生態池棲地工作。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志工投入棲地守護的行列,於 2014

主任的奔走下,得以順利取得此塊

然環境狀況,建立環境基礎資料庫,

課程,截至 2020 年,臺北分會已辦

程立下一個新的里程碑。「荒野 1

能遭遇不當開發案時的重要背景資

年開辦了首期棲地守護志工的培訓

理了 8 期的棲地守護志工培訓課程,

新竹分會也已辦理 3 期培訓課程。

2019 年 7 月起,由李騏廷接任

棲地工作委員會召集人,持續引領 及號召眾多志工,努力推動荒野棲 地守護工作。

國有林地,為荒野棲地守護行動歷

號地」是一塊位於宜蘭武荖坑的山 坡地保育區林業用地,面積雖僅有

1760 餘平方公尺,卻是一塊生態豐 富、景緻優美的山林地,同時也是 包含穿山甲、大冠鷲、無霸勾蜓等 多樣性生物的棲息地。

購地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需

階段性成果

荒野保護協會的棲地保育工

作,多年來在全臺各分會志工及專 職人員的協力下,取得了諸多階段 性的成果,這些成果彙整分類如下 所述:

一、購地圈護

2017 年 底 荒 野 保 護 協 會 於 臺

北分會五股濕地定點組夥伴─婷郁 家族的專款贊助下逐漸累積了足以 購入了第一塊土地的資本,後續在

宜蘭分會夥伴們的踏查與及棲地部

▲ 手作步道志工群像。

要更嚴肅面對的是土地的管理與監 護工作。每一塊土地的屬性不同、 環境條件不同,使用管理和監護方 式自然也會不同,以武荖坑這塊林

地而言,因位處於山坡地保育區, 周邊亦少人為開發,因此就使用管

以做為後續教育推廣及對抗未來可 料。

二、認養維護

在棲地認養方面,臺北分會長

期認養「五股濕地生態園區」及「富

陽自然生態公園」,並將累積的經驗 擴展至「生態淡水河」及「公園生態 化」之推動。在新竹分會則有「大山

背護蛙棲地路段」、「新竹雪霸國家 公園園區大霸線登山步道」、「新竹 頭前溪流域生態治理區域紅磚屋」 等之認養。

認養維護主要針對具有特殊

理上,宜以維持現狀及低度使用為

保護對象或重要棲地環境之公有土

透過小規模的環境整理、手作步道

序提出認養申請,並以正式契約規

原則,避免不必要的設施引入,僅 等方式進行場地維護管理,進而做 為課程訓練及教育推廣的場域。另

一方面,需積極以在地志工為主力, 進一步調查該處土地及其周邊的自

地,依據所在地主管機關訂定之程 範認養單位之權力與義務。由於認 養契約內容多為制式規定,因此認

養單位的主要任務多為一般的環境 維護與巡察通報,以及生態調查監

▲ 荒野 1 號地揭牌。

17

▲ 高雄田寮土地無償使用與委託管理立牌。

▲ 五股濕地棲地營造工作。

測、環境教育推廣等工作,若有關

制、環境維護、環境監測與環境教

民租下休耕農地,並以股東會方式

則需另提計畫向主管單位申請核

管理之棲地有「花蓮白鷺橋棲地」、

式進行耕作,使農作生產與生態保

生物微棲地環境營造工作之進行, 可,故認養單位在棲地管理的主導 權上相對處於弱勢,尤其當主管機

關於認養區內進行相關硬體設施工 程時,認養單位往往要到施工中或 完工後,才了解工程內容與施作方 式,縱使發現有所不當卻也為時已 晚。

因此目前臺北地區除「五股濕

地生態園區」仍以認養方式執行外, 包含「富陽自然生態公園」、「青年

公園生態池」、「榮星花園公園生態 池」、「永春陂濕地公園」等,皆採 與公園主管單位簽訂合作備忘錄,

育等。多年來,協會接受委託進行

「花蓮幸福湧泉溪棲地」、「花蓮荒 野三號湧泉溪暨農場」、「臺南大營 1 號田」、 「臺南關廟水牛農場」、 「高

雄觀音山蓮花池濕地」、「高雄田寮 農地」……等。

其中較為特殊的是 2017 年高雄

分會冷杉夥伴無償提供了一塊位於 高雄田寮的家族土地予荒野協會使

用,並簽訂了為期 20 年的無償使用 及委託管理契約,自此該處土地成

為高雄分會推廣環境教育與棲地守 護的重要實踐場域。

集資復耕,同時採用友善土地之方 育能並存而不衝突。

另外在宜蘭五十二甲濕地及雙

連埤農地,自 2014 年起,配合國家 重要濕地計畫相關工作之進行,以

友善農耕之契作方式與農地所有者 共同合作,除保障濕地內生物生存

無虞,更生產了無毒友善的「五二

呷米」,並以接近市場行情價格對外 販售,藉以籌措後續之運作基金, 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吸引更多民 眾支持荒野的生態保育工作。

「嘉義諸羅樹蛙守護計畫」

藉以積極推動公園棲地改造、守護

四、租地守護

執行期間自 2014 年至 2018 年止,

三、受託管理

訂與租金之給付,取得土地的使用

式,於嘉義縣溪口鄉三疊溪畔的諸

有權人委託,進行棲地之經營管理

行為等工作。2013 年起,在新竹大

志工培訓及教育宣導等工作。

受託管理一般是指接受土地所

工作,其內容可以包含建立管理機

18

棲地守護

租地守護是透過租借契約之簽

權,進而進行相關棲地保育、復育、 教育或其他有利於整體生態環境之 山背及油羅地區,由協會向當地農

本計畫嘗試以募款方式進行經費籌 措,並以不施化肥、不灑農藥的方 羅紀農場種植竹筍及芭樂,以有利 於諸羅樹蛙棲息繁殖,同時搭配進 行生態調查與農事體驗活動,成功

讓此處成為生產、生活、生態「三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生共贏」的棲地守護示範地。

六、專案執行計畫

五、環境信託

與棲地保育或復育相關之公部門標

環境信託是一種集合民眾力量

共同參與的環保事務的方式,透過 契約的簽訂,將棲地環境交付可信

任的人或組織來管理。「新竹自然 谷」是臺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案例,

自 2011 年 4 月 6 日起為期三年,由

專案研究調查計畫主要針對

案,透過競標方式取得案件並據以 執行,而在執行過程中除可以協助 政府單位獲取相關調查資訊外,並

能培養與累積專職人員或志工之相 關專業能力。

歷年來協會執行之專案研究調

三位認同荒野理念之地主信託予荒

查計畫包含「金門浯江溪口互花米

教育推廣工作,信託期限結束後,

林移除計畫」、「新竹市濱海野生動

野保護協會,進行棲地保育與環境 改由環境資訊協會接受信託。然因 目前相關法令未臻完備,現階段類 似信託模式仍難普及適用,另一方 面,委託人與受託人間對於棲地環

境的使用與管理亦須有相當之共識 與明確計畫,才能有助於棲地的永 續經營。

草移除計畫」、「新竹香山濕地紅樹 物保護區棲地復育與維護計畫」、 「宜蘭五十二甲濕地保育計畫」、 「臺北榮星花園公園生態水池棲地

復育及環境教育計畫」、「臺北五股 濕地及社子島周邊灘地四斑細蟌調

查計畫」 、「桃園青塘園埤塘生態調 查計畫」 、「新竹生物多樣性永續推

廣計畫」、「嘉義外來入侵物種管理 及生物多樣性推廣計畫」、「新竹竹 北蓮花寺濕地食蟲植物棲地保育監

測及維護計畫」、「宜蘭雙連埤及蘭 陽溪口保護區研究與復育暨社區培 力計畫」等政府委託之計畫。

除 了 政 府 委 託 計 畫 外, 部 分

保育計畫則為外部合作或分會自 發性提出執行,如「宜蘭友善濕地

(五十二甲)計畫」、「新竹大山背 守護梭德氏赤蛙計畫」、「淡水河鳥 類同步調查計畫」等,其經費來源

則多為企業贊助或以自籌方式以完 成計畫。

七、建立教育基地

環境教育基地之建立雖然著眼

於教育使用,卻有助於當地生態環

境之保育與復育,透過生態調查、 棲地工作假期與教育推廣等方式, 可以讓周遭生態環境獲得保護。多

年來協會在全臺各分會陸續建立或 承接公部門委託管理的教育基地包

含「宜蘭雙連埤環生態教室」、「高 雄悟洞自然教室」、「花蓮馬太鞍濕 地 教 育 中 心 」、「 臺 北 淡 水 自 然 中 心」、「臺北萬里濕地教育中心」、

「臺北五股濕地教育中心」、「臺北 紅樹林生態教育館」、「臺北舊雙溪 河教育中心」、「新竹油羅田友善耕 作基地」等。

八、棲地守護志工培力

為因應越來越多取得監管權後

▲ 棲地志工執行四斑細蟌調查作業。

的棲地業務,專業的棲地守護志工

培訓工作十分重要且必要,自 2014

19

▲ 新竹油羅田友善農耕基地

▲ 萬里水生植物教育中心棲地工作

▲ 臺中高美濕地互花米草移除工作假期。

年辦理了首期荒野棲地守護志工的

地管理與守護之目標。

守護計畫」、「嘉義諸羅樹蛙守護行

會已辦理 8 期的課程,其中包括 4

九、關懷與守護行動

「 全 臺 海 岸 行 腳 」、「ICC 淨 灘 活

培 訓 課 程, 截 至 2020 年, 臺 北 分

期的「公園棲地守護志工」及 4 期的

「淡水河流域棲地守護志工」課程; 而新竹分會則以大山背梭德氏赤蛙 棲地、油羅田友善耕作棲地及蓮花

寺食蟲植物棲地為守護標的,迄今

亦辦理了 3 期的棲地志工課程,另 外臺中分會亦正籌畫辦理「第一期 筏子溪守護志工培訓」。

完成培訓課程的棲地志工陸續

投入在實質的棲地守護工作上,包 含棲地環境監測、外來強勢物種移

除作業、棲地環境營造及維護、棲 地守護教育宣導等工作,以落實棲

20

棲地守護

關懷與守護行動主要是針對全

臺各地與棲地保育或環境保護議題 相關之個案,採取不同程度之關懷 或守護行動,而達到棲地守護之目

的。多年來,協會於全臺各地進行

動」、「雲林諸羅樹蛙守護行動」、

動」、「環臺海廢快篩」、「淡水河川 廢調查計畫」等。

十、棲地基礎資料庫建立

地球日全臺同步調查活動於

之關懷守護案例包含「臺北淡北快

2014 年 起 在 各 分 會 關 心 的 棲 地 進

觀 新 藻 礁 」、「 臺 南 三 崁 店 」、「 新

查平臺,除調查數據持續成長,也

東美麗灣」、「臺東阿朗壹」、「臺東

年參與 City Nature Challenge 活動,

速道路」、「臺北淡海濕地」、「桃園 竹大山背梭德氏赤蛙過馬路」、「臺 知本濕地」、「臺中高美濕地互花米 草移除假期」、「臺中大肚山瑞井外 來種移除工作假期」、「臺中筏子溪

行,2019 年轉為使用 iNaturalist 調

更容易呈現及鑑定,並預計於 2020 與世界各大城巿同時進行記錄競 賽,讓全世界看到臺灣寶島生物多

樣性的美好。此外,亦將各分會之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棲地調查成果匯整成「荒野棲地守

護綠皮書」 ,定期整理出版供大眾了

離真正的圈謢棲地目標仍有一段距

並加入棲地守護的行列。

離,而在野外生物棲地不斷遭受破

解,並有助於棲地守護工作。

未來展望

十一、成果交流與研討

地工作共識營,廣邀各分會已從事

為了將多年來荒野在棲地工作

所累積的成果和經驗分享予會員夥 伴及關心棲地守護的朋友們,並與

相關專家學者和 NGO 夥伴們進一步 交流研討,進而能展望未來棲地工

作目標,歷年來辦理了「2008 臺灣

濕地保育實務交流研討會」、「2015 荒 野 20 週 年 棲 地 守 護 博 覽 會 」及 「2019 四斑細蟌保育策略論壇」等

活動,其中「2015 荒野 20 週年棲地

守護博覽會」以「都市公園生態化運 動」、「河川流域濕地生態守護」及 「以棲地保育為目的之友善農耕」

三大主題為主軸,並藉由專題講座、 室內研討會、戶外攤位、現地參訪 等方式進行活動。透過這些活動的 舉辦,邀請民眾一同學習如何與自

然共存,共同關心臺灣的自然生態,

2018 年 5 月舉辦第一次荒野棲

棲地守護工作或有意發展棲地工作 的夥伴們,透過公民咖啡館的操作

模式,並針對「如何以實際行動落實

荒野棲地守護的理念」、「如何建立 棲地經營管理機制與人力培育」及 「如何與棲地主管單位和在地社區

建立夥伴關係」等三個議題進行研 討,最終取得了不少共識結論,其

中有關如何以實際行動落實荒野棲

壞威脅之此時,實質的圈謢棲地更

顯得急迫而重要。另一方面,為了 因應越來越多取得監管權後的棲地 業務,專業的棲地守護志工培訓工 作同樣是刻不容緩。環境教育與棲 地守護是荒野的兩大核心工作,亦 皆需有專業志工人力投入服務,因

此可以說,荒野除了有苦口婆心的 環境教育工作者外,還有一群動手 做棲地守護工作的好夥伴。

25 週年僅是一個小節點,未來

地守護理念目標之討論結果,以「一

的路還很漫長,相信透過大家的不

人或政府委託管理棲地」之共識度

下來,並且透過妥善的經營管理,

分會一棲地、一年一棲地、接受私 最高,而對應在行動計畫方面則以 「積極募款購地、棲地調查保育計 畫之執行、各分會成立棲地工作小 組」為首要工作。

現階段荒野保護協會在棲地保

育工作上雖已累積不少成果,然而

▲ 新竹油羅田友善農耕基地。

斷努力,將會有更多的棲地被守護 讓珍貴的天然棲地得以永續保留,

而那些曾經被破壞的棲地也有機會 回復過往的生命力,這一切不僅是 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也是我們留 給下一代最珍貴的資產。

▲ 萬里水生植物教育中心棲地工作。

21

棲地守護

鄉土關懷委員會 荒野式的議題行動 只 要 提 到 俠 客 之 類 的, 就 會

世界與快意恩仇的各色人物中,找

說,在眾多武俠小說作者中又以金

的是,他的作品為我們定義了更高

聯想到中國文學別具特色的武俠小 庸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

俠小說三劍客」最為人所熟知,而

金庸的作品屢次改編為戲劇或電影 又是其中最廣為人所知,素有「有

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 稱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個人

心中也都有一個江湖。金庸的作品

中所描繪的那個瑰麗神奇的江湖

22

文/ 王俊智

圖/荒野保護協會

荒野的夥伴們因為愛好行走於

到屬於自己的一片江湖。更為重要

荒野之中,又不失俠者之心,故常

層次的俠客精神,也就是「俠之大

俠列傳,今日荒野夥伴以行動再度

者」。

「俠之大者」是「路見不平拔刀

相助」的正義與勇敢。

「俠之大者」是重信然諾的謙

謙君子。

「俠之大者」是「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的瀟洒與坦蕩。

自詡為「遊俠」,昔日司馬遷著有遊 刻畫出一篇篇荒野遊俠步履足跡,

在眾人的足跡之中要特別介紹的是 我心中的「荒野神鵰俠侶」——黃 雍熙與廖惠慶這對夫妻。

故事約莫得從 1996 年的「搶救

東海岸」事件說起,雍熙與惠慶在 一次再尋常不過的返鄉行程中,行 經臺十一線.看見這條倚著海岸山

▲ 新竹荒野培力小組參與苗栗苑裡「好麥共響音樂會」,倡議臺灣種植自己的小麥。 棲地守護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頭等車廂,即便他有購買車票,卻 因為他是有色人種而將其趕下車,

律師他一個人孤零零地待在空蕩蕩 的寒冷月臺。這件事情改變了他, 他改變了全世界;這位受到不平等

對待的律師就是被泰戈爾稱為聖雄 的「甘地」。

甘地有句名言說得好 :「在這

個世界上,你必須成為你希望看到 的改變。」

臺十一線的拓寬開啟了雍熙

與惠慶關懷家鄉的旅程,緊接在臺

十一線拓寬之後雍熙的故鄉水璉自 然保護區火力發電廠開發案、烏來 脈,俯瞰藍色太平洋,擁有著豐富

一般人看到了也許只是心生怨

自然與人文資源被稱為全臺最美的

懟,然而看到故鄉被無情迫害的雍

拓寬為四線道,原本的綠色山腳已

丟下事業,更是積極的展開各種行

濱海公路,因為交通考量從兩線道 經被開腸剖肚,絢爛的太平洋海岸

則是被稱為肉粽的水泥消波塊佔據 海岸線,東海岸這片淨土已然在多 數人不知情的狀況下,悄悄地改變 了她的面貌。

意外目睹這場景的雍熙與惠

慶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一切,令他

們不解的是這段車流量最高不過

二十七秒鐘一輛車的公路為何需有 拓寬的必要,他們不禁自問:

「我不禁淚流滿面,我無法相

熙與惠慶卻不是一般人,他們不只 動,不斷拜訪各個公家單位,也尋 求各方協助,沉默積極的付出,總 會有人看見,最終將成為種子長出

豐美的果實;因為他們兩人的努力,

桶後溪護溪行動……他們的足跡也 從家鄉慢慢拓展到其他縣市。

有人說荒野是個平臺,他提供

一個機會,只要你願意站出來,必

然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努力; 只要我們願意,從此刻開始一切都 將變成可能。

跟隨著惠慶的腳步,兩位碩士

最終荒野保護協會對此破例頭一次

班同學李翰林與施佳良,承接了鄉

力。也因為這次的行動,荒野正式

時間正逢國光石化開發案,荒野也

在「抗爭」性的環保運動中出人出

成立了「鄉土關懷委員會」開始在地 的關懷與行動,並由惠慶擔任首屆 的鄉土關懷召集人。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會在黑

土關懷組的召集人與副召集人,同

第一次走上街頭表達守護環境的意 念,同時也開始籌辦「環境守護培

力工作坊」,訓練義工,發揮各自的

專長,從不同角度,涉入環境議題; 自此環境守護議題逐漸在荒野內部 萌芽發展。

信這是我們政府做的事!是誰設計

暗中清醒後行動,一種會在光明中

「假如我是觀光客,我會馬上

1893 年 6 月 7 日,火車一如往

式,動員上街頭是非常強烈的資源

等車廂查票,檢查到有位律師坐在

理性溝通、跟民眾談生活與願景,

的?是誰核准的?」

掉頭回臺北,但我做不到,我有責 任挽救這片土地。」

昏睡不醒。

常在南非大地奔馳,列車長進入頭

環境守護有許多不同面向與方

消耗,比較經濟的方式,是跟官員

23

以及跟各地團體協同合作。

地、生態淡水河……。

一次舉辦跨國「第十屆亞太地區非

源罄竭問題、臺東美麗灣開發案、

與策劃,廣邀亞太地區各國的環境

禁用塑膠柔珠政策……。

2011年11月19-23日, 荒 野 第

政府組織環境會議」,歷經半年籌備 團體大會師, 會議報名人數有八百

多人, 並邀請了來自 23 個國家,

海洋保育:海洋保育與漁業資

廢棄物填海造島、塑膠袋減量政策、 河川山林:河溪整治、水環境

共 100 多名外賓參與。該會議針對

與安全、臺中纜車開發案、關西水

包含:核能問題、棲地保育、環境

坑盜採案、阿朗壹古道保存、臺南

亞太地區環境問題進行深度討論,

教育、環境信託等十數個環境議題, 除了使來自各地的 NGO 有深度交 流與討論的空間之外,更讓與會的

臺灣環境保護團體有許多借鏡的機 會。

荒 野 秉 持 著「 溫 柔 而 堅 定 」、

「以對話取代對抗」的模式持續關 注環境議題。

多年來關注的議題與參與的會

議約莫可分為幾個面向:

濕地保育:臺東知本濕地、桃

園藻礁保育案、宜蘭五十二甲濕地、 竹北蓮花寺重要濕地、高雄茄萣濕

24

棲地守護

有時我們總是急著想去改變,

然 而 改 變 總 需 要 時 間 去 醞 釀; 在 L.A. 的 Getty Museum 有 一 句 話

「Ever changing never less than the whole, Ever present never twice the

same.」詩意提醒,整體、當下才是 王。

行動的起始點源於感受,感受

泥重啟案、芎林陸砂案、軟橋隕石

源自於體貼與了解,從關懷出發,

統一夢世界開發案……。

美好,時間到了一切總會成就我們

都市綠地:推動特色公園、兒

童公園改善計畫、花蓮縣老琉球松 移植或復育計畫、永康三崁店生態 公園整體規劃、新竹赤土崎圖書館 多功能大樓興建案、臺東垃圾焚化

爐案、非農地不當噴灑除草劑……。 國會遊說:組織法/海洋保育

一步一步地累積能量,成就了這段

所期待的良善。過去從聲援個案, 協助訊息傳播、號召參與連署等; 現在則是透過生活在各地的荒野夥 伴,實地踏查與記錄棲地,發現問 題後主動與相關公部門溝通協調, 並推動建立公民參與機制,進而改 善政策,守護自然棲地。

荒野不只是一個協會,荒野不

署、國土計畫法、海岸法、濕地保

只是一群喜好自然的人所組成,荒

法、自然生態公園管理條例、非農

開始認識荒野,終於開始守護荒野。

育法、環境信託法、溫室氣體減量 地禁用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河溪 治理工程公民參與機制……。

野其實只是荒野,當我走入荒野,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臺灣雖然面積不大,但因層峰疊

多樣性高,從高山、城市到海洋,每一

的每一個人、團體都可以是環境保護的

沿著山邊流動,將養分及調節因子隨著

也是各式各樣生物的棲息地,守護自然

臺灣的行動者。

翠,高山不少,河流也常在高山起源, 河流輸送至城市及海洋,山林裡棲息著 許多臺灣的珍奇寶貝,有各式動物、植

物及其他小型的真菌及藻類等,每個生 物都是這個島嶼的珍藏,也是臺灣人民 的珍寶,守護島嶼上的每個珍寶,讓世 世代代的臺灣人能與這些生物共享這片

土地,「永續」是重要的目標。臺灣生態

種生態系統都具有它的獨特與重要性, 環境,除了守護生物棲息的家園外,也

參與者,成為一個長期關心及實際守護

具有調節氣候、淨化空氣及水源、涵養

水源及防洪保水等重要作用。因此守護 臺灣的自然環境及居住其間的動植物就

是荒野保護協會重要的任務之一。環境 守護是一個長期的生活實踐過程,認識 臺灣及守護臺灣的珍寶,讓居住在臺灣

▲ 攝影 / 莊燿鴻。

https://www.sow.org.tw/25annual

掃描聽荒野聲景地圖

25 25

永續山林

荒野 1 號地的經營及管理 透 過 購 買, 擁 有 荒 地 的 監 護

義」的購地目標:座落宜蘭縣冬山

簡單的字句,但要達到購地的目標,

方公尺、地目為林地的標售土地,

權,讓大自然自己經營自己,看似 這一切都需要緣分才有機會。

累積多年志工捐贈的購地基

金, 在 2017 年 的 很 多 機 緣 下, 似 乎展現一些契機,有夥伴關注著國

望大自然能經營自己、維持生機,

恰恰符合荒野保護協會購地圈護的

為干預,但為了持續記錄生物分佈

要求。在取得常務理事會、理監事 會及會員代表大會的一致同意後, 秘書處開始準備購地的相關事宜,

也順利於 2017 年底得標,2018 年 2

月 28 日拿到珍貴的土地所有權狀,

也關切及探訪數塊土地,終於找到

地,命名為「荒野 1 號地」。

符合「資金」、「地目」及「具守護意

荒野保護協會購地的目的是希

鄉武荖坑附近、面積為 1760.67 平

有財產署標售的幾個標的物,棲地

工作委員會及棲地守護部的秘書們

文 / 謝祥彥(雁子)

荒野保護協會終於購買了第一筆土

故在取得土地後不會進行太多的人 與季節消長,也期望會員能更關心

持有土地的現況, 討論後,對荒野

1 號地的經營管理方式設定如下:

1. 進行棲地調查以掌握相關生態資 料。

2. 棲地志工練習野外調查的場域。 3. 宜蘭分會進行戶外活動的場所。 4. 累積土地管理經驗,並增進土地 購買及管理之評斷及審核能力。

在 棲 地 生 態 資 料 調 查 方 面,

每月一次對荒野 1 號地及其周邊

區 域 進 行 調 查, 並 將 資 料 登 錄 在 iNaturalist 平 臺 中。 至 2021 年 8 月

累計 5,660 筆記錄,938 種物種,其

中有 491 種昆蟲、246 種植物及 81

種蜘蛛。另外在荒野 1 號地常常發 現動物的排遺、洞穴及食痕,但無

法判別是什麼動物,為解決此困境, 在 2020 年 3 月 安 裝 紅 外 線 自 動 相

▲ 宜蘭第一團奔鹿成團。

26

永續山林

機,希望能記錄到動物的蹤影,檢 視拍攝的影片發垷許多令人喜悅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影像,其中山羌及臺灣獼猴經常到

一路走來荒野保護協會的宗旨

此地覓食、休憩,也有野豬、赤腹

是「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

生物食蟹獴、白鼻心、鼬獾、臺灣

權,將之圈護,盡可能讓大自然經

松鼠、翠翼鳩等出沒於此,保育類

野山羊、麝香貓、穿山甲、藍腹鷳 等也常在此生活,更首次拍到以往 認為只出沒在中海拔的黃喉貂,無

論是調查記錄或是紅外線的影像記 錄,看到生物在此小小的自然棲地

可以快樂地生活,「購地守護」、「棲 地調查」的一切辛苦都有價值。

為了讓更多人關心協會所擁有

的棲地,期盼每一位會員來荒野 1 號地走走、參與調查或辦理各項重

要儀典,我們持續辦理許多活動。 相關活動有宜蘭分會走春、宜一奔

鹿團成團活動、iNaturalist 棲地大調 查及夜間觀察等活動,荒野 1 號地

託或捐贈,取得荒地的監護與管理

營自己、恢復生機。」目前我們有 了第一例的購買案例,也有幾處長 期租借、接受委託的棲地持續經營 中,但尚未有接受捐贈土地的案例

產 生, 也 因 為 農 業 發 展 條 例 第 33 條的規定,私法人不得持有農地, 故尋覓並購買合適的標的物相對困 難,目前接觸的數筆土地皆不符合

荒野的要求( 完整土地持分、非農

牧用地),此外,荒野也需要有足夠 的財源來購地,希望大家能夠有錢

出錢,有力出力,協助提供可能購 買土地資訊或捐贈土地,期望很快 能有荒野 2 號地的出現。

周邊相對自然較少人為破壞的環境 是很好的體驗學習空間,未來也歡 迎各地分會前來參訪交流。

▲ 2020 年 5 月 22 日拍攝到藍腹鷳。

▲  (上圖)臺灣土黨參。

 (中圖)棕長頸捲葉象鼻蟲。  (下圖)小單帶蛺蝶幼蟲。

▲ 2020 年 4 月 8 日拍攝到食蟹獴。

27

永續山林

如果你才二十出頭就有一塊地,

你會怎麼做?

文 / 陳介緯(小白鷺)

如果你才二十出頭就有一塊

蓋章,將他所擁有的高雄市田寮區

荒野密不可分。五、六年級生過去

出 乎 一 般 人 的 意 料。 在 2018 年 3

使用 20 年。冷杉相當年輕,目前是

同胞」放在作文最後一段的經驗,

地,你會怎麼做?有一個人的答案

2441 平方公尺的土地,讓荒野無償

月 16 日 上 午, 自 然 名 為 冷 杉 的 鄭

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相關人士的見證下,在文件上簽名

過程中,竟然有接近一半的歲月與

宇欽,在荒野理事長劉月梅老師與

三年級的學生,在他約 20 年的成長

寫作文,常有將「反攻大陸,解救 而冷杉的作文,則經常離不開荒野, 這也難怪,從小二就進入親子團的 他,比一般人有更多與自然接觸的 經驗,有多少孩子會打赤腳走在荒 野?有多少孩子有機會長年與蟲魚

鳥獸為伍?這些有趣的經驗,不僅 化為文字出現在作文裡,更是與他 融合為一體,成為成長的一部分。

有一天,爺爺突然將一塊祖產

過戶給冷杉,突然成為地主的他, 一方面為自己成為有地階級暗自竊 喜,另一方面卻也不知道該如何管

理這塊地。冷杉的父親巒大杉(也

是荒野保護協會親子教育委員會召 集人鄭弘杰)則建議他:何不捐給 荒野?與荒野淵源頗深的冷杉也深 ▲ 冷杉(左二)與荒野的簽約儀式。短短幾分鐘的簽約儀式,荒野將可使用土地 20 年。

28

永續山林

表認同,然而爺爺希望祖產能傳承

下去,只能斷了捐地給荒野的念頭。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引人省思的木瓜樹。

在經過商討與考慮之後,還是決定

將地無償讓荒野使用 20 年,讓這塊 祖產,可以在荒野的經營與保護之 下,發揮更大的功能。

冷杉的父親巒大杉表示,冷杉

過去經過親子團的薰陶,早已經有 環境守護的觀念,過去雖然有參加 各種環境守護活動,但未曾有實際

與長期的環境守護「行動」,因此, 這次才會引導冷杉思考如何與荒野 連結做一個長期的環境守護行動。 除此之外,他認為一片土地就是一 片土地,如果一片土地發生意義與

價值必定有人在土地上發生故事, 因此,如果藉由提供環保團體的人

在土地上進行自然觀察,環境經營

管理實作與創造故事,土地才能真 正的加值。

理事長月梅老師認為這件事,

這對於荒野是個很特別的經驗,荒 野的宗旨本來就是要圈護土地,讓 生物可以在棲地上安穩的生存,這

有機會多多思考,如何永續地經營

這塊土地,是否要做些生態的調查, 看看這裡有多少生物?或者能利用

當 地 特 殊 的 惡 地 形, 進 行 生 態 認 識?

荒野成立二十多年來,影響了

塊土地的出現,讓荒野也有機會用

無數的人,這些人會用他們的方式

說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在某一次探

最好的例子,因為有這些人,讓我

這樣的目標來嘗試經營。月梅老師 訪這塊土地時,大家發現了長了成 熟木瓜的木瓜樹,大家開始討論起 這些木瓜該如何處理?是拿回高雄 分會慰勞辛苦的秘書們?還是讓志

工們嚐嚐看?最後大家決定,就讓 木瓜留在原地,留給當地野生動物

們。透過這樣的經驗,讓志工可以

繼續關心這塊土地,冷杉就是一個 們覺得臺灣永遠都有希望。當然,

荒野也絕對不會辜負冷杉的善意, 一定會讓這塊土地,成為實踐荒野 理念的沃土。請大家拭目以待。 你也有地想捐給荒野嗎?

29

永續山林

萬里濕地教育中心今昔 文 / 莊育偉

起源

陳德鴻(荒野理事)老師畢業於

國立藝專,早年工作室主要進行陶 器原型設計,臺灣很多外銷的陶器 都出自他的工作室,而由於臺灣的

各式產業陸續將工廠逐漸外移至大 陸及東南亞,因此也有過一段慘澹 經營的狀況。

而在一次機會下,德鴻遇見了

一 株 臺 灣 原 生 的 野 菱(Trapa incisa

圖 / 荒野資料庫

var. sieb. ), 他 深 深 地 被 那 可 愛 的

水源引入水池中,開始收容這些原

致的水生植物呢?因此德鴻開始到

物。他的家人則單純把他這種行徑

外型所吸引,怎麼臺灣會有這樣雅 處踏查臺灣各地的濕地,造訪這些 本土的水生植物。經過多年的造訪 之後,他卻開始察覺這些老朋友的

消失,明明去年才來過的濕地,怎 麼轉眼間變成房子了?曾經發現過 稀有水生植物的溪流,怎麼突然被 水泥化了?因此德鴻將家族位於萬 里山區的廢耕梯田進行整理,再將

棲地遭受破壞而面臨絕種的水生植 視為一種任性行為,但也放任他繼

續這樣對於水生植物收容的熱好及 興趣。

與荒野的認同

對 於 荒 野, 德 鴻 一 開 始 並 沒

有好感,覺得這麼大的民間團體怎

麼主力都放在環境教育及戶外活動

上? 應 該 做 更 務 實 的 守 護 工 作 才 是。而在一個因緣際會之下,他結 識了荒野親子團的林耀國,耀國發

現德鴻對於荒野是「愛之深、責之

切」。最後在雙方交談甚歡之下, 德鴻進入了荒野,也將荒野從主要

進行環境教育與體驗活動的比重

中,新增加了「原棲地守護、物種 庇護」的實務工作,讓荒野保護協 會朝向了實踐宗旨、任務的方向邁 進了一大步,而對德鴻本身除了改 變了自己,也幫助了荒野。

2001 年德鴻參與解說員培訓

▲ 2004 年公館國小臺灣萍蓬草庇護站成立記者會,陳德鴻先生。 30

永續山林

課程,並選擇富陽公園為定點投入 解說活動,也更了解荒野與他個人

荒野 25 周年特刊

之間還能為環境努力的方向。而在

富陽定點服務期間與夥伴一起推動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的催生,在保 育部(現為棲地守護部)的協同下,

使富陽公園成為臺北市第一座融合 生態調查再進行規劃設計,施工採 用最低環境干擾工法的生態公園。 如今回頭檢視富陽公園的歷程,其

實也可以說是荒野推動「公園生態 化」的起點。

濕地植物庇護站

加入荒野之前,德鴻早已到處

關心濕地與水生植物的保種,清楚 哪些物種在何處、知道植物的生態

需求是什麼。進入荒野之後,增加 了志工夥伴的支援,更是熱心地投

▲ 濕地推廣講師培訓。

入。當 1993 年 10 月左右,宜蘭雙

連埤濕地發生「地主雇用挖土機整

地事件」時,德鴻更經常往來臺北 與宜蘭之間兩頭跑,就是為了跟大 家一起守護臺灣的重要濕地。

德鴻帶領荒野夥伴進行多年的

南征北討,到處關心原棲地的狀況, 但因為許多棲地終究屬於公部門或 是私人土地,沒有人能確保下次造 訪時,會是什麼光景?

因此,德鴻便將萬里老家山區

的廢耕梯田進行「復耕」,但不是要 種植水稻,而是準備收容那些原棲

地面臨危害即將消失的水生植物,

希望能成為一個可暫時保留原生種 源的「水生庇護池」。

▲ 2003 年 4 月噶瑪蘭庇護站。

31

企業的合作與贊助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

遠。」隨著這些因原棲地遭破壞, 而被搶救回來的濕地植物也越來越

多,因此在當時保育部主任黃子晏 的提案與企劃部的合作下,荒野獲 得了「統一 7-ELEVEN 綠色基金」的

贊助,於 2003 年依據荒野章程正式

成立了「荒野濕地植物庇護中心」。

本會章程之宗旨〈荒野的任務〉第

▲ 2015 年公共電視採訪萬里庇護站。

一、三、四、六款如下 :

一、保存臺灣天然的物種。

三、推廣自然生態保育的觀念。 四、提供大眾自然生態教育的環 境與機會。

六、培訓自然生態保育人才。

「荒野濕地植物庇護中心」的

成立,在當時確實是全臺,也是全

球第一個以「濕地植物」為保護目標 的「庇護中心」,並開始連續五年進 行相關子計畫的推動,也陸續完成 設定的工作目標,而為了能讓來協

助園區管理的志工能有個遮風避雨 的空間,陸續於庇護站設置了「風

雨教室」,提供志工與民眾一個舒適 的工作環境。

庇護中心成立初期

庇護中心成立初期,分別於臺

北地區成立「萬里站」,由陳德鴻老 師擔任站長,宜蘭地區則成立「噶

瑪蘭」庇護站,由邱錦和老師擔任 站長(三年後則於桃園雙龍國小籌 備成立第三庇護站 )。

兩個站除了濕地的環教推廣之

外,當時最大的心力就是搶救宜蘭

員山鄉湖西村的「雙連埤濕地」,並 經常偕同宜蘭縣政府農業處的人員

與當時的的地主(王先生)與居民進 行溝通,期望能守護這個「國寶級」

的 濕 地。 當 時, 無 論 是 需 要 吊 車 搬運的水社柳或是浮島上的植物,

只要是地主雇用的挖土機任意棄置 的,荒野志工與在地社大學員能搶 救多少就是多少,並獲得宜蘭地區 熱烈的響應,協調之下讓水生植物 儘量不要離開大宜蘭地區,因此安 置於羅東運動公園、陳氏鑑湖堂及 ▲ 2001 年搶救冷埤行動(噶瑪蘭站)。

32

永續山林

縣內多所國民中、小學校境內,甚 至移至萬里山區的庇護池內。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2005 年烏來信賢種籽實小生態池記者會。

除了原棲地的搶救之外,庇護

中心也開始陸續進行相關志工的培 訓,例如「荒野濕地推廣講師」與連

續六期的「濕地保育志工」等培訓課 程,一方面兩位老師帶著學員進行

原棲地的踏查、搶救瀕危的物種, 以及原棲地影像記錄與關注在地產 業與開發的變化趨勢。

工作假期的先驅者

各庇護站運作後,也開始進行

更有系統的園區規劃管理。為了擴

大環境教育的對象,荒野在 2003 年

引進了當時在臺灣尚未流行的「工

作 假 期 」(Working Holiday ),只 是 在國外是付費的活動,而荒野則憨

厚的考量民眾肯來當志工又必須付 出大量的勞力,因此定義為免費的 工作假期活動。這樣的活動除了荒 野志工之外,也讓來參加的民眾能

認識本土水生植物及獲得維護管理 的技術;對中心而言除了提供民眾 體驗辛苦的保育工作之外,也藉此 維持了基本人力的需求。

▲ 2005 年烏來信賢種籽實小生態池解說牌。

對外的環教推廣

對外教育宣傳方面,庇護中心

成立初期搭配教育部「2006 永續校 園計畫」於臺北、宜蘭及桃園地區 辦理入校宣導保育課程,陸陸續續

輔導臺北市、新北市、宜蘭、羅東

濕地植物庇護中心的目標並不是要 一直收容這些水生植物,而是希望 未來的某一天,這些水生植物的原 棲地復原了或是受到保護了,大家 就能親手將它們送回「娘家」。

甚至桃園地區的國中、國小設置「校

媒體曝光與外部合作

荒野也邀請校方與贊助單位(統一

育的實績越來越多,也因為大小園

荒野更是參與大大小小的展覽與園

生植物庇護中心(萬里站與噶瑪蘭

園生態池」。在生態池落成之時, 綠色基金)代表參與落成記者會。 遊會,或是協助縣市政府辦理「臺

灣本土水生植物特展」活動,四處 推廣濕地保育的觀念。

因「 濕 地 植 物 庇 護 中 心 」的 成

立,兩個庇護站陸續收容了約 90 幾 種以上的水生植物,確保本土水生

植物不至於滅絕,而在「原棲地或

庇護中心」,荒野也終於有了實際的 土地經營管理經驗。

庇護中心雖然有環境教育宣

導、庇護水生植物的功能,但荒野

在兩位老師的帶領下,濕地保

遊會的參與及媒體的曝光,荒野水

站)已儼然成為臺灣水生植物的「諾

亞方舟 Noah's Ark」 ,因此各大媒體、 電視臺紛紛前來採訪與報導,也讓

更多臺灣的民眾認識臺灣濕地的現 況與本土水生植物之美。

也由於荒野對於濕地保育面上

的活躍,因此於 2007 年接受陽管處 的委託,荒野與特生中心研商策略

共同合作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臺

灣水韭保護區」內進行水韭棲地搶 救作業。由特生中心黃朝慶老師指 導、德鴻老師與邱錦和老師的帶領

33

下,濕地志工們找出湖域 921 大地

紛出現相關領域的課程。而在官方

濕地庇護中心」更名為「萬里濕地教

有效的防堵,讓湖域的豐水期時間

由內政部營建署正式公告實施《濕

則因邱老師個人生涯規劃之故,重

植物與累積過厚的泥炭苔,逐步將

署邀請了學界及民間保育團體各方

震當時所產生的滲漏之處,並進行 恢復。同時,透過移除入侵的陸域

夢幻湖「拉皮」恢復到「年輕的棲地 型態」。整個行動結束後,經由每

月的監測調查,在半年後除了臺灣 水韭恢復了族群數量之外,也讓保 護區內已消失多年的其他伴生植物

現身,成為一個公部門與 NGO 合 作成功復育棲地與物種的案例。

庇護站正名「荒野濕地教育中心」 與企業的合作持續了五年之

久,期間萬里站與噶瑪蘭站也已步 入正軌,後續隨著國內環境教育的

普 及 和 環 境 意 識 的 提 升, 越 來 越 多民眾認識與重視臺灣的「濕地保 育」,很多民間社團與社區大學也紛

關注的層級也越加提升。2015 年,

地保育法》,在正式公告之前,營建 代表,也包含本會「濕地庇護中心」 陳德鴻與邱錦和兩位站長與會。由

專家學者們一起研商出臺灣濕地保 護區域的範圍劃設,最後抵定並全

育中心」,而宜蘭「噶瑪蘭庇護站」 心轉向有機農業推廣,並服務於臺 灣濕地保護聯盟。

且戰且走的濕地守護工作 長 期 以 來, 臺 灣 的 土 地 開 發

國公告,國內這些變化與成績雖不

都是由政府的土地政策與財團來主

的影響力與代表性。

在開發單位眼中大都是毫無用處的

全然都是荒野的努力,但卻有一定 而庇護中心也因關注的面向與

業務範圍從原先的「收容與庇護瀕

危原生水生植物」、濕地志工培訓 (協助搶救與維護管理),早已擴張

為對外「推廣展示、濕地保育教育推

導,由於這些「水池、沼澤、湳地」 土地,因此「濕地」的開發通常是首 當其衝,而這樣的觀念並非一朝一 夕就能改變,因此濕地的守護可說 是一場無窮無盡的戰役。

諸如桃園少數仍存活著臺灣萍

廣、生態池或水域地營造輔導、地

蓬草的埤塘,隨時有被填平的不穩

此於 2018 年荒野臺北分會將「萬里

救;北宜高速公路頭城路段開挖,

方單位甚至國家政策的參與」。因

定性;雙連埤堤坊與整地工程的搶

恐將還來不及確定分類地位的頭城 水蓑衣滅絕;宜蘭田間水泥化對於

風箱樹、穗花棋盤腳的搶救;二重 疏洪道的水利與綠美化工程將犧牲

了五股濕地的面積及野鳥的棲息地; 新竹食蟲植物原棲地長葉茅膏菜、 寬葉毛氈苔、小毛氈苔等的守護事 蹟,不勝枚舉。

一般民間保育團體主要依賴專

案人員來執行工作,而荒野則依賴 一群志工來推動與倡議宣導,但如

同「救火隊」的搶救與庇護區的日常 維護均需要一群熱血且願意長時間 投入的志工,否則很難與大鯨魚抗 ▲ 2004 年濕地日記者參訪。

34

永續山林

衡。而因為志工的組成複雜,又以 上班族居多,因此只要核心志工受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到本業的升遷、調職或工作壓力增 加之故,心有餘而力不足之下容易

更換或流失,經驗也難以累積,新 的志工必須有一段摸索期才能進入

狀況;而有技術性的維護工作、對 外會議的參與以及代表荒野正式發 言等事務,更需要資深志工的持續

投入,而通常就是站長(陳德鴻、邱 錦和)或其他熟悉這個領域的資深 夥伴才能勝任。為此,本會依組織 發展之需,確實有必要培訓出一批

進行「濕地守護」的專業志工群組,

避免斷層產生與守護壓力落在少數 人的肩上。

永續經營的方式與期望

▲ 2012 年萬里庇護站水生物種普查。

一 路 走 來,「 荒 野 濕 地 庇 護 中

心」於兩位站長本身幾乎全職的熱 血投入與志工們的付出,荒野累積 了許多的保育實績,這期間發生的

故事也一再感動了一批又一批的民 眾,甚至投入志工行列協助日常的

維護,另外,會內其他的志工群組 也適時提供協助。

荒野以往確實較少和外界專家

學者合作,大多與「行政院農業委員

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或「臺灣 大學」的專家學者進行諮詢,如未

來有機會增加「計畫」上的合作或交 流,一來學界可彌補人力上的不足 之處,荒野則能提升系統性及科學 性的守護模式,共同創造更大的效

益。其實依荒野的「組織調性」來發 展與學術單位合作,以「公民科學

家」的方式進行確實有發展的空間。

▲ 2003 年搶救五十二甲風箱樹。

35

▲ 2004 年青少年服務學習營。

▲ 夢幻湖保護區棲地劣化改善。

展望未來,雖然民間已有企業

注與守護,讓「本土物種」能在原始

外的機構也進行收集與保留種源成

私人水族缸內或非原生的地區,尤

成立大型的私人保種中心,甚至國

為世界性的諾亞方舟,而本會的「荒

野濕地教育中心」 ,目標設定則為 「使本土水生植物不至於滅絕與原

棲地的守護」,因此庇護保種並非主 要任務,而是對於原棲地的長期關

因 此 未 來 荒 野 勢 必 依「 地 域

生存環境繼續繁衍,而不是存活於

性」來成立各分區的濕地教育中心

其近年來臺灣在物種復育上形成了

讓原本分布於北部的物種就庇護在

一股風潮,卻也使得各種本土植物 因人為因素,擴散於非自然分布的 區域,此舉也容易形成基因混種的 現象。

( 如 北 區、 中 區、 南 區、 東 區 ), 北部,南部的物種就由南部的中心 來進行保種,並持續培訓專案性質 的濕地保育志工及推廣講師,各個

中心的園區水域則可進行更科學性 的管理,讓「濕地教育中心」無論於

原棲地踏查與關懷、環教推廣、工 作假期、物種保存皆能做的更好, 使更多大眾認識濕地的「美麗與哀 愁」。

「自然教育」是荒野守護環境

的手段之一,我們相信採取行動是

來自於本身對生態保育的深刻了

解,唯有讓大眾知道濕地的重要, 了解濕地是臺灣環境永續非常重要 的基礎,這些在庇護站的植物才能 夠回到它們本來的家。

▲ 2003 年 9 月陳氏鑑湖堂收容雙連埤濕地水生植物。 36

永續山林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永續山林

瀕危植物的方舟

蓮花寺濕地

文 / 張正敏(筆筒樹)

荒野保護協會的宗旨是棲地

守護,而蓮花寺濕地就是荒野守護

最久的棲地。多年前,大自然藉由 食蟲植物把荒野志工帶到蓮花寺濕 地,進入之後才發現此地珍貴的不 僅是四種食蟲植物-長葉茅膏菜、 長距挖耳草、寬葉毛氈苔和小毛氈

苔,還有許多濕地植物,如:桃園 草、大井氏燈心草、點頭飄拂草、 矮水竹葉和田蔥等,瀕危程度甚至 不下於食蟲植物。

荒野與蓮花寺濕地相遇

1986 年,理事長劉月梅老師初

執教鞭三年,帶著新竹女中學生做

科展專題研究,同學提出「吃葷的

植物」這個既衝突又饒富趣味的題

目名稱,吃葷的植物就是食蟲植物, 然而當時月梅老師對臺灣食蟲植物 野外狀況仍不清楚,蒐集文獻資料 時,發現竹北的山腳就有食蟲植物

分布,卻不知道確切位置,只好帶 著學生地毯式搜索,由公路往海濱

及山腰尋找,第一次無功而返,第 二次外採活動,在小溪流的河沙堆 ▲ 小毛氈苔群落。(沈競辰拍攝)

積處,很幸運的發現一整片茂盛的 長葉茅膏菜。

37

◀ ▼ 蓮花寺濕地內生長的長葉茅膏菜。 是臺灣最大型的食蟲植物。 沈競辰拍攝

往 後 幾 年, 月 梅 老 師 指 導 的

田蔥等,廁所下方也有長距挖耳草,

長葉茅膏菜的腺毛、誰是大媒婆、

布滿長葉茅膏菜,但這些設施完成

生物科展多次以食蟲植物為主題:

水中的小狐狸——狸藻、長距挖耳

草…… ,讓她不僅更了解這群特殊 的植物,也投入更多感情。

「早期蓮花寺周邊的長葉茅膏

菜,從現在棲地維護的範圍長到蓮

花寺牌樓旁邊的水流沙地,小毛氈

苔則是一整片像地毯。」月梅老師口 中的榮景卻在往後幾年慢慢消逝。 原因很簡單,就是人為因素破壞了 濕地的樣貌,除了早就存在的攔沙

壩,蓮花寺周邊的建設也接踵而至。

以及如今水泥排水溝位置附近則是 之後,一來設施本體直接將局部棲

及新竹關心生態保育的人士,如新

濕地的水流消失了。換句話說,水

師及荒野保護協會一群解說員,在

會;二來,志工也觀察到原本灌注 文 改 變 了, 造 成 濕 地 逐 漸 陸 化, 1989 年時,觀察到芒草漸漸變多, 食蟲植物卻年年減少。月梅老師就

常在假日和竹女的同學帶著鐮刀和 水管幫食蟲植物除去競爭者並提供 水源。

1994 年,月梅老師的學生聽過

徐仁修老師的演講後,主動和徐老

光的排水溝,這些對濕地植物造成

熱心的來勘查蓮花寺濕地,那一年

極大的生存壓力。鳳鼻隧道上方原

有一整片的長葉茅膏菜、小毛氈苔、 38

永續山林

直 到 1997 年, 農 委 會 的 官 員

地水泥化,底下的植物當然毫無機

西濱鳳鼻隧道施工、蓮花公園休閒

設施與廁所興建以及蓮花路旁三面

從三十九株長葉茅膏菜 做起的守護

師聊起食蟲植物的困境,徐仁修很 荒野保護協會還沒成立。

竹市野鳥學會、新竹中學許慶文老 蓮花寺實地探勘及開會,成立了「蓮 花寺食蟲植物生態復育區」,同一年 荒野新竹分會成立,月梅老師擔任 新竹分會第一任分會長,這次就不 是帶領竹女的同學了,而是荒野志

工接下蓮花寺濕地食蟲植物復育的

責任,選定長葉茅膏菜為復育對象。 然而當時,蓮花寺濕地已經被耐旱

的禾本科芒草,如白茅、五節芒佔 據,難以跟芒草競爭的長葉茅膏菜 僅剩三十九株,這是荒野在蓮花寺 濕地努力的起點。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2019.05.17 單日降雨超過 270 公厘,造成 陷谷崖壁土石大面積崩落,月梅老師勘災。

▼ (上) 2016 年荒野志工移除割下來的草葉。 (下) 2009 年進行翻土撿除草根。

沈競辰拍攝

接下復育的任務後,挑戰才開

相對的優勢,但如今長葉茅膏菜在

大小,志工用木樁與棉繩把這 150

長在土壤貧瘠、地下水含量豐富的

需要志工拉它一把,透過修剪生長

區就要步步為營,腳下每一吋土地

始。食蟲植物是濕地植物,適合生 區域,所以缺乏氮、磷等營養成分 的土壤,對長葉茅膏菜反而是有利 因子。有人建議月梅老師用藥去除

禾草縫隙中求生存,活得很辛苦, 茂盛的禾草以免擋住長葉茅膏菜的 陽光。

從 1997 年底,荒野維持每個月

土壤中的氮肥,這個建議很快就被

兩次的頻度,有六位夥伴先後在月

對自然環境有好處的事情,用藥去

志工與一般民眾做守護的重任,他

老師否決,荒野要做的是生態復育, 除氮肥就算短期內有立竿見影的成

效,也不是該走的道路。幾經思索 並詢問學者專家,最後選擇用看似 愚蠢的方法——定期以人工修剪強

勢 植 物, 荒 野 志 工 就 這 樣 修 剪 了 二十三年。

數十年前的蓮花寺濕地土壤含

水量很高,甚至是溪流狀態,耐旱 的禾本科植物本不該如此肆虐,長

葉茅膏菜在濕潤而貧瘠的環境裡有

梅老師的「感召」下,接下負責帶領 們是梁錦鵬、簡國祥、戴政賢、陳 紹忠、張光宇,以及近五年的專責

平方公尺標記成圈護區,踏進圈護 都可能有剛探出頭來的小苗。這樣

的修剪是持續性的工作,在尚未找 到抑制禾草生長的方法前,這是對

環境影響最小、最佳的維護方式, 所幸有這些維護,否則長葉茅膏菜

恐怕早已被周邊的強勢植物演替 掉。

雖然剛開始守護的是長葉茅

夥伴沈競辰老師。由於長葉茅膏菜

膏菜,後來慢慢發現,這裡的珍貴

作當然也是「全日照」,沒有這六位

許多濕地伴生植物,例如:田蔥,

喜愛生長在全日照的環境,維護工 守護天使,棲地工作不可能持續推

動。在志工的維護下,這兩年統計

長葉茅膏菜族群數量維持在四百株

左右,分布範圍侷限在約莫 150 平

方公尺的區域,大概是一間教室的

不只長葉茅膏菜等食蟲植物,還有

也很稀有,還有點頭飄拂草,十多 年來野外的唯一記錄就在蓮花寺濕 地,以及列入農委會紅皮書的桃園

草、大井氏燈心草,蓮花寺濕地也 是少數的野外據點。蓮花寺濕地面

39

積僅 1.2 公頃,卻已然是多種濕地

但真正讓人疲憊的不是烈日,不是

地著實是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

大家蹲低身子看著布滿昆蟲的長葉

植物「全臺唯一」的野外庇護所,此

不知是什麼樣奇特的時空巧合

讓這麼多珍稀植物生長在一方小小 的谷地,也不知是什麼樣的奇妙緣

分,讓荒野走進蓮花寺濕地,有幸 守護這麼多珍貴的物種。

彎下腰的棲地工作

每當有新夥伴來到蓮花寺濕

地,現在的專案指導沈競辰老師都 會先做簡短的解說,解說的目的不 是吸收知識,而是讓志工了解守護

這些稀有植物的價值,棲地工作當

然不輕鬆,夏天烈日、冬天強風,

強風,而是不知道背後的意義。當 茅膏菜,就能體會在蓮花寺濕地流 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充滿意義。

然而,許多初次來到的夥伴都

會問起相同的問題:「為什麼要用 剪的,把雜草整棵拔起,不是更有 效率?」當你試著把「雜草」連根拔

起,就立刻會發現真的不能拔,因 為植物根系往往纏在一起,拔起的 不僅是雜草,連同要保護的植物都 會給拔掉了。

生態如此脆弱

生命又如此頑強

二 十 三 年 來, 蓮 花 寺 濕 地 植

物面臨多次自然考驗,除了偶有山

豬蒞臨啃食,踩踏圈護區之外,對

臺 灣 造 成 重 大 災 情 的 風 災, 蓮 花 寺濕地同樣躲不過,桃芝颱風、納 莉颱風,甚至局部的豪大雨都曾將 周邊山坡地的土石沖刷而下,泥流

掩 蓋 整 個 圈 護 區, 甚 至 整 個 棲 地 (三層樓高的攔沙壩就是這樣被填

滿的啊!)最近一次是 2019 年 5 月 的梅雨季,曾經一天就下了 270 公

除此之外,沈老師給了我們更

厘的雨量,土石流淹沒整座山谷,

的,會想知道它的名字,想除掉的

長葉茅膏菜剩下九棵、桃園草十五

深層的生命哲學思考。「我們喜歡 就叫它雜草。其實植物都有名字, 沒有植物叫雜草。」沈競辰老師點

出我們的盲點。「長葉茅膏菜很稀

有,我們喜歡它、要保護它,這沒 有問題,但旁邊的白茅、鋪地黍很 優勢,壓迫到長葉茅膏菜,就應該

要剷除嗎?其實在大自然裡,植物 都有相同的生長權利,不論我們喜 不喜歡。」沈老師進一步解釋。

當然包括守護的植物。災後勘查, 棵、大井氏燈心草剩二十棵。還記 得災後進入蓮花寺濕地,無語望著

一片泥流,但是桃園草沒有放棄、 長葉茅膏菜也還沒有放棄,荒野志 工依然要堅持。勘災那天月梅老師 登上谷地旁的山坡,山坡的植被滑 落到只剩黃土,沈老師拍攝的勘災 記錄照片中,偌大的土坡有個小小

的身影——月梅老師,但她還能開

玩笑說相片裡的自己有 一 股 帥 勁。 月 梅 老 師 從

三十九棵長葉茅膏菜開 始 做 復 育, 她 永 遠 對 生 命 懷 抱 希 望, 對 蓮 花 寺

濕 地 的 植 物 懷 有 信 心。 事 實 上, 臺 灣 本 來 就 是

地 震、 颱 風 頻 仍, 且 地 沈競辰拍攝

▲ 桃園草為嚴重瀕臨滅絕的稀有植物。

40

永續山林

質 脆 弱 的 島 嶼, 自 然 災 ▲ 桃園草開花。(沈競辰拍攝)

害不該是物種滅絕的因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素,島嶼的生命早已練就和自然

災害共存的本領。果然,兩個月 後找到了冒出地面的長葉茅膏菜 小苗。

蓮花寺濕地小檔案 蓮花寺濕地因緊鄰竹北蓮花寺而得名,位於竹北市與新豐鄉交界

美國自然作家亨利 ‧ 梭羅

的鳳鼻尾山系內,在臺 61 線西濱快速道路鳳鼻隧道南端,順著蓮花路

沒有種子的地方,會有植物冒出

北端,位居鳳山山脈的最西緣。新竹沿海地形較特殊為其丘陵直逼海

曾說的一句話:「雖然我不相信

來,但是,我對種子懷有大信心。 若能讓我相信你有一粒種子,我 就期待奇蹟的展現。」荒野志工

親眼目睹長葉茅膏菜、桃園草、 大井氏燈心草展現強悍的生命

力,見證奇蹟,證明此地的土壤 保有這些瀕危濕地植物的種子

庫,顯示蓮花寺濕地無可取代的 重要性。

荒野志工在蓮花寺濕地努力

走到底即可到達蓮花寺。此地位於湖口台地南緣,聳立於新竹平原的

岸線,因此在新豐、竹北兩地的海岸均連接紅土丘陵台地,有許多小 溪溝流穿其中,形成水生植物的生育地,也使得新竹沿海擁有與臺灣

西南沿海不同的自然資源。蓮花寺地質成分以貧瘠的砂岩、泥岩、頁 岩與未膠結之紅土與礫石、沙、黏土等為主,再加上此區承襲了鳳崎 山系的豐富地下水,故此區的崩塌作用明顯,極易形成陷谷,而陷谷 中往往會形成小片的水澤環境,並孕育出許多稀有濕地植物。由於四

周有山丘屏障,阻隔強大的海風,山壁滲出的豐富水量,孕育出生物 棲息的樂園,可惜此區土壤較為貧瘠,所以多數植物無法生長,不過 也因這種特殊環境而營造出一片適合食蟲植物生長的區域。

了二十三年,除了守護這些珍稀 植物,更期待有一天能看到月梅 老師早期觀察到的榮景,荒野志 工必須持續努力不懈,因為我們 相信只要給大自然機會與時間, 大自然一定有能力復原。

▲ 長距挖耳草,本文作者攝於蓮花寺濕地。

▲ 蓮花寺濕地陷谷區。

41

永續山林

濕地生物的天堂 ─ 雙連埤 雙連埤

位於宜蘭縣員山鄉湖西村的

由於她擁有得天獨厚的濕地生

文 / 黃振福、莊育偉

荒野保護協會與雙連埤

以守護自然棲地為宗旨的荒野

「雙連埤」是雪山山脈上的一顆千

態,政府將此處劃設為野生動物保

保護協會,很早以前就來到這個濕

溪加上多雨的氣候型態,孕育出多

的宜蘭地區生活取水的「水源頭」之

的雙連埤湖水清澈明亮,水天一色,

年碧綠珍珠。原始的林相、天然野 樣性相當高的動植物相,更擁有全

臺唯一的「天然浮島」,亦是濕地生

護區、國家級重要濕地,同時也是 一。

物的棲息天堂。

地天堂觀察自然、記錄生態。當時 湖面倒影鑠鑠如鏡,周邊土渠流水 潺潺、生機盎然。

可惜在當年缺乏鄉土與環境教

育的年代,經濟利益的吸引力遠遠 超過因失去才會珍惜的生態。因土 地屬私人合法取得,因此創會理事 長徐仁修老師亦曾號召友人集資, 欲買下這片濕地,為社會與子孫留 下臺灣的自然原野,可惜最終因價 格過高未能如願。而也透過這個事

件加速了「荒野保護協會」的成立, 將購地圈護列入協會的宗旨,期望

未來能藉由眾人的力量能透過購

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捐贈,

積極圈護自然,讓大自然經營自己, 恢復生機。

當年雪山隧道尚未開通,又無

資金購地的狀況下,許多宜蘭社大

老師(如邱錦和)與學員於地主的同 ▲ 透過工作假期,人工手作細細推移土堤回復緩坡的原始樣貌。

42

永續山林

意下,在戶外活動之餘也開始進行

保種工作。而外縣市的保育人士(如 陳德鴻老師)則帶領夥伴,數十次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往返臺北至雙連埤,雖山路曲折也 沒有喊苦或累,無非是希望搶救這 些珍貴原生植物,為它們先找個地 方暫時安置,期望最終能回到其原

生棲地。努力似乎展現一些曙光, 宜蘭縣政府徵收雙連埤水域面積,

並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一群 志工們又開始回到雙連埤,將遭受

挖土機殘害後的埤塘進行棲地修護 的工作,期望在大家協力合作下能 恢復原本濕地生態的樣貌。

回想當年在兩位老師的號召

下,志工齊聚雙連埤,換上青蛙裝, 拿著鋤頭、圓鍬等工具,在雨後或 雨中的湖畔,超黏人的雙連埤泥土 黏住鞋及工具,也深深凝聚這群志 工,人與土地有著深厚切不開的情

感,一次次的棲地工作之後,感情 就加深一分,這也讓荒野保護協會 萌生認養雙連埤生態教室的構思, 以俾能就近守護著雙連埤。

為宜蘭囝仔設立的林間學校

─雙連埤生態教室

濕地保育學校

荒 野 保 護 協 會 於 2010 年 在 緯

80 年代,宜蘭縣政府有感於當

創人文基金會的贊助下,正式進駐

雖然近在咫尺,實則少有機會認識

念,開始改善雙連埤生態教室的軟

時的學校教育和鄉土的連結太少,

家鄉,遑論環境生態。因此開始規

劃「林間學校」,準備推動認識家鄉 的環境教育。

因 為「 大 自 然 就 是 最 好 的 教

室」,於是縣府在宜蘭境內挑選了 5 處具有生態代表性的地方,做為推 動林間學校的場域。期望讓縣內的

師生,每年可以安排一週,直接在 大自然中學習。鼓勵師生「跨出教

室、超越課本;接近自然、腳踏實

生態教室,以「濕地保育學校」的概 硬體,朝向建置一個推動濕地環境 教育與保育的學習空間。並以此教 室為基地,開始一步步透過環境教

育、棲地復育、生態監測、友善農 耕等推廣工作,號召大家一起來逐 步恢復雙連埤的生態多樣性原貌, 守護一處人間的濕地生物天堂。

環境教育

在環境教育推廣方面,透過戶

地」雙連埤有豐富的濕地生態,又

外教學、主題課程、研習活動、工

市區、近山區、有自然、有人文、

等多元課程,向學校、機關團體與

有大湖國小雙連埤分校的教室,離

有生態,還有可活化的國小教室, 這個契機下成立了「雙連埤生態教 室」。

作假期、友善農事體驗、環教營隊 社會公民進行推廣。激勵大家對鄉

土的關懷與責任,啟蒙環境意識, 鼓舞個人採取積極的態度與行動來 促使家鄉環境變得更美好。此外也

規劃田間療育課程、公益營隊等, 提拱給弱勢學子也能有機會在山林 裡快樂的體驗自然野趣。

▲ 以體驗遊戲進行的濕地生態藏寶圖課程,在五感的摸索中趣味認識到鄉土之美。

▲ 2019 環教評鑑優異獎牌。

43

棲地守護

除盡力移除,也希望將其威脅控制

域評鑑中獲得「優異」的評價(全國

域梯度復育試驗」及「保種庇護區的

資料的目標,來進行持恆的生態監

會的持續努力下,目前生態教室已

主軸。透過工作假期的辦理來進行

多年的推廣耕耘下,「雙連埤

生態教室」不僅已成為環保署認證

的 環 教 場 域, 更 於 2019 年 環 教 場 僅六處獲得優異環教場域)。在協

逐漸邁向「優質的濕地環教學校」目 標,延續與傳承前人打造生態教室 的夢想。

雙連埤生態教室也開放民眾參

觀,於既定課程之餘,向造訪的旅 客解說濕地環境觀念。在與旅客的 交談互動之中,可輕易發現選擇來 雙連埤的旅客中,其實有很多人的

心境是前來尋求一份屬於自然的寧 靜,也十分渴望能將身心寄情於山

林。而許多旅客,不論男女老少也 或多或少能分享對環境的見解,在

互動之中顯見環境意識已經漸漸地 進到人們心中,慢慢地成為普世價 值。

在棲地守護方面,近年以「湖

建置」作為棲地復育與物種復育的

棲地改善、外來種與強勢種的清除、 使原生物種族群趨於穩定。經由持 續的努力,使適當的棲地型態重現 之後,不僅讓消失多年的原生濕地 植物自行復生。驚喜地看到許久未

現蹤的動物牠們也回來了!如:食

蟹獴、麝香貓、野兔等,自在無慮 的在保護區周遭覓食。這些成果藉

由定期的生態保育專家檢視與調整 作為,同時也透過國際濕地大會對 外發表並獲得學術單位的肯定。

除此之外,水域也偶有入侵外

來種干擾湖域生態,人厭槐葉蘋就 曾出現在保護區,面對入侵外來種

在區域之內,近年更與宜蘭大學教 授合作,以建立全臺湖泊監測標準 測與調查活動,以此作為雙連埤復 育的嚴謹基礎。

友善農耕推廣

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為私有

農田圍繞著,慣行農業的汙染水質 排入或滲入湖域,對水生生物及飲 水安全都有嚴重的影響。協會調查 及見此樣貌,於是和在地鄰居合作 推廣友善農產品。最早邀請羅阿公

採取不用除草劑、農藥來種地瓜, 再由協會協助推廣。雖然地瓜產量

少、 外 觀 也 較 不 漂 亮, 但 鬆 也 有 其 Q 度,大受歡迎。推廣至今,羅 阿公的地瓜已經大多由熟客上門採 購,建立起自有的友善通路,是成

▼ 契作家庭來到雙連埤友善田, 在湖光山色裡快樂地採收。

▲ 北堤復育區棲息的食蟹獴。

44

永續山林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社福田間療育課程讓缺乏自然體驗機會的學子能和一般小 朋友一樣來親近自然。

▲ 請在地阿姨擔任料理講師,帶契作家庭煮現挖的薑黃飯。

功且難得的推廣經驗,也證明友善

任料理講師,好吃的鄉土料理、快

友,度過初期轉型的損失與風險。

消費者的多贏方法。現在羅阿公也

田是生產處,也是快樂製造機,更

友善環境、里山夢想聚落」有興趣的

耕作是護田、護水、護空氣及愛護 成為友善耕作的推手,會主動向慣

行農友說明除草劑的壞處,從調查、 找到可行方案再一步一腳印執行,

友善耕作的概念慢慢在雙連埤農友

身上發酵,也在全臺各地慢慢拓展, 腦海中濕地生物天堂的影像更加清 晰。

2014 年更進一步於緯創人文基

金會的支持下,開始進階推動在地

的「友善契作」,以減緩湖域的優養 化及生物的危機。荒野保護協會北

區親子團夥伴也積極參與,以「家

庭支持型農業」投入守護雙連埤的 一份力量。初期的合作嘗試總是引 來鄰近農友的不解與質疑,所幸山

林裡的農夫好幫手──青蛙、蜻蜓、 狩獵蜂等,都自動來共工幫忙友善

樂的農夫、笑聲連連的親子共樂, 是親子間的環教場域,還可以讓世 世代代都能一起共用。

快樂是會擴散的,收成時田間

的快樂逐漸降低農友的產銷疑慮, 不用農藥的耕種意願也漸漸提升,

在 2019 年更有年輕一代回鄉,起步

支持者之外,更需要支持這樣理念 的民眾來加入,更多人來認同並一 起推動這個保護區裡的生態農村,

共同保護好我們的好山、好水、好 源頭。

開展與鄉土共存共榮的生態農業。

未來 不是不能改變

善土地耕種,同時搭配田間體驗課

堂的路途仍然十分遙遠,但在協會

協會持續地與在地農友合作友

程、援農假期與食農活動等環境教 育,在能療癒身心的大自然中帶領

大家觸摸土壤、親近田園,重新認 識食物的得來不易,修復人與土地 之間脫離已久的連結,為土地開啟 寧靜、致遠的小革命。

而在協會持續的推動之下,未

環境農田的經營,讓契作田有快樂

來勢必吸引更多有意願加入友善契

食農活動的主角,在地阿姨也來擔

更多消費者來支持想轉型的在地農

的採收趣、有新鮮現採的食材成為

為此除了持續招募對「友善農產品、

作的農友投入友善耕種,因此需要

守護雙連埤、回復濕地生物天

夥伴的長久耕耘累積下,已經有突 破性的成果,指引出一條清晰且明 顯地的方向。只要大家肯努力就必 可抵達,荒野保護協會邀請您一起 來,以一步一腳印踏實的做法來守 護雙連埤,守護濕地生物的天堂。

天堂 要自己守護

天堂 要在人間守護

45

永續山林

打造水鳥天堂的

五十二甲濕地 五十二甲濕地原為宜蘭縣冬山

河舊河道,地勢低窪,總在大雨或 是颱風過後積水,水中含有大量有 機質和微量元素,因此是良好的水 田環境和濕地生態,每年冬天吸引 大量的候鳥來此棲息。

因應此處的特殊環境,當地人

家除了種植水稻,也會捕些魚和養

些鴨。白天時,划著鴨母船將鴨子 趕至成興大小池,讓鴨子們在水池

中覓食及嬉戲,黃昏時,再划著鴨 母船發出聲音喊著自家的鴨子,鴨

子似乎與主人有著默契,準確地跟

期望能保留當地人文,故與在地社

奇。

境教育的民眾體驗,重現了鴨母船

著主人回家,蘊藏著嘆為觀止的神 五十二甲濕地由於地勢低窪,

經常性積水,鴨母船成了重要的運

永續山林

區合作打造八艘鴨母船,讓參與環 的百年意象。

2009 年 內 政 部 公 告 五 十 二 甲

輸工具。有些稻田終年積水,不得

濕地為「國家級重要濕地」,協會也

穀機放在鴨母船上面,割稻者踩踏

查,此地不但生態豐富,更有珍稀

不以獨特的方式來割稻。他們將打 在水中,割了稻再拿給鴨母船上的 農夫打穀,這也是在五十二甲濕地 才能看到的人文特色。荒野保護協 會除了守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外,也

▲ 百年風箱。 (水鹿拍攝 ) 46

文 / 楊欣惠

已在五十二甲濕地進行多年生態調 的百年風箱老樹與穗花棋盤腳的原 始棲地,此兩種樹原種於田埂土堤 做為護堤用,然而為節省田埂除草 及整埂的工作,稻田田埂的水泥化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花嘴鴨。(星星拍攝)▲

冬季水鳥 高蹺鴴。(星星拍攝)▶

工程,像瘟疫般的全面進行,田埂

行鳥種的調查及數量統計,也進行

農,開始契作 4.8 分的水稻田,選

工程下的犧牲品,不忍老樹就此死

此區域的生物資料,長期監測環境

友善農法方式試驗種植,也執行自

上的風箱老樹及穗花棋盤腳就成了

去,不忍文化就此斷根,荒野保護 協會投入搶救風箱老樹,五十二甲

濕地的守護也和荒野保護協會有了 深深的緣。

守護的工作有和在地耆老們將

隆恩橋段的百年風箱老樹移植到五 股圳旁,也沿著五股圳扦插穗花棋 盤腳。詢問耆老們加入移植老樹的

原因,他們帶著滿足的笑容說:「我 就是想讓子孫們看到以前五十二甲

美好的樣子」。因為有當年的搶救, 現在到了花季,五十二甲濕地就湧 入大量人潮,來欣賞風箱及穗花棋

盤腳的開花盛況。4 - 5 月是白色 珍珠般風箱樹的花,6 - 7 月的夜

晚,則是如煙火般的穗花棋盤腳花, 從初春到盛夏,五十二甲濕地的花 令人驚豔。

五十二甲濕地是個水鳥的天

堂,透過公民科學家的概念,荒野 保護協會發動志工於固定樣點,進

水生生物調查和植物普查等,累積 變化及累積數據,期望做為棲地守 護和後續經營管理之重要指標。

五十二甲濕地內有 91% 為私有

土地,在被劃設為國家級的重要濕

地後,引起農民及地主疑慮,憂心 權益受損。永續的概念當以達到三

生方展為目標,推動以里山為目標, 以無化肥、無農藥、友善環境的農 法,期望達到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 永續,既能維持自然棲地的生物多 樣性,也能兼顧農民生產及生活品 質。

推動友善耕作及確實執行是艱

辛過程,須努力找尋願意出租農地 的地主,也得協同願意以友善農法

耕作的小農,自 2009 至 2014 歷經

五年,終於正式承租濕地內的農地, 但因代耕業者的想法和施行友善

農耕的做法與協會的理念仍有所落

差,不得不終止租地契約。2017 年 幸運地找到願意協作的有理念的小

取高雄 145 的稻種開始在濕地上以 家留種、育種、浸種、育苗等過程, 全程不放苦茶粕、不灑農藥,也不 施肥料,以土壤中自然有機質和微

量元素滋養稻米的生長。於 2018 年 增加種植黑米,契作範圍更擴增到

10.7 分,2019 年 又 有 第 二 位 契 作 小農,友善耕作面積也擴大至 17.7 分,「給五十二甲濕地的生物有個

天堂似的家」,面對這個心願,我們 又往前進了一步。

期望五十二甲濕地為水鳥天

堂,是協會的目標,水域的環境也 是試驗三生理念的場域,於是租了

1.3 甲的水域來營造水鳥的棲地, 也嘗試種植菱角做為經濟作物,營 造水雉的棲息環境,建置人工生態

浮島,浮島上種植水耕蔬菜,空心

菜和馬齒莧,也提供水鳥棲息使用, 因為我們的努力,蒼鷺、大白鷺、 紅冠水雞、黃鶺鴒等水鳥也出現在

浮島上,更發現有紅冠水雞的蛋。 47

期望這些試驗及推廣吃飯顧棲地的

綠色三生(生態、生產、生活)計畫, 將友善農耕複製到五十二甲濕地的 其他私有水稻田中,讓五十二甲濕 地真的成為人與鳥的共食天堂。

破壞的力量,來自土地開發的

浪潮。濕地內的農地上,也有農舍 開發的壓力。面對開發問題,除了 推行友善農耕、營造水鳥棲地外, 改變人的想法更是重要工作,荒野 希望透過環境教育影響更多的人, 透過定期辦理的調查活動、自然體

驗、工作假期、農事體驗、食農活 動等,期望能讓更多人了解棲地守 護對於物種保護的重要性,進而願

▲ 插秧活動(宜蘭第一團小蟻拍攝)

意透過行動守護我們居住的土地、 保護自然環境,荒野將持續投入守 護這塊水鳥的冬季旅館,願更多人 能和我們一起協力朝著目標前進。

◀ 五十二甲濕地(星星拍攝)

▼(上圖)鴨母船(下圖)割稻活動(星星拍攝)

48

永續山林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永續山林

幫青蛙過馬路

文 / 施芬如(施子)

如果事情的一開始就是沉重的 那可能就不會有開始

和青蛙的結緣,當然是為了好玩 絕對不會是使命感

▲ 李潛龍提供 。

那是楊懿如老師剛開始招募徒

子徒孫的時候,也是我在新竹分會

解說員訓練剛結束的時候,幾位夥

伴上了兩天的兩棲志工調查訓練課

程後,決定成立新竹荒野蛙調團隊。 一開始我們選定四個樣區,分兩組

人馬,阿大組負責阿里家和大山背, 兩寮組負責六寮和紙寮窩。

2008 年十月,阿大組進行大山

背蛙調。十月,原本是個青黃不接 的季節,大部分蛙種熱鬧的繁殖季 剛過,冬天的明星蛙種臺北樹蛙又 還沒出場,十月蛙調實在讓人提不 起勁,更何況大山背的環境早已今

非昔比。萬萬沒想到,本是讓人毫 無期待的這趟蛙調,竟然是後續十 幾年護蛙的開端。

▲ 梭德氏赤蛙的集團婚禮。(古進欽攝影) 49

那天我們一下車,走沒幾步就

馬路」成為新竹分會每年十月的重

身軀而且轉身面向溪流側。當下的

但有更多的是死的。毫無頭緒的我

的資源,包括多次與公部門協調棲

階梯到溪流,把牠放進水裡。牠迅

發現馬路上全是青蛙。有許多活的, 們,忙著填寫記錄表,直到收工回 到家後,經過多方詢問,才知道這 遍地的蛙屍,竟是梭德氏赤蛙集團

婚禮的進行式後被車輛無意輾殺所 遺留下來的。

蛙調的工作內容原本只是單純

做記錄。然而我們自詡為愛蛙人,

頭戲之後,我們勢必也要尋求更多 地的友善經營,連結在地居民力量 參與護蛙,以及和民間企業的合作

等。黑夜的神秘感,再加上梭德氏 赤蛙自身的魅力,幫青蛙過馬路始

終是新竹分會最有吸引力的自然教 育活動之一。

這麼多年的護蛙經驗中,印象

如果對這景況只是旁觀,那麼做田

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 F 區看見一隻

蛙的心化為護蛙的行動,成為大家

沒想到走近一看,發現牠身上帶傷,

野調查就沒有意義了。於是,把愛 的 共 識。2009 年 是 護 蛙 元 年, 那

是個大家還沒有使用社群媒介的年

代, 聯 絡 事 情 都 靠 電 話 和 Email,

每晚要揪人上山,實在是件艱難的 任務。

第一年,我們努力在新聞上曝

光,接受訪問、帶記者上山、去學

路殺的公蛙,原本以為應該沒救了, 一隻後腿斷了,但還活著。曾經有 位荒野夥伴說過一句話:「荒野人

我心頭震了一下,趕緊捧起牠走下

速游了幾下,上岸停靠在石頭上。 我在心底祝福,希望牠有機會完成 繁衍下一代的最後使命。

新竹荒野的護蛙班年年招生,

每年十月的任務年復一年進行著。

然而,走在十月的大山背,一個人 巡守著漆黑的山路,我總是一次又 一次的想著,如果有一天環境變友

善了,沒有青蛙需要幫忙了,我們 的工作是不是就可以結束了?

這一天似乎來得比預期更早。

要有『佛心魔手』」。但面對這樣

但令人感到難過的是,不是因為環

牠承受更多痛苦。我們都懂,然而

蛙出現的數量銳減,去年更是整個

已經無法挽回的生命,拖著只是讓 誰下得了手來結束牠的痛苦呢?

我把牠輕輕移到路邊燈座旁的

境變好,而是近兩年來,梭德氏赤 繁殖季都沒有出現應該有的爆量。

護蛙這麼多年,經常有人會問

校講故事、帶夜觀活動,用各種方

小臺階上,繼續我的巡守工作。沒

護蛙的成效如何?理論上,梭德氏

的處境。接續幾年,當「幫青蛙過

我看到牠還在原處,但是牠挺直了

要越來越多才對,但事實並不是這

法讓更多人知道大山背梭德氏赤蛙

想到,一趟例行性的來回巡視之後,

赤蛙在我們每年持續守護下,應該

◀ 路殺的梭德令人不忍睹卒。然而我們只是 用眼睛看,牠們卻是用生命在承受。

50

永續山林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樣。影響青蛙數量的變數太多。大

山背整個區域都面臨和臺灣許多淺 山一樣的開發壓力。當山坡地森林

變成社區豪宅和露營區時,田地廢 耕,水路也改變了,在在都威脅著

梭德氏赤蛙的生存空間。當我們守 著梭德氏赤蛙婚禮的這段路時,環 顧四周,牠們原來的家還在嗎?

加入荒野及蛙調,一開始都只

是因為喜歡自然、喜歡青蛙。而今

雖然感到沉重,我們仍會持續履行

心中對梭德氏赤蛙的承諾,更要讓 守護棲地的行動如漣漪般擴散。因 為不只是梭德氏赤蛙,也不僅止於 大山背,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需 要關心的環境問題。我常想,臺灣

將近一千多萬的投票人口中,關心 環境議題的人有百分之一嗎?破壞 的勢力太龐大,我們真的需要每位

▲ 溪流整治前後對照。(古進欽、施芬如提供)

荒野夥伴,不管是用行動,或是用 嘴巴、用鍵盤,只要每位荒野人多

努力 0.1,我們就會有 1.1 的 n 次方 力量,保護大自然。

大山背面臨的開發問題。 ▼ ▶

51

永續山林

諸羅有愛,荒野有情

文 / 周明煌(苦蘵)

「滴哩滴哩……」

夏日雨後的傍晚時分,這綠色精靈便開始熱切地在棲地鳴唱。

夜幕一籠罩,彷如天籟的愛的樂章更是熾烈地合奏著,

這些集體登臺的演奏家就是 ── 諸羅樹蛙。

1992 年 陳 玉 松 老 師 在 民 雄 發

現了一個全新的樹蛙物種,1995 年

由其恩師呂光洋教授以嘉義古地名

「諸羅」命名為「諸羅樹蛙」,而湊 巧的是,發表的這一年也是荒野保

護協會創立之年,冥冥之中似乎「命 中注定我愛妳」,將這不解之緣的荒 野關懷與樹蛙守護延續生生世世, 直到永遠……。

倏忽之間,25 個年頭過去了,

在這段期間內,我們是究竟是如何

關懷守護這僅分布在雲嘉南的綠色

精 靈 呢? 這 些 年 牠 們 又 過 得 如 何 呢? ▲ 與嘉義分會有著不解之緣的諸羅樹蛙。 (鄭宏毅拍攝)

52

永續山林

荒野雲林分會成立之後,由棲

地組組長爬岩鰍號召第一期解說員

成員組成「蛙調小組」,開始積極參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2020 地球倡議,雲林分會帶領一般民眾及夥伴至林 內竹林區夜間觀察自然生態物種及其棲息地。

▲ 嘉義分會每月例行蛙調 。(蔡佩君拍攝)

與蛙類調查。「蛙調小組」經過短

調查點所觀測的珍貴紀錄後來也成

溪的諸羅樹蛙棲地,目前由阿孝老

蛙棲地環境的探究及關注各棲地點

料。

契作方式運作,積極守護;嘉義市

暫的模索期後,逐漸聚焦在諸羅樹 的生態狀況,同時歷任分會長也關

注並配合參與諸羅樹蛙棲地所在的 社區輔導,在這些社區中尤以斗六

的八德社區最為積極。除此之外,

現任分會長血藤在 2016 年時購得斗 南石龜溪附近擁有為數不少諸羅樹

蛙的柚子園。四年來以來,他以友 善管理方式取得綠色保育產品的認 證,在此期間他也摸索著如何經營

一個合宜且優質的諸羅樹蛙棲地而 努力。我走訪柚子園的當晚炎熱且

未下雨,竟也能目視近 10 隻諸羅樹 蛙,祈願此區的諸羅樹蛙能就此繁 衍興盛,也希望血藤分會長能一本 初衷地堅持下去。

為 2019 年諸羅樹蛙大調查的基礎資 諸羅樹蛙在嘉義的分布主要在

大林、民雄及嘉義市牛稠溪周邊, 2006 年開始歷經蔡陶、九叔公、臺 灣赤楊等分會長的帶領,完成了大 林及民雄的棲地區域調查,同時也

調小組持續關注,並設有三個定期

諸羅樹蛙蛙調點:圓林仔、頂庄、 香湖公園。

圓林仔是生態社區,由前分會

長也是社區居民的咬人貓守護;頂

區接續守護;此外,2018 年林務局

參與守護,他們對於外來種斑腿樹

查及棲地營造,目前已交由當地社

委託莊孟憲老師對大林上林社區進 行輔導,社區筍農從事友善耕作, 與此同時,原大林聯絡處馬唐也一 起投入此項工作,和社區發展協會 共同撐起諸羅樹蛙生態保護傘。

透過友善諸羅樹蛙棲地認證及

竹園棲地優化,並藉由農政單位支

間諸羅樹蛙的調查是由蘇蘇及明一

三方合作,一起營造諸羅樹蛙合宜

兩位夥伴負責進行,他們在 140 個

牛稠溪周邊的部分,目前由分會蛙

完成大林軍備局廢棄營區的三年調

荒野嘉義分會「諸羅樹蛙小組」

2006 年正式成立前,有兩三年的時

師的諸羅紀農場以網路集資與筍農

持、保育單位輔導及社區居民認同, 棲地,並期使棲地永續;民雄三疊

庄則由熱心的莊里長帶領里民一起 蛙及亞洲錦蛙的移除更是不遺餘力; 香湖公園在 2015 年甫開放民眾入園 時,蛙調小組夥伴「樹蛙」聽到諸羅 樹蛙鳴唱,小組便將香湖公園納入

蛙調點。在觀察及調查的過程中, 小組驚訝地發現香湖公園同時也存 在著斑腿樹蛙及亞洲錦蛙,因此蛙 調時也同時進行移除工作,並將捕

獲的外來蛙種交由嘉義大學生物資 源實驗室做寄生菌的研究,另外秘 書佩君也不定期進行移除作業。

53

▲ 可愛又可敬的蛙調夥伴。(翁瓊玥拍攝)

▲ 近年守護新課題:令人頭痛的外來入侵種移除。(劉家宏拍攝)

2016 年時嘉義市政府曾計畫於

月第五河川局分別在經濟部創新中

經前分會長野牡丹結合公民力量進

研討會,除了喚起公民對生態保育

香湖公園內增設露營及烤肉區,幸 行論述,才阻止這影響棲地的荒謬 規劃。

心辦理諸羅樹蛙工作坊及諸羅樹蛙

進 行 諸 羅 樹 蛙 保 育 復 育, 但 25 年

的重視外,也期待公部門在河川整

仍存在許多謎題未解。荒野的保育

治及工程施作時留意對生態的衝擊; 今年 5 月林務局主導的「國土生態

除了荒野關注諸羅樹蛙的保育

保育綠網」召集各界關心諸羅樹蛙

源 在 此 領 域 上。2019 年 6 月 東 華

動策略;阿孝老師也邀集第五河川

外,民間及政府單位也開始投入資

大學楊懿如老師號召全國各地荒野

蛙調小組到嘉義,針對規劃的 116 個調查點進行諸羅樹蛙大調查。調 查結果相當豐碩,當晚總共記錄到

4,098 隻(次)諸羅樹蛙,不過大夥 兒在興奮歡喜之餘,也見到了更大

的隱憂──「外來種蛙的威脅確實

不小」;2018 年 12 月及 2019 年 11

54

永續山林

儘管各界投入許多人力、物力

公部門及保育團體研擬保育復育推 局承辦、學者及民間團體,由古國 順(血藤)帶領走訪了雲林分會調 查的幾個諸羅樹蛙棲地,經由分會

長解說諸羅樹蛙繁殖特性及棲地經 營,並就近了解大湖口溪整治生態 檢核情形,最後參訪了諸羅紀農場 諸羅樹蛙棲地概況,希望能激盪出 具體的復育火花。

過去了,「諸羅樹蛙」這特有的物種 工作仍在摸索中前進,而棲地消失

或破碎化及外來種蛙的威脅不曾稍 緩,嘉義分會未來仍將持續調查、 持續教育、持續守護。

  「滴哩滴哩……」美妙的歌 聲再度響起,希望諸羅樹蛙與荒 野的情緣永存,彼此生生不息!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永續山林

守護三崁店-比生命更長久的事

文 / 謝忠良 (土撥鼠) 

前陣子在報章上看到偉文在報

1908 年日人開始規劃作為糖廠員工

棲息立體空間及永續繁衍的生存空

事」,深深體悟到利用生命最佳的方

各類造景植栽,並在二次大戰後由

森林的代表物種,而三崁店糖廠則

章寫了一篇短文「比生命更長久的 式,就是把時間花在比生命更長久

居住區域以來,日本人就刻意種植

台糖接收及維護。1990 年台糖遷離

的事情上,今天就借用偉文的文章

員工後,該區域即成荒廢狀況迄今

夥伴們為守護三崁店諸羅樹蛙棲地

開發、干擾,已自然演替成一平原

臺南市需要守護的棲地很多,

構完整的複層植被,林下有自然溝

標題,來說說這些年臺南分會志工 的故事。

為什麼臺南分會首先選擇原三崁店

糖 廠 宿 舍 區 來 守 護? 這 塊 棲 地 自

已 30 年。這 30 年來因無人類進入

混雜闊葉森林之生態體系,擁有結

渠、窪地、舊水溝等混合性水域系 統,這些都為諸羅樹蛙提供了良好

間。諸羅樹蛙是臺灣嘉南地區平原 是目前所知諸羅樹蛙分布最南端、

棲地面積最大的棲息環境。這片位

於高度工業化且高度汙染鹽水溪流 域畔的棲地,除了是無可替代的生

態 綠 肺 外, 更 是 千 百 年 來, 臺 灣 地區平原生態的「種源庫」與「避難 所」。

另外,三崁店糖廠是臺江內海

的文化縮影,不論是地貌變遷的滄

海桑田或自荷領以迄當代的歷史沿 革,皆具有無可替代的文化資產意 義。目前棲地範圍內有市定古蹟與 歷史建築共計四處,其中神社遺址 為市定古蹟,歷史建築分別為永康 三崁店糖廠神社、糖廠防空洞群及 原臺南農校日式宿舍群。

2007 年諸羅樹蛙第一次在三崁

店糖廠被發現,13 年來,荒野的志 ▲ 諸羅樹蛙。

工、其他 NGO 團體夥伴及一般民 眾的守護行動有哪些呢?

55

因行動事件很多,以下以一張大事記年表來摘要說明:

2007 年 日期 6/25 6/27 6/8~7/2 7/3 8/24 9/3 10 月 11 月 12/9

2008 年 日期 4/14 8/1

2010 年 日期 4/17

7/24 11/27

56

永續山林

事 件

影響與成效

臺南社大專案經理吳仁邦發現諸羅樹蛙棲息於三崁店。

開啟守護三崁店行動的契機。

縣府協調暫時停工兩周,供環保團體搶救諸羅樹蛙進行 異地復育的準備。

動員環保團體及其他民間人士超過 900 人次參與搶救行動。

1. 建商興總建設公司除草鑑界毀了約 2 公頃次生林。 2. 經真理大學莊孟憲老師鑑定確認為諸羅樹蛙。

臺南荒野與其他 NGO 團體成立「守護三崁店聯盟」並一 同前往三崁店發現第 1 隻諸羅樹蛙地點豎立起「三崁店諸 羅樹蛙棲息地紀念碑」。 李俊毅立委協調停工日期展延至 2007 年年底。 守護三崁店聯盟、臺南社大及總會等團體在臺北召開「阿 扁總統特赦諸羅樹蛙」記者會。

在地《王城氣度》期刊第 20 期特刊〈 寶貝綠色奇蹟.三崁 店蛙愛哩〉諸羅樹蛙專輯。 《生態臺灣》期刊第 17 期特刊發表〈 三崁店居民園地〉。 舉辦諸羅樹蛙學術嘉年華會。   

事 件

縣府公告「永康三崁店神社遺址」指定為古蹟、 「永康三崁店糖廠歷史建築群」登記為歷史建築。 諸羅樹蛙正式公告為第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

事 件 舉辦 3 次三崁店工作假期。

喚醒這塊棲地將消失的危機意識,確認諸羅樹蛙分布的最 南界延伸到鹽水溪流域。

對外發布三崁店諸羅樹蛙棲地具有無可取代的生物多樣性 環境價值,並提出就地棲地保育,規劃永康綠肺自然公園 等訴求。

讓諸羅樹蛙在當年 9 月之前的雨季能進行交配繁殖,並爭 取更多轉變開發的時間及空間。

使這個議題在各大媒體曝光,讓更多民眾知悉,擴大各方 面的關注。 深度的報導讓臺南市民有充分知的權利,提高民眾守護的 意識。 橫向結合全國生態保護團體,一起為三崁店棲地的保存發 聲與行動。 為三崁店糖廠的諸羅樹蛙尋找未來、探討雲嘉南諸羅樹蛙 目前的狀況及保育策略等。

影響與成效

三崁店的文化資產保存有了法律的保障。 讓諸羅樹蛙的保育有更多的法律保障,增加開發三崁店諸 羅樹蛙棲地的困難度。

影響與成效

清除三崁店的人為丟棄的垃圾,還給諸羅樹蛙一個乾淨的 家園。

荒野 25 周年特刊

2011 年後至今 日期 2011/4/23 2011/5/14 2011/12/31 2012/4/22 2012/6/5 2013/4/21 2013/8/13

事 件

影響與成效

舉辦 423 世界地球日~ 三崁店棲地工作假期。

清除三崁店的人為丟棄的垃圾。

台糖公司與建商興總建設公司正式解除三崁店建案契約。

開發案暫告落幕。

召集志工協助 一起來三崁店幫忙挖水坑。

舉辦 422 世界地球日 守護諸羅樹蛙棲地 - 催生三崁店自然生態公園

邀請賴清德市長蒞臨三崁店神社遺址了解,其承諾未來三 崁店棲地將朝自然生態教育公園的方向來發展。

舉辦 421 世界地球日~棲地守護行動 守護諸羅樹蛙棲地、 三崁店歷史古蹟探秘。 帶著大、小朋友親手寫下的感謝信拜會賴清德市長,代替 諸羅樹蛙感謝市長承諾永康區三崁店諸羅樹蛙棲地劃設 自然生態公園。

2014/9/19

參加臺南市政府舉辦的 2014 諸羅樹蛙生態資源共管座談 會。

2015/5 ~2015/12

由解說員參與演出完成「荒野生態環境教育解說劇」。

2015/4/19

響應世界地球日, 環團三崁店會師,荒野臺南親子團表 演三崁店生態劇。

2015/6/15

參加三崁店地下排水工程審圖會議。

營造諸羅樹蛙蝌蚪一個積水的生長環境。

清除垃圾、挖漥地及植樹,並倡議催生三崁店自然生態公 園。 取得公部門的行政資源支持。 除承襲以往,並增加拔除外來種植物的活動,以降低生物 多樣性的衝擊。 賴市長親手簽名於大海報上,更親口允諾會排除萬難將永 康三崁店成為自然生態公園。 讓臺南市政府了解社會大眾對三崁店自然生態公園規劃的 想像並分享臺南分會守護三崁店的經驗。

以三崁店棲地為背景,諸羅樹蛙為主角,讓觀眾了解棲地 守護及外來種入侵等問題。 大小朋友共同宣誓守護自然公園。副市長曾旭正當場回應 各界期盼,強調目前正與台糖協商,爭取保留三崁店的生 態棲地,希望打造臺南第二個巴克禮公園。 提醒規劃設計應考量諸羅樹蛙生態棲地的積水需求。

2015/8/15

舉辦荒野臺南共學營八月營集會。

2015/10/25

定觀發現台糖為防治登革熱竟砍林毀諸羅樹蛙棲地。

上報,凸顯三崁店的管理問題。

2017/10 ~107/7

臺南市政府委託德司丹聖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進行 「永康區三崁店生態公園整體規劃服務案」。

三崁店生態公園成真邁入第一步。

2017/9/9

荒野 22 週年 水水綠市集 - 減法新生活設置 「三崁店生態桌遊區──呱呱在哪裡 ?」。

2018/9/1

舉辦永康三崁店進行除蔓護蛙行動。

2019/9/28

舉辦三崁店戶外解說推廣活動。

2019/10/27

舉辦「我們與公園的距離」文化中心講座。

到三崁店夜觀探訪諸羅樹蛙趣。

寓教於樂。 清除小花蔓澤蘭,保護樹木同時亦保護樹蛙的棲息地, 守護棲地生物多樣性。 帶領民眾領略三崁店生態之美。

在文化中心跟大家分享巴克禮公園、三崁店生態公園。

57

目前三崁店棲地存續的最大課

落葉堆打卵泡,讓孵化的蝌蚪們利

的土地所有權人,之前臺南市政府

時性水域,所以蝌蚪其中一種天敵

題是用地的取得。台糖公司是現在

雖曾有計畫用以地換地的方式與台 糖公司交換土地所有權,但雙方就

土地的價值如何換算一直談不攏而 變成了僵局。未來或許可以用募款

或捐款的方式來向台糖公司買下土 地所有權,再以環境信託的方式委 由生態保育團體來管理。

因為諸羅樹蛙是兩棲類,牠的

前半生泡在水裡,後半生雖已上陸, 但對水仍有著萬分的依戀(如拉都 希氏赤蛙的示意照片)。三崁店糖 廠是棲地多樣性的一種類型,這塊

棲地獨特之處就在於夏季時雨水來 了,在次生林的低處形成一池池的

小水漥,周圍並有厚厚的落葉包圍, 諸羅樹蛙便選擇了這樣環境周圍的 58

永續山林

用這樣的環境發育成幼蛙,因是暫 ──魚類,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生

存。換言之,面對極端氣候的來臨, 守護三崁店目前及未來最重要的任 務,是維持棲地內漥池能在繁殖期

持續保持有水的狀態至少 3 ~ 4 週。 13 年的時光不算短,三崁店這

塊棲地的維持也不是一個平和的過 程,我常想,是否因我們的守護而 得以永續地與後代子孫共存共榮?

這些正面的守護能量在時間流逝的 過程中是否仍然留存?環保理念的 堅持是磨人的過程,荒野人若能常

常思索把時間花在比生命更長久的 事情上,或許我們就已在比生命更 長久的道路上了。

▲ 拉都希氏赤蛙。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永續山林

山林行腳的起心動念、現況與展望 文 / 陳慧諼 (玉山杜鵑) 

山林行腳活動的醞釀與鋪陳, 從 2019 年前就開始了! 「爬山就想到你!推動海岸行

腳後,或許山林也需投入更多的關

心,而且臺灣的橫貫公路,橫跨臺 灣的東側到西側,也跨越高山,不

知慧諼是否願意一起來規劃山林行

腳的行程呢?」這是 2018 年採訪月 梅老師後,她向我提出的邀請,原 本對家庭旅遊行程得心應手的我, 聽到這樣的任務反而有些猶豫,質 疑自己是否能勝任這項計畫 ?

走向守護大自然之路

40 歲起,我開始熱愛登山,與

其說是爬山倒不如說我是透過雙腳 走讀並爬梳出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也因此更關注臺灣自然環境及人文 歷史,面對土地的哀愁也想著是否 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這也是給自 己人生下半場的目標及信念。當月 梅老師提出邀請後,心中想著既已 參加培訓成為編採志工,就是期盼

透過文字的力量傳達守護大自然的 理念,何不接受請託並結合自己的 登山興趣來規劃北橫行腳活動呢?

就如同老師所言 :「面對困境不畏 懼,儘管這條守護土地的路有點孤

獨、艱辛且漫長,也不被打敗。」 這句話語讓我萌起信心,或許將自 己對山的愛,轉化為對臺灣自然環 境的大愛,就是屬於我的荒野之路 吧!

二次北橫山林行腳的啟程 ▲ 第三次行腳從羅浮橋開始沿途撿拾垃圾約 1.5 公里,並清理熱點一處迴彎區的 垃圾,大致分類後看出垃圾仍以塑膠製品為最大量,菸蒂也是撿不完。

就在月梅老師的感召與自己行

山的體會之下,分別在 2019 年 6 月

及 12 月籌辦二次北橫山林行腳活 59

動,第三次的行腳也順利在 2019 年

料。區內垃圾清運範圍到四稜來回

吃緊、偷倒垃圾的部分甚至可能有

與,TVBS「一步一腳印」節目製作

口較密集的前山 3 條及後山 4 條路

清潔隊處理及清運。清潔隊員也指

12 月 結 束, 此 行 除 了 許 多 幹 部 參

共 123 公里,共分 7 條路線,有人

團隊也在第一天隨行採訪跟拍。活

線,也有設置 100 多個垃圾架設置

行前的聯繫與場勘踏查都十分順利

觀光大區,雖獨立運作但仍受管轄,

動中結合自己的行山經驗與人脈, 並充滿驚喜。過程中透過同行夥伴

於固定地點。復興區為自治區也是

常住人口約 7000 人,以遊客及小攤

們的觀察、貢獻與激盪,有發現、

販所產生的垃圾為最大宗,拉拉山

也有期許。不巧的是我自己卻在兩

有 7 部聯結車,每個月約有 184 公

有學習、有行動、有回顧、有檢討 次行前都發生了腳傷,但內心卻不

曾有清出 1500 袋垃圾的紀錄。區內

噸的垃圾,回收類有 150 公噸(回

願意放棄能守護這片土地的機會,

收率 44.9%),其中垃圾的部分直接

確的決定,因為第一次行程中我們

公所已安排人力及清運路線,山區

忍住腳傷仍是帶隊,也慶幸自己正 發現問題,第二次則邀集公部門一

起來關心及與志工捲袖清理部分垃

圾,期望能夠對環境能有幫助。天 候狀況也是大考驗,一為潮濕的初

載至中壢興隆焚化廠處理。即便區 垃圾問題卻還是層出不窮與難解,

如山坡地垃圾雖看得到但無法撿 拾、清潔隊員納入勞基法後的人力

非本區人士所為,但全都須由區內 出,為使山區有清潔的環境,常得 仰賴熱心名眾甚至是眼線的通報以

及人員 24 小時待命才能達成,例如 居民於白日接修水管或原民獵人於 夜間打獵時發現異常排放的垃圾而 報警,因此經常有半夜隨時接聽電

話的經驗,但,為守護故鄉的環境 清潔,再辛苦也覺得值得。

行腳的發現獲得

公部門及媒體的回饋

海邊的垃圾跟山裡的垃圾有相

關嗎?海廢可能有大部分是來自山

夏,另一為乾爽的隆冬,雖是考驗 卻也讓我們觀賞到山林不同的色彩

與氛圍。參與的夥伴除幹部外,還

有 不 同 領 域 與 專 長 的 荒 野 志 工, 第二次更有水資局同仁及天下雜誌 探訪淡水河源頭專題報導的採訪小 組,同行夥伴互相交流及無私分享 自己專業,讓行腳活動深入認識北

橫的生態、人文、農業經營及歷史 等。

龐大的山區垃圾與 力不從心的公部門

山 區 裡 的 垃 圾 有 多 少? 來 源

及內容物又是甚麼?如何清運處理

幅員面積廣大的山區垃圾呢?這些

答案在拜會桃園市復興區公所清潔

隊後,龐大的清運範圍、垃圾量以 及清潔隊員的工作量均讓我出乎意

60

永續山林

▲ 西村是宜蘭與桃園的交界,經過西村就進入宜蘭縣了,生態環境、 空氣濕度、甚至道路管理及道路設計工程都有很大差異。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林,順著溪流而到海灘。因此清除

的垃圾蹤跡。而在投機心理下,更

了一跳,也認為還有相當的努力空

源頭做起,對土地及生物的傷害就

就會引起其他人持續丟棄,終會成

工作,應是全民責任才對!「不亂

山溝或山林路徑的垃圾,可以從更

會更少些。山林行腳只是開始,著 手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起步。因近 年高速公路的道路清潔成效頗佳,

於是荒野在 2020 年 5 月邀請高公局

夥伴給予相關經驗,7 月則將山林

產生破窗效應,只要有一個垃圾在, 為無法收拾的垃圾堆。坡地、空屋、 道路綠籬下、公車站牌或檢查哨站 附近、電線杆旁,垃圾到處都是。

垃 圾 種 類 更 是 五 花 八 門, 菸

附近,實地踏查垃圾的問題。也發 現只要可短暫歇腳之處,或是車子 能短暫停留的地方,就有為數不少

持乾淨又美麗。

因無法出國,許多人湧至山裡和海

皮圍籬,或將成林的大樹砍伐,但

外,繼 2019 年底行政院宣布開放山

廢棄物、整大袋的垃圾,有些甚至

的山林行腳方式在鄧公路與三空泉

善舉能使臺灣的環境更有效率地維

已棄置許久造成外袋風化。為防止

環保署也於 7 月中邀集相關單位一 月開辦山林現況工作坊,以縮小版

浪費公帑,也最節省人力,全民的

盒、大型家具如沙發和馬桶、工程

蒂、未食用完的吐司、寶特瓶及餐

起開會研議尋求解決方案,並於 8

丟垃圾、做好資源回收」,此舉既不

行腳只是開始有待 更多人的關注與行動

行腳所見與網媒 Outsiders 分享,談 臺灣山林裡五花八門的垃圾議題。

間。而垃圾問題不應只是公部門的

問題持續發生,已設警告標示、鐵 似乎成效不彰,因為仍然無處不是

垃圾。此次縮小版的行腳,在臺北

近郊,並非山區,參加者也著實嚇

2020 年因為受全球疫情影響,

邊,大大增加自然環境的負擔。此 林及海域,觀光局也積極推動山脈 脊梁年的相關活動與遊程,山林環 境的維護更為公部門重視,但民眾

▲ 無處不是垃圾,垃圾種類也千奇百怪,左圖的花瓶垃圾在第三次的行腳發現仍在原地未清除。馬路旁的護牆外, 可以看到散置的垃圾。拿著塑膠袋及夾子,夥伴們邊走邊撿,山林會因為我們而更乾淨。

61

的公德心與環保意識更是有待檢 驗。山林垃圾是個龐大且複雜的 問題,所屬單位各有不同且環環 相扣,也關乎民眾的公德心與認

知。身為民間環教團體的責任, 就是要讓更多民眾知道環境現況 與真相,人力是荒野最佳的支援

資產,也期望全民一起來維護、 守護與監督,並與公部門合作一 同協助解決問題。環境保護有開 始就會有進步,除了透過影像記 錄及媒體報導,揭露山區常態性 的垃圾傾倒問題,並透過與公部 門連結,進而合作共同推動環境 教育及政策調整,從源頭減少不 當傾倒垃圾問題外,還能有甚麼

▲ 在最後行腳終點(777)拿出會旗,也拍出一段祝福影片, 影片順利在過年時播放送祝福給大家。

樣的行動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及效

力?讓人民成為公民實踐家,讓 行腳行程成為企業員工旅遊或是 旅行社深度的主題旅遊也許是個

努力的方向。在第三次行腳中, 一起參與的東南旅行社人員表 示,將評估桃園藻礁行程的可行

性,也為搶救藻礁盡一份心力。 未來山林行腳將為年度例行活 動,期盼有更多志工夥伴願意一 起來山林行腳,讓我們以一步一 腳印來愛護及守護臺灣的山林!

▲ 拜訪區公所約 1.5 - 2 小時,先看了復興區公所的觀光宣傳片,有打開彼此友 誼的橋梁之感,結束拜訪行程後大家一起合照。有了事前的拜訪,下午沿著臺 七線所撿的垃圾才能很順利的將放置地點傳給區公所,委託他們明天可以清運 ,我們也可以不用帶著垃圾一路走到北橫之星。

62

永續山林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永續山林

非農地禁用除草劑的推動歷程:

往前挪一小步,持續努力

就會慢慢接近目標

文 / 許天麟(海茄苳)

緣起

2009 年起,每年 10 月荒野保護協會在新竹縣大山

背舉辦「幫青蛙過馬路」活動,期望給梭德氏赤蛙一條 安全的生殖道路。因為護蛙,所以經常在大山背走動, 當時有生態專家建議爭取設立生態廊道,為使設置的位

置及更多生物能利用,於是展開路殺動物的調查。從

維護。郊區鄉道是許多野生生物的棲地或食物供給地, 也是民眾親近自然的好地方,噴灑除草劑無疑是破壞生

物棲地及讓生物食下有毒食物的作為,為了更深入及更 廣度認識除草劑所衍生的問題,於是展開除草劑的使用 及管理等相關的議題。

鄉鎮公所對鄉道旁植物的管理採取什麼方式呢 ?

2012 年開始推動友善農耕,對除草劑對生態影響的議 題也更關注。就在 2014 年 7 月進行路殺調查時,發現 大山背竹 35 及竹 34 的鄉道兩旁多處被除草劑噴過,路 邊植物變得枯黃。

發現問題後積極向縣府反應,才得知是縣府委託

鄉公所維護鄉道,但鄉公所基於人力與經費不足,部分 山區較少住家的路段,會以噴灑除草劑方式定期維護。

基於給梭德氏赤蛙一條安全的生殖道路,更需要給牠 們一處安全無毒的棲所,鄉公所答應在護蛙區(總長約

0.8km)的路段改用割草方式處理,但其他山區路段則 仍依噴灑除草劑方式辦理。

經過此事之後,才知道原來一般鄉鎮公所基於經

費、人力的考量,在人口密集的路段採人工割草方式維

護,而在住戶少的山區或郊區道路則以噴灑除草劑方式

那就著手進行鄉道的調查及記錄吧 !

鄉道除草劑使用調查(2014 ~ 2015) 調查鄉道:

各鄉鎮圈選兩條 5km 以上的鄉道

調查方式:

採開車方式,車速緩慢為宜

調查時間: 調查內容: 調查週期:

每週 1 或 2 天進行巡查 記錄除草方式

每條鄉道至少三個月巡查一次。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調查及記錄後,發現部分鄉鎮

並未使用除草劑,如北埔鄉、寶山鄉、竹北市等。這也 顯現不以噴灑除草劑維護鄉道並非做不到,只是要不要 做。

63

調查過程的相關事例及分享: 事例一:

新竹市某國小圍牆外的私人空地,噴灑了除草劑。經函告市政府後,市教育處積極協調,該空地交由社區認 養維護,不再噴灑除草劑,該空地變為社區小花園。

事例二:

農田除草劑使用極為氾濫。農民在水稻田收割前兩週,會先將除草劑噴灑在田埂,此種作法卻會汙染即將收割 的水稻。苦茶園採收茶籽前兩週也會噴灑除草劑將地被植物殺死,以利撿拾採收的果實。 掃描看文章

對於除草劑,並非大家都熟稔,查閱相關資料,發現除草劑屬於系統性農藥會透過植物根系 吸收,進入植物體內,殘留於果實中。而各項除草劑也逐漸被證實對人體內分泌有干擾抑制作用。 如最近在討論的固殺草對嬰幼兒神經發展有傷害疑慮。 詳細內容請參見上下游報導:除草劑噴紅豆 05 》固殺草恐傷胎兒且具神經毒,遭歐盟禁用, 進口紅豆都沒用,臺灣卻開放?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33359/

推動的面向及歷程:

二、議會請願歷程(2017 ~ 2019)

面對除草劑的相關議題,往前挪一步就是進步,於

是我們展開推動工作,從中央政府、縣市議會、環團及 民眾各面向著手,相關時程及推動如下所示: 一、向中央政府反應(2015 ~ 2016) 時間 2015 年 2016 年 2016/7/14

2016/12/29

64

永續山林

反應類型

全 國 NGO 環 境 會 議 向 總 統府反應 全 國 NGO 環 境 會 議 向 總 統府反應

縣議員周江杰於縣議會舉 行「 護 蛙 護 棲 地, 拒 絕 除 草劑」記者會 陳曼麗立委召開與農委會 相關官員討論非農地除草 劑管理問題

成效 沒有後續(是否交辦其他 部會,無法確知)

因與農委會相關官員討論後,建議以「各縣市制定

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來推動,查閱相關資料,宜蘭縣 及臺北市都已經有自治條例,於是我們展開各環團及各 分會的宣導及溝通,也積極到各縣市議會請願。

時間

5/31 6/24 6/27

2017 討論:是否中央訂定非農 地除草劑法規 ? 建議:各縣市制定除草劑 管理自治條例

6/28 6/28 6/29 7/15 7/20

各分會及環團分享 新竹分會

單位

會員代表大會 桃園分會

拜會屏東環盟 高雄分會

拜會濕盟高雄洲仔濕地 新竹竹蜻蜓綠市集宣導 拜會苗栗自然生態學會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時間 9/21 9/21 2017

9/25 10/5 11/30

2018 2019

5/10

12 月

議會請願及結果 新竹縣議會

單位

邀請您一起來關心除草劑相關議題和未來發展 山區噴灑除草劑的問題,需要花上一些些時間及

新竹市議會

持續的記錄,新竹分會長期關注的大山背地區的鄉道,

高雄市議會(荒野高雄分會)

道噴灑除草劑的次數,2016 年以前每年噴三次(3 月 4

苗栗縣議會(苗栗自然生態學會) 高雄市議會張豐藤議員召開公聽會

高雄市議會三讀通過《高雄市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

花蓮縣議會通過《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

持續記錄竹 35、竹 35-1、竹 34 總長共約 21 公里的鄉

月、7 月 8 月及年底各一次);2017 年噴兩次(年底農

委會發公文後沒噴);2018 年年初及年中採用人工割草

方式,但 2018 年底又噴一次;2019 年中噴一次,我們

發現後立即透過縣議員反應給縣政府;今(2020)年還

沒發現有噴除草劑的跡象(2019/6 ~ 2020/7)已經整整

除草劑宣導

一年使用割草方式維護鄉道兩旁植被,當地生態也逐漸

雖然農委會一再發文,宣達非農地不得使用除草劑

及相關罰則,但已慣性使用數十年,且有省力、方便、 及除草有效的誘因,一般人也不了解除草劑對環境造成

的傷害,推動及執行上確實遇到瓶頸。加上縣市政府無

足夠人力稽查,民眾舉報後,政府也只有勸導,看起來

多樣化。

如果您常到訪的自然觀察點,還有被噴除草劑的狀

況,建議您隨時告知當地縣市政府,並且持續觀察記錄 (一定要留下記錄),一起改善我們周遭的自然生態。

似乎窒礙難行,但比起 2017 年以前,濫用除草劑的問

題已受關注也改善許多,面對環境問題就是這樣,沒有 辦法一次達標,只要能往前挪一小步,大家一起持續努 力,就會慢慢接近理想目標。「大家持續努力」就得邀

集大家一起面對這個議題,所以自 2018 年起連續三年

(2018 ~ 2020 年)環保署化學局委請荒野保護協會協

助進行「非農地禁用除草劑」的宣導。

▲ 宣導禁用除草劑。

掃描看文章

令人感到高興的一大步:

2017 年底農委會行文各縣市政府,非特定農林作物用地不得使用除草劑。違者依《農藥管理法》處 一萬五千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非農地包含:道路邊坡,公園,停車場,墳墓)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2401/

65

永續山林

野溪調查與守護 楊坤城(大冠鷲)任臺東分會長

這三、四十年來,臺灣政府投

文 / 楊坤城(大冠鷲)

幾十年來,我們的河溪漸漸被

時,與時任的秘書莊詠婷(天空),

注在河川野溪整治的預算規模非常

水泥箍住,水患不只未減,還有加

水泥的構造物就矗立在溪床上,「怎

地區水患治理特別條例 1,160 億、

水患異地而生,不曾消失;失敗的

就曾實地看過幾個野溪整治現場,

麼會這樣做呢?」 、「為什麼要這

龐大;粗略的包括:2006 年易淹水 石門水庫集水區特別條例 250 億、

樣做呢?」心中的疑問自己找不到

2010 年 曾 文 南 化 烏 山 頭 水 庫 治 理

得到的公文回覆災害洪水安全的說

416 億、2014 年流域綜合治理特別

答案。請天空發文給相關單位,常

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特別條例

法,也無法讓人接受,為什麼溪流

條 例 660 億、2017 年 前 瞻 基 礎 建

又沒有想法來應對,及提出更進一

這些是立法院通過專用於治水的預

題、溪流三面光是問題。天空也積

利署各河川局、水保局、林務局、

中就非得布滿水泥?但我沒有辦法 步的問題;只知道溪流水泥化是問 極的透過暑期工讀生的人力,以地 圖呈現臺東野溪整治工程的分布,

算是荒野臺東分會投入關心野溪整 治工程的伏線。

設特別條例水環境建設 2,507 億;

算。若再加上過去省政府時代,水 各縣市政府的經常門治水經費,更 是可怕;對國家其他領域的財政運 用,造成排擠。

大趨勢。所謂有效的整治,只是讓 經驗,就持續的在水患與整治搶救

之間輪迴。更不幸的是,加大預算 投入的河溪整治,造成河溪生態環 境走向毀壞的不歸路;這中間因工 程手段消失的生物,只能出現在懷

念的我家門前有小河。數十年來, 由工程主導的河溪整治,因為地狹

人稠,因為經濟發展,從未曾把環 境代價列入河溪整治工程考量中;

造成都市、鄉間、淺山的河溪,全 部成了排水溝。為了創造耕地,創 造住居,我們的身邊已經不再有河

溪,只有一條一條的排水溝渠,那 是汙水,那是垃圾的去處,禁止玩 水,禁止接近。這樣的河溪整治怎 麼能不檢討?

以前,我們會圈出國家公園、

自然保護區等,來保護特定生物, 卻忽略了在身邊的環境,我們不該 放棄在我們身邊的自然,或許物種

有大小之分,生存壓力有緩急之別, 但生命生態絕無輕重差異。萬物必

須依水而生,水中、河岸及天空都

是,從海洋、濕地、平原、丘陵到 ▲ 高雄那瑪夏老人北溪防沙壩。(荒野高雄河溪小組──左手香拍攝) 66

永續山林

高山森林,有的定居在某處,有的 來回移動,森林的能量餵養海洋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生命,海洋的豐富培植森林的多樣, 這本來就是一條線串成的一個圓, 河溪在中間扮演溝通串聯角色,但 我們忘了祂。

卸任臺東分會分會長無所事

事了一段時間,就想要試試用荒野

觀察自然的方式,進入溪流,實際 且清楚的認識溪流,建立資料;並 在適當時機拜訪溪流整治相關公部 門,提供我們的調查資料及野溪整

治時,對生態面向的建議。天空建

議在荒野志工中尋求夥伴一起行動; 就這樣 2014 年 9 月 30 日籌備會議 中,在所有事情不知如何開始的狀

態下,出席的 10 位夥伴盡可能地交 換意見,在「走中學」的氣氛中,10 月 25 日開始了第一條溪流的調查。

有別於荒野定點觀察,野溪成

員分工、認養所有我們能想到的工

作:生態組組長、結構物組組長、 粉絲頁管理、搜尋政府野溪整治標

案、攝影、文圖撰寫、行政策畫支 援等等,並在每月都有一次的野溪

小組會議,討論野溪小組工作、 檢

討及方向。

該從哪裡開始做調查呢?我們

決定,就從臺東市北邊最近的一條

野溪─黑髮溪開始走起。每個月一

次的踏查,循著東海岸往北,直到 秀姑巒溪口,再回頭走縱谷溪流, 接下去再走南迴線溪流;如果遇到 特定議題關注,就即時更改調查的

目標溪流。臺東野溪小組成立伊始, 就打定主意要將臺東溪流走遍,野

溪小組無意對特定溪流做細部且長 時間的生態觀察,因為長時間的蹲 點固定區域,對野溪小組想要改變 長期以來,公部門遍地開花式的野

溪整治無益;也相信只有如此,我

們才會對臺東的溪流有較廣泛的認 識。

就這樣地走進黑髮溪,大冠鷲

▼ 臺東龍泉溪中的苦花。

(荒野臺東河溪小組──珊瑚蟲拍攝)

譏哩呱啦的自以為是地說著昨日才 背起來的專有名詞,野溪夥伴傻頭 傻腦的聽著那個傻瓜的譏哩呱啦,

一條一條,一月一月,一年又一年, 到了 2020 年 7 月已經走過 70 條溪 流了。南從知本溪,北到長濱僅那 鹿角溪;野溪夥伴像傻瓜一般,走

過炎熱溽暑、春寒料峭、風雨交加, 漸漸地把野溪中的魚蝦蟹像老朋友 一般的認出來;會溝通那一座座固 床工的荒謬,如何對河海洄游性生

物的影響。大家的默契像家庭出遊, 期待的一月一會;五年多的野溪調

查,既是荒野的棲地觀察與記錄, 也是荒野的環境行動,這樣的環境

守護行動也漸漸地蔓延到全國各 地。

臺灣東海岸具有獨特的地質景

觀,也具備有別於臺灣西北部平原 大型溪流的獨流入海野溪特色;集

水區小、溪床陡峭、常流水、河口 沒口及原生河海洄游型魚蝦蟹的棲 地。野溪小組漸漸建立了好大一塊 區域的資料及照片,也帶領荒野親

子團及民眾接觸溪流、認識溪流、

在公民環境行動部份,從野溪

調查啟動 5 個月之後,開始拜訪公

部門,卑南鄉公所、水保局臺東分

局、觀光局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林務局臺東林管處、東河鄉公所及

水利署第八河川局;再從 20019 年 起關心前瞻水環境計畫開始與臺東

縣政府溝通。拜訪公部門的目的是, 野溪治理主管機關掌握野溪整治的 主動權,野溪小組必須把在河溪裡 所見生態樣貌,水泥構造物對溪流 生態影響的意見,反映給公部門知

道;讓他們在野溪整治工程中,除 了考量安全性外,也應該考量生態 影響;這也是公民團體對政策制定 的。

野溪小組與公部門合作辦理座

喜愛溪流;在哪幾條溪有特有生物?

談,參與治理工程工作會議,參與

破壞嚴重?哪條溪地質特色豐富?

等;與公部門互動非單一軌道,這

哪幾條溪外來種嚴重?哪幾條工程 又有哪一條溪保持自然野性?這是

認識家鄉的過程,沒有走進溪流, 野溪夥伴就沒有這種生命經歷;我 們這群業餘的愛好者,免不了仰賴

專家指導,野溪進階課程中,邀請 生態工程,水中生物專家,來幫我 們增能;現在的野溪夥伴每人腦中 都有一小本野溪隨口經。

野溪工程現勘,協助環境教育活動

其中有意見衝突,也有互動肯定。 停止長濱野溪工程、都蘭等溪流的

降壩工程、利嘉溪的降壩,射馬干 溪的減半施作、鸞山溪的攔河堰改 作取伏流水工程、馬武窟溪南溪的 友善工程、阻止太平溪防汛道路的 公路化等等,野溪小組在臺東已能 適當地扮演公民監督角色。

67

臺東野溪小組努力促成臺東水

網平臺,把水保局、河川局及林務

局拉進來,試圖創造公私協力平臺, 但目前運作磕磕絆絆;但這才剛開

始,公部門在溝通及決策方面,還 是黑箱作業。雖然公共工程委員會

在 2019 年 5 月發布所有中央管機關

的公共工程,皆須做生態檢核及公 民參與,但公部門常在機關內自訂

規則,閃避資訊公開及公民參與;

永續山林

野溪調查與守護 ─臺北篇

改革路長路漫漫,公民團體還需有

文 / 林智謀

策略、耐心加耐力地前進。

網路時代的善用資源,天空的

繪 本《 野 溪 怎 麼 了?》做 開 端, 公 視我們的島報導野溪小組的野溪行 動,讓不必要的長濱野溪工程有機

會停止;《商業週刊》報導我們的 調查行動,《聯合報》願景工程以 野溪小組的行動,報導河溪整治到 臺灣水資源問題,不定時接受媒體 採訪為溪流請命,加入臺灣河溪網 共同關心前瞻水環境計畫;網路的

內溝溪畔汐湖聯絡處成立

在荒野保護協會前事李偉文的

努力促成下,荒野在 1998 年正式成 立內溝溪畔汐湖聯絡處,開啟了內 溝溪社區導覽之旅,從此內溝溪成

為周邊學校教師研習和學生戶外教

力量會是改變政府決策的一環,需 要經營善用,但重心是在野溪調查 的在地行動。

開始了野溪調查,參與了更多

的公共事務,才知道需要更多專注

投入,也需要更多人加入行動;沒 有實際的野溪調查及記錄,完全無 法在公部門會議中提出有效建言。 荒野以在全臺棲地調查的經驗,野

溪調查將是荒野最具優勢的棲地守

護行動,目前在臺中、臺南、高雄 及臺東皆有成立野溪小組,調查成 績,環境教育及公民守護行動皆有 成果。

路很長,我們已走在路上。

68

永續山林

▲ 內溝溪生態環境。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處充分利用取得麥克風、表達意見 的機會,綜合分析掩埋場的各層面

言,當場指示環保局長擬定新的垃

程、交通及汙染),讓社區民眾感受

圾分類、隨袋徵收、停建掩埋場等

清楚點出,這也使得當時整個公聽

發酵,也影響全臺難解的垃圾掩埋

問題(包含地質、洪患、生態、工 到他們想表達的問題癥結點,已被 會場面就此冷靜下來,轉而變成理 性討論,從此汐湖聯絡處也就成為 團結社區的一股中堅力量。

宣揚理念

成千上萬內溝溪的動、植物,

學的場域。汐湖聯絡處並舉辦親子

面對將要失去家園的困境,牠們沒

汐湖聯絡處的特色。

發聲。汐湖聯絡處當時提供了一份

活動,加強與社區結合,並以此為 內溝溪所處地理位置山麓及溪

谷交錯,更有開闊的農田及沼澤, 多樣性的地形及豐沛雨量,孕育了

豐富的生命,因人為干擾少,曾記 錄到近四十種的保育類動物。

災難來臨

1999 年臺北市面臨垃圾掩埋場

不敷使用窘境,為解決這個問題, 臺北市政府在環評通過下,編列了

有選票,只有汐湖聯絡處能為牠們 訴求稿給市府、民代和媒體,並透

過議員安排,舉辦內溝溪生態特展, 將汐湖聯絡處累積的大量資料和照 片供大眾閱覽,同時也在內湖最熱

干擾公聽會。此時,做為公聽會當 場唯一的社區生態代表,汐湖聯絡

荒野以愛出發

荒野協會以對話代替抗爭,長

期與各級政府努力合作,為了一條

溪流的生態義無反顧的開啟保育行 動。整個事件牽涉層面既廣且雜, 沒有人可以預知結果。徐仁修老師

曾說過,荒野以愛為出發,整個事

件就是對自然的「愛」,也希望我們 的下一代能延續愛與行動,永續這 片土地。

場記者會,讓廣大市民及臺北市政 府了解內溝溪社區的真正訴求。

在結合環保和社區團體一起保

其實裡面有很多是可以再回收利用

家機器時,能做的也只有誓死抗議、

的後續處理。

市政府中庭辦起展覽,並加開了幾

掩埋場。為推動此計畫案,市府邀 於弱勢的社區民眾在面對強悍的國

一連串政策及作為,臺北經驗逐漸

總會派人支援解說,甚至也到臺北

護內溝溪,共商解決龐大的垃圾問

請專家學者舉辦多場公聽會,而處

圾政策,於是就有了 2000 年推動垃

鬧的德安生活百貨包場,並請荒野

一百多億預算,計畫在 120 公頃、 地廣人稀的內溝溪集水區興建第三

當馬英九市長聽了我們的建

題的過程中,荒野協會發現,垃圾, 的,許多國家的首都包含澳洲坎培 拉都有中長期的垃圾政策。於是荒 野決定透過與市長有約,與臺北市

政府討論更高層次之未來臺北市垃 圾政策。

▲ 翻轉政策改變臺灣。

69

永續山林

五年行動,守得住知本濕地嗎?

文 / 蘇雅婷(小月桃)、陸淑琴(黑眶蟾蜍)

知本濕地因計畫興建東北亞最

慮。在擋不住的開發下,知本濕地

荒野保護協會臺東分會已在此守護

寫照,雖不知她未來何去何從,卻

大光電廠而成為全臺關注的濕地。 濕地長達五年。它也是卑南族卡大 地布部落的傳統領域,卻爆發綠能

開發不尊重部落主權和破壞生態疑

70

永續山林

的美麗與哀愁,是臺灣野地處境的

寫下了荒野臺東分會從集結總會層 級力量,到與環境團體和卡大地布 部落共同行動的一頁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沒口溪地景 獨一無二

知本濕地(Zhiben Wetland )

位於臺東市知本溪河口北岸,是東 海岸最大的草澤濕地,具有全臺獨 一無二的東部特有沒口溪地景,也 是東臺灣候鳥必經廊道。她本是知 本溪與射馬干溪匯流入海的濕地, 自八〇年代知本溪北岸建築堤防,

將河道範圍南移限縮後,285 公頃 新生的海口沖積扇,形成草澤、水

澤、草生地、灌木叢、沙岸與海岸 林等不同植被所構成的水、陸域鑲 嵌的多樣性棲地,生態豐富。

▲ 東方白鸛。

根據臺東縣野鳥學會歷年觀察

記錄,全區曾記錄之鳥類超過 200

種,保育鳥類有 51 種,包含草鴞、 遊隼、東方白鸛和黑面琵鷺等四種 瀕臨絕種野生鳥類,其中草鴞全臺

粗估僅存 300 - 500 隻,生性隱密,

不喜聲音及光線,因只在夜間活動, 調查困難。知本濕地草生地曾分別

於 2008、2010 和 2015 年記錄過。 更具代表性的是黃鸝、環頸雉和臺

灣畫眉等在灌叢生存的二級保育類 物種。也因此自 2004 年國際鳥盟 認證的重要野鳥棲地(編號:IBA-

TW040),並有鎖鍊蛇及雨傘節等

保育類毒蛇棲息,也有鼬驩、白鼻

心、野兔、鼠類及山豬出沒紀錄, 生態資源相當豐富。

1985 年,臺東縣府將該地河口

285 公頃土地委外給捷地爾公司開

發「知本綜合遊樂區」,投資外商宣 稱要建造東亞第一個迪士尼樂園。

卻 因 該 公 司 未 履 行 契 約, 大 片 野 地因此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臺東

縣野鳥學會等鳥友,一直將此當作

起政府單位與一般民眾關注,並依

的知本濕地卻逃不過天災(颱風侵

法定地位以維護知本濕地的美好生

賞鳥的秘境。但產權不清、三不管 襲)與人禍(傾倒垃圾、火燒、沒口 湖被開挖、堆放砂石等)摧殘。

從秘密基地到第一線公開保育

臺 東 親 子 團 於 2014 年 7 月 開

始至今持續不間斷地以知本濕地作 為秘密花園來進行棲地守護行動。

2014 年 底, 一 對 瀕 臨 絕 種 的 東 方 白鸛在知本濕地停留棲息,卻因人 為排水破壞導致東方白鸛飛離。因

據濕地保育法,給予「重要濕地」的 態。也是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第一

次公開對外宣布那裡是他們的傳統 領域。至此,每年秋冬季在國際淨

灘日前後,分會便舉辦淨灘活動。 慶幸,關注濕地的人多了,臺東縣 政府和當地居民就不敢再擅自將濕 地沒口湖開挖破壞,在沙灘上,也 常可看到民眾自發淨灘,怡然自得 地享受天然野地給予人們的撫慰。

此開啟協會與臺東縣 野鳥學會和卡大地布 部落聯合守護濕地契

機。2015 年 4 月 26

日三個單位在地球 日 共 同 舉 辦「 為 知 本 濕地療傷,讓鳥兒回 家」活動,希望能喚

▲ 鴻雁。(李建和拍攝) 71

「知本濕地小組」成為了臺東

留鳥夜鷹在沙地繁殖,無論是白天

政策遊說、環境教育、辦理活動和

調查、導覽解說、環境教育、環境

縫裡求生,又呼喚著我們要去保育

戰,也向外求援,尋求生態圈夥伴

分會首次挑戰兼顧棲地守護、生態 議題,以及和部落合作等多面向的 組織發展課題,也成為分會在臺東 人心目中的形象。

對 內,2015 年 5 月 全 國 親 子

團大露營時呈現守護行動和成果之

外,2016 年編排以知本濕地為主軸 的戲劇「重返濕(失)樂園」,參加 臺東縣環保劇比賽榮獲佳績,更將

守護知本濕地的努力與成果在 2017 環境行動論壇中發表。

對外,自 2017 年起,臺東分

會舉辦「知本濕地人文生態展」,製 作生態地圖摺頁,安排知本濕地生

態導覽,舉辦推廣講座、培訓志工, 並從 2018 年起每年春天在世界地球

日舉辦「環頸雉繁殖季大調查」,不 但記錄到環頸雉族群量穩定成長,

也成為知本濕地親子同樂的招牌活

動,環頸雉的春吶,絢爛驚飛,搭 配著黃鸝宛轉的鳴唱,生命的悸動

盈滿於這個世外桃源。到了初夏, 從南半球飛來的小燕鷗和燕鴴以及

▲ 黃鸝。(許宸拍攝) 72

永續山林

或黑夜,牠們在車輪輾過的沙灘夾 這塊臺東僅存完整的繁殖地。

土地上求生的點點滴滴,讓我

們獲得力量。當媒體披露知本濕地

沖積扇 226 公頃的土地,要被劃為 知本光電專區,其中河口陸域完全

追蹤開發進度等面向來應對這場挑 更專業的協助。

跨團體合作,

面對光電開發衝突

直 到 2020 年 2 月 初, 經 濟 部

被 161 公頃光電板占滿,嚴重破壞

能源局發給知本光電案籌設許可,

臺東分會率先反對這個選址不當

跨分會、跨群組的「守護知本濕地

河口沖積扇既有的生態功能。因此, 的 綠 能 政 策。 然 而, 從 2018 年 到 2020 年截稿日止,知本光電案開發 程序,已經走到內政部區域計畫委

員會用地變更程序,倘若通過,只 剩核發施工許可關卡。一路過程, 礙於地面型光電廠只有法定「重要

濕地」才需要環評,臺東縣政府和

經濟部能源局完全沒有進行生態與

災害風險評估,就決定相當於 6 個 大安森林公園大小土地的生死,誠

屬綠能政策失當,造成生態的災難。 這是協會面臨棲地保育嚴峻的

挑戰,臺東分會「環境議題組」下設

的「 知 本 濕 地 小 組 」以 生 態 調 查、

為這場開發案投下震撼彈,3 月初 專案小組」成立,成員包含荒野鄉

土關懷委員會、棲地工作委員會、 氣候變遷委員會、親子教育委員會

等,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 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和中 華民國野鳥學會等團體合作,啟動 全臺巡迴分享、積極參與相關說明

會、公聽會,並且先後拜訪能源局、 農委會、營建署和立法委員等,爭 取每一次可以在體制內守護知本濕 地的空間。

7 月 2 日於與洪申翰立法委員

在立法院召開「選址程序扼殺生態

與文化 籲請知本光電換地解爭議」

▲ 2020 年 03 月 28 日環頸雉調查合照 。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記者會;10 月 20 日發起由 20 餘

個民間團體與卡大地布部落共同舉 行「萬人聯署,綠能放對地方,終

止知本光電」行政院陳情行動,企 盼導正不當選址與不當開發程序,

才能開創綠能兼具生態復育與傳統 領域主權的發展空間,如此才是有 友善土地的綠能所應追求的目標。

這五年來的守護行動,荒野

夥伴對於知本濕地從陌生到熟悉, 從無感到關注,從知道到行動,一

步步學習如何組織保育倡議行動,

▲ 行政院前記者會現場約 130 人出席。

學習如何進行體制內監督,過程跌 跌撞撞,但也逐步長出凝聚的力

量。面對法規體制僵化,最終結局

可能擋不住開發,可能難逃幫知本 濕地寫墓誌銘的宿命,但問無愧於 心,但問其他物種生命常在我心,

但問與自然永續發展的實踐力能夠 萌芽茁壯。

「我們都是過客,我們屬於

大自然,不是大自然屬於我們!」

祈願短視近利的心可以回心轉意, 祈願與環境共生的念力帶來奇蹟!

▲ 2020 年 07 月 02 日立法院換地記者會合照。

▲ 187 公頃版套疊。

▲ 2015 年 4 月 26 日為知本濕地療傷聯合行動。(臺東親子團提供) 73

荒野守護知本濕地大事記: 日期

事 件

1985 年

臺東縣政府以造產方式將知本溪口北岸沖積扇 285 公頃委外給捷地爾公司開發「知本綜合遊樂區」50 年。

2014.07

荒野親子團開始將知本濕地當作生態教育「秘密基地」。

2004 年

2015.02 2015.04.26 2016.07.08 2017.06 2017.10 2017.11.18 2017.06 2018.01.05 2018.01.18 2018.03.18 2018 年

2018.04.02 2018.04.29 2018.08.27 2018 ~ 2019 2019.06.01 2020.02 2020.03 2020.04.18 2020.05.31 2020.07.02 2020.06.25~26 2020.08 2020.09 2020.10.20

74

永續山林

國際鳥盟將知本濕地劃設為「重要野鳥棲地」(IBA-TW040)至今。

知本濕地河口在春節期間被偷挖破壞,沒口湖的淡水全部流入大海,成千上萬魚屍景象駭人,並導致一對度冬東方白鸛飛離。 荒野臺東分會聯合卡大地布部落和臺東縣野鳥發起「為知本光電療傷,讓鳥兒回家」保育行動,其中卡大地布部落第一次在知 本濕地宣示傳統領域。 超過 17 級的強烈颱風尼伯特在臺東太麻里溪口登陸,致使知本濕地破壞嚴重。

臺東分會與卡大地布部落合作,爭取將珍稀臺東火刺木與臺灣琉球野薔薇保留下來,免因堆置疏濬砂石被夷平。

荒野臺東分會舉辦知本濕地攝影展,爭取將知本濕地劃設為「國家級濕地」。同一時間,臺東縣長黃健庭在議會報告要將知 本濕地劃設為光電專區。 發起民眾到知本濕地海灘撒播濱海植物海埔姜等種子,進行濕地復育。

知本溪疏濬,荒野臺東分會與卡大地布部落共同合作,爭取將珍稀臺東火刺木與臺灣琉球野薔薇保留下來,免因堆置疏濬砂 石被夷平。

臺東縣政府首次於卡大地布部落召開光電開發計畫說明會,當時族人已表達反對立場,但縣府旋即在 1/10 公告標租 161 公頃 土地蓋知本光電廠。 荒野臺東分會與臺東鳥會共同到臺東縣政府前抗議知本光電選址不當,呼籲縣府不要招標。 主辦親子知本濕地寫生繪畫活動。

荒野臺東分會發起「保護知本濕地人文生態,反對不當光電破壞」連署,同時請五位臺東縣長候選人簽署連署訴求。 由盛力能源籌備處(韋能能源集團)以 25.19% 最高權利金標得籌設知本光電廠資格。 主辦環頸雉繁殖季大調查。

臺東縣政府召開光電計畫審議諮詢會議,部落代表拉布條退席抗議。荒野保護協會臺東分會和臺東縣野鳥學會等 50 餘人在縣 府前抗議選址不當,破壞生態。縣府和業者仍未回應生態訴求。 韋能能源分別在部落召開說明會、尋求荒野臺東分會意見,卻皆只是片面提出業者方案,並未提出生態保育對策。

臺東市公所代行部落召開諮商同意投票,結果同意票 187,反對票 173,以 14 票之差,決議同意開發。但因過程爆發違反諮 商同意辦法疑慮,三大家族拉罕向法院聲請「部落會議決議無效」,目前臺東地方法院還在審理中。

經濟部能源局核准知本光電廠電業籌設許可,最大發電裝置容量為 202.2MW。荒野保護協會和卡大地布部落等人皆聲請訴願, 但被行政院訴願會駁回。部落不服訴願結果,上訴中。 成立跨分會、跨群組的「守護知本濕地專案小組」,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和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境團體展開密集合作,進行體 制內監督與遊說工作。 卡大地布部落在部落巴拉冠文化廣場召開記者會,抗議行使部落諮商同意權過程違法,呼籲臺東縣政府撤回知本光電案。 荒野臺東分會舉辦知本濕地初夏繁殖季夜觀活動。

荒野保護協會聯合環境團體與洪申翰立法委員召開記者會,呼籲「換地」解決知本光電爭議。 荒野臺東分會舉辦知本濕地沙灘護雛護蛋行動,呼籲進入沙灘車輛走固定路線。 農委會在審查此案時,認為光電專區內有生態課題,應審慎評估。

內政部營建署收到業者資料,準備召開區域計畫委員會。發起萬人連署終止知本光電行動。

荒野保護協會、卡大地布部落和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 20 餘個民間團體約 140 人,將萬人連署書送進行政院,要求政院出面與 地方政府和業者協調「終止知本光電」。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永續山林

雙連埤友善農耕

文 / 許元俊 

雙連埤雖然在 2005 年被宜蘭縣

售價,才有誘因讓農民改變想法,

地瓜的獲利大幅提昇,讓羅阿公更

被開發的危機,但雙連埤位於環境

要在雙連埤有成功輔導農民轉型案

植作物,開啟了進一步合作的機會。

政府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免除了 中的低處,周圍環境的土地利用方 式都會對雙連埤造成影響,因此要

守護雙連埤、改善雙連埤的水質, 需要將周邊環境一起納入考量,比

起採取強制徵收將人趕出環境的守

願意採取友善的耕作方式。因此需

例,建立起雙連埤友善農耕的模式, 才能逐步將友善農耕的理念在雙連 埤推展。

要建立在地的案例,先找尋原

護方式,把在地居民的生活一起納

本就採取較為友善耕作方式的農民

地區,因此讓在地農民以永續利用

公)就是以不噴灑農藥及除草劑的

入考量的「里山倡議」更適合雙連埤 的方式進行耕作成為荒野守護雙連 埤的重要方向。

要改變在地農民的耕種習慣並

不容易,通常需要有足夠的誘因才 比較有機會促成改變。首先了解當 地農民的產銷狀況,雙連埤地區的

農產品銷售習慣,是作物收成時, 大部分交給盤商收購,少部分自行

販售,盤商收購的價格通常較低, 而且容易隨市場波動。要能快速的

創造出足夠誘因,改變「銷售的模

式」是個有效的方法,讓採取友善 耕作的農產品能夠被人看見,並能

獲得與市場上友善農耕產品相當的

合作,剛好熟識的農友羅瑞雄(羅阿 方式來種植地瓜,但賣出的價格卻 是慣行農法的收購價,羅阿公並不

知道這些外觀不漂亮友善耕作農產 品有其市場需求,即使提供相關資 料,羅阿公依然不太相信地瓜可以 賣到如此高的價格,於是採取更接 地氣的作法,直接協助改變銷售通 路,說服羅阿公將友善地瓜由荒野 協助推廣販售,將地瓜的價格提高 到友善農產品的價格,透過在網路 上推廣,讓無毒的友善地瓜能被大 家看見,再將地瓜運到市場需求最

大的地方──臺北,增加販售據點, 縮短跟消費者的距離;好吃且是友

善耕作的地瓜,獲得許多夥伴支持,

具信心,更願意以友善的方式來種 除了持續推廣友善地瓜外,透

過爭取企業的支持,開始跟農民進 行友善農耕契作,透過契作,確保

土地能被友善對待,但要長久發展 需要有更多的力量及資源支持,因 此讓更多人接觸並且願意支持,才

是後續發展的方向。因為有契作的 保障,農民就不會介意荒野在田裡 進行農事體驗活動,因此邀請親子 團的夥伴前來協助採收,讓更多人 知道雙連埤友善農耕的理念,也讓

更多人直接跟農民接觸,傳達願意 支持友善農耕的想法給農民,逐漸

降低了農民對產銷的疑慮,更加提 高不用農藥耕種的意願;經過採收 的活動體驗,引起親子團夥伴高度 的興趣,積極地串連臺北及宜蘭的 親子團,形成以家庭為單位的「社

群支持型農業」模式來與農民簽約

契作,成為守護雙連埤環境的一股 重要助力。

75

隨著親子團的資源加入,有了

理人,可惜無法如願找到在地的年

耕的推動看似有所停滯,但是與在

熱鬧的採收活動,引起周邊農民的

意願成為友善小農的年輕人前來擔

的觀念持續改變,會主動跟其他農

更多的資源可以運用,加上前一年

注意,主動表達希望與荒野合作, 因此契作的面積得以擴大,也增加

了合作農民的人數,除此之外,經 過在契作農田一年的觀察,更加了 解當地農民的耕作方式的優缺點,

希望透過引進新知或是更適合友善 農耕的作物來減輕農民的工作量,

遂從 2015 年引進蜜糖百香果進行試 種,因為羅阿公年事已高,無法進 行粗重的農事,便透過辦理農事體 驗活動,邀請大家一起協助搭設棚

架,同時推廣友善農耕的理念;蜜 糖百香果生長良好,可惜在果實成

熟前遇到蘇迪勒颱風,幾乎全部落 果,只有極少部分的百香果得以成 熟,不過尚未完熟的百香果卻也相

當香甜可口,獲得好評,雖然未正

式收成,就已成為大家期待的作物。

輕人回鄉,退而求其次,改尋找有 任田間管理人,並作為農事體驗的 活動講師,期待小農的耕作技術與 收入逐漸穩定後,就由小農直接與

協助羅阿公成立獨立品牌──「羅

家地瓜」,荒野維持協助對外推廣及

的轉變;引入小農到雙連埤,不同

連埤年輕一代,帶著守護環境的理

他小農,逐步推動雙連埤農耕方式 於前期與在地農民合作時,可以從

合作友善農耕的面積來評估推展進 度,將心力放在輔導小農讓友善農

較為困難,推動長遠的友善農耕勢

必要有年輕人的新血加入,於是調

整在雙連埤推動友善農業發展的方 向不再擴大契作的面積,希望找在 地年輕人回鄉,擔任荒野的田間管

76

永續山林

漸被外人看見,在 2019 年終於有雙 念,以小農的身分返回家鄉,與荒 野一起守護雙連埤,為守護雙連埤 帶來強大的助力。

雙連埤友善農耕年表: 年份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事 項

推廣羅家地瓜。公司開發「知本綜合遊樂區」50 年。 首次與在地農民羅瑞雄、羅阿成合作契作。

契作面積增加,與羅瑞雄及高國堅合作契作。 親子團的社群支持型農業引入。 引入蜜糖百香果,搭棚架。 專職自種友善地瓜。

後,發覺目前合作的農民皆已年邁, 複雜的農事,在學習新的農法上也

荒野持續在雙連埤辦理農事體

驗、推廣友善農耕,默默的努力逐

引介合作的機會。經過一年的嘗試

體力上逐漸難以負擔太過粗重及太

民說:「不要使用除草劑跟農藥。」

地主租賃農地耕種,荒野再輔導其

經過連續幾年的推廣,無毒地

瓜已建立了固定支持的客群,因此

地農民持續的合作,也讓在地農民

2016 年

2017 年 2019 年

維持契作面積。

親子團持續支持友善農作並開始租地自種。

找有意願的小農(明桂)前來作為田間管理人。 推動田間療育課程。

謝偉賢返鄉種植筊白筍。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永續山林

油羅田友善耕作

讓農地重生

友善耕作的起步

2012 年,荒野新竹分會與南埔

社區(北埔鄉南埔村)合作,契作一 塊即將休耕的水稻田,成立南埔穀 東會,這是剛開始的友善耕作第一 步。

2012 年 至 2013 年 間, 除 了 持

續參與協助南埔社區的友善農耕

外,也與東海田(竹北市東海里)農 夫田守喜契作六分地的水稻田,並

於大山背(橫山鄉豐鄉村)租了一塊 休耕多年的梯田進行復耕,志工一 起種稻、種花生及黑豆。

2014 年,因大山背梯田地主不

續租,農耕團隊轉往油羅(橫山鄉

豐田村)尋找兩塊休耕田復耕。水

稻田約四分由老古 (古進欽)負責, 我們稱為稻長,旱田三分請彭貴樹、

文 / 項春蘭(香椿)、許天麟(海茄苳) 

農耕團隊會轉進油羅是有故事

的,因為長期在大山備進行幫青蛙 過馬路,與豐田村長也有認識,村

長得知海哥(許天麟老師)長期關注

除草劑議題,聽到村民要噴除草劑 清除田間雜草,趕緊致電告知,海

哥與夥伴一同前往,見地主正準備 藥劑,連忙與地主深談。地主由於 年紀大,孩子都在外地工作,無力

管理耕地,噴除草劑是他的唯一辦 法。經過一番深談,地主也贊同農

耕團隊的理念,便提議:「要不然 你們來承租?」海哥與夥伴討論後

決定承租。剛好 2015 年與東海田結

束契作,於是農耕團隊就集中於油 羅田,實驗友善農耕。

油羅田地耕作及其點滴

油羅田位於油羅溪的中上游,

李彩娥規劃指導,我們稱為田長,

水質乾淨清澈,當地老人家說:「小

事,一群志工跟著學習土地與耕作

在卻已長滿了大樹,幾乎看不出原

由稻長與田長協助規劃種植該做的 的技巧。

時候的油羅周邊滿山盡是茶園,現 來的風貌。」不過面對這樣的好山

好水,他們依然很滿足,得知團隊

租下田更加開心,因為農地會有人 好好照顧了。

農事的耕作,總是滿身大汗,

尤其在夏天,但是田間卻沒有休息 或沖洗換衣之處,全身濕透就開車 回家,累且吹冷氣,對身體也極為

不佳,為了讓參與農事的夥伴有個 休息、沖洗或上廁所的地方,2015

年團隊發現有間頹圮的老屋,有長

滿青苔的牆、沒屋頂,與屋主商談, 整修及租用契約談妥後,整修了老 屋作為據點,有衛浴、廚房、大廳

及 簡 易 房 間, 活 動 也 就 陸 陸 續 續 展開,從晴耕雨讀、農閒讀書分享 等活動開始,更開辦「菜菜子自觀

班」。菜菜子自觀班是以生態保護 的觀點來看待農田,大家務農時觀 察到獨居蜂抓蟲餵養孩子,看到芭 蕉樹上有五色鳥、白頭翁、臺灣藍

鵲輪流吃芭蕉串;鏟土時看到不同 種類的蚯蚓,在水稻田裡看到彩鷸 爸爸帶著孩子尋覓食物、白腹秧雞

77

育雛、野溪旁翠鳥抓魚的神技……

樂趣,現在已開設過山藥、地瓜、

用心的觀察一年,記錄下油羅田的

走向自然。在 2018 年協會辦理的生

見紅蘿蔔等課程,反應都很熱烈。

館 DIY 活動,讓民眾了解大自然奇

天地萬物有大美而不言,就等人們 物調查競賽中,油羅的蚯蚓種類在 比賽中排名第一唷!

油羅不僅生物多樣化,連野菜

也是,第一次來油羅的夥伴看到遍 地雜草總是搖頭,殊不知這些野菜 株株有來頭,這些可是青草茶的原

料,或適用於清炒、煮湯都美味, 在簡溎勤老師一一解釋下,大家才 領悟油羅田有滿滿的寶。而寶貝也 需要發現或經過分享,才能讓更多

人認識,於是海哥、素櫻老師與夥 伴發想延伸了許多想法,現也正逐

花生系列、水稻體驗班、馬鈴薯遇 樸實安靜的鄉村,除了逢年過

節或假日親友來訪顯得熱鬧,每當

引起村民不快。雖然如此卻也引發

整理田區,春天翻土做畦,種下玉

烈的討論聲,經常擾動鄉間的寧靜, 了居民懷舊的共鳴,在一次以五節

芒做掃把的 DIY 活動,居民一邊動 手做,一邊開心的聊起小時候,彷 彿又回到童年時光,阿公帶著他們 一起綁掃把呢!

棲地的經營需要歲月累積,就

讓沒有種植經驗的都市人,能夠在

石頭,維持薪火不斷,然後驚奇的

頭湯」,我們只是弄個鍋子,丟幾顆 事就逐漸發生了。三、四年前看到

網路上介紹獨居蜂,於是,

團隊買了一個蜂旅館放 在 老 屋 裡, 接 著

日本藍泥蜂來了, 再弄幾個竹管掛

屋外,眼尖的老古 發現寄生性的中 華 姬 蜂 蒞 臨, 隔

永續山林

米、花生、瓜類、豆類與各式青菜。 酷熱的夏天只有瓜類與野菜能蓬勃 生長,於是順應天氣,輕鬆做也享 用絲瓜、瓠瓜和長豆的美味。到了 秋天同樣是翻土做畦,但種的作物 就大大不同了,夥伴們很興奮的準 備菜苗和種子,想著到了冬天就有

酸菜、蘿蔔乾、蜜餞……多樣食物 的再製,令人食指大動啊!另外, 還玩起繽紛的五彩湯圓,糯米糰裡

加了從田區採集的食材,例如:黃

色的梔子、紅色的甜菜根、藍色的 蝶豆花、綠色則是梔子加蝶豆花混 和而成。

油羅田有我,

也希望您能一起來

田區因夥伴的共同經營,讓土

地更有生命也更有趣! 2020 年與地

李潛龍、林秋玫發

風貌,更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

現油羅田的蜂生

78

共耕,大家拿起鋤頭、鐮刀、圓鍬

年老古開始架構

更豐富的蜂旅館。

紅葉槿

務農的日子讓夥伴更瞭解四季

的流轉與自然法則,每週一、六的

像榮譽理事長李偉文說的「一鍋石

假日與親子一起享受耕作及收成的

妙的現象及生態間平衡的重要。

荒野舉辦活動,孩子與家長興高采

步落實中,例如:野菜料理、傳統 茶包等。而農村學堂實作課程就是

獨居蜂生態。團隊也藉由獨居蜂旅

態非常豐富,於是

主簽了第二個五年,期待油羅的新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因為經濟發展,城市應運而生。

法完全處理而排放至河流,表示城市

築物多、工商業密集的區域,相對的,

氣汙染、廢棄物問題以及現代人生活

故城市成為交通發達、人口密集、建 城市也會有綠地減少、熱島效應、汙 水及垃圾處理壓力、農產作物不足等 等困境。城市位居山林及海洋自然環

境之間,城市生態維護或保存好,除 了生活其間的人民,環境因子穩定度 較高外,也是部分生物隨著季節或天

候變化可以從山林或海洋沿著生態綠 廊找到棲息地或暫棲處所,增加城市 生態多樣性。故讓城市的經營及管理

能夠以生態系的概念來思考,讓城市

能夠更生態化及朝著永續概念規畫及 經營管理,降低城市因人口集中及經

濟發展的不利因子減少,人民生活在 城市中,也能享受在大自然中的喜悅 及樂趣。

雖然現今因為交通發達,城市的

界線已漸漸模糊,但仍可以依照輸入 城市、城市產生廢棄物兩者間的比較

而推估生態化程度,如農產品得完全 依賴其他縣市輸入都會區、廢汙水無

的經營管理還有努力空間,另外有空 壓力大無法紓解等等也可因為城市生 態化程度而獲得稍稍緩解。人與萬物

和諧共生、共享自然,在都會區更應

努力朝此面向經營,因此「生態城市」 使城市經營管理更永續才是都會區居 民之福。在推動自然生態公園的生態

化方向,致力於擴大社會參與,提升

民眾環境意識,帶動環境典範的轉移, 倡議公園生態化行動:水泥化的降低、 綠地空間增加、外來種問題減少、提

升綠覆率、創造多樣性的生物棲地(含

水域)、保護生物的棲息地環境、生態 公園分區管理與利用、城市公園串連 成完整生態廊道等等。

生態城市可以朝著下列面向而推動:

1. 城市的水資源管理、下水道接管率、 污水處理及排放該符合生態永續原 則。

回收再利用及垃圾處理,該朝著城市 自給自足目標設計。

3. 城市的能源利用應朝著節能及減少 外源供應面向規劃(在建築物設計、公 共空間管理、宣傳廣播規範及交通運 輸節能減碳)。

4. 城市的生態系統建置及保留,該朝 著韌性城市的面向設計,以保持最高 自然景觀為原則。

臺灣各城市於地理條件上均有其

特色及得天獨厚之處,擁有良好的環

境資源,若能有好的都市規劃,或許

大環境無力改變、但卻可以逐步改善, 為此本會以「生態城市」為方向,期望 藉由與公部門、社區、企業結合的方

式,以實際的「示範與成果」來形成另 一股溫柔而堅定的民間力量,期使能

逐漸改善都市生活品質與提升社區認 同感,朝「生態城市」願景邁進。

2. 城市的食物生產、物資供應、資源

79

生態城市

「公園生態化」的推動 生態城市

公園綠地不僅僅只是屬於人的

聯合國於 1970 年制定一套「生

空間或公共建設實際上也可減緩都

平均至少需要 12 平方公尺,以臺北

加一些與環境融合共存的設計,將

態環保城市」綠地標準,表示每人 市為例,「人均綠地」如把陽明山國

家公園及郊山列入計算,僅 5.1 平

方公尺(2017 年),依該數據顯示臺 北市居民生活空間嚴重不足,與聯

合國所公布的數據之間仍有一段很 長的路要走,而其他縣市亦然。

除了人均綠地的「基本人權」考

量之外,以「都市計畫」的層面來看

會區熱島效應,如能調整思維多增

文/莊育偉   圖/荒野資料庫

是「政績」,而是提供一個友善環境 與居民的城市。

雖然民間環保團體多有建議,

周遭的綠帶(公園綠地)延伸成為綠

公部門對於都市發展也頗有規劃與

(河川溪流)則恢復生機與明智利

執行上經常面臨各種因素與壓力因

手指或貫穿成為生態廊道、而藍帶

用,另一方面如公部門大力推廣「節 能減碳」的政策或法令措施甚至補 助企業研發,則生態城市或永續城 市將一步步地實踐,而更重要的不

前瞻,但經常僅限於規劃面,實際 而短線操作,致使良好的規劃,因 上述種種原因遷就調整,甚者就是 直接儲存於檔案櫃中,無法落實甚 為遺憾。

先不談衛生、交通、醫療等方面的 公共建設。諸多人口密集的都會區

尚需考量「都會防災」的層面、諸如

「風災減緩、暴雨滯洪、市區排洪、 災害躲避、調節氣候、休閒娛樂」 等規劃,而以上的規劃都需要大量 的公共空間與公園綠地才能進行。

具備了上述的公共建設,的確

能抗災成為「海綿城市」減輕公共建 設與居民的災損,但大多僅從工程 思維及人類的角度去思考,而忽略

了綠地的品質及原先於此的「生態

系統」與因此而遭驅趕甚至滅絕的 生物們。

80

生態城市

▲ 2007 年 3 月 25 日 富陽蛙類調查討論。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臺灣各城市在地理條件上或有

所不同,但皆有其特色及得天獨厚 之處。可惜雖然擁有良好的環境資

源卻沒有部分西方都市的生活品質

(河川汙染、交通擁擠、空氣品質

不佳、碳足跡過高等問題) ,簡而 言之就是需要更好的都市規劃,或 許大環境之下我們無力改變,但卻

可以藉由倡議推廣與對話來逐步改 善。

從戶外到都會生態的關注

本會為「環境保護團體」,辦理

▲ 2018 年 10 月 14 日 青年公園浮島施作。

各種環教育活動的方式來帶領民眾 先認識自然的美妙,再來清楚環境 與自身的關係,更進一步引導民眾

生態化、汙水廢棄物的處理、河川

動這樣的運動,以實際的「示範與

工作。我們清楚唯有喚起民眾自身

再利用、教育宣廣、甚至法規面的

溫柔而堅定的民間力量,逐漸讓量

一起關注與投入更實際的環境守護 的覺醒,才有機會改變大環境的風 向。

為此,本會除了帶領民眾造訪

到海洋廢棄物的關注、資源的回收

規範,說穿了放大格局來看就是「都 市設計」與政策的推動。

而與民眾最為切身,公部門最

戶外郊區、甚至深山峻嶺的自然之

容易接受的推動起點當然就是都會

範圍,因為自然就在我們身邊,人

化」就成了推動生態城市的起始點。

外,我們居住的市區也都是關注的

類本來也就離不開自然。為了便於

理念的推廣,除了「戶外」的荒野,

「市區」中的荒野更是推廣的好地 點,而「生態城市」自然成為各分會 優先努力的其中一個方向。

由小至大的推廣

而「 生 態 城 市 」的 層 面 十 分 廣

泛,包含綠地的增加與品質的提升、 節能建築設計、節能設施的使用、 食物里程與碳足跡的漸少、河川的

中的「公園綠地」,於是「公園生態 當公園綠地品質提升、民眾發現都

會微氣候、空氣品質變化、市區添 加了幾個休閒的好去處,也將會發

現臺灣的公園居然也能像國外一樣 有看頭,甚至重現兒時光景,因此

只要我們能從幾座公園開始改變甚

至成為「示範公園」 ,讓公部門與民 眾認同,就會有更多的地區開始響 應。

荒 野 期 望 藉 由 與 公 部 門、 社

區、企業結合多方合作的方式來推

成果」來說服社會大眾,以這一股 變轉而質變,期使逐漸改善都市生

活品質與提升社區認同感,朝「生 態城市」願景邁進。

生態城市推動策略

「公園生態化」的推動並非一

蹴可成,需要不同面向的操作策略, 大致可分為:

一、倡議訴求的提出與宣傳。 二、環境教育活動的辦理。 三、建立示範公園。

四、法案專章的制定。

五、公部門及社區的合作。 六、接受諮詢或介入規劃案   並提出建議。

七、媒體曝光與外部合作(企業)。

81

而多方的「合作」是最不可或缺

的一環,同樣各分會依能量與地方 政府的態度而有差異。

提出「倡議理念」是要獲得民眾

的認同與公部門的支持,一旦公部

門與民眾都能理解「都會區是真的

需要更多的公園綠地」,因此都會區 所面臨的狀況,諸如熱島效應、防 災滯洪空間不足、空氣汙染嚴重、 綠地面積缺乏等都會區真實存在的 狀況,都必須先透過理念的宣導與

溝通,讓眾人接受。

獲得支持之後,於「法規面」

上需有相關的法源依據(自然生態

公園管理條例)讓各單位有所依循, 在「規劃面」上,也要有實際的生態 公園可供參考與想像未來,因此必

則、後續營運維護的規範可依循, 再透過「環境教育、宣傳」等面向讓

都會生態公園的品質與效益持續擴 大,「推動公園生態化」才有實踐的 可能。

須建立「示範公園」或「直接參與規

與各方的合作

大家實際造訪時,才不會流於各自

成立後,立即啟動都會環境教育合

更要有提出實際可行的分區管理原

推動「公園生態化」 ,提出生態城市

劃設計」,當呈現出一個典範公園供 空泛的想像。而於公園「管理面」上

荒 野 臺 北 分 會 於 2013 年 6 月

併棲地保育的公民行動;隔年正式

訴求並要求公部門建立「自然生態

公園管理專章」,而為了說服公部門 及市民明白──原來身邊的公園可 以像國外的一樣很生態化,生活品

質可以更好,因此志工們參考「生

態指標」擬定了「臺北市公園調查記 錄表」,針對臺北市內具有生態化潛 能的公園進行了評選,之後來也成

為臺北市府優先選定 12 座公園成為 「生態化公園」的依據。 ▲ 2017 年 8 月榮星植被調查。

2015 年在荒野臺北分會長(張

菁砡)的推動下,分會第一次與管 理公園的主管機關(臺北市公園路

燈管理處)簽訂了平等、互利的合

作備忘錄(榮星花園公園),之後更 持續努力進行理念的宣傳、結合周

邊學校與社區進行合作、說明會、 記者會的召開、推動在地守護志工

培訓,甚至臺北市將「公園生態化」

與「分區管理」納入成為施政目標之 一。

▲ 2016 年 3 月 17 日完工後的榮星花園公園螢火蟲區。

82

生態城市

除 了「 榮 星 花 園 公 園 」之 外,

後 續 由 新 接 任 的 分 會 長 接 力, 於 2017、2018 與公園處陸續簽訂「富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2017 年 07 月 26 日臺南社大富陽參訪。

▲ 2017 年 02 月 19 日五股水鳥灘地規劃測量。

陽自然生態公園」與「臺北市青年公

前),臺南地區環保生態團體於臺

乏認同感,久而久之對於周邊生活

的方式從都會公園中陸續建立「示

府與社區居民關心公園綠地環境問

無感,也容易因對土地的疏離而失

園」的合作備忘錄,期望以三方合作 範公園」,擴大影響的範圍。

荒野臺南分會方面,於 2006 年

2 月 16 日與臺南市環境保護聯盟舉

辦維護「公園綠覆率」、反對公園水 泥化、修正「臺南市公園管理自治 條例」公聽會發表聯合聲明。

再於 3 月 11 日(2006 年植樹節

南市青年公園舉行記者會,呼籲政 題。整理出一份關懷守護公園綠地

連署說帖:〈許給後代子孫一個永

續的未來〉,邀請更多團體一起響 應。

於 2018 年,臺南分會了解久居

於都市化生活的民眾,普遍對於街

坊鄰居不熟識、對社區、鄉土亦缺

環境的改變與生態品質降低或變得 去同理及相互關懷的本能,因此與 臺南市北區區公所合作,以公民科

學家的形式辦理「愛在社區─環境

教育計畫」活動,帶領企業員工與學 校師生一起進行活動,參與公園生 態化程度普查的操作方式,了解友 善生態、公園微森林對城市微氣候 的重要,並認識公園生態物種及真

正便民的友善公園的重要規劃設計 條件。讓社區居民、學子有興趣且 熱心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對社區產 生認同感,點燃主動守護公共空間 的行動力,而成果報告也提供公部

門作為未來對公園規劃與維護之參 考。

示範公園的建立與諮詢建議

「青年公園」位於萬華區西側,

為臺北市面積第二大的都會公園, ▲ 2018 年 10 月 14 日 青年公園浮島施作。

於日治時期便將園內及周邊規劃作 為練兵場及航空機場(因與松山機

83

▲ 2014 年 8 月 13 日 荒野受邀前往「舊圓山兒童樂園」 ,提供未來規劃成「圓山自然景觀公園」的分區規劃建議。

場對稱而稱之為──南機場)等公

守護志工」培訓(第二期志工 2020

池裡長期移除外來種、搭建人工浮

地,因此可成為一座兼具自然與人

座「人工浮島」供生物使用並生長良

棲息環境,種植臺灣原生水生植物,

共活動空間,本身擁有的林蔭與綠 文特色的公園。

簽訂合作備忘錄之後,荒野提

出「青年公園生態化規劃案」,預計 將於園區內塑造一條河流的意象並 善用園區既有設施與場域,來安置 大臺北地區常見的水生動植物,兼 具保種及環境教育之效用。公園處 邀請九位里長召開說明會,由荒野 說明內容與願景,惟有三方的共同 合作將效益擴大,才有機會讓很多 地區的民眾看見並仿效,影響更多 的人重視這個議題。

合作至今,荒野與青年所已於

2019 年完成第一梯次的「青年公園

84

生態城市

年招生中);生態營造方面則完成五

好;青年所也依規劃構想,發包完 成上游水域的工程改善,而為了實 踐與生物共存共榮的理想,本會依

規劃選定了「水域花臺微調改善」與 溪流型鳥類「翠鳥」的「繁殖環境營

造」為兩個亮點工作。這樣的合作, 使園區內出現了難得的溪水聲,也 吸引翠鳥與民眾的駐足,獲得許多 嘉許。

「木柵萃湖」長期由文山社區

大 學( 簡 稱 社 大 )關 注,2011 年 社 大與本會陳德鴻老師進行萃湖的踏

查,2012 年開始在社大開設「濕地 工作坊」,推廣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

與生態營造的概念,帶領學員在水

島,將萃湖營造成適合多樣生物的 成為一個保種的水域,也讓民眾近 距離觀察與認識這些因原棲息地破 壞的瀕危植物,而在環境改善後, 生物們悄悄地回來了。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荒野自

2005 年與「緯創人文基金會」共同認

養合作至今,成為推動公園生態化 的重要典範公園,由本會安排專職 人員進行專案計畫的推動,於園區 進行相關生態調查、棲地營造、敦 親睦鄰、解說導覽等活動,由於生

態豐富成為許多友會辦理戶外導覽

活動的場域,也是外縣市個單位參 訪的重點區域。除了以上提及的公 園合作之外,荒野於各地亦協助提

荒野 25 周年特刊

供各縣市政府對於公園規劃設計的

為「北市綠手指」,期望這樣的提案

拜訪多位議員與公園處處長,經指

北永春陂濕地公園、三峽國教院、

一座兼具保存臺北生態地景的景觀

而修改為臺北市政府即有裁量權的

諮詢建議,例如臺北大湖公園、臺 內湖四號公園、苗栗飛牛牧場、桃 園大湳森林公園等。

其中以 2017 年臺北「圓山自然

景觀公園」最有意思,該公園的前 身即是「圓山兒童樂園及圓山動物

園」,充滿許多老臺北人的回憶,因 此於規劃會議中,本會剔除搜救犬 訓練中心及兒童樂園等,與周遭相 似或不相關的規劃內容,提供新北 市公園處、原民會及設計公司一個

「城市博物館」的概念。以「分區規

劃管理」的角度,保留兒童樂園的

「旋轉木馬、摩天輪、旋轉咖啡杯 及動物園一角」成為分區意象,而

建議能被公部門所接受,使之成為 公園,同時也是一座傳授原民傳統 技藝的文化公園。

法案的推動

都會中的「自然生態公園」對於

公部門是個新的概念,全臺對於公

園的管理也主要依據「臺北市公園

管理自治條例」進行調整與修改。 但內容除了規範之外,大多是相關 禁止事項與罰則,僅適用於一般的 公園綠地與相關設施,而對於一座

「自然生態公園」該如何「分區管理 維護與規範」並無相關的條文。

因此「自然生態公園管理」相關

法案,就成了推動「公園生態化」

傳授原民傳統技藝與智慧的「原民

向。 臺 北 分 會 於 2014 年 初 即 草 擬

文化傳統技藝園區」,而整體則擴大 綠地甚至延伸圓山大飯店的綠廊成

於法律層面上要依法有據的努力方 出「臺北市自然生態公園管理自治

條 例( 草 案 )」, 於 初 步 推 動 期 間

▲ 2017 年五股濕地工作假期,帶領學校師生進行服務學習 了解外來種的危害 。

「臺北市自然生態公園管理專章」, 期間亦有臺北市市長候選人親自邀 約荒野理事長賴榮孝於大安森林公

其餘區域則依原民會意見甚至更建

議擴大規劃為「北市公辦」的一座可

點──如要立法通過將曠日廢時,

園交換意見,只是經臺灣大選與會 內幹部輪替後,已無後續消息。

環教倡議活動

除了荒野官網上的宣傳與粉

專的曝光之外,以民間組織的身分

更應該廣邀志工參與這樣的倡議活 動,因此荒野總會與臺北分會親子

團合作,於 2017 年完成一場試驗性 質的環教倡議活動「幫小松鼠找個

家」,藉由親子共學與公民科學家 的方式,親子團夥伴以大約不到兩

個月的時間完成臺北市 503 座公園 的評估普查,並於活動後提供心得 在荒野快報發布。而經由數據彙整

後得知──臺北市超過八成的公園

▲ 2017 年 5 月 9 日五股濕地移除小花蔓澤蘭。

85

▲ 2017 年 幫小松鼠找個家說明會。

「生態化程度」未滿足,僅約 2 成

▲ 2016 年 03 月 17 日富陽雨水回收設施設置會議。

回顧公園生態化推動的模式,

可依循與配合,避免任由各分會不

的保育團體,於操作面上更該以「全

相互交流推動經驗與執行方案,或

的公園滿足「生態化」,這類公園主

既然我們荒野自詡為全國組織最大

政區,顯示新北市政府仍有一大段

國性的格局」來規劃與推動,由重要

要分布在鄰近盆地邊緣或河川的行

路要走。隨後本會於 2019 年底串聯

各區親子團,擴大進行全國各都會 區的公園普查,期望藉由這樣週期 式的公民參與及數據的提供,能夠

成為一種「施政良窳的指標」,來影

幹部與秘書處專職組成「推動工作

坊」使規模成為全國性的議題進行

倡議與宣傳,而除了總會倡議之外, 亦應擬定並說明操作策略給各分會

著頭緒的自行摸索及獨立發展,應

許如此可提高整體「組織戰」的能

力與建立總會與分會之間的合作模 式,以免成為煙火式的倡議活動, 期許與共勉之。

響各縣市政府未來的施政方向。

結語與期望

荒野一直認為「公園」不該只是

座整個園區充滿水泥建物、步道縱 橫與充滿景觀植物的綠地,不應該 只是以人的需求與思維去建置,更

應該以都會防災、環境品質提升、 人與生物共存共榮的各種角度來考 量,如各地的都會公園也都依循這 樣理念進行設計,能依各地不同的

狀況,逐一滿足「都會多樣性的需

求」並適時改變與調整,才算得上

是進步的國家與「文明都市」的具體 表現。

86

生態城市

▲ 2017 年 05 月 27 日柯文哲市長富陽公園參訪。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生態城市

用愛守護「公園綠地與都市綠肺」

文/莊勝凱   圖/荒野資料庫

這一代人們的決定與價值觀

終將影響後代子孫生活環境品質

2005 年 4 月份,老媽一大早都

會前往臺南東寧運動公園與其他的 媽媽們一起運動健身,有一天,她 從公園帶回一張「反對東寧運動公

園興建活動中心」的連署書回家。

老媽說:「里長想在公園裡興建一

間活動中心。」希望我們全家人、 隔壁鄰居都能一起簽名參與連署,

連署名單最後要送去給臺南市政府 官員,表達人民反對的聲音。從那

時候開始,自己每天下班後,便前 往東寧運動公園運動散步兼環境記 錄與觀察。並且透過閱讀公園綠地 相關資料,讓我重新認識這座在居 家附近的公園綠肺。

當時我參加臺南社區大學「人

權電影讀書會」課程,蔡明殿老師

與人權班同學利用下班後晚上時間 前往公園實地測量公園遭水泥化的 ▲ 臺南市東寧運動公園綠地遭活動中心、步道、廣場、籃球場……人工設施 逐步蠶食。

面積,呼籲政府勿將活動中心興建 在公園綠地內。感謝荒野保護協會

87

臺南分會(淑娟、臺南分會長雅茵),費心整理出「臺南

自然環境的態度與新思維,需重新建立並深植於這片土

該公園面積,讓「都會公園綠地環境體檢」的志工有標

質的重要指標。

市都市計畫航測地形圖」的公園詳細地形圖並協助計算 準的圖像資料依據。感謝臺南環盟(椒華老師、義工媽

媽們)、臺南社大(冠州、煥彰、明殿、瑞光老師、人 權班同學)、荒野保護協會鄉土關懷委員會召集人(惠

慶老師)提供「守護公園綠地」實際參與的寶貴意見與想 法。

國外大城市每人享有 20 至 40 平方公尺的公園綠

地面積,反思在臺灣每人卻只享有 2 至 5 平方公尺的公 園綠地面積。友善對待、保護公園綠地(都市綠肺) 與

地上人們的心中,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程度與環境品

我們可以避免活動中心興建於公園用地上! 避免公園過度水泥化!

避免公園處處充斥著人工硬體設施!

避免公園綠地從生活周遭悄悄的窒息與消失! 這一代人們的決定與價值觀,

終將影響後代子孫生活環境品質! 公園綠地是這一代也是下一代共有的綠色資產,

是許多生物生存棲息的空間,不應該犧牲綠地蓋活動中

心,應該再利用其他閒置空間,或既有空間充分使用。 請視每座「公園綠地」如同我們親人般,用愛守護「都市 綠肺」!

守護紀事

臺南市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臺南分會在

▲ 我與臺南社大人權班同學前往公園實地測量公園遭水泥化 的面積,呼籲政府勿將活動中心興建在公園綠地內。

2006 年 2 月 16 日舉辦「維護公園綠覆率」、反對公園水

泥化、修正「臺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公聽會,發表 聯合聲明。

聯合聲明內容

自各地開始興建活動中心這麼多年後,公部門早該回過頭來評估其使用 效率。根據 1998 年一份民間團體的調查顯示,社區居民使用活動中心的人口 比例約佔 13.8%,且有逐年降低的明顯趨勢。

時至今日,經過義工的訪查後發現,很多活動中心甚至不到 5%。可知除 了極少數真正有心努力經營的社區以外,多數活動中心實際上使用率非常之 低。經過分析,現有活動中心的功能均無不可利用現有星羅棋布於市區中的各 項設施達成的,舉凡公所、會議室及其活動中心、學校場地、圖書館、體育館、 文化中心、教堂、寺廟等,可說不勝枚舉,均可提供多功能利用。而除了借用 之外,以現有使用率來看,數里共用活動中心也是非常合理的作法。在公園 用地上設置活動中心,犧牲都市居民最缺乏的寶貴綠地開放空間,花費鉅額 金錢,以求興建很少人偶爾才使用的水泥建築物,實在是極其不合理的作法。

88

生態城市

掃描看文章

關懷守護公園生態綠地, 許給後代子孫永續未來。 文 .圖/莊勝凱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生態城市

生態河川的推動 文/莊育偉   圖/荒野資料庫

臺灣河川的價值

臺灣高山多、平原少,加上季風與颱風的天候影

響,使得在雨季與乾季之間的水位差異十分明顯,也因

為河流短淺,使得大多數的河流為「荒溪型」河川,而 終年有水的穩定河川則相對較少。

雖然上述河流橫陳各地,如同血脈一樣鋪陳在大地

之上,讓早期臺灣各區域之間的人在交流上也多了些困

難,但也因為河川形成了地理上的切割,因此造就了多 樣性的地方特色,可以說河川猶如母親一般地孕育出各

地不同的文化風俗。

以北部的淡水河為例,因流域面積廣大、流量穩定

之故,因此自古即擁有航運的價值。對於 1632 年西班

牙的探險隊而言,猶如一條可一窺臺灣的秘密通道;對 於 1697 年的浙江人郁永河而言,就是一條深入內陸尋

寶採礦的採礦之路;對於 1862 年英國外交官史溫侯(又 譯:郇和或斯文豪)而言,除了是宣示主權之路,也是 一條開啟臺灣生態的探索之路;而對於百年來生活與此

東方環頸鴴於繁殖期間會於各地沙灘下蛋育雛,如四驅車任意奔馳極容易損毀鳥蛋,干擾育雛。 89

流域各地的居民而言,無疑是條與生計息息相關之路,

與結構的改變,看似「建設」成長,實際卻是建設越多

術的進入、產業貨物的出口,甚至生老病死都依賴著河

溪流本身的滯洪區吸納、減緩或吸收入滲地下,如今卻

無論漁獵捕撈、養殖種稻、開墾遷徙、原物料資源與技 川,如放大來看,全臺每一條河川,無論荒溪型河流或 是流量穩定的大河,在生態面或文化面所累積出的各種 流域人文與歷史的厚度,都十分值得國人重視與保護。

產業與型態變遷與河川的危機

但隨著臺灣產業型態的改變,國人對於河川溪流的

態度也悄悄的轉變。首先工業化所帶來的大面積土地開

發,因政策與管制已從市區逐漸地轉往郊區(淺山、農

村)以及深入人口較少的地區,而各縣市政府為了求取

在地的經濟發展,也紛紛張開手臂招商進駐,河川溪流 的汙染也就此展開。

都市的發展,人口密度的增加,在寸土寸金的臺

灣為了充分有效的使用土地,因此限縮了行水區(洪氾

區)的範圍,劃定了河川該怎麼流,另外也增高與加寬

了都會的堤防,甚至全面整治起各地的河川溪流,連不 需要治理的野溪也紛紛水泥化,此舉已將原本溪流型態

「破壞」也越多;如颱風或暴雨期間的大水,原先可被

因為「河川水泥化」的緣故,水泥化程度越高的河段就 越不會有上述的功能,因此僅成為「地表逕流」,簡單

說就是「河川變成排水溝」。結果除了改變(縮短)了洪

峰的時間、更增加了流量與流速,導致越下游的地區, 其堤防也隨之越築越高,形成一連串惡性循環。

臺灣本身就是水資源缺乏的島嶼,但保水工程卻也

同樣缺乏,因此「上游保水、中游吸納滯洪、下游疏導

排水」這樣的施政方針,政府不該淪為一句口號,而是 臺灣這塊土地真實的需要。而大多縣市除了工業用水之

外,亦有灌溉用水、養殖用水、民生(含娛樂用水)等 用水,不斷的從河川上或中游被「截流」,導致每條原本 擁有豐沛水量的河川行至中游之後,其「河川基流量」

不斷下降或成為涓涓細流,更甚者直接乾涸。因此多數

河川的「使用狀況」也經常處於「超限使用」的狀態,使 得臺灣原本荒溪型河川數量較多的狀況更加嚴重,也讓 溪流生態更加的荒蕪。

而臺灣環境衛生工程建設的「牛步」

跟不上產業的變化與人口的增長速率,使 得生活雜排水、醫療廢水、工業廢水等三 大類汙廢水,依各縣市重視程度的不同,

在河川汙染上有顯著的差異,但最終都流 入河川及海洋,源源不絕地進入我們的生 活環境之中。

再加上臺灣道路的高密度的鋪設,

使得以往賴以為生的水上交通管道、傳統 養殖產業乃至於百年的生活方式,無法延

續所謂的「繁榮進步」消失在歷史的洪流 中,因此全臺各地的河川溪流逐漸的從

「母親之河」 ,儼然成為一條條的排水溝, ▲ 雛鳥及鳥蛋的保護色極佳,如於繁殖期間辦理淨灘活動, 十分容易招致民眾踐踏導致破裂或死亡。

90

生態城市

也讓我們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臺灣人,離 河川、海洋越來越遠。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生態淡水河

各縣市政府各有不同對待河川的差異,對於溪流的

關注層面也不盡相同,因此荒野全臺 11 個分會中,包

含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臺東、花蓮分會, 也都陸續撰寫相關的守護故事與持續發酵著。

臺北地區對於生態河川的部分,由 2005 年向新北

市政府認養「五股濕地園區」視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並開始四斑細蟌的調查與園區內各種棲地營造工作至 今,於 2006 年開始觀察與關注淡水河口左岸(北堤濕

地)東方環頸鴴於沙灘育雛的狀況;於 2009 年關注淡 水河互花米草入侵問題並提報新北市政府,獲得農委會

與林務局的重視;於 2017 年由於埃及聖䴉於五股濕地 進行繁殖活動並發文農委會林務局,促成全國性的普查

與移除撲殺作業;於 2018 年取得羅東林區管理處位於

淡水的「紅樹林生態教育館」,進行環境教育的宣導與 推動「淡水河護蟹活動」至今。

2019 年開始與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合作,於五分港

溪一帶開始辦理環境教育活動與設置解說中心;2020 年「CSR @天下」拜訪荒野後因理念契合,共同發起「為 淡水河做一件事」企劃,邀集淡水河流域內所有公私部

門或團體於內部擬定與響應計畫,也增加了曝光,讓公 部門知道民間對於流域的重視。

如此不斷地發想與營造施作,嘗試以各種方式與媒

合公私部門及參加相關會議,將願景定義清楚為使「淡 水河流域國家級重要濕地,提升為國際級濕地」 ,期望 有朝一日「生態淡水河」的願景得以實現。

荒野野溪關懷

在公部門打著「保障民眾安全與地主權益」的旗號

下,不斷在全臺河川、溪流以「防洪整治」的名義下,

關注,而是走入野溪開始記錄──溪流生態以及調查水 泥化與天然河段的差異,收集與呈現現場的真實數據與

證據;一改以往整治工程施作後方進行抗爭、要求停工 的對抗方式進行倡議,而是帶著長期的記錄主動拜訪主

管機關、說明原委,建立友善的溝通方式,讓不必要的 地段減少治理而保留溪流生態,有需要的河段則以更友

善河川的工法進行施作,甚至成為河川局的諮詢委員 (如花蓮分會夥伴成為第九河局的在地諮詢小組成員之

一、或林管處荖溪、白鮑溪溪流調查工程的檢核委員之 一)。

正因為這樣的堅持,讓許多公部門也敞開了雙手讓

更多關心河川的團體能參與相關的計畫,例如花蓮林區 管理局於推動國土綠網計畫的同時,搭建平臺廣邀相關

部會、社區與 NGO 參加會議,於 2019 年第九河川局

中止了富里「鱉溪」原預算 3000 萬的整治計畫,讓學者、 社區與保育團體一起以共學的方式,創造了一個溪流治

理的新風貌與典範,供各縣市政府單位參考,更積極將 這樣的經驗推展到各分會。

一條溪流也是生命的環教場域

臺中烏溪有條支流稱之為「筏子溪」,由於鄰近市

區方便到達,因此臺中分會許多大小活動就經常在筏子 溪流域辦理,也由於這條溪流多年來豐富了分會眾人的

生命歷程,因此分會夥伴早已思考「能為這條河川做些 什麼?」分會夥伴清楚筏子溪水域魚蝦成群、兩岸植被 茂盛歧異度高,更是鳥類、蛙類、蛇類、龜鱉、昆蟲生

命豐饒之地,又可調節臺中盆地微氣象的藍色水帶,在 其他河道逐漸水泥化與景觀化後,筏子溪豐富的生態無 疑是臺中市民應當珍惜的寶藏,然而居民早以與河川失 去了連結。

因此分會成立「臺中野溪小組」,再於 2019 年成立

進行很多未經評估「是否需要」的整治工程。因此臺東

「荒野筏子溪平臺」,志工團隊不僅帶領民眾認識與親

更成立了「臺東野溪小組」,後來也陸續於「臺中、花

著將海邊淨灘的「海廢 ICC 表」使用於河川,讓淨溪活

地區的荒野夥伴,不僅只是記錄野溪「水泥化」的問題, 蓮、高雄」等分會成立關注河川野溪的小組,不僅只是

近筏子溪,也利用淨溪活動讓民眾與河川產生連結,接 動的意義不僅是維護環境,同時增加了記錄與分析,了

91

▲ 荒野探索者小隊至 A 區進行巢區的觀察與測量,將收集的情報提供林務局及學者參考。

解筏子溪河川廢棄物的種類與數量。藉由較科學性的調

查發現,數量最多的並非寶特瓶而是菸蒂,同時也發現 與大甲海邊垃圾的組成有些不同。

河川的廢棄物都是「臺灣製造」,我們只能檢討國

人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不夠,無法推託垃圾由境外所漂 來,深切體會到我們的不當行為如何影響到河川的健

康,而汙染河川的同時也在汙染海洋;藉由以上的種種, 荒野提供了第三河川局了解──看待河川不一定要用工 程與防災的角度去衡量,不只是要重視水質「河川汙染

指數(RPI)」的改善、看待河道廢棄物多少、或高灘地

還能怎麼「使用」來做為檢視「河川」良窳的標準。而是

飲用水安全的關注

河川的問題五花八門(飲用水、汙染、整治、開發

甚至法案修訂),而從源頭到出海口的主管機關也不盡 相同,因此經常可見案件本身衍生出的行政或管理面的

問題,往往大於河川本身的問題。不限定於各地區工程

面上的問題之外(開發、治理或水汙染),荒野尚有關注 飲用水安全的問題(新竹地區),新竹分會於 2017 年正 式關注新竹市區的民生飲用水問題,因為發現新竹縣市

居然長期處於「工業喝好水,人民喝廢水」的荒謬狀態。 因經濟掛帥的思維,公部門居然將「寶山及寶二

還可以結合溪流河川與在地社區發展。因此雙方的關係

水庫」的水源優先提供科學園區使用,但是頭前溪的下

的局面,這樣的操作方式不僅推倒那道橫亙在人與溪流

的民生用水的取水來源居然包含工業區、家庭生活雜排

漸漸地從對立到提供諮詢,再逐漸地談到有無合作空間

間的高牆,更要讓筏子溪成為一個「生命教育的場域」。

92

生態城市

游,包含新竹市、竹北市、新豐湖口等大約 50 萬居民

水及垃圾滲出水,也就是市民無論大人或兒童,其實喝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著被汙染的水長大的。於是荒野新竹分會鄉土關懷組與

活動所累積的經驗,業已更加熟稔與逐漸改變操作的方

提出水質不符合灌溉或飲用的數據證據,要求縣府正視

一方面是挫敗經驗的累積,另一方面則是與公部

友會共同組成「我們要喝乾淨水聯盟」,不斷收集資料、

式。

問題,最重要的是提出改善建議與釋放善意,與公部門

門接觸的機會多了,逐漸了解公部門操作上的困境與態

用水問題真正的被解決。

聲與對立,不是一廂情願的鄉愿情懷使然,也不是口說

及政治人物一起解決問題,將「灌排分離」使民眾的飲

操作方式與態度,未來經營期望

雖然時代的演進我們無法阻擋,對於環境教育或

度,而公部門的主管機關也逐漸了解環境保育團體的發

無憑的指證,而是荒野能提供雙贏,甚至引進民眾與企 業進行三贏的建議。

更重要的一點是──多年的環境運動碰撞之後,公

調查技術的引進,相對之下則是簡單的,但國人思維與

部門也在學界的支持與媒體的曝光之下,「公民參與」

環境團體長年不斷提出呼籲,希望公私部門及民眾進

協商管道與溝通方式也尚未成熟,心態上無論是彼此相

產業結構的改變卻十分的困難。因此無論荒野或是其他 行反思:「難道開發建設就是一直不斷蓋房子或水泥化

嗎?」開發建設之餘,難道不應該也同時顧及環境的品 質、溪流生態、河川文化甚至民生的用水嗎?施作的方

式難道不能採更友善環境的工法嗎?難道政府不該正視 問題的存在嗎?以上是我們常見的訴求與對外發言的角 度,本身並沒有錯,而荒野經由多年的環境教育與倡議

的程度提高了很多。雖然不見得所有單位皆是如此,而 互利用來背書,或僅是為了避免日後的麻煩,也有可能 真正因為理解與體諒對方的角度思量,真心想解決問

題,總算開啟了溝通與協商的大門。過去的歷史我們無 法改變,但所累積的操作經驗,則可以作為未來環境運 動者的借鏡。

▲ 大型機具施作完成後,由臺北分會辦理工作假期進行灘地高度的微調,相片為臺北親子團(北五團) 將團集會舉辦於五股濕地,於一日的集會活動中安排了認識五股濕地及工作假期活動。

93

生態城市

四斑細蟌在五股濕地

文 .圖 / 陳瑞禮

「成熟雄兩隻、成熟

雌一隻、交尾一對……」

八月的酷夏火傘高張,五股濕

地園區裡,有一群夥伴正身穿涉水 衣踩進泥濘、密不透風的蘆葦叢樣 線,調查稀有珍貴的物種──四斑 細蟌。每一條樣線會由有經驗的夥

伴帶領,做穿越調查,記錄兩旁約

1 公尺四斑細蟌的數量、行為、植 被密度、鹽度、水溫、含氧量等等 資料;隊長、記錄、攝影……每位 夥伴肩負不同的任務。豔陽下,隊 伍在寂靜中魚貫前進,只有額頭不

斷滴落的汗水及雙腳努力在爛泥巴 裡拔河;靜默中,領頭的隊長手輕 撥蘆葦,看見蘆葦叢裡四個蘋果綠

的斑點,歡欣的喊著:「成熟雄一 隻!」

大家報以歡呼:「總算破蛋了!

沒有槓龜!」這小小的綠色精靈總

是牽動著所有調查人員的心情,「牠 們安好嗎?牠們的棲息環境還健康 嗎?」 ▲ 交尾中的四斑細蟌。

94

生態城市

荒野 25 周年特刊

五股濕地發現四斑細蟌是一件

令人雀躍的事,馬上成為園區的明

星物種,但關於其生態史、族群狀 況、生存環境等等所知甚少,因缺 少常態性的調查,荒野保護協會自

2006 年起發起四斑細蟌調查,投入 大量人力進行生態調查及棲地復育

的工作,希望能了解四斑細蟌現況, 守護此珍貴稀有的蜻蛉目物種。

調查團隊也委請專家設定標準

調查方法及棲地改善的評估,如:

全區的普查、全日的調查、單人調

▲ 四斑細蟌 / 異色橙。

查,多人調查等多樣的調查方式。

記錄項目有:雌、雄、未熟、初羽

化,X/Y 座標;環境記錄則包括:

溫度、雲量及風力、植被密度等等。 樣線由 4 條逐漸增加到 7 條。每年 從三月到十一月,每個月安排兩次

穿越線調查,並於五、六月進行全 區域的普查。調查人力從疏洪道生 態保育聯盟打先鋒,後續有荒野定

點解說員、巡守志工等投入,2011 年五股濕地也自辦志工招訓,當年 隨即投入四斑細蟌的調查,到了近 年則固定有棲地志工陸續參與。人 員從剛開始每年投入十幾人、二十

幾人、數十人,逐年攀升,2012 年

更達到 46 人。從 2006 年至 2018 年

間,共計 188 人參與過四斑細蟌調

化,在 2012 年曾達到最高峰,當時

多達 4528 小時,為保育工作打下紮

讓我們驚喜的看見四斑細蟌的生命

查,達到 353 人次,累計調查時數 實基礎,但人力的不足與斷層一直

是調查團隊的憂心。除了生態調查, 也做棲地改善及棲地營造,如:主 棲地、南蘆葦叢樣線水平測量;主 棲地的水位調整;大蘆葦叢內各角

落的水位與塭仔圳閘門的水位差測

量;南蘆葦叢、大蘆葦叢、出口堰 都有棲地的營造。

一路走來,調查團隊見證了五

股濕地的四斑細蟌數量呈現劇烈變

四斑細蟌

每月一次調查總數量為 1229 隻,也

力。可惜,隨著濕地的棲地陸化、 人為干擾、汙染等問題,四斑細蟌 的生存面臨極大威脅,成蟲觀察數

量更是逐年下降,令人憂心忡忡。 四斑細蟌族群的衰減,反映棲地改 善、棲地營造迫在眉睫。

荒野在五股濕地長年努力經營

四斑細蟌,投入可觀的人力工時, 也發現了為數不少的四斑細蟌,但

倘若在這過程當中調查、改善棲地、

圖 / 鍾權昱

體長 2.6 至 3 公分的小型豆娘,分布於河岸感潮地帶的蘆葦叢或紅樹林地區,生存環 境嚴苛,由於鄰近人類生活圈,承受汙染、河川水泥化的壓力,被國際自然保護聯 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保育 紅皮書列為近危(Near Threatened)等級物種。1971 年,四斑細蟌首次在日本茨城縣 被發現,1991 年香港米埔濕地發現,2005 年臺灣五股濕地也發現了。

95

▲ 四斑細蟌 / 雌。

▲ 四斑細蟌 / 雄。

營造棲地沒有得到應有附加價值是

努力配合,加上農委會特有生物研

培訓工作坊,向一般民眾進行環境

年開始企業合作,四斑細蟌調查進

試驗所黃國文老師、以及關心淡水

工人力。

非常可惜的!荒野保護協會在 2016 一步跨越了淡水河跟基隆河。在磺 港溪與社子島,團隊從最基本的成

蟲調查、棲地營造開始,不僅跨越 了過去的調查範圍,更加強調查方

法,如:標放、稚蟲調查、四斑細 蟌與水環境的關係等等。從標放結 果推論出:漲潮時更容易捕捉到成

蟲(四斑細蟌喜歡在較低的蘆葦叢

裡活動,而在漲潮時,四斑細蟌會

隨著潮水來到岸上);營造中、熱區 蘆葦被砍伐,使得成蟲數量呈現下 降趨勢。在水環境與四斑細蟌的關 係調查時,同時發現棲地水量少時 更容易發現成蟲。有稚蟲的地方不 一定有成蟲,沒有稚蟲的地方也沒 成蟲。這些都是改變了調查方向及 調查的項目非常珍貴的成果。

從棲地的營造、稚蟲調查、水

環境的關係,是臺北市政府水利處

96

生態城市

究保育中心林斯正老師、臺大水工 河生態多年的陳江河老師等,這幾

年來在各領域上帶領著四斑細蟌調

教育推廣,厚實四斑細蟌調查隊志 同年十月分舉辦四斑細蟌保育

查、改善、營造往前走。目前,數

策略論壇,邀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

料,能夠掌握四斑細蟌棲地環境需

中討論出四個方向,其一:建立與

據資料不多,若能累積更多數據資 求,就能改善營造最適合四斑細蟌

的棲地,讓四斑細蟌常駐棲地。當 然,還需要大家攜手繼續往前走。

近二年對四斑細蟌的保育工作

仍在持續進行中。2019 年透過第三

屆綠獎的支持,荒野從基礎資料、 環境教育、保育策略三方面著手進

行。2019 年 共 執 行 31 場 野 外 調 查

者及公部門的濕地管理單位,於會

公部門的良好溝通管道;其二:成 立四斑細蟌資料整合工作小組;其 三:加強對一般大眾的保育宣導傳

播;其四:串聯雙北公私部門資源, 藉由四斑細蟌建構生態淡水河願 景,此為未來四斑細蟌保育策略之 四大架構。

為了更加掌握四斑細蟌於臺灣

任務,針對淡水河共十二處潛力棲

的分布,以及累積必要的基礎資料,

布仍局限於五股濕地、磺港溪、社

以及全國潛力棲地普查工作將是勢

地進行分布調查,發現四斑細蟌分 子島等少數地區,更顯見既有棲地 的可貴性。同時也舉辦蜻蛉目昆蟲 環境教育、四斑細蟌保育調查志工

在未來淡水河流域更細緻的普查, 在必行的任務。這個任務將需要更 多熱情之士與各方贊助,一同守護 這濕地中的微小精靈。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生態城市

守護淡水河口的陸蟹

文 .圖 / 林育輝、吳居貞

紅樹林生態教育館緊鄰北臺灣

逢夏季,大量的陸蟹出沒。牠們看

與,也包含 14 位荒野志工。藉由日

年成立,提供民眾兼具休閒與環境

樹林捷運站地區有許多陸蟹,常出

開始注意陸蟹議題;透過公民科學

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留區,自 1997 教育的優質場域。荒野保護協會自

2019 年 2 月起受林務局羅東林管處 委託駐館,積極讓民眾學習、了解 紅樹林濕地,也喚起民眾對淡水河 的關懷,使紅樹林館成為駐守在淡

似不起眼,卻一直在人們身邊。紅 現在捷運站、停車場及周圍的自行

車道,與人類活動範圍貼近。在覓 食或夜間降海繁殖的過程中,面臨

路殺的危機。為了守護陸蟹,荒野

保護協會與紅樹林館在 2020 年 6 至

水河口、串聯「生態淡水河」的重要

8 月首次共同推動「蟹天蟹地~護蟹

為維持生態系之間的完整性,

共 43 位民眾參與護蟹計畫,主要是

據點。

我們不僅關注自然保留區內的生

態,也重視保留區外圍的物種。每

有你!」淡水河口陸蟹守護計畫, 來自淡水、八里等淡水河口地區的 在地居民,有些是全家大小共同參

常宣導、講座和大眾媒體,更多人 的力量,我們對淡水河口的陸蟹認 識更深,調查成果是推動公共設施

改善、保育政策及生態研究的根基。 每週五夜晚,我們沿自行車道

找尋陸蟹,接著辨識物種、判斷性 別、測量體型、記錄時間與發現位 置。護蟹人員身手矯捷,能迅速確 實地完成每項調查項目,也從中觀 察陸蟹的習性。週日早上接著進行 路殺調查,我們在停車場與自行車 道發現許多被路殺或乾竭的陸蟹。

牠們與地面顏色相似,被輾壓後難 以察覺,每次過程都有如眼力大考 驗。

歷經近三個月,我們記錄到兩

種 陸 蟹: 紅 螯 螳 臂 蟹(Chiromantes haematocheir)與 漢 氏 無 齒 螳 臂 蟹

(Chiromantes dehaani), 牠 們 常 在下雨後出沒, 也 偏 好 潮 溼 的 棲

地, 主 要 出 現 在 自 行 車 道 旁 的 溝 渠(66.2%)、草 地(19.4%)和 溪 流

(6.96%)。光一次調查,半個小時 內就記錄到 7 隻抱卵母蟹,顯示此

處是夜間降海釋幼的路徑。陸蟹容

易遭路殺或乾竭,每 4 至 5 隻就有

97

1 隻死亡,主要是在停車場發現。 在自行車道的路殺熱點都有許多陸

蟹出沒,且位於下坡、交叉口,人 車數量多,容易發生路殺。

護蟹的過程中,我們更了解陸

蟹生態,也幫助牠們遠離危險的道

路,更讓許多民眾認識陸蟹,未來

能共同關注陸蟹的處境。2021 年荒

野保護協會將繼續推動護蟹計畫, 將範圍擴大至竹圍、八里等淡水河

口 地 區, 並 建 立 iNaturalist 專 案,

增加在國際平臺的曝光率,期盼更 多人共同守護陸蟹,幫助陸蟹平安 地回家!希望公家機關在陸蟹出沒 熱點增設警示,提醒用路人放慢速

度、留意陸蟹,並建設動物廊道, 減少陸蟹誤闖道路或停車場遭到路 殺的機率。

▲ 調查到的陸蟹先集中在觀察箱中,以免重複記錄,也能讓路過的民眾近距離觀察, 最後再進行放生。

▲「蟹天蟹地~護蟹有你」淡水河口陸蟹守護計畫有大家的參與,是未來推動保育的根基。

98

生態城市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生態城市

河岸行腳

文 .圖 / 河岸行腳計畫執行夥伴

▲ 2019 年河岸行腳影像紀錄路線圖。

海洋垃圾來自於哪裡呢?   應該是來自人們生活。 人們生活的廢棄物又為何會漂

流至海灘呢?應該是隨著河水慢慢 漂流至海的吧!

如何讓海灘能恢復清潔的樣貌

呢?應該用淨灘方式可以達到一定 的清潔吧!

那每一年該淨灘多少次呢?一

如何讓更多人關心我們的城市

般只能偶而去淨灘一或二次,但常

大河呢?那就邀請夥伴們一起參加

若是淨灘無法解決垃圾問題,

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在家

常淨完灘垃圾又來了。

河岸行腳吧!

該如何來處理呢?那就由河岸垃圾

鄉之河邊,看看她的樣貌、記錄她

物品來使垃圾減量吧!

而導致的傷。

不掉入海以及宣導減少使用一次性 如何將河岸的美麗景觀好好保

存呢?來進行影像 3D 攝影吧!

的美、感受她承擔人們汙水與垃圾

期待大家的努力,使河流兩側

河岸能更加清潔、河水日漸清澈、

99

出海口海灘垃圾愈顯減少。

2019 年起,承蒙獲得新北荒野

扶輪社支持,自大臺北地區之母親 之河——淡水河,守護行動開始。

以 google 3D 攝影機,記錄淡水河左 側及右側至新店溪與大漢溪匯流處

(涵蓋五股濕地)及基隆河匯入淡水

中能享受河岸的舒適及寧靜,也彎 下腰為土地撿起人為製造的垃圾。

透過這種有點不舒服的清淨體驗活 動,就可以看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 改變使用物品的習慣,進而能從源 頭減少垃圾。

下一步,將洽詢其他 NGO、企

河處上溯至大直橋之左側及右側影

業、社團及政府單位一起合作:由

上,可讓世人看見大臺北河流樣貌,

河岸影像記錄,以及清淨計畫。舉

像。這些影像將留存於 google earth 達到影響最大效益。同時,選定一

段河岸,持續地每週進行 2 次,每

次以行走直線 1.5 公里來回,仔細

地撿拾與記錄河岸垃圾種類、數量 與分布。企圖發現問題、尋求解決

下游漸往中游路段推動,持續進行 辦工作假期、發展合適教案進入校 園推廣,讓民眾與學生更意識到河 流與生活關連,使河與人之間的感 情更加凝聚。

河濱垃圾問題的方法。

此 外, 舉 辦 宣 導 及 教 育 的 工

作假期,讓參加者在悠閒散步過程

▼ 河岸清淨數據 ── 死亡動物名與數量

名稱

蒼鷹 鱉

1 1

老鼠

12

麻雀

3

鴿子 鯰魚 壁虎 螃蟹

14 1 1 2

烏龜

2

八哥

1



100 生態城市

數量(隻)

4

▼ 河岸清淨數據 ── 垃圾品項與數量

品項

數量(個)

牛筋繩

1,180

菸蒂

寶特瓶 鋁箔包 菸盒 吸管

檳榔袋 打火機

16,214 301 174 185 172 193 78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生態城市

河岸行腳臺中經驗

文/ 謝國發(螃蟹)

圖/河岸行腳計畫執行夥伴

類、蛇類、龜鱉、昆蟲生命豐饒之 地,更是可調節臺中盆地微氣象的

藍色水帶,在其他河道逐漸水泥化、 人造景觀化後,筏子溪飽和的生態 系絕對是臺中市民該珍惜的寶藏。

臺中分會在 2019 年發起了「荒

野 筏 子 溪 平 臺 」( 詳 見 臉 書 粉 絲

頁)。一年多來,腦海總是思索著 這團隊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慢慢了 解到,這並非只是帶領民眾走入河 「他們用說的,我們用做的。」

準。似乎是,只要大水一沖垃圾漂

們分享的一句話。總是想著,在荒

分解消失的塑膠垃圾,不僅影響海

是我常與「荒野筏子溪平臺」夥伴 野玩耍這麼長的時間,享受著自然 土地恩賜而豐富了生命歷程,終究 我們能回報這片土地些什麼?我不 要只是期盼希望、不要創意口號宣 示,而是以實際行動來為土地做點 什麼,持續性地。

河川,是臺灣最卑微的土地,

承載著生活汙水、工業畜牧農業廢

水、堆積著一般垃圾、事業廢棄物 等兼具掩埋場的功能,政府單位僅

重視 RPI 改善,河道內的廢棄物從

來不是評估河川水域環境良窳的標

流入海,就沒垃圾問題了?但不會 洋,對河川生態的傷害更是巨大, 這得讓你自己走入河床內撈起密布 的油黑塑膠袋才能親身證明。

居住在臺中盆地水泥叢林裡,

川,撿拾垃圾的淨溪團隊,而是一 所可以讓民眾重新認識河川水系、

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的學校,我們 想推倒那橫亙在人與溪流間的高

牆。而成立之初以平臺做規劃,就 是希望能集合十方善念,一起來尋 回河川自然無瑕的尊嚴。

我想留住臺中盆地內筏子溪的

居民早就與自然溪流失去了連結,

環境與生態,絕對不是要讓臺中市

未走近傾聽筏子溪的淙淙水聲,沒

然筏子溪而榮耀,那都是次要而次

甚至不知道筏子溪的位置;孩子從 有機會感受筏子溪優質的美,都把 這條優美潔淨的河川、充滿活力的

水域,視為排水溝渠。其實,筏子 溪水域魚蝦成群,在兩岸植被茂盛

高歧異度的綠帶裡,更是鳥類、蛙

偉大,更不是想讓臺中市民因有天 要的。各位參與筏子溪的荒野夥伴, 我得趁這個機會說,在我心裡想捍 衛的,無法動搖的是筏子溪世代綿

延的生命。我想定位的是:「筏子 溪是生命教育的場域」。而你呢?

101

參與筏子溪夢想的因心,是否沈澱 透明……。

我想跟孩童、跟大人說,筏子

溪裡,是多元豐富的生命依存的環

境,你當將覺性敞開,去感受「自

然的人」與「自然的生命」之間靈性 交流的傳遞循環。會的,如果你願

102 生態城市

意試試,在面對生命時保持謙卑與

退讓,珍視相遇的因緣,在「人」的

自性中彰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的慈悲天性,你能深層感應祂與你 之間的柔柔相待,而在環境生態教

育中,才能觸動核心。這很不容易, 我們一起努力。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深入全國社區學校

最具影響力的社區節能行動家

文 ‧ 攝 / 劉峻儒(飛魚)

荒 野 自 2005 年 起, 與 台 達

動。在每年 3 月最後一個週六晚間

基金會合作,以國小學童為推廣對

燈」,在戶外舉行夏至關燈晚會,

藉此呼籲在全球氣候變遷下,每個

源教育推廣計畫,培訓荒野志工及

電子文教基金會共同發起「夏至關

呼籲社會大眾在夏至關掉家裡的電

燈,一同走出戶外,倡議節能減碳

的重要性,形塑「冬至吃湯圓、夏至 要關燈」的社會氛圍。進而將夏至 關燈推到了亞洲的幾個重要都市。

2010 年 荒 野 開 始 與 世 界 自 然

基金會(WWF)合作,參與世界性 的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倡議活

8:30 與全世界一起關燈一小時, 人無論年齡、階級等背景,都有改 變世界的能力與責任。邀請臺灣知

名地景地標、企業及店家關燈響應, 並透過活動讓社會大眾了解氣候變 遷所帶來的改變與如何調適,以喚

醒大眾對氣候變遷與能源教育的關 心。

自 2009 年起與台達電子文教

象,推動綠領學習 AAA ─校園能 學校志工爸媽成為能源教育推廣種

子 志 工。 延 續 至 2011 年 6 月 節 能 志工培訓及校園推廣工作坊,已經

遍及臺北、新北、桃園、新竹、臺

中、南投、雲林、嘉義、臺南、高

雄、宜蘭、花蓮、臺東等十三縣市。 2010 至 2011 年 間 與 公 益 CEO 協 會共同辦理經濟部能源局「節能減

碳規劃及技術人員培訓」,並將服務 對象從學生,擴大至一般民眾、社 區、企業、社團。

尤 其 從 2012 年 開 始, 我 們 與

經濟部能源局及工業技術研究院合

作, 進 行「 節 能 社 區 推 廣 計 畫 」, 並結合能源教育教案及綠色生活地 圖,研發「節能綠活圖」的生活節能

檢視教案,透過專案小組的成立,

開始走入全國 22 個縣市,於社區、 機關、學校、企業進行社區推廣講 座、節能志工培訓及工作坊,將節 能減碳的行動落實於生活中的每一 個角落。

在 2015 至 2017 年,我們啟動

全國不同行政區的節能推廣服務目

103

▲ 南方能源轉型聯盟,透過講座積極推動以綠能及節能為主 題的能源轉型議題。

標,希望節能種子能散布到全國每

個角落。3 年間節能行腳從都市到

鄉間、從山區到海邊、從本島到離 島,成功將社區節能推廣活動遍及

22 個縣市 304 個行政區,完成超過 300 張不同行政區的節能綠活圖。

2018 年 開 始 以 節 能 行 動 為 號

召,啟動節能志工養成培訓計畫, 期待各地區的節能種子得以發芽、

在地深根,組織節能志工隊,以「節 能行動家」的概念,帶領民眾了解 臺灣電力資源得來不易,認識生活 用電習慣及家庭耗電狀況的常識,

從「知」而後能「行」,將節能觀念積 極落實於行動中。透過本計畫在臺

北、桃園、新竹、彰化、臺中、嘉 義、臺南、高雄、臺東、金門,相 繼成立「NGO 組織志工隊」、「社區

志工隊」、「學校志工隊」及「離島志 工隊」 ,以因地制宜的推廣模式,在

全國北、中、南、東、離島,各地 展現不同類型的節能志工團隊,讓

更多在地節能種子在社區、村里中, 不只萌芽深根、站穩腳步,更能逐

104 生態城市

▲ 彰化埔心節能志工隊以行動劇的方式將節能宣導融入在 地生活。

步開花結果,往外拓展。

這當中除了荒野各分會的氣候

變遷節能志工群組外,桃園中壢中 山里節能志工隊,利用社區主辦各

項活動時,實施節能宣導;彰化埔

心節能志工隊,受到鄉長大力支持, 積極開拓節能宣導機會,並以婆婆 媽媽愛地球的行動劇,成功把生活 中具體可行的節能手法展演出來; 臺南土城國小節能志工隊,由學校 自治幹部組成,在校長支持及老師

社區關懷據點,帶著手做教具,用 最傳統庶民的方式,讓大家體認節 能手法可以從生活著手,展現節能

推 廣 行 動 力。2019 年 我 們 在 高 雄 與南部幾個關心環境、能源議題的

NGO、社區大學、社團共同辦理「南 方能源轉型聯盟」推廣講師培訓, 希望在南部的重工業重鎮,積極推

動以綠能及節能為主題的能源轉型 議題,強化多元而具深度的探討。

節能及能源教育以往是被忽略

帶領下,不僅在本校宣導,更到鄰

的議題,近幾年來才成為顯學,我

市場、魚塭及地方節慶特色活動,

個縣市扎根節能教育,不僅在荒野

近學校去進班宣導,甚至深入在地 主動擺攤做節能推廣,這不僅是做 節能宣導,早已成為小志工投入社 會服務的開端;離島的金門風獅爺 節能志工隊,是荒野與縣市政府第 一個正式合作成立的節能志工隊,

在縣府的支持及專案講師的帶領之 下,平均年齡超過 65 歲的金門節

能志工,以機動方式,利用縣府舉 辦的各項活動進行推廣,甚至小組

自行邀約,從運動場、街道巷口、

們有機會透過各方資源,在全臺各

各分會,更走入社區學校,成立在 地的節能志工隊,並積極輔導,真

正落實在地人做在地事,不分年齡、 距離、男女老幼,每個人都可以成 為節能行動家。未來期待繼續在各

縣市成立「具行動力」的在地節能志 工隊,讓節能及能源資訊,可以重 新回到生活中,讓我們不再只是關 心電價,而是能知道電價背後代表 的環境意義。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生態城市

、 從「夏至關燈」 「地球一小時」到地球倡議 文 ‧ 攝 / 企劃推廣部

在這個用電便捷的現代,人類

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生活,卻也 快速耗用地球能源,荒野保護協會

創立初始從棲地守護、保護物種延 伸至對友善環境、生活習慣改善的

推廣,2000 年起加入地球日倡議行 動,與國際共同訴求一個「健康且 可持續的環境」。

荒野保護協會從「節能」著手,

看準「夏至」這一天,企圖打造「冬

至吃湯圓,夏至要關燈」的臺灣新文 化。「夏至」因為太陽直射北回歸 線,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最長的 日子,臺灣也開始進入夏季用電量 的高峰。為喚起民眾對於能源使用

101 大樓、美麗華摩天輪等知名建

小時活動結合,辦理臺灣地區「地

至 2009 年與臺北市政府及台達電子

論是火舞表演、夜光劇場、打擊樂、

為氣候變遷發聲的倡議行動,是世

的關注,荒野保護協會從 2005 年起

基金會合作,選在夏至的夜晚在大

安森林公園舉辦「夏至關燈」活動, 邀請民眾關上家裡的電燈與冷氣, 到公園享受自然風,體驗早期用電

不便利、沒有電視冷氣的年代,是 如何度過夏天夜晚。

夏至關燈活動引領了國內響應

關燈的潮流,從大安森林公園史無 前例地在夜間全面關燈開始,臺北

築也在這天相繼響應。現場活動無 默劇或是夜間自然探索,都無需電 力的陪襯而依然光彩奪目,非不得 已需要電力的時候,便邀請現場民 眾進行踩腳踏車發電、吹風車發電 或是各種人力手搖發電,藉由耗能 的發電過程,讓大家在用電前能多 思考使用的必要性。

2010 年開始,舉辦多年的「夏

至 關 燈 」首 次 與 Earth Hour 地 球 一

球一小時」活動。這個全球最大型, 界自然基金會(WWF)與世界百來 個國家共同發起,在每年 3 月最後 一個週六晚間 8:30 與全世界一起關 燈一小時,呼籲無論年齡、階級等 背景,每個人都有關注氣候變遷、 為環境暖化發聲、改變世界的能力 與責任。

地球一小時活動在國際上擁

有 眾 多 知 名 人 士 的 響 應, 大 量 的

105

宣 傳 在 各 大 媒 體 露 出, 臺 灣 也 在

守護行動的開端,冀望全球民眾能

辦節能綠活圖工作坊及志工培訓課

的合作中,邀請眾多名人共同響應,

進行長期守護行動。除了呼籲所有

遍及全國 319 鄉鎮市區。另外也規

2012 ─ 2015 年與髮妝品牌歐萊德 再加上臺北 101 大樓及許多知名建 築的關燈,成功喚起民眾對此倡議 的關注。然而荒野保護協會不只希 望名人及知名建築的響應,更推出

「關燈一條街」的遊說計劃,期望

關燈的範圍由「點」串連成「線」,除 了每戶人家的響應之外,更希望串

聯街坊、店家的力量,關上營業用 招牌燈、櫥窗燈及裝飾燈,讓每個 人、每一家店都能成為對棲地生態 負責的一員。

每年地球一小時關燈結束後,

臺灣電力公司協助提供可以檢視的 節電數字,清楚讓參與者開始對節

源有感,原來藉由簡單的小動作, 改變自身行為,積沙成塔的影響世 界,小小的動作很可能是撥慢地球 最後一小時的重要關鍵。

然而對荒野保護協會來說,更

重要的是地球一小時活動主要意象

「60+」,這關燈的 60 分鐘,代表著

106 生態城市

夠超越地球一小時,對生活的棲地 人關上不必要的燈,也能走出戶外 為所關心的動植物發聲,透過實際

的減碳行動,改善氣候變遷的問題, 守護自然棲地及萬物家人的家園。

為 此, 荒 野 保 護 協 會 在 2014

年起串連國際兩大環保行動:地球

程,推廣生活節能行動,推廣足跡 劃年度的夜觀活動「打開你的夜視

鏡」,透過專業的生態解說員引導, 讓參與者運用光線或眼睛觀察夜間 生態,發現不同生物的獨特性和美 麗。

荒野保護協會從夏至關燈一路

一小時(Earth Hour)及地球日(Earth

走來,從簡易的方式帶領民眾進入

球倡議」系列守護行動;「地球倡

提供多元的體驗活動及豐富的知識

Day),於每年的上半年度籌辦「地

議」主軸緊扣棲地守護的荒野宗旨, 而氣候變遷是造成棲地環境巨大改 變的重要因素之一,由「節能」做為 起點,邀請民眾用實際行動加入守 護環境的行列,以關注氣候變遷對 人類生活與自然棲地的影響。

倡議活動中除了長期推動節能

減碳推廣教育,辦理常態氣候變遷

相關講座、培訓綠領種子講師、編 撰「節能綠色生活地圖」與「節能綠 生活」教材,也與經濟部能源局和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舉

節能的世界、了解氣候變遷的影響, 分享,在簡約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 充實,無形中也讓更多人關心我們 生長的棲地,進而投入守護。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臺灣四面環海,沿海居民也以擁有

面的塑膠袋、塑膠吸管、塑膠瓶罐、塑

入海洋,是唯一而且必要的環境守護手

但近海漁業面臨枯竭、海漂垃圾汙染海

管等。細細觀察海灘細沙,更可發現塑

或無塑的環保政策、推動減塑或無塑的

獨特的自然資源及便利的生活圈為傲。 域、海岸周邊生態系也遭到巨大變動, 經數年淨灘資料統計,海洋廢棄物中,

80%左右為生物無法分解的「一次性塑 膠產品」,廢棄物中有漁業及水產養殖 用具如保麗龍浮具、漁網、釣魚線、浮 標、水產養殖的用具 … … ,還有民生方

膠蓋,也有醫療廢棄物如塑膠針筒、軟

膠廢棄物經過日照與海水沖刷後,已裂 解為難以分離及撿起的塑膠微粒。

根 據 各 國 專 家 學 者 研 究, 塑 膠 廢

棄物及塑膠微粒可能已成為海洋生物覓

食或誤食的對象,因此也成為海洋生物 致死原因之一,要維持藍海清潔及海洋 生物棲地健康,減少或全無塑膠垃圾進

段。推動減塑或無塑的生活、推動減塑

包裝、推動塑膠製品的重複利用及循環 再生等,為達到清淨藍海、無塑海洋的

重要面向。或許每個人可以從減少生活 中的塑膠製品做起,也可以在購買或利

用時以可分解材質取代塑膠製品,更可 以將塑膠製品好好的回收及再利用,以

教育的面相推動從自身減塑做起,以政 策面推動從減塑要求來推動,以行動方 案推動淨灘及淨溪方式,讓海洋沒有新 增的塑膠廢棄物,也將舊有堆積的塑膠 廢棄物清除,期望終有一天能達到清淨 藍海的樣貌。

107 107

無塑海洋

守護一片赤腳奔跑的沙灘 從宇宙萬物、斗轉星移的視角,幾乎無法鑑別

地球 46 億年歲月中微不足道的 25 個秋冬。但從全球 塑膠議題的發展脈絡來看,上個世紀中至今,近百億

文/胡介申

四項工作指標 + 一個無塑海洋的終極願景 海洋是地球上最廣袤的荒野,也是人類最珍貴的

噸塑膠產品成為垃圾,已超越所有生命體的壽命與韌

天然寶藏,然而海洋廢棄物已廣泛影響社會經濟與自

塑膠危機被全世界不同語言翻譯,彷彿一個昭告星球

害關係。2005 年以來,荒野保護協會透過「公眾宣導」、

性,全面侵入每一吋陸地、空氣與海洋。今日,海洋

然生態,主要涉及「民眾」、「企業」與「政府」三方之利

的 通 緝 令, 醒 目 印 在 聯 合 國 永 續 發 展 目 標 上(SDGs

「產業創新」、「政策改善」與「科研發展」四項重點指

間,荒野保護協會何其有幸能參與其中,在國內外無

入大海,留給子孫可以赤腳奔跑的潔白沙灘、魚群自

14.1)。在此議題由無人聞問竄升到舉世關注的 70 年

數貴人協助下,從撿垃圾一路撿到舉辦多場國際研討

會、撰寫論文發表於海洋汙染期刊、推動塑膠產業研

標,創建各方溝通與攜手的平臺,共同減少廢棄物進 在優游的透澈藍海。

發創新與制定國家海 廢治理政策。

故事的起點也許

只是 15 年前幾位志工 的一場淨灘小旅行,

卻讓我們搭著全球減 塑的風潮,一起在烈

日下數著吸管與菸 蒂、 在 林 道、 河 床、

大街上抄寫衛星座 標、在風浪中出海打 撈微塑膠、在鎂光燈

下發佈調查成果與政 策建議。

▲ 臺灣第一場以海洋塑膠為主題的論壇:2014 海洋減塑青年行動(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108 無塑海洋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臺灣第一場結合兩岸 NGO 的海廢論壇 : 清淨海洋聯合研討會 (2015,國立海洋科學博物館)

▲ 臺灣第一個以減少海廢為主體的環保商業展覽:潔淨 海洋產業博覽會(2016 年臺北)

重點指標一、公眾宣導 持續推展:

2007 至今每年舉辦 ICC 國際淨灘志工培訓 15-30 場,累計培訓近萬人次淨灘種子講師。 2007 至今持續於全臺 11 縣市舉辦 20-35 場公民科學方式淨灘,調查海廢數量與組成。 2010 至今舉辦海洋相關影展與講座超過 500 場,聽眾逾兩萬人。

2013 至今持續發表當年〈ICC 數據統計圖表〉,廣泛獲得國內外媒體與環境教育者使用。 2013 至今於科教館、華山、松菸等地策畫海廢藝文展演活動 9 場,觸及數萬人。 2013 至今撰寫海廢專題文章與宣導短片逾 70 篇。

2015 架設「愛海小旅行」海廢資訊平臺,推廣至今已收集 17 年、近 15 萬民眾參與、兩千筆淨灘數據, 並免費開放自由下載,為全世界少見之長期海洋公民科學資料庫。

特殊亮點:

* 2013 與 Bito 工作室合作製作 90 秒淨灘動畫,於北捷 440 座月臺電視放映 252 次。

* 2014 海洋保育燈箱廣告於臺北捷運 5 車站曝光 22,680 小時。

* 2014 臺北市信義區街頭藝術展,張鈞甯、賴聲川、Janet 等名人彩繪 T 恤支持。 * 2015 編輯製作國中社會科教師輔助教學光碟 2,000 份。

109

重點指標二、產業創新 2013 ─ 2014 廣邀企業動手淨灘

  帶領臺灣民間 189 間企業員工或社團淨灘。涵蓋半導體、資訊、化工、航空運輸、金融保險、直銷、美妝、 教育、醫療與餐飲等產業別。

2014 ─ 2015 鎖定包裝食品零售通路

  規劃「企業愛海三步驟」邀請臺灣 17 大連鎖零售業者(市占 8 成)「盤點、減量、回收」護海洋。 2015 ─ 2016 推廣藍色消費、友善海洋購物思維

  與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研擬「友善海洋設計四原則」。策畫「潔淨海洋產業博覽會」,由實體展與 線上展表彰國內外 20 間企業、47 項優質愛海商品,頒發友善海洋參展標章。

  舉辦產官學講座,匯集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產)、經濟部綠色貿易辦公室(官)與成大海洋事務研究所 (學)等各方專家演說。接受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貿透視雙周刊」訪問,暢談「藍色消費」新趨勢。 特殊亮點 :

* 2017 臺灣連鎖有機零售通路「里仁」率先響應「企業愛海三步驟」,於 120 間門市同步改善 118 項商品包裝,一年

可減少數十萬個單次性塑膠包材。

* 2017 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之「塑膠新經濟─永續循環趨勢研討會」專題發表:守護一片深藍─潔淨海洋的設 計原則。

重點指標三、政策改善 2013、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環保署長與環管處長相繼出席荒野淨灘成果發表會,呼籲民間認養清掃縣市海岸線。 1. 協助環保署環境衛生管理處,培訓全臺 19 個濱海縣市政府環保局官員。 2. 拜訪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支持一次性飲料杯減量政策。

3. 環保署公告最新回收處理費,調漲飲料杯、保麗龍等塑膠容器回收費率。

(2016 漲幅 44%、2018 再漲 23%),將有效獎勵回收產業,確實反映環境成本。 1. 拜訪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提供全臺海廢數據分析,為塑膠袋政策提供建言。

2. 環保署公告零售業購物塑膠袋限用政策草案,預期 2018 年起影響 7 萬商家,年減少上億塑 膠袋用量。

  串聯 7 個 NGO 前往環保署建言,促成與環保署 6 局處室共同建立海廢治理對話機制「臺

2017 年

灣海廢治理平臺」,同年底起草「臺灣海廢治理行動方案」並於隔年發表,使臺灣成為全球前五 個最先公告海廢治理整合性政策與行動之國家。目前臺灣海廢治理平臺每兩個月舉行定期會 議,已有三署(環保署、漁業署、海保署)與數十家 NGO 穩定合作中。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編列數千萬預算,全臺清理與調查海底廢棄物,荒野出席計畫說明會, 向全臺 19 個濱海縣市政府環保局官員解說海廢監測。

110 無塑海洋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與綠色和平基金會共同展開環島海岸快篩,持續一年於本島 121 處海岸調查海廢分布,於

2018 年

2019 年 7 月發表調查成果,並參與跨政府部會協調會議,促成環保署召集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觀光局等跨部會機關於一個月內清掃 13 處海廢熱點。

  在「禁用塑膠吸管與珍珠奶茶之亂」的輿論壓力下,將萬支淨灘吸管打造「噎」誕樹,以行動 支持環保署 2030 全面減塑政策。

2019 年 2020 年

  以上千個淨灘飲料杯堆疊成雪人並召開淨灘成果記者會,持續以實際行動與數據支持環保 署 2030 全面減塑政策。

  透過海廢治理平臺等機制,積極參與行政院「向海致敬、清理每一吋海岸」之國家重大政策。

重點指標四、科研發展與國際交流 時間

2013 年

活動名稱(參與型式)

第 14 屆 APEC 海洋環境圓桌會議

(專題發表)

海洋減塑青年行動(主辦)

2014 年

APEC 海廢培訓工作坊(學員)

聯合國海廢專家研討會(旁聽) 東亞海漂垃圾交流會議

(持續 5 年參與,均有專題發表)

2015 年

潔淨海洋聯合研討會(主辦) 第 13 屆日本海漂垃圾高峰會

(專題發表)

2015 科普論壇(專題發表)

第 17 屆 APEC 海洋環境圓桌會議

(專題發表)

2016 年

2017 年

臺灣沖繩海漂垃圾交流會(專題發表) 第四屆海洋臺灣研討會(專題發表) 第 14 屆日本海漂垃圾高峰會

(專題發表)

海洋廢棄物論壇(協辦、專題發表)

與會人士

亞太地區各國學者 70 位青年行動者 10 位國內外講師

亞太地區 11 國代表 聯合國顧問群

臺、日(沖繩)、中(福建) 三地官方與民間代表 兩岸三地 50 個 NGO 日產官學民近百人 臺中韓各國講者 科學教育工作者

地點

臺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韓國國家海洋研究院 韓國釜山

日本沖繩縣石垣島(2014)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2015)

日本沖繩縣那霸市(2016-2017) 臺灣環保署,海科館(2018)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日本長崎縣五島市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亞太地區各國學者

臺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學者民眾數百人

福華國際文教會館

沖繩臺灣官民代表 日產官學民近百人 臺中韓歐美加講者

美日韓學者

產官學民近百人

日本沖繩縣那霸市

日本三重縣伊勢市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111

2018 年 2019 年 特殊亮點 :

國際海廢大會 IMDC6(專題發表)

國際海洋廢棄物治理研討會 (專題發表)

全球各國專家學者 600 人

日本印尼澳洲與本地學者 專家約 100 人

第一屆臺灣海廢高峰會(協辦、專題發表) 產官學民約 50 人

兩岸海洋守護論壇(主辦)

兩岸企業家與 NGO 代表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市

澎湖福朋喜來登酒店

臺北市綠色和平辦公室 澎湖澎澄酒店

* 2014 舉辦「海洋減塑青年行動」,為臺灣首例以海洋減塑為討論主體之國際論壇,邀請智利、美國、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國 專家學者發表,多位年輕學員目前仍投入臺灣減塑運動。

* 2016 發表一萬餘字論文「臺灣潔淨海洋的機會與挑戰」,收錄於《第四屆海洋臺灣研討會論文集》。

* 2017 受邀參與澳洲工研院 CSIRO 主持之全世界最大規模塑膠汙染調查計畫:陸地到海洋,於高屏溪流域上中下游與外海收集 322 筆數據,為臺灣首次以表層拖網(Manta Trawl)採集海面微塑膠樣本。

* 2018 與臺北醫學大學、臺大地質系學者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共同撰寫臺灣首篇「12 年公民科學家 + 海岸廢棄物調查」之英文

論文,獲刊登於同儕審查期刊海洋汙染學誌《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 2019 發表專題文章「守護一片清淨藍海──垃圾、大數據與海廢整治」,收錄於於《科學月刊》594 期。

彙整日韓與臺灣海岸垃圾目視定量技術與快篩調查經驗,發表臺灣第一本《海岸廢棄物快篩調查指引》。

受邀協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規劃與帶領海廢監測人才培力課程,受邀至第九屆亞太 3R 公民論壇專題發表(以上兩項活動 均於出發前一刻因政治因素無法前往)。

* 2020 邀請日本兩大學者來臺傳授河川廢棄物調查經驗,建立河川廢快篩調查團隊,大範圍調查淡水河流域垃圾分布,往海廢 汙染源頭推進。

▲ 荒野保護協會劉月梅理事長是臺灣海廢治理平臺的幕後推動者與核心成員, 並深度參與臺灣第一本海廢治理行動方案的起草,促使臺灣成為全球前五名 公布整體海廢政策的國家(2017,臺北) ◀ 荒野是臺灣最早參與及推廣 ICC 國際淨灘行動,進行海廢監測的 NGO 團體 之一(2008,高雄旗津)

112 無塑海洋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海廢治理的困境與契機:

道德淪喪還是制度失調?

三、以攜手合作代替互相指責

海廢已實質侵入臺灣水域環境,不僅在道德觀感與

臺灣的海洋廢棄物主要為廢棄物錯誤處置後,因降

視覺上造成民眾不適,更威脅特定海洋生物的生存,對

取締汙染行為人或封阻汙染源的傳統治理思維,應採取

衡等重要領域的衝擊仍是未知。唯此議題涉及產業利

雨逕流、潮汐與洋流輸送造成之非點源汙染,故不適用 目標解決導向、科學數據支持的的源頭削減與有效移

除,推動產業、民間、政府三方利益相關者的對話與跨 領域合作。

一、開啟藍色消費新商機

2016 年荒野保護協會首次與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

術發展中心舉辦「第一屆潔淨海洋產業博覽會」,展出 近 50 項友善海洋商品,並提出「友善海洋設計原則」:

1. 減少塑膠用量、2. 促進回收循環、3. 使用生物可分解

材質、4. 潔淨水質與零廢棄。臺灣具有完整的塑膠產業 鏈與優異的研發技術,如果能持續刺激相關產業由現有

綠色消費市場中,開闢出新的友善海洋藍色商機,不僅 能有效減低臺灣包裝商品消費市場對海洋的汙染,對個 別企業而言,此類商品在國際綠色外貿市場上也具有優 異的競爭力。

二、創造塑膠循環經濟

臺灣政府推行資源回收政策 20 年,民眾普遍有惜

福愛物的環保意識,業界也發展出不同材質的回收處理

產業鏈。但海洋廢棄物主要材質:塑膠是否被回收的關 鍵往往不是政策、民眾配合或技術,而是受原油價格波

動影響的再生之酯粒利潤。全球每年生產 3 億噸塑膠,

我國觀光、航運、漁業、水產品食用安全與海洋生態平 益、民生消費與政策執法三個廣泛面向,需長遠規劃與 謹慎操作,臺灣為海環繞,潔淨大海應為每位國人最基 本的共同需求,一個多元與包容的跨領域對話空間將能 改善利害相關者間隔空喊話,進而找出自己能扮演的最 佳角色後攜手合作。

展望白砂、遠眺藍海,邀您攜手航行

感謝您數十年與荒野保護協會一起走在臺灣海岸線

上,不論豔陽與陰雨,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持續前進的動 力。當海廢持續升溫發酵,15 年前街頭倡議的標語口 號已被政府採納成為政策綱領與法規條文,如何快速累

積 NGO 的專業論述能力並保持在運動的核心不被後浪 淘汰,成為我們當前迫切面對的一道課題。

面對全新的未來,除了加強人才培訓與提升議題

專業素養,荒野保護協會更與許多跨領域的團體結盟攜

手。我們期待全新的合作機會與夥伴關係,並相信每一 位合作夥伴都將因親海、愛海而實踐海洋子民的自我價

值,共同匯聚「產業創新、公民守護、政策改革」三方 之社會力量,攜手減少廢棄物入海。

以人類短暫的壽命與有限的智慧,我們很難客觀評

價 15 年來的流光瞬息對不會分解的塑膠垃圾造成什麼

26%為包裝材料,其中僅有約 10%回收造粒,遠低於

改變,但我們相信用一生的時間去守護一抹可自在優游

同回收塑膠與再生紙有相似的環保價值,願意優先購買

的恆久信念與世代相承的價值。

紙(58%)與金屬(70 ─ 90%)的回收率。但若消費者認 採用回收塑膠製成的產品,搭配「消費後塑膠之再生料

的潔淨海水、一片能放心赤腳奔跑的沙灘,是一種良善

驗證」、「塑膠粒防止逸散措施」等認證,除了能提高回

收塑膠的價值、健全塑膠的循環體系、降低塑膠於海洋 環境中逃竄的機會、更減少高耗能由原油提煉的塑膠新 料。

113

無塑海洋

四次環島快篩 抓出海岸上的疫情熱區

臺灣四面環海、全民投入淨灘

在 2017 年以前,淨灘雖蔚為全

篩調查員,於 2018 年七月起,進行

問題。因此,荒野保護協會與綠色

查。本調查計畫期間共召開四次記

多年,但是隨著海廢議題全球升溫,

民運動,但沒有人可以回答以上的

多少?到底全部有多少垃圾?又堆

和平於 2018 年共同發起「全臺海岸

我們對於自己海岸的汙染程度掌握 積在哪些區域?如何才能有效率的

廢棄物快篩調查」,邀約六個 NGO

海岸?

專家學者來臺授課,並培訓 51 位快

引導社會資源與人力,恢復潔淨的

114 114 無塑海洋

文/胡介申

派代表加入團隊,聘請日本與韓國

每季一次、為期一年的海廢快篩調

者會,獲得各方高度關注,直接影

響環保署召集全臺 13 處海廢堆積熱 區之主管機關於一個月內完成重點 清掃工作,並間接促成行政院推動 「向海致敬」重大政策。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荒野保護協會在本計畫中扮演

量。以汙染治理的角度,盤點海岸

上人造廢棄物總量(體積),並拍攝

關鍵角色,本文摘要介紹調查的設

基礎調查非常關鍵,不僅能規劃有

分析上,則使用外推法(亦稱外插

技術開發與調查人力培訓與統籌的 計理念與過程甘苦,完整資訊可參

考 2019 年七月分別公布於綠色和平

官網之快篩成果報告《海,有什麼

「塑」──臺灣海岸垃圾總體檢》, 以及荒野保護協會官網之技術手冊 《海岸廢棄物快篩調查指引》。

好髒好亂是有多髒多亂?

各 種 人 造 廢 棄 物 在 外 觀、 尺

寸、重量、材質之間具有高度變異, 且海岸地形樣貌多變,造成海岸上

的廢棄物不易以電子儀器監測與定

廢棄物的現存總量與標示熱區的等 效的移除策略,亦可做為進一步分 析來源與風險評估的重要依據。傳

統淨灘式的撿拾與計數(如 ICC) 雖然準確但費時費力,由於抽樣上 不夠客觀,數據的代表性與應用亦

有侷限。因此「海岸廢棄物快篩調

記錄現場地理環境資訊。而在數據

法 ,extrapolation),預測海岸整體海 廢現存量(standing stock)。

輕輕走訪、真實呈現

透過一場專家技術工作坊、四

查」便是依據以上需求而設計的科

場培訓與一場進階訓練,荒野保護

的 人 力 與 簡 易 的 器 材, 在 短 時 間

查志工網絡。由於快篩測站的位置

學抽樣調查手法。目標是利用精簡

內執行大範圍(本島海岸總長度的

1%)的系統抽樣調查。透過公民科

學與環境工程領域常用的目視定量 手法,即可以計算特定長度海岸線

協會建構了一個珍貴的全臺海廢調 是以空間分析的原理,將內政部公

告之海岸線圖層切割成 10 公里等間

距的 121 點位,這些以 GIS 軟體所 算出之經緯度座標,絕大多數都不

115

是大眾易達的遊憩景點,往往需要

超高密度海廢熱點。雖然調查當下

畫,以騎乘單車的方式調查河川裡

林或沿著釣客的足跡拉繩下切,當

多公里的路線要跑完,每站最多只

進,也為荒野保護協會開闢全新的

經過產業小徑、穿越魚塭、鑽進樹 夥伴抱怨點位難找時,我們總是戲

稱:「都是電腦選的啦 !」但也因此 機緣,調查團隊有幸深入探索臺灣 最真實的海岸樣貌,我們輕輕走過 了臺灣本島海岸線無數絕美秘境,

發現許多會讓淨灘人士熱血沸騰的

沒有機會撿起海廢(每天都有一百 能停留 30 分鐘),但收集的紮實數 據與現場照片卻成功讓臺灣的淨灘

的垃圾分布,往塑膠汙染的源頭邁 組織發展空間。

與海廢議題從公民行動提升到政府

跨部會合作的新層次。2020 年,海

岸調查的團隊也招募新血,啟動淡

水 河 流 域( 河 岸、 海 岸 )的 快 篩 計

補充資訊:

本調查方法乃參考日、韓、澳、歐盟等官方、民間與學術機構的實務經驗結合臺灣海岸環境特色所設計,2018 年 4 月荒野保護協會與綠色和平共同於澎湖舉辦技術工作坊,透過國內外專家學者實際操作檢討後修訂完成。

相關文獻 :

日本国土交通省(2007),《全国海岸の漂着ゴミの実態調査》, https://goo.gl/nFgkjf

綠色和平(2019) ,《海,有什麼「塑」── 臺灣海岸垃圾總體檢》, https://pse.is/UKF5G 荒野保護協會(2019),《海岸廢棄物快篩調查指引》, https://pse.is/LJY4Q

116 無塑海洋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無塑海洋

愛的起點─海岸行腳

文/廖建翊(山豬)

2018 年 3 月 10 日是個特別的

日子,因為這一天是規劃已久的海

岸行腳計畫紮實以一步一腳印記錄 海岸線的啟航日,這也表示荒野保 護協會的愛海、親海的方式不但有

淨灘、海廢快篩而已,更有一步一 腳印的走在海岸、記錄海岸的海岸 行腳。

這個計畫緣起於 2017 年初,

理事長月梅老師先邀請各分會夥伴 認識海岸,發現需要更多人關心海 岸的美麗與哀愁,而如何啟動對海

岸的關心呢?經過常理會的討論、 秘書處的溝通,也拜訪友團吸取經

驗,決定以 3D 街景攝影機來記錄

海岸的影像。感謝親子團咸豐草的 協助、國際事務委員會柯典一協助 簽約、棲地工作委員會陳江河的製 圖分區,還有一群熱心志工一起參

與 GOOGLE 的機器操作說明,當 一切前置作業準備妥當,確實執行

時,還需要分會秘書端的志工邀 約、時間安排、路段安排、車次安 桃園市海岸線 ▲ 將海廢垃圾進行分類後,歷年資料顯示最多的項目就屬民生及漁業廢棄物。 如果你也願意,總有一天我們會把垃圾清乾淨的。

排及各地志工的基本培訓,這部分 工作需要有彈性的聯絡、機動的人

員,感謝分會秘書的全力配合,而 我則欣然接受理事長的邀請,擔任

這份自己有興趣但是經驗並不多的

117

工作,就藉這個機會好好認識海岸、 紮紮實實記錄臺灣美麗海岸吧!

桃園是海岸行腳的第一站,當

天呈現在眼前的景象讓所有參與的 人震撼了,因為當天眼中看到的是 滿坑滿谷的保麗龍浮球及寶特瓶, 還有一大片不知從哪來的拖鞋、塑 膠籃子及浙江藍浮標,更有一些不

知是惡意傾倒還是海漂而來的廢棄

物,分會的夥伴更驚嘆的說:「原 來每年淨灘的位置以外,海岸還有

許多從未被看見的髒亂點。」一步 步地走在每一寸海岸線上,也一步 步看到臺灣海岸線的哀愁,當我走 在這樣的海岸邊時,心裡卻有極大 的波動起伏,原本興奮能有幸參與 記錄海岸線,但看到一大片垃圾時 心情的失落與悲傷,索性轉念下定 決心為環境做一些事情,這樣的起 伏跌宕是需要親身參與、親眼所見 後才會有的轉折。

桃園的許厝港國家級濕地及桃

園海岸四大亮點之一草漯沙丘,堆 著滿坑滿谷的廢棄物,也親眼見到

河流出海口排放廢水所呈現的五彩

繽紛,更聞到無法忍受的惡臭;在

電視上或書上所看到的美景像張過

海岸;在苗栗海岸更看到數隻海豚

親身走一段海岸所看到及感受,卻

新竹海岸看到了有毒的爐渣棄置在 屍體,甚至還有無故被斷頭的;臺 中則看到滿滿的建設及消波塊;雲

林 縣 境 內 的 海 岸 有 99 % 是 人 工 堤

岸;嘉義臺南則有許多養殖廢棄物, 沙洲也隨著季節及年代變化;高雄

則可看見天際線已被重工業建設占 據;東部海岸看到了家庭垃圾隨意 丟棄,也看到了家戶汙水隨著溪流 進入太平洋。種種的問題讓心裡不 斷地問,這是美麗寶島的海岸景象 嗎?

3D 攝影機需要在天亮後、傍晚

前的亮度才能拍攝,但無遮蔽的海

邊卻不適合在烈日下行走,22 公斤 重的攝影機的考驗,志工的經驗累

積及分享,原本行程預定 8:00 開 始,修改為早早出門,天色微亮就 開始進行每天的行程,欣賞美麗的 日出是參與志工專享的美景,偶爾 也會欣賞到在海邊出沒的山羌,還 有豐富的海岸動植物生態。海岸的 哀愁讓我們有無力與自責感,而美 麗的景色則帶給我們滿滿的能量。

眼的圖,看過可能很快就忘記,但 是深深地進入自己的身及心,被牢

牢地烙印在腦海,因為那才是真真 切切屬於心中最美的那片風景。

2018 年在懷抱著嘗試的心態下

完成了全臺海岸線約 1300 公里的行 腳,也用 3D 街景攝影記錄將近 500

公里海岸線的影像,讓更多人有機 會看到臺灣海岸的美麗與哀愁。因

為海岸行腳也產生一些後續發酵作 用,例如新竹分會的「呼吸呼吸」

(自然名)發動與其他公益團體合 作的「裸撿」淨灘活動,臺北分會則

有「減塑小組」的成立,並舉辦工作 坊及培訓相關志工,更積極推動校

園無塑園遊會及傳統市場減塑的活 動等。

有鑑於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

的項目及避免各地志工過度辛勞,

2019 年起將海岸行腳部分定為 2 年 繞 臺 灣 一 圈 的 計 畫,2019 年 西 半

部,2020 年東半部,以此類推循序 且持續的記錄海岸線。在未來的海

岸行腳終將會再注入更多可以關懷 環境的項目,例如消波塊的調查、 利用海廢快篩的方式進行海廢普查 等,期望未來有更多人能一起投入 環境守護的行列。

傅鴻鈞拍攝

118 無塑海洋

荒野保護協會海岸行腳計劃 2018 年啟航記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苗栗縣海岸

臺東縣海岸

▲ 不良業者將「有毒廢棄物」藏匿於海岸,但終究也進入了大海。 新竹縣新豐鄉

▲ ( 上圖 ) 海豚的死亡,攤在風與陽光下, 卻沒人明白牠真正的死因。

▲ ( 下圖 ) 由於道路與消波塊的綿密設置, 切割了眾多生物的生活動線。

▲ 隨著海廢問題的日趨嚴重,童年「 光腳奔跑在沙灘上 」的記憶,似乎也漸漸成為老一輩人的回憶。

119

▲ 荒野保護協會接受阿拉善 SEE 基金會贊助於墾丁海生館辦理的「2014 海洋減塑青年行動」 邀請香港、澳門、中國、臺灣年輕人討論海洋塑膠汙染議題。 120 國際事務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國際事務

荒野國際事務委員會的

改變與新任務

文 / 柯典一(浮游生物)

成立緣起

荒野保護協會於 1995 年成立,有鑑於華

人散居世界各地,經濟活動往往破壞了當地 的生態環境,我們意識到保護自然的理念不 能侷限於臺灣,更應該邁出去影響更多的華

人,並與外部環保組織合作及交流經驗,於 是在 2002 年陳楊文理事成立了國際事務委員 會。

尼加拉瓜荒野

荒野創會理事長徐仁修於 1974 年隨農技

團前往尼加拉瓜派駐兩年,這段期間,深入 尼國的叢林、莽原、沼澤、雨林之中,並將 經歷撰寫成《月落蠻荒》一書。在闊別二十三 年之後,徐理事長於 2000 年重返歷經革命內 戰的尼國,許多朋友如今已成了新政府的重

要棟樑人物。其中,當年隨農技團前往尼國

的邱倚星先生,在當地生根發展,成為該國 商界的知名人士。徐理事長在臺灣成立荒野

保護協會,始終堅持自然保護與教育工作, 邱先生對於他二十年如一日的精神非常感

佩。因此在徐理事長的邀約下,邱先生決定 在尼國成立「尼加拉瓜荒野」,協助協會將荒 ▲ ( 上圖 ) 尼加拉瓜荒野成立。 ( 下圖 ) 尼加拉瓜副總統來訪。

野保護的精神延伸到海外,也幫助朝經濟發 展起步的尼國進行自然保育的工作。

121

在獲得尼加拉瓜政府人士的大力支持,以及尼加拉

事長也受邀至內蒙額爾古納市參加自然之友所舉辦的

尼加拉瓜的正式授權代表人身分,在 2003 年 6 月 24 日

人柯典一及兩位理監事黃雍熙和廖惠慶陪同,其目的是

瓜駐華大使王海光先生的協助下,邱倚星先生以協會於

以 Asociación para la Protección de la Vida Silvestre(The Society of Wilderness)的名稱,完成尼加拉瓜荒野註冊 程序,成為正式登記的非政府組織。在兩年的籌備工作 後,並成為荒野保護協會第一個正式成立的海外組織。

耗時六年,徐仁修踏遍尼加拉瓜蠻荒,於 2005 年

推出《野性尼加拉瓜 Wild Nicaragua》一書。這是第一本 臺灣民間組織為關懷與協助中美洲友邦自然生態所出版

「高端生態旅遊至內蒙古參訪與座談」由本委員會召集

支持額市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第一優先,把額爾古 納建設成一個富庶的地方,更為子孫後代守護好這片珍

貴的環境。此後,自然之友與本會的交流活動至今從未 間斷過。

澳洲荒野

2002 年因徐仁修老師到澳洲臺商會的一場演講,

的鉅著,內文使用中、英、西語三語對照,內容兼具知

Nature's Care 企業主吳進昌先生的夫人陳素珍女士,立

現,也使協會向國際邁向一大步。

十三年,「為社會盡一份環保力量,給下一代多留一些

識性與藝術性。這本書是協會推動公民外交的具體展

北京自然之友結緣

1998 年李偉文秘書長受美國會之邀約,請兩岸三

地民間環保組織負責人至美國參訪,旅程間認識北京自

然之友會長梁從戒先生,並搭起兩會間的橋梁。2000

年五月梁會長與其夫人方晶女士第一次受邀至臺灣訪 問,本會組織多位志工夥伴全程陪伴至花蓮太魯閣國家

公園參訪。之後,夫婦倆來臺多次,本會志工及國際事 務委員會夥伴皆擔任重要接待工作。2005 年李偉文理

刻被荒野的理念所吸引。Nature's Care 夫妻旅居澳洲 乾淨環境」是他們事業的主要核心指標。次年,陳女士 在本會荒野八週年會代表澳洲分會公開致詞時表示,願

意當任分會長為荒野盡力。那時 Nature's Care 在雪梨近

郊國家公園裏的新工廠剛開幕,為符合嚴格的法規,還 在預定場址做一年以上的環境監測,保留原處三十公分

深的土地表層並移至指定地點。最後終於在 2005 年 5

月 7 日澳洲荒野保護協會於雪梨成立,當時由徐理事長 率本委員會召集人柯典一及秘書長張宏林至雪梨觀禮,

吳進昌分會長也很大方的將 Nature's Care 新廠房二樓位

置最好的辦公室出借,當做分會辦公室,次日,在附近 公園與當地華人解說員一同辦理解說活動。澳洲荒野的

成立,希望能藉由與當地自然保育團體的交流合作,將 澳大利亞自然保育經驗及成就與世界各地的華人分享,

同時也期望透過舉辦野外體驗的活動,提供在澳華人去

接觸、去體驗、去感受、去感動大自然及生命奧妙,進 而透過行動與意志,來保護生態環境。

砂拉越荒野

2000 年 1 月在徐仁修理事長和李偉文秘書長帶領

下,由臺灣高雄的鍾文欽擔任領隊組團到砂拉越參訪。 由砂拉越古晉的鄭揚耀擔任導遊,帶領團隊探訪各國家

公園和保護區。徐理事長鼓勵曾留學臺灣的鄭揚耀先 ▲ 2005 年北京自然之友,梁老師家與荒野四位夥伴。

122 國際事務

生發起設立分會,保護珍貴的熱帶雨林,在長達六年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的 NGO 籌備期間,砂拉越古晉志工們也積極舉辦各類

最終於 2007 年 3 月 12 日砂拉越荒野保護協會(簡稱砂

作。之後辦理生態攝影展,自然教育和體驗活動,三期

會員謝勝財、張慶國等人前往州政府領授 NGO 組織設

活動,向民眾推廣荒野理念,吸納更多人參與協會的工

自然觀察培訓班和一期推廣講師班。籌備期間,協會 每年定期組團到砂拉越和沙巴參加婆羅洲人文生態旅遊

團,並開始「國際荒野」的專案捐款。經歷各種困難,

荒野)正式宣告成立,由會長鄭揚耀、副會長蔡裕勝與

立許可證書。2009 與 2010 年協會派遣了兩批實習志工

去古晉,由砂荒野接待,協助砂荒野做民眾推廣教育 和幹部培訓工作,各為期兩個月。2011 至 2013 推動砂

拉越中部內陸的烏魯艾的熱帶雨林保育行動,2011 年 9 月邀請兩岸三地環保組織至該地進行「雨林保育計劃之

旅」,也見證「烏魯艾荒野雨林自然中心」正式開幕,本 會由賴榮孝理事長帶領林金保秘書長與柯副理事長一同 前往。2014 年起至今推動位於砂拉越北部的巴南河上

游地區隆拉浪雨林保護計劃,2015 年 5 月,荒野雨林

學校(簡稱雨林學校)正式立案成立。同年 8 月組團赴

臺參加本會 20 周年會慶。本會各分會志工亦不定期組 團至雨林學校學習,2019 年臺中親子團則籌措資金購 買,再親赴隆拉浪安裝太陽能光電板給當地居民。

2004 年 春 天, 觀 光 局 安 排 荒 野 五 位 志 工 和 與 五

位 專 職 夥 伴 赴 帛 琉 參 訪, 拜 會 帛 琉 保 育 協 會(Palau

Conservation Society)與帛琉觀光局,建立生態保護合 作關係。隨後國際事務委員會促成專職林純如於 2006 年底至 2007 年底,到帛琉首府科羅州政府的保育警察

局(Environment and Law Enforcement Office)工 作。 協

助當地政府推廣導遊訓練中文課程,並擔任帛琉政府

與華語導遊的橋梁。2011 年當荒野承辦亞太 NGO 環

▲ ( 上圖 ) 2017 年 專職志工協助帛琉政府辦理華語導遊訓練。

( 下圖 ) 2017 年 專職志工在帛琉水上警察局工作之賀年卡。

▲ 2010 年志工赴沙拉越荒野實習。

123

境 會 議(The 10th Asia-Pacific NGO’s Environmental

步道組織(Appalachian Trail Conservancy),國際綠色和

享其海洋保育的經驗。

Parks),綠色和平(Green Peace)等組織先後來參訪交

Conference)時,我們也邀請帛琉保育協會的主席來分

老虎基金會募款

平組織(Green Peace),環太平洋國家公園(Pacific Rim 流。

藉由這些寶貴經驗,未來國際事務委員會將更主動

2007 年 時, 荒 野 與 老 虎 基 金 會(Tiger

出擊,加強與國際組織的關係、建立完整夥伴關係、吸

度因棲地遭破壞,以及人類貪婪獵捕而急遽減少的亞洲

育課程、參考其它組織管理辦法、擷取辦理活動方式、

Foundation)、國家地理頻道及 7-11 合作,為印尼與印 野生老虎募款。那次公益募款活動非常成功,是國際事 務組第一次成功出擊。

環境信託之日本參訪

2012 年,協會組成參訪團前往日本,學習龍貓森

林公園的土地信託方式與參訪聯合國里山倡議的農村。

取國際組織經驗、學習議題操作方式、引進新式環境教 發展國際性議題結盟、導入環保新作為與趨勢、翻譯最 新環境議題文章以及擴大對內影響力。

委員會增能計畫與服務工作

為達到上述新任務,國際事務委員會須回到原點加

該次活動透過熟悉日文的志工夥伴梁博淞與邱醫師居中

強本身能量,首先,建立國際發聲管道,協會的英文網

後續相關運作影響甚大。

年發展大量增加,但英文網頁卻未相對跟上腳步。2013

協助,參訪順利進行,夥伴們也帶回新觀念與做法,對

國外 NGO 接待

除此之外,過去幾年均有國外環境相關的非營利

組織來協會參訪,國際事務委員會承擔接待與介紹組織

的工作。因由協會志工的群體力量展現組織定位,荒 野在國際的知名度日增。相關的拜會活動逐年增加, 美國的最大環境保護組織(Sierra Club)及阿帕拉契山

頁便是第一顆基石。自中文網頁改版後,網站內容隨近 年底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期召募工作小組,在志工劉青

英(自然名:青鳥)與媒體宣傳部主任鄔嘉綾的協助下,

舉辦說明會與研習課程,目前已有 16 位夥伴積極參與。

2014 年第一季的工作目標為更新英文網頁,做好荒野 對應國際的門面。

原本安排第一期工作小組訪談各委員會召集人,透

過深度交流,夥伴們快速了解各群組的創始原由、最新

發展及未來期望。可惜,英文好的夥伴工作都繁重,平 時不易聚集起來討論,結果,這個計畫就沒能完成。本 委員會對於夥伴的要求比較高,除了外語能力的需求,

有關協會的歷史、組織型態、財務、任務與現在的工作 內容等都必須有相當程度的認識,又最好曾擔任過志工 活動的召集人,這樣才真正了解荒野保護協會的志願服

務精神,而且服勤的時間往往都在上班日,這對委員會 的發展是不太容易的。

除了建立英文網頁外,亦規劃系列活動,邀請在臺

灣的外國友人參與,計畫藉此類活動增強組員能量,並 ▲ 2012 年 環境信託日本龍貓森林一號地參訪

124 國際事務

讓外國夥伴透過協會親身接觸臺灣之美。我們也期待藉

此擴大與臺灣外語(外國)學校合作,辦理淨灘、工作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假期及各類倡議活動。

此外,國際事務委員會希望協助各群組,依據召

集人需求訂出特定目標,如:案例、議題、法案、解決

官網首頁設計課程,同年 4 月,帶領該校師生至榮星花 園做自然體驗與移除外來種植物工作。

2017 年 5 月,源自北京自然之友的蓋婭自然學校,

方案、環教教案等,透過網路搜尋國外環保組織對該項

其專職與志工群來臺灣參訪。這是本會自 1998 年以來

期望透過書信往返,建立情誼並邀請相關團體來臺交

午餐後再去榮星花園由志工介紹本會的公園生態化具體

目標的作法當作參考,導入協會擴大群組影響力。同時 流。因此藉由一對一的聯絡方式,與國際知名環保組織 往來,建立長久的夥伴關係,將來更可在議題上互相結 盟。

本委員會不定期接到來自外部各單位的服務需求,

與自然之友所建立關係的延續,當天先在協會做簡報, 執行過程與成果。

地球一小時之新加坡 WWF 參訪

本會自 2009 年開始將原本的夏至關燈的活動,改

屆時就必須邀請具英語能力且了解協會運作的志工出

為配合國際之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2014 年曾辦過

問。例如 2015 年派員先至臺北歐洲學校講述臺灣生態

月由理事長率領秘書長,本委員會召集人柯典一,專職

勤,以提供無縫接軌的服務並回答各種與協會相關的提

之美,一週後帶領該校同學至五股協助清除小花蔓澤

蘭。此外,對岸的環保團體、學校或相關政府部門也不 定期來本會參訪,希望透過協會來了解臺灣的公民社

創意夜跑,適應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微行動。2017 年 8 與志工共七人赴新加坡拜會舉辦地球一小時的世界自然

基金會(WWF)亞洲總部。會談中,本會介紹臺灣往年 的活動舉辦情形,WWF 也介紹地球一小時的來源、目

會、荒野保護協會的緣起、經營理念、經營方式及對社

的、每年主題、及各國家地區就本身議題所延伸的舉辦

營運方式,致力於促進社會進步,將來更有能力落實理

全球領導的非營利組織,每年提出多項科學報告供各界

會發展的影響……。也同時讓參訪者學習非政府組織的 想。此外,歐洲商會連續兩年邀請本會參加他們的淨灘 活動。2017 年 1 月也受陽明山復臨臺北美國學校邀約 至該校六年級講述臺灣生態之美,並協助模擬完成協會

方式,並將本會列為臺灣之共同主辦單位。WWF 做為 引用,此次拜訪使荒野向世界跨出一步,未來,也將安 排類似與亞洲地區環境 NGO 之交流活動。

2018 年 12 月世界自然基金會新加坡分會前執行長

陳育琳女士,由外交部亞太司陪同到協會參訪,雙方就 未來可合作項目進行溝通。

協助執行與中國阿拉善生態協會合作計畫

本會與中國阿拉善生態協會(SEE)自 2013 年開始

以「海洋廢棄物為標的」展開三年的合作計畫,2014 年 首先於屏東縣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舉辦「海洋減塑青年

行動」號召 15 間學校、60 位學子,邀請到 6 位外籍講

師與 5 位國內講師分享生活減塑歷程及海廢研究,當時 共有三位具有即席翻譯能力的夥伴南下參與及支援。

2015 年再次舉辦兩岸海洋廢棄物論壇,完整的課程使 海廢問題的嚴重性在短時間引起爆炸性的關注,兩岸的 ▲與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交流

環保組織互相交流與經驗分享,其中也連結國外多個海

洋廢棄物專家。此外,阿拉善生態協會與本會皆有許多

125

▲ 2011 年由荒野保護協會主辦 APNEC ( 亞太環境 NGO 大會 )

強烈且相同的想法,對岸大多數的非營利組織欠缺對於

2019 年 4 月,原訂由理事長帶領專職與志工去馬

志工的經營管理經驗與做法,希望荒野保護協會把多年

來西亞砂拉越荒野保護協會拜會並參訪國家公園,但也

擬一套適合對岸且是本會所擅長的漸進式志工訓練課

同理事長至砂拉越荒野聯絡感情。

來的經驗分享到大陸各個環保相關組織。為此,雙方研

程。其中,第一梯次於 2019 年 4 月在上海舉行,同年

因新冠肺炎而宣告延期,俟疫情穩定後,本委員會仍陪

10 月分的第二梯次增為兩團分別在山東以及四川舉行,

環境行動論壇

然」兩大重點,我們也看到對岸所迫切需要各類非單純

年環境行動論壇。論壇的目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發現問

開帶隊志工招募活動,也因為疫情關係而暫時停止。此

力主動關懷社會及環境,善盡地球村一份子的責任,期

從活動中學員們感受到志工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人與自

知識性的環境教育課程。原本 2020 年的第三梯次將展

外,2019 年 6 月分本委員會也參與阿拉善生態協會為

其會員及家屬於澎湖所辦的海洋守護論壇擔任來自夏威 夷美籍講師之翻譯工作,全程陪同外籍講師並介紹荒野 保護協會與臺灣的環保現況。

126 國際事務

2017 年底本委員會承接原本親子團所辦理的青少

題、尋找方案、展現行動、解決問題、優化環境,有能

盼建構一個跨組織、跨國界的「環境守護行動」經驗交

流平臺,以交流不同的創意想法、執行方式、過程與成 果,逐步擴展視野和國內及國際相關團體進行互動,展

現「全球觀點、在地行動」的視野與動能。本委員會接 手是希望透過宣廣,將原本屬於會內親子團的活動擴大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到本會各個群組,進而推展到全臺灣,更希望未來可透

分初審,最後在 7 月分採視訊方式發表與評審。本委員

過英語發表,把在臺灣的各種實務經驗分享到國外。於

會希望持續並擴大行動論壇的規模,建立這個活動的品

原本的少年、青少年組,另外再增加成人組,總計共有

2019 與 2020 年分別有政府單位與民間企業來尋求辦理

是,2018 年的環境行動論壇在雲林科技大學舉行,將

41 隊參加,活動期間也邀請宜蘭人文中小學師生分享 出國時以英語發表的經驗。2019 年再增加英語發表組

於東海大學舉行,總共有 43 隊參加並包含本會以外的 隊伍,甚至有一隊來自馬來西亞,活動參與人數達到創 紀錄的 300 多人。透過這些發表,所有的參與者都得到

寶貴的個人成長機會以及評審所給予的建議。為了增加

交流機會,在發表會前一夜還特別規劃攤位給各小隊, 讓他們有機會輪流參訪,這創舉深受好評,因為所有參

牌,讓更多的參與者有舞臺能發表且代表臺灣到國外 類似論壇的經驗,未來也希望能逐漸擴大本活動的影響 力。

期盼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暫停的活動可以重新展

開,未來也將重新招募具備外語能力及辦理本會活動經

驗的荒野國際志工,以利開展各項工作,主動將本會能 量推展出臺灣。

因應不同的任務需求,國際事務委員會仍將定期辦

加者都有機會學習到不同組別的發表計畫。2020 年因

理志工招募,廣邀志同道合夥伴加入。荒野的夥伴各個

改簡章之後重新完成報名的仍有 43 隊參加活動,6 月

你的想法,讓組織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為新冠肺炎,使得原本規劃好的活動被迫改變,在修

身懷絕技散布在臺灣各角落,我們期待你的加入,提供

▲ 2019 年環境行動論壇

127

環境教育是在人、自然之間搭建一

荒野是以志工為主體的組織,依照

環境教育期待在參加者的心中撒

座可以溝通的橋梁,認識自然的方式很

志工們不同的專長、興趣與人格特質,

下環境保護的種子,當種子發芽就能夠

體驗式的領悟,荒野夥伴帶領人們走進

個相關的小組,例如:解說教育、推廣

守護」,對土地有愛,就能夠關心周遭

多,可以是物種介紹的解說、也可以是 自然,會引領參與者靜下心來、打開五

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 透過親身體驗來認識及關心自然,而非 僅有知識性的面向,民眾因為打開五感 且細細觀察或傾聽自然,看見及感受大 自然的細緻及美,更加愛上自然、關心 環境,進而發展棲地守護的行動。

也因解說教育有不同的對象,發展出多

講師、親子教育、兒童教育、特殊教育 等,在培訓志工階段,就可以針對不同

對象之特質,用適當的口吻來帶領即進 行體驗,讓環境保育的種子在每位參與 者心中萌芽。人與自然本是一體,唯有

拯救荒心才有可能拯救荒野,從改變人 心開始,環境保育的種子才能發芽、茁

壯,並得以找到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方 式。

128

成就守護環境的任務,而這就是「棲地

環境的變化,當環境受到不當開發或破 壞,自然願意挺身而出,荒野保護協會 期望以透過自然觀察、解說活動、推廣

演講、倡議活動、工作假期等,以環境 教育影響更多人踏入棲地守護的工作。 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從刻意保留下來的臺

灣荒野中,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 的意義。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解說教育委員會

荒野解說教育 推開心向自然的一扇窗 文 / 卓昕岑(到手香)

踏 著 堅 實 的 步 伐, 荒 野 邁 進

一步引領人們進入多面向的環境運

結。透過個人、定點生態、分會組

育是協會成立後即決定發展的主

員的資格並不以熟悉自然知識的專

線、面。

二十五週年了,細數過往,解說教 軸,早在籌備階段,創會理事長徐 仁修老師即號召他所教導過的一群 墾丁國家公園暑期解說員們協助辦

理相關的準備工作。協會成立後, 這些承襲徐老師理念的志工們共同

組成了「解說訓練委員會」,承辦各 項戶外推廣活動,荒野解說員最主

動及棲地守護的思維,因此,解說

家為限,更歡迎雖然沒有生態基底, 但對於自然觀察、物候調查及環境 守護具有興趣,更能以一顆充滿熱

情的赤忱與民眾互動的素人解說員 加入荒野解說組的行列。

另一項荒野解說員組織特別的

要的任務是引領民眾走向大自然,

地方在「定點註冊制度」,解說員結

保護荒野。

對生態知識還生疏的解說員有一個

領略荒野的美好,進而愛上自然、

荒野解說的源起

自協會草創以來,荒野解說員

即依循徐老師一貫的解說風格,秉

持著生態知識與自然體驗並重的態

度,引領民眾進入大自然,用各種 感官和心靈一起體會生命與萬象百

態的脈動,而非教條式的背誦,那 會讓一場解說變成單調呆板的戶外

自然知識填鴨課。此外,荒野解說 的格局並不侷限於物種解說,而是

藉由認識自然,喜愛自然,而更進

訓後會加入定點小組,讓剛結訓卻 長期自然觀察與學習的基地,並藉 由與組員們定期記錄,每一筆自然 觀察的記錄,也成為棲地守護的基 礎資料庫,新進解說員在資深組員 帶領下,逐漸增進觀察當地物候變 化的能力,另外各組也會不定期安 排室內的進階課程,在團隊漸進式 的養成訓練下,新進解說員開始對 外進行定點解說,並以團隊合作的 方式加深知識層面的不足,這樣的

定點解說模式也能更進一步讓解說 員與土地有最直接而深刻的情感連

織之間的連結,構成環境守護的點、

組織的開枝散葉

隨 著 各 分 會 的 成 立, 解 說 業

務成為各分會必然發展的項目,因

此解說員是每個分會必備編訓的志 工群組。隨著協會的發展,近年每 個分會在全臺各地經常累計維持在 五十個定點以上,可掌握的註冊解 說員人力在五百到八百人間,而論

及曾受訓過荒野的解說員訓練而散 播各地的教育種子,當在三千人至 四千人之譜。過去解說員曾是荒野 規模最大的志工次團體,隨著親子

團、推廣講師等群組的健全化,目 前解說員在人數上雖不再是最多 的,但仍是各分會會務與推廣上極 重要的人力棟梁。

組織架構制度化

協會組織日益擴張,許多事務

漸漸制度化。1997 年起即開始推動

129

解說組內部相關制度的訂定,1998

(experiential education)、生態心理

的觀察記錄,做為科學研究專案、

後演變至今日而有實習、初級、荒

定以「自然達人」、「EEE 體驗式環

開放資料,今年度(2020 年)荒野更

年首次制訂《解說員授證辦法》,之 野、資深荒野(凍結中)等級解說員 的授證制度,是協會中最早訂定的 志工晉級制度,以為對志工的鼓勵

與肯定。同時,解說組也編製第一

屆《解說教育工作報告書》,彙整當 時各分會解說組的成果。並在大雪

山舉辦第一屆「解說員研討會」,幾 年之後,演變成荒野志工聯合研討

會,這是除了年會之外,志工們跨 分會橫向串連的另一個重要活動。

1999 年編製《解說員服務手冊》。

2000 年因應當時各工作委員會漸上 軌道的趨勢,在組織上定名為「解說

教育工作委員會」,並制訂《解說員 管理規章》 ,促請各分會任命解說總 組長擔任此工作委員會的委員,而

開始召開代表各分會解說組合議的

第一次「全國解說教育委員大會」。

至此,解說組的組織架構大致定型, 並且也成為日後協會其他志工次團 體可以參考的模式。

荒野解說的進化史

除 了 制 度 上 的 規 劃 之 外, 解

說組也在實務工作上力求創新,從 定點自然觀察的基礎上,陸續規劃

步道解說設計、無實體自然中心、 解說三面向等教材,荒野的解說希

望不要只強調知性的教導,同時期 許解說員能廣涉社會人文,豐厚自

己 的 素 養, 慢 慢 走 到 無 相 的 生 態

靈 性 境 界。 此 外, 也 陸 續 對 外 學 習,歷年來援引不同學者及流派的

學 說 或 引 導 方 式, 並 與 體 驗 教 育

130 環境教育

學(ecopsychology)等領域結合,訂 境教育」、「生態心理學」為荒野解 說模式的三大推動主軸,種種方式 皆旨在發展更多元化的解說模式,

提供給個性特質各不相同的解說

員、風土文物各異的定點,可依自 己的特色來選修。加上過去發展過

輻射式解說、主題式解說、主旨式

解說、體驗式解說、心靈風解說、 療癒系解說、解說三面向(認知、 情感、行動)等教材,堪稱「荒野解 說的天龍八部」。

公民科學家的興起

近年民眾投身志工及參與環

保的風氣日盛,我國各類生態調查 領域呈現爆發性的蓬勃發展,荒野

解 說 員 除 了 解 說 實 務, 也 在 定 點 中積極參與不同的棲地調查,舉凡

路殺動物紀錄、蛙調、蝶調、鳥調 及植調等多元的公民科學家調查計 畫,都有各分會荒野解說員大力的

支持與投入,成效著實斐然,另外

為讓解說員有易於操作及辨識的調 查方式,解說訓練委員會常年來積

極引入各式易於作為定點紀錄的

網 路 資 源 及 物 候 調 查 模 式, 近 期 更推廣能結合全球性的調查平臺 -

「iNaturalist」, 只 要 透 過 手 機 便 利 的 APP 操作,當上傳一張植動物照

片時,即可和擁有全世界超過 40 萬 名科學家和自然學家的社群建立連 結,由辨識軟體及各路專家協助鑑 定未知的生物,除了讓民眾更迅速 的學習自然知識,更能藉由平臺上

保育機構及公眾等提供具有價值的

積極參與由「iNaturalist」作為調查平

臺的「城市自然大挑戰」,期望能藉 由競賽的方式,培養民眾對自然觀 察的興趣。

回到守護的初衷

「荒野棲地圈護」是協會的核

心理念,棲地守護工作有賴全體夥

伴們共同促成,在此思維下,解說 組擬出「為認養棲地開路,為守護

棲地加值」的定位,積極辦理各種

推廣、教育、調查、維護的軟性運 用,當解說員透過解說去教化、感 動民眾;或經由詳實的物候調查與 記錄,以了解及監測區域的生物多 樣性變化及氣候變遷的影響,這些

都是在「為守護棲地加值」。解說

員過去長期關注解說定點的棲地狀 況,積極和在地居民及政府對話, 這些年來,著實阻擋了不少不當的 開發案,也成功守護了許多瀕危的 物種與棲地,更藉由各類潛移默化 的解說教育活動,讓當地許多原本

漠視生態的住戶、山友、政府及商 人等不同的群體慢慢地學會親近大 自然,明瞭生態多樣性的重要,不 再事事皆以「人」為本位思考,更樹

立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榮 的永續生態模式,祈望在未來的道 路上,荒野解說員仍能秉持守護棲

地的初衷,持續加入創新的元素, 更堅定的邁向下一個二十五年。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解說教育委員會

生態心理學式解說簡介 文 / 陳俊霖(穿山甲) 圖 /城士淳、莊燿鴻

「生態心理學」(ecopsychology)是 1990 年代由

時的風格並非很主流的價值。然而就荒野老夥伴的體會

當時許多關切環境議題或引入自然元素的心理工作者,

某些更內在的對自然的感動,得能產生一種從心靈深處

美國學者西奧多.羅斯札克所定名,主要精神乃是彙集 以及嘗試結合心理學論點的環境工作者,亦即一種嘗試

統整兩個領域的智慧的新取徑。其中最經典的著作《生 態心理學:復育地球.療癒心靈》一書,恰與荒野保護

協會同樣是在 1995 年問世。而後荒野因緣際會下,陸 續摘讀書中幾篇文章的觀點,也為荒野在當時相對柔

性、教育性體驗自然的環境工作取向,找到一個若合符 節的可行理論。

荒野的解說組從早期發展之始,即強調定點觀察、

定點小組的團隊合作,積極引導在自然中的親身體驗, 乃至知識以外的感性體驗。相較於強調個別解說員的能

力,或者著重在自然知識的解說方式,荒野解說員在當

和認同,又真誠地覺得在知識性的認識自然之外,其實 對自然的認同感,可能是一種更深刻的解說教育方式。

於是,生態心理學所蘊含的柔性、感性、療癒性的切入 方式,就深深地吸引了一部分的解說員夥伴。

一方面一些資深的解說員陸續探索一種更向內在

感動聚焦的活動模式,例如思源埡口的「黯然銷魂派」

解說,另一方面,大約在 2000 年後,臺灣也陸續發展 出一些結合自然元素和心靈療癒的模式,包括冒險治

療、園藝治療、森林療癒、心靈生態村等方案,也在臺 灣各處萌芽。在諸多因緣漸漸到齊的緣分下,荒野和一 些友好單位從 2008 年開始籌組一群「生態心.冒險人

交換課程」,讓生態背景的志工們和來自心理工作的朋 友們互相交流專長。2010 年志工們聯合翻譯出此領域

的經典《生態心理學》,2011 年生態心理學界世界級的

前輩 John Seed 訪臺並在荒野的邀請下舉辦臺灣第一次 的「眾生大會工作坊」。隨著能量越來越充足,2012 年

起,荒野臺北分會開始辦理「生態心理志工訓練」每年 一期培養出三、四十位對生態心理工作有興趣的志工。

時至今日 2020 年,已進行了九期的志工訓。這些

以生態心理學為骨架的志工們,再將生態心理學這個抽

象的精神理論落實成幾組適合荒野推行的體驗活動,包 括:

131

1.龍貓車站,亦即一種心靈風的自然體驗活動,在

活動過程中幾乎不講述自然知識,但透過感受與體驗來 創造在自然中感動的經驗。

2.眾生大會,承襲自 John Seed 的國際級生態心理

學工作坊「眾生大會」,在本土的調整下一次又一次繼續 在臺灣推動。

3.綠色照護,與諸多生態治療、園藝治療等單位合

作,學習及推動以自然元素來進行照護心靈的各種模式。 4.長期陪伴,以長時間承擔陪伴特殊兒童成長為定

位,將生態與心理工作同時帶入兒童教育工作中。

5.療癒莊園,研究將生態心理工作引而與實體莊園

結合的可能,以有朝一日建置出生態心理學式的自然心 靈療癒莊園為目標。

除了以上幾種既是解說員們既承襲自傳統解說員工

作,又超越傳統解說工作的想像的目標之外,生態心志 工小組也積極和國內外生態心理同好交流,過去幾年每 逢國際生態心理學者或綠色照護模式友人來臺,也多次

邀請重要外賓們前來演講指導。生態心理志工已成為國 內生態圈及環保團一個小有特色的環保新取徑,讓自然

成為心靈的療癒所和修道院,也同時為荒野可能認養的 荒野創造一種更深入心靈的保育價值。

132 環境教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解說教育委員會

EEE:體驗自然

探索環境真實面貌 文 / 林雅倩(水鴨腳) 圖/莊燿鴻(獵戶座)

啟始⸺自荒野解說的體驗感受

蒙特梭利說過:「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

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

荒野解說員喜愛在自然中實際感受及體驗,也樂

的推動,但荒野的自然解說在 20 多年來的發展下結

合 了 體 驗 教 育(EE, experiential education)和 環 境 教 育

(E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創 造 出 一 種 兼 融 兩 者 所 長 的 EEE( 以 環 境 為 本 的 體 驗 教 育(environmental experiential education)及體驗式之環境教育(experiential

於帶領他人到自然中活動,常自詡是民眾與及自然環

environmental education)。隨著一種兼重環境與心理的

的效果,但近年因為地球暖化極端氣候的頻繁發生,

考,透過學習過程中心理的感化,培養出保護環境的熱

境間的橋梁與連結者。大家都知道自然具有療癒身心 造成自然環境的變異及破壞,愈來愈多人關注自然環

境保護的重要。隨著臺灣 2010 年環境教育法的通過

與實施,各種環境教育與自然導覽活動如雨後春筍般

生態心理學(ecopsychology)取徑的浮現,荒野嘗試思 忱與使命感,並結合體驗教育的趣味和效力下,發展出

一種更精緻深刻的 EEEE「以生態心理學為根基的體驗 式環境教育」荒野解說。

萌芽⸺過程間的學習定位

近年來荒野解說組積極推動的「EEE」解說模式,即

體驗式環境教育(Experienti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暨生態體驗教育(Ecological Experiential Education)的雙 關簡稱,並於 2012 年正式註冊成立 EEE 小組,小組運

作方式為結合生態遊戲,有系統地將體驗、探索活動融

於「環境教育」(「在環境中」、「與環境相關」及「為 環境」的教育)之中,引導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重新 看待環境現況、感受環境與自身的關係。EEE 小組這些 年來將荒野解說活動中常帶領的一些生態遊戲、體驗活

動重新整理並編寫教案,有系統的建置不同類型的 EEE

133

活動,提供荒野夥伴在解說帶領中運用,並辦理多場示 範性的推廣活動。

成長⸺珍愛臺灣體驗遊戲書的誕生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臺灣自然生態的珍貴與獨特性,

EEE 在天狼星(謝水樹)帶領下組成環境體驗教育團隊, 花了近 2 年的時間共同編輯,並於 2020 年初出版了圖

氛圍中進行活動,且進一步透過活動後的引導反思或書 籍中圖片文字的閱讀中進行自導式的學習,讓更多人認 識及體會臺灣生態之美,進而產生願意參與環境保護的 行動。

願景⸺活動中環教的體認

EEE 解說模式的內涵,荒野解說常委臺灣萍蓬草

文並茂、印刷精美的「珍愛臺灣——特有生態體驗遊戲

(黃香萍)曾做過以下註解:「以生態環境為主題,在

介紹臺灣九大類包括地形、山脈、河川濕地、哺乳動

所以並不是由上而下的教導,而是透過互動與討論,大

書」,套書內容分為書籍、圖卡及活動(遊戲)三部分, 物、鳥類、兩棲爬蟲類、魚類、昆蟲及草本、木本植物

等豐富的物種及生態系統,藉由圖卡研展出 10 多種的

遊戲方式,讓荒野夥伴在帶領解說活動運用,一般民眾 也可以透過書中容易上手的教具及遊戲,在輕鬆愉快的

134 環境教育

活動中,引領民眾反思、回饋、分享然後探討的過程。 家一起發現活動設計背後所要傳達和了解的真相與觀 念,藉以達成環境教育的目標。」這也正是荒野 EEE 持 續努力的方向與願景。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推廣講師委員會

推廣講師委員會簡史

荒野保護協會的成立,

這時的教案是一圓盤 80 張幻燈

文 / 藍培菁(藍鯨)

2002 年理事長李偉文成立推廣

就是從一場推廣演講開始的。

片,幻燈機是昂貴的器材,邀約單

講師委員會,成為荒野位階較高的

生健士會例行室內演講,邀請徐仁

次任務要跑協會兩趟,像空姐般拉 著一卡皮箱的幻燈機出門,講完再

是困難,一有演講邀約,秘書處推

1994 年元月,李偉文主辦的民

修來分享「臺灣自然生態之美」,眾 人驚豔臺灣美麗的大自然,想要更

認識這塊土地,也痛心環境破壞。 四月春寒料峭的思源埡口,這群人

位通常沒有此設備,所以講師出一

拿回來,大家輪流用。於是荒野前 十年的推廣演講,主要由解說員兼

任,臺北總會初代組長由張文宗、

陳美惠擔當重任,2001 年有以林藤

志工組織,但無常態培訓,經營仍 廣部專職都要自行憑經驗找尋能夠 去演講的解說員,對行政人員是頗 大的壓力與負擔。

2004 年加拿大籍韋馬克(Mark

白天自然觀察,晚上圍火夜談,他

輝、郭梓芳為首的退休教官群,撐

Western)發起「海洋泛舟 ‧ 守護臺

自然教育、保護自然生態的團體。

寫文稿、辦一天的進修課程,並到

舟環臺一周壯舉,募集海洋教育經

們決心要成立一個全民參與,推廣 在一次次自然踏查中,荒野的理念

與 組 織 逐 漸 成 形,1995 年 6 月 25 日荒野保護協會正式成立。

荒野初成立,志工會員們多半

起推廣講師新局面,有人力可以撰 分會協助簡易培訓。後來教官們因 為健康或生涯規劃而逐漸淡出後, 又出現人力不足的窘境。

華(黑熊)擔任「海王子」專案人員, 2006 年完成「重新看見海洋」教案, 辦理「海王子」推廣講 優 化 這 次 經 驗, 打 鐵

解說員,大家的知識經驗日漸累積,

趁熱將「臺灣自然生態

戶外解說活動辦得嚇嚇叫,但對「演

之美」重編並電子化,

講」有些卻步,覺得演講內容包山

開辦「臺灣自然生態之

包海,入門者恐難勝任。而荒野推

美」推廣講師培訓。此

廣之心迫切,還是要靠演講才能主

時 完 整 教 案 成 形, 有

動迅速傳播理念。一開始的推廣講

電 子 化 的 PPT、 逐 字

師培訓較簡易,先是召集解說員們

稿、 錄 音 檔, 並 開 始

來聽徐老師示範,並拍成錄影帶提 內容自己發揮空間很大。

費捐贈荒野,協會聘任解說員李榮

師 培 訓。 夥 伴 們 持 續

是初探自然的入門者,協會先培訓

供複習,白天有空、敢講就上臺,

灣」活動,以一個月時間完成獨木

▲ 荒野推師聘書 001 號。

試 講 制 度, 確 立 了 推 廣講師的培訓模式。

135

2006 年 11 月陳介緯(小白鷺)

山到海洋,從森林到濕地,開啟民

運作架構,正式開辦第一期推廣講

鼓勵親近大自然。最重要的是,邀

2020 年全國各分會共辦理 79 期志

是荒野成立的初衷。

講,一百萬人以上的聽眾。亦經營

接任推廣講師委員會召集人,建立 師培訓,並以一年二期的速度在臺

北總會密集辦理,充實人力庫後, 再至臺中、花蓮辦理全國訓共計五

眾自然之窗,認識氣候變遷與影響, 請民眾一起來成為環境志工,這也

演講場次隨著外部大環境、各

分 會 志 工 能 量 亦 有 更 迭,2006 ~ 工培訓,已累積超過一萬場推廣演

次,將新教材與試講制度介紹給各 分會,並對外主動開發場次。

2010 年 2 月 劉 峻 儒( 飛 魚 )接

任推廣講師委員會召集人,設立臉

書粉絲專頁,公布「推廣講師授證

辦法」,積極協助各分會獨立辦理培 訓,並納入節能教案。時值國光石 化開發爭議,將彰化大城濕地全民 認股加入演講訴求,帶領推師參與

遊行活動。2011 年依總會與臺北分

會分治,成立臺北推師小組。

● 推廣講師教案 全 國 通 用 公 版

2012 年 10 月藍培菁(藍鯨)接

俱進配合環境議題,逐年將各教案

拓推廣管道。2019 年並協辦四川成 都星星樹推廣講師培訓。

目前推廣講師共有七套公版教

案,每年更新或不定期改版。各分 會亦針對各縣市在地環境、對象或

議題需求,編製了十三套在地教案。 講師用 40~90 分鐘,透過上百張精

彩影像,帶領聽眾神遊臺灣,從高

136 環境教育

5. 翻轉吧!氣候變遷(第三版)

(原名:氣候變遷下的挑戰與行動、臺灣暖化的危機與轉機)

6. 節能減碳綠生活

2. 減塑特攻隊

全國進修訓、引進桌遊應用,修訂

影片,讓推師有更多元的工具來開

4. 與大自然做朋友(第二版)

桃園:1. 珍愛藻礁

上軌道,開始新增評試講人訓練、

始承辦地球影展,跟各方取得授權

3. 發現濕地之美(第三版)

臺北:海洋塑化記

改版翻新。因應各分會辦理培訓漸

講師志工證核發辦法」。2016 年開

2. 重新看見海洋(第三版)

7. 綠領 AAA

任推廣講師委員會召集人,為與時

「推廣講師授證辦法」、發布「推廣

1. 臺灣自然生態之美

分 會 版

臺中:1. 環境倫理

2. 筏子溪之美

花蓮:1. 小小螢火蟲 2. 生態之美

3. 認識外來入侵種 4. 美麗與哀愁 5. 棲地的故事

6. 與大自然做朋友

嘉義:1.PM2.5

2. 嘉義自然生態之美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網路媒體與民眾溝通,從痞客邦部 落格,到近年臉書粉絲專頁「荒野 保護協會推廣講師」 ,分享自然生 態相關訊息。

推廣講師培訓時一向鼓勵夥伴

多方參與荒野各項活動,掌握全會 訊息和環境議題。為了促進各分

會、志工群組之間的橫向連結,

2013、2014 年先與解說員共辦進

● 推廣講師志工授證標準

基本資格:結訓+通過整套教材試講+個人為荒野有效會員 (一)實習推廣講師:完成基本資格 (無授證) (二)種子推廣講師:3 場

(三)進階推廣講師:15 場+推師年資 1 年 (四)資深推廣講師:50 場+推師年資 2 年 (五)資深(續)提報:資深後+每年 20 場

◆ 有效會員:繳交當年常年會費或永久會員 ◆ 推師年資起算日:該期培訓結訓日

修訓,2015 年加入兒教,2016 年

開始辦理跨群組的聯合志工訓至 今,安排各分會、群組分享課程以

互相學習,更邀約外部單位交流學 習。

◆ 推師採個人歷年場次累計

● 荒野各分會推廣講師培訓期數(2020 年)

推廣講師是代表荒野對外,接

觸最多民眾的環境教育任務,我們 會持續在每個人心中,植入一顆珍

愛自然的種子,某天這顆種子將發 芽成長,一起成為守護環境的重要 力量。

參考資料:

1998 年 5 月民生健士會通訊 2000 年第 88 期荒野快報

2001 年第 111 期荒野快報

2002 年第 115 期荒野快報

2002 李偉文〈關於荒野推廣講師成立源由及使命〉 2001 年 9 月荒野《6 週年特刊─我們正在寫歷史》

2007 年 9 月荒野《12 週年特刊─願大力大,築夢荒野》

2009 年 6 月陳介緯《非營利組織之志工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以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委員會為例》 推廣講師的歷史 PPT:陳介緯、劉峻儒

137

親子教育委員會

荒野親子共學 落實環境行動

文/ 郭益昌(烏頭翁)

親子團創團長林耀國,歷任親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以來,透過

第五屆親子團總團長巒大杉,

子團第一到第四屆總團長,在 2008

解說和推廣活動,帶領民眾認識環

提出對於環境行動論壇的想像及願

件事」,闡述親子團經營重視的核心

發民眾對環境問題的意識,推廣減

個舞臺不只是荒野的論壇或是臺灣

年 5 月他寫下「蜂蟻團最重要的三

價值。第一件事:「營造一個自在、 安全的學習環境」。第二件事:「啟 發孩子感官與心靈的覺知能力」。

第三件事:「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 力改變世界」。其中第三件事,重 視的行動力,隨著團員在親子團的

共學成長,而逐漸累積實踐的能力。 林耀國強調:「培養有能力的環境 守護者才是蜂蟻團的真正目的,也 是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

境之美,也定期舉辦淨灘活動,啟 塑以及簡樸的生活,減少地球的負 擔和資源的浪費。而親子團則是更

進一步,以每個月至少一次的頻率, 帶領團員和所有的家庭一起實踐親 子共學和環境行動。不只有這樣, 荒野親子團還希望這樣的行動力,

可以擴散出去,激盪出更大的火花。 而不同能力與不同發展階段的團 員,可以為環境做出什麼樣的貢獻 呢?

景,他希望為孩子搭建舞臺,而這 的論壇,更期待能逐步發展到亞洲

盃和世界盃!在荒野總會支持下, 2015 年環境行動論壇誕生了。第一 屆論壇屬於親子團內部的活動,參 與隊伍為親子團成員,隨後幾屆慢 慢擴大到國內團體,最後荒野邀請

國際上同樣進行環境教育的團體一 起發表,分享行動成果。

回顧 2015 年全國大露營時,

親子團舉辦第一屆荒野環境行動論 壇,展開環境行動的新紀元。到

2020 年為止,環境行動論壇已經

舉辦到第六屆。活動簡章中開宗明 義,說明環境行動論壇的願景和目 標:為培養獨立思考、發現問題、 尋找方案、展現行動、解決問題、

優化環境及有能力主動關懷社會與 環境,善盡地球村子民的責任, 特辦理本 「 環境行動論壇 」,建構

一個跨組織、跨國界的 「 環境守護 行動 」 經驗交流平臺,以交流不同

的創意發想、執行方式、過程與成

果,逐步擴展視野和國內與國際相

138 環境教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關團體進行互動交流,展現 「 全球 觀點、在地行動 」 的視野與動能。

環境行動和親子共學是親子團

重要的價值。親子團除了將減塑的 觀念落實在生活中,荒野保護協會 舉辦的環境行動論壇,也提供全國

行「上巴南(Upper Baram)雨林保育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還要展現行

來募集們在兒童教育所需經費,進

一步,我們期待集結眾人的力量一

計畫」,製作義賣手工提袋的方式 入雨林為部落的小孩舉辦了一個營 隊,帶給保護雨林與環保意識。

成人的行動力也不能輸給年輕

少年、青少年和成年人一個「分享

世代!「荒野北區減塑特工」以群

行動論壇參賽隊伍年年成長,不只

互動遊戲模組為群眾體驗的方法,

→行動→改變」的舞臺。歷屆環境 邀請親子團的團員參與環境問題的

發現、思考和行動,也廣邀成年人 和全世界從事環境教育的團體或個 人一起展開環境行動,並在一年一 次的環境行動論壇中進行發表,彼

此勉勵、互相觀摩,激盪出更有創 意和影響力的環境行動。

以第五屆環境行動論壇, 少年

組的隊伍「宜鹿有水喝」,提出「宜

鹿有水~帶著水瓶去旅行」的行動, 選定宜蘭市觀光景點做加水點的調 查及推廣店家成為加水點,將加水

點標註於 Google 地圖,以地圖 QR code 對遊客推廣,尋求與公部門合

作的機會。「垃圾終結者」,提出「垃

圾 BYE,JDI !(Just Do It)」延續

前一年專案,持續推廣及辦理宣導 會、到餐飲店推廣店內不主動提供 免洗餐具。

第五屆青少年組,「撞撞撞撞

撞撞撞牆隊」執行「公民塑膠革命― 顛覆市袋」行動,為了減少市場販 賣過程所製造的垃圾,經過團隊的

眾減塑宣導暨演練為行動主旨,以

將介入群眾活動所遇到阻力與解決 方法進行心得分享,供後續有志推

廣減塑活動的團體參考。「北五育

成會」則是每人跟一家早餐店家推 廣無吸管日或是推廣請客人帶杯子 來,並自製簡報和設計教案到國中

國小進行減少使用吸管的推廣講 座。

環境行動論壇提供創新的環境

行動之餘,也鼓勵參賽隊伍透過持 續性的行動,在既有的成果上繼續

野親子團對環境的愛和行動力,將

會展現創意落實在生活中,擴大到 地球村!而環境行動論壇正是這樣 的舞臺之一,等著更多人一起加入 發想與行動的行列!

創 團 長 林 耀 國, 在 2014 年 時

分享荒野保護協會為何要成立炫蜂 團?他回憶在荒野四周年會慶時, 我們曾許下宏願,要為孩子植下綠 色的童年。當時在年會邀請函上有 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我記得是這

樣寫著:「我們相信在孩子小時候

種下的種子,是遲早會開花結果的, 因為小孩子感動和大人不同,他會

生根發芽,會留在夢裡。」荒野成 立 25 周年,而親子團也創辦 20 年

了!荒野夥伴與孩子共學成長,我

點標示的範圍,隊員們啟動單車環

展開行動,為環境一起迎接挑戰並

動論壇為例,「宜鹿有水喝」擴大水 島計畫,將沿路的環保友善店家和 取水點標示出來,提供單車環島者

參考。而「桃一追鳥人」則是延續候 鳥調查,思考流浪狗對於國家重要 濕 地 候 鳥 生 態 的 衝 擊,

們不只享有綠色童年,我們也願意

肩作戰,迎接下一個十年、百年! 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世界! 絕對不是口號,荒野親子團已經在 實踐與行動的路上!

以及如何在人道主義和 野生動物保護中取得平 衡點。

回顧親子團創團以

來, 各 階 段 都 有 相 互 呼

始改變民眾消費習慣。「大地的孩

員家庭一起落實在生活

子」則是遠赴馬來西亞砂拉越,執

起守護荒野,守護我們的未來。荒

累積更大的成果。以第六屆環境行

討論,決定從與店家合作及向消費 者宣傳的方式,先從減量塑膠袋開

動力,影響生活周邊的人。而更進

映 的 生 活 規 律, 號 召 團 中。 我 們 不 只 做 到 落 實

139

親子教育委員會

荒野親子鷹鹿蜂蟻二十年育成 荒野親子團的初體驗,2001 年

棲地守護的概念下,本著生態、生

春山莊,臺北親子一團炫蜂團正式

坊間親子教養、家庭關係、童軍系

3 月 10 日在臺北市木柵區老泉里大

成立,招收對象以國小三至五年級 學童為團員,並同時成立荒野親子

教育委員會推動荒野親子教育的發 展。一個非常特別且獨一無二的團

體,在創團總團長林耀國(荒野藍

鵲)領著使命的堅持,與草創期的

夥伴們共同攜手走過篳路藍縷的艱 難,也經歷籌備期無數的試煉與碰 壁,憑藉著那股堅定意念及不服輸 的傻勁,在貫徹多元環境教育支持

文 / 石曉華、劉建隆

營造一個健康友善的環境,陪

活與生命之三生教育的本質,參考

著孩子一起成長。是親子家庭的初

統等不同視角的課題、觀念及作法,

及向下扎根的認同;而代代相傳的

加上窮理致極、反覆驗證的科學精

神,逐步發展出易子而教的經典, 並在一次又一次的團集會中,不斷 精進優化與調整活動方式、教案設 計及體驗學習,為精彩的親子教育

留下完美的身影。驀然回首,終是

開花結果,這過程雖是辛苦,卻也 甘之如飴。

衷,也是對於荒野親子團教育理念 利他、無私與熱情,更是親子共同 學習的堅定使命。荒野親子已經歷 二十個年頭,認同與使命感驅動著 歷屆夥伴們的主動與願意,不但累 積了龐大的組織動能,也隨著創團 之初荒野遊俠起心動念的睿智,持 續引領日益蓬勃的發展。

適性發展、夢想起飛。親子團

是從荒野理念與教育特質長出的次 團體,組織及活動的形式則透過學 習、複製與模仿,但其獨特的本質

與內涵卻是無可取代的。創團總團

長藍鵲陪伴十二年的階段任務已完 成,在三年一任的四個屆次裡,由

當年的臺北炫蜂一團開始,成長至 20 個複式團、48 個分團團次,而

遞延未盡完備的組織規章、各項管

理辦法及各級團務運作規範等典章 制度,均移交由第五、六屆總團長

接手處理,遂在第五屆幹部會議逐

項討論議定後頒布,親子團即正式 進入體制化運作,也為荒野親子教 育的永續經營奠立穩固的基礎。

140 環境教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背著十字架的人,必須熱情、

荒野親子的培育規劃,主要是

動能、認同、使命感俱足。第五、

邀請父母陪同孩子在各種環境中自

杉)是大家的好朋友,長期重疾體

然萬物的欣賞與尊重,並在持續的

六屆總團長鄭弘杰(自然名:巒大 恙又殷勤的身影始終如一,總在大 小會議、邀約演講及各級培訓場合

穿梭且事必躬親不曾缺席。他有著 更甚於藍鵲的堅毅特質,對於各項

團務工作推動與共好夥伴家人們的

關切,更是無微不至。六年任內深 耕務實且積極,在發展組織上,將

親子團發展至 27 個複式團、103 個

分團、計約有 2600 個親子家庭成員; 在活動方面,除每月一次例行的團

集會外,並延續自 2005 年 4 月 9 日

起,每兩年定期舉辦荒野親子團全

國 大 露 營。2015 年 配 合 荒 野 20 週

主探索,學習對自己、對人、對自 成長與學習裡培養足夠的能力,實 際付諸行動守護大地,成為保護大

自然的重要力量。而且,將社會教 育與家庭教育結合並深化,以易子 而教的方式,集合不同年齡層的小 朋友以混齡方式,長期接受環境教

隊氣氛,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營造良好的共同學習環境。

想需要大家攜手從最簡單的事情做

起,並且一棒傳一棒、代代相傳, 不斷累積典範,荒野大夢將有美夢 成真的可能!

共好的難得機會,並創造無可取代 的親子共同回憶。

時值第七屆工作團隊,荒野親

組織架構,依孩子年齡分別為小蟻

員之情感交流、蘊含溫馨良善之團

生共存、眾生共榮的夢想,這個夢

規律與態度,讓孩子真正體驗共學

透過大露營凝聚全國各團間夥伴之 根之共同目標,並藉以增進全體團

我 們 擁 有 一 個 眾 生 平 等、 眾

自然、生活簡樸與感恩惜福的生活

子團融合生態、生活、生命等三生

情感交流、環境教育共識及向下扎

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育,在團體中養成尊重生命、關懷

年慶,以「守護秘密花園」為主題, 邀請所有親子夥伴至宜蘭武荖坑,

境與人文關懷技能,同時深化自己

教育的核心理念不變,四團一會的

團、炫蜂團、奔鹿團、翔鷹團及由 家長組成的育成會。以自然環境為

註記:團/人總數,截至 2021 年 6

月 止, 計 有 27 個 複 式 團、27 個 小

主要學習場域,啟發感官與心靈的

蟻團、27 個炫蜂團,27 個奔鹿團、

之倫理關係,並以行動實踐有關環

庭人數已逾 2600 人。

覺知能力,學習理解人類與環境間

24 個翔鷹團、27 個育成會,會員家

141

親子教育委員會

環境行動論壇的發展 與對孩子的影響

文/ 宋家元(北極熊)

時光飛逝,2020 年已是荒野保

各國的孩子交流及發表。孩子回國

團總團長──巒大杉(鄭弘杰)。

屆,還記得在剛開辦的第一年,一

們的感動!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

能力展現平臺的建立

護協會主辦的環境行動論壇的第六 群夥伴憑著熱情促成的論壇能夠實

現,並且不斷發展茁壯,真的是與 有榮焉啊!

環境行動論壇的催生

說到環境行動論壇的橫空出

世,有一個更早的觸發點,就是韓 國的環境論壇,他們辦理較早,我

們 也 連 續 參 加 兩 年, 在 親 子 團 裡 選拔適齡且有意願的孩子到韓國參

與,在活動期間,和來自亞洲其他

後的分享,可以感受到活動帶給他 雖然文化背景和語言不同,但因有 相同的目標而共處而交流,進而觸 發更多的感動與決心。因為這樣的 觸發,親子團夥伴進行多面向的討 論,也想著論壇為什麼能讓參加者

產生感動和影響?韓國能,臺灣是 否也能?親子團內夥伴們也醞釀著 是不是應該自己也來辦辦看,讓更 多孩子們能受惠,免於出國的大量 經費及少量人參與。這個過程不得 不提一位重要的催生者,當時親子

報名參加親子團的孩子,從小

蟻、小蜂、奔鹿,最後到翔鷹,有

12 年完整的戶外環境教育的培養, 巒大杉心中一直掛念著一個想法,

如果能建構一個舞臺讓孩子們展現 所學或所努力的成果,會是很有意

義的一件事。而更有願景的想法, 是否有機會讓環境行動論壇擴及至 其他團體或全臺灣?是否有機會逐 步發展到亞洲盃和世界盃呢?雖然

是個願景,是個夢想,但我們也相

信築夢踏實,做就對了。2015 年,

全臺親子團中,高二、東一、嘉一 和北二的翔鷹團和籌備團都已經成 立,其他各地分會親子團也積極籌 備成立翔鷹團,這也證明許多奔鹿 小朋友已經茁壯,是個適合推動環

境 行 動 論 壇 的 時 間 點, 恰 恰 2015 年有全國親子團大露營在武荖坑舉 行,難得的群聚機會,就邀請全國

的 奔 鹿 及 翔 鷹 小 朋 友, 參 加 第 一 屆的環境行動論壇。論壇加上「行

動」,這是巒大杉的堅持,因為他

142 環境教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希望來參加論壇的方案,都能有對

環境問題的實際行動做為提案的標

準。為了讓活動能順利進行,籌備

人 員 在 2015 年 農 曆 年 前 就 開 始 積 極籌劃,從活動的空間及時間的安

排、動線的設計等都得細細規劃, 感謝團隊的合作及努力,將武荖坑

後方規劃為第一屆環境行動論壇的

場域,也安排了協會志工的分享,

有了開始,就有了修改的模板,因 為有了第一屆的初創,後續才有陸 續各屆的成長。

簡記 2015 全國大露營二三事 一、籌備及規劃階段:

大露營的總召集人是松雀鷹

(北四),活動組召集人是小鯉魚 (北七) ,還有各團隊的夥伴們共同 支援。一場來自全國各處、幾千人 次的露營活動,還要考慮節能減碳

的訴求,更要考量經費的來源,可 以想像有多困難及辛苦。這得感謝 松雀鷹及小鯉魚外,還要特別要感 謝當時的鷹鹿團團長,不斷的信件 往返及電話討論,讓這個草創的跨

團活動,經由六、七十位團長的集 思廣益群策群力,成為很成功的跨 團合作經驗。

回 憶 起 當 年, 因 還 沒 有 Line

或 Zoom 等社群媒體的群組電話,

我們動用了中華電信的電話會議,

北中南的夥伴們以撥電話加入電話

會議,進行討論。感謝這群鷹鹿團 長,對於論壇的進行給了很多的好 意見。

兩天的大露營,為鷹鹿設計了

一連串的活動,包括:

- 全國青少年環境行動論壇 - 相見歡

- 才藝表演

- TED 鷹鹿個人論壇發表 - 荒野大露營夜市的快閃 - 清晨路跑活動

二、大露營的環境行動論壇紀錄:

北中南各團陸續到達露營會

場,謝謝中三團雞屎藤和夥伴們以 武荖坑溪邊為場域,設計了獨特的

相見歡,熱熱的天、涼涼的溪水, 化解了初見面的陌生,來自全國各

地的大人孩子們瞬間熱絡也熟稔地 像家人一般。

論壇活動共分為青少年環境行

動論壇及 TED 個人論壇發表兩個活

動,分別介紹如下:

環境行動論壇的主軸是:「分

享」、「行動」及「改變」,關注的核 心主題則是:

(一)棲地守護及秘密花園。 (二)低碳節能。

提 案 以「 世 界 因 你 而 不 同 」的

行動方案為主。謝謝當年的擔任評

審 10 位夥伴,分別是理事長阿孝老 師、巒大杉總團長、推師召集人藍 鯨、兒教召集人臺北樹蛙、北區總

團長黃皮、中區總團長山黃麻、南 區總團長土豆、複式團長天藍、複 式團長綠綿羊、複式團長大屯山, 這群評審團們給了參加的孩子們非 常多的啟發建議!

第一屆的環境行動論壇共有

17 組報名。看著孩子們站在簡單搭 設的舞臺上侃侃而談,雖然呈現方

式及內容還有進步空間,不過,看 著孩子為理念而願意努力並付諸行

143

動,令人動容。在這個過程中,很

一次,對參與者有未知的緊張及壓

似乎經歷了之後變更成熟了,更勇

歷了一次很棒的活動啟發,有著鮮

更大的壓力。回想當時負責安排論

舉辦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提供孩

多夥伴都有感而發地說:「孩子經 明的蛻變。」

TED 鷹鹿個人論壇發表,顧名

思義是仿效世界知名的 TED 論壇,

主要是提供鷹鹿個人發表的機會,

此 次 報 名 非 常 熱 烈, 總 計 有 70 位 報名,團隊夥伴在兩天論壇和活動 的空檔時間,卯足全力才讓全部的 孩子上臺發表。這活動讓報名者在

力;第一次,對辦理者及召集人是 壇會場的山嵐,因為活動密集的進

行,程序壓得很緊,壓力大到一個 不行,我在現場只是跟山嵐提醒一

個要注意的點,她竟當場哭了起來。 不過後來,這些孩子有些會跟我提

到,這次的歷練,對他們而言,很 有衝擊,也很有影響力。

育體系下可能較被侷限的困境!

在這篇文章中要特別感謝一

個人,當時拜託了北二的鼠麴擔任 論壇的後勤支援,前面大露營忙得

不可開交,後面也 400 ─ 500 人的

壇報告的團隊夥伴,或是自願擔任

一天的晚餐送到論壇會場延遲了很

想法有條理的陳述並與聽眾互動!

總召的 9 位翔鷹,經過活動的歷練

任總召,協助環境行動論壇及 TED

程中蛻變成熟,跳脫出一個現行教

食衣住行、搭棚和活動進行各項設

TED 論壇的個人、參加環境行動論

在論壇活動中,也規劃翔鷹擔

子舞臺和機會,孩子就會在這個過

第 一 屆 的 論 壇, 不 論 是 參 加

500 位觀眾的場合,鍛練上臺的膽 識勇氣,也展現自己口才,將自己

於承擔了。我想這就是荒野親子團

後,都覺得活動對他們有著非同小 可的影響,這群孩子們更有熱誠更

施等,都靠鼠麴幫忙張羅,像是第 久,就著實令人著急,兩天的各種 安排,實在辛苦令人難忘!

有自信去面對未來了。

環境行動論壇的後續及期許

Honey、東一北美紅雀、東一冬青

準備,讓參與的孩子有了一個鍛練

回想起來,對於能夠參與青少年環

非洲黑豔鍬形蟲及嘉一紫羅蘭。第

的確產生了一些明顯的改變,孩子

榮焉。一起合作夥伴的熱情和理想,

個人論壇發表,這群翔鷹共有 9 位,

分別為北二企鵝、北二山嵐、北二

木、高二礫岩、高二風信子、嘉一

144 環境教育

短短的兩天活動,包括前後的

及轉變的機會,而如我們的觀察,

雖然已經事隔多年,不過現在

境行動論壇的催生,依然感到與有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到現在都還能感受到那股光和熱,

在場地的選擇上,也漸漸變得

為環境行動決心的論壇?要怎樣才

角,活動也卡在露營活動中的其中

不是不可能,臺灣做為全世界一個

這一切都非常值得感謝!這個論壇

正式些,當年只是露營場的其中一

特別的印記與回憶!

一個項目中,現在則是與大專院校

也讓曾經參與的夥伴留下一個非常 論壇就這樣被一群人搞了起

來,這些年論壇也更蓬勃的發展, 內涵也更趨於成熟。除了當初的少

年組、青少年組之外,後來加入了 成人組和英語組,擴大了參與的基 礎,而為了能夠更有效的呈現各組 的行動內容,流程上也區分了初選

一起合作,地點先後在高雄澄清湖、 雲科大和東海大學,辦理方式也與 大露營分開,獨立專屬於環境行動 論壇的時段,而且也從只有參加證

明變成有助持金贊助後續環境行動 的推動。

夥伴的努力讓論壇有了長足的

能辦出有世界級水準的論壇?其實

珍貴的環境保護熱點,在環太平洋 的地理位置上又有其特殊性,如果

能持之以恆的投入,打造開放公平 的論壇提案及競賽環境,再加上客 觀的評審,超前宏觀的環境保育觀 念,是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參 加的!

如何讓環境行動論壇在日益增

和決選,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必

進步,報名參加分享的夥伴及報名

加的環保綠色相關論壇能夠脫穎而

行動內容和成效。

這些進步及成長離當初所設定的願

造來著手,論述的重點當然是這個

須有效的呈現出行動方案的目標、

對於評審人員的邀請,也跨出

協會範疇,邀請了外界的專業老師, 讓參與的團隊及個人能獲得更全面

性的建議,環境行動論壇的目的, 在於激發對生命和環境保護的熱情

理 想, 並 且 能 克 服 困 難, 透 過 行 動達到目標,不只是個人與團體的 成就,更能真正讓這個世界變得更 好!

參加見習的夥伴也持續增加,不過, 景,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如何縮 小差距及離願景越來越近呢?這當 然和投入的資源有直接的關係,雖

然荒野保護協會是國內不算小的環 保團體,不過資源仍然有侷限,要

辦一個論壇投入的人力物力實在不 少,如果單憑荒野保護協會一個團 體的資金及力量,是有其瓶頸的。

要怎樣才能辦到真正激勵孩子

出,應該還是得由品牌的論述和打 論壇設立的理想和宗旨,以及日積 月累的執行成效,建構讓孩子發展 的平臺!

另外,也須透過行銷推廣,形

塑這個論壇相較於其他類似論壇的 卓越不凡之處。韓國當初打造環境

論壇,向亞洲各國推廣,我們知己 知彼,可以努力建構一個更適合孩 子發揮成長的平臺!

145

兒童教育委員會

兒童環境教育組十二年

(2008 年 ─ 2020 年)

「兒童是未來的希望,

兒童更是荒野的未來。」

如果將生命比喻成一棵樹,我

們的孩子就是春日裡生機盎然的嫩

芽;而自然教育就是和煦的陽光、 溫柔的春風、輕撫的雨露。只有接 受陽光、春風和雨露滋養灌溉,這 些嫩芽才能舒展開來成長茁壯。

1998 年荒野新編兒童教育委員

會,2000 年希望將此委員會擴大, 使其組織化及例會,開始思考如何 與體制內教育系統結合,並看見體

制外發展的可能,另一方面,希望 培訓種子教師、研發課程教材,透

過體驗帶領孩子進入自然。2002 年

荒野兒童教育委員會正式起跑,希 望讓孩子們擁有一個綠色童年,開

啟另一扇心靈的視窗;隔年 4 月首 度召集大學生擔任兒童營輔導員, 稱之「荒野青年團」。

兒童教育組過去十二年(2008

年─ 2020 年)發展主軸:

一、兒童教育環境進校課程。 二、雙連埤社福兒童營隊。

146 環境教育

三、美國地球教育

(Earth Education)課程。

一、兒童教育環境進校課程

2008 年,以親子團資深夥伴鯨

魚、麻雀及臺北樹蛙為主的工作團

隊成立後,著手設計日間班的培訓, 希望招募可在平日到學校服務的志 工。此想法在當時已成立十幾年的

荒野仍屬創舉,因為解說、推師等 群組培訓均在夜間進行。那時投身 自然教育志工風氣尚不普及,我們 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確定目標是帶學童親近自然,

工作團隊嘗試數種服務方式,包括

在臺北分會定點富陽公園及五股濕 地進行半天自然體驗活動,以及將

五感自然體驗與綠色生活地圖綜合

為「綠色走讀」,進入八里及三重小 學,帶領師生認識學校及社區自然 環境,並繪出在地綠色生活地圖。

臺北分會兒教

2012 年,受《失去山林的孩子

──拯救大自然缺失症的孩童》一

文/ 童瑞華(臺北樹蛙)

書啟發,以及推動走讀的反思,臺 北兒教決定走入學校。費時半年, 八套課程出爐,課程架構環繞觀念

(頭)、感受(心)、行動(手)三面

向。觀念面(頭)是運用說明、影片 教導觀念;感受面(心)是運用五感

及校園場域進行體驗、遊戲或實驗; 行動面(手)是落實日常生活中可做 到的行為。希望藉由五感體驗和大 自然接觸,讓師生懂得自然運作法

則,萬物和諧相處,同時落實節能 減碳。

2013 年第三期志工培訓,完成

三個月室內外課程後,必須在六個

月內完成兩套課程試講、見習、實 習,通過後才能代表荒野兒教到學

校服務。第一年,我們受邀到三所 學校進行三十堂課。

2013 年的模式成功,工作團隊

及培訓課程逐漸穩固與成熟,之後

每年舉辦一次培訓,志工人數與上

課次數逐年成長。至 2019 年,平均 每年有二十位夥伴參與培訓,來自 大臺北區學校邀約每年近兩百場。

2020 年九月臺北兒教展開第八期志 工培訓。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除 單 堂 課 程 邀 約,2018 年 開

始,臺北兒教與汐止樟樹國小合作, 為二至六年級分級上完十套課程服

宜蘭兒教將於 2020 年九月進行第二 期兒教志工培訓。

務。這是「包校」概念,即每位樟樹

臺中分會兒教

會上兩套課程,至畢業時上完十套

二十多位資深夥伴接受培訓,原計

受,並知如何落實日常生活環境保

新冠肺炎疫情隔離政策,臺北、臺

國小學生自二年級開始,每學年都 課程,對人與環境有完整概念與感 護行動。

桃園分會兒教

2015 年 桃 園 夥 伴 珍 珠 希 望 引

進臺北兒教進校課程。這是第一次 跨分會運作,因應在地情況課程略

做調整,兩年內完成兩期培訓,但 因課程修改造成後繼支援無力。幸

好桃園夥伴的堅持,2020 年東山再

起,重新集訓回歸服務行列。

花蓮分會兒教

2019 年臺中親子團開心果邀約

畫 2020 年二月試講和實習,但因應 中夥伴只得透過視訊安排一對一試 講。幸而六月疫情緩和,臺中夥伴 得以進校實習。暑假時,臺中兒教 夥伴也到偏鄉學校進行十套課程。

二、雙連埤社福兒童營隊

2010 年臺北兒教組進行轉型,

連埤也教人驚豔。翌年,臺北兒教 繼續接手在雙連埤舉辦的經濟弱勢

家庭孩童營隊,後稱社福兒童營隊。 2020 年疫情緩和的暑期也如期

舉辦。十年來,八次帶領近三百位 來自大臺北區、七個不同社福團體

的孩童在雙連埤親近自然。同時, 每年提供兩週完整的培訓給八至十 位大學生及十位荒野志工,希望影

響更多的人來關心弱勢孩童與自然 環境。

三、Earth Education 課程

2016 年,臺北樹蛙參加一場自

然教育論壇,遇見當時 75 歲的「地

臺北樹蛙、翠鳥和幾位荒野夥伴接

球教育」創辦人 Steve Van Matre 教

童營隊。首次帶營隊,經驗不足的

育工作坊感到驚豔與相見恨晚,深

下之前由其他群組主辦的雙連埤兒 大夥筋疲力盡,但是生態豐富的雙

授(後稱老爺爺),他一系列地球教 深為這位非主流派環境教育工作者

累積跨分會培訓經驗,2016 年

花蓮分會秘書和玉主動召集推廣講 師及親子團夥伴接受培訓,經過密

集課程以及一個月內嚴格到校見實

習後,順利引進兒教課程,開始服 務花蓮市區小學。但目前尚無充裕 人力對外招募新血。

宜蘭分會兒教

2018 年 宜 蘭 分 會 親 子 團 母 老

虎提出培訓要求,因應宜蘭志工人 力先傳承五套課程,計畫先進入學 校服務形成口碑,再進行三個月的

完整課程訓練與六個月的見實習制

度,順利於 2019 年下半年進行宜蘭 第一期兒教完整課程培訓,2020 年

七月順利完成授證。增添生力軍的

147

折服,也看到地球教育和兒教的教

Earthkeepers(地球守護者)是

案架構與理念共通之處,更好奇老

給十至十一歲孩童的三天兩夜營隊

的各種營隊課程。

十三至十四歲青少年三天兩夜的營

爺爺在四十年間針對不同年紀設計 2017 年在老爺爺提供免費住宿

的邀約下,臺北樹蛙自費飛往美國

維吉尼亞州 IEE 課程設計中心進行 一個月學習。回臺後,在環境友善 種子服務的朋友引領下與陽明山公 園處合辦兩場工作坊,邀請老爺爺 前來親身傳授。

2018 年臺北樹蛙與臺北兒教組

長豆娘再度自費前往美國紐奧爾良

課程,Sunship III(太陽船 III)是給

重點,期盼與學校進一步合作。

計畫二:

區進行 Earthkeepers(地球守護者)

隊,並將設計理念與模式傳承給需

合作夥伴(Affiliate),可以在臺灣地 課 程。 未 來, 希 望 能 將 Sunship III

(太陽船 III)課程引進臺灣,影響 更多的孩子,為保護地球多做一點 努力。

四、未來發展:

的 T.R.E.E.(Teaching Responsible

摩 老 爺 爺 教 授 Earthkeepers( 地 球

設計適合兒童的環境教育教案,協

III)課程。

組、引進完整培訓課程與制度。期

守護者)課程與 Sunship III(太陽船

省守護行動。「包校服務也是推動

隊課程。目前荒野正式成為 IEE 的

計畫一:

Earth Education)環境教育中心,觀

盼串聯全省夥伴共同進行跨區或全

以臺北兒教團隊為基礎,繼續

助其他分會正式成立兒童環境教育

持續並深化雙連埤社福兒童營

要的分會。

計畫三:

預定 2021 年執行第一次正式對

外 Earthkeepers(地球守護者)課程。

未來針對親子團炫蜂四到五年級小

蜂提供 Earthkeepers(地球守護者) 課程。兩年後,引進適合青少年(親

子 團 奔 鹿 )的 Sunship III( 太 陽 船 III)課程。

補充說明:

兒童教育組─長期陪伴弱勢兒童營隊專案成員

2008 年兒童環境教育組正式成立前,各分會已由解說組、親子團等進行收費或公益社福兒童營隊,並

成立其分會兒童教育組。

近十年,緯創基金會及在美華人劉沙林女士贊助多個分會進行長期陪伴經濟弱勢孩童專案,包括臺北、

桃園、新竹、嘉義、彰化、臺中、高雄及花蓮,這些夥伴因未參與兒童環境教育課程培訓,目前歸類為分 會兒童教育組專案成員。

其中,新竹分會只進行長期陪伴,並未參與進校課程培訓與服務,故被視為單純的兒童教育組專案成

員,他們已進行約十年的弱勢孩童陪伴,有自己的培訓課程,三年一期完成一批孩童的服務,每年定期陪

伴六至八次活動。嘉義的長期陪伴團隊以親子團夥伴為主。未來這群兒教專案成員亦會持續進行長期陪伴 計畫。

148 環境教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研究發展委員會

「悅讀荒野」的推手 2004 年 由 李 偉 文 擔 任 理 事 長

時,邀請熟悉國際野生動物交易的

陳楊文副理事長擔任研究發展委員 會召集人,以研究法規與政策為主

發展對協會未來有助益的新形態

來說是美德,對荒野而言卻是無形

工」。簡單說明如下:

也降低了吸引新會員加入與募集捐

志 工 ——「 編 採 志 工 」及「 育 輔 志

要任務。聽起來是個比較偏學術導

(一)育輔志工

例如荒野的志工管理辦法的制定,

特色,也深受各界肯定,使得培訓

因此,過去本委員會是少數沒有經

發展委員整合了一套培育「辦理培

向的研究部門,說起來確實如此。 就是由研究發展委員會來主導,也 營志工的委員會。

此外,荒野早年曾向王俊秀老

師及環境資訊協會等請益環境信託

傳實在太困難,要秘書處增加宣傳

訓的工作人員」的訓練,使其成為 育輔志工,讓辦理培訓能更上手。

育輔志工培訓的目標有兩大重

課程。第二、是養成志工擁有擔任

環境信託之用,後來在賴榮孝理事

長期間任命陳俊霖副理事長擔任研 究發展委員會召集人,當時曾以研

讓志工有能力籌辦符合協會需要的

標。

有了改變。研究發展委員會,從單 純 的「 研 究 」, 也 跨 足 到「 發 展 」,

題會永遠存在。

在某一次會議,時任媒體宣傳

部主任的夥伴鄔嘉綾與委員會總召 小白鷺談到這些問題時,決定開始

目前這套培訓已經在臺北、桃

群組與各分會申請辦理。

軸的發展狀態大約從 2013 年開始

的是,若沒有做出改變,這樣的問

需要,協助受訓學員達到培訓的目

例,最後於 2011 年完成國內首例的 其後,這個非以志工團隊為主

人力,協會也無法負擔。可以想像

感度與輔導能力,貼近受訓學員的

園、新竹、高雄等分會及某些志工

環境教育基地信託案:自然谷。

然而,要志工改變性格開始大肆宣

輔導員的能力,讓志工有足夠的敏

究及推動環境信託為一主要目標,

並組團至日本參觀龍貓森林信託案

因此,歷年來的相關會議,總

的需求非常的多,有鑑於此,研究

可能被國光石化案開發,環境信託

夥伴提出願意將所屬土地做為推動

款的機會。

是建議協會要多多加強宣傳工作,

點,第一、是強化志工的企劃能力,

議題一度變得熱門,荒野因陸續有

的損失,失去了宣傳荒野的機會,

荒野多元的志工群組培訓各具

做為圈護荒野可能的手段之一。

2010 年前後,當時大城濕地很

文/ 陳介緯

群組內舉辦過,未來仍歡迎各志工

(二)編採志工

荒野志工相當特別,總是認為

認真做事比較重要,相較之下,個 人的榮譽一點都不在乎。這對個人

149

做些事來改變現況。我們找了一些 相熟的志工,一起辦理編採志工的 培訓,決定讓這批志工來幫協會做

紀錄,讓協會所做的事、令人感動 的人,可以被記錄下來,讓認識或 不認識荒野的夥伴,透過這些故事

瞭解守護行動,進而招募更多會員, 推動募款。

編 採 志 工 以 臉 書 為 平 臺, 於

2014 年成立粉絲專頁「悅讀荒野」,

每 週 發 出 約 30 篇 左 右 的 貼 文, 其 中 3 篇為編採志工創作的圖文,其

餘則是粉專小編們精心挑選的國內 外環境保育相關的報導。編採志工 創作的圖文報導相當多元,每週一

固定刊登荒野人物或活動的採訪報 導,每週三是以自然觀察為主題的

「閱讀自然」 ,週五發表以環境教育 為主題的 EDM 創作。其中 EDM 的

效果超乎預期,有多篇創作觸及人

數超過 10 萬人,影響力驚人,甚至

有兩則分別由知了與快樂魚創作的

EDM,被大甲區農會相中,彩繪於 海堤,佇立於海邊持續影響遊客。

截自 2020 年 6 月為止,編採志

工在臺北分會已辦理了 6 期培訓。 也在新竹與臺中分會的協助下,辦

流分享園地」臉書社團,讓荒野志

工與社會大眾也能在社團中交流並 分享相關的訊息,歡迎志工們多多 利用。

「志工管理辦法」的訂定,可

理了 5 期的編採全國志工訓,讓臺

以讓荒野志工的經營管理制度化,

工作。編採夥伴至今共產出了超過

工」提供荒野更多所需要的培訓、輔

灣各地的夥伴都有機會參與編採的 700 篇的報導與圖文創作,忠實記

錄了荒野的人、事、物,也潛移默 化地為網民進行環境教育。但是大 家的企圖不僅於此,在悅讀荒野粉 絲專頁之外,先後還成立了五個悅

讀荒野虛擬小編的粉專,分別是「熱

狗」、「毒舌」、「呸呸蛛」、「臺客小

妹」與「憨哥」等五個風格迥異的粉 專,小編陣容日益強大,希望分進 合擊,擴大影響力。在這些志工們

的努力下, 2019 年臉書的觸及人次

超過 1000 萬,在網路上徹底發揮環

讓組織的發展更加順暢。「育輔志

助人才的養成。「編採志工」以網路 為武器,用「悅讀荒野」為戰場,對 外進行環境教育,慢慢改變大眾對 環境保育的觀念,也替協助荒野留 下更多紀錄,增強荒野的社會影響

力。無論是研擬「志工管理辦法」, 或者編採志工及育輔志工的經營,

研究發展委員會的志工們儘管都隱 身於目光之外,但是都是希望能在

背後,協助荒野更有能量往前走, 未來還是如此。

境教育與宣傳荒野的功能。為了跨

出更大一步,亦成立「悅讀荒野交

悅讀荒野

海堤

150 環境教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特殊教育小組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文/ 蘇富美

荒野解說員長期以來帶領民眾

而當時的理事長李偉文先生聽

其他夥伴們的接續,繼臺北分會之

更促成了 2003 年年底的音樂會募款

會也陸續辦理特導志工的培訓,大

進行環境教育與自然體驗,觀察自

到夥伴們的想法,馬上大力支持,

親身經歷過而深信自然對人確實有

活動,接著 2004 年成立「特殊自然

然的奧妙、感受自然的美好,並因 著療癒的功能;因此其中幾位從事 特教工作的解說員,默默的在心中 發出心願,期望有這麼一天也能夠

帶領特殊的朋友一起體驗自然,享 受大自然的撫慰,進而燃起了成立 特殊教育小組的行動!

解說工作坊」(簡稱特工坊),募

集荒野解說員組成跨群組的任務團

隊,2005 年「特殊教育委員會」正式 運作,辦理著活動與特殊朋友享受 大自然的洗禮,也培訓特殊教育的 導引人力,因有創立夥伴的初心及

後,臺南分會、臺中分會、新竹分 家互相切磋及討論,能力及經驗也 漸漸提升,雖然導引人員培訓的場 次及人數無法追上解說員的培訓,

至 2020 年也辦了 10 場以上的特教

志工培訓,讓帶領特殊朋友體驗大 自然的人力增加不少。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導引員

們憑著專業、熱情、耐心與細心, 服務對象也擴及視覺障礙、聽覺障

礙、精神障礙、肢體障礙、智能障 礙及失智老人等,根據不同障礙別 研發出不同的活動方案,因應活動 現場可能出現的不可預期的狀況,

活動前還須要場勘、討論動線、流 程模擬、準備教具等,這一切都是 希望給參與活動的特殊朋友們與大 自然有個甜蜜又溫馨的體驗。我們

看到特導員帶領特殊朋友們開啟他 們的感官,引領他們觀察大自然裡 的生物或聽聽大自然的蟲鳴鳥叫,

欣賞枝頭上的花朵,帶他們躺在草 地上看白雲的變化,拾起片片落葉 拼拼貼貼玩起自然創作,一起感受

151

到大自然的美……。

為了能將自然體驗深耕在特殊

朋友的身心中,夥伴們承接長陪活

動,藉由較長時間或多次活動,讓 特殊朋友能深植優游自然的習慣,

例如 : 安排自閉症協進會的朋友在 半年內參與不同的自然體驗活動, 在夥伴溫柔的帶領下,他們終能放 心的徜徉在自然裡;而參與多次活 動的育成會夥伴,也熱情邀請我們 去參加他們設計的自然體驗活動, 從參與活動所展現的笑容裡,看到 他們的放鬆和自信,從活動後頻頻 詢問及期盼下次活動,看到他們的

喜愛與興趣,每一張笑臉、每一次 的期盼眼神,這些都讓所有夥伴們 暖在心裡,一切的辛苦及努力都值 得了。

社會上,雖然一切看似如常,

但特殊需求的族群也一直存在著,

而或許自己或家人也有可能會成 為其中一員。期盼每一位特導員的 陪伴,如同陪伴自己親友般的自在 和同理,重新感受自然及投入大自

然懷抱!大自然是最好的療癒場, 相信這樣的陪伴及感受大自然的芬 芳,能將愛與慈悲的種子埋在他們 心中並且發芽成長。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將自然

的美好分享給特別的朋友,這就是 愛的真諦。

152 環境教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自然中心發展小組

環境教育場域的建置

― 荒野的自然中心

荒 野 保 護 協 會 成 立 於 1995 年

域,故有志工以暫借場域供教育之

過徐老師感人的演講紛紛加入成為

解說及推廣演講搭配進行環境教育

6 月 25 日,當年應該很多人可能聽 志工,這群志工則以自己的定點觀

察據點與參加民眾分享大自然的發 現,漸漸志工也參加培訓成為推廣

講師,也有夥伴提及,步道、公園 及大自然場域常因無法預期的工程

而受影響,自然中心、環境教育場 域、教育基地等實體的場域也被列

入考量之中,但協會為社團法人, 無足夠營運資金可經營一個實體場

文 / 劉月梅

因為時代發展、人力支援、經

用,淡水自然中心是一個有實作、

費支持及環教教育推廣的理念下,

的場域。

連埤生態教室及悟洞自然教室。

悟洞自然教室則是以自力造

屋、自然觀察及體驗大自然搭配的 場域。

雙連埤生態教室則是以守護雙

連埤水草天堂及環境教育為主的場 域。

臺東成功海洋環境教室(2020 年至今) 臺東海洋生態教育推廣 鯨豚與漁獵文化解說

目前由協會管理及經費支援的為雙 雙連埤生態教室現今也申請環

境教育場域認證通過,更積極守護

雙連埤國家及濕地的守護及物種調 查等任務,每年更有弱勢兒童教育 營隊的辦理,解說志工及棲地守護 志工培訓,更積極推動改善水源及 土地的友善契作,現在更推動心靈 飽滿的療育田,多元的教育面向及

多面向及全方位的守護是現在雙連 埤生態教育的發展現況,期望未來

在努力積極地守護工作及教育推廣

下,雙連埤是臺灣真正的水草天堂, 也是環境教育及守護的典範。

特展活動賞鯨之旅

悟洞自然教室,在高雄分會長

帶領著志工的努力下,已有基本雛 形,期望未來能更發揮自然中心的 作用。

自然中心的經營及管理需耗大

量經費及人力,荒野保護協會因為 ▲ 館內解說導覽。

▲ 永續海鮮五星級海鮮鍋活動。

棲地守護的必要性,仍願意投入大 量人力及經費,也期望愛臺灣的人 給我們支持及鼓勵。

153

荒野的自然中心工作項目簡介 臺北─萬里濕地教育中心(2003 年至今) 臺灣珍稀水生植物種源庇護 推廣濕地生態保護觀念 濕地營造與守護行動 棲地守護志工培訓

臺北─五股濕地生態園區(2004 年至今) 新北市最大濕地生態園區 營造北臺灣生物諾亞方舟

戶外環境教育(解說、調查、工作假期)

臺北─淡水自然中心(2005-2016 年) 農場生活體驗 農場動物照護

友善農法教學場域 食農教育推廣

154 環境教育

臺北─北投洲美環教基地(2020 年至今) 臺北市僅存天然河岸 - 五分港溪守護

四斑細蟌自然棲地 - 磺港溪口濕地守護 四斑細蟌復育試驗

洲美地區在地深根與環境教育推廣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臺北─紅樹林生態教育館(2019 年至今) 北臺灣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留區 推廣濕地與紅樹林生態保育觀念 公民科學家監測調查

淡水河口護蟹行動推廣 推動生態淡水河

新竹─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2011-2014 年) 環境信託管理模式建立 環境教育課程 棲地工作假期

棲地監測與維護

蜘蛛生態調查與巡迴攝影展

新竹─油羅田友善耕作基地(2014 年至今) 推廣友善土地耕作

花蓮─馬太鞍濕地教育中心

(2010-2019 年)

濕地動植物保存

戶外體驗解說導覽 落實在地文化傳承 工作假期 棲地營造

友善農法教學場域 食農教育推廣

倡議禁用除草劑

高雄─那瑪夏悟洞自然教室(2008 年至今) 親身體驗自然生活的優質場域 自力造屋計畫 生命教育課程

155

宜蘭─雙連埤生態教室(2002 年至今) 守護國家級重要濕地(雙連埤) 濕地保育學校 環教教育場域

推動友善土地耕種

田間療育及食農教育

臺東─小野柳自然教室(2019 年至今) 環教活動

夜間導覽活動

環教場域經營管理

網站與媒體經營及宣傳 志工培訓

156 環境教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環境教育

畫出一篇綠色大地 ― 綠色生活地圖 您看過住家附近綠色資源標示

綠 色 生 活 地 圖 是 美 國 1995 年

特婁、日本京都、新加坡、泰國等,

Design)所發起一項國際性的活動,

李偉文將這樣的概念帶回國內,並

界已有許多國家的城市出版綠色生

灣的綠活圖工作於焉展開,首先從

的綠色生活地圖嗎?或許您看過,

先 進 世 界 設 計 組 織(Modern World

在這裡我們將要為您介紹荒野起源

為促進都市生活的環保運動,全世

也許聽都沒聽過,但是不論如何, 於 1998 年一項地圖上的新版型運動

──綠色生活地圖,簡稱綠活圖。

活地圖,像是美國紐約、加拿大蒙

都有綠色生活地圖的繪製。1998 年

於 2001 年由汪仁珮擔任召集人,臺 臺北縣市出發。

綠色生活地圖是一張屬於自

然的、人文的、生態的、環保的地 圖,這張地圖也是屬於社區的每一 份子。希望社區居民藉由綠活圖的 製作過程,讓民眾能夠重新認識自 己生活居住的場所,也在無形中鼓

勵了綠色商店的興起。因為,這份 地圖是社區生活中的星星點點,包

含了食衣住行、大大小小的事項,

如:文化古蹟、博物館、環境教育、 學習機構、社區中心、綠色旅遊服

務、生態資訊中心、環保組織、自 行車專用步道與停車場、徒步旅行

路線,還有二手商店、修理店、各

個資源垃圾回收點、有機食品商店、 社會公益商店等;在自然景點方面, 則標示有鳥類和野生動物觀察區、

公共森林、自然區域、公園休憩區、 ▲《地圖有氧運動:從紐約京都到臺灣 7+11 個綠色生活地圖》書封。

特別的樹、植物與濕地等各地形、 值得保護的荒地、自然保護區,與

157

社區生活息息相關的綠色生活訊

己社區為榮的居民,當環境一被破

畫中的一項。

阻擋了一些不當開發,保留下這片

息。它是荒野往社區發展的眾多計

綠活圖至臺灣也多了些荒野

味, 承 襲 荒 野 注 重 講 師 訓 練 的 傳 統,荒野的推廣講師是發展的核心 基礎,開枝散葉將綠活圖帶到臺灣 各地,所累積的經驗幫助在地繪圖

者更容易掌握綠活圖的精神與方

壞的時候,馬上採取行動,成功的 好山好水。2005 年,荒野保護協會

出版《地圖有氧運動:從紐約京都到 臺灣 7+11 個綠色生活地圖》一書,

真實呈現畫地圖過程中,人與土地 之間的點滴故事。

綠色生活地圖的方向與目標承

法。主要夥伴們也是來自各階層的

襲了荒野保護協會推廣環境教育的

他們活力充沛,經常下班後聚在一

動,將綠活圖的概念藉由活動一一

志工,年齡層由 20 歲到 60 歲皆有,

起討論計畫或是籌備活動,並於週

末時刻到各個社區或學校推廣綠活

圖。而綠活圖使用的 169 個圖示不

止是一個個符號而是與環境連結的

媒介,製作綠色生活地圖,也是一 場精彩的創意嘉年華,製圖者可以 盡情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展現一份 深具特色的地圖,我們也嘗試電子

地圖系統來認識、學習,操作綠色 生活地圖並發展環境守護的網路。

2000 年 3 月, 新 竹 分 會 繪 製

出全國第一張綠色生活地圖,地圖

理念,至今已舉辦上百場以上的活

的 推 展 出 去。 截 至 2014 年 為 止,

綠活圖的手法可以很多元。

綠色生活地圖讓人們學習以不

同的角度觀察自己的生活環境,展

開新的視野,在未來,我們希望能 夠更深化推廣的內容,並且與社區 有著更緊密的結合,讓綠活圖逐漸 影響社區,進而能夠更進一步的關 心守護生活的環境。我們也計畫訓 練更多的志工,加強對青少年的推 廣教材,使綠活圖也能成為學校教 育的一部分。

繪製綠色生活地圖中,人們藉

臺灣登錄的綠活圖已有 137 張,而

由探索學習與發現、觀察與記錄,

版,也在夥伴間相互傳遞,比如有

境,同時凝聚出更多元文化意涵的

且有些極富創意特色的地圖但未出 一群夥伴繪製的區域為臺北市昔日 的布料集散地,因此他們的成品不 單是一張平面地圖,以毛線勾勒出

街道、鈕釦代表景點,與當地貿易 常見的媒材做結合;也有人以蛋殼 染色代表不同的區域,抑或是以摺 紙的方式堆疊出立體的山脈,製作

進而關心、珍惜保護我們的居住環 社區意識,而這種長期合作關係亦

間接促使社區環境的持續改善與永 續發展。因此,綠活圖不止是一張 地圖,地圖代表的是一份對人文及

環境、資源的在地關懷,也是對未

來的憧憬及展望,一份美麗的希望。

範圍涵蓋新竹市護城河河畔兩岸。 當時製作小組召集人方宏聲指出,

製作目的在於提供外地民眾參考之 外,最主要也希望透過地圖呈現正

負面訊息,省思、警惕周遭居住環

境相關問題。2003 年 1 月,臺灣第

一份出版的綠色生活地圖摺頁在臺 北市北投奇岩社區誕生。描繪出奇

岩社區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地 圖完成時,奇岩社區也同時訓練了 一批居民為社區解說員,民眾可以 電話預約社區解說導覽。這些以自

158 環境教育

▲ 以布料為製作媒材的大同區布莊綠活圖。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北投奇岩社區綠色生活地圖。

▲ 綠活圖講師記者會後一同留影紀念。

▲ 2005 年 3 月,出版臺灣第一份國際接軌《臺北市綠色生活 地圖》,記者會上致贈臺北市政府。

159

臺灣登錄的綠色生活地圖 TW1 TW2 TW3 TW4 TW5 TW6 TW7 TW8-1 TW8-2 TW9 TW10 TW11 TW12 TW13 TW14 TW15 TW16 TW17 TW18 TW19 TW20 TW21 TW22 TW23 TW24 TW25 TW26 TW27 TW29 TW30 TW31 TW32 TW30 TW31 TW32 TW33 TW34 TW35 TW36 TW37 TW38 TW39

臺北

奇岩社區

TW40

宜蘭

朝陽社區

TW42

宜蘭市

TW44

宜蘭 宜蘭 宜蘭 桃園 桃園 臺北 臺北 臺北 臺北 臺北 臺北 臺北 宜蘭 宜蘭 金門 臺南 臺北 宜蘭 宜蘭 宜蘭 新竹 淡水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嘉義 高雄 高雄

160 環境教育

珍珠社區 天山農場 復興里 三林村

內湖區(阿輝伯版) 內湖區(一峰版) 公館地區 達觀鎮

伯爵山莊 科建

臺北總圖 育才國小 三星國小 后沙聚落

巴克禮公園

臺北市英文版

慈心華德福國小 利澤國中 信義社區

TW41 TW43 TW45 TW46 TW47 TW48 TW49 TW50 TW51 TW52 TW53 TW54 TW55 TW56 TW57 TW58 TW60 TW61

大鄉地區尋寶圖

TW62

桃園農工

TW64

聖约翰大學

盧竹鄉南榮社區 盧竹鄉坑子村

觀音鄉保生社區 九座寮

龍潭鄉高原社區 中壢市中平國小 中壢市芭里國小 龍潭鄉高原社區 中壢市中平國小 中壢市芭里國小 大華國小

平鎮市忠貞國小 北湖國小

中壢市中壢國小 蘭潭國小

大樹鄉統嶺社區 荖濃國小

TW63 TW65 TW66 TW67 TW68 TW69 TW70 TW71 TW72 TW73 TW74 TW75 TW76 TW77 TW78 TW79 TW80 TW81

嘉義

蘭潭後山生態步道

全球

台達電全球廠區節能綠活圖 - 八張

臺灣

台達電臺灣廠區節能綠活圖 - 五張

桃園

龍壽國小

桃園

南勢國小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上大國小 新坡國小 菓林國小 美華國小 莊敬國小 三和國小 三民國小 三民國小

桃園縣社造協會 快樂書院

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芭里社區發展協會

復興里社區發展協會 桃園石門苗圃 南崁國小

臺北

淡水河生態廊道綠色生活地圖 (世界地球日)

桃園

南勢國小

花連 桃園 桃園 新竹 鳳山 馬祖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恆春 彰化 桃園 桃園

花蓮市民生社區 外社國小

龍岡國中綠色生活地圖

新竹香山濕地綠色生活地圖 鳳山縣城綠色生活地圖 東莒綠色生活地圖

笨港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新興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埔頂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瑞祥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楊心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同德國中綠色生活地圖 廣興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樹林社區發展協會綠色生活地圖

桃園縣社區營造協會綠色生活地圖 北恆春綠色生活地圖

彰化縣芬園鄉文德國小(電子版) 武漢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大溪綠色生活地圖

荒野 25 周年特刊

TW82 TW83 TW84 TW85 TW86 TW87 TW88 TW89 TW90 TW91 TW92 TW93 TW94 TW95 TW96 TW97

桃園

富林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桃園

外社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TW113

大忠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臺北

東明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TW114

長庚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屏東

TW115

花蓮

桃園龜崙綠色生活地圖

TW117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雲林

臺北

淡水河綠活圖 Tamsui River Green Map

桃園

發現安平鎮綠色生活地圖 fa xian an ping zhen green map

桃園

橫崗背綠色生活地圖 Heng Gang Bei Green Map

新竹

竹東大圳綠色水路生活地圖 Jhudong Irrigation Ditch Green Map

臺南

大港社區綠色生活地圖

桃園

TW99

桃園

TW102 TW103 TW104 TW105 TW106 TW107 TW108 TW109 TW110 TW111 TW112

雲 林 縣 觀 光 綠 色 生 活 地 圖 Yunlin County makes sightseeing trip green map 綠光方樓漫遊修平綠活圖 HSIUPING INSTITUTE

桃園

TW101

陂塘采風 PAPAGO 綠色生活地圖

臺中

TW98

TW100

仁善綠色生活地圖

嘉義

TW116 TW118 TW119 TW120 TW121 TW122 TW123 TW124

臺中 彰化 臺北 高雄 彰位 屏東 臺中 桃園 宜蘭

陽明大學心理諮商中心資源教室 counseling center volunteer team

屏北地方文化生活圈-綠色生活地圖 North Pingtung Cultural Living CirclesGreen Living Map Shoufeng Taiwan Green Map TAICHUNG DAYA Traveling Green Map Shetou Green Map

荒野保護協會綠色生活地圖

Green wanders lohas in Ciaotou township Green Map Pusin Township Green Map River of Dreams-Wan Nian River Pingtung Taiwan Green Map Lohas Shalu Taiwan Bade City Taiwan

宜蘭五十甲濕地綠活圖

TW125

潛龍綠活圖

臺北

TW126

永興社區綠活圖 Yongxing Community Green Map

桃園

TW127

臺北

地圖好樂!「永和藝文綠活圖」 Taiwan Small Life Promotion Association

臺北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行 腳 馬 港: 慢 活 馬 祖 綠 色 生 活 地 圖 / Through the Magang

霄裡國小綠活圖(yang37 Green Map)Siao Li Elementary Taoyuan Taiwan Green Map 嘉義公園綠活圖 Chia-Yi Park Green Map

TW128

桃園

L i n - k o u Ta i w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Division Green Map 悠遊青埔、樂活趣:桃園縣中壢市青埔 國小綠色生活地圖 Ching Pu Primary School Taiwan

桃園縣新楊平社區大學 New Yang Ping community college

楊梅鎮大同社區發展協會 yangmei green map

TW129

大溪鎮永福國小 Taiwan yfes woo too cool Green Map

TW131

連江

TW132

臺中

臺南

臺南大學里德社區生態旅遊綠活圖 Tainan Lide Ecotourism Greenmap

TW133

茄在梅川 - 臺中市西區後壠仔庄綠色生 活地圖

高雄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綠色生活地圖

桃園

桃園市新埔國小 Shin Pu Taiwan Green Map

桃園 桃園 桃園 桃園

南投 桃園 桃園

平鎮市東勢國小 Ma Mingte Green Map 臺灣中平國小 Chung Ping Elementary Taiwan 走讀南投綠色生活地圖 Nantou Discovery Green Map

蘆竹鄉光明國中 Guang Ming Junior High

TW134 TW135 TW136 TW137

臺北

臺南 花蓮 中壢 宜蘭

節能綠活圖

樹谷園區遺址綠活圖

Hualien City Green Map

Sylvia Huang Green Map Da Tong junior high school

中 壢 市 忠 福 國 小 Jhong-Fu Elementary School Taiwan Green Map

桃園

平鎮市宋屋國小 Song Wu Elementary School Taiwan

桃園

大 園 鄉 五 權 國 小 Wu-Cyuan-ElementarySchool Taiwan

桃園

TW130

蘆竹鄉新莊國小 sinjhuang GM

161

氣候變遷教育委員會

讓人人具備 氣候變遷素養及行動力 2014 年 2 月 14 日 晚 上, 一 個

和家人一起吃湯圓的元宵節、和男

關注與參與。

在這之前,我們著重節能教育

女朋友十指緊扣的西洋情人節,「氣

推廣,然而在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之

中,完成了說明會,宣告荒野正式

被全方面的了解。而氣候變遷是個

候變遷小組」就在這麼特別的日子

成立這個又新、又舊、又小、又大 的群組:「新」指的是當時我們是荒 野最新成立的志工群組,探討從全

球暖化到氣候變遷的新思維;「舊」 指的是我們要談論的亙古至今所產 生的舊問題;「小」指的是當時我 們是荒野規模最小的志工群組,要

從小小的個人行為來關切氣候變遷; 「大」指的是我們要討論全球性的 大議題,如何從生活中擴大全民的

臺北餐桌組

162 環境教育

際,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更需要 龐大而複雜的議題,舉凡糧食、水

資源、疾病、生態、棲地、能源、 溫室氣體排放、海平面上升、防災 救災、國際政策等都與之相關。

那我們要用什麼方式民眾才有

感?用什麼方式才可以吸引到不同 族群的民眾關注?

我們的答案是「從生活著手」,

讓民眾從日常生活的體驗中,感受

文 / 劉峻儒(飛魚)

到氣候變遷和我們的關係,進而可 以做些什麼改變與倡議。

於是我們成立了三個小組,分

別從飲食、生活周遭的路樹、日常 節能,三個面向作為主要推廣行動 方針,以下簡述:

1. 餐桌組:

推廣「餐桌上的氣候變遷」,以

互動、有趣、最貼近生活的工作坊, 讓民眾從每天的三餐開始了解不同

的食材來源、耕作方式、畜牧養殖、 食物浪費等等,對於二氧化碳排放 及環境造成的影響,讓民眾從選擇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適當的食材開始,就可以為減緩氣 候變遷盡一份心力。

2. 樹木組:

推廣「樹蔭下的氣候變遷」,從

生活周遭的行道樹、公園路樹開始, 了解樹木的生長奧秘,及其過程中 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功能、具備微 氣候的調節及降溫功能等,同時可 藉由固碳量的量測操作,讓民眾更 有感,進而可以去保護每一棵樹。

3. 節能組:

▲ 嘉義香林國小節能推廣首發之地 ── 半年間 5 次深耕經營。

推廣「生活中的節能行動」,因

發展衍生出的各項議題,我們成立

而產生的二氧化碳占了相當比例,

論倡議,避免環境棲地受到破壞。

應目前臺灣的發電方式及用電需求 除了發展綠色能源之外,最積極有

了「能源議題組」和其他環團一起討

過網路媒介,以「氣候 ING」來與普

在 2020 年與教育部合作推動「大專

改變、健康資訊,大至企業影響、

效的減碳方式,就是提高能源效率

青年能源轉型認知推動計畫」,希望

整用電行為,就可以達到最直接的

源轉型的概念在青年學子間發酵;

及避免用電浪費,只要民眾願意調 減碳效益。

更多的行動在面對全球暖化的

威脅,全世界積極發展再生能源, 而臺灣也在這波能源轉型的過程中

前進。面對地狹人稠的臺灣,能源

除了實體推廣之外,我們也透

透過不同的資訊分享與交流,讓能

同時也由氣候變遷教育委員會及臺 東分會共同發起,成立「守護知本

濕地專案小組」,避免光電案場的選

址不當,破壞了具備文化、自然、 生態的知本濕地。

1

2

3

羅大眾互動,小至食衣住行、天氣

都市規劃、能源問題、國際報導, 只要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訊息,都是 我們可以跟民眾分享的資訊。

從 2015 年 開 始, 我 們 依 序 在

臺北、臺東、嘉義、臺南、新竹、 臺中分會開辦氣候變遷推廣志工培

訓,2019 年 1 月 1 日,經第八屆第

七 次 理 監 事 會 議(2018 年 12 月 15

4

◀(由左至右)

1. 臺北餐桌組:從餐桌吃出更美好的未來。

2. 臺北節能組:大小朋友都可以做得到的生活中的節能妙招。

3. 臺北樹木組:簡單的工具、可靠的方法,大人小孩都會算的樹木固碳量。 4. 快樂的一餐:從選食材種類、產地、運送方式、烹調方式來減少。

163

日)通過,正式從「氣候變遷工作小

組」成為全會型「氣候變遷教育委員 會」,在全臺灣各地進行氣候變遷推 廣活動。

2020 年,值此全球氣候變遷進

入緊急狀態的時刻,我們提出了「氣

候變遷工作計畫」,以永續為核心 價值,在協會現有的基礎上,希望

(3)為無法避免的氣候變遷衝 擊做好準備。

一路走來,感謝所有參與的夥

伴共同並肩攜手,未來我們將強調 教育訓練及組織運作,期待每一位 夥伴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從生活

印象,並期待未來可以成為國內「氣

候變遷教育的龍頭」、「氣候行動實 踐的標竿」,透過教育推廣與合作倡 議,讓人人具備氣候變遷素養及行 動力。

中翻轉民眾對氣候變遷遙不可及的

各工作群組活動能融入氣候變遷,

提供更專業、更精緻、更高品質的 環境教育及環境行動,由各分會的 氣候變遷群組提出具體年度目標,

對外,推動永續發展教育,以培養 具備面對現在與未來挑戰能力的公 民,讓民眾:

(1)知曉科學證據,了解及預 測氣候變遷。

(2)採行有助於降低溫室氣體 排放量的生活方式。

▲ 新竹夥伴培訓後的積極推廣活動 ── 國中生討論吃電大怪獸。

▲ 臺南夥伴主辦地球一小時關燈一條街活動。

164 環境教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165

秘書處的成長

思議那不可思議的

― 回顧荒野成立階段 關於塑造文化與制度的思考歷程 文 / 第一任秘書長 李偉文

(一)草創期的祕書處

(二)一個小小的心願

心舉行成立大會,當天有近四百位會員出席並依籌備處

棄軍營裡萌芽,在一年多的籌備裡,進行了數十次的會

召開第一次理監事會議,選出常務理監事與理事長。

那麼多環保團體的臺灣,已有那麼多老前輩前仆後繼的

荒野保護協會 1995 年 6 月 25 日在臺北幼獅藝文中

建議的名單勾選出第一屆理監事,成立大會結束後立刻 原先沒有多想,我擬定的建議名單就依會員編號的

序號,我排序 2 號,也就順利當選為常務理事。但是很

快的,因為來往正式公文書的需求而發現,理監事有法

從 1994 年 4 月初,成立荒野的想法在思源埡口廢

議及勘察,在自我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問自己:「已有 努力中,為什麼要再增加一個新的團體?我們努力付出 心力,對臺灣有何特殊意義?」

當時,我很清楚地認知這點,我們既然發願不為

定職權,秘書長也有既定的職權,成立之初沒有找到適

名不為利,無私地奉獻,( 放棄生命中其他選擇與可能

由我跟診所助理還有老婆大人處理),於是沒多久,我

管在什麼行業,什麼身分,時間多少,都可以貢獻。 

當的秘書長人選(籌備期的所有行政事務都是在我診所 特別召開了第二次理監會,並辭掉常務理事轉而擔任秘 書長。

也因為是不拿薪水的秘書長,所以扮演身兼志工與

行政專職的雙重角色,在荒野組織初期不管制度或文化

的建立階段,對於志工與專職夥伴之間,互動與協調的 順暢有很關鍵的好處。

荒野的秘書處夥伴,至今大致也如同我當年一樣,

身兼志工與專職的角色,因為專職,所以必須把分內的 行政支援周密地完成,因為也同時是志工,所以下班後 及假日往往也都貢獻給荒野。

166 秘書處的成長

性),我們希望荒野將是屬於全民的(1、每個民眾,不 2、每個民眾都自覺有義務參與的,社會的集體意識)。

是的,當初在決定投入我所有的業餘時間與資源籌

組荒野時,我就許下一個「小小」的心願──只要你願 意,不管你的身分、興趣、能力、時間,每個人都可以 找到舞臺為臺灣貢獻一份力量。

後來,我發現,這個小小的承諾非常困難達到,因

為要讓許多不同屬性的人,能依興趣、能力、時間,都 有一些行動上的付出,是非常不容易的。不過我們總是 盡力在做。

為什麼我那麼在乎要想辦法讓人能當志工,讓最大

多數的人能為環境而付出實際的行動?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因為我知道,在這個環保已成為普世價值的時代,

再嚴謹,還是會有漏洞,最後一大堆煩人的規定,卡死

府與所有商業團體也都在做環境教育的時代,不差荒野

外,對於組織領導人來說,尤其是非營利組織這類公益

已經不需要再跟早已認同你的人灌輸觀念,(在這個政 這個團體),豐富的知識不見得能使人改變,但是當一

個人願意挺身而出當志工時,他就會真正地改變,不只 改變他的價值觀,也能改變他的生活習慣。

(三)建構值得信賴的百年組織

從荒野最開始,我就很清楚地認知到,臺灣需要一

個可長可久的環保團體,這個讓人信賴且足以維繫百年

的組織,必須善加利用制度與文化的協助,這是帶領團 隊飛翔的兩翼。

了許多創意,更累死了許多循規蹈矩的人。不過除此之 團體而言,制度最大的致命傷害就是,你依法可以制定 組織的制度,但是另一批新的幹部,也一樣可以依法改 變你原先的制度,另訂一套。

講一個極端的情況,當一群夥伴辛苦創立一個團

隊,努力了許多年,打下一片江山,當他們卸任之後, 新的領導幹部可以合法地變更所有目標甚至組織宗旨,

讓創辦人的原始初衷完全不見。這是制度最大的缺點, 制度是人訂的,所以也可以由人很容易地就變更。

這時就必須由組織文化來輔助了,文化很抽象,但

在制度方面,除了堅持財務的極端理想與潔癖之

是的確存在。我們會說這是猶太人,因為做事方法就像

化方面更是以「荒野遊俠」、「溫柔革命」、「荒野是善於

日本有日本的文化,猶太有猶太的文化,臺灣也有臺灣

外,決策機制的公開透明及決策權核心採共識決,在文

等待的」、「荒野大家庭」……來塑造獨特的荒野文化。 舉個例子來說,因為我們知道生態保育是個漫長而

沒有終點的工作,環境的守護必須一代又一代不間斷地

猶太人,我們也會說,這感覺就像是日本的風格,的確, 的文化,但是又沒有人敢權威的說,究竟什麼算是臺灣 文化。因為不明確,所以也沒有人可以去變更。

我在當秘書長時,荒野所有的印刷品,包括對內或

接續努力,所以以家庭的概念來推動是最理想的,帶著

對外的印刷品,一定是從我診所的電腦製作完稿的,其

的每個荒野人則同屬一個荒野大家庭,這是地球生命共

可以主持會議講話,發行刊物,聯絡大家,必須利用這

父母親與孩子來參加,是縱向的家庭關係,而願意行動 同體的橫向關係。

當初秘書處透過行政資源與努力,用實際的活動來

建構這個抽象的觀念。在辦理第二年的會員大會時,由

蘊慧(我的老婆大人)擔任志工召集人,徵召了幾十個 荒野家庭開放家裡,接待二百多位來自全國各地到臺北

實組織領導人與其他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他有論述權, 些可以發表意見的機會,不斷述說團體裡夥伴之間發生 的真實故事,這些一再被述說與轉述的故事就會形成典 範,當組織內的所有成員都認可這個典範背後意涵的價 值與選擇時,那麼屬於團隊具有的文化就形成了。

在荒野成立那幾年,還沒有網路,電子信箱也還

參加年會的夥伴在自己家裡過夜。

沒有很流行,所以所有理念傳遞與溝通媒介只能透過刊

(四)荒野文化的建構

每二週就出一期,目的就是不斷地講真實發生的故事。

幾乎所有的團體一成立,就會開始構思制度與擬

訂規範,的確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明確又有效率,容易

複製,有了制度對組織不斷的成長擴展是非常方便的, 但是也因為這個世界變化越來越快,越來越複雜,有許 多的突發狀況,制度不可能規範到所有細節,這時候該

物,因此那時就用最簡約的方式出「荒野快報」,而且

到了第二任秘書長的後期,各志工群組都開始有了電

子信箱群組,我就開始「信騷擾」大家,以分類分級方 式,每天(核心幹部)或每週(一般會員)寄送電子信給 大家,目的還是為了說故事。

如何反應與處理?而且若以防弊角度來看,制度規範地

167

(五)荒野遊俠以荒野之名

這些年若有機會跟荒野新的志工夥伴演講時,會順

便觀察一下這些新幹部,是否仍維持著荒野的精神,總 會覺得每一個發下心願的人,當然可以做到很多事,但

因此,在肯定每個人的努力之際,也得把功勞信

譽回歸到荒野。記得在二十多年前擔任社區童軍團團長 時,曾簽了一份服務員諾言,其中有段話影響我很深:

「我永遠願意,忠誠地、勇敢地,為童軍運動(為

是就長期而言,只有組織才能對社會有最深遠的貢獻,

荒野)做人,加強公眾的信心,鞏固童軍運動(荒野)的

騷數十年,也都會過去(甚至不必那麼久,往往對公益

力大小、財富多少,盡心竭力爭取童軍運動的每一點滴

因為每個人都會死亡,再出名的人再有影響力,各領風 事情努力數年或數十年來,會因個人生涯規劃或家庭因

素,工作健康因素……而轉趨引退))那些如偶像般的

個人貢獻若沒有回歸到一個團體,隨著個人引退或過

世,所有累積的「社會貢獻度」都隨之消逝,其實是很 可惜的。

看世界各國有影響力的非營利機構,沒有一個不是

累積該團體數十年來眾多前輩們的努力,才會有今天對 社會持續的影響力,絕不只是現今在朝在世的這一批義 工所能得致的。

榮譽,愛護一切愛護童軍運動的人,無論地位高低、權 和整個的健全,使他的一切,凡是經過我手的,都更切 實、更周密、更繁榮、更崇高。」這個信念,也是所有 荒野人的信念。

記得在秘書長任內,曾在荒野快報裡,以「荒野

遊俠」這個名詞,來具體呈現荒野人的素質,這篇荒野 二十五周年回顧的最後,就以當年我寫的這六大特徵來

送給所有荒野夥伴,一方面是不忘初衷,另一方面也是 自勉之。

1. 荒野遊俠是熱愛大自然的。

同時也因為熱愛大自然進而會去關心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2. 荒野遊俠是快樂且自由自在的。

我們快樂地、樂觀地、溫和地及堅定地面對漫漫的保育之路。

3. 荒野遊俠始終為了公眾的權益而努力。

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遊俠是為崇高理想在流浪的。

4. 荒野遊俠是不重名利的。

遊俠是完成任務後就飄然隱去,不居功、不受酬,是遊俠的天性。

5. 荒野遊俠是機動性高且重效益。

我們經常以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充分實踐遊擊戰的特質,因此我們不重門面與排場。

6. 荒野遊俠是勇於開創、樹立典範的。

遊俠是不拘泥於繁瑣制度的,以充分彈性來開創各種可能性。

168 秘書處的成長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秘書處的成長

從志工秘書長至專職秘書長的過渡期

文 / 第二任秘書長 汪惠玲

我是荒野第二個由志工擔任的

動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力。過程中,

的秘書長,任期接在李偉文醫師擔

原則就盡量由志工承擔,一方面讓

秘書長,也是最後一任由志工擔任

任六年秘書長後,自 2001 年 9 月起 到 2002 年 8 月,前後只做了一年, 想一想,這段任期真是迷你。

也許你會疑惑,既然我已發願

承接下秘書長的工作,為什麼任期 如此迷你?

因為這是一個承先啟後,協會

組織發展轉折的階段性任務。

在協會草創之際,人力、物力

及財力都處於拮据狀態。在這樣的

2001 年 9 月,徐仁修老師缷下

如果是志工能負責的工作,協會的

理事長一職,由偉文接任。此時,

大家得以發揮,以行動展現力量,

志工人數也達千人以上。秘書處專

一方面也可節省財務開銷。此時協

會秘書處的主要工作是負責人員與 訊息的連繫傳遞,經費收支處理等 行政業務。不過隨著協會會員人數

愈多,活動能量愈加強大,相應的 行政業務量也愈來愈大,對能力需 求也越發專業化,在考量人力負荷 及協會發展,秘書處的人力也逐步 擴展中。

六歲的荒野,會員已超過五千人,

職人員正式突破 20 人,以行政部、 推廣部、企劃部、保育部及分會秘 書等來區分工作職掌,由志工擔任

的秘書長及專職擔任的副秘書長來 帶領,共同推動達成荒野願景的行

動。偉文在接任理事長後,希望仍 維持由志工擔任秘書長,以志工為 協會掌舵的精神,所以找我接秘書 長。

條件下,要打出名號,得到大家認 同,成為一個有群眾力量的團體, 荒野必須走一條不同的路。在當時 網路傳播還不發達的年代,為了衝

高會員數,荒野打一開始,就採取

「用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用最 少的專職人員及最多的志工,來進

行各項活動」等行動原則,以演講 和自然解說活動來廣泛接觸群眾,

招收對自然環境有興趣的民眾參加

活動,以這些方式宣揚協會理念。 再以低門檻易上手的志工訓練,提 供可以發揮的舞臺,讓大家能以行

▲ 社會團體參訪協會時的分享。

169

雖然我是創會會員之一,從協

與國外保育團體互訪交流,2007 年

有無法和秘書處專職夥伴一起打拼

作,募集老虎保育基金等;最重要

考,理事長和理事們已經是荒野方

會一開始就參與各項雜七雜八事務

還與國際老虎基金會及統一超商合

們正在寫歷史》,了解荒野多樣性的

的是,那一年,荒野的保育專業能

的推動,也藉由編輯六週年特刊《我 全盤面貌及大家對荒野的期待。但 我當時有教職在身,僅能在課後之 餘處理秘書處業務,所以偉文還商

請劉維平大哥和郭梓芳教官擔任秘

書長特助,協助秘書處運作。這些 安排都是希望能延續傳統,以志工 意願及行動為主軸,秘書處為支持 系統的型式持續運作。

但,荒野長大了!

2001 年,荒野除了演講、解說

及營隊等教育推廣活動能量持續增 強外,還推動進入校園的兒童教育

力升級,專職人員開始進行議題規 劃研究並和志工夥伴主動出擊,接 手愈來愈多的專案企劃等。這些業 務有的由義工主導,也有許多由秘 書處專職籌劃執行,這些行動都因

荒野能量的聚集而蓬勃。不過,此

時應該要掌握協會運作,負起代言、 協調及執行決策的我,卻常因時間 及精力的限制,開始有無法顧全所 有事務運作的焦慮,如火車頭般的

荒野可能也因「志工秘書長」的存在 而無法全力向前行。

張宏林是當時的副秘書長,在

推廣講師及親子團的炫蜂團二、三

那一年的荒野,他承擔起很多秘書

方向;那一年,協會接管了雙連埤

奉獻心力,對協會日常運作及業務

團的開團,持續開拓兒童教育的新 生態教室,第一次負起硬體設備管

理經營的全責;那一年,志工定點 觀察已成熟到可以認養值得保育的

生物棲地;那一年,協會繼續開展

國外分會據點,並向國際伸出觸角,

長的工作,包山包海、忙前忙後地

向的指引者,秘書長肩負的則是執 行工作。對一個發展中的龐大組織

來說,只要理事會運作得宜,且秘 書長工作已經多到無法由兼職志工 負擔時,是否還需要堅持「秘書長 應由志工擔任」這個傳統?

因此,經過這一年的經驗及反

思,我們決定,因應荒野的成長, 秘書處應能獨立運作,全權負責, 才能表現得更專業,更有力量。秘 書處的專職系統應由專職秘書長帶 領,與志工系統並行,兩者相應相 生,相輔相成。我也在這豐富精采 的一年結束時,將秘書長的棒子, 正式轉交給宏林,荒野自此邁向另 一新局。

持續發展貢獻了很大的能量;雖有

志工之實,卻因專職之名,只能擔 任副手,所以一直有名實不符的苦

悶。而我忝為秘書長,在協會蓬勃 發展,各項業務努力開展之際,也

▲ 與老虎基金會及統一超商募款協調,會後合影。

170 秘書處的成長

的痛苦與空虛。所以,我們開始思

▲ 與分會夥伴分享荒野經驗。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秘書處的成長

打造秘書處

成為荒野理念推動的強力執行器 ▼ 完成荒野保護協會使命的策略與戰術

完成荒野保護協會使命的策略與戰術 人 人人

生 態 團 體

策略聯盟 學 術 團 體

宗 教 團 體

共生

國 際 團 體

大自然(地球)

動 植 山 海 氣 物 物 川 洋 候

長期

法規制定(立法院)

中長期

中長期

性,則有利荒野向心凝聚,加上他 的高效寫作功力,讓荒野的輪廓與

協 會

長期

長期

目標更加清晰,也透過許多的故事

人才 錢 組織

訓 練

教 育 基 地

行銷荒野,讓荒野知名度不斷提升, 成為人們不害怕,甚至願意加入的

短中期 推廣理念 教 育

荒 野 棲 地

活 演 出 媒 動 講 版 體

各 地 分 會

國 際 組 織

環保團體!而同為志工職的秘書長

特助劉維平則以他在企業界的運作 中期

地 老 父 方 師 母 政 親 府

綠色政策(政府)

李醫師的仁愛和善及廣結良緣的個

集體意識

完成

兒童生態教育

遺產的朋友,願意加入與宣揚!而

愛護

短期

生態平衡

長期

命源頭,是我們能留給後代最珍貴

認 欣 感 回 知 賞 激 饋

永續經營

與荒野的結緣,應該是在動物

相關經驗的人來協助,因此,就毛

導陳明慧常會提供一些相關資訊,

野專職人員,也開啟了我二十多年

園擔任志工時,當時我們的志工督

後來又因為一些機緣,認識了張文

宗與陳楊文兩位荒野創立的重要成

員, 在 他 們 的 引 領 下, 開 始 與 荒

遂自薦投了履歷,之後有幸成為荒 非營利組織工作的生涯。

當時徐仁修老師擔任創會理事

野接觸,由於所學是公關與廣告,

長,李偉文醫師則是擔任志工職的

供一些組織初期成立運作的建言。

說、能拍、能寫的生態藝術家,荒

當時也在公關公司工作,就斗膽提

直到荒野秘書處因為工作任務的擴

編,而新增設企劃部,需要一位有

文 / 第三任秘書長 張宏林

秘書長,徐仁修老師是臺灣少數能 野的思維價值基礎,決大部分都架 構在他的基礎上,讓相信荒野是生

經驗,適度協助與解決組織的運作 瓶頸,再加上秘書處專職副秘書長 黃小萍的帶領,荒野秘書處短短成 立三年,就來到了最健全與強健的 體質,當然也奠定了後來秘書處擴

大的基礎!(完成荒野使命的策略 與戰術,如圖)之後李偉文醫師卸 任秘書長,再由富有生態專業與教

育經驗,同時傳接李醫師和善待人, 有助化解及溝通荒野發展過程中,

各項辯證的汪惠玲老師接任志工職 秘書長,後來再經過組織的一些調 整變化,我有幸成為荒野第一位專 職秘書長,這也代表荒野的業務發 展,已經來到秘書處必需承接更多 角色的時候。

171

秘書處最早架構為行政部、企

的年代,讓荒野得以躍上新聞版面,

育的創新、建立自然教育基地以及

種議題倡議的需要,再成立保育部,

的理監事與 12 個工作委員會(如右

成立十年的荒野為何會成為臺灣最

國際視野的開拓與影響,可以看出

讓更多人認識接觸。當然我們當時

劃部及推廣部所組成,後來因為各

大的環保團體!

圖)更是居功厥偉,秘書處如果沒

四個部門的運作模式,同時確保每

有這群第一線推廣的志工夥伴,是

個部門至少都有 2 至 3 位以上全職

不可能完成這些任務,這也是許多

人員,確保組織穩定運作,同時也

算 一 算, 從 1999 年 投 入 荒 野

團體無法複製的成功經驗!

可以避免離職後的工作交接斷層,

臺北總會秘書處由於專職編制來到

保護協會工作,已經在非營利組織

工作了 21 年,荒野打開了我另一個

這樣運作架構至少維持到我

了近 10 位人員,促成我們有足夠的

人生發展,也在這結識了非常多的

2006 卸任秘書長一職為止。

專業與能力、人力來執行各項中大

好友,人的組織難免都會有不同紛 爭,大家也許會對於做法有不同意

在荒野十年之時,我在對外演

型活動,荒野與風潮唱片合作的音

樂節、地球日、夏至關燈、植樹節、

講時,整理了十點荒野的重要貢獻,

企業合作,甚至透過徐仁修老師的

育、復育臺灣僅存重要之自然棲息

見,但目標肯定都是一致!很高興 荒野已經成為臺灣社會的公共財,

分別是深層的觀念推廣與扎根教

3M 家庭日活動與台達電、緯創等

你不用知道現在的理事長與秘書長 是誰,但你心裡知道臺灣有荒野保

地、合作代替對抗的環境議題參與

人脈與專業,我們甚至幫尼加拉瓜

護協會真好!我很榮幸成為荒野大

模式、人人皆可貢獻的志工參與模

政府出版了一本介紹尼加拉瓜自然

家庭一份子,大家一起繼續為守護

式、整合社會各界資源發揮最大效

生態的攝影書《野性尼加拉瓜 Wild

後代子孫資產努力!

益、廣用媒體宣傳讓民眾擁有以臺

Nicaragua》,透過外交部將書致贈友

灣自然資源為傲的正確態度、與社

邦元首的紀錄,都是在這樣的脈絡

區結合提倡終身教育、兒童自然教

架構下進行合作,在網路還沒盛行

▼ 2004 年荒野保護協會秘書處組織架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2 秘書處的成長

)

)

)

)

)

)

)

)

)

)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工作委員會架構(~ 2006 年) 1. 解說教育委員會【推廣部協助】

• 解說定點組(48 處) • 資深荒野解說員、荒野解說員、初級解說員、 實習解說員(1000 位)

2. 兒童教育委員會【推廣部協助】

• 環教種子教師(荒野環境教育種子教師培訓團隊/對外,水筆仔團隊/對內) • 兒童教育解說員(無尾熊、小雨蛙) • 兒童營輔導員(荒野青年團)

3. 推廣講師組【推廣部協助】 • 推廣講師 • 校園推廣講師

4. 綠色生活地圖委員會【推廣部協助】 • 綠圖推廣講師

5. 親子教育委員會【推廣部協助】

• 炫蜂團 • 臺北一團總會團、臺北二團汐湖團、臺北三團花新團、臺北四團北海團、高雄一團、 新竹一團、 新竹二團、臺中一團) • 小蟻團臺北一團 • 新竹奔鹿小隊 • 總團長/團長/導引員/觀察員/父母 • *後續將向上推展奔鹿團、翔鷹團

6. 國際事務委員會【行政部協助】 7. 環境策略委員會【保育部協助】 • 鄉土關懷小組 • 離島關懷小組

8. 自然中心發展委員會【推廣部協助】 • 淡水自然中心

9. 特殊教育委員會【推廣部協助】 • 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

10. 研究發展委員會【保育部協助】 11. 棲地管理委員會【保育部協助】

• 富陽森林公園 • 五股溼地生態園區 • 新竹食蟲食物保護區 • 諸羅樹蛙 • 溼地植物庇護中心(萬里站、葛瑪蘭站、桃園站籌備中)

12. 原住民事務委員會【隸屬推廣部】

173

秘書處的成長

讓荒野志工熱情盡情發揮

― 秘書處的規劃與帶領 文 / 第四任秘書長 施純榮

荒野擁有眾多且極富創意的志

秘書處內部討論時,湧現出全

會時,發現有些秘書仍在原地踏步;

地,由在地歌手擔綱,就可以作為

乏經驗的秘書建議:「你可連絡協

工群,如何讓這些能量整合,成為

國性活動的雛型:找一個公共的場

處夥伴的規劃與帶領;以環境倡議

地方夏至關燈的主場。這樣的活動

環境教育的重要推手,則有賴秘書 的二個例子說明如後:

2007 年籌備「夏至關燈」

節能減碳環境倡議活動時

形式其實各分會都有能力承辦,讓 活動可以串連成一個全國性、有主 題性的大型節能減碳倡議活動。

事不宜遲,企劃部即刻草擬活

企劃部與主要贊助企業,討論

動要點,提供至各分會。分會秘書

以「不插電演唱會」型式、更能符合

辦單位,開始著手規劃;有的秘書

出一個大原則──今年音樂會希望 節能的訴求。

174 秘書處的成長

此時企劃部則積極主動協助,對缺

辦單位,我下去陪你一起談。」就 這樣,十個分會所在縣市,都積極 地展開相關籌備活動。

各地分會,則做活動的細部規

劃,和各志工群溝通及認領工作。

夏至關燈前最後一週,各縣市

反應不一;有的很快找到志工及協

政府相關單位,都主動召開記者會,

仍一籌莫展;經企劃部逐一連絡分

這有意義的節能減碳活動。

號召在地民眾和企業,一起來響應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我們一同促成 2007 年夏至關燈,從一個臺北市大安森林關燈活

動擴大為臺灣十個縣市,60 多萬民眾共同響應和參與的全國性節能 減碳倡議活動。

從整個活動的發想到完成來看:

一、企劃部與贊助者洽談時,應瞭解彼此需求和荒野志工的能量。 二、秘書處夥伴,需在活動主軸和志工群能量間取得適當平衡。 三、因勢利導,擴大活動規模,創造話題以達到有效倡議。 四、協同各分會,建立荒野籌辦全國性環教活動的口碑。

五、澳洲在臺辦事處,主動協助,與雪梨關燈活動主辦越洋視訊。 六、讓荒野的志工,充份感到愛及與有榮焉的參與感。

▲ 2009 年 4 月 18 日刊登於聯合報。

凡此種種,秘書處夥伴的居中策應,都很重要。

175

2008 年籌備地球日倡議活動時

秘書處第一次籌備會議時,有夥伴提出,志工們

表示:不想再辦園遊會活動,他們希望回小組帶體驗活 動,還比較有意義。這提議合理,但也是一個震撼彈, 地球日以園遊會方式來呈現,己行之有年。

接下來,我們提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什麼樣的活動,能讓很多人參加,但不會對自然造

成太大的負擔?

「淨灘」很快成為大家心目中的首選;淨灘參與人

數多,不僅不會對自然不利,適當的規劃,反而大有幫 助。(註 1)

保育部,很快找到訴求的主軸──臺灣的自然海

岸,己不足 45%,這不只是景觀的破壞,更讓海洋生

物失去棲息之處,而天然海岸線也因為民眾生活和休憩

習慣而滿佈髒亂。企劃部,找到國際淨灘的標準程序。 推廣部,就企劃部的 SOP 加入心得分享,成為荒野淨 灘的 SOP。於是在 2008 年荒野推出有全國視角的地球 日活動。

媒體焦點:臺灣的自然海岸己經不過半。

企業關注:與荒野合作,讓員工參與環境活動。

荒野志工:換一個方式,一樣可以傳達環境教育的理念。 參與民眾:原來淨灘是可以這麼有趣且有意義。

不僅如此,我們還將各地淨灘的結果:各廢棄物的

種類和百分比,提供給各地的環保局,作為宣導和改善 的依據。

也因而讓各地海岸的清潔,列入各地方政府環保局

的工作項目。

能有此成果,實有賴秘書處與各志工群組的通力合

作,才得以實現。

註 1:自臺北港北防波堤興建後,港區北側因「突堤效應」使得淡水河出海口左側海岸由原本的侵蝕岸變成堆積岸,

久之形成廣大的沙灘而逐漸成為鷸鴴科水鳥適合的繁殖環境,荒野於 2006 年發現北部鷸鴴科鳥類繁殖期高峰為 4-6 月, 此期間如辦理淨灘活動將干擾水鳥育雛,為了護生,荒野逐漸調整淨灘時間,並於 2010 年起將全臺大型淨灘活動調整 至 9 月,除了能持續推動海洋保育外亦能降低對夏季水鳥繁殖的干擾。 (編按)

176 秘書處的成長

荒野 25 周年特刊

177

秘書處的成長

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未曾選擇的那條路

從小生長在基隆暖暖的海軍

眷村,聯考失利後與建築系擦身而 過,重考就讀國防醫學院成為一位

軍人,二十多年的軍旅,學習到系

文 / 第八任秘書長 劉建隆(松雀鷹)

統性的條理與公共衛生的衛政和健

為協會的創始會員。2007 年,因為

建設客服與非營利組織的志工服務

此有緣步上精彩的荒野志工之路。

康專業,紮實地運用在物業管理、 系統上,深耕務實也有創新、創意。

巨人的肩膀上。2016 年 5 月,偶然

年,畢業奉派馬祖醫院,踏上南竿

業、軍醫系統服務、退伍轉任物業

健士會、起始於親子團的緣。1987

之間的關係有著更多元的思考與判

的第一天,有幸認識同住的室友李

斷。退伍至今,雖沒有按所學專長 在醫療產業上發展,卻也把軍中系

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

荒 野 的 源 與 緣, 源 自 於 民 生

統化的思維與能力,也因流行病學 的概念影響,讓自己對於人與環境

孩子的教育而加入北海炫蜂團,從

偉文,其後也參與民生健士會,雖 是其中的一員,但終究還是沒能成

的機會由志工轉任專職,從學校畢

保全、意外進入建設客服、再到非 營利組織服務,這一路走來有許多 的貴人相助,無論是在軍中服務的

過程,以至退伍後的第二人生,能 順利順遂而沒有無奈,全都是身旁 的朋友與荒野夥伴的加持與幫助, 感恩感謝。

進入秘書處後,面對完全沒有

服務過的特殊組織,與不熟識的陌

生同仁,心情上確實是戰戰兢兢、 如履薄冰。循著時間的軌跡而探尋 荒野的過往歷史,再查閱歷代前輩 的努力奉獻且細細品味寶貴經驗, 才瞭解從創會開始經歷過李偉文、

汪 惠 玲、 張 宏 林、 施 純 榮、 林 金 保、周東漢、李建安等歷任秘書長 的辛勤付出,以及各自在與歷屆次 理事長的相互扶持下,都有著代代

178 秘書處的成長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相傳的任務交替與絕佳貢獻。領 著協會的宗旨與目標,處在不同 年代的篳路藍縷,適切地突破各 式問題關鍵與處理大小事,同時 也須隨著狀況變異而不斷地動態 調整隊形編組與適應任務特性的

更迭。而今,願景依舊、任務猶

在,荒野秘書處已經歷過歲月與 多 重 任 務 的 洗 禮, 在 人 員、 組

織、策略等項多有變革與調整,

而唯一不曾改變的是,遵循著協 會組織的核心價值,力挺志工的 安定信念及荒野保護協會守護環 境的決心。

我必須看到,我希望看到的

改變。甫自到任後,先盤點既有 的資源,如人員、職掌、任務、

財務、裝備、各委員會與小組等 項 目 的 支 持 與 資 源。 改 善、 優 化、調整、改變、擴大交流,都

必須與時俱進,從場館環境整理 開始,到後來逐步改善專職福利 及穩定性、促進專職與志工間溝 通交流、優化內部作業及簡化行 政流程、調整財務作業與稽核、

179

推動專業專職招募及人才培育、改

由管理部負責歷年來入退會員之分

續關注原有的 74 個重點棲地外,協

管理思維、促進國際組織交流等等,

人數且逐年增加,比較 2016 年每年

宜蘭,象徵著協會宗旨里程的推進,

變內控經營策略、導入非營利組織 如在專職人力面向上,因業務量與

專 案 任 務 增 加, 已 由 48 人 擴 充 至

57 人,且趨於穩定。在財務面向上, 因調整稽核與作業方式,因 2019 -

2020 年通過會計師簽證而提升;在 收入的面向上,改變外部專案贊助 合作的策略,致年度專案額度擴增

約二倍;在外部交流上,曾赴新加

坡拜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至 大陸與阿拉善 SEE 生態協會合辦培 訓課程、與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協 力在澎湖推動海洋守護論壇活動,

許多交流經驗在在都支持著協會的 永續發展。

檢視過去策略推動的經驗,秘

書處憑藉著既有的企劃部、棲地部、 管理部、財務部及分會秘書等編組, 賡續務實運作。在組織發展方面,

180 秘書處的成長

析,優先穩定組織發展指標之會員

平均約增 600 人;在擴增外部合作 機會方面,由企劃部負責外部贊助 合作連結,增加協會曝光宣傳暨媒 合志工環境守護及教育服務場次; 支持志工組織擴展及交流,由各分 會秘書支持,如氣候變遷教育委員

會於 2018 年購得第一筆圈護土地在 我們稱之為荒野 1 號地;另接受委 託管理在高雄田寮農地及北投關渡 八仙段農田各一筆,持續租地支持 友善農耕推動,面積計約三甲地。

組織的影響力,來自於利他且

會、減塑教育、野溪調查、河溪教

內化的核心價值。荒野保護協會成

評估與行政規劃,新增紅樹林生態

織發展」、「環境教育」及「棲地守

育等小組相繼成立;棲地部專業的 教育館委託經營、臺東小野柳自然 教室標案服務、臺南水雲國小認養 等環境教育推廣的場館場地,進而

擴大組織能量。在環境教育方面, 除擴充棲地部之環境教育小組與各 分會合作支持志工開辦各式教育講 座與課程外,也以專案專職方式, 協助各教育委員會擴展教育能量, 其影響人數逐年遞增,每年均超過

25 萬人次;在棲地守護方面,除持

立之初,為永續經營而思考設定「組 護」等核心策略。秘書處除支持志

工系統運作、常態會務推動、擴大

招募會員、開辦課程、講座及培訓 外,另也在組織發展與操作的既定 工作上,紮實地為永續經營奠定穩

固的基礎。荒野環境守護志業,松 雀鷹只是一個信念的傳遞者,現在 是、未來也是。

荒野 25 周年特刊

09 Appendix

荒野圖書室

荒野相關出版品大事記 自然禱詞

荒野老照片故事館 荒野音樂館

181 181

附錄 1 荒野圖書室

整理 / 林惠慈、陳盈孜、游秀玲、廖文瑄

荒野有情

作者:荒野保護協會/徐仁修、葉美青    、夏荷、游登良、賴榮孝

出 版 社:大地地理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7 年 6 月

新竹地區的兩生爬蟲動物 總編輯:李偉文

執行編輯:劉月梅 撰文:許慶文

攝影:徐仁修、王緒昂、葉美青、    向高世、許慶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出版日期:1998 年 5 月

內容簡介:

當你忘記人為自然的一份子時,可以看看荒野有情裡,徐仁修 與各作者書寫的自然觀察與感受;當你面對大自然手足無措時,可 以看看這十篇徜徉自然裡,知識與情感並存的細膩文字;或許你可 以找回一種熟悉的感覺,或者開始從自身的生活環境開始,發現即 使充斥文明的城市,自然生命仍強韌的向你我發聲。

內容簡介:

針對新竹竹塹地區之兩生爬蟲類進行調查。從兩生類的有尾、 無尾、無足三大類型,以及爬蟲類之鱉、龜、蛇及蜥蜴屬等,以清楚 的圖文介紹這些民眾既熟悉卻陌生的物種,更希冀透過進一步的認識 而破除對牠們的害怕與誤解,以更加理解物種多樣性與環境的相互關 聯。

察顏觀色-大安森林公園步道解說手冊 策劃:陳明慧、黃炳誠

編輯:周順軍、賴榮孝、蘇崧棱、陳美惠、鄔如美、楊純珠、胡秀芳、吳惠萍、唐宜慧、蔡碧真、高嘉淺、胡慧婷 攝影:周順軍、賴榮孝、蘇崧棱、黃炳誠、胡秀芳、王麗莉、呂勝由 插畫:黃一峰、張嘉慧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出版日期:1998 年 11 月 ISBN:957-98114-0-7

內容簡介:

以大安森林公園的十一處入口編列十一條步道的自然觀察導引解說,按手繪地圖上之導引路線編列 常見之物種介紹,以平易近人的敘述介紹物種的特色與小故事,並在每條步道後頭附上二至三道問題, 引導讀者動腦想一想。

自然觀察週記

作者:方樂融、王光正、李可、李兩傳、李俊輝、吳永斌、林柏昌、徐仁修、黃一峰、黃斐悅、黃知行、陳碧芬、 陳俊霖、陸大光、 張宏林、賀新、楊維晟、盧銘世、賴榮孝、葉美青、劉思沂、 蘇貴福、蘇崧棱 發行者:荒野保護協會

出版日期:2000 年 10 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設計為 2001 年之週曆格式,每跨頁設計空白之週曆,給予使用者自由書寫繪畫的空間。全書並搭 配各界作者之自然觀察的手繪筆記,以及部分自然攝影照片,示範不同的紀錄方式,帶領民眾拾起屬於自己的自 然觀察筆記。

182 附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地圖有氧運動:從紐約京都到臺灣 7+11 個綠色生活地圖 作者:荒野保護協會/汪仁珮、胡儀芬、吳立萍撰文 出 版 社:野人文化

出版日期:2005 年 03 月 ISBN:986-80592-2-4

內容簡介:

1991 年底,美國「先進世界設計組織」(Modern World Design)負責人 Wendy Brawer 為了向來到紐約,參加在聯合國總部舉辦的地球高峰會 議的世界各國領袖介紹她所熱愛的紐約市,她設計了一份標示出紐約市自然、人文相關,包括綠色商店、歷史建築、自行車道、公園、看星星的 地方、資源回收站等景點的地圖,並將這份地圖命名為「紐約市綠色生活地圖」。1992 年春天,這份紐約市綠色生活地圖出版發行,經由聯合國 及其他相關活動傳播出去,迅速成為風行全球的國際性活動。1998 年,荒野保護協會將綠色生活地圖這個活力十足的綠色行動帶回臺灣,並在 2001 年畫出了第一張臺灣本地的綠色生活地圖。本書詳細述說 7 個國外城市和 11 個臺灣在地綠地圖,裡面充滿了生鮮活力的故事與人物。一群人 透過實地探勘和不斷「哈啦」,深入瞭解生活環境,在習以為常的社區裡,挖掘埋藏已久的感人故事、發現住家附近被人忽略的綠色景點……。

在自然中玩耍

作者:荒野保護協會/賴榮孝、蘇崧棱、蔡耀輝、    楊純珠、陳艷紅、胡秀芳、劉雅文

觀察我的野人朋友─ 16 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 作者:李偉文

出 版 社: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美術編輯:奇藝果創意設計研究室

出版日期:2004 年 1 月

內頁插畫:黃雅琪

出 版 社:大樹林出版社

ISBN:957-29293-1-3

出版日期:2002 年 6 月 ISBN:957-0403-19-5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子活動的經驗所寫成的。主以繪本方式,從主角豆 豆及其親友,透過生活中最容易接觸的庭院、行道 樹、公園等,去發掘、探索自然。每個單元故事後 皆會介紹主角物種的相關知識,亦會加註「自然小

彩萬分,看見記者、工運者、牙醫、數學老師、木工師傅、鞋廠老闆、音樂老師、 建築師、黑手、生態家、銀行家、藝術家、唱片創辦人、室內設計師…等,不同行 業的人們替自然與自己療傷、發聲。這些情感充沛的故事尾端,更附上短文,寫上

本書是由荒野許多解說員多年來實際帶領孩

偵探」,去引導學童如何進行觀察及進一步思考。

李偉文介紹用獨特方式守護自然的朋友,16 篇真實的人生故事裡有笑有淚、精

傻人行動的意義,不只流於感性,更表達出生態行動的知識樣貌。

水泥城中的野地 二重疏洪道生物紀錄及活動手冊

作者:荒野保護協會/王光正、吳雅嵐、邱麟雅、陳葉旺、陳介緯、曾博淵、賴榮孝 攝影:王光正、李祥銘、林秀麗、陳葉旺、曾博淵、廖本興、賴榮孝 出 版 社:裝潢世界雜誌社 出版日期:2005 年 5 月

內容簡介:

一部「二重疏洪道」的生活體驗書。針對較具特色的「河岸公園、荷花公園、五股濕地生態園區」編撰成一本生態 記錄活動手冊。全書介紹了 10 個位於二重疏洪道之熱門景點、18 個生態活動遊戲,以及 73 種常見動植物的收錄, 藉由書中的介紹與觀察導引小提示,重新喚醒人們對這塊土地的關心與重視。

183

香山溼地觀察手冊

與荒野同行 一個牙醫師的荒野之旅

企劃:劉月梅

作者:王銘煌、王淑慧、呂秀珠、許天麟、    張登凱、麥桂齡、鄭斐娟

作者:李偉文

出 版 社:自然國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古進欽、李潛龍、許天麟、張登凱、    溫俊傑、 魏子強、蘇湘婷

出版日期:2005 年 4 月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出版日期:2004 年 12 月

ISBN:957-01-9971-7 GPN 1009305089

內容簡介:

本書以香山濕地為主軸,介紹其惡劣環境的成因及在地居民依海 為生的生活形態。相對於濕地上的動植物,牠們在面對高變動性的鹽 度及溫度環境中,反而展現出大自然其奇妙的生物多樣性。書中亦介 紹了常見的動植物,也特別紀錄其求生秘笈與觀察指引。

ISBN:986-81103-0-0

內容簡介:

透過李偉文的觀察,如實的紀錄下全國各地,荒野夥伴們的 點點滴滴。因他們不作秀、不求名與利,卻精彩的為孩子們、為 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在每個人的專長上做出不同的耕耘。講著 荒野解說員與一般解說員的不同,講著生態多樣性如何體現在荒 野組織、人事與活動中,你可以是生態學家、可以熱愛攝影、音

樂、電影、藝術、哲學等,從各種身分,為荒野種下每一顆種子。

野性尼加拉瓜 Wild Nicaragua 作者:徐仁修、游登良 攝影:徐仁修 繪圖:黃一峰

出 版 社: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出版日期: 2005 年 09 月 20 日 ISBN:957-98114-2-3

內容簡介:

《野性尼加拉瓜 Wild Nicaragua》耗時六年,踏遍尼加拉瓜蠻荒,這是荒野保護協會走上國際的一大步。第 一本臺灣民間組織為關懷與協助中美洲友邦自然生態所出版的鉅著。由荒野創會理事長暨自然生態攝影作家─ 徐仁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秘書─游登良,歷經六年,多次深入中美洲尼加拉瓜雨林觀察、拍攝的生態記實; 並由 2005 金鼎獎最佳美術設計―黃一峰 企劃設計。中文、英文、西班牙文三語對照,是一本兼具知識性與藝 術性的自然叢書。閱讀本書,讓我們一起認識友邦―尼加拉瓜瑰麗、奇幻的熱帶雨林生態!

蘇花古道北段環境教育叢書

計畫執行: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李偉文 總編輯:賴建忠

撰文:胡林志、陳子英、陳建志、楊文俊、賴建忠 攝影:王俊銘、胡林志、侯毅倫、楊文俊、賴建忠 美術編輯:邱怡霖、詹前轍

繪圖:邱怡霖、詹前轍、王俊銘

出 版 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出版日期:2006 年 8 月

內容簡介:

一個過去從清代到日據時代被開鑿運用的古道,歷經百餘年來的更迭,原功能早已為公路所取代。也因久 無人進入,而保有相當豐富的生態資源,更是許多南北遷移動物必經之路及休息處。本書即針對當地最具代表 性的地質景觀、動植物生態一一呈現,期待給民眾除了登山健行外,能發掘古道更多的生態之美。

184 附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台灣水鹿山林王者

比亞毫古道環境教育叢書

攝影:劉思沂

總編輯:賴建忠

作者:劉思沂

出 版 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編著製作:荒野保護協會 出版日期:2005 年 12 月 ISBN:986-00-3506-7

作者: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李偉文 撰文:胡林志、楊文俊、陳子英、陳建志、廖英杰、賴建忠

攝影:王俊銘、胡林志、楊文俊、侯毅倫、陳建志、廖英杰、    賴建忠 美術編輯:邱怡霖、詹前轍

繪圖:邱怡霖、詹前轍、王俊銘

出 版 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內容簡介:

第一本介紹臺灣最大型原生動物的《山林王者─台灣水鹿》生態 紀實書正式出版,由林務局與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製作,揭開臺灣水 鹿神秘的生態面紗。劉思沂說,他自己雖身為生態環保團體的會員, 卻不太積極力行環保生活。但是在拍攝水鹿的過程中,壯闊的山林 和美麗的水鹿,讓他自我逐漸完整,因為獲得太多,現在是回報這 些水鹿朋友的時候了。希望透過《山林王者─台灣水鹿》這本書讓更 多人認識臺灣的珍貴自然生態。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偉文說,荒 野一直在倡導,只有真正與自然作朋友,不把生物當作生產或研究 的對象,我們才能發自內心地改變行為,投身保護自然的漫長之旅。

出版日期:2006 年 8 月 ISBN:957-0403-19-5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荒野許多解說員多年來實際帶領孩子活動的經驗所寫 成的。主以繪本方式,從主角豆豆及其親友,透過生活中最容易接 觸的庭院、行道樹、公園等,去發掘、探索自然。每個單元故事後 皆會介紹主角物種的相關知識,亦會加註「自然小偵探」,去引導學 童如何進行觀察及進一步思考。

新竹一團 炫蜂筆記書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內容簡介:

隸屬於荒野保護協會兒童教育委員會的炫蜂團,為一常態性青少年組織,招收成員為小學三年級至 五年級小朋友,透過生態遊戲、故事、唱跳、自然創作和生態劇等多樣且趣味的活動,導引開發他們從 自然中去發現並學習。筆記書中收錄過往活動歷程,並得以將個人心得紀錄其中,為個人專屬筆記本。

野到溼地去!荒野馬太鞍    溼地教育中心生態學習手冊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總編輯:陳悌錦

撰文:熊帆生、吳永斌、陳雍青、吳淑蓮、范力仁、楊和玉

編輯群:高永興、蘇富美、陳悌錦、陳秀玲、 楊婉含、陳映帆、林佩君、梁金梅、 歐靜怡、吳瑞艷、劉俊志、辛立美、 黃麗錦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策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 畫作:吳俊霖、何育靜

攝影:熊帆生、吳永斌、陸大光、周祥裕

美術編輯:張家愷、陳映帆

出版日期:2008 年

出版日期:2008 年 9 月

ISBN:957-0403-19-5

內容簡介:

以馬太鞍濕地為核心,將其地理、自然環境與人文景緻繪製成 圖像,帶領民眾進入到馬太鞍的前世今生。再以照片文章介紹何謂 濕地,以及濕地的樣貌、功能與面臨的生態危機。並加以生態學習

教案,讓社會大眾認識荒野成立馬太鞍濕地教育中心的目的與功能。

ISBN:978-957-98114-7-7

內容簡介:

為特殊族群設計的自然導引服務手冊。從「認識我們的好朋友」 介紹身心障礙族群的特徵與服務需注意事項;「來吧,一起來玩吧!」 介紹不同覺受並調整過的經典教案,「捕風捉影話大安」則將「大安森 林公園」的植物分區,以不同感官體驗做分類;最後「教案範例」為引 導活動組合做參考。

185

竹東大圳 ─ 綠色水路生活地圖

策劃主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 文字攝影:水路大隊

插畫繪製 & 美術編輯:王姿莉 主辦單位:新竹文化局

出版日期:2008 年 12 月 15 日

內容簡介:

不同於自然環境、生態物種的介紹,本書從人類工程「水圳」介紹為起 點。介紹臺灣其一代表性的竹東圳,從滋養竹東農業起,隨著文明發展的 歷史變遷,蛻變如今為臺灣科技工業的重要所需。書中附上繪製地圖,採 用 Green Map System 授權的綠色地圖圖示,特地標示自然、人文、生態、

環保的景點,嘗試用不同的角度閱覽竹東圳一代的人文生態。

公民參與有 go 力 ─ 環境 · 公民 · 行動手 總編輯:林金保

編輯群:施佳良、黃詩涵、 李岷駿、劉青英、 謝家忻、劉祐伶 美術設計:張建文 插畫設計:陳大寶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內容簡介:

出版日期:2011 年 12 月

ISBN:978-986-87941-0-8

跳ㄅㄚ ˙ !梭德 總編輯:劉月梅

圖文指導:林秋玫、施芬如、許天麟、戴惠珍 撰文:施麗明、郭鳳嬌、劉秀真、賴淑華

改編者:賴素櫻、謝雅珠、楊婷琪、陳莉玲

協助編輯:徐榕鎂、曾偉銘、張益瑞、廖文瑜 美術指導:陳素真 視覺設計:王姿莉

出 版 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 出版日期: 2013 年 9 月 21 日 ISBN:978-986-87941-2-2

內容簡介:

每年 10 月是新竹地區梭德氏赤蛙大發生的季節,當牠們 集體過馬路到對面河岸繁衍下一代時,時常被往來車輛路殺, 再加上山林開發、溪流水泥化,導致其生存危機重重。因此 荒野新竹除了發起幫青蛙過馬路的行動外,亦編製繪本讓大 家進一步認識,並對其生存困境能有所省思。

從發起到開始行動,分成「發生什麼事、收集相關資訊、釐清問題、 尋求夥伴、成立團隊、認識現況、設定行動策略、規劃具體活動、開始進 行活動」等九個步驟。以小松鼠的故事漫畫帶入議題,加入步驟說明及實 用的工具箱引導,以提供公民參考如何實際操參與環境行動。

水上的綠光森林- 紅毛港生態導覽手冊

作者:魏芷蘭、劉盈昌、張登凱、楊淑津、許天麟、    施麗明、范芳玥、林淑英 攝影:楊淑津、許天麟、蔡金舜、陳金美 地圖繪製:何瑞琪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

內容簡介:

出版日期:2009 年 6 月

ISBN:978-986-85312-0-8

這是關於新竹縣新豐鄉紅毛河出海口附近,北臺灣唯一可同時觀賞水 筆仔、海茄苳混生的紅樹林生態保護區的變遷與生態觀察記事。將濕地、 海濱生物、地景人文三方面共同紀錄而成。從講述人類進入到此的文化發 展,到自然生態的轉變,到人類生活與生態自然的相互關係與影響,傳達 一份親身體驗的感動與帶出知識、觀點的重新省思。

186 附錄

哇!有趣的水生植物 作者:高嘉凌、吳玟萱

攝影:高嘉凌、陳德鴻、吳玟萱 繪圖:朱恩德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出版日期:2009 年 10 月

ISBN:978-957-98114-8-4

內容簡介:

從生活經驗中植物的小故事開始,列舉了臺灣常見的 34 種水生植物,在生活相上則涵括了濕地、挺水、浮水、沉水、 浮葉的水生植物。除了文字簡介與淺顯易讀的表格式說明植物 的型態特徵外,配上手繪的植物圖像及細節照片,非常適合兒 童及初學者按圖索驥,打開自然觀察的樂趣和啟發。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古道有情 晴踩好行   ─ 飛龍步道生態導覽

築夢生態淡水河

作者:方偉達、甘偉文、何一先、吳思儒、    李清木、林伊克、林桂秋、范義彬、    徐貴新、郭昭嚴、郭美君、陳江河、    陳健一、黃國文、黃馨蔥、劉明昇、    賴榮孝、謝祥彥、謝堂樹

編輯:徐瑞仙

製作團隊:荒野新竹分會飛龍組

撰文:李元松、李鍾寶、洪錦雲、徐瑞仙、 張淑美、曾月釗、魏芷蘭

出 版 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攝影:王福山、李元松、李鍾寶、徐瑞仙、

出版日期:2012 年 12 月

洪錦雲、張淑美、張明之、陳美玲、 曾月釗、魏芷蘭

內容簡介:

發行單位: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 年 1 月

這是一本關於新竹縣新埔鎮蓮華山古道群生態導覽手冊,由新 竹荒野保護協會的夥伴們,為步道留下豐富的生態紀錄。除了介紹 主要的四條古道之地理環境外,亦以圖文方式介紹此區域常見動植 物,以平易近人的敘述搭配臺灣在地常用的俗名稱呼,加強物種的 在地特色。

ISBN:978-986-87941-1-5

內容簡介:

集結數十年來淡水河河岸社區居民、保育團體、學者等,參與 保育工作、社區營造及科學普及化的成果。在 20 多個故事中,解構 了淡水河曾經的美好到劣化,從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河域到魚蝦 消失、河道淤積與污染,喪失了淡水河原提供人們的服務,也讓人 與河漸行漸遠。從每篇故事裡希望喚起人們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一 同為未來的淡水河,做出一點一滴的改變。

失靈的大地:生態心 理學的反思與實踐

主編:瑪莉─珍.羅斯特(Mary-Jayne Rust)、尼可.托頓(Nick Totton) 譯者:黃小萍 審閱:陳俊霖

合作出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出 版 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5 年 12 月

內容簡介:

ISBN:978-986-357-047-9

「在全球生態與環境崩壞的此時,我們應從心靈重建與大地的永續關係。」

本書延續《生態心理學》關注「生態學」、「心理學」的融合並代入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例如: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科技依賴……)並提出可 以探索身體,追求智性,呼喊靈性攀向更高遠的意義與價值的施作的體驗方案,值得成為環運組織推廣理念時效法的新模式。

生態心理學:復育地球,療癒心靈

編者:西奧多.羅斯札克(Theodore Roszak)、瑪麗.鞏姆絲(Mary E.Gomes)、艾倫.肯納(Allen D. Kanner) 譯者: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群 審閱:陳俊霖

合作出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出 版 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 年 02 月

ISBN:978-986-357-083-7

內容簡介:

1995 年由美國歷史學家西奧多.羅斯札克在美國倡導「生態心理學」,號召生態學界與心理學界相互對話與合作,共同面對人類與環境逐漸 崩壞的關係。個人心靈牽涉到地球上眾多生命的存亡。當我們開始在意環境、並同時回顧自己在關係中的模式,就可以發現荼毒著我們親密關 係的控制、否認、虐待與投射等互動模式,和我們對大自然的不珍惜,背後的態度與形式,其實如出一轍。 本書以生態式覺知技巧、完型治療或棲地復育的實務分享,及薩滿式諮商和荒野治療等前衛方法等,讓這部旁徵博引又筆調犀利的著作, 充滿自我的覺察與對大自然的關懷。

187

附錄 2 荒野相關出版品大事記 時間 1994.12.15 1995.06 1995.11 1996.06.25 1998.11~1999.01 1997.06 1997.09 1997.10

荒野相關出版品大事紀

發行第一套賀卡《臺灣高山野花》,以籌措籌備經費。 荒野會員通訊試刊號發行。

出版荒野快報創刊號,發行至今。

發行第一套荒野筆記,一套四冊,收集兒童之插畫編輯而成,供自然觀察紀錄之用。

國立教育館專案製作兒童自然生態教育影片,由本會提供攝影內容(花蓮富源兒童生態營),協力規 劃及審查影片內容。

大地地理雜誌出版《荒野有情》,由本會資深解說員撰文、攝影。

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贊助,由本會出版《森林―親林手冊》,由理事長徐仁修撰文、攝影。

東海扶輪社贊助,由本會出版《二格山筆記觀察體驗手冊》,由二格山定點觀察小組撰文、攝影。

1998.03

新竹縣政府委託,由本會新竹分會製作《新竹地區的兩生爬蟲動物》之解說圖鑑,由新竹分會協力、

1998.10

統一企業贊助,由本會出版《察顏觀色―大安森林公園自然觀察手冊》,由大安森林公園定點觀察小

2000.01

發行 2001 年之週曆《自然觀察週記》,每跨頁設計空白並搭配各界作者之自然觀察的手繪筆記,以及

2000.04

攝影,許慶文撰文。

組撰文、攝影、編輯。 部分自然攝影照片。

中美和文教基金會贊助出版《與自然做朋友》,由總會解說組撰文、攝影、編輯。

2000.05

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委託製作《流奶與蜜之地―花東縱谷》簡介,由花蓮分會協力、本會黃仲正伙

2000.09

內政部營建署委託製作《臺中都會公園解說手冊》及《臺中都會公園解說手冊―兒童版》,有本會臺中

2000.12 2001.08 2002.06 2002.09 2003.08 2003.08 2003.11 2004.01 2004.12 2005.01 2005.03 2005.04

188 附錄

伴規畫、撰文、編輯。

分會及總會企畫組協力完成。

貓頭鷹出版社出版《天母水管路古道》,由本會臺北溪山定點觀察小組撰文、攝影。

貓頭鷹出版社出版《大安森林公園步道》,由本會臺北大安森林公園定點觀察小組撰文、攝影。 大樹林出版社出版《在自然中玩耍》,由本會資深解說員撰文,黃雅琪繪圖。 出版《台北祕密花園─二格山自然步道》,由本會二格山定點觀察組編著。 編著、正中出版《正宗愛台灣的 10 個遊戲》

出版《刺桐花開的訊息》,主編:湯譜生,構成:林毓桓。

正中書局出版《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 一個牙醫師的荒野大夢》,由理事長李偉文撰文。

野人文化出版社出版《我的野人朋友─ 16 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由理事長李偉文撰文。 新竹市政府委託,由本會新竹分會製作《香山濕地觀察手冊》,由新竹分會夥伴編輯。 編著、正中出版《水水台灣―愛濕地的 10 個遊戲》

野人文化出版《地圖有氧運動》,由作者荒野保護協會,汪仁珮、胡儀芬、吳立萍撰文。

自然國出版社出版《與荒野同行 一個牙醫師的荒野之旅》,由理事長李偉文撰文,紀錄下荒野夥伴們 的點點滴滴。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時間 2005.05 2005.09 2005.12 2006.07

荒野相關出版品大事紀

裝潢世界雜誌社出版《水泥城中的野地 二重疏洪道生物紀錄及活動手冊》,由本會資深解說員撰文、攝影。 出版《野性尼加拉瓜 Wild Nicaragua》,作者:徐仁修、游登良,繪圖:黃一峰,攝影:徐仁修。 執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計畫,出版《臺灣水鹿山林王者》,由本會協力調查、製作。 出版《生態池營造 DIY》,由本會濕地植物庇護中心夥伴編輯。

2006.08

執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計畫,出版《比亞毫古道環境教育叢書》,由本會協力調查、編

2006.08

執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計畫,出版《蘇花古道北段環境教育叢書》,由本會協力調查、

2006.12 2007.12 2008 2008.04 2008.09 2008.12 2009.01 2009.06 2009.12 2011.12 2012.01 2012.12 2013.09 2015.06 2015.12 2017.02 2017.07 2018.02 2020.02 2020.10

輯。

編輯。

自然國出版社出版《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 一個牙醫師的荒野行腳》,由理事長李偉文撰文。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由本會出版《富陽手札》,由本會志工合作撰文、攝影。 出版《野到溼地去!荒野馬太鞍溼地教育中心生態學習手冊》,由花蓮分會夥伴編輯。

新竹縣政府出版,由本會新竹分會製作《甜蜜陷阱:新竹縣竹北蓮花寺食蟲植物的故事》集結新竹文史工作 者、食蟲植物學者、本會志工合力撰寫。

出版本會為特殊族群設計的自然導引服務手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由本會特殊教育小組編輯。

新竹文化局委託,由本會新竹分會製作《竹東大圳─綠色水路生活地圖》,由新竹分會夥伴攝影、編輯。 出版《哇!有趣的水生植物》,作者:高嘉蔆、吳玟萱,繪圖:朱恩德,攝影:陳德鴻。 出版《水上的綠光森林─紅毛港生態導覽手冊》,由新竹分會夥伴攝影、編輯。

金門縣政府委託,由本會出版《濕地的神奇捕手》,作者:陳朝政,攝影:陳德鴻。 出版《公民參與有 go 力─環境 · 公民 · 行動手冊》,由本會鄉土關懷委員會編輯。

晉泰科技出版《古道有情 晴踩好行~飛龍步道生態導覽手冊》,由新竹荒野保護協會的夥伴們撰文、攝影。

出版《築夢生態淡水河》,集結淡水河岸居民、保育團體、學者參與保育工作、社區營造成果,由本會協力編 輯。

出版繪本《跳ㄅㄚ ˙ !梭德》,由新竹分會夥伴撰文、繪圖、編輯。

線上發表《2015 年荒野棲地守護綠皮書》,集結本會志工調查資料,編寫而成,期望臺灣各地皆能留下物種 名錄與珍貴紀錄,作為棲地守護及環境教育之用。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出版《失靈的大地:生態心理學的反思與實踐》,由黃小萍翻譯、監事陳俊霖審閱。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出版《生態心理學:復育地球,療癒心靈》,由本會志工群合作翻譯、監事陳俊霖審閱。 線上發表《2017 年荒野棲地守護綠皮書》,集結本會志工調查資料,編寫而成。

臺灣博物館出版,由本會新竹分會製作《食蟲植物與蓮花寺濕地的故事》集結新竹文史工作者、食蟲植物學 者、本會志工合力撰寫。

文鶴出版《珍愛臺灣─特有生態體驗遊戲書》,由本會謝水樹主編,環境體驗教育團隊撰文、攝影。 出版《野菜筆記書》,由新竹分會夥伴撰文、繪圖、編輯。

189

附錄 3 自然禱詞 入山祝禱

文 / 生態心 洪泰郎(海湧) 荒野是心靈的故鄉,是熟悉又陌生的探索旅程,

身體的感觸是如此的熟悉,心靈的沉澱卻又是如此的陌 生。

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終究會回到那個地方去,它是

一個家;也是最後的歸宿。

今天要在此做一個跨越的練習,恢復我們與自然的

關聯。跨越要經過一座彩虹,橋前每個人手握一杯酒懷 著虔誠,心靈平靜,以單純的意識──在搖動的樹葉之 間,在溪水潺潺的聲音之間,在陽光灑落曝曬地上那一 片枯葉之上……所觸之地,皆是流動。 祝禱詞 :

「大地之母,山川眾神,瑪瑓溪諸生靈

荒野思源組夥伴懷著虔誠敬畏之心向祢致意。 祈禱在溪畔在山顛讓心悠遊自在,

在森林中行走也讓我們走入內心深處, 並看見心靈與祢緊密地連結。

在草原上的風中徜徉,看見遠方的白雲和空中的翔鷹, 也感觸到身體的平和並且有了歸屬。 這一切有祢的引導,

讓我坦然放下所有一切,在平靜中進入奧秘之堂。

在活動中祢所有的一切安排全然接受,祝禱平安順利」 夥伴所持水酒的象徵 ── 神聖之物,

引導進入神秘之域,感受精神出離邊界的神聖。

一同為澳洲祈禱

文 / 生態心 決明子 寫於 2020.01.15 (於心祝禱)

森林啊,我願擁抱妳,也擁抱這一場火的淨化,

即便灼燒如此痛楚,我仍看見妳內在的愛、溫暖與勇氣, 以大火燒盡一切沉痾的力量與決心。

森林啊,我願擁抱妳,也願意擁抱這舉目可見的荒蕪, 或許,荒蕪並非此刻才顯現,荒蕪早已悄悄長植心底。 謝謝這焚燒如紅蓮之火,

讓我們看清未曾照顧好自己,未曾友善其他生靈, 漠視氣候變遷,執意掠奪自然,

寸草不生的荒林,奔惶無措的動物,

讓我們真實面對那些以濫用地球物質來掩蓋的, 深藏自心的貪欲、恚怒、執念、虛假與恐懼, 以及自身瀕臨垂死的靈心。

這是自然給出的警訊與醫治,

讓我們升起敬畏與哀慟之心,並伏身懺悔。 但在此時,我們同時察覺到種種妳所傳遞,關於新生的訊息。 於是我們可以保有盼望,學習慈悲與柔軟, 這讓我們深深感激。 (深呼吸,呼告)

祈願在熾烈大火前,鍛燒意志。 祈願在漫天塵埃中,吹散冷漠。 祈願在全然空曠裡,打開空間。 祈願愛與生命湧現。

祈願人類展現與自然共存的決心與力量,使救援皆有果效。 祈願生靈恐懼與傷痛平復。

在此呼求,願雨降臨、願風襄助、願火平息、願大地重生!

190 附錄

附錄 4 荒野老照片故事館

1994 年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徐老師受民生健士會李偉文邀請演 講,開始所有的緣分

◎ 成立前 2 個月在李偉文診所編刊物

成立前

◎ 1994 年 籌備前去思源埡口

◎ 1994 年 籌備前去墾丁

◎ 1994 年 籌備前去滿洲九棚

191

附錄 4 荒野老照片故事館

1995 年

◎ 成立大會,當天有四百多人參加

成立大會 ◎ 1995 年 6 月 25 日 成立大會

徐仁修老師 ◎ 成立當天支援的墾丁解說員

192 附錄

李偉文

秘書長報告 ◎成立後 志工油漆新租的總會辦公室

荒野 25 周年特刊

1995 年

◎ 成立後第一次帶會員去墾丁大尖山 臺生之美

成立後

◎ 成立後第一次帶會員去墾丁 九棚滑沙

◎ 成立後第一次大活動 高山生態研習營

◎ 第一次墾丁地區大型活動 社頂公園夜觀

◎ 荒野剛成立的演講廳,解說組幹部在開會

◎ 成立隔周 第一次野外求生營 張正雄教官

193

1996 年

◎ 成立後第一次思源埡口 臺生之美

◎ 首次麟山鼻活動,陳美惠大筆一揮, 臨時作了一張會旗,執旗者為柳樹 婆婆吳珮怡。

◎ 一周年前夕推廣講師成軍 徐老師示範演講 曹昌德攝影 ◎ 一周年年會

◎ 首次大安公園解說

◎ 成立後第一次對外大型演講

◎ 2 月一期解說員訓練 臺北雙溪山上

◎ 一期解說員畢旅 巴拉卡公路

194 附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1997 至 2011 年 ◎ 1997 溪山組第一次活動 市府大地義工

◎ 1998 徐老師 3M 攝影展

◎ 1997 年二周年慶,宋宏一(左前) 李建安(左中)蔡志忠(左後) ◎ 1998 出書

◎ 1998 汐湖聯絡處成立 ◎ 1999 四期結訓

◎ 2000 守護棲蘭山神木至臺北市政府 ◎ 1999 協會拓寬成兩間店面後的新辦公室

張宏林(右)為當時秘書長、謝幼琦(左前)、陳美惠(左後)

195

◎ 2000 元宵晚會

溪山組鬧劇丘八梨

溪山組鬧劇徐老師被強吻丘八梨

柳樹婆婆(吳珮怡)母女募款表演

◎ 2000 第一屆解說研討會 大雪山

各地解說組組長

◎ 2001 炫蜂第一團成團典禮

林耀國團長

196 附錄

◎ 2001 老鷹(沈振中)和臺北解說員於合歡山

徐老師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2001 分會長會議

◎ 2001 世界地球日【擁抱地球】於大安森林公園

◎ 2005 《逐鹿蹤源》生態紀錄片在福華文教會館的首映會,座無虛席盛況空前。

◎ 2011 老解說員團聚照

導演劉思沂(左) 隨行攝影柯典一(右)

197

附錄 5 荒野音樂館

4

(一)參與荒野保護 (二)愛護福爾摩莎

  4 中板 活潑有情的

198 附錄

作詞 / 作曲:劉力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原 Key:A (capo2 playG) Key:G

水藍野溪

作曲 / 作詞: 李宗翰(小胖老師)

謹以此歌獻給奉獻心力致力於全國野溪維源的各位小小巨人!! 傳唱野溪的絕美,傳唱各位不凡的毅力與勇氣!!

199

荒野小蟻團團歌

註解

作詞 / 作曲:劉書琴

120

Piano

3

我  們









我  們









6

別 人 愛 自 己

我 們 是 小 蟻

懂  禮 貌 守 秩 序

大 自 然 是 我



工 作 愛 遊 戲

我 們 是 小 蟻

很  合 作 有 創 意

讓 我 們 一 起



10

永 保

13

200 附錄

遠 護

的 大

朋 自

友 然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不 歡

管 歡

毛 喜

蟲 喜

還 快

是 快

瓢 樂

蟲 樂

我 都 喜 歡 牠 玩 在 自 然 裡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荒野炫蜂之歌 C

4 4

(前奏)

作詞:徐仁修

作曲:黃俊達

201

許諾山林 六解之歌 詞、曲/何銘倫(風藤)

歌聲傳遞感動.熾熱荒野心 詞、曲/何銘倫(風藤)

來自北西南東 匯聚各路英雄 六解因你我 意義更顯不同 從開始到最後 從陌生到彼此加油 我們用真誠的心與心交流

輕輕閉上眼睛 打開我的心 仔細聆聽

多少的感動 多少的讚詠 多少的喜悅發自由衷

感受大自然 鳥叫蟲鳴 淘氣的和風 枝頭裡穿梭來去

分享體會和感受 美好事物自由地散播 

慢慢張開眼睛 靜靜捕捉 生命奇蹟

當我們為這塊土地付出 而感到光榮

樹林搖曳 繽紛花影 涓涓細流裡 微觀的小天地

荒野是所有生命的源頭 也孕育了你和我

親愛的伙伴 我要大聲的告訴你

我們曾一同向山 林許諾 走入自然 守護我們的朋友

我在綠色荒野 看見一片熾熱的心

你看那山勢多麼壯闊 溪流多清澈

只要我們願意 走入自然的懷抱裡

看那蝴蝶輕舞婆娑 看那白雲隨風輕輕飄送

山永遠會在那裡 永遠都在那裡

你看那鷹揚天空海闊 蛙嗚多快活

等著我和你

看那蜻蛉微步凌波 看那魚兒水中自在悠游

停下腳步 用心 即使在都市叢林裡

喔 ~~ 嘿嘿歐嗨…喔嘿喔啊嗨

春天會帶來它的消息

喔 ~~ 嘿嘿歐嗨…喔嘿喔啊嗨

就是那麼不經意

喔嘿喔啊嗨

奇遇荒野

da da la da la da la da da la da la da da

詞、曲/何銘倫(風藤)

是怎樣的奇遇 讓我遇見你

河堤邊 柳葉隨風飄

da da la da la da la da da la da la da la da da

公園裡 鞦韆搖啊搖

彷彿是緣份註定

悠閒的感覺 口哨輕輕吹 漫步在綠色大街

讓我遇見你

花叢裡 蜜蜂忙取蜜

走過了 忠信的天橋

天空中 鳥兒翻斛斗

五廊街 熟悉的街道

快樂的感覺 充滿心裡面 歌聲不停歇

像家的感覺 溫暖又親切 又回到 台中荒野 許諾山林 六解之歌

202 附錄

掃描聽風藤

荒野 25 周年特刊

10

荒野 25 年,隨著時序更迭,志工及秘書們為土地所付出的努力,感動留存在伙伴心

中,也在土地上留有努力的印記。25 年中,一步一腳印的努力,不會被忘記,會一直深 深印記在心中及歷史洪流中。

故事,是分享,也是歷史畫面的拼圖,令人感動。 人物,荒野遊俠執著於土地的熱情,優游自在。

態度,溫柔、理性與感性,堅定支持環境永續與志工系統的初衷。

希望,迎接下一個世代的永續,環教與守護如生物多樣性的多元適性發展。 利他,不為徇私的環境守護,創造自己被需要的價值。

感動,11 個分會、13 個志工群組、無數的志工夥伴,默默奉獻付出真心。 荒野的歷史,可以說是在各個環境教育及棲地守護角落裡一則則生命故事的累積。

本特刊之編輯群,在規劃之初即融入上開荒野的特色元素,並透過總會志工委員會及分 會小組幹部,對外廣邀志工夥伴們各自悠遊在荒野的點滴分享,邀稿內容沒有侷限性、

也沒有意願上的為難。荒野一如往常地善於等待,本次若未能盡心順意也可下回再敘精 彩,點將錄不是唯一,我們深信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註:荒野遊俠,摘錄自荒野六週年特刊《我們正在寫歷史》 1、荒野遊俠是熱愛大自然的。      4、荒野遊俠是不重名利的。 2、荒野遊俠是快樂而且自由自在的。

5、荒野遊俠是機動性高且重效益。

3、荒野遊俠始終為了公眾的權益而努力。

6、荒野遊俠是勇於開創、樹立典範的。 203 203

點將錄 歷任理事長

荒野的先行者

─訪創會理事長徐仁修 文 / 廖文瑄(水光)

盛夏六月,來到新店山城的工

作室,徐老師以一貫溫潤的笑意迎

接。因新冠疫情影響,打亂了老師 原本的南美洲熱帶雨林之行,才得

以順利採訪;此刻他正整理照片, 預計出版雨林相關叢書。徐老師一

生精彩,年輕時,曾派駐尼加拉瓜 擔任農業技師,深入馬來西亞、菲 律賓和印尼等地探險,到危險的泰 緬金三角採訪……每一次的深入蠻

荒都是出生入死深刻的烙印。七○

年代,臺灣經濟起飛到處開發,他 開始調查臺灣的山野、野生蘭花,

發表〈失去的地平線〉,呼籲保護臺 灣天然資源。

荒野的價值

1994 年,徐老師和以李偉文為

首的民生健士會夥伴在思源埡口進

徐老師喜歡用「荒野」兩個字總

括大自然。

「荒野,是一切生命的源頭。」

行了一場營火夜談,彼此凝聚了一

「『荒野』有兩種意義,一個是實質

於是,開啟荒野保護協會的籌備之

大自然的偏見。大自然沒有所謂的

股保護臺灣自然生態環境的共識。 路。徐老師號召墾丁解說員、學生 加入、討論制訂規章辦法、請黃一

峰設計荒野 LOGO、向內政部發函 申請……。 204 點將錄

的大自然;一個是心裡的,我們對

我要做環境教育也是,它是實質,

也是抽象的。『荒野』這名字很好, 我是關注整個生態,整個大自然。

這就為何取『荒野保護協會』,並以 圈護荒野做棲息地為宗旨。」

在《荒野有情》一書中,徐老師

荒野,是人認為沒有經濟價值才叫

寫下許多關於荒野的詩篇,主要觀

自然而言,沙漠是許多動植物的天

野,可能是一處沙漠、一條溪、一

荒野。沙漠是不是叫荒野?但對大 堂,所以荒野基本上是人類的偏見,

點為「沒有受人類破壞過的」就是荒 片草地或是一片樹林;但遭人類破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壞過,如果人類停止破壞,又能演 替到荒野的狀態,都是他口中的荒 野。

實踐童夢

徐老師在新竹芎林鄉下長大,

鄉野中奔放的童年歲月,培養了他 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也認識並 喜歡上大自然,因此在創立荒野保 護協會時,希望能透過環境教育的 方式,引導人們喜歡並關心所居住

的環境,也著重在兒童教育,將環 境教育往下扎根。荒野親子團的團

▲ 徐老師推廣演講。

名──炫蜂、翔鷹、奔鹿、小蟻的 名稱便是徐老師命名的。他憶起童

年時光,說:「童年是人生的基石, 我長大後幾乎都在實踐童年的夢

他曾在菲律賓的民多羅島原始叢林

邊帶導覽,不斷推廣理念、接觸人

都是從童年經驗來的。」

個真名,一個自然界的名字。所以

曾有解說員這麼說:「徐老師的課

想,我喜歡大自然、探險、旅行, 徐老師曾寫過〈孩子的根與故

鄉〉一文,他認為兒童時期所接觸

的朋友、文化都屬於故鄉的一部分, 童年所培養的一切都是成長的養

分,也是鄉愁,有鄉愁的人感情才

中,發現當地人都有兩個名字,一 荒野保護協會創立時,徐老師就希

望夥伴藉由為自己取自然名的同

時,去認識自然物種,進而往外認 識自然界的一切。

「荒野是人類古老的鄉愁,只

群,讓更多人加入荒野保護協會。 很值得,因為老師在改變人生,他 讓大家反思:『為什麼自己在這條 路上?這條路能帶給你什麼?我們 如何從自然觀察中回歸自我的修

行?』」人生的格局那麼大,許多

人聽了會改變看法,進而改變人生。

會深厚,動物學稱為「銘印」;自

有接近荒野,人類才能找到失落的

代人接觸自然的機會太少,若兒時

能領悟與天地合一的喜悅。」童年

荒野會員已達七千多人,各分會也

師的影響如此深遠。

所有的夢,也為荒野保護協會奠下

然的根其實是人類的故鄉,可惜現 每個月能有一、兩天與好友一起親

近大自然,就能深植自然的根、培 植孩子對自然的鄉愁,所以荒野炫 蜂團是為孩子精心設計的。

荒野保護協會還有個特殊文化

記憶,只有懂得欣賞荒野,我們才 的原野經驗與童伴的互動,對徐老

組織的力量

回頭看,徐老師慶幸前面基礎

──夥伴都會為自己取一個「自然

扎得深,志工能力都很強;草創期

驗。童年時,他周遭的朋友會以自

車到東部、南部做生態旅行。臺北

名」,這也源自於徐老師的童年經 然界的名字為自己取綽號,如:老

鼠湘、母貓草、猴仔旺。長大後,

還沒培訓解說員時,他一人帶兩部 前幾屆的解說員均由他親自帶領, 訓練規定嚴謹,忙碌地一邊培訓一

徐老師擔任六年理事長,當時

培訓了很多解說員,徐老師完成了 基礎。他說:「我們不是在做個人 光芒,若只靠個人的話根本不需要

創辦荒野保護協會。」他在任內創

辦五個分會,即使退下理事長一職, 仍積極從旁協助,所有精力都是為

了 荒 野, 因 為 有 組 織 才 能 發 揮 力 量,「荒野」的保護,光靠一個人的 力量是絕對不夠的。

205

在 離 開 理 事 長 職 位 後, 還 是

繼續協助其他的分會成立,因為他

播了種、發了小芽,需要他繼續灌 溉……

近十年,他觀察到荒野會員人

數逐漸下降,認為解說員若沒有舞

臺,很容易會流失。他認為秘書要 「想盡辦法搭建舞臺」給志工。荒 野的倡議行動向來很有感染力,荒

野要發現故事,許多故事能感動人, 可以用攝影展、展覽、出書的方式 說故事。

邁向國際

1974 年,徐老師第一次進入雨

林,深受感動,卻也看見雨林被嚴 重破壞,他說臺灣小小的島嶼,如 果隔壁鄰居失火我們是跑不掉的, 臺灣要走出去,決定從臺灣邁向國

際,守護消失的雨林。1971 年,臺 灣退出聯合國後在國際被邊陲化,

從完全不懂到今天,也成為馬來西 亞著名的生態攝影家與自然作家。

徐 老 師 說:「 要 接 上 國 際 的

保育行動,不單只是用英語結合, 更要思考你對自然能幫上什麼?也

要有面對外國聽眾做大型演講的

能力。因此,人才培養很重要,荒 野好的解說員來,我培養你成為國

際荒野的講師,走上國際化、專業

化。」在他多年的經營輔導下,除

了臺灣,在砂拉越、沙巴、馬來西

亞、澳洲、中美洲及中國大陸等地, 都有他的學生,撒下綠色運動的種 子,繼續發揮影響力。

創辦國際分會的時候,即便出

現反對的聲音,徐老師認為環保、 生態保育如果沒有落實到地方,是

無法執行的,一定要有全球視野, 地方執行。

前進的力量

言談中,總能感受到徐老師對

協會濃厚的情感。

他 說:「 荒 野 的 第 一 年 到 第

十年是成長茁壯期,為了解決財務

問題,成立了永久會員制;看到人 數開始下降,成立了炫蜂團,而且 要求炫蜂團家長要加入會員,所以

人數一直往上攀升。有一年,協會 財務只能支撐到十月,必須等到隔 年一月會員回繳會費才有經費。於 是,那年冬天我辦了一個攝影展來 募款,並將義賣所得填補協會財務

缺口。後來我說常常這樣不行,我 可以賣照片,但以後的理事長怎麼

辦?所以才想到永久會員制,一次 交兩萬塊,這筆錢像基金一樣放在 那兒,隨時可以用來周轉。」

他希冀這些環境問題能被國際看到; 若荒野在臺灣以外的地方成立 3 個

非政府組織,即為國際非政府組織, 有機會申請加入聯合國經濟及社會

理事會,成為非政府組織成員;在

徐老師的輔導下,2003 年後陸續在

中美洲尼加拉瓜、澳洲、馬來西亞 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

回想創立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

會前,徐老師親自帶著現在的蘇添

益會長到雨林考察、攝影,從南到 北推廣演講、在報刊上發表文章、 舉辦大型暑假活動,迴響很大,直 到新冠肺炎流行才停止。如今,馬 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已是馬來西亞

聯邦影響力最大的 NGO,而蘇會長 206 點將錄

▲《野性尼加拉瓜》新書發表於市長官邸藝文中心,徐仁修與中美洲五國駐華大 使及尼加拉瓜荒野保護協會的會長邱倚星 ( 左一 ) 合影。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如今,荒野二十五年了,以百

同荒野的理念要捐地給協會。「他

人一起摸索、成長的孩子,也已是

都用不上乾脆捐給荒野,可是當時

年樹人的概念來看,那些跟著荒野 社會的青壯年。如何讓荒野這棵大 樹繼續開枝散葉,提供給更多的生 物棲息?他認為領導人一定要有眼 光、有策略、有熱情、有大格局。

這 幾 年, 協 會 也 在 思 考 未 來

的路,親子團、定點解說、推廣講

說父親在埔里留下一些地,兄弟們

協 會 還 沒 有 資 格, 社 團 法 人 必 須 到法院公證,行政上很多程序;等 程序辦理好的時候,那些地都被分

掉或賣掉了!有點可惜啦!沒有機 緣。」

「荒野 1 號地面積雖然不大,

師等使用各種方式持續推動環境教

但總是一個開端,放著不動就是保

五股濕地、紅樹林等、舉辦行動論

師提倡的「放圖釘運動」,他說:「我

育,建構生態教室,如:雙連埤、 壇、與公部門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進行公園生態化、永續山林等工作

上,吸取了很多經驗。2018 年,荒 野終於在宜蘭購買了一號地,荒野 的第一筆土地,實踐圈地守護的宗 旨。

徐老師憶起多年前他擔任理事

長時,川流基金會董事長陳維滄認

護,讓大自然保護它。」這就像老 不讓財團的大屁股坐下去,只要一 大塊地買一小塊之後,你要開發必 須經過我的同意。」

徐老師認為,有些環境議題牽

涉的層面非常大,包括跨國的問題, 要如何處理牽涉到政府。學者的觀 點融合地方及政府的觀點,再去聽

國際的,才能做出正當的判斷,也

才能真正做到正當的使用。

在使用環境資源的範圍內,如

何使用,就要談到怎麼保護,如果 不這樣就保護不了。其實,基本上 沒有一個政府不願意保護,如果無 法保護,後面的糾葛及損失就會大 到無法承受。

有一年,工務局年終工程師大

會找徐老師去演講。「我今天來, 相信你們會覺得我是環保組織,但

我不是,我看得更遠。本來今天應 該要對你們表達謝意,臺灣能有如 此發達,跟各位工程師把工作做得 很好是有關係的,文明是從輪子開 始發展,所以你們對臺灣是非常有

功勞;但文明發展到某種程度時,

就不能一直開發下去,要有個限度。 因此,現在的工程不只是做一條公 路,還要考慮跟公路所有的種種問

題。你看新中橫,為什麼如此漂亮

▲ 以徐仁修這張萍蓬草照片作為荒野 保護協會萍蓬草 logo 的原型。

◀ 2005 年在澳洲成立荒野保護協會, 右為吳進昌會長。

207

的青山會這樣切過去,像縫起來的

的老闆也是國民黨中常委,委託中

了,工程師的美學也要跟著提高。」

璉村牛山海邊建立火力發電廠。環

疤痕一樣?現代人們生活水準提高 當時交通部長是葉菊蘭,聽了演講

之後,跟新工程處的人說:「以後 我們的工程師一定要去上美學。」

他在言語中不得罪人,可是警

告著開發這條路,因為反對的不是

工程,而是第一、工程有沒有需要?

第 二、 工 程 能 不 能 做 到 不 破 壞 環 境?

他認為 NGO 組織基本上是交

朋友不是得罪人,抗議很難達成訴

求,是最後的手段;就像寶劍出鞘

一樣見血才收,所以不要輕易出鞘。 在那之前我們有很多方式可談,但

是你要夠聰明才觀察得到它的利害 關係點在哪裡。

他談到:「1998 年我們便打了

一場漂亮的仗,就是阻止了花蓮牛 山火力發電廠的建立。當時牛山火 力發電廠是威京小沈,他既是京華

作為一位荒野的先行者,徐老

油退休總經理關永實,要在花蓮水

師始終站在守護的原點,盡力的朝

保團體要反對,但不採取抗議手段。

力發揮著影響力。

保護牛山行動中,黃雍熙賢伉儷盡 了很大的力量,因為黃雍熙曾任教 於水璉國中,他的學生此時都在當 地有很大的影響力。他不只影響當

地,也到中央透過關係來幫忙。於 是,我招待幾個立法委員先去看看 海灘有多漂亮,並且發動花蓮所有 的自然解說員去牛山調查,發現自

1990 年牛山已設為自然保護區,最 早是學者楊平世列的,法定當時重

要的動植物。其實,我知道當時成 立自然保護區,不願意被開發的原 因是想在那邊做潛艇基地,那個地

方剛好也是鯨魚洄游的地方,所以, 我拍了很多照片放給經濟部看。後 來經濟部才了解這麼美麗的地方,

決定停止開發。」牛山事件也成為

90 年代花東環境抗爭中,極少數勝 出的戰役。

目標前進,並以熱情、專業、行動 1996 年, 中 國 大 陸 一 位 環 境

報記者──唐錫陽先生發起和創建

「中國大學生綠色營」,主要目的是 發起中國大學生的綠色啟蒙運動,

保護雲南德欽縣的原始森林和棲息

在那裡的金絲猴。「我們 96 年去雲 南考察、97 年去東北濕地考察,可

惜營隊考察活動結束後學員就散掉

了。2000 年請我去帶新疆營隊,跟 學員相處一個月,那一年很特別, 因為我懂生態,和學員關係很好, 營隊結束後每年還聚一聚;其中有

一個大學生很棒,叫賴芸,詢問我

經營 NGO 組織要怎麼樣讓人進來? 讓人留住?他後來回到廈門大學創

辦了綠野社,運用我的作法,結果 綠野社變成中國最大的大學社團, 每年加入的社員五百多人,十週年

▲ 在婆羅洲伊班族長屋接受長老的迎賓禮。 208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的時候我受邀過去,成了老祖宗。

雖然基礎做得很好,但要看見後面

面上演講,在大場面上感動很多人,

了十年,走遍世界各國,始終跟我

說員不見了,要看出原因;解說員

另外,在保育的路上你要很理智。」

畢業後,賴芸加入綠色和平,工作 保持聯絡;十年後,他歷練足夠, 我鼓勵他回到中國,他回到廣州成

立『鳥獸蟲木』的 NGO 組織,繼續 撒種子,推動生態保育。」

荒野要邁入下一個成長茁壯階

段了,請徐老師對荒野夥伴說些鼓 勵的話。

「荒野應抓住媒體機會曝光,

有助於荒野的組織成長。阿孝(賴榮

的問題──會員流失,訓練好的解 要有舞臺,秘書處要創造舞臺讓志

工上去表演的,沒有舞臺,所有的

「人生很重要的一句話,永遠

志工都會不見。第二、荒野剛創辦

懷抱著愛與浪漫,內心如果沒有愛

我到處演講,一年兩百多場演講。

愛與浪漫,但是要記得接下去的那

的時候,為什麼能吸引那麼多人? 我們有很多故事可以去感動別人, 你有什麼故事去感動別人?沒有故 事沒有人會來的!」

「棲蘭檜木國家公園的催生,

孝,第六、七屆理事長)上來的時

荒野著力很多,後來故事什麼都沒

我說第一、你要看出荒野的問題,

需要有強人可以出去推廣,站在檯

候來問我,問理事長應該怎麼做?

而且所說的是你親身體驗的故事。

沒有浪漫一輩子沒有東西,懷抱著 句話──要熱情地去行動,人生的

精彩就在其中,這樣人生才會精彩, 沒有愛沒有浪漫又不行動,怎麼會 有精彩的人生呢?」

有了,故事不能只在快報裡;第三,

▲ 受邀去沙巴的馬廖雨林考察,有鄭揚耀 ( 左一 )、段世同 ( 左二 ) 一起同行。 209

點將錄 歷任理事長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 25 年

回望初心,偉文談荒野的價值與理想 文 / 周佩霖(知了)‧ 圖/ 莊燿鴻(獵戶座)

事,發信給各級幹部或會員們,以確立荒野志工們的共 同價值。 偉文在荒野成立第五、六年時,開始覺得荒 野已經有了獨特的文化。他指出這個關鍵是──當組織

裡某個人要做某件事,此時有任何一個人(不論資深或

資淺)提出,你這麼做不符合「荒野文化」。這時,便 顯示荒野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化。

以「圈護」的概念回應時代的變遷

荒野以「圈護」的概念來保護棲地。「圈護」是指把

一個地方保護下來,給予適當的維護、確保它不受外來 的干擾,使其環境能夠自然的演替。荒野也用「圈護」

用「講故事」建立荒野的獨特文化

荒野成立二十五年來新增許多會員,幹部也幾經改

選,但荒野的核心價值沒有太大的改變,是因為荒野有

自己的文化。偉文認為組織的傳承不是靠「制度」而是 靠「文化」;當組織人員不論資深或資淺,都有共同價 值時,才會形成一個穩固的組織。

在思考人為組織,讓組織內的群組自然的發展,不以分 配資源的方式介入。想為環境做事的人只要有心、願意 行動就可以在荒野的舞臺上發揮所長。各組織可能隨著

社會時代演進而消長,像過去解說組很興盛,但是隨著 時代演進,親子團現在是人數最多的群組。

志工,是我們最想要改變的人

1990 年前後是全世界對環境保護很熱衷的年代,

在偉文擔任理事長時期,每一份文宣他都親自看

臺灣成立了許多環保團體。當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普世價

花兩三個小時讀各群組的來信,了解全省各地的夥伴正

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那麼,怎麼做才能促使人改變

過。他認為「說故事」是建立文化的最佳方式,每天要 在做的事;再從中選擇最能代表荒野文化的事蹟寫成故 210 點將錄

值,環境教育的重點不在建立認知,而是如何改變一個 呢 ? 人們聽了演講,不見得會改變行為;但是當一個人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開始做「志工」、開始教導別人怎麼做的時候,自己就

影響力,像是紅十字會、世界展望基金會等。這些團體

作。荒野有許多的志工訓練,就是要創造很多機會讓不

一個可以長期關注環境,提供社會正面影響力的環保團

改變了 ! 所以,偉文認為招募志工是協會是最重要的工 同背景、不同興趣的人都有參與的機會。

偉文認為志工不需要訓練太久;他開玩笑的說 :

「解說員說得好、說得差,反正民眾回家照樣過日子,

聽過的都忘光了。」「在志工最有熱情的時候就趕快上 場;或許上場會緊張,但反而更有渲染力,讓民眾覺得 當志工門檻不太高,自己也可以來試試 ! 」偉文認為, 志工才是我們想改變的對象。

荒野是個「大家庭」

早期荒野開年會,會推動「接待家庭」的制度,讓

夥伴把自己的家開放出來,給外縣市的夥伴寄宿。偉文

說 : 我在荒野的十三年,到全省各地參加活動,從來沒 有住過旅館,都是住幹部的家中,不只是我這樣,許多 會員都樂意開放自己的家。偉文曾開玩笑的對新加入的

能夠長久是基於長年來累積的名聲與公信力。臺灣需要

體 ! 偉文語重心長的說 :「把眼光放遠、時間拉長,我

們要建立起荒野的公信力。對各項費用的限制是在這樣

的責任下思考的,我認為幹部和志工們還是辛苦一點, 出錢又出力好了。」

荒野志工培訓的結業式,一般都會設計簡單隆重而

感性的儀式,請學員分享活動後的心得或期望。偉文曾

參加一場結訓活動時,聽到學員說 : 「我的心願是,我

希望死後能夠覆蓋荒野旗。」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當

時偉文感受到夥伴對荒野的信賴,讓身為主事者的他, 自覺要戰戰兢兢的面對荒野的責任、建立志工及大眾對 荒野的信賴。

「守護臺灣溪流」適合荒野來做 !

近幾年荒野做了許多全球性倡儀的活動,像節能減

志工說,繳二千元會員費加入荒野,就像是加入全國最

碳、氣候變遷、淨灘等,這些活動很有價值,但也越來

還有機會得到免費住宿。

一定的專業性,而且其他團體做不來的呢?幾年前臺東

大的度假聯盟,到全臺灣各地都有免費的地陪、導覽, 為什麼荒野要有「家庭」文化 ? 因為環境是動態的,

時刻在改變,環保在每個時代有不同的任務,是條漫無

止境的路。所以投入環保工作要與家庭、與生活結合, 帶著自己的父母、孩子一同參與,才能夠一直走下去。

荒野為什麼堅持不支付志工錢

早期有些 NGO 團體,是有支付費用給志工的。荒

野內部也曾有人提出要支付費用,但最後還是維持「不

支付」的立場。主要的考量是 : 荒野有許多不同類型的 志工;如果支付給解說組的志工車資,那政策推動或行

政型的工作,要付錢嗎?有了付錢的機制會很難管理, 組織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臺灣需要一個可長、可久、可信賴的環保團體

越多團體在做。偉文思考,還有什麼議題是夠本土、有 荒野夥伴分享野溪調查的守護行動,令他深感「溪流」

是個值得投入的主題。臺灣山高水急,氣候變遷下會容

易形成災害,政府為了治山防洪,把溪流水泥化,犧牲 了寶貴的自然生態,守護臺灣溪流成為迫切的事。

溪流從森林出發,經過城市來到海洋,正好把荒

野近年來推動的「永續山林、生態城市、無塑海洋」三 個主題串連起來。守護臺灣溪流為什麼最適合荒野來做

呢?因為溪流調查是有門檻的,要從中高海拔的高山開 始做起,荒野有許多喜歡親近山林的夥伴,樂於走進山 野做調查:荒野還是臺灣最大的環保團體,會員遍佈全

省,而臺灣各地都有溪流,可以結合荒野各分會、各群 組一同來參與。此外,研究單位的專案一般只會做幾 年,但是荒野是個長期性的組織,可以長時間的進行調 查和守護。

國際上有百年以上的 NGO 團體,對世界有很大的

211

點將錄 歷任理事長

有愛就有力量

「 荒野藍鵲始終相信,每個不同特質孩子的頭頂上都有屬於他的一片天。」

文 / 林意卿(高蹺鴴) ‧ 圖 / 林耀國(荒野藍鵲)

荒野溫柔堅定走過二十五年

荒野保護協會一改環團激烈抗

為團體找一個合適的接班人

親子團是荒野的亮眼特色,從

爭的形象,採用溫柔又堅定的軟性

2001 年 3 月 10 日 創 團 至 今, 擁 有

傾聽意願,帶來開啟對話甚至改變

大班至高中不同年齡層的團員,組

訴求表達方式,期能提升訴求對象 的可能性。也因組織調性明確,得 到民眾高度的認同與信任,荒野成 立至今已走過二十五個年頭。

四團一會完整架構,招收從幼稚園

成小蟻、炫蜂、奔鹿和翔鷹等四個 有著不同特性與內涵的團體,同時

對方能提出「藍鵲說的又怎樣」的不 同觀點;四階段主軸的核心價值既 已定位,團務發展則可隨時間推移 而調整與進化,組織的興或衰由後 人承續,他根本無須掛心。

他認為「一個負責任的領導人,

也成立家長的成長團體──「育成

卸任前首要之務,即是將團體託付

成長。有此成績,親子

人。」因此在其擔任親子團總團長

會」,凝聚共識、同步

團的創團總團長,同時 也是第五屆的協會理事

長荒野藍鵲(林耀國) 功不可沒,但他在受訪

時卻謙言「如果用蠟燭 來 形 容 親 子 團, 充 其 量,我只不過是個點亮 蠟燭的人,然而,讓蠟

燭持續發出光和熱的功

臣是燭心和蠟,是所有 曾經為親子團付出心力 的夥伴。」親子團是有

機生命體,不同階段的 發展應有不同的思考和

方向調整,他不贊成別 212 點將錄

人老把「藍鵲說的」掛嘴上,更欣賞

給比自己更有能力與智慧的接班 的十二年間,積極傳承理念與培養 合適的接班人,終於皇天不負苦心

人,2013 年底順利交棒給巒大杉(鄭 弘杰),曾任親子團南區總團長的巒

大杉與其共事多年,彼此理念相近、 默契十足、情同手足,而巒大杉也 不負所托,在接任總團長的六年期 間帶領荒野親子團朝更健全、更茁

壯的方向前進,終於發展成目前協 會最強而有力後盾的志工群組。同

樣的,他也極力推薦具專業能力與

資歷完整的菩提樹(賴榮孝)接任第

六屆理事長,更不諱言當初由第三、 四屆理事長野榕(李偉文)手中接下 傳承的重任時,深刻感受到野榕巨

荒野 25 周年特刊

也見證親子團對家長們所帶來的正 面能量和影響。

贏得自我挑戰的眼鏡蛇領圈

此外,在奔鹿團(國小六年級

至國中二年級)正式成團前,有一個 關鍵性的實驗營隊活動,取名為「眼

鏡蛇」,不僅確切要求出席率,更設 定活動終極目標為「讓孩童有能力 單獨在野外過一夜」。這目標挑戰

性高,加上「出門即活動、家長不接 ▲ 親近無距離,孩子們踴躍發言。

送」,令家長們既期待又擔心,一開

始還有家長默默護送,但長達一年, 共計十二次的活動,在二十位小團 員們堅持到底的精神下做到了,全

大身影的典範壓力。言談中不但顯

年的實踐經驗;他秉持「環境無國

同道合一起打拼的革命情感。

野影響力,希冀能為提升對岸民眾

露了荒野夥伴的深厚交情,還有志

仍為環境生態與教育忙碌著

卸任後的荒野藍鵲沒閒著,繼

續擔任荒野忠實志工,如陀螺般趕

赴一場又一場的活動、演講與會議, 也經常接受政府單位之委聘,出任

多項與環境教育相關計畫之民間委 員或評審等職務,繼續為環保與環 境教育盡最大的心力。

目前他擔任一石全人教育戶外

學校的總顧問,以及基隆、苗栗和 金門等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審議會或 輔導團委員,協助縣市政府推動環

境教育相關的政策和策略。除此之

外,2011 年在因緣際會之下,受友 人邀請開始至大陸福州、廈門、南

京、上海等地,舉辦營隊、公益講 座、增能工作坊活動,分享荒野多

界」理念,嘗試以個人名義擴大荒 的環保意識略盡綿薄之力,他相信

對岸的環境破壞與汙染現況若能獲 得改善,臺灣亦將間接受益。

一位親子團母親的溫暖見證

藍鵲爽朗笑著回顧,當年草創

炫蜂一團招收國小三至五年級學童 為團員,由於報名超乎預期踴躍, 他很重視孩子的心情感受,還親自 寫信向未能錄取的孩童致歉,表達 他對每個孩童的珍惜。他也認為父

母陪伴孩子的時光更是重要且無可 取代,曾經有位親子團導引員與藍 鵲分享自身經驗,她最大的收穫是

在「易子而教」的過程中,學會傾聽 自己的孩子,對自己因疲累而產生

數順利結訓。其中也有令人動容的 溫暖插曲。

最 後 一 夜 的 靜 默 獨 處, 夜 風

清拂蟲聲唧唧,許多小團員們早早

就寢,藍鵲放輕腳步數度巡營,某 一單人帳棚內卻斷斷續續傳出低語 聲,藍鵲了然於心卻不聲張責備; 隔天結業式,藍鵲請團員們自我檢 核,決定自己是否有資格獲頒象徵 通過考驗的眼鏡蛇領圈,那未依規

定於入帳前繳出手機的小孩當下決 定自己未能通過,為自己的行為負 責,然而所有團員卻因他們的夥伴

誠實面對自己,選擇給予支持。那 天,這領圈不僅驕傲地別在這小孩 胸前,更別在所有人心上。

你的野孩子將不只是野孩子

另有一位來自宜蘭的孩子雲豹

的不耐情緒向孩子道歉,在母子擁

(自然名),在校的學習過程並不順

關係。這樣的故事不僅令人動容,

逐漸找回了自信心。活動完成後,

抱淚如雨下的時刻,也改善了親子

利也不開心,卻透過這營隊活動,

213

他曾一度拒領領圈,他認為最後一

等待風向的改變,不要將我的味道

活動所帶來深刻的機會教育,亦即

準,藍鵲與他溝通說明,礙於現實,

這是一個有能力獨立思考、運用技

生活教育的實踐。後來野孩子成了

夜仍不符「單獨在野外過一夜」的標 活動場地難達到伙伴完全不在視線 範圍內的要求,但有機會時藍鵲願 陪著他入山實現這心願。這是個獨

吹向狗,也讓風的聲響為我掩護」。 能的孩子,他證明了自己有某方面 優越能力超越別人;這也是眼鏡蛇

荒野「三生教育」──生態、生命與 護樹團體的一員,繼續守護他心中 的信仰價值。

特的孩子,雖不善表達,但全心投 入戶外活動;初見時他會經常自動

脫掉鞋子,接觸土地,是藍鵲心中 喜愛的野孩子,非常親近大自然。

此時藍鵲眼中閃爍著光芒和喜

悅神采述說關於這野孩子在營隊中 的事蹟與轉變。有次他在活動中自 告奮勇讓水蛭吸血,瘦細的水蛭迅 速將口器緊緊咬在他手上,然後慢 慢吸血,水蛭的身軀也因此逐漸膨

脹肥大,直至吸飽血放開掉落。現 在感覺怎樣?痛不痛?其他的小團 員們在觀察之餘,也紛紛好奇地提 問各種問題,他實況報導般的一一

回答親身體驗的感覺。此後,這樣 的野孩子不僅擁有友誼,更成了小 團員們的偶像,這是他在校所不曾

▲ 眼鏡蛇營隊活動,水蛭吸血引團員們好奇發問。

經歷的滋味。

有一次,藍鵲教導團員們學習

印地安人靜獵的狐步技巧。他們就 近尋了一戶養狗人家,試著看看團

員能否運用此技巧,在不被「狗裁

判」發覺的情況下安然通過其門口。 然而狗吠聲四起,連續好幾個團員

都鎩羽而歸。當輪至野孩子雲豹時, 他卻趴伏在地,耐心屏息以待。四 周安靜得連呼吸聲都格外清晰。約

莫五分鐘後,他竟成功輕巧通過。 藍鵲於活動分享時問他到底在等待

什麼?想什麼?他定靜地回答「我

214 點將錄

▲ 眼鏡蛇營隊活動,耐心等候風起的雲豹。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藍鵲看到報紙上雲豹以身護

步驟,於距離邀請對象約莫三米處,

破壞力也相對減少,對於人類以外

團招收孩子不設條件的原則是正確

眼神釋放善意,微笑放鬆,誠心讚

而是有助益的。人類的危機,竟也

樹的照片,深以為傲。也相信親子 的,因為每一個孩子均有其不同特

質, 重 點 是「 如 何 看 見 」孩 子 的 特 質,建立孩子的自信,那所做的一

切就值得;也許成果不在當下展現, 也許在多年後,某一句話或某一事

件,如同埋下的種子悄然發芽、茁

壯成長,長成大樹,一片森林,就 是最大的喜悅。

以邀請代替捕捉的自然魔法

荒野親子團「三生教育」中強調

生命平等,人類從小就要學會尊重

即蹲下身減少威脅性;第二步驟,

美,準備伸出友誼之手;第三步驟, 約待一分鐘左右,若蝴蝶沒飛離, 則趴身逆光,避免光影驚嚇到牠,

不忘初心一路同行荒野好伴

指端輕輕撫觸其前足,然後等待牠

招牌短髭鬚,讓他顯得更有型而帥

在美麗的邂逅與對話後,記得將蝴

色。提及髮色,他說也曾因母親認

移至蝴蝶前方,帶著感恩之心,以

蝶放回原地,任其在大自然中徜徉 飛翔。

肺炎疫情,荒野藍鵲表示「人類要

不傷害」才是王道。藍鵲傳授「以邀

與輕忽,微小的生物病毒也有大大

意念互通,以邀請蝴蝶為例,第一

雖已過中年,荒野藍鵲下巴的

願意抬足停駐在指端上。最重要的,

尊重做起。因此進行戶外昆蟲觀察

請代替捕捉」的技巧,首重善意的

類能安度此一困境,也是學習謙卑

止,把手貼地,手心朝上,緩慢挪

自然與生命,長大後才懂得尊重自

時,不需準備觀察盒,「不捕捉、

是大自然的轉機。除了衷心祈願人 的時刻。

緩緩低身靠近至伸手可觸及處,停

人類在危機中學習謙卑一課

己,也尊重他人。杜絕霸凌,就由

的生物、自然生態與環境的復原反

面對近日全球日趨嚴峻的新冠

更懂得謙卑」,當一個物種過於驕傲 的反撲力量;而在這股反撲的強勁

力道之下,人類的活動受到限制,

▲ 邀請豆娘,展開一場美麗的邂逅語對話。

氣。而深色漁夫帽下是自然花白髮 為他的白髮易顯老而染髮,如今母

親於今年初過世,他也就不染髮了。 語 淺 情 深 而 率 真。 願 這 位 荒 野 大 鏢客,發揚荒野理念,人生下半場 過得更充實璀璨。在他為荒野獻上 二十五週年祝福的同時,荒野也不 會忘記曾因他的帶領而茁壯,他始 終是荒野重要同行的伙伴。祝福荒

野,祝福荒野藍鵲,不忘初心美好 同行。

▲ 公益講座侃侃而談。

215

點將錄 歷任理事長

身土不二:

賴榮孝前理事長專訪 賴榮孝,荒野創會會員,第六、

七屆荒野理事長;在荒野,夥伴都 暱稱他為阿孝老師。阿孝老師原任

職於新北市五股國中,後來被借調 到當時的臺北縣政府服務,從事有 關環境教育的工作。

為記錄荒野二十五周年的回

顧,特約了阿孝老師談談那些年他

在荒野的日子,並分享他教職退休、 卸任理事長後,回到故鄉嘉義溪口

文 / 林高彬(小杉)   圖 / 賴榮孝、小杉

以友善的方式耕作土地,推動諸羅 樹蛙棲地守護計畫,持續為生態保 育努力的種種心路歷程。

只因愛上自然

二十幾年來,阿孝老師盡心盡

力的守護自然生態,有好多故事可 與我們分享。

分享,是荒野活動中很重要的

一個文化。

「其實我是進入荒野之後,才

開始學習生態保育。我喜歡大自然, 但沒有相關的概念或者作法,我的

知識是跟著老師及荒野的夥伴們學 習。」阿孝老師的語氣謙虛中帶點 含蓄。

「創會時,協會擬定的宗旨跟

策略叫『棲地保育』。棲地保育在 當時是個新名詞,比如鳥會是保護

鳥類、蝴蝶保護協會保護蝴蝶,以 物種保育為主;但荒野提出的棲地

保育是以保護完整的自然棲地為出

發,這樣所有的生物都能獲得保護, 而不單只保護某一個物種,我支持 這個理念。」

阿孝老師說:荒野是他第一個

加入的保育團體,在這裡開始自然

觀察。對自然了解越多、他就越投 入,也因此深深埋下生態保育的種 子。

「很多人問我,怎麼會從一個

門外漢,進而走入荒野學習自然觀

察、生態保育,到最後全心全意的 投入?我常常跟人家講,我在種田 也在種生態。從荒野開始學習、認 識自然生態後,我覺得人跟自然是 很密切的結合關係。」 216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阿孝老師娓娓道來自己的荒野

故事,那段歲月與荒野的發展交織

在一起,密不可分,但他謙稱許多

事都是天時、地利、人和,才因此 有了些許成果。

築夢生態淡水河

有夢才能成就美好。

1995 年荒野創會,阿孝老師隨

即參加了解說員訓練。結訓後,選 擇挖子尾作為定點觀察站,長期的

自然觀察讓他開始對淡水河及臺灣 各地濕地的生態關懷付出行動。談 到挖子尾,阿孝老師眼神散發著光 芒,他還曾在雜誌上發表一篇定觀 心得 〈螃蟹的天堂──挖子尾〉。

而後,阿孝老師開始關注淡水

河的另一塊生態寶地:五股濕地。 五股濕地早期與關渡並列為北部兩

將一百七十七公頃,全部劃設為五

動目標。從 2011 年至今,志工們持

認養至今。

四斑細蟌、黃鼠狼,每年八、九月

股濕地生態園區。荒野也從 2004 年 「我把挖子尾跟五股濕地做點

大賞鳥聖地,卻在臺灣經濟發展的

跟點的連線,構想生態左岸的藍圖。

土傾倒、家庭、工業汙水排放,生

推動濕地教育,於是提出淡水河生

過程中淪為「垃圾山」的代名詞,廢 態嚴重破壞。

「搶救五股濕地是一個戲劇化

的過程。」

阿孝老師回憶,當時他和五股

鄉代表陳儀章坐著橡皮艇、沿著塭

仔圳做生態調查,發現有鳥類、招 潮蟹等等生物。他心想,如果能夠 保留一個濕地的型態,會不會慢慢 恢復生機?甚至還可以帶學生來做

生態調查、濕地教育。於是,阿孝 老師與夥伴們和社區發展協會、文 史工作室、臺北鳥會等組成疏洪道

生態保育聯盟,與政府溝通對話。 當中有很多曲折的故事,最終政府

剛好 2006 年被借調到臺北縣政府去 態廊道的概念,希望將挖子尾、五

股濕地,包含關渡、竹圍、紅樹林、 華江雁鴨公園,甚至大漢溪沿岸的

續在五股濕地做各種物種記錄,像

固定聚集的燕群,還有指標性鳥類

黑面琵鷺,顯示生態豐富。另外, 還有與各 NGO 團體一同執行的淡 水河同步鳥調,阿孝老師有信心地

表示,持續做下去,將來這些都會 是珍貴的資料。

許多人工濕地串聯,最後內政部正

棲地守護

地。」

育,我們希望保留更多的自然棲地

式公告淡水河流域為國家級重要濕 阿孝老師還收集了淡水河生態

的資料,邀請保育界朋友、環教所 老師,共同匯集成《築夢生態淡水

河》一書,分享淡水河的生態故事。 「生態淡水河」不是一個計畫或工 程,而是一種概念,一種教育工程 以及心靈工程。

成為國際級濕地是夥伴們的行

「荒野的宗旨是做自然棲地保

給後代子孫。」阿孝老師與夥伴們 成立了棲地工作委員會,朝著棲地 守護的目標前進。

認養五股濕地是一個里程碑。

「什麼叫棲地守護?該如何守

護?一個被人為破壞的棲地,要怎 麼恢復得更自然?」阿孝老師與荒 野夥伴們從五股濕地開始,邊做邊

217

學,開始做棲地營造、棲地復育、

是生態淡水河的夢想可以成真,再

若能適當運用,也是達成協會宗旨

下來。五股濕地認養以後,接著是

綠化面積,提供生物在城市中移動

當年傾全會的力量去反國光石化,

物種保育,棲地工作就這樣一路走

富陽公園認養,逐年累積經驗,目 前荒野的棲地志工已有足夠的能量 去進行實質守護的任務。

對於未來,阿孝老師期許在自

然棲地的實質守護上,荒野能有更 多的承擔。

「荒野二十五年了,我們應該

要有更積極、更大的承擔。荒野資 源有限,如果我們能聚焦在幾個議

題上,也許會有另一番作為,就是 我提的加強棲地守護這一塊,多買

幾塊地或者五股濕地接受政府委託

管理。現在有法源依據,可以依《濕 地法》請新北市政府將五股濕地委 託給荒野管理,提高主導性也落實 荒野的宗旨。我希望這是可以繼續 去推動的。」

生態城市

2018 年 7 月倫敦正式成為全世

界第一座國家公園城市。「生態城

市」目前也是荒野保護協會致力推 動的目標之一,包括生態廊道的建

構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工作。「以 生態城市來看,荒野在臺灣算是最

早推動的,包含榮星花園、富陽公

加上改善現有都市中的公園,增加 的跳島,提供更多生物在城市中生 活足夠的棲地,生態城市的建立就 會水到渠成。

公民參與

談到「環境變遷」,阿孝老師認

為環境變遷不只是自然科學問題,

還涉及人與環境的衝突以及社會問

題,也就是「永續發展」。阿孝老 師說,要讓人類與所有的生物都能 生生不息,這需要靠更多的公民覺 醒。

其 中 的 關 鍵 是「 民 眾 想 要 什

麼?」當公民素養與參與意願提升

了,才能去影響政府,採取對環境 更好的作為。

「許多人說溫室氣體、地球暖

化,然後要搶救地球,但我覺得現 在更需要的其實是搶救人類,搶救

『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環境議題 真的是要大家要去體認到我們跟環 境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不可以跟其 他的生物都能夠和諧共存,維持一 個平衡狀態,不然的話最後遭殃的 是人類自己。」

阿孝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只有

園,甚至木柵公園及最近對外公告

健康的土地、健康的自然環境,才

公園一路走來呈現的成果。」

民眾認同就會加入荒野。而在這個

的永春陂濕地公園,都是推動生態 阿孝老師當年推動生態淡水

河,是建構生態城市很重要的基礎。 淡水河流經大臺北地區,包含基隆

市、臺北市、新北市和桃園市,若 218 點將錄

有健康的人類和健康的生物。如果 概念沒有被認同之前,每一步都會 走得很辛苦。

阿孝老師提醒我們,雖然環境

議題的操作非荒野的主要手段,但

的手段之一。如大城濕地的案子, 結果,臺灣目前僅存最大面積的潮 間帶被保護下來了。

「我曾提出一個十分之一的概

念,就是全臺灣二千三百萬個人, 如果有十分之一,約二百三十萬人 認同生態保育與永續發展的概念, 那臺灣永續發展就有機會。」

荒野保護協會持續透過教育推

廣來提升公民的環境素養,這是很 重要的事。

友善耕作

卸任荒野理事長的工作後,阿

孝老師回到了家鄉從事友善耕作, 推動諸羅樹蛙棲地保育計畫,繼續 他與土地之間的對話。

「 我 回 嘉 義 種 田, 其 實 有 另

外一個概念,以前站在臺上講課, 作為一位講師或者荒野理事長時,

我常教導別人可以這麼做不要那麼

做,譬如:農夫種田,少用一點農 藥或不要用農藥。我們常批評指責 別人或要求別人,我認為這是目前 臺灣社會裡最廉價的一種期待,這

種期待往往比較沒辦法落實。所以, 我決定回來種田,我要證明一件事

情,少用農藥,甚至完全不使用農 藥、不使用肥料,照樣能夠種出糧 食。」

「 天 地 之 大, 我 們 共 有 這 方

田。」阿孝老師這麼描述他耕作的 田。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在田裡工作最大的樂趣是什

「從比較小的面向舉例,如諸

亂季節飲食;以為交通發達,隨時

畫,就是一個經濟、社會跟環境三

界美味。卻不知吃出了水土不服,

麼?這個其實很有趣,譬如:昨天

羅紀農場推動諸羅樹蛙棲地守護計

草,看到有一窩鵪鶉的蛋;在稻田

贏的局面。我們創造農夫的生產,

在整理紅藜菜園時,我跟哥哥在割

裡工作的時候,看到一巢彩鷸的蛋; 灌 溉 的 時 候, 看 到 鱔 魚 游 進 我 的 田裡,每次見到這些驚喜,內心無 比悸動,真的有一股想要在田裡跳 舞的感覺,那就是我務農最大的樂 趣。」

如果有更多的消費者願意多花

一點錢,選擇友善環境耕作的農產

品,直接向小農購買當季作物,鼓 勵支持友善耕作的小農,讓良善的 循環流動,那我們居住的環境生態 會越來越好。

身土不二

從淡水河的夢、談到棲地與城

使他的收益達到穩定狀態,而且兼 顧生態,讓諸羅樹蛙有一個安全的 棲地;這樣的場域可以作為教育基 地開放給社會大眾,大家透過農場

來了解生產、生態和生活。雖然它 不是環境認證的場域,但我覺得那

隨地買來世界各地的食材,吃遍世 文明病由此而生,身心皆處於不安

的狀態。如果您吃時令食物,並調 整身體以適應自然循環,那麼您的

身體就會適應環境,保持身體健康。 人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阿孝老師對自然的愛,對守護

是形式上的,我比較注重實體。宏

環境生態的熱切,冀望荒野有更多

的概念,人跟環境密切的關係,我

這些點點滴滴,匯流成了生命力的

觀來看,就是我一直強調身土不二 們是不是可以讓更多的人來了解、 認識,甚至在生活中實踐。」

在生活上做到效法自然、身土

不二。

現代人以為科學發達,因而打

的承擔,真心實踐身土不二的價值, 江河。

喜歡、投入、奉獻、賦歸。說

來很簡單,但我們都知道,這一點 都不簡單。

市,再從提倡公民參與到自身下田

耕作,阿孝老師認為,有句話可以

作為他的核心價值:「『身土不二』, 意思是說我們的身體跟土地環境的 關係是完全結合在一起,只有自然

環境健康,人才會健康。如果為了 追求人類的慾望而去破壞環境,環 境不健康,那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將 化為烏有。」

接著我們談到「里山倡議」。

其實里山倡議只是一個名詞,

如果從三生──生產、生態和生活

將 格 局 放 大, 就 是 我 們 談 的 永 續

發展,經濟、社會跟環境。這是聯 合國最近幾年一直在推動的永續發

展,永續發展聽起來或許太學術, 生活化就叫做『生生不息』。」

219

點將錄 歷任理事長

我的荒野之路 荒野中的領航者-月梅 理事長側寫 文 / 陳慧諼 (玉山杜鵑)

在連接桃園與宜蘭穿越雪山山

脈蜿蜒的台 7 線北橫公路上,一群

志工行進於路間不時巡查紐澤西護 欄外的邊坡,或是另一側山坡的林 間空地,雙手拿著塑膠袋及夾子邊

走邊撿,這是 2019 年二次山林行腳 的實景,也是荒野人守護環境的日 常。這群有志於友善環境的龐大組 織力量,不時站在前線領軍或在後 勤支援的領袖人物到底是誰?那就

是荒野保護協會的理事長劉月梅老 師!

月梅老師的荒野之路

「對環境有利的事要堅持地做

下去,並說服未做的他人,推動過 程中每個人都是英雄。影片具有流

傳重播的特性,透過紀錄和編輯, 就是環境教育推動的一種好工具,

也把每個荒野英雄都放大了。」總

是親和堅定帶著客家腔調招牌嗓音

來慰勞大家,這時任誰都要佩服, 她真正是個平凡中偉大的三頭六臂 的女人。」臺灣環境運動史上最資 深的前輩黃文淵老師,貼切地形容

月梅老師在新竹分會草創時擔任分 會長身兼三職的辛勞。

就算蠟燭三頭燒,月梅老師還

的月梅理事長,在一場荒野志工室

是能周全地兼顧家庭生活。重視與

造成改變,並強調環境教育扎根工

方式糾正孩子的行為,全家每年都

內聚會中,勉勵志工以參與及行動 作的推廣與延續。月梅理事長與荒 野的緣份,早就在青壯年就開始鋪 陳,荒野一直是她生活的必需及場 域,曾擔任生物教職的背景更使她 與荒野結緣,並且成為帶領荒野的 最佳養分、底蘊與助力!

蠟燭三頭燒

品質不打折的女超人

「只有親眼看見月梅她一手抱

孩子的相處,以玩遊戲等活動帶領 安排有家庭旅遊。老師的父親為礦

工,母親為家管,喜歡大家聚在一 起的感覺而注重維繫家族大家庭的 情感,五年前靠自己的牽成,每年 有固定的聚餐,這與老師總能帶人 帶心,引領志工群耕耘荒野的特質 不謀而合。月梅老師師大生物系畢

業後,擔任新竹女中生物老師,發 現學術上與現地生物有落差的教學

困境,而投入生態之路與荒野結緣, 當了 19 年新竹分會會長後在 2016

著小孩,一邊開車趕場,又要一邊

年被推派為理事長。也透過生老三

下車時再背個書包加上奶瓶水罐,

有體力四處趴趴走推廣協會做的事。

翻筆記,脖子夾著電話處理會務,

220 點將錄

有時還扛一鍋親自料理的豬腳麵線

時的坐月子將身體調養的更好,更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新竹女中的生物名師

VS. 食蟲植物的守護神

「我覺得自己是個有點瘋狂的

人!在學校第三年就不喜歡單向教

學的方式,改變自己的教學之路, 透過探索式教育研發許多引導學生 創意及思考的課程。假日常帶著學

生及自己孩子一起走出戶外認識臺 灣生物。」月梅老師分享在學校中 的自己,為了活化教學重新編寫教

材,並跳脫傳統課室學習走出戶外, 成立持續至今的生物研習社,鼓勵 學生做專題研究發表,原則是要求

學生自己想題目並且要跟日常生活 與環境生態有關。

1986 年她帶著學生調查食蟲植

物,進而發現竹北一處山谷蓮花寺

附近還有極少量臺灣本土特有的食

蟲植物「長葉茅膏菜」並且面臨瀕臨 絕種的危機,因而認識並協請徐仁

修老師幫忙找地籍資料而與荒野結

下善緣,也於 1995 年荒野保護協會

成立時就加入成為理事。取得地籍

透過歐洲考察的契機促使會員體認

於公所承諾保留該地不再開發。同

自己要做的事,並知道自己要將團

資料後,更與竹北市公所溝通,終 年也由荒野開始經營管理該區域的 食蟲植物,設立復育區並由政府撥 予經費,當時月梅老師每週有一日 是除完草去學校上課,並被媒體稱

為食蟲植物的守護神,2018 年更努 力爭取將此處列為地方級濕地。

新竹分會的草創先師

「我覺得自己像是跳到叢林的

小白兔,不認識其他人只認識徐老

師。我先認識夥伴並把他們當朋友, 一一詢問了解他們的背景,接著規 劃解說員課程,把解說員帶到實地 現場體會所有問題。第一次解說員

分工的重要性。月梅老師總是堅持 隊帶往哪個方向去,分會會員也從 當初的十多人成長到現今近千人。

現任荒野總會的總舵手

「還記得當理事長的第一年是

先認識臺北志工及其他合作單位,

摸索許久才懂也能代表協會恰當發 言,常常思索如何凸顯荒野與其他

NGO 的差異點,更立志以畢生之力 投入環境保護的志工工作。」在歲

末年終之際,月梅老師也回顧 2018 年協會推動及執行的幾項工作。

包括近十年來在新竹大山背幫

活動首先以『保護大山背螢火蟲』開

青蛙過馬路的護蛙行動中,於 2017

月梅老師表示當時因老三早產,協

蹤,透過田調發現當地除草劑不當

始,並同時找專業老師來上課。」 會召開分會籌備會的日程恰已做完 月子才能順利參加,也因此才有機

緣擔任分會長的工作,也在 1997 年

年開啟了對除草劑議題的關注與追 使用的問題,促使地方政府的關切 及媒體的報導,影響力也擴及其他

地 方 政 府, 例 如 高 雄 將 於 2018 年 五月公告實施「除草劑管理自治條

例」 ,中央也由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 質局建置「非農地之環境雜草管理

指引」,除了禁止使用外也提供其他 不須用藥的替代方法,大山背山區 鄉道也改用割草機割草。還有自發

性地拜會澎湖在地的 NGO 海洋公 民基金會了解珊瑚礁守護、養殖漁 業及海洋生物救護工作內容,除了 商討如何合作協助外,也思考更深 的海洋概念,以及除了淨灘行動外 人類與海洋的關係。

221

關愛土地的起心動念

成就不必在我

「 在 2017 年 自 己 走 了 一 趟 海

岸,發現守護海岸的工作不能只靠 一個人,因而發動志工團及秘書處

從桃園出發一起環島作海岸行腳紀

錄。感謝 GOOGLE 提供機器及處理

照片的部分,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

就是志工花了心力參與後描述他們 的感動。」月梅老師憶起包括臺東

翔鷹團的孩子眼神發亮欣喜地與自 己分享他們每天沿著海岸北走及住 宿的紀錄,宜蘭小蟻團分享他們對 宜蘭海岸線深刻的感動,以及花蓮

分會志工發願每年帶隊行腳花蓮海 岸。

對 於 食 蟲 植 物 的 守 護, 因 為

日本夥伴前來參訪及熱心安排其行

程,日本、荒野及林務局的三方關 係建立,食蟲植物守護及調查也將 於花蓮地區持續進行及推動。水域 的部分也包括溪流,臺東分會的野 溪調查小組也持續推動野溪守護,

除了清理環境也持續紀錄與監督並 發現問題回報相關單位,與公部門

合作達成共識敲掉了部分水泥設 施,更在各地分會依志工能量成立 野溪小組。

月梅老師表示,透過行腳可以

真正認識並關切在地的環境問題,

接軌溝通,與世界各國合辦「地球

一小時」的關燈活動。除了用手護 臺灣濕地,也參與了在日本九州舉 辦的國際濕地會議,此趟雖然只是 見習活動,並因尚未加入國際濕地

聯盟而無法在大會中發聲展現臺灣 守護成果,卻在行前先行製作雙連

埤及五股濕地的中英文資料並帶至

會場發放。「門已經打開,要看自 己的腳願不願意走出去,走出大門 就會大開眼界。」

北橫山林行腳關切沿線生態

環境也同時看到美麗與哀愁 「千奇百怪滿滿的垃圾,毫無

並透露她發想從臺灣西部穿越山脈

間斷散置在馬路旁邊的地面,沿著

6 月與 12 月分別辦理二場北橫山林

坡,看了好心傷!特別是在橋旁邊

到東部的公路行腳規劃,在 2019 年

行 腳 活 動,2020 年 也 數 次 邀 集 相 關公部門開會研議,並參與環保署

的山林環境清潔工作坊實地踏查現

況。國外事務部分則持續與 WWF 222 點將錄

山坡可以看到從上而下傾洩的垃圾 的溪裡,躲在樹下的根本就是個垃

圾堆,一包包的垃圾,汙染著石門 水庫上游的溪水,這樣的垃圾,可 以接受嗎?」月梅老師屢次在山林

行腳的踏查現場,無奈地陳述臺灣 山林裡的垃圾現況。

臺灣有 3 大橫貫公路,北橫、

中橫及南橫,沿著橫貫公路行走, 可看見臺灣東西部的差異,更可看 到臺灣從平地到高山的植被、森林

及生態多樣性樣貌。而沿著橫貫公 路有許多居民生活在周邊,有許多 種不同的農業發展及類別,還有因

為自然景觀及特殊農作物而發展的 觀光樣貌,也有因為道路的維護及 修復而有不同的公共工程。月梅老

師指出,在欣賞臺灣之美之餘,發 現山林的生態環境問題及思考公共 工程可以有哪些更友善的方式,也

想更認識臺灣山林的困境,於是推

動山林行腳。2019 年 6 月的第一次 行腳,即發現有許多山坡地傾倒垃

圾的問題,12 月的第二次行腳,除 了調查沿途的生態環境問題並記錄 垃圾位置,也邀請相關單位一起關

心。拜訪復興鄉區公所及清潔隊,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告知第一次行腳所發現問題並討論

倖與投機心理,更產生破窗效應,

局伙伴一同行腳,認識石門水庫之

住家邊的坡地、工廠或廢棄的房屋

可以一起努力的面向。也邀請水資 經營管理及沿線環境問題。最後與 林務相關單位進行訪談,討論山林 守護的困境及協助的可能性。

8 月荒野也與環保署合作舉辦

山林環境清潔工作坊,邀集環管處、 廢管處、環境督察總隊、林務局、

這裡有人丟垃圾我就繼續丟。舉凡

週邊、美化道路的綠籬之下、落葉

堆積處、公車站牌或檢查哨站附近、 停車處、臺電電線杆等等,只要注 意道路邊坡的林間,垃圾從來沒停 止出現過。

垃圾種類則是五花八門,有煙

北區水資局、國有財產署及各縣市

蒂、有一整袋的超商吐司、有一次

訪淡水區鄧公路櫻花大道與三空

具如沙發和馬桶、有工程遺留下來

環保局等公部門單位,一起實地走 泉附近山區道路環境髒亂的熱點,

並共同商議解決環境髒亂的可能方

案,作為未來推動政策的參考。月 梅老師表示,只要有人可休息或居

住的地方,或是車子能到的地方, 一定就有垃圾的存在。而人類的僥

性使用的寶特瓶或餐盒、有大型家 的廢棄物、也有已經打包好一大袋 的垃圾,有些垃圾已棄置至少五年 外袋都已經風化。而當地居民為防 止有心人士亂丟垃圾,除了設立警 告標示,還建置鐵皮圍籬或將該處 樹木砍伐清理藏匿空間,但其實還

是防不勝防,無法解決問題。

至於山林行腳後的行動方案,

月梅老師希望能從山區道路的維護 管理開始,讓山區道路的垃圾不往 山坡地掃下去,減少垃圾的破窗效 應,也期望山區的道路整修工程在 工程結案的驗收時,能把工程垃圾

及工程人員的生活垃圾清除列為驗 收的項目之一,且確實執行。並能 思考透過影像紀錄,放在公部門對 外宣傳的臉書粉絲頁上,讓更多民 眾知道當地發生的問題,並藉由定

期回報清理狀況、政策調整等,進 行人民與政府的直接對話。她也期

望山坡地的垃圾可以逐年或有計畫 的清除,並有更多夥伴願意一起來 山林行腳守護臺灣的山林,山林清 淨的願景才有預期會達成的喜悅。

223

山林海域開放政策後

「 綠 色 經 濟 也 是 經 濟 呀! 就

嘗試,體會每種物種不知極限為何,

用?」月梅老師也強調荒野是柔性

老師認為面對困境就要勇於突破、

守護環境面臨更大挑戰

算成為首富但卻找不回藍天有何

積廣大的山區與海域卻成為垃圾的

從認識自然進而能提升自我心靈成

臺灣是個山海王國,但佔地面

棄置場與環保的死角,從去年底政 府宣示逐步開放山林與海域後,加 上全球疫情民眾無法出國的限制,

國內爆發性的旅遊人潮更造成生態

環境維護上的負擔。展望未來,月 梅老師也談到守護環境最大的挑戰 可以從三大面向來提升,一是政府 的工程監督及生態檢核,二是更完 整級全面的生態知識,三則是增強 人民對環境的友善之心。月梅老師 進一步說明,某些較小規模的公共 工程案件,並未透過環評或公開招 標的方式進行,使我們難以進行了 解與行動。至於民眾對於環境保護 的認識不夠全面,可能良善的行為 卻也可能造成困擾,諸如因未能認

識外來種而野放擴散至更多處、或 努力撿拾地面菸蒂卻丟入水溝。

的環保教育團體,也鼓勵夥伴可以

長及滿足。「我們透過環境教育讓 更多民眾更認識也懂得如何關心與 愛護這片土地,也希望民間、政府 與企業一起思考永續一起合作。啟 動及帶領志工的心,所以我時時在 思考及進行對土地有利、對志工有 利的事。」

勇於面對困境

師法自然持續學習

面對困境時月梅老師又是如何

突破僵局呢?老師分享她總是能從

大自然中習得小哲學。30 歲那年採

集桐花後,親見其馬上凋零體會青 春無法永駐,但卻可以讓自己的腦

袋更有價值。觀察到小魚奮力上游, 舔食青苔都有致命的危險卻去盡力

但還是要試著發展其能力的啟示。

不覺得是困難,「我認為自己是思 考型的人,必要時擇善固執或是退

一步修改調整。」老師也分享她獨 處時常看心理學的書,自己才會感

到更飽滿也更能確定心中目標。「科 學家不能把文學丟掉,科學也要靠 文學拴著撐著才能彰顯價值。」

心靈飽滿的志業

也是臺灣土地的收穫

被問及為何要做一輩子的志

工?月梅老師表示那是一種心靈飽

滿獲得內在的感覺。用「愛」來守護 我們的土地與環境。愛是心和受的

組合,用心感受所愛對方的感受, 愛自己就是感受最內在的自己,表 現出來也是最自信的自己。用我們 的心跟臺灣的土地接在一起,幫土 地發聲。心和自然的距離可以拉多

近?把自己縮小,就可以看見所有 其他的生物並與之共生共榮。選一

件愛地球的事並持之以恆的做。「臺 灣環境好全民才會好,我傻傻地盡

力去做這件事,有做才有開頭,把 錢存在土地上,做儲蓄臺灣、儲蓄 人心的事。」月梅老師最後希望志 工能有一套自然哲學,快樂自主學 習並有成就感,志工的心靈成長是 一種社會教育,希望大家在每做一

件事都會替生物、替環境著想,最 後也是臺灣土地的收穫。

224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總會

走過荒野那些年 文 / 李淑雲

曾經

台 11 線水璉海岸,是上天賜給

臺灣的蔚藍海岸之一,在綿延 1200 公里的海岸線上能夠保持天然,在 臺灣並非容易。海洋與沙灘交織的 淨土,可以作為觀光客遊憩打卡的

雍 熙 語 重 心 長 地 說:「 看,

臺灣的海岸奇觀,一眼看不完,綿

延 不 絕 的 消 波 塊, 心 裡 就 是 一 個 『痛』!」──這個痛,成為故事 的起點。

「在人云亦云時,做對的事需

熱門景點,也可以是我們心靈的故

要勇氣,不要事後造成遺憾才後悔。

愁腸百轉,得以躲開紛擾的人事物,

成功,只是聽從自己的心,不去努

鄉,在情緒滿載時,或者開心或者

沈澱心緒。心中的淨土,滋長了我

們,在想念的時候,海就在那裡, 張開她藍色的雙臂等著擁我們入 懷。

黃雍熙是花蓮的孩子,與廖惠

慶結縭,惠慶成了花蓮媳婦。他們

過去幾次的努力,從沒想過會不會

力睡不著。天助自助,然後幾件天 方夜譚就發生了。」這是惠慶的感

言,也為他們的故事作了最佳註腳。

探訪

走進芝山岩邊的巷弄間,石牆

愛這片海,不想當一般觀光客,走

裡的平房和院落,一戶戶相鄰而獨

海岸風光,被消波塊消滅。

車水馬龍拋在外頭的大馬路,這裡

馬看花;更不願讓原本天然美麗的

那些年,靠著一支筆、一張紙,

無數的書信透過郵差及傳真機,傳

到近處和遠方,向好友、鄉親、學

立,矮牆上攀藤的綠增添了春意, 像個世外桃源,寧謐而美麗。雍熙 和惠慶的家,有荒野人家的味道。

是每個荒野解說員投入保育工作最 具啟示性的書之一,它也開啟了惠 慶的視野。

書 中 美 麗 的 臺 灣 絕 景, 與 經

濟發展急速開發導致環境惡化的現 狀,形成極具諷刺的對比,也喚醒 了惠慶的荒野魂。後來看到協會即 將成立的消息,夫婦二人加入荒野

保護協會成為創始會員。之後,帶 著孩子參與了第一次戶外活動,走 進山野自然的懷抱。活動中帶來許 多不同以往的感動,這主要來自於

人,一群可愛的夥伴,讓人不知不

覺地黏著,然後一次次跟著走下去, 墾丁、思源埡口……

那一回荒野的合歡山之旅,讓

各種形式的小生命,動物、植物,

不上力,只能悲觀,然後就讓它過

道只有放置消波塊一途?

《不要跟我說再見 ‧ 臺灣》這本書

紙,許多事令人失望、生氣,卻使

識,她和他切切地傾訴:美麗的家 堆疊消波塊。天然海岸的命運,難

仁修老師的演說,看到他的作品:

原本喜愛大自然的他們,因了解而

生、老師,和關心的環保團體,相 鄉,花蓮的海岸,將被怪手挖掘,

因緣際會接觸到荒野創始人徐

惠慶開門見山地說:我們原本

是憤世嫉俗的人,打開電視攤開報

關官員、教授、學者,無論識與不

細說從頭

去。

但 25 年前,荒野改變了這對平

凡夫妻。

更深愛這片土地。隱身在角落裡的

讓人充滿驚喜。但更可愛的是人,

荒野人,有老有少、不問頭銜、不

計酬勞、不分你我,一起探索自然, 一起分工合作,一起分享所知所感。 225

不像醫師的醫師、不像老闆的老闆、

對岸的合夥人說:「我要趁自己還

的忙。

片小花小草,努力學習探討生命奧

時間內不能工作,薪水可以不用寄

連串的行動,終於擋下了不利環境

不像校長的校長,湊在一起圍著一

秘而樂不可支,如此單純。置身其 中就無法抗拒的喜悅氛圍,讓一家 人從此生根荒野。

雍熙多數時間在對岸工作,一

個人帶孩子的惠慶,讓小孩跟著荒 野可愛的大哥哥大姐姐活動,易子

而教的效果,勝過媽媽講一百句。 孩子少了青澀的叛逆,多了關懷的

觸角,變成了荒野的孩子。惠慶以 家長身分去到烏來的營隊探視,看

跑得動的時候為家鄉做一點事,短 來。」

惠慶被他的行動震懾和感動,

她向來熟知的先生是個溫和的人, 凡事都思慮很久,不料他竟這麼快

跳出來採取行動。惠慶跟著拿起筆,

輕人卻一股腦兒投入,不管有錢沒 錢有閒沒閒,做了,就對了。

因緣際會

隔年,1996 年,女兒參加富源

蝴蝶谷兒童夏令營,結束後,很久 沒回花蓮的惠慶雍熙跑到花蓮接孩

子,順道探訪久違的故鄉。看見故 鄉的海變了樣貌,瞬間爆出難以置 信的澎湃情緒,什麼時候兒時戲浪

的海變成這樣?水泥擋土牆、消波 塊,把大海遠遠地隔絕在外。那再 也不是看電視讀報紙的憤世嫉俗, 可以形容的詞,他們必須有一些作

為,不能任其繼續毀壞。花蓮得天 獨厚的碧海沙灘,不要說再見!

第二天,雍熙必須回廣州,幾

天後他決定返臺為花蓮奮鬥。他跟 226 點將錄

的天然海岸。

這一仗打出了知名度,愛鄉的

人財路而被威脅的困擾,他們只輕

然而理解的人多,對他們抱著

一個人潑過他們冷水。需要有人壯

閒的時候才來做義工,而眼前的年

廠興建案中,保留了臺灣僅存少數

多一分改善的機會。

一通撥打,只要有更多人了解,就

念音樂系的惠慶一直很忙,活在自 看外面,總想等未來有一天有錢有

在臺 11 線拓寬聲浪及水璉火力發電

臺商和花蓮媳婦,一種素人的抗爭,

希望的人少,兩人難免感覺無力,

己的世界,從來沒有把頭探出來看

永續發展的非必要建設。好不容易,

不停書寫,尋求支援;電話,一通

見這些志工大學生的熱忱無私,奉

獻自己的假期,心裡有許多感動。

投書、陳情、串連,奔走,一

但荒野朋友常常給他們打氣,沒有 膽時,總也找得到願意一同出席的 夥伴。當時的秘書長李偉文更通過

無數書信經常勉勵,讓他們知道:

德不孤,必有鄰。偉文的手寫信, 捎來了溫度,帶來了信心。關於做 公益的身段,惠慶體認到:改變別

人的觀念,要像父母親引導青少年, 重點是達成目的,要懂得柔軟。偉

文附上一百本書《種樹的男人》和文 章,讓惠慶寄給遊說的對象,尋求 認同和支持。惠慶也將李偉文的兩

篇文章:〈生命中的觀光客〉、〈理

想的實現〉,及徐仁修老師的作品: 《不要跟我說再見 ‧ 臺灣》連同自 己的信一起寄出,增加激勵性。

新認識的花蓮分會(荒野第一

難能可貴的聲音被社會聽見。但擋

描淡寫帶過。冒著被指責、被打、 房子可能被燒的危險,沒有退卻, 他們溫和而堅定,用盡各種可能要

為環境尋找出路。「花蓮罪人」的 名稱就留給時間去評價吧!

波瀾再起

2005 年,得知重建水璉海堤工

程的消息,在海棠颱風重創花蓮後 緊急發包。當初好不容易爭取保留

的天然海岸,如今又捲土重來,要

新蓋 300 公尺的海堤,那麼,海岸 不就毀了?即將到來的協調會幾乎 已經定調,列在名單上的學者其實 未被邀約與會,持反對立場的荒野 連列席都沒有,受邀的環保聯盟不

願背書。沒有環保團體的會議,顯

然只有一面倒。花蓮夫婦不能出面, 那會置身於對方的局,讓場面更加 混亂。

箭在弦上,這波工程在強颱肆

個分會)夥伴有詳盡的在地資料,

虐後勢在必行,美崙飯店的玻璃全

需要資料,花蓮夥伴總是快遞直送

不住了。心急的兩人,各自努力,

和豐富的照片,每當遊說政府部門 給惠慶,讓他們每次會議都有可用 的畫面可以替環境說話,幫了很大

破,海巡署岌岌可危,情勢看來擋 雍熙從對岸寫信給他從前的學生,

也 是 現 任 的 村 長、 村 民 代 表, 拜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託他們以生態發展為考量;惠慶去

演出,如何在說明會上另類陳述第

許時雄教授特地跑到臺中拜訪水利

事,而是換個角度思考:蓋了海堤,

拜託水利專家幫忙,當時已中風的 署,又邀約成大教授代表學術界出

席發言。努力奔走,依然沒有勝算 把握,惠慶憂心忡忡,連續幾天不

眠不休,幾乎想破頭,苦無對策。 那晚電話聯絡,雍熙勸太太先去睡

一下:「只剩兩天了,我們已經盡 了力,這事情就這樣了吧。」

不料,天才剛剛亮,凌晨五點

鐘,傳真機動了起來。廣州傳真了 一連串紙本,讓陷於苦惱的惠慶看

了,瞬時間大笑不已,心想:「雍 熙大概被這件事情搞瘋了吧!」正

大笑著,來自對岸的電話打進來,

雍熙説:「妳去找一個人來演……」 接著認真指導惠慶如何找人、如何

「娟娟,郭蓋……」,惠慶心裡

三意見──不直接談拒絕海堤一

跳出口袋名單,這些當初一起籌組

水璉人就會有錢嗎?再順勢提出音

適合的人選了!打了第二通電話,

樂咖啡廳的想法,讓海景成為賣點, 花蓮在地人有工作,擅長歌唱的在

地歌手獻唱,表現地方特色,由企 業家出資,達到三贏。

只剩一天,惠慶銜命行動,必

須在最短時間內找到一位看起來有

錢、聰明絕頂、有行動力、最好是 女生,且非環保團體的角色,去遊 說與會鄉親。這真是明知不可為而 為啊!遠在花蓮水璉的說明會迫在 眉睫,臨時在臺北找到適合又願意 跋山涉水而去的人,機率近乎零。 但奇蹟總會發生。

荒野的夥伴,就是他們了,沒有更 在銀行上班的娟娟聽完,先問了一

句:「 在 哪 裡?」然 後 說:「 不 可 能。」

對於被拒絕,惠慶一點也不失

望,只是好奇娟娟為什麼想知道在 哪裡。

原來娟娟剛好請了半天假要去

參加告別式,如果抗爭地點在臺北、 立法院,還有機會過去支援。水璉, 遠得要命,不可能。

惠慶靈機一動,問:「告別式

在哪裡,我替妳去,妳去水璉。」

娟娟拗不過惠慶這份認真,但

能不能成行,也要看能否訂到機票 呀!她掛上電話去航空公司。

果不其然,機票真的訂到了,

娟娟當天就飛往花蓮,並由花蓮分 會的會長驅車接機直奔水璉;位於 桃園的告別式,則由惠慶代表出席 弔唁。

娟娟終於趕上這場至關重要的

協調會,會議結論就是水璉的命運。

奇招

踩著高跟鞋,娟娟背起名牌包

從轎車下來,叩、叩、叩,摘下太 陽眼鏡,拋出疑問:「各位鄉親, 難道蓋了這個海堤,大家就會發財

嗎?美麗的海岸是最好的資產,破 ▲ 惠慶雍熙花蓮水璉拍攝的合照。

壞了它,觀光客就不會來了!」

227

全場張大眼睛,聚焦在這位陌

「一個人或許可以走得比較快,一

代在這裡生活過的紀錄,成為一幅

醍醐灌頂。雍熙夜半不寐,冒出靈

翰藍儂的歌也傳唱著:「一個人作

的故事。

生貴婦身上,被她一提,好像瞬間 感的行動劇,果然找到最佳臨時演 員。

金融背景的娟娟代表客戶,提

群人卻可以走得更遠。」披頭四約

夢,就只是一個夢;一群人一起作 夢,它會成為真實。」

出了一個不同以往讓人願意試試的

近況

建海堤的事與外商銀行有何關係?

關懷環境的信念依然不變。

方案,她說:「各位一定覺得奇怪, 我在此簡單陳述,我們是受一位顧 客委託而來,這位顧客長久以來一 直關心水璉的發展,今天特地帶來

一份企劃構想來徵求各位朋友的意

見……既可以保留海岸的特色,又 讓花蓮人有錢賺。」

奇襲,果然奏效。沒有招的招,

感謝幕後英雄即刻救援。 防。

協調會最後宣布暫緩改建堤

幕後功臣

幾度為環境保育而擋下的不當

建設,他們謙稱自己只是人頭,幕 後有許許多多夥伴的同心協力,許

多被拜託的人,眾志才能成城。上 述事例只是許許多多中的一件,有

至今,惠慶和已退休的雍熙, 近年來為芝山岩的景觀天際線

成了這個圓圈圈。

荒野就是這樣一個團體,有眾

多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才能夠逐

漸壯大。就像荒野裡流傳的那句話: 228 點將錄

光客。當初阿公姜阿新睡的眠床飄 洋過海運送回臺,重新組裝放在整 修好的洋樓裡供人參觀懷想。

環 境 不 斷 變 化, 政 策 不 停 變

有時候難免有無力感,但這對來自

權。冗長的審判過程,他們積極奮

戰,勝訴過,又敗訴下來。他們不 輕言放棄。當初愛上芝山岩的家, 就因為唭哩岸石砌成的美麗圍牆,

有故鄉的記憶。在河岸旁,芝山岩 下,享有豐富的自然之趣,庭院就 是個小荒野,屬於芝山岩、陽明山 的生物都會到院子裡來拜訪。

雍熙興致勃勃地說:二樓頂就

可以眺望山景和遠處的都會區,妳 如果冬天來,可以看到無患子在芝 山岩一片綠蔭中的豔黃。

不料財團買下鄰近房子,蓋起

隱私權,更破壞了原本美麗遼闊的

一個圓,是眾多夥伴手拉著手,圍

土壤的溫度,她們不再做外國的觀

大眾權利,也維護普羅百姓的居住

市都發局打官司,維護古蹟景觀、

的英雄。沒有他們所出的每一分力, 都難以成功。如果一個事件比喻成

臺灣,國外風景再美,都沒有故鄉

動,各式各樣生態環境的問題層出

了大樓,未能符合古蹟及特區的高

在每個重要時刻的協助,這些抗爭

年輕時移民海外的姐姐搬回了

奮戰,鍥而不捨地跟「大鯨魚」臺北

些花絮是不足為外人道的,有很多 無法說出他們名字的人,才是真正

幅風情畫,以跟後人訴說這個美好

度限制,影響居民的採光和安全、 天際線。為此,他們聯繫附近鄰居, 一同提告,期待環境正義的勝利。

不窮,選擇站在環境保護的這一方, 花蓮的夫婦說,他們還是會一直努 力下去。

荒野魂一旦啟動,似乎就是一

生一世。

不光是惠慶雍熙,他們兩個在

荒野長大的孩子,也在父母身教中 耳濡目染,為環境問題自發性的奉

獻 努 力。2012 年, 在 外 地 念 大 學 建築系的兒子,百忙中難得回家, 卻因為文林苑的強制拆除,跑回士 林加入用設計圖展示抗議的行列。

2020 年初,女兒以地球公民基金會 花東代表的身分,出席抗議採礦法 的死灰復燃,專業發言讓惠慶眼睛 一亮。

結語

如果不是荒野的經驗和滋養,

另一處,惠慶位於北埔的老家

惠慶坦言他們不可能把自己捐出

危機,所幸家族努力奔走,大家集

野才一年,就一頭栽進海岸搶救行

──姜阿新洋樓也曾面臨被拍賣的 資把老房子買回來重新整修,讓老 洋樓的故事可以流傳下去。一代一

來。而且一切來得那麼快,加入荒 動。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那是因為看著協會從零

開始:沒有錢,連會址都是租 來的,理事長秘書長不支薪, 只有一位專職工作人員,就靠 著大家忘我的投入,無私的付 出。土法煉鋼的解說員訓練方

式,六年級教三年級,一個教 一個、一個帶一個,累積出很 大的能量。從零開始,到現在

的 壯 大。 從「 荒 野 」, 看 見 生

點將錄 總會

搶救濕地的勇者 ─ 陳德鴻

命原來可以這樣揮灑!原來平

凡的人也可以為自己的家園土 地做些什麼,而非只是絕望嘆

文 / 陳介緯(木耳) ‧圖 / 陳德鴻

氣,坐以待斃。

如果不是荒野,惠慶雍熙

的故事可能不是這樣發展。也

許就少了個「花蓮罪人」 ,多了 一對輕輕地來又輕輕地揮一揮 衣袖的觀光客吧!

人生苦短,也許我們也該

趁來得及的時候,創造屬於自 己的「天方夜譚」。

加入荒野以前,德鴻對於荒野

宜蘭兩頭跑,逐漸將資料建構起來,

責之切」。總覺得這麼大的團體,

是什麼、知道該如何保護它,就是

並沒有好感,或者應該說「愛之深 應該可以做更多實務的工作才對。 在因緣際會下,身在荒野的耀國對

他說,與其在外頭抱怨,不如進來 荒野一起做事。就這樣,德鴻進來 荒野,改變了他自己,也改變了荒 野的命運。

2001 年,德鴻參加了解說員培

訓,經由慢慢的了解,逐漸能理解

這個歷程,慢慢有了棲地的概念。

鍾情濕地的德鴻,不忍各地的

濕地植物因為棲地的破壞而逐漸消

失,便將萬里家中的地,開闢成「植

物庇護中心」,收容原棲地遭破壞, 被荒野搶救回來復育的濕地植物。

這個萬里工作站,有了協會行政上

的 支 援, 並 得 到 7-ELEVEN 綠 色

荒野的走向。在富陽定點的期間,

基金的挹注,也開始培育志工,有

陽自然生態公園」的行動,過程中大

事,終於有了棲地守護管理的實務

與力行等解說員,一同投入催生「富 家先行調查,再來規劃與設計,這 個歷程的學習,現在回頭看,可以 說是荒野投入公園生態化的起點。

加入荒野以前,德鴻早就一頭

栽入濕地的領域,並關心雙連埤已 註:娟娟(許瑞娟),郭蓋(郭志聰)

知道有哪些物種、知道植物的需求

久。加入荒野之後,有了伙伴的支 援,更是熱心的投入,經常臺北與

系統地進行營造,荒野也因為這件

經驗。日後,荒野成立棲地工作委 員會,德鴻也繼阿孝老師之後,成 為第二任棲地工作委員會召集人, 引領荒野的棲地志工,在全國關心 並營造棲地。

有了這些歷練,荒野開始受到

相關單位的注意。「臺灣水韭」, 229

這個全世界僅有陽明山夢幻湖才有

伴就會自動出現,這種對環境的熱

與。當志工進行營造工作時,竟然

流失,以致棲地內其他之水生或陸

的因素之外,當看到曾經守護過的

給辛苦的志工,民眾的熱心,讓大

的特殊物種,因為夢幻湖水量快速

生植物逐漸取代臺灣水韭成為優勢 族群,竟然讓臺灣水韭的數量降至

到個位數。2006 年,陽明山公園管

理處找上了荒野合作,在德鴻的帶

領下,動員了志工達 200 人次,終 於成功搶救了臺灣水韭。金門縣政

府,因為外來種「互花米草」入侵而

頭大,也找上了經驗豐富的德鴻, 投入移除互花米草及復育食蟲植物 等工作。

因為長期投入濕地的守護工

作,德鴻深深知道保育的辛苦,若

情,不是用錢可以買到的!除了人 棲地,因為大家的付出而被保留, 或產生好的改變,這也是非常大的 安慰。

有這麼多的收穫,德鴻的荒野

之路當然會繼續走下去。接下來他

會持續投入臺北分會公園生態化相 關工作。德鴻認為,公園應該提升

綠化品質,而非僅僅重視景觀,這 樣的話,公園會是一個很好的環教

場所。以目前投入的榮星花園為例, 居民也都看到了,也願意投入與參

有附近的民眾自發性提供水、水果 家感到很窩心;附近有個小朋友每

天都來,會熱情地告訴志工,他看 到了什麼蜻蜓啊,或者看到其他什 麼有趣的生物,小朋友會這麼關心 這個公園,不就是荒野參與才有的 改變!誰能想像在臺北市中心的榮

星花園、木柵的萃湖,能夠看到螢 火蟲?

大 家 的 努 力, 會 慢 慢 有 成 果

的,德鴻持續努力,並這麼相信著。

無法律上一勞永逸的保護,任何搶 救工作都是杯水車薪,任何搶救工

作也都是於法無據。因此長期以來, 他與許多夥伴,從民間推 動濕地法的立法工作,經 過多年的努力,也因為有

了多年的研究與實務經驗 為後盾,「濕地保育法」終

於於 2015 年 2 月 2 日上路。

目前,他仍然是營建署國 家重要濕地的諮詢委員,

用他的專業,繼續守護臺 灣濕地。

到底為了什麼?德鴻

願意在荒野投入這麼多?

德鴻認為,在荒野可以很 自在、可以很自由地擁有 發揮的舞臺,夥伴們也都 很樂於支援,荒野這種凝 聚力,他從沒在別的地方 看到。志工的熱情會互相

感染,經常呼喊一下,夥 230 點將錄

▼ 正在進行濕地營造工作的德鴻(右一)。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總會

五股濕地的生態由我來保護 ― 專訪李騏廷先生

文 / 薛名洋(綿羊)

2018 年初春,在第六期編採志

工培訓的期初旅行,有幸讓球長導

覽五股濕地的周遭環境,過程中, 他有別於以往接觸過的解說員,彷 彿他就是五股濕地的代言人。球長 不論是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歷史背

景甚至是有關濕地認養期間與公部 門打交道的過程都一清二楚,讓人 更想一探究竟這其中的奮鬥過程。

投入荒野一圓自然夢

自然名為「地球」的李騏廷,是

時任的荒野保護協會臺北分會副分 會長,因為入會時間長久及參與志

工活動資歷豐富,漸漸地,荒野夥 伴們就索性地在他的自然名後添上

了一個「長」字,名為「球長」。從 小對自然生態感到興趣旺盛的他,

雖 然 在 學 習 歷 程 中, 一 路 都 朝 向 藝術創作發展,直到踏入職場,在 工作上接觸到生物類圖鑑的編輯作 業,才得知有「生態解說員」這號角 色在社會中奉獻著心力。為了不再 只是從書籍認識自然,他加入了荒 ▲ 專業又帥氣的球長,正解說著棲地調查如何運作。

野臺北分會第 14 期解說員培訓,從

此,也與荒野結下了一輩子的緣分。 231

結訓後,在前理事長賴榮孝老師的 帶領下,球長投入了五股濕地的解

說與棲地守護工作。2003 年至今, 他於荒野的日子將邁入第 19 年,從 2004 年荒野認養五股濕地開始,累 積了數年的定點解說及棲地調查經 驗的他,絕對是瞭解五股濕地興衰 過程的最佳採訪對象之一。

五股濕地棲地守護計畫

淡水河流域濕地是由 11 個自然

或人為的濕地串聯而成,而位於關 渡斜對岸的五股濕地,為其中腹地

▲ 與球長合影成為了回新竹部落途中的必訪行程。

最大的一個,它介於五股與蘆洲兩

市區之間,約 180 公頃的面積常成 為開發商覬覦的地點,但也因為面 積廣大的優勢,極具有擠升為國際 級濕地的資格。球長也表示在這裡 的保育工作一點也不輕鬆,除了擔 任解說員外,初期礙於人力較少的 情況下,也得投入棲地調查與營造

等工作,雖然辛苦,但卻充滿了踏 實感。

訪談的過程中,只要談起「四

斑細蟌」這號代表五股濕地的嬌小

生 物, 球 長 總 會 侃 侃 而 談 相 關 的

為有其保育的價值,理由並非牠的 身形可愛、斑點特殊而值得冠上明 星光環受到保護,而是在瞭解四斑

細蟌在生態定位(Ecological niche) 失。

而重建防水閘門。此後淡水河口即

以避免受人類開發而造成族群消

保育過程的危機與挑戰

四斑細蟌的保育過程中,並非

(IUCN)編製的瀕危物種紅皮書中,

塭仔圳貫穿其中,而部分的區域易

的類別裡。這群嬌客最早發現於日

本, 接 著 是 香 港, 之 後 在 2005 年

時,於臺灣的五股濕地發現了牠們 的蹤影,這也是臺灣目前少數能觀 察到牠們的棲地之一,於此的族群 也比日本和香港的更為穩定。也因 為四斑細蟌的棲地稀少,球長更認 232 點將錄

好景不常,公部門為了減少該

地區汛期淹水的風險,便將瞄頭指

一帆風順,球長敘述了這段族群數

將 牠 列 在 近 危(Near threatened)

量也逐年增加。

之前,牠們都應該倍受保護與珍惜,

保育工作。四斑細蟌屬蜻蛉目中豆

娘 的 一 種, 在 國 際 自 然 保 護 聯 盟

細蟌最適生存的窪地沼澤,族群數

量盛衰的過程。五股濕地內有一條 受淡水河河口潮汐的影響,所以公

向由管湧現象造成的地下水流,進

便漲潮,也不再補注河水進入濕地

內,便造成了四斑細蟌的棲地劣化, 族群數量也大幅銳減。如今,防潮 閘門所承受的水壓依舊,管湧現象 也重新浮現,但過往四斑細蟌的族 群數量已回不去當時的盛況了。

部門設立了防潮閘門以防止漲潮時

持續付出、無畏奉獻

閘門內外的潮差過大,導致河床底

致使族群瀕臨滅絕,但球長勉勵團

成地下水流,產生管湧現象,使部

少並不代表滅絕,只要藉由定期的

河水湧入內陸,進而氾濫。但防潮 下的土粒受滲流水掏空,於土中形

分的河水如噴泉般緩緩地向防潮閘 門內注入了五股濕地,造就了四斑

雖然四斑細蟌曾受棲地劣化而

隊化絕望為希望,因為族群數量減 棲地調查與未來的棲地重建,一定 能復育回當時的盛況。球長也提到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復育四斑細蟌的目的就像營造我們

讀自然,當然,在培訓過程中探討

的梳理環境,隨四季變化採集的蔬

才能更接近心中所想,而未來五股

史,也是課程中的一大亮點。培訓

然共榮的生活落實方式,著實令人

想要的生態環境,唯有付出行動, 濕地還有更多的保育行動,等待著 更多有志一同的夥伴們加入。如同

他的自然名──「地球」,名符其實 也不負眾望地致力於保護著這塊濕 地,這塊屬於地球的土地。

訪談後記與私下的球長

兩 年 多 前 的 訪 問 中, 球 長 透

露他將主辦第六期棲地守護員的培

城市發展而破壞流域環境的黑歷 結束,協會鼓勵學員加入守護員的

行列,結合眾人之力,以時間換取 空間,親身體驗與慢慢付出,終會 看到流域環境的改變。雖然當下被

「業配」的突然,但也是種人生中

的因緣際會,而我,也在半年後成 為球長口中,被賦於更重要的棲地 守護任務的一員。

平 常 協 會 空 檔 期, 球 長 則 隱

訓,並擔任活動總召。當下得知初

居於新竹尖石鄉的泰雅族部落中,

對於淡水河流域的棲地守護任務早

體驗球長所營造出的山居生活。當

步的課程規劃內容,即能理解球長

有一套計畫,等著實踐的機會。首

先,他規劃「兩溪兩河」走讀活動, 帶領學員探訪孕育臺北成為富饒盆

地的河川流域,利用船、巴士、腳 踏車等各種交通方式追溯源頭並走

也藉著幾次厚臉皮的拜訪,短暫地 下伴著一覽無遺的山嵐美景,品味 著剛出爐的窯烤麵包和熱茶,賴著 不走的理由似乎也顯得充分。進一 步環視球長所營造的田園景觀,竟

果,適度移除外來物種,這些與自 敬佩。球長雖然口口聲聲地自稱想 退休了,但他所擔起的社會責任卻 不曾少過,如今他更擔任荒野保護

協會總會的棲地工作委員會召集人 兼常務理事,而棲地工作委員會的 任務有二,第一是鼓勵全臺分會成

立棲地組;第二則是推動棲地圈護, 藉由大自然的自身修復功能與志工 有限度的守護行為,進而恢復棲地 生機。或許棲地圈護的理想進度並 非一蹴可及,但借鏡荒野臺北分會 的棲地組推動經驗,相信各分會棲

地組能在球長的領導鼓勵下逐漸成 立、發展起來,跨出各地棲地圈護 的關鍵性一步。

也導入了棲地守護的概念,不過度

233

點將錄 總會

棲地守護的彈塗魚 ― 專訪陳江河老師

文 / 余雅倩(青苔)

專業結合興趣,

將所學貢獻在最喜歡的棲地保護上。 「彈塗魚」一個原本對生態陌

我們特別照顧,只要不要去干擾,

那時因為每天過著忙碌重複的生活

而要多關心我們生活的周遭土地,

生的建築人。談起接觸荒野的因緣, 模式,起了想改變乏味生活的念頭, 正好公司裡有兩個荒野解說員的同

事推薦下,開始接觸荒野,進而參

加 解 說 員 的 培 訓。2002 年 捨 棄 原 有的工作,回到學校進修生物環境 系統工程,時間上因緣湊巧地碰上

臺灣開始風行生態工程的議題,竟

能將原本建築專業與生態概念接合

一起,得到意外的收穫。畢業後, 彈塗魚留在學校,在生態工程研究

中心當研究助理繼續學習,離開學

校後在顧問公司從事生態工程的工

作,之後自行開業擔任建築師,並 從事生態環境設計,參與多項生態

工法與友善環境的人工棲息地規劃 與設置。

彈塗魚說保護棲地要從不同面

大自然會自己長得好好地。我們反 因為依我們的經驗,通常會捐贈或 委託給荒野的土地,多已經是岌岌 可危。協會藉由認養圈護來經營管

理棲地,如何把土地圈起來,首先 就要考量人和生態環境如何達成平 衡,棲地的經營管理需要避免人為

過度的干擾,人也是自然的一分子, 應該是要能與環境互利共生,從人

的角度上來看,我們依靠自然、使 用自然,我們由自然取得食物與能

源和材料,這種關係不應竭澤而漁, 而是要懂得回饋,才可以永續經營。 以互利共生的機制,去滋養環境, 保持人與環境的長久合作的關係,

就是我們現在一直在倡談的里山倡 議的精神。

江河選擇彈塗魚作為自然名,

向著手,像臺北市這樣的都會區,

是因為彈塗魚的形象眼高手低,視

非常困難的,深山裡的森林,不須

外在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希望自己

要 找 到 一 個 真 正 的 荒 野, 其 實 是

234 點將錄

野遠望,頑皮地跳來跳去,彷彿對

也能保持探索世界的心態 !

他的人生哲學是:「持續不停

的學習,發揮雪中送炭的精神。」

棲地守護很重要,但長久以來

為大家所忽視,彈塗魚長年以來往

最辛苦和沒有立即成效的「棲地守

護」這個領域裡鑽,努力不懈地推 廣友善土地的利用,宣導生物多樣 性的重要,就是希望越來越多人可 以加入並且共同努力,讓生物棲地

越來越豐富,在兼顧生態、生活與 生產的理念下,能有「三生共贏」的 局面 !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總會

經歷專職與志工的藍鯨: 走上像喝咖啡一樣的荒野之路 文 ‧圖 / 洪行麗(泥龜)

荒野推廣講師全國總召集人藍

鯨(藍培菁),曾擔任過五年的荒野 專職工作。她說自己的荒野之路一

路走來好比品嘗一杯咖啡,對荒野

的印象有如遠遠就可以聞到的咖啡 香,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啜飲一口。

藍鯨笑說她正式成為荒野專

職前,無論是參加解說員、推廣講 師的培訓等等,心裡總是抱著浪漫

的期待:藉當志工之名遊山玩水、 認識動植物、交新朋友,多麼的美 好。不過香味所激起的幻想僅止於

此。醇香的咖啡一入口,舌尖上嚐 到的竟然是出乎意料的苦與酸,嗅 覺與實際味覺的體驗相去甚遠。原 來,隨著荒野在臺灣這片土地上郊

遊久了才會逐漸發現,我們愛的美 麗景物,其實正面臨著許多汙染和

破壞。而親身投入環境保育時,更

是有各種的長期抗爭需要面對。「過

程不但艱辛,令人感到生氣與無力, 有時付出的努力也不知何時才有結

果。」她感慨說到。尤其身為一位 專職,為了確保組織內部和舉辦的 活動能順利執行,需要背負的責任

與壓力往往比單純來學習、當志工 的夥伴們還要來的沈重。

不過,為什麼這麼「難喝」的飲

料還有這麼多像藍鯨一樣的人願意 捧場呢?

藍鯨認為,或許是因為每個人

都在尋找自我的存在感、一個自己 在社會上的立足點。就算環境議題 沒有明確的終點線,現在所訂定的

標準也可能需要隨著時間和環境調 整,永遠沒有確定的答案,但說不 定這就是人生,甚至是歷史的一個

間也會有些微差異的價值觀。所以, 贊同不被贊同都很正常,重要的是

要有自覺,保持寬容,並多作交流。 雖然人生百態,但團體的思想還是

會互相影響的。透過多年的觀察, 藍鯨覺得每個人其實都有親近自然 的天性,而最好的出發點是從自己

做起,因為喜歡,以身作則才有可 能改變他人。

或許是她曾在伊甸基金會及荒

特性。自古以來,人類總習慣以財

野保護協會擔任過專職,有多年組

各種決策,像是存在許久,未被調

別有心得。她強調,一個組織是無

政和開發為首要考量,所發展出的 整的價值觀。環境議題可以說是價

值觀的調整,而投入環境議題、為 其付出努力,就是自己所選擇的社 會參與模式,也是自己所相信的一

個世界觀,或者說生存意義。沒有 盡頭不代表我們就此放棄,比起裹 足不前,我們還是可以選擇與社會 同時前進。

然而,在面對大眾推廣環境理

念時,難免會遇到反對的聲音。

「這是一定的啊!」她說,社

會上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人跟聲 音,就連在荒野保護協會的成員之

織經驗的藍鯨對非營利團體的經營 法單純由一個人撐起來的。若沒有 前輩耐心的滋養新人,荒野恐怕也

無法維持那二十多年至今仍然純粹 的創會初衷。唯有透過各種人才將

環境保育的觀念轉化為源源不絕的 養分,才能讓充滿營養的種子不斷 地散播出去。

藍鯨把她參與荒野的經驗比喻

為她對咖啡的體驗──香中帶苦,

我覺得再貼切不過。而藍鯨對環境

保育的理念以及多年來所累積的智 慧,不正好與一杯細心烘培的咖啡 一樣,值得想要為環境盡一份力的 志工們慢慢品味。

235

懷念的荒野人

荒野行蹤-周民雄 文 / 李可

怡 雯 來 電, 要 我 追 憶 故 人 舊

事,文章擱著還沒寫,看到賴榮孝 在臉書上說有荒野的朋友去採訪 他。

給了我他們最誠懇的建議和意見,

然成為創始會員,會員證的號碼似

我稱周民雄為「師傅」的原因。

民雄重新投入甫成立的金門國家公

使我在這個領域快速茁壯,這也是 也是在這一段時間,周民雄也

原 來 是 這 樣: 我 負 責 書 寫 的

把徐仁修老師介紹給我認識了,那

不多、文字紀錄亦付闕如,只能在

老師那時已開始在墾丁做臺灣獼猴

這篇文章,主角已無法採訪、照片

腦 子 的 記 憶 庫 中 搜 尋、 撰 寫 了, 而這三十年來,最記得他的應該是 我吧!因為我們是三十年的工作夥 伴,也是師徒。

我和周民雄在 1988 年 10 月因

為工作而相識,當時他是墾丁國家 公園解說員,我則是負責長期報導 國家公園的記者,每個月有兩三次

要在恆春半島奔波,他是承辦人員。 在持續的工作中,周民雄除了親自

帶我走遍了恆春半島,也轉介我認

大約是在 1989 ─ 1991 年之間。徐 的觀察紀錄,每到恆春,徐老師就 會和周民雄兩人一起到森林遊樂區

第三區,整天「坐著給獼猴看」(周 民雄說的);因為都經常出入恆春的 關係,我很快也和徐老師建立起友

誼,此後,徐老師到高雄時經常會 來我在左營的家停留,我那兩個當

時還是幼稚園或小學生的孩子也很 快跳過我,直接和「周叔叔」及「徐 伯伯」建立忘年交。

我左營的家在一個綠蔭盎然的

識了許多這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對

老社區,處處可見野鳥,許多朋友

王鑫和王穎老師請益地質和動物的

師談起對臺灣環境保護的理想,第

我助益良多,比如:我可以隨時向 問題、向楊平世和陳仁昭老師提出 對昆蟲的疑惑、或向戴昌鳳老師請

都喜歡來,也在那裡,我聽到徐老 一次聽到「荒野保護協會」的名字。

1994 年 我 離 開 原 來 的 工 作 單

教有關恆春海域的珊瑚白化現象,

位,專心投入生態報導;1995 年夏

和劉川學觀察鳥類;在那一段我最

丁國家公園,暫時休息。同年稍早,

去和墾丁潛水專家蔡永春學潛水、 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無所保留地 236 點將錄

天,周民雄離開工作了十餘年的墾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我和周民雄自

乎是 5 號和 6 號。1996 年冬天,周 園,幾乎在此同時,荒野高雄分會 成立,徐仁修老師屬意由他最信任 的周民雄擔任高雄分會長,但因為 周民雄正好赴金門任職,高雄分會 初創時期業務繁雜,在擔心有時路 程往返緩不濟急的前提下,周民雄

因此提出由我以副分會長的身份在 高雄隨時提供必要性的協助,這也

是為什麼當時只有高雄分會有副分 會長的原因。

周民雄出生屏東農家,做解說

員是規劃之外的人生旅程,只是沒 想到這趟行旅一路暢行,他不但沒 有下車轉行,還一路拉掇著這個那

個上車:我是一個,還有每年到墾 丁當暑期解說員的大學生,此後, 還有金門或福山的解說後輩們。墾

丁的那些大學生解說員,比如陳俊

霖、比如蔡金河,因為我有時會以 秘密客身份偷偷測試這些大學生,

所以也看到了他們在野外的熱情和 面對遊客的專注。這些大學生雖然 不全就讀生物相關科系,但後來有 極大部分進入了生態領域,荒野保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周民雄獨照。

護協會成立的時候更當然地紛紛成

為會員;我想,與其說他們加入荒 野或從事生態工作是繼續追隨徐仁 修或周民雄,不如說是周民雄和徐

仁修以身、以言感動了這些年輕人。 高雄分會成立之初百事待興,

從會員林悉弘提供的一張辦公桌開 始,到盧大姊無償借給我們一個空 間,然後終於在高雄三民區找到一

與活動給大家精神支持。

辦活動可以宣達理念、創造會

員的精神凝聚,也是增加經費收入

15 歲的小朋友,無論是安全、精神 或體力上都是相當的負擔。

活動籌備期間當然會出現許多

的方法。高雄分會初期試辦了許多

需要整合協調的細節和磨合,周民

迴響和效應的方式,而在諸多活動

視訊,所以我便銜命出面,所幸經

活動,無非希望摸索出能得到最大 中,我印象較深的一次是在拉比尼 亞的兒童營。

拉比尼亞在高雄縣三民鄉(現

雄無法一一詳談,當時也沒有網路

過幾次商談後,大家都能同心一德, 很快便整合出最佳方案。

到 了 出 發 的 那 一 天, 大 家 浩

個地方可以安定下來;從和社區建

在屬高雄市那瑪夏區)山區,好處

浩蕩蕩,運送物資、搭車上山,還

員到籌集活動經費,一切都是從無

是路程不近,需要調用的人手和物

記得當時分會有位秀卿姐是解說高

立關係到辦理定期活動,從招募會 到有,所以,有後面的成果,是很 多會員和歷任秘書的努力,自然, 作為分會長的周民雄也常常親自參

是生物資源豐富,風景秀麗,缺點 品繁多,而且需要紮營;我記得當 時連炊具營帳都要由大家分擔搬運

到 現 場, 另 外 還 要 帶 上 一 群 10 到

要照顧沒有家長陪伴的小朋友。還

手,也是位料理聖手,她不但要帶 領活動,還要準備點心宵夜,真是 忙壞了!至於那三天的正餐,虧得 237

敏玉竟能找來一位熱心的伯伯,他

竟自己開車帶著專業的鍋鏟爐具上 山埋鍋造飯!那高超的廚藝更讓大 家在活動之後得以盡嘗美味。

當年,家長們一定是對荒野有

相當信心才願意讓小朋友在山上睡 營帳吧?我想。

小朋友沒有家長陪伴,上山時

一路都非常興奮,但當到了山上開

始打營帳、分配住宿的時候,或許 是意味到真的要在山上和不認識的 小朋友同睡一個營帳,當初的興致 便開始消褪,甚至有的小朋友的笑

容漸漸隱去,這時,周民雄建議我

帶去的老狗大白開始發揮作用。

溫馴的大白在每一個營帳間出

入,嗅嗅這個、聞聞那個,小朋友 看到這麼溫馴可愛的狗都聚攏過來 撫摸牠,更有些小朋友開始搶著晚

上要大白「陪宿」,就這樣,大家忘 了陌生和想家,熱絡的氣氛又重新

在營地蔓延。那一次的活動,最後

式和活動型態未必能得到南部群眾 的共鳴,我們經常必須有更周全的 設計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興趣, 因為常常要開會討論,周民雄幾乎 每兩周搭機回高雄一次,共同解決

問題,秘書們非常努力地突破困境, 我們也必須是她們堅強的後盾。

幾年之後周民雄卸任,高雄分

在歡樂的氣氛下圓滿結束,還有小

會改由林信財先生擔任分會長,周

活動了,還要預約大白。

民雄轉任林試所,先在福山分所,

朋友還未下山就開始預約下一次的 荒野在高雄立足的過程非常艱

辛,南部的環境和觀念與北部有所

不同,在推活動的時候,北部的模

民雄回歸國家公園專業。2001 年周 接著到墾丁分所,最後又回到福山, 2010 年夏天在福山退休,過起悠然 的寫意生活。

2015 年秋天,周民雄猝逝。告

別的那一天,遠從臺灣東西南北和 離島來和他說再見的有百人以上,

有的是當年的解說員學生(現在都

是中年人了),許多是國家公園的 朋友,更多的是這一路行來的荒野

夥伴;當我在眾人中看見賴榮孝、 葉美青等人時,眼前如投影般浮現

出當年荒野保護協會草創時期的記 憶,和他們互相擁抱問候時,便不 由潸然淚下。

山林野地總是這位人稱周大哥

者的逍遙之處,回首荒野行蹤,周 民雄留下的不僅是自己的足跡,也 是眾人心中曾經的燦爛時光。

▲ 2001 年高雄分會在墾丁辦活動,左前站立者為周民雄。

238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懷念的荒野人

我們的「天空」 文 / 羅薇   圖 / 林淑真(新桃子)

當初林淑真進入荒野保護協

會,是因為學妹推薦了荒野親子團, 剛好當時嘉義團正辦理招生說明,

於 是 就 誤 打 誤 撞 進 入 了 嘉 一 團。 荒野的夥伴都有自然名,家中成員 都是依生肖取名,老公屬猴就叫猴

子,小孩屬馬就叫迷你馬,他們都

屬動物名,只有她是植物名,那時 也想取個動物名,後來忘了自己取

什麼動物,就直接告訴大家叫她「桃

子」,剛好嘉一團也有一位桃子夥 伴,因此團裡就以新、舊桃子來區 分,所以她的自然名就叫——新桃 子。

▲ 林淑真(新桃子)。

加 入 荒 野 後, 她 跟 著 大 家 一

起共事,潛移默化中自己的能力也

變強了。因本身工作需要值班,與

動、如何呈現事物的美感,現在想

親子團。他私底下找了很多人詢問

發生時間上的衝突,剛開始會有很

會覺得花很多時間在這裡,後來體

找到新桃子,她想青剛櫟都在公開

團內的團務、分會幹部的工作,常 大的壓力,這幾年覺得這些能力是

之前當導引員、團長、複式團團長 時累積學來的。親子團成員來自不

同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

想在荒野裡收獲最多是自己,以前 會到這些時間的付出,才培養出自 己更多的能力。」

在荒野親子團九年以來一直都

一起活動,一起共學,一起完成任

擔任幹部,當初在嘉一團半年就接

劃力,相對的應變能力也提升不少。

青剛櫟,於嘉一團奔鹿成團的典慶

務,過程中大家變得更有美感與規

她說:「以前我只想把事情做完就 好,現在會想如何呈現才能讓人感

任導引員,一年後當時雲林分會長 活動,公開向參與的夥伴說雲林現 在有分會了,我們要成立荒野雲林

是否願意當雲一團創團團長,最後

的場合向大家告知了,雖然她不是 最佳人選,更不是最有能力的那個

人,但為了圓分會的夢,捨我其誰。 其實接任何職位也不用想太多,只

要敢站出來,其他夥伴一定也會支

持相挺。接任複式團團長 2 年多, 團內有很多夥伴,大家可以互相補

位、扶持。記得當時的親子團總團

長——巒大杉說了一句名言:「一 239

▼ 2014 年雲林第一團成立第二年,育成會成員演出《小水 滴的旅行教育──濁水溪流域》,天空(右)。

▼ 天空與小蜜糖(左)、彩虹(中)。

個好的領導者,不是很多事情都自

我在求學過程都是落後者,就現今

待,有些分會夥伴還陪騎相挺相送,

做太多做太好,讓別人產生壓力,

伐前進,就算只有 40 分,總有一天

想起來當初真的非常用心,為了這

己做,讓別人沒機會展現才能或是 而是要培養接班人,讓事情有人願 意做而達到傳承與永續。」

在窮鄉僻壤的雲林,親子團的

招生大不易,導引團隊需要付出時

間、規劃活動、帶領孩子對社會的 關懷及環境守護。大家在剛開始接 任團隊工作時都會有些退怯,拿起 麥克風面對人群說話,對大人也是 一大挑戰,我們都希望孩子大方自

信站上舞臺,但大人卻不敢上臺, 所以教育孩子相對大人們也要省思

說法是學習障礙,但跟著前人的步

會達到 70、80 分,我不會一開始就

要求做好做滿,因為人的想法及行

為每天不斷在修正、調整,沒有最 好的,但感覺到自己是有進步就好

了。」在親子團裡是用生命陪伴生

命,生命感動生命,在愛的氛圍中 產生情感的連結,當團內孩子長大 了,還願意留團無私付出及熱情努

力,令人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 唸在嘴裡說上一輩子。

她最難忘懷的是籌辦荒野保護

自己,以身作則才是給孩子最好的

協會 20 週年慶,雲林分會前後任分

不是最強、最會講的人,而是想嘗

起 單 車 環 島 14 天, 就 是 為 了 把 荒

典範教育。其實拿起麥克風的人並

試的人,新桃子笑著說 :「其實我常

對自己打的分數都只有 40 分,因為 240 點將錄

會長,青剛櫟跟彈塗魚帶著大家一

野 20 萍水相蓬邀請卡親手送至各 分會,環島期間受到各分會熱情招

這真是有趣又難忘的壯舉,現在回 活動的一連串規劃,到青剛櫟認養

的江家梅園(臺南曾文水庫附近)採 梅,幫梅子去塵、去蒂,釀梅酒、 梅醋,佈置像喜宴會場,現在回憶 起來,當日浩大熱鬧的晚會,人物 及場景一一浮現於腦海中,這份熱 情至今依然澎湃。

她最懷念的人是雲一團第一任

育成會會長——天空,當年愛玉子 為了讓雲一團籌辦雲育一基,帶著

美人魚、天空去南區認了一個「團

隊共識與默契養成」課程講師,南 區基訓是一比一試講試演,過程中 遭遇教案被退,三人不斷討論修正

力求過關,最後當然是完美的演出, 且此課程也成為雲一團標題特色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程。為了站出來當雲育一基校長,

事思維,讓學員於基訓中享受美味

美麗的晨宴〉,是以這樣的方式呈

習,數個月後天空因腦中風而過世,

起來感謝雲一團的母親——天空。

導入席,令人有個不一樣的五感體

天空先到竹育一基當值星官觀摩見 事發突然,雲一團的夥伴願意共同 來圓天空的夢,後續由新桃子擔任

校長,沒有受過育成會基本訓練, 也從來沒待過育成會,不善言辭講

話又會結巴的她,工作上又常值班, 對此感到無比的壓力,那時有個念

頭閃過,為了完成天空任務,就算 退伍也沒關係的心理準備,最後雲

育一基圓滿落幕,新桃子笑稱 :「當 然也沒退伍啦 ! 到現在雲育一基學

員提到基訓,還有很深的感動,那 一年我們也培育出多位團長。」

雲一團的基訓特色——早餐懷

石料理,也與天空有關,起初發想 是為了完成已故夥伴天空的雲育一 基,想像著天空浪漫又有美感的做

又難忘的早餐,並藉由課程大家一 課程的設計是一早在大自然中

深呼吸、放鬆身心、伸展肢體、自 由冥想,感受宇宙間的正能量。進 而五感體驗設計,學員矇眼走上階

梯,感受腳底刺激的觸感,淨心淨 手後,再由夥伴信任引導就位,再 次透過冥想引導生命課題:「鹿在

你心中,一切都好,尋找心中的鹿, 一切合一,然後放心放手,讓鹿自 己走。」最後呈上一份精美懷石早

餐,透過眼前所見一切美好,感受 正念飲食能量,彼此靜靜牽手感謝

賜予的這一切,對食物獻上感恩, 願眾生皆得溫飽。最後在音樂聲中 結束。

最後雲育一基的晨課〈天空下

現, 以 在 地 有 機 鮮 食, 由 專 人 引 驗。天空下,以墨寶為桌,蕉葉為

盤,燭火為伴,薩克斯風樂音繚繞, 美 聲 正 念 引 導, 感 受 人 與 土 地 連 結,及食物真正的美味,這懷石料 理般風格的晨宴,讓身心都感到滿

足與正能量。為了完成這個課程, 因無法掌握天候又有很多考量因 素,過程中不斷與來自各地的夥伴 磨合,說服他人成為當下最重要的 課題,但也將美麗的天空的故事傳

頌下去,獲得大家的支持與肯定, 後來雲一團辦基訓,第二階的早晨 我們都會安排這場饗宴與對話,每

當活動時總讓我們想起生命中的故 事——美麗的天空。

241

點將錄 臺北分會

說不完的荒野誌, 回首來時路

美惠姐的故事,是一本書,一

本說不完的荒野誌。

陳美惠,自我介紹總說,姓美

文 / 張美麗(懸鈴木)   圖 / 陳美惠(臺北樹蛙)

少奶奶化身臺北樹蛙

改寫人生見證荒野

以活躍於冬天的臺北樹蛙為自

名惠姐。人人喊她美惠姐,不分老

然名,點出籍屬臺北,呼應她越冷

情中人,病痛許多,卻歡喜如常;

的個性。她還真的是荒野的捕蛙高

少,無關資歷。她是爽朗直率的性 聊起荒野大小事,有種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的欣然與活力,這是 美惠姐給人的印象。

越有活力,以及做事喜歡一鼓作氣 手,可以無所畏懼地跳進涵洞徒手

捕蛙,跟福建大頭蛙大眼瞪小眼, 相看兩不厭。這是很猛的美惠姐!

然 而, 你 相 信 嗎? 她 曾 是 很

宅、衣著整燙平整,完全不像荒野

的荒野人。進入荒野之前,美惠姐 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少奶奶,但一 趟旅行徹底改寫了她的人生,也豐 富了荒野的歴史。

▼ 美惠姐跟兒子都是荒野創始會員。

她走進荒野是令人驚奇的意

外。荒野成立那年,人生發生變故, 計畫藉渡假來療傷,因此荒野的墾

丁之旅,她勢在必行。豈知陰錯陽

差,好友黃雍熙大哥忘了幫她報名, 加上這是會員限定版,臨行前名單

上沒有她。但她真的很想去啊!所 以哭了一整天。之後,在黃雍熙大 哥等人的協助下,終於騰出一個名

額,美惠姐補填會員申請書,終於 如願成行。

只是,這趟旅行她失望透了!

荒野版的墾丁行,由徐仁修老師親 自帶隊,要用荒野的方式體驗不一 樣的墾丁,所以沒有豪華飯店與美 食。清晨得趕早去見識灰面鷲的起 鷹儀式,黃昏時要眺望海峽的落日

後,再摸黑下山。浮潛、滑 沙、攀岩樣樣來,冒險不設

限。而美惠姐帶去的裝備及 心裡設定是渡假,很荒野的 墾丁,完全不是她的期待!

回 程 的 車 上, 荒 野 第

一位祕書任麗嫦徵求油漆義 工,幫忙粉刷地下室。美惠

姐居然舉手了!這一舉牽起 242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美惠姐的家成為荒野人的家~圖為溪山組。

▲ 溪山組限定版手工邀請卡。

了美惠姐跟荒野的緣,而她真的也

美惠姐真的很會照顧人,研發教案

訓,都有美惠姐的心血。美惠姐堪

成了美惠姐的家,她的家成了荒野

姐的解說善於引導,不是一成不變

廣講師都是她負責培訓的。就連荒

去荒野辦公室刷牆壁。從此,荒野 人的聚會所,特別是溪山組的基地, 荒野人可以自由來去。

很荒野的墾丁行,不是期待中

的渡假,卻意外讓美惠姐成為創始

會員。就這樣,荒野的歴史有多長, 美惠姐在荒野的日子就有多長;美 惠姐的人生,見證了荒野的歷史。

願意付出溫暖荒野人

研發與解說創意無限

溪山組的夥伴說:「她愛全世

界,就是忘了要愛自己。」不過這 正是美惠姐願意付出、很會照顧人

的註解。美惠姐的溫暖,成了當時 很多人願意入會或留下的動力,親 切的她成為會員間最溫暖的橋樑。

同是老荒野的蘇崧棱大哥說,

及解說更是充滿創意。的確,美惠 的植物知識或地質名詞,她喜歡融 入生活時事,讓參與者自然而深刻 地意識到活動的目的,這也是美惠

姐最想推廣的 EROT 主旨式的解說

法。因此,涼涼的溪水、大大的樹、 小小的繪本,生活中尋常的事物,

因她的巧思常能轉化成有趣的體驗 與生態課。

時勢練就十八般武藝

早期解說員撐起荒野一片天

荒野草創之初,組織及制度未

臻健全,時勢所迫,早期的解說員 都得練就十八般武藝。

當時,户外解說、自然觀察班、

推廣講座、培訓種子教師的水筆仔

小組、教案的研發、推廣講師的培

稱是推廣講師的先驅,頭兩期的推 野的第一面旗幟,也是美惠姐親自 買布、裁製、題字的。

因此,寫書編輯教材也難不倒

美惠姐。她跟夥伴們合力編寫了《天 母水管路古道》一書,溪山組限定

版的 DIY 邀請卡,是她以毛筆一字 一句寫出的。那時,溪山組的夥伴

想在 email 的時代,用手工親筆函 的真誠感動會員,大家一起蒐集材

料、剪裁、擬詞,再由美惠姐親執 毛筆書寫,製作溪山組限定版的邀

請卡。拿到這份眾人 DIY 集結的心 意,你能不動容嗎?抱著荒野人的 使命感,激勵著美惠姐不斷地向前 行。

她總說自己是一張白紙「哭」著

進荒野的,意外入會,也意外參加 了第一期解說員培訓。剛入會時,

243

真的如一張白紙,什麼都不認識,

119。任何任務只要缺人,她上山下

對彈性,她跟阿孝老師就像是救火

完成荒野任務,使命感促使她努力

達的年代,她的後背包時常裝著厚

場次。

也不曾想過要有什麼作為,但為了 學習裝備自己,讓這張白紙描繪出 豐富的色彩。

美 惠 姐 不 但 是 解 說 員, 也 是

最 早 期 的 推 廣 講 師, 更 是 荒 野 的

海,使命必達。因此,在網路不發 重的圖鑑,哪裡需要解說就往那裡

去;在只有老式幻燈機的時期,以

隊,幾乎包辦全臺大大小小的演說 就這樣,强烈的使命感讓荒野

一張張幻燈片,每年總要講上一百

魂上身,美惠姐快速成長為樑柱,

述荒野的理念。因自己白天時間相

片天,也培養了堅貞的革命情感。

場,到處分享「自然生態之美」,闡

與早期的解說員共同撐起荒野的一

發現自己成就自己

原來我可以當老師

一 次, 因 課 程 內 容 生 動, 應

龍安國小校長及家長的請求,從小

一到小六,她逐一入班上課,花兩 星期的時間,天天站上每間教室的

講臺。如此投入,動力來自她相信

──兒童教育是扎根及播種的契機; 希望藉由孩子影響父母,讓環境教 育在家庭中萌芽成長。也因為這樣 的付出,有一年荒野年會租借不到 ▲ 參加 2005 年地球日活動。

場地時,在美惠姐的協調下,龍安 國小的校長無條件出借學校場地。

又 一 次, 應 邀 幫 忙 貓 空 茶 博

館培訓解說員,並在貓空溪進行實

地解說。發現參與者有視障人士, 於是她親自陪伴照顧。在她的鼓勵

下,對方終於有了勇氣嘗試,願意 赤腳踩踏溪中石頭,感受沁涼的流 水……他說這是人生中最難忘的第

一次。這樣的回饋,美惠姐最感欣 慰。

以撒種的心,從幼稚園到社區

老人,每個年齡層都有人上過她的

課。跟幼稚園小朋友談生態,對很 ▲ 溪山組協助社區阿嬤整理菜園 ~ 蘇崧棱與陳美惠。 244 點將錄

多人是「mission impossible」,但美

惠姐透過生態卡通影片《芬谷林》,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讓孩子發揮想像及繪畫。引導過程

中,她畫一棵大樹,因樹而有的小

荒野是人生中的唯一

故事未完仍在續寫中

宇宙,就在孩子們的手繪及發想中

誕生了;緊接著,美惠姐把樹擦掉

如今,荒野走過 25 年,美惠姐

──樹不見了,樹上樹下的小宇宙

的荒野情,如清泉汩汩也流響了 25

多麼大的震撼!又是多麼真實的感

定地一路走下去,眼見大環境改變,

也跟著不見了。對孩子來說,這是 受!深刻又精彩的教學,讓小小孩 具體了解到樹存在的意義。

因意外走入荒野,美惠姐也意

外發現:原來我可以當老師,原來 我還不錯!一種自我肯定與超越的 喜悅洋溢心頭。

生病後才知道的

荒野是這麼愛我

年。當年,荒野人的使命感讓她堅 一時熱情路過荒野的人更多了,但

真正留下的卻相對少了。她糾結著, 該不該再走下去的想法,頻頻浮上

心頭。這,或許只有老荒野人才會 懂。

有感慨是真的,因為愛很深。

正因為愛很深,她真心鼓勵荒野人

多參與年會,參與年會可以體驗「原

來你也在這裡」的驚喜與激勵;她 真心期盼有更多新血能真正留下,

留下來傳承荒野的使命;她更要祝 福荒野,願荒野理念可以被成就也

被看見。然後,荒野的故事可以永 遠說不完……

她說:「我的履歷只有荒野。」

荒野真的是美惠姐人生中唯一參與 的社團。

回首來時路,跟荒野一樣,她

的故事未完,仍在續寫中。期待, 美惠姐更精彩的續集,續集依然走 在荒野裡。

後來,多次生病進出醫院,她

更體會到不僅她愛荒野,荒野人更 是愛她。關懷加油多方湧入,因 此,她的病房很熱鬧,認識的不 認識的,各自用他們的方式來打

氣, 留 下 的 祝 福 寫 成 了 訪 客 日 誌,荒野人的溫暖成為美惠姐的 力量。

2015 年 夏 天, 她 抱 病 與 蘇

崧棱大哥被徵召遠赴對岸,擔任

「綠色營」生態教育的培訓講師, 再次全力以赴,重新編製教材。 越冷越有活力的臺北樹蛙,在安

徽黃山下的譚家橋,忍受酷暑, 跟 學 員 一 起 體 驗 吃 不 好、 睡 不

好,比荒野還荒野的四苦環境, 協助他們產出培訓成果。

近期,因健康、因荒野大環

境,她漸漸沉潛了,但始終駐守 在溪山組,定觀、植調及解說。

▲ 美惠姐進行解說,參與者很投入。 245

點將錄 臺北分會

一步一腳印 走入荒野 堅守富陽

菩提子不一樣的教師生涯 菩提子不一樣的教師生涯

1968 年我從國北師五專畢業,

分發至臺北市長春國小,在這兒一

待就是 35 年,也兼辦了 28 年的出

納工作,在國小服務也讓我有機會 在自然科教學上深耕,培養了親近

文 / 何秋妹(菩提子)

假時間進行一班一天的戶外教學,

及臺北的公園、山區、海岸,也曾

欣慰的是,常有學生於畢業後回來

屯、花東海岸等,甚至遠征金門、

開學後再指導學生整理學習檔案。 很得意地跟我說:「老師,我現在 是自然小老師喔!」

到過基隆河上游、林口台地、白沙

澎湖等地。生活變得更充實,卻也

更加忙碌、疲憊,即便已退休,卻 依然堅持向前行,悠悠歲月,長達 近 30 年。

自然的興趣,時逢鳥會、自然步道

環境教育 親子同行

會等保育團體相繼成立,步道解說

親子同遊、共學,不但效果加乘,

感而發的說:「小學時學的國語、

崛起,成了假日最棒的親子活動,

最 好 的 親 子 活 動, 於 是 從 1991 年

我們去海邊撿化石。」這個孩子因

協會、荒野保護協會、蝴蝶保育協 及各種自然體驗活動如雨後春筍般 並從中深深感受到環境教育必須從

小扎根,唯有讓孩子常親近自然、 認識自己的鄉土才能培養出關愛環

境的情操,怎麼做呢?決定利用自 然課的時間,上學期先帶領小朋友

認識校園植物,整理成「學習檔案」 ; 下學期則安排「探索象山」,利用寒

246 點將錄

環境教育必須從小扎根,若能

更有助於孩子的學習,也會是假日

起,一梯又一梯的親子自然之旅、 地質之旅等就在長春國小展開,開

心地帶領著一批又一批的親子走向

大自然,一起學習、成長,透過老 師的解說,視野無限延伸,自然知 識及關愛環境的意識就這樣一點一 滴的裝進腦海裡了。我們的足跡遍

也曾有大學畢業的學生回校有

數學我全忘記了,只記得老師帶過 為有去海邊撿化石的經驗,敏銳的 觀察力得到了啟發,有回騎腳踏車 經過內湖的一個工地時,瞄到了路

邊的廢土堆裡有「寶貝」,立刻跳下 車,挖了一堆帶回學校獻寶,我一

看,哇!不得了,這不就是在《臺北

地質之旅》這本書上看過的「臺北湖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的證據」── 7000 多年前的「大牡 蠣」和「窗貝」呀!真是如獲至寶。

一步一腳印 走入荒野

2001 年,也就是退休的前 2 年,

因為認同荒野協會的理念,我參加 了荒野第九期解說員的培訓,又因

為即將規劃為自然生態公園的「富

陽公園」剛好就在住家附近,因此

選擇了「富陽」做為我終生服勤的地 點,十分慶幸有這個舞臺得以繼續

為「 環 境 教 育 」奉 獻 所 學。 為 每 月 一次的例行導覽或不定期的外接導

覽,除了上場解說之外,經常耗時、 費神趕編教案、活動規劃、解說教 材等等,以俾夥伴們在「有所本」的

情況下可以輕鬆「開講」,以期每一 場導覽都能順利進行,讓來訪的民 眾在深入認識富陽、體驗自然之美

之餘,也能一起來關注富陽、關懷 生養我們的這片土地。

秉持初衷 堅守富陽

歲月如梭,轉眼我在富陽已屆

20 載,見證了富陽從「森林公園」

轉型為「自然生態公園」的點點滴

滴——步道設施更完善了,棲地多 樣化了,被民眾占用的土地一一回

收改闢為賞蝶區、自然演替區、濕

地區、戀戀蟬聲區……等,但大量 遊客的湧入卻讓富陽原有的豐富生 態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最明顯的

是三寶之一的「臺北樹蛙」從早期的

「處處驚豔」到現在的「芳蹤難覓」。 生態惡化令人痛心,遊客造成的過

度干擾苦無對策,外來物種如牛蛙、 螯蝦、斑腿樹蛙、小花蔓澤蘭等的 入侵讓志工們疲於奔命。另一個最

滿滿的感謝與期待

感謝前輩們創立荒野保護協

會,讓我有機會在這裡學習、成長, 為保護環境奉獻一點心力。

感謝協會認養富陽,讓我在離

家不遠處、在退休之年可以當個快 樂的志工,繼續為環境教育努力。

感謝協會專職及棲地志工長期

關注富陽,積極投入棲地維護工作。 感謝富陽夥伴們不畏寒暑、不

大的轉變是導覽的型態,從早期的

言辛勞,齊心努力向前行,順利完

外加不定期的外接導覽;導覽人員

期待有更多的人認同荒野的理

一年兩次改為每月一次例行導覽, 除了原有的荒野志工又新加入了緯

創企業的志工;導覽的形式則從「一

人帶隊,全程解說」,加入暖身活動 及三個駐站,以俾更完整呈現富陽 的面貌及特色。我的生活也因此而

變得更加忙碌、多樣、多彩,從導 覽、解說、編教材、準備教具、當

活動召集人招募志工,甚至抓牛蛙、 養牛蛙,清除小花蔓澤蘭、大花蘆

莉、冷水花、洋落葵、巴西鳶尾等 強勢入侵外來種植物等,都是我在

成一次又一次的導覽。

念,加入荒野陣容,參與環境保護、 環境教育工作。

期待協會財源滾滾來,以解燃

眉之急。

期待有更多志工加入富陽解說

團隊,以解活動召集人「招募志工」 之苦。

期待富陽在大家的團結、努力

之下,逐漸恢復盎然生機。

富陽的生活日常。

澎湖大菓葉玄武岩區

247

點將錄 臺北分會

水樹:我們要帶給人們的

是一種對自然、對生命的態度 文 / 陳立得(獅子虎)

森林中柔軟的草地,大家躺在

除了環境體驗教育,自然達人

組第一屆組長。水樹大哥搬到花園

展重點。自然達人,想當然爾便是

故事,如:臺灣藍鵲育雛、保護老

防水布上仰望天空,看星兒閃爍、

和生態心理學也是解說組的進階發

或者大夥兒蒙著眼手牽手,行走在

資深、對環境及物種了解深入的解

月光灑落林間,感受大自然的靜謐; 山林間,用五感(視覺、味覺、聽

覺、嗅覺、觸覺)來體驗自然……

這是環境體驗教育(EEE)的帶領方 式之一,為荒野解說組進階的發展 方向,而主導環境體驗教育的龍頭 就是謝水樹大哥。他喜歡用說故事

和體驗遊戲的方式解說和演講,每 每聆聽他描述體驗過程時,從其喜 悅沉浸的表情,可以想像躺在森林

中看月落林梢的美好感受,令人心 生嚮往。

說員。生態心理學,則是透過接觸 自然,療癒心理,讓參與者對生活 有不一樣的省思。環境體驗教育, 則是想帶給人們對自然、對生活不

一樣的體悟和態度。不同的是,生 態心理學重心理層面的探討,而環

境體驗教育則著重於對自然的體驗 及反思。

在荒野,每位夥伴都會替自己

取一個自然名,叫久了,經常遺忘 本人的真實姓名;然而在水樹大哥

身上,卻發生大家誤把本名「水樹」 當作自然名的趣事;他的自然名「天

狼星」反而沒幾個人知道。甚至曾有 伙伴問:「水樹、水樹,你叫什麼

名字?」「我就叫水樹。」伙伴又說: 「我知道你叫水樹啊,可是你本名 叫什麼?」讓人不禁莞爾。

荒野成立第三年時水樹大哥加

入,當時只有解說組。他是第一屆 自然觀察班成員,第四期生態解說 員,也是荒野發源地──思源埡口 248 點將錄

圖 / 獵戶座

新城後有很多關於社區守護的精彩 樹並阻止建商開發等。花園新城向 來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可惜當

地民眾對自然接觸不多。因此,在 他當里長期間和許多荒野伙伴帶領 大家深入探索自然環境,讓居民有 更多機會了解自己的家園。

會進行臺灣藍鵲育雛活動,緣

由是藍鵲築巢在大家必經的道路, 怕鳥巢不小心被行經的車輛破壞,

所以水樹大哥在藍鵲幼雛、成長期

間充當保母,時常去看顧牠們。更 因此設立了野鳥中途之家,獲得很 大的迴響,大家紛紛送來各式各樣 需要救助的野生動物;最常收容的

是猛禽類,如:大冠鷲、貓頭鷹。

也有爬蟲類,如:蜥蜴和各種蛇類, 還有一隻苦苦找不到主人而餓得氣 若游絲的大麥町。大麥町在水樹大 哥家留了一晚便逝世了,水樹大哥 和家人將牠埋在後院,永遠與他們

住在一起。令人驚奇的是,水樹大 哥和家人還曾撿到保育類動物──

穿山甲!遇見「鐵甲姑娘」那天,小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姑娘驚懼害羞得蜷縮成一團,他們

讓牠休息並提供了白蟻饗宴後送回

山林,雖然相處只有短暫一天,卻 留下珍貴的回憶。

花園新城如今在健康、生意盎

然的樹林裡嶄露愜意、令人放鬆的 氣息;每一條步道都有著清新豐富 的芬多精,很難想像這裡的樹木曾

生過病。身為居民,也曾擔任過里 長的水樹大哥和一群愛護大自然的 夥伴,在過去二十年為花園新城傾

心傾力,並整理出一份散步地圖, 詳細地介紹花園新城各個步道的生

態特色。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

莫過於替生病的樹找來「樹醫生」看 病。花園新城於 1971 年成立,至今

許多樹木都老了,因而生病;因此

▲ 鐵甲姑娘(穿山甲)。

▲ 珍愛臺灣(主編:謝水樹)。

請樹醫生來看病,拯救老樹。除了

採蜜;欣賞平野中倒地鈴的種子,

精美的生態照片及文字介紹,還有

樹,即「陪孩子們種下生命中第一棵

探索河沼中陌生的足跡與洞穴是誰

生,非常精緻;希望透過牌卡遊戲,

為樹治病外,也發起帶孩子一起種

樹」的活動,活動中種了至少五百 棵樹苗,使花園新城的生態環境更 加豐富多樣、強韌及富含生命力。

水樹大哥在荒野擔任解說組常

任委員,在解說組進行兩項重點任 務:

1. 組織訓練解說組志工的團隊。 2. 帶領團隊做環境體驗教育 (EEE)推廣。

大自然是一部浩瀚無垠的天

書,擁有無盡的美妙及精彩豐富的 生命魅力。解說組希望解說員在進

行 引 導 時, 除 了 灌 輸 民 眾 面 對 自 然的正確態度及知識的傳遞外,能

夠以活潑輕鬆的方式讓民眾接近自

然,例如:觀察蜜蜂在花叢中飛舞

黑色的種子上有一顆白色的愛心;

留下的;蜻蜓如何搶地盤;聆聽夜 晚青蛙躍入荷塘之聲……探索自然 界各種生命的美與奧妙,拉近人們

與自然的距離,進而喜愛自然、尊 重生命,願意一起來愛護自然,保 護環境。

為了將臺灣獨具特色的大自然

能更深入、有趣地推廣給民眾,水 樹大哥號召荒野環境體驗教育團隊

編 撰 了《 珍 愛 臺 灣 》一 書。 這 是 一 套以體驗遊戲來認識臺灣生態的書

水樹大哥親手繪製的插圖,栩栩如 讓父母、孩子對生態卡中的動植物 與環境產生好奇心,進而認識臺灣

生態、山川之美,甚至到該地區旅

遊,或者對外國人說起臺灣特色時, 不再只是珍珠奶茶和臭豆腐,還能

介紹如臺灣黑熊穿著白色 v 字領套 裝等富有臺灣特色的生態介紹。

閱讀水樹大哥的精彩故事後,

你是否也心動想加入荒野解說組 呢?

籍,書中除了選取臺灣特有的地理、 特有物種或特別物種外,還有一套

生態卡,分別以太陽、月亮、星星、 地球、水、火、雲、電、雪九種圖 案代表九大領域,可以玩橋牌、21 點、13 支等團體遊戲。生態卡上有

249

點將錄 臺北分會

豪情、熱情、柔情

樂在荒野的臺北大家長 ― 海洋 文 / 張源錄(麋鹿)    圖 / 海洋提供

海的樣貌萬千,有時如澄澈的明鏡、有時是翻滾

奇地抓潮間帶小生物時,會跟她說要放回去,因為帶

育諸多生命的起源之地、也是影響生態的重要一環。在

文蛤、或用漁市不要的漁獲來釣螃蟹回家「加菜」,但

的波濤。自古以來,無數的詩人詠嘆大海之美,它是孕

荒野,也有位志工以海洋為名,她是「海洋」游晨薇,

現任臺北分會會長,在荒野裡大家喜歡喊她「海娜娜」。 人如其名,她就如同大海一般,有著不同的美麗面貌: 在私下聚會時,她是個豪爽的大姐。 在臺北分會中,她是耐心的大家長。

在志工服務時,她又是一個熱心積極的先鋒。

回去也養不活。而爸爸有時也會帶海洋去採集海帶、 都是適量採集,這讓海洋從小就很親近並尊重自然。

但等到年紀稍長,她才發現,並不是每個人對待

自然環境的態度都是如此。海洋回憶,有一次她和同

學去海邊玩,看到同學很隨意地把喝完的飲料往岩縫 中丟,她非常驚訝:「你為什麼要把垃圾丟在這?」並 說服同學順手帶走垃圾。

「其實那時我並不是因為有什麼使命感。」海洋

從潮間帶到荒野

說,對於她來說這是自然不過的事情,雖然因此開始

小便常親近海。小時候爸爸會帶她去潮間帶,看到她好

與荒野的相遇,開啟了她人生中另一扇窗。

因為從小在基隆、宜蘭兩地長大,所以「海洋」自

▼ 淨灘活動中的海洋。

250 點將錄

注意到海邊的更多細節,但也僅此而已。直到後來她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 代表分會響應活動。

熱情參與,打開自然之眼

認識荒野的契機,是源自一場畫展。有一次她去

逛敦南誠品,當時樓下正好展出荒野創會理事長徐仁修

的攝影展。「我看了之後發覺:『原來臺灣這麼美!』」 她當下毫不猶豫地就加入了會員,並開始積極地參與各

種活動。「既然來了,就都嘗試看看吧,不然多可惜。」 海洋就像一個學習欲望強烈的學生,各種活動都

積極參與,無論是週週見的講座、當行政志工、折文宣、 謄會計資料等,她都義不容辭、也樂在其中。

荒野的氛圍一直以來都是歡樂而正面,海洋笑著

回憶:「有時候工作內容很可愛,他們會說:『今天的 工作就是負責把東西吃完!』」後來,有一次在與夥伴

閒聊時,夥伴說:「晨薇,我覺得妳很適合來當解說 員!」雖然海洋只覺得自己一點基礎都沒有,怎麼可能 擔任解說員?但積極的她後來當然還是報名參加。

在海洋結訓成為解說員的那年,正好是花園新城

組成立定點的時候,熱血的海洋便積極地承接第一任組 長的重擔。「我喜歡和人接觸、喜歡聊天,所以我想把 自己擅長的部分多發揮。」辦理活動時常需要和許多人

聯絡、協調,這些事務對於部分人來說或許不容易,但 對於擅長與人打成一片的海洋來說卻是得心應手。

荒野解說員是人與自然的橋樑,活動中會遇到許

多形形色色的人,有時在帶解說導覽時,遇到自然知 識很豐富的民眾,海洋也會隨機應變,撥出時間邀民 眾出來分享,甚至邀請他們來參加解說員培訓。「畢 竟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很遠。」

海洋分享,若是在活動中發現參與者較為疏離,她也 會請其他志工先私下過去聊聊,確認是否有什麼原因, 再加以引導,展現她在熱情豪爽之外的細膩一面。

特工、濕地、海洋,既是學習也是成長

除了解說員,海洋也積極地參與其他類型的活動,

諸如特工組導引員、生態心志工、濕地志工等,她都 是從草創過程就參與的重要推手。

特工組導引員是引導身心障礙的民眾,讓他們也

能體會到自然之美。海洋笑說,這是一群 " 過度熱情 "

的解說員夥伴發起,設計適用於聽障、視障、失智老

人、漸凍人等障礙朋友的自然體驗方式。讓海洋驚訝 的是,「其實常常療癒到的,反而是那些障礙朋友的家

人。」特工組夥伴們也會教導這些人往後可以如何自己 來引障礙者在生活中去體驗自然。

「藉由去參與,我可以學習到荒野不同群組的事

情。」海洋說,例如她認為棲地保護是荒野的重要基 251

礎,所以也投入了「濕地志工」(如今棲地志工的前 身)的籌辦。而像是生態心、海洋志工等,她也是抱持

著學習的心態加入。海洋志工的群組曾沈寂過一陣子, 去年(2019)時海洋則跳出來接手,為這個志工群組注

入新的能量。雖然身兼分會長,又在各個群組到處跑, 但海洋卻十分樂在其中,爽朗地表示:「我的自然名就 是海洋,當然要讓海洋群組活絡起來呀!」

在豐富的荒野中,快樂前行

荒野因為海洋的投入,而注入滿滿活力。而海洋

也覺得,加入荒野讓她改變了很多,不僅重新接觸自

然、且生活方式也變得簡約不少。她對於荒野與大自然

的熱情,至今仍不曾稍減:「荒野是個很豐富的地方, 可以挖掘到許多驚喜。」

談到近期與未來的規劃,海洋的計畫項目既多樣

也全面:海廢調查、永春埤濕地公園、各種環境倡議等, 雖然這些項目不是短期內一蹴可幾,但海洋有著準備 一展身手的豪情,正如民眾常好奇地問她:「你們志

工怎麼當得這麼快樂啊?」她總是回答地熱情洋溢: 「沒錯!所以你要不要一起來呀?」

這就是「海洋」游晨薇,豪氣、熱情、溫暖,讓荒

野因此有了更多可能。

▲ 海洋與荒野的夥伴們。 252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臺北分會

專訪林智謀老師―

找到生活與自然的平衡點, 打造具有人文素養的生態環境! 文 / 周佩霖(知了)    圖/林智謀提供 荒野推廣講師,汐湖聯絡處負

岸禾草叢生時,緊鄰社區的民眾怕

道,要能談的成生意,就要和當地

大學擔任自然學程講師;經常受邀

甚至行文到市府說雜草會阻礙洪

建立交情。於是他把身段放軟,邀

責人,在臺北市及新北市多所社區 擔任地方建設環境、參與社區營造 顧問等。

見到林智謀老師時,他正忙著

回覆里長的訊息,因為內溝溪步道

的雜草問題遭里民質疑,里長正向 林老師求助。

林智謀說:「過去里長覺得我

是個麻煩人物,只要有我參與,就 什麼都不能開發;但是近年來有工 程要做時,里長和社區發展協會都 會來問我的意見。」

荒野人不砍草,希望讓草自然

生長,留下動物棲地。但是,當河

有蛇,強烈要求市府和里長砍草, 水、造成災難。春天是水鳥築巢的

季節,到了立夏、梅雨季前,河邊

幼鳥長大些,離開棲地才可以存活。 於是,林智謀建議里長:「在梅雨 汛期前再修剪禾草,要求除草不要

砍到底,割下的草進行原地覆蓋, 除了可當成養份回歸大地,也保護

邊坡土壤不被沖刷。」最終,市府 和里長配合老師建議的方式和時間 除草,這是走進社區最直接的保育 行動。

要有在地人的支持,

環境保育才能長久。

曾經對環境保育有满腔熱血,

堅持反對過度建設,經常與地方產

生對立。「雖然我掌握了各項的數 據,可以用法律、發公文的方式理 直氣壯推動;但反思後覺得強硬與 當地居民對立並無好處,像是早期 雙連埤的辛苦經驗,若有人惡意破 壞環境,會損失更多!」他說。

過去多年從商的經驗讓他知

人「盤撋 」 (臺語ㄅㄨㆩ ˊ ㄋㄨㄚ ˋ) 約夥伴去地主開的店用餐,找地主 喝酒聊天變成為朋友,才有機會傳 達想法;慢慢地讓地主了解當地生 態的價值,願意為子孫留下珍貴的 物種。

汐止地區新山夢湖的原生態保

育一事,地主廖家從反對到支持, 進而起身投入保育,協助復育臺灣

細鯿,成為環保先鋒,這就是林智 謀老師所謂「盤撋」的成果。夢湖中

有野外僅存最大的黃花貍藻和臺灣 細鯿族群等珍貴物種;地主開放家 族土地供民眾休憩,荒野汐湖的夥

伴們,將新山夢湖列入重要解說站, 進行長期生態觀察及棲地維護管理 工作。林智謀老師很有感觸的說, 如果沒有在地人的支持,環境保育 是走不長久的。

沒有環湖會死!

尋找生活與環境的平衡點

「你知道嗎,臺灣許多民眾沒

有環湖會死喔!」老師誇大的說,但 253

◀ 林智謀向民眾介紹湖泊原生魚類故事和保育工作。 ▼ 內溝溪棲地保育的紅冠水雞。

也很直接的反映民眾到湖泊休憩時

陂塘文化~

他描繪出具有文化素養的生

復育有文化素養的生態濕地

態濕地樣貌:「濕地裡要種回農田

老師在五分埤濕地和反對的勢力溝

灌溉所留下的陂塘,近年來環保意

上,上游可以保留原來梯田層次的

來說服市政府和民眾,再主動提出

的營造。然而,這些濕地工程大多

的習慣。環湖的設計對於動植物生 存帶來的干擾很大,尤其是山谷連 接湖泊的生態廊道會被截斷。智謀 通時,準備了效益分析的各種數據

折衷方案:加強防護、管制夜間通

行、增建復育濕地區等。後來,許 多原本對立的社區民眾轉向支持, 變成一起努力保育的朋友。

老一輩的人不了解什麼是環

保,只知道生活過得好不好,有沒 有賺到錢;而一般民眾想要休憩的

場地、安全的空間或發展更多建設。

臺北山邊的濕地多是過去農用

識抬頭,市政府啟動不少濕地公園 是由水利、土木工程背景的人員規

劃,沒有文化背景的人參加,以致

於景觀的設計早期大多採用北方宮

殿式建築,或是現代主義,沒有在 地風格。濕地裡種的水生植物,很 多是外來種,而不是復育在地的原 生種,實在可惜。

「早期的水田有許多水生動植

環境保育這條路,經常會遇到理想

物,老一輩的農夫都知道它們的故

拉鋸;有時候也要退一步去理解當

為生,陂塘邊會有水牛、田裡有泥

(生態保育)與現實(大力建設)的 地人的想法,在現代生活與環境保 育之間取得平衡。林智謀相信人和 土地是生命共同體,融入生態和文

化亮點的農場或生態景區是有商機

的;保護自然環境、整合在地人文 歷史,成為鄉土教學或環境教育的 基地,可以帶來永續收益。 254 點將錄

事。」林智謀老師說。先民以務農 鰍,當地放牛的孩子還會挖慈菇的

塊莖烤來吃;農家辦桌宴客,會從 陂塘中取得魚蝦貝類成為食材。林

智謀希望市府能復育一塊具有「陂

塘文化和生態」的濕地,讓當地人 了解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的足跡,更 能建立人與土地情感的連結。

裡會出現的水生植物,像是慈菇、

鴨舌草、菱角、水芋……;在造景 美感,並復育原生魚蝦蟹和螺貝;

復育的陂塘裡面如果有泥鰍、圓蚌、 臺灣蜆、田螺…… ,這樣才會看見 陂塘內涵。」

荒野走入二十五年,林智謀建

議荒野人除了展現生態保育方面的 專業外,還可以加入人文面向的多 元關懷。荒野除了在自己的平臺上 推廣活動之外,也可以主動與社會 上的其他組織連結,像是參與地方

政府的古道維護、社區營造、社區 大學的生態課程等,利用外部團體 的平臺,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臺北分會

點滴積累 方能光芒耀眼 ― 萍蓬草 文 / 張源錄(麋鹿)    圖 / 萍蓬草提供

蓄著俐落短髮,臉上帶著朝氣

的笑容,充滿活力的她——荒野親

子團第七屆總團長萍蓬草(本名:石

從導引員開始的成長 那時親子團的規模不如現在

曉華),總能讓周圍夥伴感到溫暖及

盛大,許多事務急需人力投入。當

不僅是值得信賴的大家長、老朋友,

員,萍蓬草回憶:「其實就是做中

鼓舞,對於親子團的大小夥伴來說, 宛如鄰家大姊般親切,就像她的自

然名一樣,嬌小卻璀璨耀眼。不過, 在踏入荒野之前,萍蓬草其實和許 多人一樣,是對自然生態陌生的素 人。

與孩子一同踏入荒野

因為先生松雀鷹和李偉文是同

學,萍蓬草原本就有看荒野快報的

時就在懵懂的情況下被拉來當導引 學,當你必須帶領這麼多小孩時, 腦袋就會開始去想。你也可以說不

受大小孩子們的愛戴。「與孩子在

荒野遇到更好的自己」荒野親子團 所期許的諸多願景,已在他們身上 實現。

溝通、傾聽,

充分協調才能成就圓滿

經歷導引員、育成會總召、團

會,只是這樣就真的不會了。當『開

長、教案研發組、培訓團團長、北

在親子團一個很棒的發現。」導引

蓬草扎實地從不同角度接觸過親子

始做』時,就『開始會』了,這也是

員一當,便是四年。期間親子團的 訓練越來越完整,萍蓬草也鼓勵先 生松雀鷹參加,如今夫妻兩人都深

區總團長到如今的總團長身份,萍 團的各個面向。對於親子團的活動 精神,她覺得其實和許多志工群組

都有共通之處。「荒野的教育,並

習慣,對於親子團也頗為嚮往。但 在實際加入之前,她並不了解親子 團的運作方式,也不確定孩子們是 否會喜歡。還記得加入北四團後的 第一次團集會活動,就是需要過夜 的露營,而這也是她人生第一次露

營。萍蓬草笑說:「那晚風很大、

山上又下大雨,腰酸背痛都睡不好, 可是小孩卻超開心的,因為從來沒

有這種經驗。」她的荒野之旅就此 展開。

255

不只是『我今天影響了多少民眾』而

的心聲?」當時萍蓬草身為小蟻團

投入成團的籌備;也記得有夥伴雖

辦了 10 場活動,對我來說就是個持

理方式,但因為知道夥伴們的心聲,

特別設計了浮潛活動,且帶頭下水;

已,例如我和 100 位民眾說話、或 續的學習機會,因為真正在改變的

是『我』。如果我們把期待全放在

對方,認為對方應該就要有改變, 那就是放錯地方了。」

「溝通、傾聽是最重要的事。」

團長,或許直接喊卡是最簡單的處 所以她在團集會前的週五,透過郵

件、電話多方與夥伴們聯絡,確認 替代地點及活動方案,在彼此同心 協力下,讓入團儀典圓滿完成。

親子團的活動動輒涉及數十、甚至

用心投入,用生命感動生命

的想法與考量,所以在活動規劃時,

是一帆風順的。萍蓬草坦言:「很

蓬草擔任北四團團長期間,有一次

我設限,但接受挑戰之後,就能有

上百個家庭,不同的家庭常有不同 溝通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在萍

團集會日遇上颱風,很不巧的,活 動地點又設在海邊。但那天同時有 小蟻團的成團儀式,活動總召更已 經把所有前置作業完成,孩子們也 都滿心期待。

然而,颱風來襲,該怎麼辦?

「親子團有三件很重要的事情:

安全、啟發心靈感官、相信有改變 世界的能力。」在安全第一的情況

下, 自 然 不 可 能 繼 續 在 海 邊 辦 活 動,「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如何去 支持自己的夥伴,又兼顧小蟻小蜂

▲ 入校園推廣環境行動論壇。 256 點將錄

一路走來,當然不可能始終都

然不諳水性,為了理想的入團儀式, 更記得親子團孩子們去馬祖淨灘,

原以為淨灘完有機會遊玩,直到看 到沙灘上那撿不完的垃圾,難過的 哭了出來。當聽到孩子們呼籲馬祖 居民一同參與淨灘、甚至教他們登

記 ICC 表格時,萍蓬草也深受感動,

並以孩子們為榮。

萍蓬草曾在活動中說:「只有

多時候,得去面對內心的抗拒或自

累積、沒有奇蹟。」而她也正是這

所蛻變。」

次團集會結束都腰酸背痛,好像用

在參與活動時,萍蓬草時常問

自己:「我要給孩子們什麼?這是 親子團希望給孩子們的嗎?」遇到

疑難雜症,她不僅請教資深夥伴, 也主動尋找相關資料閱讀、思考。

樣扎實地學習、實踐著:「雖然每 光精力。可是卻會記得開心的畫面、 記得孩子的笑容。」就這樣一次次 的投入與付出,一次次的累積與成 長,萍蓬草在荒野中茁壯蛻變。

「荒野就是社會的一盞光,它

「很多印象深刻的事,都是在辦活

聚集了一群傻瓜,大家不求名、不

有所啟發,我就會覺得感動。」

的萍蓬草,如今正綻放出璀璨的光

動、集合夥伴們的時候。看見大家 正因為如此投入,每位夥伴的

努力與付出,她也點滴記在心頭:

求利的付出。」在荒野中成長蛻變 芒,溫柔而堅定地繼續前行。

記得有夥伴早在孩子剛出生就全心

▲ 與親子團夥伴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

▲ 萍蓬草與 2018 環境行動論壇少年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臺北分會

信任與包容, 讓我們一起走下去

文 / 梁嫣純(海芋)

走進兒童環境教育講師的團

優質環境教育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疑。但十多年來,她在這裡得到了

氛。這裡的每位講師都身懷絕技,

有,只是政府學校做得不夠,那就

的付出,「不是為錢,而是為了大

體,可以感受到一股歡樂和諧的氣 卻不炫耀奪目,每個人都懷著一顆 赤子之心,對環境教育充滿熱情和 學無止境的好奇心。荒野兒童教育

臺北樹蛙認為臺灣的孩子也應該享 透過志工服務來推動。為了精進兒

童環境教育的內容,她於 2010 年前 往美國西雅圖的 Islandwood 自然中

全方位的成長,家人也漸漸肯定她

自然,很多想法可以在這裡實踐。」 她欣慰的說。

荒野兒教從一開始嘗試在富陽

組召集人臺北樹蛙(童瑞華)表示:

心學習,發現其理念跟荒野不謀而

公園及五股濕地帶領綠色走讀,到

個人都可以站上舞臺,一代傳一代,

品質更具信心。之後臺北樹蛙又多

活而走入校園,至今已針對小學二

「兒教不要超級巨星,而是要讓每 一直走下去。」

臺北樹蛙就是那個帶頭傳承的

人,她不藏私且強調團隊精神,促 使臺北兒教群組一直秉持初衷,一 步一步向前行。

跟許多創始會員一樣,臺北樹

蛙和夫婿浮游生物(柯典一)是受荒 野創始理事長徐仁修的演講感召,

認識了臺灣自然生態的美麗與哀

愁,想推廣讓更多人知道,而一頭 栽進荒野裡。期間他們遠赴美加求 學工作,臺北樹蛙還完成了蒙特梭

利教育的學程。回國後,他們全家 一起參與荒野親子團臺北三團的創

立,直到兒子從親子團畢業,臺北

合,讓兒教團隊對自己研發的課程 次自費前往美國地球教育協會(The Institute for Earth Education, 簡 稱

IEE)學習針對小學生及中學生設計 的「 地 球 守 護 者(Earthkeepers)」

課 程, 除 了 邀 請 IEE 的 Steve Van

Matre 教 授 和 Bruce Johnson 教 授

來臺演講及授課外,也把自己赴美

所習得的知識和經驗無私地教予兒 教夥伴,再集結大家團隊合作,一 起翻譯調整教案、製作教具……從 無到有,短時間內就讓地球教育課 程在臺灣實現,並融入每年為弱勢 家庭孩子舉辦的兒童營,就連美國 IEE 的教授都讚歎不已。

從 2008 年投入兒童環境教育至

樹蛙繼續投入荒野兒童環境教育的

今,臺北樹蛙回想當初卸下職場的

因為在國外生活期間,看到了

不盛行的年代,也曾面對家人的質

行列。

光環回歸家庭,在志工服務風氣還

2013 年為了讓環境教育貼近兒童生 到六年級的孩子,設計了十套不同 主題的教案。兒教夥伴形容臺北樹 蛙是個很有包容力的領導人,所以 夥伴們很勇於提出創新的想法。

臺北樹蛙說自己年輕時的個性

就像刺蝟一樣尖銳,因為真的很想 做好兒童環境教育這件事,但磨鍊

不足、不夠圓融,幸好有兒教夥伴 們的信任,願意跟她一起克服困難

與衝突,無怨無悔的走在這條路上。 臺北樹蛙回顧自己生命的成長,一 路走來,感謝大家的真心。

在兒教的大家庭裡,臺北樹蛙

並不孤單,因為有許多不同世代、 但有志一同的「我」靠在一起,形成

了「我們」,「我們」共同經營一個團 隊,每個「我」都有貢獻,一起推動 著團隊朝夢想前進。

257

點將錄 臺北分會

悠遊兒教天地,展現自我才能

《自己的房間》是英國著名的

症相繼糾纏,早已身心俱疲,失去

提倡 :「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

入兒教,麻雀一步步做自己能做的,

作家 Virginia Woolf 的重要作品,她

有 錢 和 自 己 的 房 間。」Woolf 所 稱

的寫作,可以引申為自我才能的展

現。麻雀說:「我在兒教的天地裡, 就像在自己的房間一般可以安心做 自己,並讓想法赴諸實現。」

麻雀(汪美玲)是荒野兒童環境

教育委員會的資深講師,兒教人稱

她「雀姐」,因為她就像大姐一樣照

顧著每一個人。加入兒教十多年來,

了信心。親子團的夥伴鯨魚帶她進 每一天慢慢地累積實力。起初她懷 疑自己的能力,而今回首才發現自 己的成長,現在的麻雀站在臺上侃

侃而談,既有帶領兒童的專業,也 有提攜後進的熱情。

兒教不只讓麻雀「相信自己」,

也讓她學會了「相信夥伴」。

到,雖然夥伴們對事情的看法不一, 但是想要散播環境教育的種子到校 園的初衷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做好 這一件美好的事,麻雀學會了信任

與包容,不只對夥伴如此,對自己 也是。

而今荒野兒教團隊已達成共

的培訓課程,訓練了 176 位兒童環

們開始自編教案、招募培訓講師、

建立培訓制度…… ,從零到有的過 程經歷了不少的磨合,讓麻雀一度 萌生退意。

例如面對培訓期間無法配合

學員嚴格遵守。至今已辦理了七期 境教育講師,累計進入校園推廣將

近 1500 場,第八期的講師培訓也正

進行中,並協助桃園、花蓮、宜蘭 和臺中分會開辦兒教講師課程。

麻雀說:「兒教肯定了我的生

規定的學員,麻雀認為不該予以認

命價值。」在荒野裡慢慢學飛的麻

以和為貴的夥伴卻希望兒教能多點

一起經營兒教團隊、推廣兒童環境

證,不然對不起遵守制度的人,但

人情的通融。麻雀覺得自己好像是 壞人,想堅守原則卻對團隊的和諧 不利,所以選擇沈默,暫時休息一

段時間。最後是傳承的使命把她喚 回來,兒教的召集人臺北樹蛙親自 去找她,兒教後進們勇於承擔的熱 258 點將錄

重回兒教大家庭的麻雀體認

生活中落實的環境教育,創始成員

種子在各個校園發芽。

正經歷著人生的低潮,重病、憂鬱

一起併肩實現夢想。

識,建立了明確的培訓制度並協助

色走讀,轉型為進入校園推行能在

其實麻雀在加入兒教團隊前,

情也感動了她,麻雀決定再跟大家

荒野兒教從早期在公園帶領綠

麻雀參與了所有教案的研發,並且 總是耐心的指導後進,期望兒教的

文 / 梁嫣純(海芋)

雀回顧過往,覺得這些年來跟夥伴

教育,不只成就了自己,釋放了壓 力,也因為情緒和自信的轉變,對 經營家庭有很大的助益,現在的麻

雀可以自信的說:「原來我也可以 做到。」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臺北分會

感動成長、使命 讓我們陪著孩子守護地球 文 / 黃于珊(魚山)

荒野,對兒時住在擁有一大片

芒草原社區的卜心蓓(豆娘)而言, 是整日環繞耳邊的蟋蟀聲、撲鼻的 青草香、腳踩在田邊剛燒完的微黑

稻梗時硬硬脆脆的觸感;是到竹林

裡撈一把螢火蟲放在屋裡一閃一閃

的驚喜;是經常玩耍探索的小溪…… 長大後,卻發現小溪不見了、稻田

變少了、螢火蟲沒了;田間的小蛇、 壁虎失蹤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

地、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芒草原 變成了活動中心。

有 了 自 己 的 家 庭、 孩 子 後,

豆娘就一直很想帶著孩子,回到陪 伴自己成長的那片荒野。偶然的機 緣下,看到荒野第三期兒童環境教 育志工招募訊息,想起童年那片荒

野及孩童純真,她就這樣走回「荒 野」。

培訓中,豆娘發現兒教課程設

計是連結社會以及地球環境,也感

受到學長、姐們的用心帶領與陪伴, 對這群志工展現的能量感到相當震

撼。當時她心裡出現一個聲音:「這

群人是如此全心的投入,自己是否 也能做到?」

跟 從 內 心 的 聲 音, 豆 娘 加 入

為這塊土地不斷努力的兒教志工行

兒童營帶給我深層的感動,也是讓

自己願意一次一次持續下去的動 力。」

參與兒教成長的過程中,最特

列。除了成為進班服務的講師,在

別的經驗是跟著樹蛙去 New Orlean

案。因為她相信,當孩子從小接觸

這是樹蛙於兩年前引進美國一位老

累積經驗後,她也加入設計開發教

自然,浸潤在青山綠水、花草清風 間,對身心靈都有很大的幫助。有 了開放的心靈,懂得自然運行的法

則,才能和萬物和諧共處。相信這 群領略大自然真善美的未來主人 翁,對地球的影響會更加深遠。

除了進班服務與教案設計之

外,豆娘對於兒教每年都會為社福 孩子辦的自然夏令營隊印象深刻。 帶領這群因缺乏家庭、社會關心照 顧的孩子走進大自然,透過精心設 計的五感體驗及觀念建立活動,可 以看見孩子們的蛻變與感動。豆娘

說:「營隊活動在大自然教室裡創 造一些經驗和機會給這些孩子,喚 醒孩子內在守護環境的力量,並幫 助孩子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是

參觀地球教育中 Sun Ship 的營隊,

教授(Steve Van Matre)研發的環境 教育營隊課程之一。這套課程設計

非常超前與完整,教具講究,教案

內容豐富、嚴謹,涵蓋心靈感受及 環境觀念,與兒教理念契合,而且 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覺

得好奇又神祕。目前,臺灣由荒野 獨家引進的則為課程系列中的「地

球守護者 Earth keepers」,豆娘深覺 有幸與兒教夥伴們共同向這套課程

設 計 者 之 一 的 Bruce Johnson 教 授 (美國亞歷桑納大學環境教育研究

所所長)在雙連埤進行第一手學習, 讓兒教夥伴在設計教案實力大躍 進,她非常期待在未來能夠讓這套 課程在臺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加入兒教七年,豆娘感受團隊 259

氛圍一直很溫暖,沒有過多 的壓迫,例如:課程重點的 減碳、減塑行動,工作團隊

不會硬性要求新進夥伴馬上

跟他們一樣徹底實踐,資深 夥伴會用一步一腳印、言行 一致的身教作法,讓新夥伴

點將錄 臺北分會

與荒野同行

自在的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及速度來認同與加入,而不 是成為他們蛻變中的負擔。

兒教組除了讓豆娘不斷

五股濕地是荒野邁入棲地守護

的里程碑,自 2004 年認養以來,解

成長之外,同時也成為她的

說組、棲地組、親子團……無數的

伴們能自在分享彼此感受,

力,致力於環境守護、解說教育與

延伸家庭。在兒教,她和夥 無論是開心的、傷心的,這

不只是同溫層的取暖,而更 像是家人般相互陪伴成長。 很珍惜這份寶貴的友情與緣

分,以及一起為地球環境盡 一分心力,為自己與孩子的 未來繼續努力耕耘的革命情 感。最後,豆娘心有所感的 說:「有兒教這個大家庭, 真好!」

伙伴在這塊濕地出力流汗、付出心

棲地營造、復育等任務,鱟(楊麗 彬)有幸參與其中。

炙熱的夏日,豔陽高照。天空

中,不時盤旋表演飛翔特技的家燕

來來回回;生態池邊,招潮蟹、彈 塗魚忙著揮螯、覓食……五股棲地 工作日,伙伴正帶領一群高中生清

除外來入侵種——小花蔓澤蘭。中

文 / 楊麗彬(鱟)

午休息時間,我們聊起了與荒野的

因緣。伙伴問我:「是什麼動力讓 你一直參與其中?」

「我在農村長大,喜歡與自然

為伍,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看見 徐仁修老師的攝影作品,驚豔於臺 灣的山林之美,也知道荒野保護協 會致力於環境教育、培育守護生態 的種子,以喚醒人們愛護腳下這片 土地;後來又因為同事雲海是荒野

人,和她參加了幾次荒野活動,感 受她身體力行做環保及全身散發著 光與熱,更好奇這是個怎麼樣的團

▲ 棲地志工做水鳥灘地假鳥。(左四麗彬)(許元俊拍攝) 260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體,於是加入荒野。解說員培訓時,

筏、獨木舟,將浮島綁沙包推至池

誰都不願先離開,笑說這樣比較涼

伴搶救五股濕地的甘苦,便選擇五

時和烈日為伴,穿著涉水衣踩進泥

好?一點一滴的過程中,親近土地、

了解阿孝老師和一群永不放棄的伙 股濕地作為守護的定點。在阿孝老

師、雨蒼、雁子及二重疏洪道聯盟 每位伙伴的身上,看見大家對五股

濕地無私的投入與對環境守護的熱 忱,更堅定了加入荒野這條路。」

「當年十七期解說員有七位

伙伴選擇五股濕地作為守護定點,

下定點的頭一年適逢籌辦地球日活

中下錨、整理浮島上的植被;夏日 濘、密不透風的蘆葦叢裡,尋找記 錄稀有的四班細蟌;為打造水鳥灘

地,伙伴學水質檢測、做高程測量、 操作中耕機,一鏟一鏟把草地變成

灘地;為清除綠癌小花蔓澤蘭,伙 伴一次次的鑽進草叢中做移除工 作。」

「大家都說五股組、棲地組很

動,預計在濕地的淡水池裡做人工

硬、很操、很晒。的確,但腳踏實

庇護中心搬取水草,下午回到五股

程,不僅紓壓療癒也讓人省思人與

浮島。那日早上,先和雁子到萬里 濕地刷洗雨鞋、涉水衣。數不清的 雨鞋與涉水衣,由於長時間彎腰刷

洗,大夥都腰痠背痛、腳麻。那是

一次震撼教育,但沒有人因此退卻; 相反的,伙伴建立了濃厚的革命情 感,在日後的每一次棲地工作日都 可以見到彼此熟悉的身影。冬日裡 與寒風為伍,伙伴撐著竹竿划著竹

地、雙手勞作,身體勞動流汗的過

爽;調查四斑細蟌時,比誰的眼力

凝聚情感,了解守護、經營與管理 一塊棲地是那麼地不容易,讓人更

加珍惜這塊水泥叢林中難得的綠 洲。我想這也是伙伴們一如初衷持 續守護的緣由。」

一副手套、一雙雨鞋、一頂斗

笠以及一顆熱忱、平和、喜悅的心。 永遠有未盡的下半場,棲地伙伴們 繼續未完成的工作。

土地的關係。我們也將棲地工作視

為是一件『好玩』的事,在棲地工作

中尋找樂趣,例如:清布袋蓮時, 用網子製作布袋蓮船,坐上去邊清

邊 划 船, 玩 得 不 亦 樂 乎; 打 造 水 鳥灘地時,把土堆成臺灣島形狀, 這裡是中央山脈、那裡是是臺中盆

地……然後進行通水典禮;下雨了,

▲ 帶領企業清小花。(許元俊拍攝)

▲ 棲地工作後清洗工具。

▲ 製作布袋蓮船,邊划船邊將布袋蓮推到岸邊。 261

點將錄 臺北分會

在荒野裡成長 文 / 蕭千金(番茉莉)

三十五歲時,我接觸到一句話:

示範,因此一開始我先加入荒野保

大崙尾山的手作步道;每個月第二

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

到親子團父母的熱誠、善意與願力,

造水生植物的家之外,還有一季一

「你要讓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

這是英國作家約翰.繆爾的《夏日

走過山間》中提到的一句與我心有 戚戚焉的話語。

我常生活在紛亂的工作和人生

裡,心靈受到了快節奏的影響,靈 魂好像也變得很空虛,許多感情變 得無處寄託!但是我在三十五歲加

入了「荒野保護協會」,繳交永久會

費後,承諾要當一輩子的荒野志工, 這時,我似乎從快節奏的忙亂生活 中解脫,心靈空虛感被荒野的課程 與活動餵飽了!

我們若是曾經「溯源」荒野保護

協會的歷史都會知道:它是一個依

法設立之公益社會團體也是一個由

「民眾」自發組成的環境保護團體。 協會是以關懷臺灣為出發點,致力

於全民參與的方式,透過自然教育、 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推動荒野保 護的工作,為我們及下一代締造美 好的自然環境。

理解上述意義後,我期許自己

能以身教成為孩子在環境教育上的 262 點將錄

護協會親子團,在親子團中我感受 所以接受著別人的幫助的我,心裡

想著我可以為親子團和荒野保護協 會做些什麼?因此我期待自己能當 協會與親子團的橋樑,讓親子團的

父母能夠深入理解荒野保護協會的 宗旨,也期許自己能帶動親子團夥

伴由自身做起,齊力參與環境議題、 保育自然棲地、推動環境教育,共 同為保護臺灣環境做出行動,這件 事我大約推動三年後,我接觸了棲

地志工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看 著我們生活周遭日益減少的棲地、 日益惡化的環境,我真心思考要如 何貢獻力量,希望能為環境做些什 麼!

荒野的宗旨有一句:「讓我們

及後代子孫從刻意保留下來的臺灣 荒野中,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

命的意義。」因著這句話的啟發,

我在 2019 年接下荒野保護協會臺北

周周末與志工們到萬里濕地中心營 次的水生植物調查;每個月第三周 周末,週六則是忙著帶領民眾與荒

野夥伴們為麟光捷運站附近的富陽 生態公園進行棲地工作;週日則是 轉戰新北市的五股濕地,努力營造

水鳥灘地以及清除外來種―小花蔓 澤蘭。最近我們又跟臺北市政府公

園處和水利處合作,共同參與「永

春陂濕地公園」與「洲仔尾磺港溪棲 地」的維護與環境教育的推廣。

三十五歲後的我還是「因夢想

而努力」,不過夢想已從從拼命工 作轉變到環境教育的推動上。現在

已過不惑之年,而 2020 年的我因著 對自然和環境的熱愛,也因著擔任 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多年,深深體會

到美好的環境要主動舉手說:「我 來!」

我珍惜 「讓陽光灑在心上而非

分會棲地志工群組的組長,每周末

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

夢想而努力,所以我每個月第一周

穩健地走在荒野路上,朝著真誠的

都為著公園生態化與生態淡水河的 周末要與志工們共同營造福州山和

過!」的機會,也期待自己能踏實 夢想前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臺北分會

十年磨一劍,功力樂分享 ─ 小強老師 文 / 賴素燕(燕子)

荒野臺北分會解說組獅頭山組

積月累記錄下龐大且可貴的物種資

面較寬敞且平緩的步道,但是「我

師」,是獅頭山組夥伴的精神領袖。

記——昆蟲篇》、《新店獅頭山步道

作起來繼續分享自然之美。」就是

資深解說員諶家強,人稱「小強老

他自 2001 至 2004 年投入荒野

親子團「炫蜂團」,身為資深獸醫的 他,對動植物生態,原已具備相當 的認識,為了想成為正式的自然生

態解說員,於 2006 年 3 月參加荒野

臺北分會第 16 期解說員培訓課程, 下定點服勤時選擇離住家及工作地 點最近的新店獅頭山組。

小強老師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

蹟,便是多年來風雨無阻、天天上

獅頭山自然觀察,加入解說組 10 多 年來,除非遇颱風天不宜外出,不 論晴天雨日、寒冬酷暑,利用每天

上班前,走入山間自觀 2 小時。為

什麼這麼堅持?他說:「大自然知 識浩瀚無垠,處處充滿驚喜,讓人

流連忘返。」迄 2020 年 6 月累積自 然觀察已達 4500 多天!

如同他經常提醒解說員後輩:

「 拍 照 記 錄 很 容 易, 但 要 整 理 過 後,每一筆記錄才能產生意義與價

值。」每日自觀後,利用工作空檔, 謹慎地查閱核對所見物種名稱。日

料,不僅出版了《我的自然觀察筆

解說武功祕笈》2 本書籍,更與荒

野夥伴共享自然觀察所得,抱著「獨 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心情,獲得新 知繼而分享的快樂,令小強老師樂

此不疲,進而建立「獅頭山物種資 料庫」,讓大家更容易下載運用。

這份無私分享的心,來自老鷹

(沈振中)老師一席話的體悟與感 動。領悟到分享美好事物的真諦, 就是不求回報、無私無我,讓美好

的事物能在世間流轉。「分享出去 的必在世間流轉,凡相愛的必會相 遇。」也成為他日後的座右銘。

2018 年 11 月 11 日小強老師在

獅頭山為民眾導覽活動時,不慎摔

斷 5 根肋骨、傷勢頗為嚴重,但休

還有人生的使命尚未完成,必須振 這股動力驅策著他,也感動了更多 荒野夥伴投注熱情,並以行動支持 永續自然環境。

小強老師曾擔任荒野解說組常

委,也常應邀擔任各項培訓課程講 師,對荒野的整體運作具有一定高

度的理解。他說:「荒野就像是一 個大家庭,每位成員都有獨特的個 性和見解。雖然因想法或作法不同

偶有摩擦,但是最終目的一致,都

是為了守護臺灣、愛地球。」荒野 給予志工發揮的空間與彈性,「看

似群龍無首,卻能人人到位,將不 可能變為可能。」小強老師認為這 就是荒野志工最讓人敬佩之處。

訪談末了,小強老師向懷抱著

養與復健半年後又恢復天天自觀,

傻瓜精神、任勞任怨的所有志工夥

悟生命脆弱、隨時都可能結束。要

以荒野終身志工為榮!」這就是小

讓夥伴們既喜且驚。「最主要是體 想珍惜生命,只有不斷的鞭策自己

往前進,不能向身體的傷痛低頭。」 他這麼說。初時,受限體力及肢體

伴,致上深深一鞠躬!說著:「我 強老師,以鋼鐵般的意志和柔軟的 心,行荒野永續之路!

靈活度尚未完全恢復,僅能選擇路

263

點將錄 臺北分會

二格山組最閃耀的那一顆星

─ 唐炘炘(天狼星) 文 / 吳亭儒(柳丁)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在

在生態社團——綠野社中,與同儕

知識,才能更深入體驗及了解自然。

從事各行各業,但仔細回想各自的

園做植物調查等,她笑稱大學的自

足,荒野的形式,恰好提供了更宏

荒野認識這麼多的夥伴,大家雖然 生命經驗,都可以發現其實自己對

自然的連結與喜愛都是從小就開始 萌芽?

炘炘就是這樣,平日身為書籍

編輯的她,是臺北分會解說組二格

山定點觀察小組最帥氣的前組長。

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喜歡透過 相機記錄所見所聞,並擅長用詼諧

一起學習,觀看天文、賞鳥、在校 己其實念的是綠野系!

踏入職場後,炘炘與自然的關

係其實有點脫離,直到加入蝴蝶保

育學會及荒野保護協會後才重新找

但其實只有認識物種似乎稍嫌不

觀的角度,幫助你思考環境、物種 與人類之間的關係,而身為人類的 我們又可以為環境做些什麼?」

炘炘很重視環境與物種之間的

回連結。炘炘認為:「蝶會與荒野

關係,比如觀察一隻蝴蝶時,需要

有很深地著墨,對生物有了基本的

失大,為了追看一隻蝴蝶,隨意踩

剛好形成互補,蝶會在生物知識上

關注牠所在的整體環境,不能因小

幽默的口吻與生動的小故事,分享 她的觀察。不要看她現在侃侃而談

的樣子,小時候的炘炘十分內向, 可以上學一整天都不與同學交談,

下課最喜歡逛校園看植物與解說

牌,在求學階段先學會的,是與大 自然做朋友。

由於從小對自然的喜愛,炘炘

升學時期雖想攻讀生物系,但因為

數學成績不理想而沒有自信選擇理 組,改選了自己擅長的語文科系就

讀。儘管如此,大自然並沒有因此 與她脫節,大學時期的炘炘經常待 264 點將錄

▲ 二格秋之旅 - 帶領民眾自然觀察。(小葉桑拍攝)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踏牠的棲息地、損毀食草或蜜源植 物。

在環保團體當中,荒野保護協

會關注相當多的環境議題,並以柔 性的方式引導與勸說民眾,這樣的 模式很適合炘炘的個性,能發揮所

長,透過自身的力量,為環境做一 些事情。

例如荒野淨灘活動就是一個很

好的環境教育機會,試圖讓人們了 解淨灘不只是撿垃圾,更重要的是 源頭減量的反思,否則沙灘上的垃 圾永遠撿不完。而淨灘本身也可能 會傷害生態,例如在不對的時節淨

灘,會驚擾水鳥育雛;或以人類對 乾淨的定義,採用機械過度清整沙 灘,也會造成原來棲息的生物失去 家園。

而荒野保護協會最重要的元素

其實是人!

「跟荒野夥伴相處的感覺很輕

鬆自在,因為大家興趣都很相似, 會一起觀察、一起學習,既能無傷

大雅地笑鬧,也能認真地討論議題, 彼此之間非常契合!荒野二格山組 就很有這種氛圍。」她笑著說。

二格山組是炘炘加入荒野的第

一個群組,與大家的感情也就更加 深刻,她總是把二格組活動排入優

先順位。從 20 期解說員結訓到分配 定點一路到現在,二格山永遠都會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裡,社會已

慢慢形塑公民科學家的氛圍,幾乎 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拍攝植物、鳥

類,以簡易的方式記錄各種生物。 炘炘覺得如何在拍照的同時保有生 態觀念,使用對環境更友善的方式 觀察記錄,例如避免誘拍及破壞棲 息地,以及利用更有效的方式協助 生態相關的科學數據蒐集與分析, 都是未來可以著力的地方。期許大 家在享受自然的同時,也能透過一

己之力,更有意義的回饋環境,讓 它變得更好!

給她驚喜!她說:「雖然每個月都 會執行定點觀察,但還是會發現從 來沒有看過的東西,走了這麼多年 也不會覺得膩。」

▲ 隊輔們互動的愜意時光。(向日葵拍攝) 265

點將錄 臺北分會

充滿好奇心的 綠繡眼 ─ 謝侑儒

文 / 林育安(駱駝)

在 臺 北 分 會 的 棲 地 工 作 日,

種辨識等;調查結束後,夥伴們一

作,而且全身沾滿泥巴。為了方便

影,活動中發現可愛的植物,她會

的一大重點。侑儒總是笑著說認識

四、五個人才搬得動。侑儒說當時

總是能看到一個背著相機的嬌小身 記錄這生物的美;路途中看到某種 動物經過,她會佇足觀察並讚嘆造 物主的巧妙。她就是棲地組的謝侑 儒(自然名:綠繡眼)。

大學時期的侑儒就很熱血,參

加專門舉辦兒童營隊及關心流浪動 物的服務性社團,畢業後也關注其

起吃飯、聊天、分享心得也是活動 很多物種但都不深入,但隨著調查 活動的經驗累積,資深的生態達人 夥伴分享及傳授,累積了很多基礎

知識,如:物種習性、生態及場域 背景的認識。她說能將體認到的心 得分享給別人是一件美好的事。

喜歡觀察生物的侑儒,不像多

數人總是從某一種生物開始著手研 究,她則是透過各項調查認識各個

物種,如:四斑細蟌調查、淡水河

同步鳥調、植物調查等。有一次, 夥伴找她去淡水黑森林探勘調查, 豐富的生態及生物震懾人心,後來

夥伴將布袋蓮一把一把除去、一籃 一籃地移走,水域中開始露出一小

片空間,心中好療癒。大家將布袋 蓮塞進網子中再縫補做成一艘船, 有人試坐但東倒西歪差點翻船;她

則是與夥伴划著小艇去推移池面的 布袋蓮。充滿笑聲的工作日,好玩

又有意義,大家齊心去完成一件事, 感覺很棒。

榮星花園復育螢火蟲棲地是

便與夥伴成立了「探索者小組」,關

另一次令她難忘的棲地工作。當時

的基礎是調查資料,故探索者小組

軍,目標及作法很明確。在臺北市

注其他議題與場域。由於議題分析

就針對特定場域調查目標生物,調

查前要作功課,如:調查方法、物 266 點將錄

自己喜歡的樣子,認真、投入的自 已,就算全身是泥巴也很酷!

隨著參與荒野的活動增加,有

科技業從事人資的工作,因荒野保

趣,工作很累但玩得很開心,看著

無數個調查活動及棲地工作日。

美的,但在荒野待久後,慢慢找到

第一次透過製作布袋蓮船增加樂

日,接著參加志工入門培訓、淨灘 正式成為棲地組的一員,之後參加

度,社會對於女生的期待總是要美

一陣子幾乎週週都能見到侑儒的身

工作日,是在五股濕地清除布袋蓮。

培訓,到參加臺北棲地志工培訓,

有一種就算是女生也不能輸的態

談到令侑儒印象最深刻的一場

他議題。2014 年開始參加荒野保護

協會的活動,從一開始的萬里工作

搬運,夥伴將草捲成蛋捲狀,出動

由棲地組的大老──陳德鴻老師領 區復育螢火蟲棲地真是件新鮮事, 但挖水池、運土都是非常吃重的工

影,也漸漸影響她的想法。原本在 護協會的啟蒙,讓她有了工作與興 趣結合的想法,想讓自己的付出更 有價值,於是報考環保行政的公職 考試。非本科系的她在半年苦讀下 金榜題命,但公務員的工作並非想 像,工作近兩年後毅然決定辭去公 職,轉換到更符合自己期待的工作

──臺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的關 渡自然公園擔任專職。很多夥伴聽 到都很驚訝也很佩服她的決定,在 她分享轉職的歷程時,提到作專職

要比一般民眾了解很多事,如:環 境議題、生態知識、志工活動安排 等,由於之前有參與荒野保護協會 活動的經驗,讓她比其他新進同事 更能駕輕就熟。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問她為何能持續參與生態活

了個比喻,大自然就像一座寶庫,

人就知道,短短五十公尺可能走

親近自然之後,更會想要進一步守

有挖不完的知識與驚喜,認識自然、

動?她說參加過荒野植物調查的

護自然。最後,她也期許大家能「找

半小時,因為一花一世界,有太

回與大自然的連結」!

多植物可以欣賞和觀察,她也作

點將錄 臺北分會

青鳥的荒野行

文 / 李孟蓁(鐵杉)

青鳥(傅貞菁)談到她在荒野

的突破,青鳥後來又挑戰兩百人

員時,看到大自然強韌的生命力,

來才接觸推廣講師。推師屬於知

除了依靠荒野紮實的教案,青鳥

管環境多惡劣,植物都會想盡辦

的經歷,最早是參加解說員,後 識型,用演講感動聽眾,影響他 們的行為;解說員則不同,透過 帶領民眾接觸大自然,進而促進 行為改變。這兩項培訓剛好一動

一靜,相輔相成。青鳥回憶起第

一次的推師演講,她說:「記得 推師剛結訓時,第一個場次是華 興中學的環教課程,演講對象是 全校老師和校長,演講前壓力很

大,因為臺下是一群專業的老師, 其中還有許多對環教專精的生物

老師、自然老師,怕自己的演講 無法讓校長及老師們接受。沒想

到演講完,大家反應很好,可見 荒野推廣講師的教育訓練真的很

厲害,能讓沒有講課背景的人, 也能站在臺上演說。」有了第一次

的演講場次。提到演講的要訣, 因為曾擔任過解說員,走出戶外 的時間比較多,因此也會把這樣 的生命經驗融入推師演講中,為 聽眾帶來更深刻的體會。

加入荒野,為生命帶來改變

在職場裡,青鳥是中高階主

管,經常面臨龐大的業務壓力。 以前,她會去五星級飯店度假來

抒發壓力。但加入荒野後,透過 與大自然的接觸帶給她的是心靈 層面的感受與體悟,在荒野裡透 過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利益關 係的接觸與付出,那種真誠與單 純的氛圍,深深的感動著她。

此外,青鳥也提到擔任解說

也讓她對職場生活有所體悟,「不 法讓自己生存。所以當你內心很 強大時,也不容易為外界紛擾所

影響。」她也提到:「思源心靈派 解說風格的洗禮,現在可以很自 在地躺在溪流邊的大石頭上,曬 著太陽,感受乾爽又溫暖的日光

浴;還有微風吹拂、松濤聲響迴 盪在耳邊,身體的所有感官都能

打開,讓身心靈都達到放鬆的狀

態。」而這樣的效果也意外提升了 職場的抗壓性,透過荒野讓心靈

富足,不會過度在意世俗眼光或

名利,當你知道為什麼而努力,

一切就會很有意義,也會很投入, 達到身心靈的平衡,這就是荒野 帶給青鳥最大的收穫。

267

點將錄 臺北分會

在荒野,我富有又美麗

文 ‧ 圖 / 蘇富美

回歸本心,活在當下

特殊教育為職志,因緣際會聚特工 在自然裡看到了生物多樣性,在教育裡看到了 有愛而無礙,夥伴一起開創特工坊,把特別的 愛給特別的朋友,帶領特殊朋友們,突破身心 的限制,悠遊於自然~~

荒野之愛光姊妹,自然永續生態心 結識的是陪伴一生的良師益友, 種下的是堅定不移的人生信念!!

黯然銷魂二十載,魂縈夢牽一世情 思源埡口的霧雲風,帶我體悟人與 境,人與人,人與己的相處之道。 而與大樹靈性的相約,五百年後終 於實現,是思源給我最大的禮物!

二格定觀見初心,綠活手繪展真意 二格組定觀經驗,與自然密切的互動, 畫下了最愛的二格點滴,開啟了綠活和 手繪圖的興趣之門。 自然客運

五解培訓脫胎換骨,六解隊輔渾身解數 解說培訓時的打開心房,走出限制; 擔任隊輔時的突破自我,蛻變成長, 陪伴我走過人生的幽谷。

(

圖 文 : 蘇 富 美 牽 牛 花

)

268 點將錄

赤道無風領進門,荒野快報好留人 一本書將帶我進入荒野志工行列, 一起摺快報的日子,令人懷念!

在 荒 我 野 富 , 有 又 美 麗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桃園分會

與自然共學 悠遊荒野的山茶 文 / 王省文(瓜皮草)

期許每一位民眾都能夠了解環

育山茶屬植物,為了達到更好的風

勇參加兩個月一次的會務會議,沒

啟發,這就是山茶。山茶本名呂美

同這些植物一樣,遇到不同的夥伴,

伴,但是也藉由這一次主動的出擊,

境,並且從中有所獲得,與自然的 玲,在加入荒野之前,他是一位手 工皂的講師,從手工皂到認識,然 後對於其中的原料精油的研究,再

回到植物本身,勤於延伸所學,期 許自己學到更多的山茶,遇見了荒

野保護協會,就如同開啟新的天地。

味或是適應性,山茶期許自己就如

就想辦法與夥伴來「嫁接」,期許透 過互相配合與激勵成長,能夠激盪 出新的想法與做法,讓環境保育的 路上,互相照應外也可以走得更長 更遠。

山茶目前是荒野桃園分會福

「原本只是想多了解植物,沒

頭山定點組的組長,除了勇於承擔

是皮毛。」謙虛的山茶從 2013 年來

福頭山大部分的土地是屬於私人土

想到進到荒野才發現自己認識的只 到荒野,就盡力的支援桃園分會的 所有活動,雖然解說員定點分配時

是到福頭山組,但是不管是濱海、 白石山甚至是更久之前的小粗坑等

等其他定點,都有山茶服務的蹤跡。 他也積極參加協會舉辦的推師、編

採、螢舞蛙鳴志工培訓課程,甚至 在淨灘、海岸行腳方面也是不遺餘

力,「加入荒野後,除了多走走看 看外,就是遇到了很多專業且有經 驗的解說夥伴」山茶說道。

山茶自然名的由來來自山茶

屬,有許多地方利用嫁接的方式培

想到除了幹部外,只有山茶一位夥 讓山茶更能理解荒野內部的運作, 以及夥伴決策的方式。因為這樣的 態度,所以山茶對於戶外解說保持 足夠的熱情,總是會用自己當初加

入荒野前的心態去引領每一個對荒 野以及環境好奇的人。

「我很喜歡去旅行,看到很美

重責大任外,也給自己期許,由於

的風景,心情會變的很好,但是你

地,在經營多年後也與當地的管理

現了,你也不知道怎麼做。加入荒

者太極宮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但是

偶而還是會有原生種植物被砍伐或 是園藝種植物的栽植,山茶接下來

期許與周遭的居民能夠透過推廣活 動來互相認識,並且凝聚共識,讓 這塊地方是一個自然且對原生環境 友善的步道,也透過定期的戶外推

廣持續的向一般民眾告訴這一個在 桃園市近郊的絕佳去處。

未必能發現環境的危機,就算你發 野後會慢慢去知道應該怎麼做,就 算自身的力量很小,也可以由自身

出發。」山茶從「發現」環境問題到

「了解」,最後推廣與設定目標,儘 管目標可能很遠,但是相信山茶的

堅持與許多愛環境的夥伴支援努力 不懈下,最終會有美好的果實可以 收成。

山茶跟我們分享一個小故事,

在加入荒野的初期,由於太想知道 荒野與解說員的內部運作,自告奮

269

點將錄 桃園分會

與孩子共遊 讓愛持續轉動的薰衣草

文 / 王省文(瓜皮草)

荒野裡面有非常多的群組,每

個人加入荒野的動機不盡相同,但

是從親子團開始而認識荒野的人確

實不少,薰衣草就是其中一個。薰 衣草本名巫珮瑄,由於深知對於孩 子教養的重要性,他會特別關注一 些親子關係的講座。在其中一次偉

文老師所演講的講座中,薰衣草認 識了荒野保護協會,也開始了七年 多來荒野親子團的漫漫長路。

從籌備團的輔導員到現今桃一

團的複式團長,薰衣草用自己的步 伐引領著夥伴,也因為加入荒野親 子團,從關注小孩的身上也關注到

了自然本身。薰衣草坦言,相較於 兒童教育,自然體驗對他來說完全 是全新的階段,但還好加入荒野後

身邊有許多有自然背景的夥伴,其

中不乏長期關注環境與自然的資深

講師。透過大家的鼓勵,薰衣草在 剛接下蟻團長的第二個月,就又報 名了推廣講師的課程,透過多方面 的學習,讓自己除了學習到自然的 270 點將錄

知識以及不同的視野。此外,薰衣

荒野之前,他常常參與荒野在藻礁

識分享給自己的孩子或是團內的夥

礁相當陌生,但是因為孩子的喜愛,

草最大的喜悅是將學習到的科普知 伴,甚至是一般民眾,而推廣講師 結束後,薰衣草也自然而然地參加

了桃園兒教,並擔任輔導員的角色。 在眾多教案跟自然領域方面,

薰衣草最在意海洋議題。尚未進入

辦理的活動,那時薰衣草其實對藻 也潛移默化的受影響去關注藻礁。 他在加入荒野後也透過戶外觀察、

室內分享,更增添對藻礁的情感, 也想親身為藻礁而發聲。

在某次機會中,薰衣草得知桃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園市正在舉行環保戲劇的比賽,經

去進行自然教育推廣,除了是自己

接觸,那都會是好的開始。帶上孩

識使用桃一團的名義並使用藻礁的

外,其實也是給自己孩子一個榜樣,

然脫鉤,讓自然引領著自己與家人

由與夥伴的溝通,大夥最後達成共 主題來參賽。經過了漫長的努力協 調以及排練,也獲得當次比賽的第

二名,後來更多次受邀去進行演出。 透過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藻

礁,也因為這樣的契機,讓大家對 於藻礁都有共識,之後的每年聚會 他們也都選擇在藻礁進行。而在團 內發揮影響力外,薰衣草也用自己 的時間去認識海洋,除了每年的淨 灘活動帶領孩子去乾淨海岸外,也 透過實際的海岸行腳,去實地觀察 海岸的海洋垃圾問題。

薰衣草去經營團內發展或是

的使命感以及對於環境的責任心之 也因為加入了親子團,小朋友的改 變也令她印象深刻。由於親子團的

活動中常常帶入減塑或是環保的主 題,所以小朋友對於塑膠製品也已 經有觀念,薰衣草深知身教重於言

子,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會與自 一起成長,從認識自己開始到認識 環境,也期許自己在未來完成複式 團長的暫時性任務後,能持續進修 給自己跟自然永續的回饋。

教的道理,薰衣草也期許自己能如 同自然名一樣,讓身旁的人都能夠 平和地放鬆,進而接納學習大自然 的奧妙。

「傳遞熱情,讓愛轉動」薰衣

草透過自身的例子,也鼓勵身旁的 夥伴去認識大自然,即使你未必一 開始就熟門熟路,但是只要你願意

271

點將錄 桃園分會

愛與行動傳遞感動 共創幸福滋味 文 / 林子涵(夯地衣)

圖 / 郭益昌

自然名烏頭翁的郭益昌,目前

捧個便當在桃園分會等開會,或者

們不以為然說:「不會吧……他話

起烏頭翁,我隨口就說:「常見他

靜、話又少的人……。」年輕媽族

著他,他會要求孩子作事、守規距

擔任親子團北區總團長。與夥伴聊

聽講座。做許多事情,卻是個很安

很多,很會說話。」「孩子們愛跟 哦!」「很有想法、會解決問題。」 媽媽們一句又句地聊著,原來烏頭 翁亦師亦友亦父,不只有孩子緣, 連家長緣也很好哦!

烏頭翁的荒野人生從參加推廣

講師研習開始,經過解說員培訓,

再耕耘弱勢兒童青少年長期陪伴計 畫。後來參與桃園親子團的籌備、

擔任桃一團複式團長,目前是親子 團北區總團長第二年。他的荒野志 工生涯,是從帶著育幼院的孩子進 入大自然的長陪計畫開始!之後,

他繼續帶著育幼院孩子騎單車,實 踐長期陪伴育幼院孩子長大的精 神。

「你如何分配時間,家人支持

嗎?」 這是我最好奇的問題!他不 假思索地回應:「我是從到育幼院

服務的純志工開始我的荒野人生,

所以,當我跟老婆說要籌備親子團, 因為是自己孩子也能參加的活動, 又知道接近大自然的好處,老婆不 272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但不反對,還幫忙宣傳荒野。」

卸任複式團長一年後,烏頭翁

接下親子團北區總團長的任務。烏

頭翁回憶:「夥伴說我勇敢,其實 他說對了一部分。夥伴徵詢我是否 願意被提名的時候,我想了好幾天

後才回覆。我認為夥伴信任我,這

課要顧,面對各種誘惑下,要撥出

須在親子教養的路上承諾更多團隊

免覺得累、覺得煩,尤其是到了要

間和精神設計活動,處理團務,但

時間投入環境行動論壇的準備,難

發表前,各種壓力擠在一起。直到 最後全力以赴,總算換來脫胎換骨 的感動!」

擔任北區總團長烏頭翁以後,

是一份榮譽,也是很大的責任。我

他常常用一段話鼓勵夥伴:「一個

將我在荒野感受到的愛與能量傳遞

的荒野人,可以成就更好的荒野親

願意用我的專長和特質服務團隊, 下去」。

擔任北區總團長的任務的同

時,烏頭翁在母團還擔任奔鹿團導 引員的任務,持續跟著夥伴和小鹿

一起共學。烏頭翁說:「陪伴小鹿 迎向挑戰的過程很有意思,要讓他

們覺得好玩,又要很有意思,是很 不容易的事情。青少年有學校的功

人力量或許有限,但一群分工合作 子團大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有愛與

行動的力量,我們是一群對環境, 對我們的未來,有夢有期待的大人 小孩,我們就是改變世界的關鍵力 量!」

烏頭翁說,在親子團的服務沒

有任何報酬,每個團隊成員除了具 有父母和各自職場的角色外,還必

任務。或許我們因此要花上很多時 我們樂在這樣的荒野斜槓人生,因

為我們都曾經享受過夥伴無私付出

的愛。而我們的「願意」,不只為我 們的孩子創造一個「共學」的環境, 也是為我們自己,與夥伴創造出更 多「共同成長」的機會。

「我們在做的事情,孩子都在

看」,這是荒野親子團前輩常常說的

一句話。烏頭翁說:「當我們發揮 愛與行動的力量,對環境無私付出

時候,其實我們也是以身作則,為 孩子們示範了無私的態度!這份愛 與行動的態度,自然會為每個人的 生命,包含我們的孩子和環境的未 來帶來改變!」

273

點將錄 桃園分會

愛玩。好荒野 ─ 崔玉慧/向日葵 文 / 劉揚德(不鹿)

因為愛玩愛講故事而加入荒

野,荒野這大家庭帶著向日葵與女 兒玩在一起,更帶著她們與大自然 玩在一起,更因此玩出了桃二親子

團,說出了「百大減塑校園甄選活

動」提案,並獲桃園市環保局青睞。 向日葵本名崔玉慧,向日葵是

向著陽光的花,玉慧以「向日葵」為 自然名,期許自己看事情的方向能 保持正向角度。當初玉慧要創立桃

二親子團,懵懵懂懂什麼都不知道, 但在荒野的平臺上,只要你肯舉起 手,就會有更多的手來協助你共學

共玩,連續三年創設三個團(炫蜂

團、小蟻團、奔鹿團),跟小孩一起 成長,並玩出自我肯定的價值。

向日葵在荒野從參加解說員

從教育著手,期許在小朋友心中撒 下垃圾減量、減塑的種子。

向日葵將親子團裡所設計的活

動,也就是到各地老街玩減塑的遊

親子團的鷹基訓時,所屬小隊的任

師演講為什麼要做減塑、討論包裝 可以怎麼設計以減少塑膠的使用, 到減塑園遊會場實際擺攤推廣、宣 導,讓小朋友帶著環保餐具去各攤

位闖關,吃指定顏色食物遊戲,或 對各攤位的減塑方式進行評比,達 標者給予獎勵的寓教於樂活動,讓

小朋友感受環境保護也可以這樣做 的方法與實踐。

輸觀念,所以專為只有在假日有空

的親子團團員,辦了「親子團推廣 講師訓專班」。結訓後這些推廣講 師將減少垃圾、減少塑膠等過去面 向家庭的議題轉而走進校園倡議, 274 點將錄

是最扎根的方法,加上她參加荒野 務就是減塑,因此她認為未來學校

的評鑑項目裡,可以增加一項「校

園減塑程度評比」提案。她並將建 議送到桃園市環保局,獲得環保局 的興趣,環保局邀請向日葵及夥伴 們開會一同討論實際做法。期望未

來一、兩年這項提案可以在「百大

減塑校園甄選活動」中有成果展現。 向日葵加入荒野後找到了自我

向日葵在親子團陪伴孩子從小

肯定的價值,認為人生要有目標,

中),孩子們一開始就是玩,進而知

就會累積增加自己的成就感。當然

道要設定目標、擬定行動方案,這

她覺得垃圾議題需從小朋友開始灌

累積了對垃圾減量、減塑的想

量及減塑觀念。從事前到學校對老

會,讓傳統校園園遊會帶進垃圾減

訓總召 Fish 的鼓舞,再加上有一群

親子教育的桃園親子二團。後來,

家長的就是在一旁陪伴小孩成長。

法及興趣,向日葵覺得從校園著手

蜂(國小)、小鹿(國中)到小鷹(高

理念相近的荒野夥伴協助,創設了

們來說已經沒有不可能的事,而做

戲方法,複製到各校舉辦減塑園遊

訓、推廣講師訓開始,後來為了和 小孩玩在一起,受到當時推廣講師

他們的下個目標是爬玉山,對孩子

樣就不怕有更大的挑戰。只要孩子 們有想法,就開始引導他們去設定

目標,因此就有了騎車環島的活動。 從陪伴孩子騎車環島過程中,向日 葵感悟到,如果單憑自己一個人力 量,應該沒辦法協助孩子們完成這 些事,但一群人聚集的能量實在很

大,可以走很遠,可以做很多的事。

每次完成一個目標、任務的時候, 途中也是遇到無數困難,但荒野的 夥伴會陪伴她克服很多困難,一起

往前走,就像先前所說,在荒野的 平臺上你只要勇敢的舉起手,就會

有更多的手來陪伴協助你一起完成

目標、任務。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愛 玩。好荒野」。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新竹分會

走出半生,歸來仍少年 訪親子團第六屆中區總團長

─ 天藍 / 余俊良 先生 文 / 陳秀瓊(酢漿草)

「我常常在高鐵上,開往訓練

生 是 受 李 偉 文 前 輩 影 響, 甫 卸 任

團長,我又是會在哪裡?是否能夠

因為認識竹一團前任團長——黑馬

課程的路上思考,如果沒有擔任總

看到這麼多不同的風景?遇到這麼 多有趣的人?」

以往聽到夥伴分享入團因緣,

通常男生是受徐仁修老師感召,女

天藍因為接觸親子團才加入竹

中區親子團總團長天藍提起,他是

一團,與所有親子團的夥伴一樣,

(陳禮琦先生),與後來熟識的郭冬

二字,每個月的活動從籌劃、探勘、

蘭女士,也是禮琦的夫人。從他們

身上學習到如何單純無私的奉獻與 分享,也才知道荒野保護協會這個 團體。

一旦加入,生活就是多了「忙碌」這 參與滿滿行程,孩子在小學階段的

親子團家庭,都是在忙碌中度過, 而最大的樂趣也是來自於此,孩子 對於我們設計的活動玩得開心,生 活中也因此增加了學校課業外,與

孩子更多互動的機會。除了一起經 歷活動當時的快樂,更多是擁有共 同經歷的回憶,讓孩子看到的不是 爸爸當年有多厲害,而是當年如何 一起完成夢想。

回憶起竹一團從單團到複式團

的成立,是有感於對於孩子的成長, 夥伴們總覺得有一份責任,幹部們 老是說親子團不只是玩玩而已,但

走過三年,似乎真的是玩玩而已, 孩子依照我們佈置好的規劃運作,

看了三年、玩了三年,無法知道在 ▲ 天藍一家。

生態遊戲帶領下,孩子是否有辦法 自行規劃活動?而其中又可以帶出

275

多少能力?「生命、生活、生態」

大家看看是否真的如此?或許大家

成立奔鹿團、小蟻團,甚至更有行

的把過去十年的團會長、幾位總團

的觀念在孩子身上落實多少?後來 動力與想法的翔鷹團,都源自於此。 當然人一多,事情也複雜了,

大家沒有共識是不行的。竹一複式 團成立都要感謝當初一起夢想的夥

伴們:土豆、銀杏、蛙蛋、品田山、 水牛。因為他們的付出與協助,觀

點交錯,聲音重合,心跳一致,因

為一起,竹一團才能有如此穩健的 發展。

天 藍 常 常 厚 著 臉 皮 的 去 問、

去了解夥伴們接受任務的意願,常 常答應不知道有沒有能力做好的工

作,常常做一些一群人才能完成的 夢。有一次,團集會後和伙伴一起

聚餐,曾感嘆的說:「過去常說這

些活動對孩子的未來有幫助,能不 能把以前竹一團夥伴都找回來,讓

276 點將錄

會更容易承擔責任。」半年後,真 長,甚至當時分會長,也就是後來 的理事長月梅老師都邀來了,辦了 一次跨屆運動會,大人與孩子都看 到了未來的模樣,也就有成立奔鹿

團的可能性了!(那時全國才只有

是從炫蜂團的成立,就已經規劃到 奔鹿的能力與翔鷹的行動。

天藍總團長常常說「少數人相

信而看見,多數人看見而相信」,他 很慶幸自己躬逢其盛,成為能夠親 眼看到的夥伴。

天藍很感謝荒野親子團給他擔

一個奔鹿團,目前連同兩年後成立

任團長,甚至總團長的機會,不是

吧……)

英雄,但,團長真的是孩子們的偶

的竹一奔鹿團,應該至少有 20 團了 天藍總團長欽佩的典範是能夠

親身參與,並能看到夥伴尚未體會

到的願景。在荒野中的典範非常多, 月梅老師、林耀國總團長、鄭弘杰 總團長,都是這樣的人。他在月梅 老師的談話中了解到如何掌握事情 的重點,如何培養孩子的品格與能 力。

在兩位總團長身上比較驚奇的

▲ 荒野活動團體大合照。

每位家長都能在自己孩子面前扮演 像,當他做得越認真,對孩子的影 響是越直接。因為「高度」在一般場 域是無法教導的,但在親子團裡面 是可以讓孩子感同深受的。至於他 並沒有什麼特別想塑造的形象,父 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很

多想帶給孩子的觀念、習慣必須自

己去做、去體會,才知道困難在哪 裡?問題又會在哪裡?因為如果父 母自己不努力學習,但又要求孩子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荒野活動團體照。

認真看書;父母沒有簡約的生活,

自己的知識又得以長進。因為必須

數人認同與實踐,就像在親子團教

問題所在。每個孩子身上一定會有

全世界的朋友;走過全臺灣不同的

實踐。這才是不枉在荒野保護協會

又要求孩子節能減碳,這可能才是

父母的影子,在天藍的孩子身上, 比較不一樣的是,因為許多活動都

一起完成,所以無話不談;因為身

體力行,不用再多說原因。改變, 不會天天發生,但一起走過十年, 就一定會發生!

天藍常在高鐵上,開往訓練課

程的路上思考,如果沒有擔任總團

參加活動,得以認識全臺灣,甚至 地方,更體會到不同的生活態度, 而人生不是只有工作、家庭,還有 許許多多的可能性。也因為行程滿

滿, 就 會 發 現 一 天 雖 然 只 有 24 小

天藍卸任總團長,專注投入職

樹、還原河川生態、復育螢火蟲。

並直言這是總團長的福利。因為必

須講課,強迫自己閱讀大量的書籍,

整理不同的教案,收到學員的回饋,

眼閃耀熱情光芒,直行無畏!

炸性的進步。

多有趣的人?他謙稱因為一路 say 擔,所以有更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小了。此刻彷彿看到一位少年,雙

多事情。爆炸性壓力,得以造就爆

場的同時,仍不斷發揮其影響力,

yes,所以當到中區總團長,因為承

的十年生活。」心若強大,事情就

時,但切割來用,還是可以完成很

長,此刻又會是在哪裡?是否能夠 看到這麼多不同的風景?遇到這麼

導孩子一樣:從生態學習、從生活

與工作夥伴一起種植樹木、保護老

更令人可喜的是獲得了全國環境教

育獎企業組優勝 ,以及國家環保獎

企業組金牌。天藍曾說:「荒野給 了我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但環境保 護不能只有少數人進行,而是大多

▲ 天藍獨照。 277

點將錄 新竹分會

把花種好,蝴蝶就來了 ─ 謝華君 文 / 溫莉芳

「把花種好,蝴蝶就來了!」

叔伯舅姨等親族都在不遠處,堂表

深刻體驗當勇於承擔與付出時,種

天牛華君這麼說。那麼,你已經明

手足自然就是童年玩伴,開闊的嘉

種助力從天而降,如湧泉一般水到

南平原成了他的樂園。種稻的粗重

渠成。

白他是個怎樣的人了:順應自然,

不疾不徐,不躁進。更重要的,他 明白深耕與等待的價值。

活不宜小小孩子參與,天牛看在眼 裡;釣青蛙、捉泥鰍,在香蕉園裡 戲耍,芒果、龍眼樹下打轉,那就 是天牛幸福的小日子了。春耕、夏

天牛從什麼時候與荒野相識?

長、秋收、冬藏,四時輪替,節氣

七八年前的親子團嗎?不,若要追

更迭,還有長輩滿滿愛心的澆灌,

本溯源,當從童年說起,在彰化田

譜下了天牛生命的基調。日後種種,

中的童年歲月,開啟了三十年後與

大約就都是此時蓄積豐厚養分之

荒野的緣分。兒時的天牛寄養在爺

後,緩緩地開花結果。

爺奶奶位於田中的家,附近還有外 公外婆的家,於是,你可以聯想,

278 點將錄

自此天牛更加積極投入自然, 回到清大蝴蝶園擔任區塊養護的工 作,「把花種好,蝴蝶就來了」, 應當就是這段時間領悟的智慧。他 在這裡深耕認識土地,為觀賞者導 覽,進而結識更多人,分享有關蝴 蝶的一切。現在,他成為蝴蝶園網 站的製作顧問,繼續為蝴蝶與蝴蝶 的愛好者服務。

七八年前,天牛領著一對小三

2014 年油羅田開張,推廣友善

與大班的稚齡兒女,加入親子團,

耕作的觀念,不用農藥、化肥、除

回到久違的大自然懷抱,與孩子共

草劑,採休耕恢復地力的自然耕種

同成長。這個學習場域啟發感官與

法,正好符合天牛的耕種概念,於

心靈覺知能力,理解人類與環境的

是天牛又投入其中。油羅田的計畫

倫理關係,同時學習環境與人文關

中有菜菜子班培養志工、農村學堂、

懷的技能,天牛選擇這裡恢復自己

食農教育推廣、打工換宿、體驗農

的生命能量,並且贈送世間最最珍

村生活等等小型計畫,在這兒天牛

貴的禮物給孩子。親子團裡尊重生

終於能親身體驗種稻的完整過程。

命、關愛環境、鼓勵付出,透過野

相信童年看爺爺種田的過程,一定

外觀察、主題教育與團體活動的方

給了他許多的幫助。「鋤禾日當午,

式, 深 化 參 與 者 的 生 命 意 義 與 價

汗滴禾下土」,「晨興理荒穢,戴

值。天牛進而擔任炫蜂團的團長,

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衣。」不再只是文字或他人的經驗。

幾年下來,他種過十字花科蔬菜、

相信是源自過去種種的活水,可能

流過汗、出過力,中午豐盛美味的

地瓜、菠菜、空心菜、萵苣、小黃

是來自花草樹木生息演化、天地四

餐食,來自田裡的收成,來自志工

瓜、白蘿蔔、莧菜、南瓜、玉米、

時的流轉力量、親族長輩豐沛的愛、

絕佳廚藝,竟成了烙印在天牛腦海

瓠瓜。如此閱歷,誰說他是半個農

和他獨特的人格特質,其中包括耕

中永遠的珍饈。

夫?他完全可以在任何的表格職業

耘與等待的智慧,以及他說,美可

欄上,氣定神閑的寫下「農夫」二

在近處,無須跋涉尋找。

如果你以為這樣的投入就已經 是天地間的兒女了?不然,天牛還 有更大的夢想,他想成為真正的農 夫。接著,某個因緣,他開始親力

字。談起品種、蟲害、農藝、收成、 分享,娓娓道來,如數家珍。的確, 這就是他的家珍。

追過太陽的方法,莫過坐下, 等太陽從背後升起。天牛懂得為與 不為。易經乾卦九四:「或躍在淵,

親為耕種一塊 30 - 40 坪大的菜圃,

然而,他有眾多別於父祖輩傳

利見大人」。所謂大人,指能與天

全家投入農夫的生活。領孩子在土

統農夫的行徑,最鮮明的差異是他

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

地上一起耕作、與農友話桑麻、分

選擇在大自然中陪伴、帶領孩子、

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的人。天

享收成,互通有無,每天黃昏準時

與孩子對話,分享彼此成長的體驗,

牛像個大人。

巡菜圃,採收當日所需,回家交給

非常有創意地開發出一種當代鮮見

妻子烹煮。深深感受人際之間最最

的親子關係。這樣的自覺、學習、

純粹的善良、分享、互助、扶持。

成長、突破與開創,上個世代少見。

他不是衛星,他是一顆恆星。

▲ 無法自拔。 279

點將錄 新竹分會

追逐平凡的生命成就 ─ 許天麟 文 / 郭秋月

喝著特調的青草茶,心情也隨

天麟帶著孩子到野外走走,明明知

自然名海茄冬的許天麟了解生

著迴旋上升的熱氣愉悅起來。許天

道親近自然很重要,到了野外卻不

命的鏈條是如此環環相扣,因此他

麟給人的感覺就如青草茶一樣,看

知道分享什麼。後來一頭栽入鳥類

除了擔任解說召集人傳達自然守護

似平凡卻蘊含一股親民的堅持和勇

觀察,跟著孩子一起培養觀察能力、

的觀念外,更心繫自然生態環境的

氣。原為國立高工數學老師的他,

探索大自然。從此,開啟了他的荒

維護。2009 年開辦新竹環境守護志

退休後成為荒野的重點解說員、新

野人生不歸路。1998 年加入荒野保

工培力班,積極關注臺灣土地的環

竹鳥會的資深會員。現在是荒野保

護協會擔任解說員、海濱組定觀組

境議題——反對比麟水庫興建、參

護協會新竹分會副會長,馬不停蹄

長,積極出版導覽手冊,開辦了非

加反國光石化大遊行、反高水庫、

的推動各項環保議題,更是推動荒

假日班的解說員訓練課程。一路走

反芎林 73 公頃砂石採礦、反關西玉

野油羅田的靈魂人物。

來, 目 前 已 進 入 第 39 期, 培 訓 了

山石礦開採等,極力守護家鄉的一

一千多位解說志工,也是全臺開設

草一木、人和土地。有人曾說過「不

最多解說員培訓課程的分會。

是每個人都能出名,但每個人都有

他的座右銘就是「事情做久做 好,就會變成專家。」年輕時的許

機會成為偉大的人;偉大與否,取 決於你是否服務他人。」這麼多年 來,荒野人來來去去。但海哥的服 務熱忱從 1998 起,迄今 22 年,始 終如一,未曾稍減。環境議題是一 條漫長的道路,亟需更多人一起關 注和行動。「一個人走得快,一群 人走得遠。」他也很感謝有荒野這 個平臺,在自己想做事時,有一堆 人相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 起幫忙,集眾人力量守護家鄉。

▲ 海哥大山背梯田。 280 點將錄

生命是平等的,即使是一隻小 小的青蛙。新竹橫山的大山背每年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海哥插秧。

10 月的夜晚是梭德氏赤蛙的盛大婚

菜應用營」的方式軟性宣導,禁用

油羅田舉辦了「菜菜子班」志工養

期,卻慘遭路殺,橫屍遍野,小小

除草劑。

成、校園食農教育推廣、農村學堂、

生命抱憾而終。海哥注意到這個嚴

打工換宿等活動,讓原本對農村生

重的生命議題,2009 年號召荒野人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活陌生的大小民眾來感受農村的質

舉辦「幫青蛙過馬路」活動,共同

是很多都市人的夢想。海哥開始組

樸,體驗生活的本質。海哥說:「不

維護大山背梭德氏赤蛙的生存權和

成「南埔穀東會」,讓荒野人或一

懂,雜草拔不完;懂,遍地都是寶。」

生命延續權。隔年出版「跳吧!梭

般民眾有機會親近農村,漸漸學習

目前他正積極推廣青草茶的益處,

德」繪本,讓更多人關注「人」以

與土地相處的智慧。後轉至東海、

一來發揚老祖宗的智慧,二來宣導

外的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利。在維護

大山背等地,油羅田是目前新竹荒

禁用除草劑,三來人也因此獲得健

梭德氏赤蛙棲地的同時,發現鄉道

野人的「夢田」據點。此處空氣清

康,真是一舉三得。

使用除草劑除草。這讓許天麟意識

新、生態豐富,完全以友善方式耕

到除草劑危害嚴重,進而全面調查

種。許天麟認為很多事是講不清楚,

這 麼 多 年 來, 許 天 麟 對 自 然

鄉道除草劑的使用狀況,並應邀至

所 以 2015 年 在 油 羅 田 附 近 與 夥 伴

的熱愛、使命感和超強的反思及自

行政院和立法院報告除草劑議題,

合力修繕老屋作為據點,決定將更

省能力,一路推著他繼續往前走。

討論非農地禁用除草劑,讓政府單

多人帶入農村生活,看見農村的價

下一個工作是籌刊野菜筆記書,希

位正視除草劑危害環境的嚴峻。並

值,也是農耕隊夥伴聚會,分享交

望有更多有志之士跟他一起築夢荒

積極推動各縣市議會通過除草劑自

流築夢的地點。他說在農村幹活非

野、圓夢踏實,一次又一次的完成,

治條例,受環保署委託承辦「非農

常療癒,不少人透過農耕後,反而

平凡中不平凡的「生命成就」。

地禁用除草劑宣導」活動,採用「野

視野開闊,身體越變越好。6 年來,

281

點將錄 新竹分會

父親甲棒 ─ 許鴻祥 文 / 洪敬媛(山嵐)

初次見到甲棒,會覺得他是一

看著甲棒坦率的眼神,揣測他

位和藹的父親。不過他和現代的年

與孩子的相遇,必然誠心以待。他

輕父親不太一樣。他和孩子們講臺

不只對孩子誠心,在人生的路上亦

語,而母親以棒則是教孩子們講客

是坦率前行。他用雙腳感受土地的

語。你一言、我一語,不僅孩子們

潮濕與乾燥,甚至讓石子刺破、起

理解字句時更需費心,父母更需要

水泡也沒不介意,這都是生活的真

等待與耐心。正是這些蹲下身子的

實,每一個跨出的步伐小,但確實

等待,讓甲以棒的家庭更為厚實,

往前邁進。

更為貼近大地。 甲棒也不只是位父親,當他一 手抱著佩佩(小女兒),一手牽著 多多(兒子),堅定地看向兒教夥 伴,謙和地主持兒教會議時,驚覺 他在投影片後,種種付出的時間和 心力。他卻覺得這些付出不是犧牲 奉獻,只是一連串的偶遇與機緣。

甲棒在兒教灑下的汗水是真

甲棒所希望的兒教,應該已經不遠 了。 對於兒教夥伴的付出,甲棒心 裡最多的話語是感謝。「很謝謝大 家,很多在園區上班、或是其他地 方努力的朋友,即使生活忙碌、家 庭事業兩頭燒,還是願意付出時間 來參與,給予這個團體力量。」他 說。

實,辛勞也是真實,但他並不覺得 當志工是種崇高的奉獻,反而覺得 這是一種生活,是一條尋訪快樂的 道路,也是讓價值觀相近的朋友相 聚的好所在。他衷心希望,兒教未 來也能變成像這樣的一個好地方,

兒教是因為每一個夥伴的存 在,才會如此有趣多變。散會後, 看著甲棒扮著鬼臉,和多多玩飛高 高的遊戲,直覺到他應該也是這麼 想的。

既真實,又能豐富心靈。晚上九點, 兒教的會議還在開

「荒野,讓我更加了解臺灣這 塊土地。」他笑著說,「以前兒教 辦活動的合作單位經常變動,有一 次,我隔了三年又回到那間小教室。 沒想到,當我一走進教室時,就有 一個女生興奮地跑過來說:『甲棒! 你終於來了!』我還愣著思考這少 女是誰時,她卻笑著比劃說:『你 忘記我了嗎?你看!我現在身高已 經到這裡了!』我才知道,原來我 們短暫的陪伴,孩子們是記得的。」

282 點將錄

著。 我 看 著 身 邊 的 兒 教 夥 伴, 有 的 還 忙 著 扒 晚 餐, 有 的 剝 橘 子 分 大 家 吃, 有的忙著逗弄小孩, 有的專注地聽甲棒 說 話。 種 種 聲 音 與 畫面在分會小小的 二 樓 匯 集, 然 而 這 畫面又是如此地和 諧 與 寧 靜。 我 想,

▲ 甲棒這一家。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新竹分會

在孩子心中 埋下環境教育的種子 ─ 賴素櫻

素櫻老師因為荒野人

而成為荒野人。

2001 年,素櫻老師任職的小 學舉辦「校園小小解說員培訓」, 請來荒野新竹分會第一期解說員魏 子強擔任講師。子強當時在臺北上

文 / 詹雅婷 ( 奇亞籽 )

幾 年 後, 素 櫻 老 師 從 學 校 退

起為了環境而努力,即便有時候知

休,她完成荒野解說員培訓,打上

道自己的付出是雞蛋碰上石頭,也

了綠色的荒野領巾,自己也成了無

不放棄。這是一種堅持、一種執著、

私奉獻的荒野人。如今,在荒野十

一種使命感,為了下一代。

多年,當年素櫻老師心中的那些疑 問,皆一一獲得了解答。

素櫻老師很愛小孩,也很愛說 故事,加入荒野當推廣講師是再適

班,每週專程南下新竹,替小朋友

加入荒野後,從來不曾想過要

合不過的了。她一路從種子推廣講

們上課,他從沒喊累,甚至婉拒講

淡出或離開,唯有替女兒坐月子和

師、進階推廣講師、晉升到資深推

師費。這讓首次接觸到荒野的素櫻

帶小孩的那段時間比較少出現;「那

廣講師。為什麼投入這麼多心力在

老師震撼不已,且不禁好奇:「荒

段時間好想念大家喔!」素櫻老師

上面呢?「要改變大人的價值觀很

野保護協會究竟是什麼樣的團體?

說。在荒野,素櫻老師結交到一群

難,但小孩子不一樣,小孩子有無

為什麼荒野人這麼無私奉獻?」

志同道合的夥伴朋友。和夥伴們一

限的可能性!」素櫻老師說。推師 就像是在孩子心中埋下環境教育的 種子,期待有一天種子發芽、茁壯, 甚至去影響周圍的父母和家人。所 以說推廣教育很重要,它的影響力 很大。 除了致力於推廣教育外,近年 素櫻老師花不少時間在油羅田上。 油羅的農事讓素櫻老師回想起小時 候在鄉下的生活,也因為小時候苦 過了,現在做起農事不覺得辛苦, 反倒覺得是一種習慣、一種舒壓, 「大自然是很療癒的!」素櫻老師 說。每週到油羅走走,成了生活中 固定且必要的節奏。

▲ 素櫻老師與學生。 283

聊到小孩子和環境教 育,素櫻老師的眼神中充滿 熱情和希望。如果說每種生 物都有最適合他生長的專屬 棲地,而人類也一樣的話, 最適合素櫻老師的棲地就是 在山野間帶領著孩子吧!像 茱麗 ‧ 安德魯絲在電影《真 善美》中飾演的家庭教師一 樣,循循善誘引領孩子們走 入大自然,迎向自由之地。

點將錄 新竹分會

亦狂 亦俠 亦溫文

荒野新竹的總舵手 ― 張正敏

展望荒野下一個 25 年,

文 / 羅玉芳(山茶花)

素櫻老師對荒野的期待是什 麼呢?「我希望 25 年後荒野 解 散!」 老 師 解 釋 說:「 因 為當人人都是荒野人,就不

如果做一件事不是為了讚美、

「初進入荒野記憶非常深刻,報名

需要荒野這個團體了啊!」

不是為了掌聲,這樣的事才會長久,

時是月梅老師開收據給我的,當初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像荒野人

相較於拼命追逐結果,樂在其中更

覺得加入解說員可以在很多人前表

一樣關懷大自然,不計私人

是我們應該想望的人生,這是正敏

現自己,其實就是愛現。」進入荒

利益地為環境付出,臺灣和

常放在心上的話。

野後慢慢認知到我們居住的環境真

地球的環境會是截然不同的 風貌吧!如果真有那一天, 荒野保護協會或許真的沒有 存在的必要了呢!即便素櫻

正敏是基隆人,從小生長在都 市裡,家門前沒有小河,後面有山 坡,但山坡上沒有野花,卻盡是矗 立的房子,他這麼形容自己的家鄉。

老師知道這是個非常難以達

是美麗寶島,如何能把這樣的美, 讓更多人知道,並能親身體驗,進 而願意去守護它,這是現在想要做, 而且會一直做下去的。 正敏在荒野的歲月中,擔任過

成的夢想,她仍不放棄,繼

正敏在職場上行事低調,對於

定點觀察小組組長,他認為擔任荒

續將環境教育的種子,一顆

夥伴樂觀的看待事情,常常會讓他

野解說員的經歷,改變了自己對生

接一顆的栽種下去,努力往

感動,並從夥伴身上學到一些自己

命的態度,解說時不是要教導自然

夢想的方向前進。

欠缺的技能;與新竹的專職靜珠和

知識,而是分享自己美好的自然經

其他人很有默契,藉著他們的協助,

驗。2002 年接任解說組長,負責籌

讓他能在工作之餘,還能處理荒野

劃、執行假日班解說員訓練,在這

的大小事,讓他感動、感恩。

期間所有的點點滴滴都是回憶…他

當年因為接觸到荒野人 而對荒野產生好奇、進而加 入荒野的素櫻老師,現在成 了後輩荒野人眼中無私奉獻、

荒野的志工裡有些人有一種安

令人折服的前輩,也是荒野

靜的頑強,一種堅持信任的美,這

最好的活招牌,因為荒野人,

樣的存在令人肅然起敬! 1998 年加

就是荒野最好的活招牌。

入荒野新竹分會解說員訓練的他說:

284 點將錄

感謝許多一起協助、一起陪伴、一 起籌劃的夥伴們,但感動更多的是 人與人間的美好風景。 2016 年新竹分會長月梅老師將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接任理事長的位子,當時月梅老師

互相影響。如果人心沒有改變,社

不行,還是制衡的智慧……」,所

心目中意屬的接班人就是正敏,他

會大眾對環境沒有同理心、不能感

以任何極端的發展都是危機,正敏

的荒野資歷、他的細心、他清楚的

同身受,要繼續擁有青山綠水的願

在荒野扮演著平衡的角色。對於分

思維邏輯、見微知著、判斷明確、

望更是遙不可及。

會各個群組也適時給予支持。一個

處事果決,這是深受月梅老師讚賞 的優點,也是接班分會長無可替代 的特質和選擇,於是就找正敏談接 棒的事,並給他足夠的時間考慮, 他掙扎了幾個禮拜才作出決定。回 想起加入分會時,擔任分會長的月 梅老師小兒子才 2 歲;擔任解說組 組長的頭幾年,有一次造訪當年理 事長李偉文的家時,理事長的一對 女兒才就讀小二。「這些荒野前輩 們在面對人生各種壓力的同時,都 願意接任幹部了,那我呢?……那

新竹的蓮花寺濕地是軍方管制 區,這些年來遇過幾次土石崩塌, 一夕之間,所有的努力化為烏有, 大家看了不免難過、焦慮不安,甚 至絕望。面對這些感覺,的確是需

人把所有外在的東西去除後,才是 真正的自己!在感受溫柔、汲取能 量後,用不同的視角來觀察世界、 看待他人,帶著更明亮的心境,重 新面對生活、定位自己。

要勇氣的。正敏認為:「每件事情

正敏在荒野資歷深遠,在人生

的發生,都可能將有更完美的計劃,

路上平凡踏實,雖然偶而也會想起

淤泥對蓮花而言,是祝福而非詛咒;

那些過往的青春,但現在他對自己

繭對於蝴蝶,是助力而而非阻力,

的所作所為依然無怨!無論未來的

學著相信每個得到和失去都有它的

人生何去何從,都要記住最初的樣

意義。希望透過個人一點點的努力,

子!

能回饋臺灣美麗的土地。」

就做吧!」就這樣一個念頭,當年 在思源埡口許的願望,許願不要當 解說組組長,竟然成真了!就這樣 卸下解說組長職務,接下新竹分會 長的擔子,從他願意開始,筆筒樹

蔣勳曾說:「風雨、霜露,晨 昏、寒暖,日夜、春夏,生命在自 然循環更替裡,學會多少平衡的智 慧;如同雨水,太少不行,太多也

就屬於荒野了! 雖然正敏他認為分會長應要有 外放健談的特質,而自己不具備, 但每個人的特質都是獨一無二的! 看來他足以肩負重責大任,現在他 正駕著荒野新竹分會這條大船,上 面載著一群熱血的傻子,繼續航向 浩瀚無垠的荒野大洋。這幾年,大 環境有太多問題,汙染、棲地破壞 和人們的貪婪,面對這些問題,加 上背後盤根錯節的政商結構,常常 會讓人有無力感。荒野的環境教育 會連結到民主素養;友善農業又跟 國土計畫、農產品進出口政策息息 相關,公共議題在在都會互相牽連、

285

點將錄 新竹分會

懂得生活儀式的荒野人

─ 王俊智 文 / 羅玉芳(山茶花)

不忘初衷、永保初心、學會欣

動,也容易流淚,因為往往看到事

荒野走得更久、更遠,荒野須要有

人,這樣的生活態度,環境才會變

因感動而更想挺身而出,如張藥局

教育後要具體行動,才是最後的目

賞、懂得生活,這樣才能活得像個 好。

俊智站在臺上講述臺灣的環境

時,總是帶著激動、憤慨的熱情, 其實私底下的他不拘小節、充滿好

奇,永遠保持赤子之心,是個毫無

件最真實的一面,當個案受到迫害, 事件,當事人說了一句話:「家是

唯一的家」。讓他覺得激動、難過, 心想「該保護的人沒有保護你」, 這是多麼絕望心痛的感受啊!

約莫十年前,他與關心臺灣糧

穩定的目標、方向,在完整的環境 標宗旨。

政治總是令人失望,持續行動才

能創見未來,不論結果如何,持續不

斷的省思與行動,才是真正推動社會

前進的能量。-《黑暗中的希望 》雷

心機又幽默風趣的人。他從不拘小

食自給率與小麥復耕的喜願行施總

貝嘉 ‧ 索爾尼

湖,體察武林群雄的拼勁所為何來,

了關心臺灣農業與糧食 問題的人們

幫助別人、幫助環境,實現有生之

對他來說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我

心與心關照下,一起完成當前的任

節中感受與現實生活截然不同的江

監結緣,這份緣分的脈絡共同乘載

而對理念的堅持,身在詭蹫多變的

所有的努力。每個人的上帝不同,

生活在繁華的社會中的我們細細審

們要心存敬畏,不要把人擴太大,

江湖尚能保有古樸童貞,的確值得 思。

因為經歷過 921 大地震、海嘯

等氣候變遷,讓他更加想了解我們 身處的環境到底怎麼了,這是加入

認為人一定能勝天。生活有很多不

同面向,只有用心觀察、感受,懂 得生活才能讓環境更好。

這些年環境破壞和污染的問

荒野新竹分會 20 期解說員的主要原

題引起了注意,也有更多的人願意

懷團隊,與荒野夥伴們共同經歷了

智長期透過荒野鄉土關懷小組,對

因。加入荒野後,繼而進入鄉土關

關西復礦案、霄裡溪廢水排放事件、 比麟水庫計畫案、國光石化的開發 案……等環境守護相關議題。

俊智進入荒野後變得較容易感

286 點將錄

一起投入關懷地球的公益團體,俊 於環境破壞或政策失衡的事件和問 題,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感觸。他對 荒野目前的處境有點擔心,志工培 訓後願意留下來很不容易,為了讓

俊智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

年想做的事,大家在手與手的牽引, 務。

生活可以很簡單、青春可以很

單純、自由卻是很寶貴……

致所有的朋友。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新竹分會

動保組織派來的雙面臥底

─ 施芬如 文 / 詹雅婷(奇亞籽)

曾經有一位留美的臺灣女學

生在研究室裡哭泣,她的淚水把外 國同學嚇傻了。究竟是受了什麼委

屈?不是課業壓力也不是想家了, 是手中動保團體寄來的傳單上一篇 篇動物受苦受折磨的故事,讓她不 捨地流淚。這位同理心爆棚又情感

細膩的女學生便是日後荒野新竹分 會第十四期解說員、護蛙元老級人 物施子老師。

別誤以為施子是任由淚水流向

大海的柔弱女子,施子是化淚水為 力量的行動派。曾經在網路上跟美

國獵人為了動保吵架,但今日的施 子不再作浪費口舌的事,因為她只

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哭

完就捐款啊,悲傷幫不了牠們。」 從學生時期開始捐款給動保環保團

影響別人。

施子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只會

念書、白目不負責任、沒有生態知 識,對動物的關懷常是一股自認拯 救生命的傻勁,壓根沒去想動物需 要什麼?而開啟施子動保這扇大門

的是「咪咪」和「妹妹」,她學生時期 認養的兩隻貓。因為喜歡動物,所 以關心動物生長的環境,進而跨足

到荒野,這一切好像合情合理。接 觸荒野是從大山背賞螢、參加荒野 夥伴雪芬週二的青蛙分享、還有趴 趴走活動開始。當年施子還跟動保

的朋友開玩笑說她要去荒野當「臥

底」。沒想到,這臥底做得太認真 投入,反倒是把動保的朋友都拉進 荒野來了!

竹分會自 2009 年起舉辦「幫青蛙過

數場的生命教育講座、幫青蛙過馬

馬路」活動的序章。每天下午去大

便沒有做到完美無瑕,施子找到能

湯哥都做不到的「不可能的任務」,

定地前進,一步一步去改變自己、

際會創業,當然要把動保環保的精

神帶入,於是把品牌名稱取作「李

足歡手工皂」(臺語諧音)——取自 施子在路邊救回的一隻臺灣鼬獾的 名字,牠因為不肯乖乖喝奶個性很

「歡」而得名。李足歡手工皂臉書 粉絲頁上除了手工皂資訊、營收捐 款收據之外,常常分享蟲魚鳥獸花 草樹木各種動保環保資訊,這在充

滿文青夢幻氣息的手工皂界可說是 獨樹一格,而荒野也算是這獨特風 格背後的一把推手。

「 如 果 沒 有 荒 野, 我 現 在 應

子老師拎著大包小包在專櫃中穿梭

的梭德氏赤蛙殘屍——這也正是新

夠貢獻又不會痛苦的折衷步伐,堅

整合,教學生做手工皂,後來因緣

夥伴在大山背產業道路上發現遍布

物救援的第一線志工、加入動保團

路……。在動保和環保的路上,即

自己的興趣、系所工作、授課內容

該 在 百 貨 公 司 shopping 吧!」講 完

調訓練的隔年十月,施子就和蛙調

體 20 餘年、加入荒野 10 餘年、無

槓族:老師/創業家。起初只是把

在荒野參加完解說員訓練、蛙

體、逐步改變自己的消費行為、調

整 飲 食 習 慣、 也 曾 on-call 擔 任 動

本業是教職的施子,現在是斜

山背當梭德的導護媽媽,這個連阿 在護蛙夥伴們的努力和堅持之下, 一轉眼活動已經辦了十年了呢!

施子自己也大笑。實在很難想像施

shopping 的樣子。就如施子很喜歡 的一句話「一切都是老天爺最好的

安排」,從施子見到咪咪和妹妹的第 一眼起、踏入那場週二的青蛙分享 的第一步起、抱回李足歡的第一天 起,老天爺就替施子的未來做了最 好的安排。

287

點將錄 新竹分會

風.翻山越嶺而來 ─ 王鋕煌 文 / 羅玉芳(山茶花)

一個理性和感性融合體的男

直奔臺北找偉文醫師,偉文醫師就

認定這輩子是她了!加上施子的手

潮往,雲捲雲舒,了無罣礙,這就

番的溝通了解後,就成為荒野新竹

求,讓他可以安安心心宅在家,只

人,可以看山水、花開花落、潮來

是鋕煌。很多人都以為他的生態知 識很厲害,但是他說這並非正確答 案。

鋕煌是個耐受力算高,很宅,

喜 歡 宅 在 家、 宅 在 花 園、 宅 在 山 林……。但踏入社會與人互動的能 力卻有限,連在外面吃個飯,都不 自在。如果生在古代,他期許自己 是茶棚下「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

關風始動人」的說書人,對人們訴 說與這土地相關的故事。

鋕煌擔任過推廣講師組長,也

曾是沙坑仔的前組長,同時,理工

背景出身的他,卻也有一顆感性柔

情的心,平常喜歡跑步、騎腳踏車、 游泳,這些都是一個人就可以做的 運動!假日除了運動外,就喜歡窩

在後院的花園整理,因為植物會讓 人充滿期待、也得到療癒,所以長 時間和植物膩在一起也不會厭倦。

當年有四個夥伴經常一起爬

山,有位夥伴(壽一)在清大聽了

徐老師演講很感動,當時年輕熱血, 288 點將錄

鼓吹他們成立新竹分會,在經過一 的創始參與者。

鋕煌在荒野經歷過許多令人

感動的事,月梅老師曾在食蟲植物

藝非常好,補足了他與世連結的需

要動嘴巴吃,不用大腦的過日子…… 就這樣簡單、安逸、放空……。

鋕煌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大山

棲地維護工作時說:「只要新竹分

背、沙坑仔,他陪著這塊土地走了

去。」,聽完之後讓他更熱血沸騰;

地方被破壞、開發, 直到面目全非,

會 存 在 的 一 天, 我 們 一 定 要 做 下 曾經,在下著夜雨的總統府廣場上, 削瘦的訊竹用盡全力,揮舉著拳頭

吶喊的身影,無所畏懼的挺身而出, 多年來,那一幕深深印記在他腦海

裡;靜珠也曾說過:「我過世的時 候想在棺木上蓋上荒野旗」,讓他好

感動、好想掉眼淚……。這些在荒 野經歷的點點滴滴,每每燃起他心 中的熱情,也成了豐富他人生的重 要養份,支持他一直走下去。

鋕煌剛進入荒野時,因工作忙

碌,一直是單身,直到認識現在的 另一半,這個女孩柔軟的心撐起堅 強的外表,他沒看過一個女孩如此

尊重生命、愛惜動物,當他看到女 孩對生物所做的種種,對環境所付

出的一切,在在都令他動容,於是

十幾二十年,眼睜睜看到最熟悉的 慘不忍睹。我們除了可憐這個受傷 的大地之外,也應該仔細的思考一 下,如何才能恢復或減緩它的損害 速度。這些年荒野也開始往棲地守 護的方向努力,為了讓荒野能走得

更好更久,他決定從環境教育做起, 每期解說員訓練的演講,年復一年, 也曾讓他經歷低潮,覺得自己是個 感情販子,但被荒野志工苦口婆心

的糾正說:「你這樣對得起臺下每 一雙真摯的眼神嗎?馬友友每次拉 的曲子也會重複,但每次當下心境

不同,拉出來的曲子感覺也會不同, 臺下也有不同的回饋。」聽完後他

想,只要初心是對的、是良善的, 對土地、對人是好的,每一次都要 很投入,所以每次演講完都像虛脫 一樣,因為當下把所有的心力都投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入在演講中,心裡也更踏實了。當

人生在世,當然有所為,有所

界那樣活著,但若能領會異想式的

戲,無論落魄或逍遙,都無改他內

「啊~ 青春啊青春……,就這

初決定做這一件事,考慮很多,對

不為。雖然在鋕煌的眼裡,人生如

還可以做,他會為環境、為這片土

心裡的平靜修遠、知足常樂。在現

土地的承諾、對自己的承諾,只要 地繼續的做下去。

實生活中,人們雖然很難像武俠世

生活情趣,也是很有價值的。

麼輕輕的勾上一個句點。」這是一 個感性男子現在的心聲。

點將錄 新竹分會

特導的溫柔 ─ 小英媽媽林淑英

文 / 洪敬媛(山嵐)

特殊導引(簡稱特導)和荒

輩、少年之家的青少年、國小特

說多元,比親子團安靜,比培力

務對象。這些被服務者,往往生

野其他的團體很不一樣,它比解

溫柔,它少了走進蠻荒的探險,

但多了更多對於生命本質的探索。

雖然創立至今只有短短幾年,

但中間的曲折卻令人難以想像, 而這些篳路藍縷的歷史,都有小 英媽媽和幾位夥伴在後頭力撐。

小英媽媽曾說特導最重要的是人。 如果是不一樣的夥伴,我們應該 會做不一樣的事。特導之所以呈 現出今日風貌,正因為有小英媽 媽的存在。

小英媽媽看似堅毅,實則有

顆溫柔的心,而她帶領的活動亦 是如此。特導活動的對象與內容,

廣泛又多樣。舉凡榮民之家的長

小英媽媽也很敏銳,她會主

殊班的孩子等等,都是他們的服

動探索,看到哪裡需要他們,她

活條件艱難,或是有諸多磨難的

說特導服務的三要素是「陪伴、

過去。而特導提供的活動也非常

多元,像是做野菜煎餅、玩蘿蔔 拼圖、去海邊踏水、到步道散步 等等,為了不同的對象,他們設 計不同的活動。每一次活動,都 要面對背景迥異的人們,對於特 導的夥伴來說,都是個全新的開 始,都要重新以不同的姿態來服

務。正因這種充滿彈性的溫柔, 特導的活動才可以打動人心!從 特導活動的照片中,無論年齡大

就會帶著夥伴,往那兒靠近。她 喘息、啟發」。他們提供不同的 陪伴、讓原先照顧者得以喘息, 再設計適性的活動,讓被服務者 獲得啟發。特導的夥伴將自己調 整至被服務者的高度,傾注身心, 讓當下的人們,擁有燦亮的回憶。

或許活動只有一次,活動的當下

也只是一瞬,那就做到最好吧! 小英媽媽的手勢,傳達了這樣的 訊息。

「此時此刻,別無所求。」

小、男女老少,照片裡的人們都

這是特導夥伴共有的特質,也是

暫忘生命裡的陰影,令人深受感

注於當下的步履,才能曖曖內含

是笑著的。那笑容之燦爛,彷彿 動。

小英媽媽的生活態度。正是那專 光吧!

289

點將錄 臺中分會

持續行動的身影 文 / 錢妙秋(梧桐)

原來預定訪問聖甲蟲楊政穎是

從這樣的題目開始:為什麼加入荒

野?在荒野最難忘的事?在荒野做

過哪些事?才講到第二題,他說這 個問題很難回答,正低頭寫字的我

一愣,猛一抬頭問他,為何沒有最 難忘的?

「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

東西的呈現,我的生命沒有停留在 那個最感動的時刻,而是生命的每

一刻都有值得感動或在意的東西在 其中。不論是身為解說員帶領活動 所收到的回饋,或是自己在執行任

務所發現的東西,有著生命裡『片

刻的喜悅』,我覺得這才是觸動我繼 續走下去的原因。」當聖甲蟲緩緩

地說出這一段話時,我心中一驚, 這說的是人生吧!看來這個採訪肯 定是無法用準備好的提綱進行了。

「當然,也有可能每一個片刻

都遇到挫折,喜悅和挫折是交替的, 這就是生命啊!」他似乎看出我的 疑問補充回答。我進一步好奇他怎 麼看待挫折,尤其他在荒野擔任過

解說員、推廣講師、親子團團長及 鄉土關懷小組組長等角色,帶領夥

伴參與淨灘及反空污遊行等大型活 290 點將錄

動,也積極參加政府舉辦與環境有

面也問著自己,如果現在不做,你

且困難。

方面被這個提問的力量,打入自己

關的公聽會,這些過程想必是艱辛 「面對環境的議題,挫折是必

然的。例如知本濕地要開發太陽能

怎麼還會期待未來有東西發生?一 和他在親子團一起走過的回憶。

當年氣球蔓和聖甲蟲等多位

光電區,濕地會被破壞,或許我們

解說員夥伴一起籌備中三團,我有

努力讓這件事有機會讓更多人知

動及陪伴孩子。記得第一次團集會

沒有辦法阻止,但還是要去努力。 道,破壞環境是不應該發生的。而 面對環境被破壞,那個無力感一直

都在。既然我們不一定能改變現狀, 那未來可以做些什麼?這或許也是 荒野為何持續做環境教育。但是現 狀還是要去處理,荒野過去總是讓 別人感覺是對於環境議題不想碰, 只想寄託未來。以前在親子團的培

訓課程中會聽到期待荒野的孩子未 來可以當上部長或更高的位置去改

變環境。可是,如果我們現在不做, 環境弄得很糟,孩子在未來面對的 是更惡劣環境,即使當上更高的位 置也改變不了,我們怎麼可以只是

妄想著孩子在未來可以改變環境

呢?如果現在不做,你怎麼還能期 待更好的未來發生?」

話語中的連續二個提問講得鏗

鏘有力,重重地打著我!心裡一方

幸跟著一群解說員學習如何帶領活 結束,當時擔任副團長的他帶領導 引員開會時,請導引員先分享當天 的感受,我提到對於自己無法處理

好小隊裡孩子們的一些狀況感到擔

憂。後來,我先行離開,事後電子 信箱收到他的郵件,他說下次碰面

再給能量卡太久了,先寄給你,卡 片上寫的是:「你說著對自己能力 不足的擔憂,但我看到你承擔的勇

氣。」短短幾個字,把我從自責中 拉出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具 備承擔的勇氣,但一路上看著聖甲

蟲的身影,「承擔」是在他身上可以 容易讀到的。

和聖甲蟲在親子團共事的幾年

中,對於他的領導團隊方式印象很 深刻,例如討論團內共識營課程的 會議裡,他不是直接請大家討論想 安排什麼課程內容,先問夥伴們希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望中三團成為什麼樣子?有人回答

是熱情、陪伴……等,他會繼續提 問,那你所謂的熱情是什麼?陪伴 是什麼?當時的我心裡想著這什麼

問題?是要怎麼回答啊?卻也因為 想要好好回答,我拼命思考。後來 自己當團長,才發現那些深刻的思 考都成了帶領團隊的最好養分。

我 趁 機 跟 他 聊 起, 原 可 以 按

照約定在協助親子團一年後離開的

他,中三團第一年底的倒團危機, 還有成立複式團時,都是他願意承

擔起領導者的重擔,除了表達感謝,

就答應了。」他輕輕地回答著這個 重重的承擔。

已經卸下複式團長一職的他,

我請他就親子團的經驗給夥伴們一 些建議。聖甲蟲回答,如果要說建 議,請抓著荒野的宗旨走下去,走 入荒野,莫忘初衷。那個初衷不是 想來荒野的原因,不是帶著孩子進

入 親 子 團 的「 動 機 」, 而 是 你 為 什 麼進入荒野願意「持續走下去的原 因」,例如想要讓我們的環境更好。

因,也就是找到初衷時,意外地發 現也找到力量。

擔任臺中分會鄉土關懷小組組

長的他,前幾年走讀筏子溪行程後 成立野溪小組,接著為對環境議題 有深入瞭解,成立鄉土關懷線上讀

書會。我忍不住問,支持他守護環 境持續不斷行動的信念是什麼?

聖甲蟲回答:「希望這個世界

曾經也搞不清楚自己在荒野走下去

好。我們生活得很好,相對環境是

的你們願意走下去,加上自己對兒

的原因,當工作忙碌及家庭事務繁

有需要提出,我的能力是可以幫忙,

我找到在荒野願意持續走下去的原

更好」,不只是人的世界,還包括眾

初衷搞混。」我很同意他的這句話,

童教育是有興趣的,因此,當你們

主訓練課程時,他透過提問,協助

他接著說:「我們常把動機和

也很好奇在那些時刻他是怎麼想

的。「其實重要的是身為孩子父母

服。某次跟聖甲蟲一起準備團內自

雜之際,還要面對許多待處理的團 務,無力的情緒總是搞得自己不舒

生萬物。只有人類好,環境不會更 更差了。世界更好,應該是眾生間 的共好。我們要重新思考人類對其 他生命的在乎。

我驚呼他希望世界更好是很大

的願望,他毫不遲疑回答,就是很

大,才會成為信念。雖然很大,但 可以從最小的事開始做,從自己開 始。

他進一步解釋,進入荒野後發

現,當自然環境好,人也跟著好了; 自然環境好,對人是有意義的,包 含所有生物也是。透過守護環境的 行動,讓這個世界更好。

他說:「親子團慢慢發展與環

境結合,現在大家開始討論『行動』 是好的,無論行動大小,都是重要

的。可以再多給一個建議,『行動 之前先做觀察』。我們常常在行動

之前沒有去觀察到底環境需要哪些 東西?哪些是我們有興趣的?哪些 ▲ 親子團中三團,陪伴中三團孩子的聖甲蟲——楊政穎(中間戴頭巾者)。

是我們可以做的?當我們不知道要 做什麼時,先去看看我們可以做些

291

什麼。」

聽完這段建議,終於明

白為何有些守護環境的行動

點將錄 臺中分會

荒野臺中的老頑童 ― 小余

方案無法持續。我們常常僅 討論想要做些什麼行動及該

行動可能帶出什麼樣的結果, 少了踏出觀察的第一步,導 致行動方案所做的努力可能

是環境不需要的,或是行動 後發現所做的事不是自己感

文 / 張秋珊(深山鶯)

興趣的,以致於草草結束行 動。

訪問終了,聊到他去年

底接任臺中分會筏子溪專案

工作,我對於專案裡設定量 化的指標不太苟同,很好奇 他怎麼看待這件事。他說:

「工作需要指標來評估績效, 以此來決定工作的去留,我

余躍鏱簡稱小余,在荒野 23 年

卻一直沒有取自然名,從這裡就能

嗅出這位荒野人,有點特別。不過 話說回來,又有哪位荒野人不特別 呢?

會加入荒野,是因為那時小余

是可以接受。對我來說,會

參加的讀書會正好在讀徐仁修老師

對於環境的關心,而筏子溪

與照片,點燃他有為者亦若是的熱

參加筏子溪專案是出自於我

是我的家鄉世代在取用的水, 可以在工作中也繼續守護這 條溪流,何樂而不為?接下

專案工作後,常有人告訴我 要珍惜這份工作,是呀!同

時對我來說,生存的本身不 是困難,我在乎這個環境,

希望這個環境更好,這才是 我在乎的。」

「我在乎這個環境,希

望這個環境更好。」短短幾個

字,恰好也為他持續守護環 境的行動寫下最好的註解。

292 點將錄

一系列作品,透過情感豐沛的文字

情。此時適逢臺中荒野成立,於是 他成為荒野志工,當時的女友、現 在的老婆成為臺中第一期解說員, 由此開啟與荒野的不解之緣。

間能配合,他都願意出人出力。荒

野臺中至今已對外辦了約 30 場淨灘 活動,小余幾乎都有參與。

大型活動常需要載運物品,家

中有一臺貨車的小余,總是任勞任 怨接下這個工作,而且一接就是近

20 年。也許天才剛亮,就得先到協 會把物品搬上車,再早早抵達現場 進行場地布置。活動結束後還要跟

著收場、打包上車,曬著星光踏上 歸途。因為有這些默默付出的工作 人員,方能成就一場成功的活動。

在前幾年只要淨灘總召難產,

大型活動的固定班底

就是由小余一手承接。說淨灘是傾

務,希望藉此喚起更多人關心自然

志工全都上陣支援。只是有人的地

舉辦活動是協會很重要的任

環境。但活動需要人手,人手足夠 才能辦更多好活動,像全國淨灘這

類大型活動,就需要注入更多能量。 小余是個走務實路線的伙伴,他知

道荒野臺中草創之初人力並不豐

沛,所以只要荒野有需要,只要時

荒野臺中全分會之力辦的也不為

過,解說員、推廣講師、親子團、 方難免就會有江湖,有時因著理念、 認知的衝突,很容易就消磨掉原本 的熱情。為什麼小余還是做的如此

開心?他說:做事難免會有磨擦, 只要能把活動辦好,不用計較那麼 多。雖然活動前的準備既瑣碎也累

荒野 25 周年特刊

人,但當原本垃圾遍布的海岸變乾

一套活動教案,不僅能讓自然觀察

出的最大動力。

谷的生態,讓人與自然的連結更為

淨時的那份感動,是支持他繼續付

霧峰定觀組的領頭羊

這位從荒野臺中創會就加入的

志工,為什麼在多年後終於參加解 說員訓練?原來這一切都是為了霧

峰組。家住大里,離霧峰定觀點不 遠的小余,也許是打從心底對大自 然的熱愛,也許是因為老婆是前幾 任的霧峰組長,對霧峰早就熟門熟

路,當霧峰組長出缺時,小余又本 著捨我其誰的精神承接下來。

然而此時發現一個難題,因按

協會規定,定點觀察組長必需有解

說員背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資 深志工小余終於參加解說員訓練, 自此名正言順擔任霧峰組長,至今 仍樂在其中,未見疲色。

小余認為解說員就是大自然的

多才多藝的小余不僅是節能講

更有深度,同時也能更了解霧峰溪

師,還是一位技藝超群的木工老師。

緊密。

家俱工廠轉任木工老師,也有在協

立足推廣講師 放眼能源小組

在荒野臺中擁有多重身份的小

余,是志工、是解說員、是定點組 長,同時也是推廣講師。不過他並 非體制內的推師,而是多年前參加

因著生涯規劃,小余在多年前結束

會開課。他說:手作家具可以按需

求量身製作,既實用、又耐用,比 起市售家具可以有更長的壽命,減 少更換頻率,就能減少樹木被砍伐

的數量,也是愛護地球的一種方式。 對小余而言,大自然已成為他

經濟部針對能源使用、評比效率推

的信仰,荒野則是引領他走進大自

的興趣與對環境的關心,他把所學

用實際行動支持荒野的活動,並試

出的節能講師培訓班。因著對能源 落實在生活中,實地測試能源設備 轉換的節約程度,也開始陸續搜集

並了解目前臺灣各種發電設備的發 電現況。

這股能量最終又與荒野結合在

一起,協會已成立能源小組,即將 開辦講師培訓工作坊,讓荒野能更 深入關注能源議題。

然的窗口。他落實信仰的方式就是 著在不影響生活下,努力成為自然 的一部份。

和 荒 野 結 識 23 年 的 小 余 說:

「協會就他像很熟很熟的好朋友,

就算只是沒事路過,也會進來打個

招呼。」對於這位好朋友,小余是 鐵了心會持續交往。

翻譯者。一位稱職的解說員,除了 透過不斷的自然觀察累積自身實力

外,如何帶領一場生動、流暢的解

說活動,讓大小朋友都能燃起興趣, 也是解說員必需精進的技巧。

定點觀察組員總是有如潮水般

來來去去,有新血加入,也有人默 默退場,這是常態。小余說剛開始 對這樣的狀況當然會有些沮喪,但 很快就找到心中的平衡點:只求志 同道合,不看人數多寡。

為了提升參與感與向心力,每

位組員都要製作生態圖卡,並設計

▲ 揹著稚子進行自然觀察的小余。

293

點將錄 臺中分會

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

荒野筏子溪平臺的「螃蟹」⸺ 謝國發 他施展了魔法,

讓守護筏子溪的夢想一點都不孤單!

文 / 楊家萱(忘憂草)

「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

也 橫 行。」出 自 唐 朝 皮 日 休 的《 詠 蟹》一詩,雖然詩人吟詠的是螃蟹

不畏強權、敢於犯上的無畏性格, 令人想到了荒野筏子溪平臺靈魂人

物之一的那隻「螃蟹 ── 謝國發」,

那種鎖定目標、無視大風大浪地往

前衝、而且打定主意以 20 年為基本 時間單位的決心與毅力,實在很有 詩人筆下寄託的那股「螃蟹味」!

守護筏子溪

幾年前,螃蟹跟大學學長林笈

克老師(鐵杉),就開始構思著如何 守護筏子溪,是想法概念的萌芽階

段,只是後來的一段漫長的時間, 螃蟹卻深陷於工作泥淖中,只能暫 時把夢想擱置。

鐵杉長期在筏子溪畔生態觀

▲ 螃蟹下筏子溪撈垃圾。

294 點將錄

察,某日看到兩位外國人到筏子溪 畔散步,走著走著竟然開始撿起垃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圾。鐵杉驚訝:「他們只是旅客,

穎(聖甲蟲)、荒野的志工擔任帶領

總引用金剛經裡的「無住相布施」,

們生活在這,卻長期對自己製造的

一起到高灘地手作湧泉濕地,並開

境抱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

卻願意幫臺灣土地拾起垃圾;而我 垃圾視而不見;我們總羨慕著國外 的乾淨環境,卻忽略了那歸功於他

們國家人民的公民素養呀!」笈克

老師於是默默地開始了一週一小時

在筏子溪撿垃圾,然後跟螃蟹說: 「我今天又撿垃圾了,你什麼時候 才要出來?」

民眾的輔導員;鐵杉也領著志工們 始進行生態調查;文史編採小組想 趁著地方耆老健談之時,把長長的

筏子溪從以前到現在滿滿的故事慢 慢地記錄下來,全線鳥類調查及植 物調查則是透過長期的自然觀察, 記錄筏子溪四季的轉換。

如你知道的,荒野志工都是利

記不得是哪一晚,螃蟹、秘書

用工作之餘投身守護土地的行列,

理兩次大規模淨溪活動的合作,談

的」宣示吧!他常常說:「他們用

謝玟蒨與鐵杉討論著要在筏子溪辦 著聊著,喜歡搞大場面的螃蟹突然

衝動地說:「我們來常態淨溪、成 立荒野筏子溪平臺……」這就是誕 生的起始,害大家辛勞的原點。

螃蟹於是把荒野臺中分會的志

工凝聚起來並將資源集結整合,首

先與推廣講師蒐集筏子溪資料並編

寫推廣教材,並逐步構思平臺架構, 在 2019 年 6 月成立了「荒野筏子溪

平臺」 ,再規劃常態淨溪、生態解 說,慢慢地,號召更多的熱心志工 參與,逐漸加入親子團活動、鳥類

調查、植物調查、夜間觀察、文史

編採、手作濕地、守護志工培訓等, 企圖與筏子溪周邊的學校、社區合 作,共同守護臺中盆地內僅存綠意

盎然的生態河川,也讓民眾、學生 有機會走入筏子溪,看見她的美麗 與哀愁。

自 2019 年的 6 月開始,每個月

2 次邀請民眾走入筏子溪撿垃圾的 活動,便是由筏子溪專案人員楊政

種種規劃,都算是一種「我們是認真

說的、我們用做的」、「一個人走得 快、一群人走得久」,希望夥伴們可

以一起「開心地做、快樂地玩」,因 為這樣一個守護筏子溪 20 年的承諾 才能走得長遠!除了讓一般民眾親 臨筏子溪淨溪或生態觀察,夥伴們 也積極與公部門會議討論,除了可 以提供對生態有利的工程意見外,

也是讓公部門知道:「筏子溪現在 有荒野守護著!」。

守護荒野的心,源自本性

在 每 次 淨 溪 過 程, 螃 蟹 對 於

主動報名第二次、第三次活動的年

輕熟面孔,總會特別照顧,借給他 們青蛙裝下溪撈水裡的垃圾,目前

甚至已經可以組一團「水中爆破小

組」(更正:水下淨溪大隊)!因

在時間有限的短短旅程,對生態環

神,感受與眾生遇見的柔柔相待。 「做,就對了!」他說。

讓人又哭又笑的魔法

螃 蟹 在 臉 書「 荒 野 筏 子 溪 平

臺」粉絲頁留下了很多的篇章,記 述著起心動念的想法、最核心的理 念;也要求在筏子溪平臺上的各個

活動,都要留下照片、記錄與心得, 折磨著活動人員,螃蟹曾說:「我 怕我們走得太快,忘了堆積對筏子

溪的認識,也怕我們走得太匆忙, 來不及醞釀對筏子溪的情感,所以 刻意嵌入理念與核心,也留下每個 活動的紀錄與志工的身影,除了會

是未來各分會或其他組織與溪流良 善互動的標竿,更是我們日後年老 回首凝視的故事」。

我平常和螃蟹講話都會仰天大

笑肚子抽筋,然後看文章又有溫暖

感動、熱淚盈眶的感覺。真心覺得, 螃蟹是個不簡單的人物 … … ,在守 護筏子溪的這條路上總是熱血沸騰 著。

他施展了魔法,讓守護筏子溪

的夢想一點都不孤單!

為看到年輕人熱愛自然的本性,螃 蟹用心地嘗試把他們留下;他不止

一次說:「我和鐵杉都老了,之後 就要放給你們年輕人做了呀!」問 螃蟹支持他的核心理念是什麼?他

295

點將錄 臺中分會

大肚山上的小白鷺

文 / 劉曉帆

說到荒野臺中分會大肚山定

割時,聞著稻草的香氣,眼裡看到

前理事長賴榮孝老師的作品,很開

言語熱情卻又散發出沉靜溫柔的氣

原本想取名白鷺鷥,但解說員學姐

白鷺突然看到老師分享荒野第四期

點觀察組,絕對會聽到這號人物,

質,正如白鷺鷥,時而振翅飛行, 時而優雅佇立,她是大肚山組組長 小白鷺──郭秋幸。

進入荒野,大家都會給自己取

個自然名,關於名字的由來,她說: 「小時候在鄉下長大,每當稻田收

白鷺鷥跟在割稻機後方,捕食昆蟲。 提到白鷺鷥種類很多,因為小白鷺 聽起來可愛又年輕,所以就取了這 個自然名。」

會接觸荒野,有段小故事,當

時的小白鷺喜歡在社群平臺觀看自 然生態的照片,剛好看到荒野協會

心的把老師加為好友。有一天,小 志工的資訊,正值青年的她,已經 在思考退休後生活,被自然觀察的 活動吸引之下,立馬報名參加。

參與解說員訓練課程時,看到

眼前的講師非常眼熟,一問之下才

知 道 是「 網 友 」阿 孝 老 師, 老 師 也 覺得驚訝,沒想到無意間的分享, 竟然還可以吸引人來參加荒野的活 動。所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 有可能影響到別人。除了生命的機

緣,童年的田野生活,一直刻印在 她的心裡,遨遊在自然中的荒野保

護協會,就像條肥美的魚兒,吸引 著小白鷺前來。

小白鷺是臺中第十六期的解說

員,當時的大肚山組,處於前無古 人,後無來者的斷層時期,受臺中 分會長游永滄(鵂鶹)之託,接下了 發佈大肚山活動資訊的工作,小白

鷺便在這巧妙的安排下,跟大肚山 ▲ 小白鷺(左一)和同期夥伴刺葉桂櫻到大坑推廣。

296 點將錄

結下了不解之緣。小白鷺回憶道: 「剛開始每個月的定觀,是和同期

荒野 25 周年特刊

▲ 小白鷺(左四)和大肚山組夥伴。

▲ 小白鷺(中間)和大肚山夥伴濕地及度度鳥。

的夥伴一起,每次都走同樣的路線,

著聊著,瑞井文化節綁芒草、製做

趣,直到後來,大頭茶老師、十七

活動陸續誕生,直到現在仍為居民

非專業的他們,久了真的會有點無

期解說員夥伴、遊隼老師、寶樹老 師陸續的加入,帶著他們進行長期 的生態調查,以及舉辦社區和一般

紅土磚、守護紫斑蝶、手作步道等

做 一 件 美 好 的 事, 這 感 覺 真 的 很

所津津樂道呢!」

是蝴蝶課程講師,由蝴蝶專家陳寶

短短幾年,瑞井社區因為觀光

民眾的推廣活動,大肚山組才漸漸

景點的加持以及社區營造,逐漸改

她總是謙虛的說,真的要感謝好多

老屋老樹消失了,自然與觀光效益

地活絡起來!」說起當初的過程, 人的幫忙,才有今天的大肚山組。 在小白鷺的帶領下,給每位夥伴自

由發揮的空間,適時地支援,溫暖 的關心,成就了一呼百應、向心力 強的小組。

大肚山定觀點位於瑞井社區,

當地除了特有的紅土堆積層台地以

及莽原森林景觀之外,利用紅土漿、 稻稈、稻殼砌成的土角厝更是一大

特色,小白鷺說道:「當地居民大 多是老人家,剛開始跟荒野沒甚麼

交集,去的時間久了,老人家便開 始跟我們閒聊當地生活的點滴,聊

「 跟 相 同 興 趣 的 朋 友, 一 起

變了原有的地貌,紅土變成了水泥, 仍在拉扯中。大肚山組就像是居民

的橋樑,藉由定觀時的互動、舉辦 活動,讓居民回想起這片土地曾經

棒!」小白鷺在荒野的另一個身分 樹老師傾囊相授,帶著講師們翻山 越嶺做蝶調,經過無數次的教案演

練,進而實際授課。寶樹老師無私 的教導、講師們對蝴蝶的熱情及認 真授課的態度,都讓上過蝴蝶課程 的學員讚譽有加。

小白鷺已經把荒野志工當成退

帶給他們的美好,發自內心地喜歡

休的規劃,期望將荒野的所見所聞,

會想要保護它了。居民了解了紫斑

家,影響更多人加入荒野,加入守

它,進而認同荒野的作為,自然就 蝶的危機,減少了除草劑的使用; 瑞安宮的圍牆上,畫有紫斑蝶、收

奉獻在環境保護上,當個公民科學 護環境的行列。

割芒草、製作掃把等意境圖像,這 些都是活動後居民自發性畫下的印 記。小白鷺和一群夥伴在大肚山定 觀點,營造了人文地景與自然生態 共榮的特色。

297

點將錄 臺中分會

俠骨仁心仗馬鳴─

副分會長錢建文(心宿二) 圖 / 蔡佳真(赤皮)

文 / 陳繼翔(香雞城)、蕭文雄(龍貓)、蔡佳真(赤皮)

參加過臺中分會志工課程的

就是最大的快樂,雖然後來沒有加

師(心宿二)的「臺灣土地倫理與環

會以心宿二為自然名?面對這個傻

人,一定會上過副分會長錢建文醫

境史」這堂課,從淺層生態學、深

層生態學講到臺灣土地倫理再到土 地倫理的實踐,看著一張張刻劃著

其實心宿二又稱天蠍座 α,是

入親子團,但也足夠了。」那為什麼

天蠍座裡最亮的一顆星,而從國光

問題,心宿二用包容的笑容說:「就

上,錢醫師就像心宿二一樣,一直

因為喜歡觀星所以取了這個名字。」

石化到現在中部地區空氣污染議題 站在第一線,用他的醫療專長力抗

土地傷痕的圖片,心情再深沉不過, 搭配深入而洗練的解說,看見那張 走過環保抗爭戰場卻沉靜的臉龐, 似乎還聞得到那股硝煙味。

曾好奇地問心宿二為什麼會走

進環境保護這個圈子,他笑笑回答 因為喜歡自然,也想讓孩子接觸自

然,所以同時參加了第 12 期解說員 以及第 6 期推廣講師的訓練課程,

看看荒野是否適合作為孩子走進自 然的墊腳石,如果有機會也能讓孩

子進入親子團。結果呢?心宿二用

溫暖的笑容說:「參加合歡組的定 觀時,看著孩子蹲踞著看著腳邊的 花花草草,拿出畫筆席地而坐素寫 勾勒出群山的輪廓,那種輕鬆自在

298 點將錄

▲ 錢建文(心宿二)

荒野 25 周年特刊

不同陣營的執政者,用經濟利益或 不同議題混淆視聽、轉移焦點的企

圖。實際上,除了荒野保護協會以 外,心宿二同時還擔任臺灣健康空 氣行動聯盟理事、彰化醫療界聯盟

理事長、臺灣生態學會監事,每年 的反空污記者會、遊行心宿二也是 無役不與。

參加這麼多 NGO 團體難道不

會分身乏術?心宿二說面對一個即

將造成彰化地區巨大環境災害的工

程計畫,大家都有強烈的抗爭意願, 但盟友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 所持的角度與意向未必相同,所以

就四處聆聽理解不同的想法及聲 音,例如牽涉到沿海中華白海豚族 群的保育議題,是否集資購買白海

▲ 出席 2017 年反空污遊行聯合記者會。

豚迴游廊道及國光石化座落土地,

就擔心可能會削弱大眾對國光石化 反對力量的聲音,也因此在不同群 體間認識許多盟友,日後才會在這

些朋友的邀請下加入各 NGO 團體。

但回憶起當時以荒野推廣講師

身份在彰化各級學校演講時,雖然

推廣教材是「臺灣生態之美」,但身 為主講人,置入行銷這個當時正熱 門的議題,以一種具有可愛形象的 動物作為出發點,很明顯地可以引 起老師和孩子們的共鳴,讓孩子們 有動力去瞭解自己家鄉的環境,甚

至有些學校在講座開始之前就在海 報上就已畫上白海豚,「那是我參

加荒野以來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因 為疼惜環境的種子真的發芽了。

那在這麼多的環保 NGO 團體

裡, 荒 野 在 其 中 又 佔 了 怎 樣 的 位

到的研究報告裡就提到「親自然性

的路線與理想,有的選擇站在抗爭

能夠使居住其中的居民維持較佳的

置?心宿二表示每個團體都有自己 的第一線,而荒野擅長的就在於教

育,不管是親子團或是推廣講師,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灌輸愛護環境的 概念讓它內化,遠比日後苦口婆心

的勸化更有效,因為「成人難以教 育」。

面對現在多元化的環境議題,

錢醫師認為另一位副分會長螃蟹與 林笈克老師正在推動的筏子溪工 作假期就是一個很好的著力點,而

都市內綠地保護也是應該要注重的 議題,例如向上路美軍招待所,因

(biophilia)」,不僅保留荒野綠地 健康狀態,甚至連工作場所的綠化

(水景更佳)也能影響健康,值得 臺中分會投入更多的心力。

對於加入荒野這麼多年的心得

想法是什麼,心宿二想想說道,加 入荒野是增加幸福感的好方法,或 許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但對 於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成就感、有

意義的滿足與快樂要遠超過物質享 受所能獲得的。這也是荒野能夠一 路成長的重要原因吧!

為以心宿二正在攻讀的博士班接觸

299

點將錄 臺中分會

山不就我我就山 使命必達水亞木 文 / 蔡侑陵(月亮)

手拉手拉起來~

與荒野的序幕

水亞木(本名江瑞禎)跟荒野結

下 緣 分 的 契 機, 起 自 18 年 前 的 一 場推廣活動─手拉手感謝山神的儀

式,跟著夥伴帶領,誠心感謝自然 的對話,就此拉開了水亞木跟荒野 故事的序幕,共同譜出一段又一段 環境教育的動人樂章。

心之樂章奏起來~荒野之愛

問起水亞木:「在荒野最喜歡

後續負責的許多專題也都以兒童教 育為主。其中印象最深者,莫過於

執行了長達 7 年的「319 校自然教育 工程」,這是一個踏遍臺灣中部各個 角落的環境教育旅程。

在走這趟旅程之前,水亞木是

如何讓整個計畫發想逐漸醞釀成型 的呢?或許是在她解說團隊戶外教 學的時候,也或許是跟中華電信合 作數位造林的時候,像這樣在各個 專案間逐步累積能量吧。

希望種子在適當的時候萌芽,

的是什麼?」她不加思索地回道:

從中部國小間點狀式地散開。在一

傳的「重要的事要說三遍」,水亞木

養成默契時,長出了力量的臂膀,

「兒童教育」。有別於在教育圈盛

並不是用這種方式強調,不過在被 採訪者提起重複問題的時候,總能 充滿信度地給出一致性的答案,堅 定地吐出「就是兒童教育」。

水亞木曾在協會擔任專職,累

積有 4 年的行政跟實務經驗,而她 300 點將錄

次又一次,跟夥伴用心規劃活動、 互相支持成長、完成整趟旅程。

有時是在都會學校裡的孩子、

有時是鄉野學校裡的孩子,每次出 發都是團隊夥伴們的凝聚與迸發, 彼此激起不同形狀的火花,精采綻 放後,在夥伴跟孩子心中留下了絢

麗的痕跡。

讓人充滿好奇的是,究竟要怎

麼保持能量走完漫長的 319 教育工 程? 7 年的時間,如果用養小孩當

比例尺,大概就像是從無到有,從 把屎把尿到會爬會走、到聽得懂人 話能與人溝通、到能自己坐上馬桶 大出便便、到能跟父母分開走進學

校、到正式成為一個學童的身份,

這樣的時間也是 7 年,雖然並沒有

真的拉拔出一個小一的孩子,但也

是花了眾夥伴的心力紮紮實實地帶 領了許許多多的孩子,一同來親近 自然。

訪談中不斷想理出個頭緒,想

知道讓水亞木持續下去的理由是什 麼,而努力探究疑問的同時,內心 另一頭似乎也默默地,隨著訪談升 起了敬佩的火苗,水亞木直到現在 講起跟孩子之間的互動,眼神裡仍 是充滿著熱忱;提到夥伴之間的搭 配,語氣中更是富含著厚實的默契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跟信心。或許我心中這些倏然升起 的火苗,同時也是回答內心疑問的 明燈,擁有互相信任的夥伴是堅強 的後盾,從活動中獲得的回饋是滋 潤彼此的瓊漿玉液。

灑花灑起來~

長期陪伴的真心

在水亞木的環境教育地圖中,

初登場。

問起水亞木在荒野最難忘的一

段過程,就是在長陪專案中與孩子 們一同走過的這條路。踏出第一步 總是需要許多準備的,邁開步伐之 初就遇到波折也並非壞事,在這樣

的條件下產生的信任也會是異常堅 固的。

由一群人長期陪伴一群孩子的

對她個人的另一項重要的里程碑,

故事,持續寫了兩年,每一個孩子

期陪伴。起初數度跟機構溝通,經

牢牢凝聚整個群體、包裹著眾人往

是與機構孩子們約定為期兩年的長

過幾番來往、確認課程方向,不打 不相識的團隊,在互相確認過眼神 之後,給了彼此走進對方世界插下 秧苗的機會。團隊間的默契就像鳥

兒築巢,一撮一撮地搭建起來,築 起了彼此信任的巢。有了得來不易 的開端,讓荒野夥伴們在這名為信 任的巢裡,開啟了與孩子們愉悅的

的反應,都深刻地牽動著陪伴者們, 前走。講起最後一場帶領,水亞木

說:「孩子們決定角色互換,用實 際行動,讓荒野夥伴們直觀地去感

受孩子們平時所接收到的。」語畢, 水亞木不知是想起了孩子們的笑 顏,還是再次沐浴在當時熱烈的氣

氛當中,不自覺地露出燦笑說:「我 們真的很用心,孩子的反應是最直

接的」。相信那天,孩子們必定也 回給了荒野夥伴們一堂滿滿真心的 課!

一步一腳印點金師

荒野人對於自己的信念往往是

需要有些堅持的,不論正在做的事 情是否是周遭所支持的,都會依循

內心的聲音、按照自己的步伐,不 卑不亢地在自體的軌跡上運行。訪 談中,水亞木不只一次提起了籌措 經費時所做的努力,還有把明信片 義賣環節延伸得更富意義的巧思, 甚至連同日常也摻進去,習慣會去 留意郵筒位置的種種症候群,可以 想見在推動專案的同時,經費這篇 章曾經佔據了哪個艱困的段落,所

幸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地持續翻向下

一頁,水亞木用心意、用意志,沿 途把這些故事,點成金。

▲ 每個孩子都應享有食物、遊戲、受教育和被愛的權利。

301

點將錄 臺中分會

迴盪,深山鶯鳴:

捎來環境之音的推廣講師

文 / 賴佳琳(小槐花)

臺中荒野深耕九年的推廣講師張秋珊,宛如她的

以教案做為基底,透過演說以及個人的獨特魅力,將

欖綠的深山鶯,有著獨特的音調,深山鶯這麼形容她

推廣講師幾乎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實現了教師夢想,她

自然名──深山鶯一般,她的身體裡頭也住著一隻橄 與喜愛跳躍於草叢間的深山鶯的關係:

「我很平凡,只是在一個與自己頻率相近的 地方,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我跟深山鶯一樣,小 隻又不起眼,但有著很特別的叫聲,能用聲音很 清楚地告訴大家:『我在這裡。』這跟推廣講師 很相近,推廣講師就是用聲音傳遞理念、講述世 界的美好。」 深山鶯的聲音會隨著發聲次數的推進而揚起,同

樣,荒野的深山鶯也用自己獨特的魅力賦予聲音能量

與意志,溫柔又堅毅地演講,給地方帶來環境之音, 這是她身為荒野推廣講師的重要使命。

第一場演講,看向特定的一群人

欲揭開深山鶯與荒野相遇的初章,得回溯至她加

入荒野解說員的時期,善語的深山鶯在決定選擇解說

員作為發展後,赫然發現組織內部還有著被稱為推廣 講師的群體。

荒野的解說員是帶領著人們走向自然,讓自然以

隨機的方式出現在人們面前推廣講師則是走進室內,

302 點將錄

自然的理念傳達給臺下的聽眾。對深山鶯來說,擔任

說:「擔任推廣講師是用聲音在向他人傳遞一件

有意義的事,也是我很想做的事,所以我會想要 盡量講得精采一點,尤其當臺下聽眾的眼神看向 我的時候,我會覺得開心、很有成就感,成就感 是支持我在荒野的動力。更重要的是,我想要藉 由說話的方式,來讓臺灣的環境變得更好一點。」 回憶剛完成培訓時,深山鶯因荒野秘書的鼓勵,

在資訊圖書館的視聽教室開始第一場環境教育課程分 享,這是她往後一連串環境行動的前哨站,這場演講 給她自信及對環境的使命感,深山鶯回憶道:

「那一場演講對我的鼓勵很大,我感覺到使 命感、成就感。講臺底下坐滿了人,聽眾專注的 眼神讓我上癮,原來站在講臺上這種成就感是很 好的。很多時候,是荒野給我們舞臺,我們才能 夠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果沒有這個舞臺,以個人 的力量來講,我真的覺得很難。」 從第一場演講,深山鶯收到四面八方的炙熱眼

神,熱切的期待不斷驅策她更加精進,同時,為了讓 言論不流於空泛,她致力營造閃光點、安排演講的起

荒野 25 周年特刊

伏旋律,並從中灌注對環境的信仰與信念,隨著演講 經驗的累積,由弱轉強。

身為一個推廣講師,難免會遇見喧嘩吵鬧的場

次,或者逕自沉睡的聽眾,深山鶯清楚意識到──本

來就無法要求所有人的目光專注,藐視與冷漠也是這 個世界的眼光之一,唯有調整好本身的心態,消解內 心的衝突,才能確保自我的光芒持續閃亮,深山鶯認

為:「難免會覺得是不是自己講得不夠好,但推

廣講師一定要克服這個困難,所以我覺得不要看

向睡覺的人,而是看向沒有睡覺的人,專注思考 怎樣才能讓那些沒有睡覺的人有所收穫。如果我 只看睡覺的人,真的會很沮喪。」 因此,深山鶯為了保有對環境推廣的行動力,讓

心靈隨時保持能量,她的眼光會專注在願意與她對視

的人,唯有彼此凝視,想法與靈魂才能相互交流;一 瞬間,講者能窺見她傳遞的能量在他人身上的回響, 這足以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比太陽還灼熱的東西。

淨灘教案,長鏡頭裡的認真臉龐

最初,深山鶯主要負責的業務是荒野與企業、學

校合作的淨灘行前教育訓練。在任務指配中,深山鶯

須將淨灘的理念、方法,透過演說教導淨灘者。為了

從淨灘得到靈感與想法,深山鶯開始進行淨灘推

廣教案的整理,並將成果分享給其他夥伴,她認為唯

有分享教案才能壯大推廣講師的能量,她說:「如果 這個能量能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人都能來講淨灘的教

案時,就會有兩個意義:第一,我們可以讓更多人知 道淨灘的重要性;第二,荒野有收入,這是一個雙贏 的事情。」

漂離的向心力,孤寂與羈絆前行

身為臺中荒野第九期推廣講師的總召,深山鶯直

言不諱地談及推廣講師運作過程中,她所遇到的最大 困難──如何凝聚推廣講師之間的向心力,成為她至 今依然不停挑戰的目標。深山鶯從推廣講師的任務特 質去思考,認為習慣單打獨鬥的推廣講師容易失去與

荒野協會間的連結,以致缺乏與其他推廣講師的聯繫, 逐漸失去對於環境推廣的參與感,最後默默從荒野協 會中沉寂匿跡,她說:「推廣講師跟荒野的連結容

易因為沒有互動變淡、維持在一個比較孤單的狀 態,這就是推廣講師的特質,我們習慣單打獨鬥, 其實這傷害了整個團體的進行,大家會沒有參與 感,更不會有所謂的向心力。」 對此,深山鶯認為最好的解決之道是:「我覺得

教案的豐富度,深山鶯決定擔任淨灘活動中的攝影組,

要把推廣講師的情感拉回協會,跟協會做連結才

臉龐在淨灘時竟然是如此的美麗專注,她說:「我從

獨自操課,在正式上場之前,一直是獨自的奮鬥,

從鏡頭紀錄撿拾廢棄物的行動軌跡,她觀察到人們的

長鏡頭裡發現很多小朋友、很多夥伴很認真地在

撿垃圾,他們的表情是很開心的,大家撿垃圾撿 到意猶未盡,就是活動的時間已經到了,他們會 覺得垃圾怎麼還這麼多?撿不完!我很感動,原 來淨灘不是我想的在大太陽底下曬得要死,最後 就只是撿一大堆垃圾回家,淨灘的意義不只是如 此而已。」

是最重要的事情。」,推廣講師獨自上臺演說, 他們能掌控所有的變數,忍受所有的孤獨,但孤 獨卻容易吞噬熱情,甚至孤立自己。 此外,深山鶯認為對於剛接觸環境教育的新任推

廣講師來說,如何保持住熱情是很重要的功課,她更

進一步說明:「推廣講師要能長時間投入的前提,一 定要很熟悉推廣的內容,然後塑造自己的風格,我們

不知道聽眾適合哪種演說風格,所以只能維持住自己

303

的風格,把它講好、講清晰,讓聽眾產生共鳴感。」

深山鶯以深山鶯之名,將她所看過、遇見過的自

然力量統整進她自己的故事裡,結合她想表現的意志 與信念,用演說的方式傳遞到各個地方,深山鶯說:

「我們是播種者,希望大家來聽我們演講的 時候,真的可以在他們內心深處埋下了一顆環境 的種子,我不知道它會不會發芽,但只要埋下去 就會有希望。聽眾後續如果願意加入荒野是最好 的,當然我不知道後續的發展,但我當下就是從 大家的眼神來確認自己講得如何,大家的眼神就 是我這場的分數。」

▲ 深山鶯在守護千年茄苳老樹行動中向民眾解說環境。

304 點將錄

深山鶯不知道自己的行動是否能造就美好的奇

蹟,只希望奇蹟已悄然發生,等待時間讓它逐漸顯形, 她就如眾多捍衛環境者一般,潛行在眾多思想碰撞的

端口,頑強地與其對抗,依憑荒野給與她的力量,捍

衛住無法退讓的部分,她還在環境教育推廣的道路上, 或許迂迴曲折,但勇往前行。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臺中分會

荒野親子團退休後, 你會在哪裡?我在荒野!

早晨的陽光穿透綠意相間中欲

放還開的粉粉櫻花,襯著簡單樸素、 一派輕鬆,踩著腳踏車前來受訪的 毛豆。

「毛」開頭的毛毛蟲家族!

知道自己能做甚麼以及做自己喜歡

在大學學到的兩件事

讓父母知道他可以養活自己。大學

高 雄 人 的 毛 豆, 口 才 雖 不 麻

毛豆本名王耀慶,與荒野相遇

利,但言談間有著南部人踏實樸素

荒野大型活動與總召/執行角色,

父母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工作,家中

的短短四年時光中,他已多次接下 不論是第二年親子團育成會長、還

是第三年及第四年的荒野淨灘總召 /執行人,甚至第四年的親子團複

式團長和行動論壇中區初選總執行 長,這些一般志工覺得無法駕馭的

領導挑戰,毛豆卻說:「如果需要 我,那我就來吧!」

毛毛蟲家族

毛豆與荒野的相遇始於親子

團,太太毛氈苔(黃美菁)在寫下臺

的真誠。毛豆說起小時候,藍領的 長子的他底下還有兩個弟妹,因此 從小養成獨立面對生活,照顧弟妹

的責任感,與鄰居小孩控土窯、回 舅舅家魚塭養魚,撿田螺釣魚成了 人生第一手的自然經驗。國中畢業

願,不然差一點就能組成全家都是

力,大三時義無反顧接下 200 多人 的社團社長職務,他常說有多少能

力做多少事,自謙中又充滿自信。 在荒野親子團接下育成會長與複式 團長等重大任務,對他來說卻游刃 有餘。

電影《熔爐》中有句經典臺詞:

們」,在生活中警醒思考著選擇,我

面對生活中投擲過來的各種變化球

時,會盡其所能去應對解決的性格。

界,而是為了不讓這個世界改變我 們要過甚麼樣的人生?

毛豆說:「我在大學沒有學到

縱使沒讓父母掛心地考上雄

什麼,只學到這兩個能力,一個是

毛豆看著系所名稱,卻不知道系所

我知道我不會獲得很高的薪水與職

念的是甚麼、以及未來出路會是什

兩夫妻尊重孩子們選擇自然名的意

毛豆學習到團體觀念與溝通領導能

起來記憶猶為深刻,也成了他往後

小時候的他驚奇的體驗,如今回想

的緣分。毛豆說取這個自然名是因

畫少、孩子們又喜歡吃的緣故。但

參 加「 康 樂 領 導 服 務 社 」社 團, 讓

「我們之所以戰鬥不是為了改變世

中、成大,但在填取大學志願時,

為自己名字筆劃太多,而毛豆的筆

的,四年完整的社團歷練,用行動

時與同學們報名救國團活動,帶給

中親子團的招生報名表那刻,牽起

了他們這一家「毛毛蟲家族」與荒野

文 / 張郁玟(小茉莉)

麼?這幾乎是莘莘學子們都曾經有

過的困惑,他選填的「資源工程學

系」之名一度讓母親擔心他畢業後 能做甚麼?毛豆與自我對話,清楚

獨立思考、一個叫獨立解決問題。 位,但是我可以做我喜歡做的事, 我的家庭可以過活,我把獨立思考 與解決問題的觀念帶給孩子,鼓勵

孩子們,不是你來問,我就給你答

案,遇到問題,你要嘗試去解決, 305

真的沒有辦法解決,要能找大人協

助,陪伴孩子成長是有步驟的,我

讓孩子去思考而不是全盤的接受」。

捨我其誰,那我就站出來吧

毛豆說:「團體需要我的時候,

我就出來,重點是你願意!這些都

是身教,做給孩子看的,但回過頭, 其實收穫最大的是自己」,在經歷臺 中第一團與臺中第三團都承辦過淨 灘總召集,毛豆與臺中第二團在幹

部會議上承諾接下荒野臺中近千人 淨灘總策劃,隔年臺中第二團育成 會長難產,當時卸任的毛豆仍告訴

當時複式團長野百合,這部分不用

擔心,我處理就好,讓親子團夥伴

們放下心中大石,而這也才真正開 始了毛豆與荒野的聯結。

去年,開始又再度接下複式團

長職務的毛豆,作為一個 Leader, 不管是淨灘事務還是親子團務,他 以三年的時間來思考規劃,這是荒

野志工參與活動鮮少會思考的角 度。

在親子團務方面,他以中長期

的傳承與遠景規劃建立制度,團幹

部們主手與副手的互相扶持學習成 長,累積經驗值,都是為了讓後人 新手有所依循。

在淨灘事務方面,第一年,他

花了許多時間把所有角色任務、淨

灘流程了解清楚,將主架構抓出來, 開始指派工作給夥伴,凡事親力親 為,這一年的淨灘各組運作協調確

實比往常順暢許多。淨灘後,毛豆 做了份改進報告,作為第二年的參

照準則,待第二年的到來,完全放 手的毛豆僅提供經驗分享,目的是

希望因前人所做而感動的志工們能 主動參與,而此刻的毛豆已經在為

第三年的 2020 年,思考真正淨灘的 意義,來尋覓淨灘新地點。

面對 NGO 團體辦活動時常短

缺的志工人力,毛豆信任也霸氣的

說:「志工時間是自由的,志工的 服務也非強迫,要做的開心,但是 你不站出來,你就不要唉,抱怨事

▲ 臺中第二團 2020 年 12 月團集會,忠義社區活動照,中間為王耀慶(毛豆)左為游敏瑜(曼波魚)右為陳睿彬(雷公根)。 (攝影:親子團臺中第二團鳳梨) 306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情怎麼沒做好,那是因為你的不出

的人看了有所感,也就跟著一起來

後一次動手打小孩,是變色龍(毛

沒有人力的話,我們會盡現有人力

對環保、愛護地球的堅持!」

經是五年前的事了,在團內一步一

來,要抱怨,請舉手說:『我來』, 去完善,其他的無愧我心就好。」

哥燃燒的不是熱情,而是

帶著我前行的價值觀與理念

做,追求環境的公平正義,就是我

Try and Error 人生,

會改變是因為有你的堅持

志工如何有勇氣承接任務並

「我常跟團幹部們說,接團幹

持 續 行 動? 毛 豆 回 憶 高 中 教 微 積

訊息,可能有些會讓你很不如意,

error,就是你要去嘗試跟面對錯誤,

部是在練心的,遭受到夥伴負面的

你要學著自己去調適,不要因為這

些話,讓自己的心情受到沮喪,我 不希望你們因為熱情來接職務,我 是對荒野沒什麼熱情,因為我是有 理念的人,我是帶著我的價值觀前

行,不管是荒野還是親子團,價值 觀與理念很穩固的時候,你遇到挫 折那都無法挫敗你,理念與價值觀

可以讓你容易克服沮喪,因為你知

道這是你的價值觀,你會堅持去做, 若是靠熱情,很容易受外在影響, 當你的熱情沒了,你又上哪去點燃

熱情?」說著這番話時,毛豆的眼 神率性又堅定,但也真實點出志工 容易因熱情而感動、因沮喪而離開 的事實。

毛豆說他在荒野親子團的價值

觀很簡單,就是幫團裡的孩子們做

一些事,不管擔任團內哪個職務, 就用那個職務所能去替孩子們設想 與安排。毛豆在荒野的價值觀只看

「信念」而不因人而戰,他說:「只 要對環境有益就是我的價值觀,面 對環境的髒亂,總要有人先站出來

去作點事,以身作則,做了,後面

分數學老師說的一句話:「try and 數學是一直不斷去嘗試錯誤,找到 答案,你不覺得數學也跟你人生很

像?就是不斷去嘗試錯誤,錯了再 修,你每天一睜開眼都是一個新的 嘗試,在每天的例行工作中其實也

都是新的嘗試,找尋人生出口!」 不崇拜偶像的毛豆認為人有很多面 向,無須崇拜,只需看見對方的行 動為何堅持。他始終認為人不會因

為另一個人的一句話有很大的改

變,當下就算有啟發,若想要有改 變,更需要有所堅持,堅持下去才

會有改變。堅持做到,堅持到把它 做完,那才叫改變。而毛豆給志工 的互勉,則是自帶能力而來的他,

從小到大不斷 try and error 所累積的 「自信」 ,毛豆說:「要有自信,即

豆大兒子)五歲的時候,不過那已 步團集會的相處學習,我檢視自己 與孩子們的關係,我要怎麼去帶自 己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成為什 麼樣的人,而我自己應該先做到這

樣。」毛豆開始學習站在孩子的角 度看事情,什麼階段引導什麼樣的 思考;而面對起初只因親子團而來

的父母,他問夥伴:「在荒野親子 團退休後,你要做什麼?孩子在團

內至多 12 年,12 年後你也跟著離 開荒野?還是你可以再延伸到荒野

找到你生活中不同的樂趣和成就

感?」毛豆覺得,既然認同荒野是 個良善正向的組織,何不在自己的

人生裡,多一些良善與正向?他與 太太毛氈苔也正開始規劃更長遠的

荒野人生,參加推廣講師訓練、承 接荒野主辦之活動策劃。毛豆夫妻 看見了荒野人的堅持,因為理念的

契合,他們在荒野。未來他們也希 望這份在荒野的堅持能被更多夥伴 看見及感動,將一切傳承般的留下 來!

使只是小小的改變,那也比你不出 來好,本著初心堅持下去。」

親子團退休後,

你會在哪裡?我在荒野

身教重於言教的毛豆說:「親

子團對我最大的改變,就是改變我 和小孩子的相處方式,我印象中最

307

點將錄 臺中分會

以愛來守護荒野的夥伴 ― 青楓 文 / 歐陽光輝(咖啡)

青楓是從親子團踏入荒野的媽

媽,當初在朋友的邀約下,走進了 荒野保護協會臺中分會的大門,在

說明會中有聽到一段話最令她感動: 「在親子團裡可以幫孩子找到玩

伴。」因為青楓只有一個孩子,所 以她一直思索該如何幫孩子找到一 起長大的玩伴?後來進入了中一親 子團的大家庭,也展開了青楓一家 人與荒野的十年情緣。

親子團的體驗

到了第三年,青楓承擔育成會會長,

把大人的手交到團長的手上,進行

式團團長。

會沿途提醒哪邊有石頭路不好走,

後來也在眾夥伴的推舉之下當了複

親子團裡感動的事

當青楓在親子團第一年,看到

孩子進行小蜂入團,捧著地球許下

承諾——讓地球變得更美好;進行

到大人入團時,青楓和先生(海狸) 當時的眼睛被蒙起來,孩子牽著父

母的手,走過草地石頭路泥沙路,

入團儀典。當時石虎國小三年級, 哪邊是下坡要小心,在這段短短的

路程中,青楓享受到孩子的照顧, 那一刻是她在荒野感動的起點。

參與倡議活動或是守護活動

青楓在守護大城濕地中華白海

豚事件中,才真正面對如何關心周 遭的環境議題,從前只從媒體看到

在進入親子團的第一次活動,

青楓不敢赤腳踩草地,也不敢坐在 草地上,甚至完全不敢上野外的廁 所,而且非常抗拒必須在有蟲的地

方活動,可是青楓的孩子(石虎)非 常開心的在大自然中奔跑,只要有 樹他就很開心地爬上去,好多次青 楓心裡出現不再參加的念頭,可是 看到孩子非常享受在荒野的活動, 只好一次又一次克服心理的抗拒。

在進入親子團的第二年,青楓

當上導引員,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 各種狀況都衝擊著她,後來慢慢摸

索學習,與夥伴間的相互扶持下, 308 點將錄

▲ 石虎小時候,小孩在荒野裡能快樂自在的成長和探索。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新聞片段,可是這則新聞卻是親身

經歷。在進入親子團的第一年,青 楓和伙伴北上進行萬里濕地的水生

植物復育,這些年,大家也用行動 去阻擋臺中雪谷纜車開發案,是守 護臺中的茄苳老樹活動,還有北中 南反空汙大遊行等等,一件件都有 大家參與的足跡。

當地的孩子可以為他們的環境盡一 分心力。

青楓珍惜有這樣的機會與孩

子們進入雨林,感受大自然裡的脈

動,深刻體會唯有珍惜眼前的資源, 才能讓後代子孫享有這片土地的美

隨著雨林計畫結束,看見小鷹

們去不同場合分享雨林計畫,孩子

們也能侃侃而談在雨林裡的種種感 受,雨林計畫也在團內慢慢地傳承 下去,這些都是很難得的經驗。

好。

在親子團的挑戰

青楓曾接下育成會長的職務,

工作內容要統籌三餐和許多後勤支

援;而複式團的職務,要做跨團(蟻 蜂鹿鷹育)四團一會間的協調,考 驗的不只是 EQ 與 IQ。

如何在這團 200 多位的成員內

擔任溝通協調的橋樑,以確保各自 運作的流暢,這是青楓在這個團體

裡學到最跳躍的成長。當夥伴間發 生摩擦,不管是團與團的場地時間

衝突,或者是孩子間的摩擦,每一 次的協調與陪伴,只要用心的同理 大家的需求,大家也一定能感受得

▲ 左石虎右海狸在荒野親子團裡,親子間多了許多互動和話題,關係更親蜜。

到主事者的誠心。

進荒野後的改變

青楓參加荒野親子團後,發現

孩子多了許多混齡的兄弟姊妹陪伴

他一起成長,透過活動的探勘、設 計,孩子增加與夥伴溝通協調的能

力,找到問題解決的模式,團內也 從關心國內的環境議題擴展到幾千 公里外的熱帶雨林。從進入婆羅洲

雨林進行照亮雨林計畫,運用太陽

能發電系統取代柴油發電與乾電池 發電等等,這些都可以降低對當地 環境的汙染,舉辦環保英語營也讓

▲ 在親子團內認識許多一起成長和共老的夥伴。 309

給剛加入親子團的夥伴們

的建議與鼓勵  

從親子團到兒教組

青楓剛上完臺中兒教組的課

當孩子剛加入親子團是需要磨

程,發覺荒野有這麼好的題材與教

家長要學著讓孩子如何去修護關

發揮更大的力量。以前局限在親子

合的,孩子跟孩子之間發生摩擦, 係,其實孩子與孩子之間他們會去 修護彼此的關係,這是屬於孩子們 必要學習的功課。過程中可以讓孩

子去磨合與修護友情,包括建立人

際關係,這是給孩子最大的學習, 因為現今少子化,如何去修護並和

解,這才是人際關係該學習的,在 新團體裡面的新家長要給自己時

間,也要給孩子時間,才能慢慢的 學習人際關係的建立與溝通。

案,可以統整給更多的孩子,進而 團對孩子的帶領,既然大家經歷過

親子團的成長,從蟻、蜂、鹿、鷹 團累積了寶貴經驗,透過兒教組推

荒野保護協會為青楓開了一扇

不一樣的窗,幫她與好朋友展開更 多友善的連結,陪著孩子再過一次

童年,這是幸福的十年,青楓和先 生也同時在親子團裡找到許多一起 共老的好朋友,並且願意繼續以參

加親子團的初衷——愛,去守護荒 野裡的夥伴,讓愛繼續流轉下去。

廣教育的整合與訓練,學習如何在

更短的時間去啟發孩子們對環境保 護的概念,或是初步認識荒野保護 協會的理念,甚至到國教體系裡去

播種,這是青楓對自己的期許,因 為在兒教組累積了更多的能量,才 有如此的機運!

▲ 從不敢坐在草地上,到現在上山下海隨遇而安,享受在大地荒野裡。

310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臺中分會

從素人到百年樹人的荒野路 ─ 雞屎藤 文 / 歐陽光輝(咖啡)

中三親子團是氣球蔓(彭欣紋)

團長從籌備炫蜂團,開始一點一滴

的架構到目前的四團一會。由於兩 年的溫馨接送,讓原本觀望的雞屎

藤(鍾勝文),在老婆梧桐與夥伴們 的感召下,開展了百年樹人的荒野 路。

這些年那些事

第一年,雞屎藤都是送家人參

加團集會,然後就找地方閒晃一天。 兩年的時間,團內悄悄的產生了化

學變化,開始有人願意承擔職務、 參加基訓,一系列的效應如漣漪般 盪漾開來,記得在奔鹿籌備團第一 次團集會時,所有的導引員都去上

基訓,只剩下團長與副團長,後來 雞屎藤協助設計了相見歡活動,而 與小鹿們產生了連結,也開始在荒 野一連串的故事。

每當奔鹿團集會結束,導引員

開會時,這也是雞屎藤開放給小鹿 問功課的時間,因此和小鹿們建立

深厚的情感,甚至當小鹿成鹿後, 被指定擔任翔鷹團團長。當時雞屎

藤覺得對荒野親子團架構並未充分

了解,於是先參加了竹鹿一基,後 來參加了 12 進,這時才發現荒野人 無怨無悔的付出,驚覺自己也應挺

身而出,全力幫孩子圓夢,於是開 始規劃中三翔鷹的發展藍圖。

夢想起飛──翔鷹之路

當時小鷹拜訪親子團總團長

巒大杉及薄雪草,請教翔鷹團的運

作情形,籌備期間,中三翔鷹團每 星期固定開會討論,這段時間,雞 屎藤教小鷹如何精準掌握開會技巧

與效率,並督促學習團隊運作的重

小鷹們初步學習規劃環境行動論壇

後正式成團,經過磨練的小鷹們每

現小鷹們的能力,當時的親子團總

要性。中三翔鷹團在籌備四個半月 個人都有跳躍式的成長,而中三翔 鷹徽章的設計,為這段成長的歷史 留下了特別的紀念。當雞屎藤看到

小鷹們穿上那套帶有翔鷹徽章的衣 服,個個散發出自信的神情,光彩 的眼神,這段時間的努力與陪伴都 是值得的。

環境行動論壇的承擔

那時雞屎藤帶著小鷹們去觀摩

拓凱基金會所舉辦的青少年論壇,

的活動方式,並藉由主持及活動展 團長巒大杉對中三翔鷹的表現,給

予高度的評價,環境行動論壇也讓 更多友團的小鷹們的加入行列,是

大家共同努力、互相補位,使活動 圓滿完成。

16 歲 15 分

這是雞屎藤的小兒子鴒角鴞

(鍾嘉軒)在親子團新竹翔鷹營第一 期基本訓練當講師的主題,16 歲的 他要在 15 分鐘內把一年的環境行動

311

完整陳述,給雞屎藤相當大 的震撼,大家從來沒有以孩 子的觀點去考慮時間長短,

只關心能否在預定時程內順 利完成,而未來關於論壇的 發表時間,其實應該仔細探

討。夥伴天藍(余俊良)曾送

給雞屎藤一段話:「當你有 能力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

點將錄 臺中分會

有路就走,藍花楹

溫暖堅定的荒野之道 文 / 王海亭(海螺)

請不吝於付出。當你受到別 人幫助的時候,一定要心存

感 恩。」雞 屎 藤 也 將 這 段 話 分享給青少年朋友。

孩子與家人

在親子團裡的變化

其實雞屎藤與自己的孩

臺中分會的藍花楹、眾人口中

當偶然看到荒野召募推廣講師的夾

中,指導新進推廣講師,以及擔任

奇,以及小學時差點當上在校生致

的「 藍 姐 姐 」彭 瓊 珍, 是 推 廣 講 師 大型活動主持人的不二人選。

「我的專職是陪老爺吃喝玩

報, 基 於 對 兒 孫 獻 身「 邪 教 」的 好 詞代表、畢業後考上新竹正聲廣播 電臺卻沒有去上班的小小遺憾,就 因此一腳踏入荒野推師的道路。

子相處時間並不多,借助親

樂。」儘管她是備受先生寵愛的全職

子在辦翔鷹營的表現,或是

早已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她在消基

面,舒服的氛圍」,藍花楹珍惜夥伴

多小時,更曾擔任過志工團團長。

笑語如珠,不吝惜給予擁抱,因為

子團易子而教,不管是大兒 小兒子在鷹基簡報時侃侃而 談,明顯感受到孩子大幅度 的成長,以前的雞屎藤是個 自視甚高的人,可是後來當 他放低姿態學習,才驚覺處 處都是學習的典範。自然雞

屎藤也從中得到了不一樣的 能量。雞屎藤一家在荒野裡 得到了快樂與滿足,也改變 了他們的生活,未來若荒野 有需要,相信雞屎藤也一定 會全力以赴。

主婦,但是進入荒野前,志工生涯

會服務 20 年,累積時數多達 3000 藍花楹第一次聽說荒野,是看

到孫子在整理背包,她好奇地問需

不需要幫忙? 4 歲的孩子回話回得

神氣:「荒野的小孩做事情是不需

要大人幫忙的。」藍花楹這才得知, 原來孫子是要參加親子團的城市小 旅行。後來在親子團擔任導引員的 兒子,為了團集會跟她借車往返北

橫場勘,不但沒有酬勞,車子還磕 碰到山壁,這件「人財兩失」的事情 讓她印象深刻。

「我在人前講話不會懼怕。」

藍花楹說,她從小就愛講話,所以

312 點將錄

「我喜歡人與人帶著笑臉面對

間綿密悠長的情誼,在分會她總是 「愛就是要說出來」。感性的她也 是一位理性自持、理念明確的執行

者。聽過她精彩的演講,你絕對想

像不到,其實藍花楹在加入荒野前, 離環境教育與自然保育的議題很遙 遠,這一切都是因為熱情和個性的

驅使,她說:「只要目標訂好,就 是做到底」。

「我對於教案的準備很認

真。」每一張投影片,她都會查找 背後的故事,提昇豐富度還有確保

資料正確。以推廣講師教案裏的「酒 杯灣」為例,教案只提到湛藍的海 水弧度非常優美,像一個葡萄酒杯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那樣,但其實這裡以前是宰殺鯨魚

的地方,鯨魚的血,把整個海灣全

部染紅了,從上面看下去,就像是 一杯紅葡萄酒。「不該忽略美麗東

西中的警惕味道」 ,態度明晰堅持, 藍花楹在驗收新推師時,也是一頁

一頁檢討補充,「我希望能把對於

教案的態度,讓新推師朋友看到」。 主持海洋影展時,藍花楹的表

現看似駕輕就熟,但其實背後下足 功夫。她不僅事先了解受邀者的背

景,並反覆揣摩過程、修改口順, 「因為站在講臺上,就要對得起自 己的使命」。

她面對最大的演講場次是兩千

流暢,再用手機時時翻閱,掌握教 案的熟悉度。

去年九月,藍花楹肩負起傳承

的任務,帶領多位新進推師,接下

苗栗縣政府的活動。因應時間拉長、 規模龐大的場面,她指揮若定,把 海洋影展的模式導入傳統的演講, 締造了一場互動熱絡的講座。

令她感觸最深的一次演講無關

場面,而是某次活動到清境農場路

途遙遠,時間又被延遲,以致耽誤 了跟先生約定好的晚餐,但先生仍 堅持等她,這是她第一次對先生心 生愧疚。

「我先生退休後希望我能一直

多人,問她怕不怕,藍花楹說其實

陪在他旁邊」,雖然這麼說,但先

決定好一件事,就是把它完成」。

卯起勁來製作海洋影展的瓶蓋衣,

剛開始準備,真的會緊張,「但我 每次演講前,她至少花半個月,不

停的試講、錄音、調整,直到比較

生並未反對她從事志工。當藍花楹

鑽孔機製造出滿天滿地的塑膠碎屑 時,先生默默在一旁不停的掃地;

看她使用兒子的舊筆電又大又重,

就為她買了新電腦;還有一次,她 騎了沒油的摩托車奔赴演講,先生

提油救人,後來摩托車乾脆換新。 支持與寵愛,不言可喻。但新摩托 車,先生一次都沒有騎。

「可能冥冥之中,他非常的不

放心,把什麼都安頓好」,先生在她 加入荒野一年多後驟逝,巨大的哀 傷,讓她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動物

生活,「想吃才吃,想睡才睡」,直 到覺得自己面目可憎。期間,荒野 和消基會的夥伴,給予她溫暖的陪

伴,而她也勉力的尋求心理諮商, 學習自己的獨立生活。

之後,她為自己做出這輩子的

第一個決定:「我要用自己的步調 沿著臺灣的海邊,好好的跟你說再

見」。大海有無數的回憶,新竹崎

頂,18 歲生日,先生買了大西瓜, 插上樹枝當她的生日蛋糕,還有一

起潛水,一起走過的海邊。「最幸 福的是他留給我的回憶都是美好 的」。

儘管環島第一天腳就起水泡,

第十天引起細菌感染掛急診,迷途

的孤寂,永遠走最慢而錯過晚餐等

等,她還是走完了這趟 53 天親海之 旅。為愛行走,也在對先生的思念 中重新找到力量。去年她在荒野彰

化分會毫無保留的分享這段生命旅 程。

▲ 與荒野夥伴記錄線西海邊的現況

不想太多龐雜恐懼的事「下定

決心,有路就走」,藍花楹的荒野之 路,未完待續。

313

點將錄 雲林分會

多功能用途 ─ 狗牙根

文 / 羅薇

本名蘇文星的狗牙根當初加入荒野的原因是

夥伴集思廣義,終於產生明確的目標——「培訓

當時雲林沒有分會,跟同事一起參加臺中的親子

然,並發揮所長。可惜到最後因經費的問題而中

正心中學的同事相邀,另一部份也是為了孩子, 團,開始了與荒野保護協會的機緣。當初有幸跟 著小水鴨到臺中當導引員,後來到嘉義成立嘉義 分會親子一團炫蜂團,那時團員編制大都是雲林 及嘉義人。

狗牙根曾在荒野曾擔任過分會長、飛雲團團

長、導引員、解說員、推廣講師等職務,但最難 忘的事就是擔任飛雲團團長任內的點點滴滴。飛

孩子成為小小解說員」,讓弱勢的小孩認識大自

斷。狗牙根笑稱本身是個不積極的人,但在飛雲 團任內,規劃、探勘、帶領及陪伴,讓不積極的 人變得有目標性的積極了起來。每每看著這些孩 子帶著純真的眼眸,期待著週末跟著荒野一起上 山下海,那種連結跟互動是非常難得跟難忘的。

狗牙根在 2019 年從分會長的職位退下來,多

雲團就是專門帶領弱勢的小孩,亦即是家庭功能

年來的經驗,他關注到雲林沒有像其他都市地區

團接受幫助的孩子都來自單親或外籍配偶家庭,

這些年環境的議題、汙染源、農藥的問題確實引

受到限制、經濟壓力大、資源不足,一般在飛雲 這樣的孩子較少到戶外走踏,但也非常純真。當 初飛雲團剛成立時,也是茫茫然不知從何著手, 還好總會都會給大方向,團長再招集志同道合的

314 點將錄

發展得那麼迅速,很多人對環境沒那麼愛惜,但 起更多人的關心,再加上荒野本身宗旨明確,各

單位以地區性為主,著重推廣,每一位分會領導 者都要有推廣的心。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雲林分會

彈塗魚的回憶錄 ─ 蘇仁杰

從 2007 年進入荒野至今已 13

參加嘉一炫三年後,嘉義分會

年,當初加入荒野的原因是為了孩

長九叔公(陳信煜)受命前來輔導,

蜂團,當時荒野雲林尚未成立,雲

處,由青剛櫟(江季翰)擔任籌備分

子,女兒小學三年級時參加嘉義炫

林的夥伴想參加親子團只能往臺中

去,例如狗牙根、小水鴨,他們參 加了一年,每次活動回來時間都很

成立雲林分會,於是就先有了籌備 會長,當時辦理講座活動沒有固定

場地,還常借用國小圖書室、籽公

園等場所。一年後, 2011 年 4 月雲

晚,大家都很累了,於是幾位前輩

林分會正式成立,青剛櫟擔任第一

當年雲林沒有分會,為了籌組

分會剛成立時,獲得一位專職

開始在雲林籌組炫蜂團。

任分會長。

文 / 羅薇

理的解說員跟推廣講師的訓練,仍 不敢上場,這部分一直是個弱點。

當雲林分會在定點解說或區域

探索時,我時常去了也看不懂,那 時候的定點就是草嶺、二崙這兩個 地區,剛開始會找外縣市的專家引

導,為我們解說上課,之後亞克路 他們在雲二解的時候加入,解說正

是他們的強項,因為有他們的參與, 從此奠定了雲林戶外導覽及定觀的

炫蜂團,需掛在嘉義分會名下,嘉

秘書的編制,那時因為沒有固定場

所以第一年成立的時候,一半的孩

牡丹(許愫真)先兼任分會秘書,分

期間,記憶最深刻是在雲林舉辦荒

編制,那時因為沒有固定場所上班,

為此我們準備了半年以上,包括 4

科技大學資工系,暫時借用青剛櫟

藍染布料等,最重要的是規劃自行

義分會成立早,但卻沒有炫蜂團, 子來自嘉義,一半來自雲林,成立 的團稱為嘉義炫蜂一團,簡稱嘉一 炫。

所上班,有一段日子,籌備初期野 會剛成立後,獲得一位專職秘書的 有一段日子,張惠茹秘書是到虎尾 的研究室辧公。後來認識了現在的 房東邱仕豐醫師夫妻,因夫婦倆很

認同荒野的理念,就把目前會址 2 樓的空間無償給分會使用,這才真 正有了扎根的地方。後來邱醫師夫

婦無償提供原址一樓的空間給分會 使用至今。

我 個 人 雖 然 是 屬 於 親 子 團,

但在荒野跟解說員這部分完全不專

基礎。

2013 年 到 2016 年 擔 任 分 會 長

野 20 週年慶,時間是在 10 月舉辦,

月採梅製酒、辦理藍染活動、製作 車環島活動。為了邀請各縣市的荒

野來參加,我們設計荒野 20Logo、

設計邀請卡、環島 T-shirt、開始短 中程自行車訓練,在 7 月暑假時, 召集雲林夥伴自行車環島到各分會 送邀請卡,其間受到各分會非常熱 情招待,有些分會夥伴還會陪騎一 整天或一段路。

現在回想起來,這些活動的點

業。在學校裡看到植物也常不認識,

點滴滴都是很美好的回憶,伴隨著

嗎 ? 」。即使後來接受荒野雲林辦

海中。

同事都會笑我說:「你不是荒野的

回憶,過往的人物又一一重現在腦

315

點將錄 嘉義分會

永遠的荒野人 ─ 吳金治 文 / 劉淑敏

在 1998 年, 距 今 約 二 十 二 年 前,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聽 過荒野保護協會徐仁修理事長的演 講 後, 對 才 成 立 三 年 的 荒 野 保 護 協會的宗旨與理念充滿認同感,於 是在三月八日這個良辰吉日相約於 蘭潭後山桃花心木林中成立了「荒 野嘉義分會」。吳金治回憶當年因 一群年輕人的激情而成立的團體, 起心動念間其實並無太大的雄心壯 志,而是以一起在大自然中玩耍的 概念為初心,就這樣吳金治和其愛 妻詹千慧或許是嘉義的第一對荒野 夫妻,之後加上兩位小孩全家成為 荒野家庭,持續參與支援荒野的活 動,對大自然的喜愛及關注不減, 一直在大自然中倘佯玩耍到今日! 當初成立時理念相近的這群 夥伴們,有默契地陸續接下分會長 的職位,吳金治除了是嘉義分會第 一期的解說員及推廣講師外,也在 2010 年擔任第五屆分會長,任內曾 辦過第三期推廣講師志工培訓,也 完成第四期解說員培訓及無數次活 動。自己也很幸運地在 2012 年 4 月 參加第三期推廣講師的志工培訓。 第一堂課相見歡並介紹自然名,吳

316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金治提到自己的自然名是臺灣赤

凝聚很大的力量,支援超多場次,

在嘉義大學景觀研究所進修,讓自

楊,從海邊到三千多公尺的地方都

至今仍是實力堅強感情緊密的好夥

己的景觀設計園藝專長更精進。閒

可見的植物,原住民會先種下臺灣

伴!

暇時騎著 Gogoro 電動機車探索大

赤楊,十年後就地取材再砍下來建

在 嘉 義 荒 野, 金 治 的 身 影 常

自然,隨心所欲地騎到遙遠的太平、

屋,他應也是期許自己能適應各種

出現在各種需要他的場合,如蘭潭

二尖山、中埔、關子嶺,甚至到日

環境,有不錯的功能性吧!回憶起

後山的解說,鰲鼓濕地賞鳥觀察,

月潭搭乘纜車俯視已有數百年高大

當時吳金治常常坐在教室後面陪伴

或是各種環境倡議活動等。之前曾

的殼斗科植物,若正值三四月期間,

大家上課,其中一堂蘭潭戶外觀察

參與暑期自然教育的兒童營,到近

可欣賞到開花盛景,雖有橡膠異味

活動,一群生態初學者在他的帶領

幾年來參與的長陪團,陪伴弱勢家

卻可吸引一些特殊昆蟲來造訪,也

下,興致勃勃、全神貫注觀察小徑

庭學童體驗大自然,從中學習成長

是令人開心的際遇。

旁的花草昆蟲,自然而然地引領大

萌芽,也期許長陪精心安排的活動

家踏入大自然美好的殿堂,猶記得

能讓參與的學童有更深入長遠的收

當時學習時的喜悅心情,至今仍十

穫。

分感激。而成員僅九人的三推,卻

提及如何讓荒野能走得更好更 久,吳金治覺得可以思考有何誘因

活到老學到老,目前吳金治還

可以吸引更多人參加活動,或許有 時邀約有名氣的人物或是與學校等 單位合辦,或將場地移到不同的地 方,或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等,以 期待有更多生力軍加入。最近吳金 治正在嘉義郊區尋覓合適的地點提 供總會參考,或許不久的將來就可 取得某荒地的監護與管理權以達到 荒野的宗旨,也讓嘉義夥伴們可以 攜手合作,長期深入體驗、持續守 護棲地,並提供環境教育及保育機 會,期待這個目標可以早日達成!

317

點將錄 嘉義分會

火的啟示錄 ― 專訪蔡江隆 文 / 曾芃棻(芃芃)

如果說原始人類依「水」得以維

更友善土地新氣象。然而就在與當

的轉捩點。人類不僅懂得用火讓身

行農法的施行並非此處高山生態變

生,那麼「火」可說是人類文明演化 體保持溫暖,用火來驅趕食肉動物

的威脅,更懂得用火來烹炙食物, 使其風味更佳,更易消化。

擅 於「 玩 火 」的 陶 藝 家, 同 時

也是荒野人的蔡江隆,從小就與廚

房裡的大灶有著極深的情感。「不

論是燒水喝、煮飯、炒菜、熱洗澡 水……通通都會用到灶」,蔡江隆說 道。長期的相處,讓小時候的他觀 察到火的各種樣貌,練就控制火候

的好本領,更在年長之後,選擇陶 藝成為一生的職志,與火進行一段 又一段的冒險旅程。

除了製陶的窯火,自然名「蔡

陶」的蔡江隆心中還有一把無形之

火 為 保 護 荒 野 熊 熊 地 燃 燒 著, 而 這一切起始於聽聞徐仁修老師的演 講。「蔡陶」為徐老師對土地的熱

愛、充滿使命感的言行深深所感動, 於是在 2007 年受邀成為阿里山太和 茶區的駐村藝術家時,除了結合茶 葉與陶製茶具的生活美學,也企求

能為當地行之有年的慣行農法帶來 318 點將錄

地居民相處過後,「蔡陶」發現「慣

質的原罪」,這片山上的耕作面目由

屬於自己的特色陶器」,「蔡陶」如 此比擬。

這樣的解說風格,「蔡陶」與同

最初的樟木、竹子,一直到近期的

為藝術家的一群荒野夥伴在第 13 屆

討生活的本能。該如何明確規劃土

年會以「綠色生活·相約諸羅」為題,

茶葉,皆源自平地人的需求,山民 地(例如:茶葉生產區或是森林保

育區)、陪伴協助山民有更多的工作 選項,在經濟與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是政府該做的事,而像荒野保護協

會這樣的生態團體應當敦促政府改 變政策,並非只是披露單一生態被 破壞的事實。

身為嘉義分會的創始人之一,

「蔡陶」最初加入的是解說組,在

的年會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該屆的

系列活動中最精彩的一場燭光茶 會,參與的夥伴透過親自捏陶燒製

茶具,悉心挑選的茶葉,輔以絲竹

樂音,百餘人或跪或坐在茶桌蓆間, 閑適地進行著天地人的對話。「這 是屬於嘉義分會的特色:荒野的性

格之中帶著些藝術性」,「蔡陶」說 起這段往事,眼中依然閃閃發亮。

談到協會邁向 25 年,「蔡陶」

那千禧年尚未到來的年代,綠色團

除了給予美好的祝福,同時也衷心

的資訊並不充足,但組員們本著對

擴大,行政工作愈發繁複,加上其

體不多,分會在草創時期環境保育 於環境保育的熱心、熱情,認真地 向總會來的講師學習,並在當地推

廣解說。在一次次的自然觀察,經 驗累積之下,漸漸熟悉在地的自然 環境與物種,發展出屬於當地的解

說風格,比如蘭潭後山、鰲鼓濕地…

的定點觀察、解說。「就像世界各 地的陶土、釉藥不同,都會創造出

提出了兩項期許:1. 隨著組織漸漸 他綠色團體的增加,我們應當回顧

初心,確認自己的理念,在公共政 策上多些發聲,讓民眾對協會有更

鮮明的印象。2. 親子團與荒野是很 好的結合,親子團在協會現行的組 織結構中已經越來越大,但應小心 不要流於育樂營的模式,各親子團 之間可以透過更好的交流,藉由設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計教案,讓荒野保護協會的核心精 神進入孩子的心中,使其成為懂得

自律,尊重山林,進而守護自然的 「小野人」。同時我們也要注意, 不要讓荒野保護協會成為只為高收 入者孩子服務的團體。近年來經由

企業的贊助,協會有了「飛蝶團」這 樣的小組,讓更多不同社會階層的

孩子能有機會接近荒野。就像「汝窯 這種瓷器之所以為人津津樂道,是 因為汝窯在當時燒制技術下,創造

出特有的東方美學意境」,「蔡陶」 點出每個時期都有其階段性任務, 荒野人亦當認清自己的方向,才能 更明確地向前走。

訪問結束前,「蔡陶」介紹了他

和夫人吳淑惠自建房子旁的一間小 屋,那是他一雙兒女烘焙窯烤麵包 的工作坊。望著小小的火光在窯中 溫潤燒著,正對麵團施展著美味的 魔法哩!我不禁想到荒野保護協會

的薪傳之火呢?又將如何延燒、如 何施展魔法呢?

319

點將錄 嘉義分會

種下人文一樹( 藝術!憶樹!億樹!) 的生態島鏈 ─ 盧銘世 文 / 吳柏翰

人生是擁有生命的每一天。與

人生一詞最為貼近的是生活,空想

著美好,不一定擁有美好的生活, 身體力行才有美麗人生。第一次和 盧銘世老師見面時,他如鄰居般和

藝術工作的盧老師,以觀察自然、 珍愛自然的角度投入到人與土地、 人與人心之間的微妙聯繫。

藝術的人文價值與環境保護之

氣的談吐,提到生活才是生命的重

間,是否有共同連結之處?盧老師

向平衡。

人都可能是無意間的消費者、破壞

心,他以荒野精神在生活裡尋找正 以人文藝術為基底共同發起創

立「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的盧老 師,1998 年和多位分會共同發起人

種下一棵荒野的小樹,2020 年荒野 繼續在嘉義茁壯的今天,許多的夥 伴一起在這棵樹下學習成長,以樹

之名、開枝散葉,欲聯繫起人與人 之間的情感與共識,建立起人文嘉 義的荒野。

真實的生命裡,多數的人都是

周而復始,規律地進行生活,思維 也侷限在最簡單的基本生命權裡,

甚至連自己的孩子也如此被養育者

影響。當生活環境被人類破壞殆盡, 崇尚自然文化的價值不被重視,人 的內心其實是另外一個荒野。從事 320 點將錄

提到:「對於大地母親,我們每個 者!儘管我們擁有許多對環境保護 的意識。先別說拯救地球這麼偉大 的目標!但也千萬不要仰賴英雄來 解救我們!我認為必須在自己的日 常中做一點能力所及的事,達到一

種正向平衡。文明社會裡,還存在 多少個濕地、棲地?除了少數未知 的荒山野地,大多已經被關注、進 行保護或爭取保護中。人居住之地

有別於荒野,但有多少曾被人利用, 已開發、墾闢卻又再次成為荒地的

生養、平衡生態。」

盧老師所提的正向平衡,是連

小角落都必須能有所行動。以生活 在市區的人而言,當大家一起動動

手,陽臺、門前小角落或頂樓空間 都可以種下蜜源植物,在美化生活

環境的同時,蜜蜂、蝴蝶來了;建 立起的小水生池,或許蛙類、蜻蜓 就在這裡繁衍了。以家為島,串聯 起生態島鏈,形成微生態圈;接著 社區聚落內凝聚認同,形成社區文 化,各社區聚落發展出友善環境的 共識,進而演化成自然人文的多樣

性,修補人與大地母親間的關係。 由生活認同藝術人文,擴大到認同 環境保護。藝術人文何嘗不是一種 崇尚自然的文化價值。

盧老師表示:「荒野團體人才

人文社區、農牧區,這些荒地也曾

濟濟不乏專業人士,對社會大眾是

造林、種蜜源植物、營造微生態水

是一種進入生活、向下扎根、關心

是大自然裡的荒野。人為介入種樹

生池……,讓已開發又廢耕土地不 被噴灑除草劑,有機會引領人們初 步領會自然之美,讓大地母親再次

有影響力的。再加上荒野親子團, 孩子與自然的聯結。例如:荒野週 週見、親子團團集會等的推廣,都 是很重要的基礎,守住好的基礎,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在跨領域的時代,除了常態性推廣

完成一件事」的精神,實現跨領域

無數的生命結合成生態鏈,生養之

的人,有機會知道荒野,認同荒野,

的人文區塊,種植芭樂、香草、稻

術家盧銘世老師:「只要有開始,

課程、活動外,想辦法讓不同領域 進而走進荒野。對於環境保護這件 事,有行動就不會產生無力感。」

2000 年 盧 老 師 也 展 開 實 際 行

動,「綠手指計畫」守護家鄉生態, 在社區進行「北回歸線環境藝術扎

根」,「村上村樹」、「生態島鏈」、 「情感種樹計畫」以樹之名和人文 美感進行連結。每年晚秋;呼應四 時節令,在秋收後冬藏前舉辦嘉義

聯結的美事。例如:土地友善耕作 米……的小農們、推廣不使用一次 性餐具的社會企業……,讓各領域 的人們能即席或文字分享,其無毒

農作故事、減少包材、與生態共存 等心路歷程,以「學」的概念讓不同

領域的人,能知道並一起分享,推 廣友善大地的概念。這些行動都是 對自然的正向平衡。

間,是一種聯繫。根繫於大地淨化

謝意,相約來年再繼續努力。共同

氣,樹幹連結了天與地,象徵生命

策展[草草戲劇節]以「一群人一起

就可能發展出蝴蝶效應,一個人拉

一個人,影響越來越多人。」環境、

生態、藝術、文化和生活,其實是 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種下一棵呼

喚你的樹」吧!每個人都種下一棵

小樹,就能串聯起人文一樹(藝術! 憶樹!億樹)的生態島鏈。

樹立於天、地及所有的生靈之

女兒節,感謝大地母親一年來的厚 愛!人與人對彼此之間的付出表達

間互相影響著。自然名為小樹的藝

土壤,樹枝、樹葉延展天際轉化空 生於大氣終於塵土,而一片樹林裡

321

點將錄 嘉義分會

細水長流荒野情 ─ 小蜜蜂(翁瓊玥) 文 / 香青

緣起

掠影

歲的時候,小蜜蜂和另一半大冠鷲,

任過一些幹部。在擔任解說組副組

定成為荒野的會員。這個決定,在

志同道合的夥伴,互相支持、陪伴

2002 年,荒野嘉義分會只有 4

在一次參加鰲鼓濕地的活動時,決

受訪的當下,才驀然回首發現:這 已經是 18 年前的事了。

加入荒野之後,小蜜蜂陸續擔

長、蘭潭後山定觀組組長期間,在 下,不管遇上什麼樣的任務,總能 在大家不計較、肯付出的無私大愛 裡,以很美好的團隊方式完成。

2010 年成立「諸羅小隊」,曾擔

任諸羅樹蛙組組長的小蜜蜂,最津

津樂道的是:這 10 年來,持續每月 一次的兩棲調查至今未停歇。在嘉

義市圓林仔、頂庄、香湖三個棲地,

每個月將觀察到的兩棲種類、數量, 上傳楊懿如老師帶領的兩棲志工調

查網。2019 年諸羅樹蛙大調查在嘉 義舉辦,分會還曾協辦這個活動。

除了諸羅小隊,目前小蜜蜂也

是嘉義長陪「飛蝶團」的團長。小蜜 蜂身為國小教師,又長期規劃和參

與荒野兒童營,於是在 2013 年,嘉 義荒野要成立長陪團時,理所當然

孩子們長大許多,不少人都能回饋 並幫忙帶領更小的孩子。飛蝶團每 年有不同的學習主軸或重點,未來

希望以 DFC 的模式,帶出孩子的自 信與能力。

分享

「在荒野認識了很多好朋友,

從他們身上也學到很多。」小蜜蜂

在受訪時分享了她在荒野印象最深

刻的兩個活動:一個是 2005 年在舊 酒廠舉辦的「荒野有情」生態展。記 得當時大家利用晚上、假日分工合

作,從討論到佈展,花了相當多時 間和心力,整個倉庫從廢墟蛻變成 一座宛若身著秋冬裝的植物園。一 群夥伴共同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生態展持續將近半個月,也獲得不 少迴響。

另一個活動是 2008 年荒野保護

協會 13 週年慶──「綠色生活 ˙ 相

成為必須網羅的人才。後來更因前

約諸羅」。三百人在星空下品茶,

辭地承接團長的責任。目前長陪飛

嘉義分會,辦起年會就是與眾不同。

任團長的健康因素,小蜜蜂義不容

322 點將錄

蝶團,已經長期經營到第 8 個年頭,

點燃希望燭光,果然充滿藝術家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當年為了找音樂、訓練開場節目,都投 注不少心思,不過回憶起來,滿滿的只 有開心!

此外,在荒野這許多的團隊和活

動中,「夥伴的互相支援、良好默契,

是讓會務順利運作並持續至今的主要原 因。而計畫的擬定可以穩定每一次的活

動進行,讓活動設計能順暢完成。還有 統籌行政和即時提醒的秘書,也是會務 推展的靈魂人物。」小蜜蜂如是說。

期許

關 於 協 會 成 立 了「 氣 候 變 遷 委 員

會」,在建構「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 目標上,小蜜蜂覺得最重要的是實際行

動,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動作,持續做, 就能發揮大力量。如何讓大家能將理念 化為實際行動,是未來還可以繼續努力 的方向。

荒野保護協會 25 歲了,小蜜蜂也

談到:「荒野關注的議題很多,想做的

事很多,如果能專注某個重要議題,集 中眾人的力量,結合大家的智慧,長期 經營,也許更能走出自己的特色。」

▲ 2005 年荒野嘉義生態展會議。

323

點將錄 嘉義分會

大自然的眼睛 ─ 李冰丹

「在進行夜觀活動時,如果不帶手電筒,我們會

文 / 方成意

咬人貓對這 20 年來,由疼惜這塊土地的心,進而

相信我們的眼睛看得見嗎 ? 會願意鼓勵孩子在黑夜中用

做到對居民推廣環境教育,並改變人們對環境價值的看

大哥於訪談中所提出的問句,點醒了我去反思,過去一

圓林仔社區推廣環境教育。他最初的想法是希望由最糟

自己的眼睛去探索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生物嗎 ?」冰丹 直以來看待事物的既成觀念。

咬人貓(李冰丹的自然名)在圓林仔社區經營了一

片「蛙蛙天堂」,目前該社區已為嘉義市推廣環境教育

著名參訪地點。每年五月的油桐花季,更是嘉義市民必 來造訪、打卡、到此一遊的生態社區。

324 點將錄

法。從最早的荒野嘉義分會創始團員,進而在自己居住 的環境來改造成最優質的環境。但怎麼做 ? 由一次出遊

至苗栗賞油桐花之旅給了咬人貓很大的啟示! 創造一

個優質的地方,除了維護大自然的環境外,還可以教育 地方不要破壞環境。圓林仔社區早期就已存在客家居住

文化,咬人貓與荒野建議以簡單的種樹(油桐花)活動

開始,串聯居民對「我們的社區很美」共同責任,鼓勵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居民在自己的家門前多種樹。5 年後,圓林仔社區開出

第一朵油桐花。開花的緣起了,就不會消滅……。

這些年,氣候變遷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也有更多的人願意一起來努力改善。咬人貓長期透過對

自然環境,生態與生物的觀察記錄,20 年來有著比其

他人更多的感觸及看法。「大自然是我們生命的起源,

最後咬人貓談及這些年荒野嘉義分會的親子團。

為了讓荒野能走得更好、更久,他覺得親子團的荒野教 育,並不只是為了陪伴孩子的成長,應可以再加強「人

與大自然議題」的學習,讓荒野親子一起從疼愛我們的 孩子,擴展到認識我們的土地,疼愛我們的土地。

在和咬人貓訪談後,我相信以後進行夜觀活動時,

讓孩子認識生命的啟源就是荒野」,藉由荒野保護協會

不帶手電筒,我們的眼睛會看得見,我們也會鼓勵孩子

進而尊重並學習、愛護大自然環境。

物,並用心去感受,耳朵去聆聽大自然所帶來的訊息。

活動,去觀察、認識我們生活周遭的環境、生態與生物, 一路走來咬人貓覺得在環境教育上,生活的連結是

在黑夜中用自己的眼睛去探索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生

最重要的一環。從小給了土地、自然環境的養份,長大 了自然會對土地有愛、有感情。因為喜歡這溪,自然就 會想保護這溪流,因為它是生活中的玩伴。

李冰丹 代表嘉義市參選

第五屆 國家環境教育獎 獲得 個人優等獎

「嘉義分會第六屆分會長李冰丹(咬人貓)

政府環境保護局張志誠局長表示:感謝李冰丹先

生態教育、社區推廣及倡議海洋保育等,結合融

圓林仔社區居民參與生態保育,尤其是在其擔任

,長期奉獻於生態保育,且將生態保育觀念藉由 入在地特色的環境教育課程,以觀察、實作體驗 及拍攝生態紀錄片方式,留下保育的足跡,帶領

民眾一步步的瞭解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嘉義市

生 20 年來致力於推廣環境教育,鼓勵其所居住

荒野嘉義分會長期間,推動與國際議題相關活

動,讓民眾認知我們所生存的地球正面臨暖化與 氣候急遽變遷危機。

報導來源 / 嘉義市政府環保局

325

點將錄 臺南分會

在荒野遇見農作的自然而然 文 / 曾畹鈞(喜馬拉雅貓)

初識荒野夥伴的招呼語,大約

釀著退休後的生態教育夢想,聽水

荒野臺南分會招募共耕團,尋找願

興而起,也或許是生命歷程中的難

叔生態教育農場」,就是這「在荒野

親近的夥伴,也與學校合作多元探

都從彼此的自然名開始,或者是隨

忘記憶,盧清瑞的自然名──「水

牛」便是源自於童年記憶裡農村生 活中的親情溫暖。

一提及水牛大叔的生態教育夢

想,話匣子像是沒有停止鈕的觸動, 從學生們在生態農場中的驚喜體 悟,到退休後堅持耕耘夢想的毅力

與期許,悄悄滑過的思緒,是懷念

牛分享著「關廟有塊田──水牛大

遇見農作的自然而然」基石,以「回 歸原點,重視根本」的農法,降低 對於後天過多技術的倚賴,卻也不

盡然天生天養,忽視市場性的需求, 透過草生栽培和妥善管理,可以讓

果園建立穩定草相,改善土壤性質、 減少病蟲害。

談著談著,水牛提起了生態教

往昔孩提時農忙生活的自然。

育農場的運作現況,它目前像是半

組及解說員訓練,同時也在心中醞

為軸心的教育理念,除了無償提供

在荒野,水牛參與了自然農作

▲ 田間務農。 326 點將錄

意帶孩子、進入田地耕作、與土地 索課程,運用農場的埤塘浮島、生

態池、樹林、體驗區等,陪伴孩子 了解大自然如何淨化水質、觀察水 生植物、野菜採食等。

退而不休,繼續為生態和環境

盡一份心,用教育佈下對自然溫柔

的情懷,萬物自然共生,這是與水 牛漫談時一直感受到的熱度。

個隱士,默默實踐著以自然和生態

▲ 野草採食趣側拍。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臺南分會

荒野中的美麗與傷痛 文 / 邱皖羚(冰河)

兩三年前,初次踏入荒野臺南

多年來,守護著三崁店的諸羅樹蛙,

一窺荒野這個神秘的組織。因為當

上,拍到大冠鷲、月光下的短耳鴞、

現任解說組副總組長,時常面臨人

駐他心裡。為了海洋保育,土撥鼠

望呢?他笑笑的說:「NGO嘛!

分會,是為了參加攝影分享會,想 時的我無法理解,哪來那麼多人? 又時常聚集?沒想到一腳踩入一條 不歸路,而且路上還有許多迷人可 愛的夥伴同行,其中一位就是自然

名為土撥鼠的謝忠良,如同他的自

然名一般,親切友善的形象,又有 著荒野人身上常見的氣質:熱情大 方、樂於分享。

土撥鼠隨身攜帶著紀錄工具,

透過他的眼睛,我們見到了許多的 美麗與傷痛。土撥鼠從小就喜愛青

蛙,這讓他發現大自然的美好。十

帶著路殺調查小隊穿梭在農田小徑 慘掛鳥網的生命,這些傷痛一直常 還喬裝扮演綠蠵龜,帶著小朋友們 唱唱跳跳,期待他們也可以成為大

自然的守護者。透過荒野保護協會, 和其他NGO團體合作,得以整合

更多資訊,將更多人串連一起。土 撥鼠認為,大自然需要被更多人看 見及了解才不易被破壞。目前他正 關心著港墘生態農場事件,想推廣

iNaturalist 的使用,透過生態調查, 讓政府看見這一片荒野之美,讓政

府理解這是一塊高超 工業科技也無法打造 出來的無價瑰寶。

土撥鼠在大學時,

聽了徐仁修老師的演

講而進入荒野,並受到 太太菊島小雲雀的鼓

勵,報名了第二期解説 員訓練,成為臺南荒野 解說員的一份子。曾擔

任三崁店定觀組組長,

力不足的情況,問他是否會氣餒失 大家都是志工,你也不能去強求,

要讓人家心甘情願的來,這是我們 要努力的,去吸引他們來、去影響

他們。」正是這樂觀、無私的良善,

讓身邊的夥伴如沐春風,同行荒野 的路上不孤單。

進行自然觀察的時候,發現書

本裡所描述的動物行為就在眼前, 那樣的生命力是紙本與影像無法百

分百傳遞。當土撥鼠描述著他與樹

蛙的相遇,眼睛裡充滿耀眼的光彩, 多令人感動。他總是第一個發現樹 叢裡的蜥蜴、黑夜裡的禽鳥昆蟲、

發現幾百公尺外的黑翅鳶。他總是 用那明亮的探照燈為我們指引,讓 我們跟上他的腳步,進入大自然,

進而保護大自然的萬物。荒野已是

他一生的志業,他心裡牽掛這片土 地萬物,即使它遍體鱗傷也無法棄 之不理,只能用無止盡的愛,來報 答大自然給予你我的恩惠。

327

點將錄 臺南分會

荒野裡的協力與陪伴 文 / 曾畹鈞(喜馬拉雅貓)

在加入荒野親子團之前,對於荒野

參與其中,讓他發現不論是大人或

在臺北工作,甚至連南一團的招生

的狀態,縱使一整天的活動下來,

與親子團的認識趨近於零,更因為 說明會與面談,都只有媽媽紫茉莉

(林盈秀)參加。而紫茉莉與荒野 的緣起,是在陪伴當時大班的天狼 星參加音樂班時,在媽媽們對話中

聽見「炫蜂的有趣」時,悄悄埋了對 於荒野親子團想望的種子。

之後因緣際會加上報名後的漫

陪伴是人際間最難以取代的互

漫等待,三年級的天狼星終於經由

者初衷於溫暖的一份心意,但能持

點。至今 8 年,Mountain 和紫茉莉

動。相伴同行,或有共同目標,或

「炫蜂」,搭起一家人和荒野的起

續在人生路上共同成長,分享一路

及孩子們攜手走過荒野裡的協力與

中收穫最為豐碩的是親子間的陪伴

茉莉是奔鹿,而最年幼的小蝴蝶也

的喜怒哀樂,是極為難得的。而其 與伴侶間的同步。常言道:「相愛 容易,相處難」,感情涉入愈深的關 係裡,經常就是千千結的狀態,但 是,荒野保護協會裡這樣關係緊密 的夥伴卻不在少數。

南一團林俊成(Mountain)和紫

陪伴,目前天狼星已經是翔鷹,小 已經是炫蜂。回想起最初參與荒野

親子團的期許。紫茉莉說:「未來, 孩子們將面臨的是飛躍的年代;從

小若能擁抱自然,不管到哪兒,都 能擁有歸屬感」

對於自然的歸屬,是天性,只

茉莉及孩子們(天狼星、小茉莉、

是在都市叢林中,人們常在壓力與

裡的一個家庭。聊起和荒野保護協

小孩可以同時在協力與陪伴中找回

小蝴蝶)是至今仍然協力相伴荒野

會的機緣,爸爸 Mountain 說,其實 328 點將錄

忙碌中遺忘,而親子團希望大人與

這份原始的單純。Mountain 提到,

小孩,每個人都可以處於忘情投入 體力上或許有些負荷,但是充盈心 中的卻是無可取代的滿足,這大概 就是分享的快樂吧。

除此之外,親子團更大的亮點

是父母與子女的同行,一起參與, 但又不像個別家庭生活一樣封閉,

孩子會遇見許多和自己一起參與活

動的家庭,其間的互動,甚至包含 與導引員之間的溝通,都讓每一個

家庭可以「易子而教」,這樣的影響 力其實是涓涓細流,效益無窮。紫 茉莉也分享了天狼星的改變,其一

是跨出自己內心的侷限,其二是與 父母的相處,他開始會以表達意見

來代替「孩子氣」的情緒反應。這些 或許不必然是荒野親子團的成果, 因為情緒和感受原本就人人不同,

即便親如家人,也要一方願意說、 另一方願意聽才能互動,東方社會 不習慣和家人坦白感受,也因此家 內衝突不斷。而荒野親子團群體生 活的同心協力及感受付出的真誠,

都是讓親子間願意溝通的極大可 能。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臺南分會

陪孩子走一段荒野人生 文 / 曾畹鈞(喜馬拉雅貓)

當孩子漸次成長,父母在他們

的人生歲月裡留下的印記,哪些是 溫暖、深刻的呢?

若用相同的問題問父母,大約

進入多數父母心中溫柔、快轉的記 憶,都會是小小孩時期的Q嫩與天 真無邪吧?

蘆葦──劉碧華和多數荒野人

一樣,有種春日和煦的溫暖,即便 是初次碰面,都讓人可以放輕鬆的

話家常,也或許因為如此,和蘆葦 的對談裡,我看見另一種含有無限 深意的想像,關於陪孩子走一段荒 野人生。

蘆葦會接觸荒野保護協會,導

因於先生加入了荒野臺南分會,只 是剛開始因為工作忙碌,並未積極

參與相關活動。一直到孩子小學三

蘆葦分享了「兒童長期陪伴」

年級,才開始展開親子一起徜徉於

裡難忘的記憶。在短短的相聚裡,

開啟了「親子相伴走一段荒野人生」

看到孩子們對於生活環境周遭的驚

大自然間,一起探索荒野的秘密, 的起點。當孩子一路順著荒野親子

團的分級─由炫蜂團經過奔鹿團逐 步成長,蘆葦也從單純為同行家長

的身分,延伸到參與荒野工作團隊, 甚至肩負起社團幹部的任務,親子 間朝著相同的方向前進,卻有著不 同的領略與體悟。

孩子在荒野逐步累積的養分,

需要很緩慢的消化才會在日後的人 生中潛移默化,但至少她相信對於

大自然與夥伴(人際)的溫柔相伴, 對 孩 子 來 說 卻 會 是 即 刻 的 感 受。 那已經在凡塵俗世間紛擾過日的大 人們,會怎樣找回生命裡的真摯與 溫暖呢?蘆葦持續參與的荒野臺南

「曾文溪綠色環境走讀行動」 兒童

長期陪伴計畫中,讓人感受她對孩 子堅定的關懷,也讓父母了解孩子 成長的歲月很短,卻是影響往後極 為重要的時間,這世界從來不是完

美的無菌室,有好就有壞,人與人 之間的交會往往不可預期,卻可能

蘆葦帶著孩子們認識生長的地方,

喜,其實某種程度而言,是生活與 鄉土和環境的脫節,即便是生長在 鄰近曾文溪的沿岸,或許對於他們

而言,「曾文溪」只是個課本上的 名詞。

在「兒童長期陪伴」期間,當

然也有著矛盾與掙扎,兒童長期陪

伴計畫是荒野夥伴們一路從規劃課

程、募資及擔任志工導引員等工作, 看見孩子的欣喜與改變,自然是難 以替代的收穫,但這個過程卻也伴

隨著困擾,夥伴畢竟不是專責老師, 也不是孩子最親近的家人,不免對

於特殊狀況的孩子有著找不到著力 點的低潮感受,幸好這些處於低谷

的情緒往往很快地會被溫暖的感動 淹沒。荒野臺南「曾文溪綠色環境 走讀行動」兒童長期陪伴計畫至今 依然用心於每一份可能的機緣,期 待為每一個不期而遇的孩子,埋下 感動與付出的種子。

終身銘記。

329

點將錄 高雄分會

跟我走!帶兒童在荒野行走的月綢姐 文 ‧ 圖 /曾愛媜(光澤蝸牛)

李月綢,是一位令我非常好奇的荒野人。

某次,我參與兒童自然觀察班的戶外活動時,看見

月綢姐帶領孩子在大自然遊玩,她那悠遊自在與遊刃有 餘的姿態讓我印象深刻。

邀約訪談月綢姐時,她客氣地說:「我又沒做什

麼大事,都只是些小事,不用採訪我啦!」但其實她在

荒野服務的時間已經有 17 年,更有著 30 年以上幼教經

驗。月綢姐不僅是荒野第二期解說員培訓班的成員、也 是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分會兒童自然觀察班的資深講師。

究竟,是什麼樣的初衷與熱誠,讓她持續不斷地專注在 荒野兒童教育的領域呢?相信你也跟我一樣好奇吧?

在與月綢姐的訪談過程中,她提出了四個令人印象

深刻的觀點:

「為孩子留下一個生存空間」是月綢姐在荒野持續

付出的理念;「專心、用心,就是專業」是月綢姐在帶

領過程的精神;「愛與尊重」是月綢姐給孩子最重要的 觀念與態度;「觀念推廣從教育開始」是月綢姐對於荒 野兒童教育推廣的主軸。

(一)為孩子留下一個生存空間

「等我們長大!」是月綢姐從孩子口中聽到最感動

的一句話。

在帶領兒童自然觀察班的過程中,讓她印象最深刻

的,是與孩子們一同響應、聲援後灣護陸蟹、拒絕財團 330 點將錄

蓋飯店的活動,當整個開發案因環評未通過,確認開發

案將必須延宕時,孩子跟她說:「開發案就繼續延,等 我們長大,延到我們長大後就更有力量去保護。」

這些孩子在為生物爭取生存空間的同時,也是嘗試

著為自己爭取未來自然空間。

(二)專心、用心,就是專業

在帶領活動時,千萬別忘記初衷是什麼。

活動是要玩得無法無天?或只是好玩?還是有教

育意義?

「用心」並帶出有意義且好玩的活動是辛苦的,但

以「為孩子留下一個生存空間」為出發點,當你專心、 用心做事情時,遇到困難就會想辦法解決,當你想辦法

解決困難時,就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這就是專 業。

(三)愛與尊重

如果沒有愛,如何會尊重生命?

大人們在給予孩子知識時,常會忽略了孩子真正的

需要才是更重要的。

帶領孩子走進自然,一起玩一起觀察。沒有知識的

包袱、自由自在的玩耍、在大自然體驗,從內心去感受, 愛上大自然,爾後尊重生命,再關注環境,繼而行動, 這才是真正的兒童自然教育。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四)觀念推廣從教育開始

在活動中帶領孩子思考,對於大人而言,也是一個

反思的機會呢!

從生活中的現實面向引領孩子走入大自然,反觀並

思考自己在生活上對待自然環境的態度為何?人類對大 自然的貢獻是什麼呢?

人類一直以來都是依賴著大自然才能生存下去。

自然萬物奉獻著自己,讓所有生物才能有食物得以

生存,而人類的奉獻呢?

當人類過度使用大自然的環境時,如何讓環境休生

養息?

人類常常做了過多的事物,讓自然變得不自然,忘

記初衷。

荒野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情是保護棲地,只要讓環境

恢復原始不受干擾的狀態,生命自然就會回來,這就是 荒野。

聽著月綢姐娓娓道來,她並不是因為尋求掌聲才持

續奉獻,讓人好奇,那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牽引著她?

「我在慈濟學到把職業當作志業,讓自己可以在服

務過程轉念,從過程付出的快樂中,使自己有源源不斷 的正能量,把能量給予自己並傳遞給孩子與他人,是自 己可以不斷持續在荒野的動力。」

「志業,是自己想做的,是否有掌聲沒有關係,我

只是做自己可以做的。」

訪談尾聲,月綢姐語重心長地說: 「我老了,快

六十歲,體力也不行了,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來為兒童 教育付出,繼續傳承下去。」在這句話裡,感受到她對 於兒童教育的重視。

終於在這四、五年裡,有一位有毅力跟著月綢姐一

起走的荒野林玉玲夥伴,分擔了兒童自然觀察班的傳承 重擔繼續往前走。

「跟我走 !」

月綢姐中氣十足的一句話,道出她的行動力,依然

撼動著我的全身細胞。

荒野兒童自然教育,我也想一起走,你呢?

她的答案是:轉念後的快樂,醞釀成正能量

▲ 高雄分會兒童自觀班至七股鹽田體驗。右一為李月綢老師;左四為林玉玲老師。 331

點將錄 高雄分會

透過環境教育實踐環境行動 ~ 巒大杉( 鄭弘杰 ) 文 / 邱韻璇(小米)

巒大杉,人如其名

多年前,大夥兒下班、放學後,

聚集到荒野高雄夥伴秀卿姐的家, 圍坐在客廳裡,自在地聊著這一個 月選讀的書籍。記不清我們讀了幾

本書,但有個畫面卻異常清晰:本 名鄭弘杰的巒大杉每次都從背包裡 搬出一本本的書籍,跟大家分享相

關的段落或概念。「巒大杉連讀書 會都很認真啊!我每次來都會想到 他書包裡重重的書,也督促自己記

得讀書」參與讀書會的其他夥伴笑 著說。如今,即便讀書會已停止多 年,但夥伴們圍坐在昏黃客廳裡的

笑聲與熱切討論群書的情景,仍是

記憶猶新。巒大杉,就是一個認真 且樂意分享的夥伴。

雖然筆者認識巒大杉很長一段

時間,但對於他這個自然名的來由

卻是陌生的,好奇之下詢問,巒大

杉說:「巒大杉又名臺灣杉木,這 種樹沒有單一樹種群聚的原生林,

只存在於中低海拔到高海拔與檜 木林等其他林木混生的原生林。彷 332 點將錄

彿隱喻這種樹能和其他樹種和平共

解培訓課程中,參與了許多對話及

同他人和諧共處的個性契合,於是

大地震大面積崩塌九九峰為例,論

榮,不會聚眾結黨營私,與自己能 選擇『巒大杉』做自然名。」誠如他

所言,巒大杉這「植物」的特性,的

確與巒大杉這「人」的個性及做人處 事態度相吻合。不急不徐、溫文堅 定,是與他有互動或共事經驗夥伴 們的共同印象。

以終為始,以陪伴及教育

作為環境行動的實踐

荒野是一個志工大家庭,與許

多伙伴一樣,巒大杉加入荒野也有

其因緣。「當年婚後多年喜獲麟兒 時,恰逢臺灣發生『白曉燕命案』重

大刑案。當時,有感於『意外與明 天不知哪個會先降臨?』心中希望

深刻的自然體驗,例如「以九二一 天然災害與人為破壞對自然環境的 影響」論辯、「協助梨山阿寶為原生

種樹木更新果園除草」與「在小奇萊 步道赤足步行、擁抱神木」等自然 體驗,這些活動逐步建構了巒大杉

的環境倫理觀及對環境行動上的實 踐觀點。

成為解說員之後,巒大杉也參

與了許多荒野的活動,並開始反思: 單次解說活動可以對參加群眾產生 多少影響?發揮多大自然環境教育 效果?又如何能進而帶動環境守護 行動?

2005 年 4 月,他受到荒野高雄

能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因此,當在

炫蜂團黃鸝(張黎凰)團長邀請擔任

友》一書中,描述荒野炫蜂團的活動

荒野親子團活動。在陪伴孩子的初

書店看到李偉文醫師《我的野人朋 時,便決定加入荒野保護協會成為

會員。」從高雄分會第九期自然觀察 班開始,巒大杉接續完成荒野高雄 分會第六期解說員訓練課程,在六

導引員時,更進一步引領家人參與 衷下,透過各種不同的活動與教育

體驗,慢慢地改變原有與獨子「冷

杉」的緊張關係。在荒野的親子教 養觀念浸淫下,巒大杉與太太雲杉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從易子而教、視他人之子如己出、

翔鷹等四個不同階段的環境行動教

這樣的一句知易行難的描述吧!

欣賞孩子出發、練習與不同年齡層

特的環境守護價值內涵,關於環境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在紀律與慈愛間協調平衡、懂得從

孩子對話。潛移默化中,親子關係、 家人互動,不再嚴肅緊張,逐漸轉 變為和諧、輕鬆的氣氛,從傳統親 子教養進化到現代教養。

在參與親子團的同時,除了親

子關係的明顯轉變外,他對於「有

效的環境行動教育」也有更深入的

育薰陶,看見孩子們身上培養出獨 教育效果的問題,逐一從綠色種子

萌芽、成長、茁壯、開花、結果的 實踐過程中,豁然開朗。原來最有 效的環境行動教育,必須從小與親

子教養結合、從體驗到行動、按部 就班、從小扎根,長期培養。」

對於巒大杉來說,若要用簡單

體悟。巒大杉說:「在炫蜂團服務

的話語分享這十幾年的最深體悟,

孩子們,歷經小蟻、炫蜂、奔鹿、

從理解開始,理解從愛自己開始。」

期間,隨著十幾年長期陪伴、引導

應該就是「教養從陪伴開始,陪伴

志工團體的經營,是一門大學

問。是組織經營志工,還是志工經 營組織?常聽聞志工組織的人事互

動複雜、志工其實是最貴的人事、 因不同的立場或利益而爭鬥不休的

故事。人的問題,需要智慧看待、 解決。

在 這 十 多 年 來, 巒 大 杉 在 荒

野裡,從解說員、導引員、團長、 複式團長、分區副總團長、分區總

▲ 2019 年 4 月 27 日田寮土地立牌儀式,人物自右起雲杉(巒大杉夫人江彩秋)、巒大杉、理事長月梅老師、冷杉(巒大杉公子 鄭宇欽,也是田寮土地所有人) 333

團長、總團長、會員代表、理事、 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等,擔任各種 不同志工職務,參與各種層級經營 決策,與夥伴們共同處理各種人事 物的疑難雜症,也累積了一些經驗

與心得。這些經驗與心得,筆者是 十二萬分地認同。

因不便由筆者詮釋這些精要的

分享,便以分類的方式,整理分享 給荒野的志工伙伴們參考。

荒野保護協會已邁入第 25 年,

相信有許多堅持環境理念與無悔付 出的夥伴仍在其中努力,巒大杉的

故事及經驗分享,只是為下一個 25 年邁開了前進的步伐。一個人走得

快,一群人走得遠,環境仍需長遠

的堅持關懷,而與人的溝通與共事, 則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關鍵。

關於整體組織:

「志工組織應該是個合法、講理、搏感情的生態系」 「志工組織的經營原則是志工自治、自給自足」

關於志工本身的態度:

「一位快樂的志工不問別人做了甚麼,只問自己可以做甚麼」 「志工不是打工。」

「志工組織的職稱頭銜是用來服務的,不是用來指揮控制的。」

「志工管理沒有從屬關係約束所以難,志工經營沒有對價利益約束所以高。」 「志工帶領從關懷開始。」

關於環境教育與行動:

「環境教育最終目的在行動實踐。」 「沒有行動的學習等於不曾學習。」

「環境守護行動是一種生活習慣而不是一種高尚的情操。」 「環境守護行動要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

「環境守護行動切忌淪為環保流氓或環保皇帝。」

334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高雄分會

在大自然中找到屬於

自己的位置 ─ 邱韻璇 文 / 高大芳

小米(本名邱韻璇),一位喜

小樹之歌》一書裡奶奶說的話。是

環境教育成為她的生活中心,

歡唱歌、熱愛攝影的城市女孩。在

的,這樣一個充滿原則、理性的女

從荒野保護協會身體力行的解說志

某次下班開車返家的途中,她從廣

孩,卻在大自然中毫無保留地顯露

工,投身環境教育的職場。

播上聽到高雄荒野保護協會第四期

了自己浪漫且感情豐沛的一面。

解說員的招生訊息,禁不住好奇心, 報名參加。

荒野協會解說員的訓練,打開 力及熱情,有了環境的覺知與敏感

很快就會額滿,小米事先打了電話

度。筆者認識她以來,高雄分會的

到協會確認有無名額,聽著對方說

解說組組長重擔,便一直由她擔著。

自己竟然是頭號報名者。

「自然觀察,是細節裡的大文 章。擺在眼前的所有事物,不盡然

此? 我 們 曉 得 萬 事 萬 物 都 互 相 效 力,彼此得到益處。當海洋、溪流、 奔跑,人類怎麼會有萎靡、消失的 一天?

是你所看到的樣子,要多一點推敲, 願你我皆能在大自然中找到屬

多一點觀察,多一點細節裡的關注,

初進入協會,她一開始取的自

多一點接觸的次數,或許才能大致

然名不是小米,而是河馬。就像環

一窺個生命之間,些許的交錯與相

境演替一樣,自然名也隨著個人認

互關係,也或許,才能講述一點點

知與發展,從河馬、雨滴到小米,

自己與自然相遇的精采故事」小米

最終,「小米」在荒野中找到了屬

說。

於自己的位置。

在 自 然 萬 物 中, 何 嘗 不 是 如

森林仍在,動物自在優游、飛翔或

還有名額時,小米放下了心中的石 街的高雄分會報名。後來才知道,

遠」小米常用這句話勉勵彼此。

了這位城市女孩對於大自然的想像

原本擔心這樣性質的訓練課程

頭,隔天便迫不及待地就奔向重慶

「一起走,才能走得久,走得

於自己的位置,就像透過荒野覺察 自己內心的小米一樣。匯聚每個人 的小小能量,一起為這環境做些什 麼。

小米將自己從城市女兒轉變為

「當你發現美好的事物時,所

有趣野人的歷程,轉化在荒野每一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給任何

場的解說活動及推廣教育中,甚至

你遇見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

她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與志同道

能在這個世界自由地散播開來」小

合的夥伴們一起設計有趣且深富意

米常常在個人介紹詞中分享《少年

義的環境課程,進而出版書籍。 335

點將錄 高雄分會

在荒野中快樂前進的忘憂草 文 / 黑色素   圖 / 四眼天雞

引導孩子學習「愛的行動」與能

動,忘憂草相信,大自然自有其能

然,發現自然之美,並思考自然的

人與環境之間,即便在日常生活中,

不停地做播種工作,等待種子在孩

始點自我精進,他說:「如果爸爸

力的成長,是一種共同探索的過程。 也常見不平衡的狀況發生,而面對、 處理這些狀況,便是自然智慧增長

量帶給人們轉變的力量。這樣默默 子心中發芽的一天。

高雄分會兒教組伙伴組成飛

的過程。忘憂草本名劉明智,他喜

熊團執行長陪計畫,所有工作人員

開對立。他總是勉勵自己「忘憂」,

熊」。某次,飛熊團在美濃雙溪母

歡快樂地和人對話,喜歡創意,拋 進而改變人與人之間,可能相看兩

厭、停滯不前、互有衝突的狀況, 期能積極的活在當下,創造新的可 能,並向自然趨近。

忘憂草在荒野的起點始於 2007

年,當時他與女兒一同加入親子團, 之後陸續參加親子團導引員、解說

員、推廣講師、兒童引導員培訓。 從 2011 年起,更參與高雄分會「兒

童教育組經濟弱勢兒童長陪計畫」

活動,並在 2013 年接任兒童教育組 組長至今,忘憂草始終保持著「我

們一起快樂玩,我要先忘憂」這種

輕鬆又「盲目」的態度,一路不曾懈

怠地承接各群組的環境教育體驗活 動。

自稱為「大熊」,稱呼孩子們為「小 樹林活動,有小熊隨意摘取樹葉及 樹枝屢勸不聽,為了讓小熊能體會

接近我,如此自然便能引導孩子學

習……。想要培養愛的幼苗、關懷 的幼苗,要具備影響人的能量,自 己心裡也先要有這樣的種子」。

凡人總會有煩惱,忘憂草常用

下,問小熊的感覺如何?小熊說很

大自然走去,接受大自然的療癒。」

拔樹葉也會很痛的,只是樹木不會

山神、大海傾訴。我去爬山時,會

小熊商量,讓忘憂草拔他的頭髮一

痛,忘憂草藉機教育他:樹木被硬 說話表達出來。小熊接受了,並且

記在心裡。後來聽社工轉述,這位 小熊在學校裡,看見同學摘樹葉, 會上前阻止,告訴同學樹木也是有

生命的,我們要愛護它們。聽到這 樣的回饋,忘憂草和伙伴們非常感 動,很慶幸自然的種子在孩子心中 發芽了。

忘憂草總是面帶笑容地來荒野

子要經過多少次的自然活動之後,

懂、沒有壓力;跟每一個孩子對等

336 點將錄

找他,當你知道我是快樂的,就會

大自然來為自己解憂。

做事,跟孩子、伙伴說話不分大小,

便能養成獨立的思考能力與環境行

媽媽臉臭臭的,我們可能也不會去

樹木也是有生命的,於是忘憂草跟

「盲目」之說,是因為不計較

名利與收穫。沒有人能精確計算孩

重 要 性, 把「 忘 憂 」當 做 是 一 個 起

好像自己也是另一個孩子,讓人易 互動。期望自己能引導孩子接近自

他自述:「不快樂時,我會往

「我不會向人倒垃圾,但是我會對

先敬山,敬告山神今天是幾年、幾

月、幾日,忘憂草來這邊拜訪祢, 如果有打擾的地方,請原諒,保護

我,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然後 我就會走得很快樂。」

經過大自然洗滌及療癒,忘憂

草總能重新找回快樂的力量,再把

這個力量帶回日常生活及志工工作 中,為工作團隊營造快樂氛圍,期 望以良性磁場互相影響,讓工作能

順利進行,成果愈來愈好。以大自 然為師、為心靈道場,這是忘憂草 的──荒野修行。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宜蘭分會

因為承擔,所以豐盛美好 ― 湯譜生 文 / 馮佩茹

「南湖大山」阿湯哥有著精采

幸雯)等資深夥伴相繼與荒野遇見。

本名湯譜生的阿湯哥是宜蘭荒

不同的生態保育主題來吸引更多民

宜蘭慈心華德福的老師、BD 農法

大學旁的「大雅書店」公共空間開辦

的斜槓人生。

野分會的副會長、解說組召集人、 的農夫、社區大學講師。在學校孩

子們稱呼他「譜生老師」,在荒野的 夥伴都稱他「阿湯哥」。「阿湯哥」 是荒野宜蘭分會的開朝元老、最資 深的志工,此次訪談等於重新翻閱

了荒野宜蘭分會的歷史。1999 年,

曾經身為陽光之子(墾丁國家公園

解說員聯誼會)的阿湯哥,回到家

鄉 2 年後,接到徐仁修老師及李偉 文醫生的招喚後,便著手開始籌備

荒野宜蘭分會。他與夥伴方正璽(目 前在臺中分會)兩人開始起草分會 的籌備,一路默默耕耘。最初在宜

蘭高商借到一間畫室,開始辦起「週 二荒野見」。那時,來聽講座的人 總是稀稀落落,聽阿湯哥說,人少

的時候一、二位,多的時候十來位。

隨著這些資深夥伴們相繼透過

眾認識荒野協會,接續又借用宜蘭

「自然觀察班」課程,又再招募了一 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這些前輩成為 宜蘭荒野分會的開拓先鋒。這幾位

發各界理解雙連埤生態保存與復育 的重要性,最後終於在多方努力下 成功守住雙連埤濕地。

對於雙連埤濕地,阿湯哥一直

護」、「友善耕作」便成為宜蘭荒野

朋友課程」、「綠色博覽會荒野館」 等活動,三年後,終於催生了荒野

宜蘭分會,直至今日,宜蘭分會已 走過十七個年頭!就這樣阿湯哥一 路走來,累積了如此厚實的志工經 驗,難怪只要上過阿湯哥的解說員

課程,無一不折服阿湯哥的博學, 不管天文地理、人文生態、環境保 育都難不倒他!

一 路 走 來, 阿 湯 哥 對 於 2001

的收集、議題的倡議到與公部門的

老師)、罔市(林憶秋)、菁芳草(王

地的開放性討論、群體的參與,激

童營隊」、「宜蘭社區大學與自然做

育種子教師研習營」、「清寒公益兒

也因為「週二荒野見」的不間斷,現

亮旻)、邱錦和老師、黑熊(賴建呈

埤三贏的可能性,藉由對雙連埤濕

思考著:守住了,但荒野宜蘭分會

年搶救雙連埤濕地的任務印象特別

任分會長徐爸(徐朝強)、亮旻(何

專家學者進行公共論壇,研討雙連

「老夥伴」合力推動「雙連埤環境教

這樣的推廣講座,就算是來聽講的

只有一個人,他們還是照樣開講。

邀請在地居民、地主、政府單位、

深刻,從最初的抗爭、陳情、資料 合作,他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著公共

議題是否有「非贏即輸」的另一個可 能。他和夥伴們結合宜蘭社區大學

還能為這塊土地做什麼?「棲地圈 前期對雙連埤的願景與目標。阿湯

哥和老夥伴們的想法是單就荒野一 己之力來守護雙連埤,力量是單薄

的、是不夠的,應該號召更多人來 參與,才能永續發展。於是在荒野 夥伴們的支持下,「雙連埤環境教

育基地」便扮演起敦親睦鄰、教育 推廣的重責大任。雖然生態教室在 濕地徵收前為平息地主的抗爭,荒

野夥伴曾一度撤出,但從 2010 年開 始,荒野結合緯創人文基金會,以

「租借」方式再次向宜蘭縣政府取 得公有閒置空間的經營管理權,致 力棲地復育、環境教育的推廣及當

地 友 善 農 耕 的 推 動。 這 10 年 來, 荒野帶著農友一起去各地認識何謂 「自然農法」、「友善耕作」,鼓勵

337

農夫們從慣行農法轉為友善

耕作,協助農產品的銷售, 也積極與在地小農契作,從

一開始羅阿公的友善地瓜開 始到如今愈來愈多的友善小 農們,這份堅持與等待已看 見一些成果。而基地除了培 訓志工外,也提供學子更多 認識家鄉自然的機會,每年

點將錄 宜蘭分會

荒野有情,教育有心 ─ 陳清枝

邀請弱勢照護單位前來進行

文 / 童心善(水青岡)

公益課程。透過創意多元的

管道重新構築在地居民對於 腳下這片土地的認同與凝聚 力。

「 我們的 base 還不夠大,如果

下一代、下下一代,是會看到成果

意識,能夠認知到人為力量的渺小,

宜蘭分會創會會長,面對志工提問

好奇阿湯哥一路走來,

有夠多的人對於環境、氣候變遷有

續至今?答案或許就在他曾

絕對不足以對抗大自然,那麼就有

是如何懷抱這份熱忱,並持 提及的一段話:身為資深志

工的心念就是願意承擔責任 與相信初心終會傳遞。每一 次的經驗都是學習,透過一 次一次的累積,個人的成長 經驗會更加豐厚與開闊。所 以,他很享受當志工的每個

當 下, 喜 歡 與 志 工 夥 伴 們 一起工作,更喜歡看到志工

們透過親身的行動感受到溫

度、進而認同這份理念、懷 抱共同的願景,而影響更多 的人。阿湯哥所信仰的生活

哲學是用真誠與開放的態度 來豐富自己的生命與傳遞美 好的價值,這就是他走在荒 野路上始終不變的初心。

338 點將錄

足夠的力量去撼動其他人的想法、

也有機會改變他人的態度、行為。

荒野,只是人還不夠多;而教育, 是 荒 野 最 重 要 的 一 環, 只 要 我 們 不斷的堅持信念,一直做,我們的

的。」被大夥兒暱稱為阿枝校長的 如何堅持初心時,給了這樣的強心 針。

教育專業體系出身的陳校長,

心之所向的教育桃花源不在體制

內。離開學校後,創辦了森林實驗

荒野 25 周年特刊

小學,帶著混齡的孩子,透過大自 然的引導,傳授孩子們五感體驗的

課程。也因緣際會的認識荒野,透 過關心參與宜蘭在地的道路拓寬、

土地開發、濕地保育等環境議題, 跟著夥伴們一起紮實的打下基礎。 擔任分會長的六年中,更與來自其 他地區的夥伴一起關心離島馬祖、

澎湖、蘭嶼、綠島的環境生態,一 路走來更加確認環境教育一定要從

小扎根。離開分會長職務,阿枝校 長回到實驗教育的路上,陪著人文

中小學的孩子們渡過一段段衝擊的 童年。

這兩年,阿枝校長面對失去親

人的傷痛,仍秉持著以往的信念「找

對方法,解決問題」:與自然對話,

同體大悲。透過大自然的療癒力量, 學習以自然的「慢」看待各種議題。 然而,堅持的力量依然穩定的持續 著。

在另一位好友校長的邀約下,

三位好朋友成立了野菜學校,期望 透過野菜這樣的主題,讓大人小孩

一起認識這些不起眼但卻極具教育

長環境,以及環境變異造成的影響,

惜周圍環境。野菜是先民面對自然

論。面對地球暖化、空氣品質不佳

意義的植物,並進而學習關心、珍 的智慧,向陽的腎蕨根部有著可幫 助解渴的球根;竹芋和姑婆芋都有

個「芋」字,姑婆芋的大葉用來包魚

肉,竹芋的根卻富含澱粉質;山蘇

帶入環境保育以及生態平衡的討 等等各種因人類干擾產生的問題,

野菜學校回歸原始,從基本功開始, 誠摯的歡迎所有朋友一起來認識!

那麼大一株,哪個部位最好吃?還 有馬告,原住民食用的臺灣胡椒, 到底長成甚麼樣?它的味道如何? 從認識野生植物開始,連結植物生

339

點將錄 宜蘭分會

默默綻放的愛 ― 菁芳草 文 / 林姝均(蒲公英)

多雨的蘭陽平原上,有一株蔓

生多年的小草,總是棲身在陽光未

及的陰溼角落,默默吸收涵養水份, 將豐沛能量轉為光亮,綻放一串串

愛的花葉。她是宜蘭分會人稱「一

姊」,也是正港宜蘭「一解」結訓的 資深伙伴 ── 菁芳草(王幸雯)。

因為一場演講,受到徐仁修老

師的啟發,使她決心加入荒野志工, 守護日漸消失的自然美景。也在平 日工作之餘,找到了投身奉獻的園 地,成為見證宜蘭分會成立的創始

會員。有趣的是,身為宜蘭第一期

解說員的她,笑說自己其實從未服 勤,反而後來在特工坊發揮幼教專 長,用「愛」走出一片天。

當我們問起回首荒野來時路,

有什麼難忘的回憶,她先是露出一

抹微笑,喝下一口熱湯,才若有所 思地緩緩道來:「我在荒野最值得

一提的事蹟,應該是長陪吧!」向 來行事低調的她,此刻眼中卻閃著 光芒。

原來,多年前的某一天,她接

到分會長徐爸來電,詢問是否願意

接下協會長期陪伴學童進行環境教 育的計畫,身為幼教老師、喜 歡孩子的她,二話不說立刻答

應了。經費申請到了,但是人 呢?於是她找上重視自然環境 教育的大里國小簡主任,結合 分會有志一同的志工、炫蜂團 的大蜂以及幼保科的學生們,

共同組成了一支隊伍,2011 年

3 月,就在宜蘭最北邊的學校 ── 大里國小正式開跑了。第 二年,服務對象更擴及大里、 大溪、梗枋三所濱海學校,並

取名為「飛魚團」,於是這群大 飛魚就帶著小飛魚們,展開了 長達四年驚奇又難忘的旅程。 340 點將錄

每個月一次的團集會,以「愛、

生活、學習」為主題,設計豐富的

課程,引導孩子打開自然之眼、感 受自然之美。從龜山島到太平山, 從馬崗潮間帶到雙連埤棲地,他們

帶著孩子走出漁村,上山下海,在 蘭陽平原留下許多足跡,看見不同 的風景和文化。也到蘭陽博物館尋

寶、討論外澳開發議題、參加荒野

年會演出及交流,擴展孩子的視野, 關懷他們賴以生活的土地。在這當

中也可看見菁芳草的堅持:「我們 每年一定會帶孩子去淨灘,每次活

動也會教他們自己動手做午餐。」 她期盼這些在海邊長大的孩子,能 夠學會照顧自己,進而成為愛海護 海的小小尖兵,在第一線守護美麗 的藍色家園。

兩年前退休的她,現在有了新

的圓夢計畫,每週往返臺北學習園

藝治療,為的是「希望未來有朝一

日,有一塊地方,可以好好跟孩子

們工作。」數十年累積的教育愛, 在她身上展現無遺,溫暖的笑容綻 放著,一如春夏裡靜靜開花的菁芳 草。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花蓮分會

荒野是通往童年的祕徑 文 / 陳美齡(飛鳥)

如果童年是一個人最純真的時

光,那麼踏進荒野的陳雍青,就像 走進時光隧道,回到童年,那個剛

上小學,跟著媽媽在學校的小雍青, 只要沒有上課的午後,一個人在校

園,一會兒到池塘撈魚、抓烏龜, 一會兒揮舞手中的學生帽,撈了一

帽子的蜜蜂,自己又驚又喜!玩累 了就躺在樹下的水泥地,陽光隨著 樹葉篩下一身光影,伴著微風睡著

了……。這些畫面至今想起仍鮮明 不已,整個校園都是他探索的遊樂 場,後來隨著求學階段漸漸遠離了

大自然。直到來到花蓮,好友帶他

來到荒野,加入荒野,花蓮蔚藍的

至被破壞時,也能激起孩子保護自 然的心,化作環境運動的力量!

雍青在荒野十幾年的時光,另

一個最大的收穫就是結識了一群好 朋友,一個人可以完成一件事,但

是一群人,可以一起完成更多事, 這些夥伴的生命故事,對環境的態

度,深深影響著雍青。好友於此, 理念相同,一起成就,一起義氣相

在工作的轉換下,雍青卸下花

蓮副分會長職務,進入校園職場, 也進入更大的荒野,經常領著班上

的孩子與家長,假日走進森林,感 受自然的變化,童年探險時播在心

中的種子,已茁然成樹,時時傳遞 著對自然的喜愛,而荒野的滋養也 融入在雍青日常教學中。

雍青說荒野就是一群好朋友的

挺,一起為環境發聲。在荒野大家

行動,好朋友的革命情感,這群朋

身上學習到的,也想傳達分享給其

要的時候,只要登高一呼,他會隨

互相學習,互相滋養,從這群朋友 他朋友。

友在這邊,自己的心也在這裡,需 時回應、隨時接軌。

天空、自然的環境,童年那熟悉的 感覺,再度回到了生命裡。

雍青最舒服快樂的事,就是在

荒野與孩子相處,沒有想給孩子很 多知識的框架,單純的帶他們走進

自然,接觸自然,就是用這樣的想 法跟孩子溝通,自己也樂在其中。 有時候就想跟孩子做一樣的事,但 自己裝做不會,孩子就會爭相說明

該怎麼做,孩子教大人,孩子會獲 得很大的成就跟快樂。喜歡在歡樂

的氛圍中,讓孩子親近自然、喜歡 自然,期許有一天當環境改變,甚

341

點將錄 花蓮分會

溫文儒雅的智明老師 在荒野圓了自己的夢 文 / 蔡明娟(星空)

從小在鄉下長大的彭智明老

推廣講師的組長一職,雖說自己接

擊,爬樹、爬竹子,純真的童年時

時間執行到校演講的工作,但在協

師,童年時,以植物種子做子彈射

光, 大 多 是 在 大 自 然 裡 自 由 自 在

下組長後,幾乎沒有時間在非假日

發展,無疑地要繼續走向教育,推

助分會秘書執行 Google 表單及修改

必須持續的。回想剛加入花蓮分會

的玩耍。大學選填志願時,以為水

在地版的主題及文字檔,可說是不

切,直接就填了,念了才知道原來

間,重新與童年時,在大自然裡的

資源與環境工作學系跟環境關係密 跟自然環境相關的很少很少。

畢業後,到環境工程單位工作

好幾年,童年時心裡那顆親近自然 的種子逐漸萌芽,於是開始自然觀

察,對於不熟物種就用相機拍照, 查閱資料自修。為了對自然觀察更 上層樓,遠從桃園舟車勞頓到荒野 保護協會總會,進修自然觀察班及

21 期解說員課程。於是,他重新與 童年時光連結起來。後來,更想多

認識我們生存的環境,報考了東華 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碩士班, 舉家從桃園遷居花蓮,開啟了與花 蓮分會的緣分。

溫文儒雅的彭智明在花蓮分會

裡,扮演著安定的角色,他謙虛的

說自己不是號召型的領導人,而是 一個很好的跟隨者,用自己喜歡的

方式,默默的、紮實的做,接下了 342 點將錄

智明老師思索未來花蓮分會的

遺餘力。在花蓮分會將近 9 年的時 歡樂時光連接上,身為一位國小的

老師,將荒野中學習的知識與經驗, 融合在各個學科及生活,潛移默化 的傳遞給學生,希望在每個孩子心

裡,種下一個關懷生活環境的種子, 更期待這顆種子未來發芽成長、茁 壯,為我們的環境盡心力。

廣講師、兒童教育、解說教育都是 時,能幫忙協助教育推廣的志工真

的很少,一路走來,現在已經增加 了很多很棒的志工,當然分會應該 廣納更多元的群眾加入,建議各組 持續舉辦活動,擴大邀約非同溫層 的夥伴,持續在臉書及多元媒體曝

光,讓更多人知道荒野,希望在參 與荒野的自然體驗後,一起加入關 心地球、保護環境的行列。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花蓮分會

遇見心中的孩子 與孩子一同成長 文 / 陳美齡(飛鳥)

陰 天 微 雨, 傍 晚 時 分, 與 禚

一起不斷的成長。看著孩子專注聆

八年前昌麟帶著孩子嘉原到花蓮市

遇見自己內心的小孩,想要跟著學

昌麟一家相約,這樣的天氣,恰似 區,尋找荒野的辦公室,一樣的天 氣,只是一晃八年過去。

從最初到花蓮參加解說訓練,

期待孩子能在自然中啟迪身心,到

這八年來,昌麟在花蓮南區玉里, 開始了玉泉寺的定觀、夜觀、荒野

玉里長陪、荒野小學堂、自主發起 海邊或公園撿垃圾,依時節在花蓮

南區,一家人跟大家分享走進自然, 共同參與協助玉里地區的推廣演 講,也開啟花蓮分會在玉里設下定 點的開端。

昌麟原來的初衷是想把在荒野

的收穫,分享給孩子,用最直接的 方式帶著孩子一起探索,一起重新

認識這個世界,一起好奇的驚呼!

聽的神情,那一瞬間,昌麟彷彿也 習;學習跟孩子再一次經歷童年,

▲ 禚昌麟夫婦

學習成為一個父親,只是這一次在

時隱隱向妻子沛穎透露出擔心的焦

實際的行動,呈現在孩子面前,沒

「不要擔心沒有人來參加,最少一

荒野,有許多好朋友一起陪伴,用 有太多言語的制約,不帶道德的框

架,用行動以身作則,自然的展現

在生活中。在過程中,昌麟時常一 邊整理一邊思考:「我要帶給孩子

什麼?」在那些互動情感交流下, 父親的角色也在此時具體呈現,從 沒準備好到點滴累積,跟著內心的 小孩一同成長蛻變成真正的爸爸。

一路走來,昌麟淡淡地說,那

些挫折都一樣,令人深刻的是過程, 從沒有到有的過程,如同幾米的繪

本《 地 下 鐵 》, 當 女 主 角 在 走 進 地 下鐵時,看不見的雙眼,取而代之

慮,樂觀的沛穎,總會笑盈盈回應: 定有我跟 2 個孩子,嘉原、圓圓,

還有和玉姊,我們會有 4 個人!」 妻子開朗的鼓勵,也是昌麟這一路 最大的支持。

每一次活動的籌備,從備課找

資料,聯絡前置作業,到活動後的 分享省思,孩子在一旁跟著感受參

與,在荒野的滋養下,看見一件事 的完成,需要很多人的力量,共同 努力才能呈現,這樣的過程就是學

習,孩子自然也跟著荒野一起長大。 在這條路上,昌麟有妻子沛穎

的是更清晰的感知,像辛波絲卡的

的鼓勵同行,才有現在的一切。體

/自己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心境

工作家庭中,達到舒服平衡的狀態,

詩句:「我們何其幸運/無法確知 確定是美麗的,但不確定讓一切更

美麗,收穫也更不可預期。性格內

斂的昌麟,在認真備課的當下,不 安的心情時常獨自在內心演練,有

現與自然生命美好互動,在生活與

現在也希望能分享這美好感受給所 有的朋友們。走進荒野的昌麟,圓 了一個父親的夢,也圓成了一家人 的圓。

343

點將錄 花蓮分會

熊爺爺, 就是一本生態故事書

文 / 蔡明娟(星空)

多 年 前, 因 為 一 場 徐 仁 修 老

驗,感動更多人,教育無法立竿見

荼的展開,擔任分會長一職,卻讓

受感動,只是當時還在學校任職教

我們就能期待著這顆種子總有一天

熊爺爺在訪談中輕描淡寫的帶過,

師的演講,本名熊帆生的熊爺爺深 官,只能贊助成為荒野保護協會會

員,為環境盡一份微薄心意,沒想 到這個會員身分,讓熊爺爺跟荒野

的緣分,一牽起就是 21 年,其中還

影,但愛環境的種子一旦埋進心裡, 會萌芽成長,一起為我們生存的環 境共同努力。

熊爺爺說在這個生態界裡,人

有 12 年擔任花蓮分會的分會長,幾

只是其中的一個群體,不該放任自

了。

他物種的生存。這次新冠肺炎疫情,

乎退休後的精彩歲月都奉獻給荒野 熱愛攝影的熊爺爺,隨時隨地

都在捕捉有故事的畫面,分會裡只

要熊爺爺的演講,場場座無虛席, 熊爺爺以擅長的攝影手法,加上幽 默風趣的故事呈現,不僅整個會場

笑聲四溢,同時也令人記憶深刻。 熊爺爺說在荒野保護協會裡最重要 的工作,就是要讓參加的人有深刻

的體驗和感動,唯有如此,才會吸 引人繼續往荒野裡走。因為愛上荒

己的慾望無限擴大,甚至侵擾到其

讓全世界大都會的人都隔離在自己 家裡(stay home),原本人們鋪上地 墊野餐的公園草坪,現在都能見到

松鼠、鹿、野鴨等野生動物大方地

群聚,悠然的曬太陽。BBC 也報導 碳排放和空氣污染迅速減少,面對

這樣的改變,人類真該好好思考, 如何跟自然環

境保持平衡了。 熊爺爺是

野裡的純真美好,感恩大地孕育的

被當時分會的

生活的這塊土地,才會真正的願意

三顧茅廬的邀

一切,才會開始有意識的關心我們 開始為地球變得更好而努力。花蓮 分會一直在為推廣教育、兒童教育 等默默耕耘,去年開始更加強化解 說教育的運作,利用更多戶外的體 344 點將錄

專 職、 志 工 們 請 下, 才 接 受

分會長的職務, 當時很多環境 議題正如火如

一向樂觀開朗的他,染上憂鬱症, 但臉上表情盡是當時面對腦力、體

力與壓力的無奈苦笑,回顧這一段, 熊爺爺忽然感慨的說,荒野已經 25 年了,除了繼續往前走,也應該回 顧一下,多年來我們在環境議題上 的作為是好還是壞,而不只是做完 而已。荒野保護協會及花蓮分會除 了繼續現有大地守護方向,對推廣

教育、兒童教育、解說教育等環境

教育的宣導,絕對是不能停下來的, 熊爺爺也會繼續用鏡頭記錄這塊土 地上發生的點點滴滴,繼續不斷的 分享並感動更多的人。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臺東分會

不斷學習! 給孩子及夥伴做最好的陪伴 熱愛與親子教育的期待,始終懷抱

動設計,因此,在夥伴的信任與支

最後大家選定秀山國小作為東一親

重擔,同時,為培養未來團務的續

著理想,清晰地擘劃未來的發展。 子團的秘密基地,甚至將所有的小 為了讓孩子能在大自然中學習

並能參加童軍的訓練,2010 年增盈 和夥伴在臺東創立炫蜂團,自此展 開了人生奇妙的旅程。

在臺東籌備炫蜂團之初,荒野

保護協會臺東分會並無定期活動,

蟻團、炫蜂團、奔鹿團、翔鷹團及 整個複式團的團集會活動空間都規 劃出來了。在眾人的協力及老天的

保佑下,順利於 2010 年 6 月 19 日 招募 25 名小蜂及培訓導引團隊而成 團了。

成 團 後 的 路, 並 不 是 一 帆 風

認識荒野的人不多,會員年紀介於

順,夥伴們仍有許多理念需要磨合。

但堅信「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情時,

二年激勵夥伴們勇於承擔工作,我

國小三至五年級,更是屈指可數。 全世界的人都會聯合起來協助你」

的信念,每個月都開一次籌備會, 雖然只有少少的幾個人,但夥伴們

仍積極討論如何吸取其他炫蜂團的 經驗及如何利用現有人脈來發布訊 息,讓更多人知道在臺東將成立荒 野炫蜂團,並以創建部落格來記錄 籌備情形的方式,吸引更多有興趣 的夥伴能認識這樣的團體。

歷經了幾次開會討論、到雲林

接受導引員基本訓練、邀約當時南

區副總團長巒大杉到臺東分享導引 團隊的經驗,夥伴們基於對環境的

文 / 張增盈(臺灣土狗)

第一年仰賴非家長的志工甚多,第 們嘗試了很多方法,也希望團集會 的設計能融入更多在地的特色。在 成團第一年的南區大露營中,以原 住民的服飾與舞蹈進場,贏得滿堂

采, 加 上 小 蜂 的 紀 律, 初 試 啼 聲 即備受肯定,因而榮獲「最佳創意 獎」。

第二年,本以為能持續、穩健

持下,一肩挑起奔鹿籌備團團長的

任人選,團集會時,除了親自陪伴 五名小鹿年紀的孩子外,也極力邀

約臺灣烏鴉鳳蝶(盧慶文,臺東永

安國小老師)來協助設計適合五名 小鹿的課程。

期間,巒大杉召集南區的夥伴

籌備翔鷹團時,增盈也抱著既然帶 領了夥伴進入荒野,就要全力來陪

伴夥伴。因此,在繁忙的團集會、 探勘之餘,仍不畏艱辛地一大早從

臺 東 出 發 到 高 雄 和 夥 伴 們 學 習, 回到家時,往往已是深夜。透過這 樣的學習,更了解親子團的樣貌並

不斷思索適合臺東及不同階段孩子 的活動設計。增盈於東一團成立後

第三年擔任複式團長兼任小蟻團長 時,仍規劃會外會,以讓小鹿有更 完整的訓練。

過去,由於得到的祝福及協助

地經營團務,但在七月的相見歡時,

甚多,也在團務的經營上成長很多,

再是原來融入團體的小蜂,處處和

於回饋的心態,在南區總團及親子

當年升入奔鹿年紀的小孩,已經不

導引員作對。增盈因為是高中老師, 深知這些孩子亟需適合的團體與活

在職場或家庭都受益不少,增盈基 團總團服務,一直到去年孩子離開 親子團後才卸下所有的工作。

345

點將錄 荒野的專職

暢談荒野十四年的點滴與目標 文 / 黃雅湞

圖 / 紫嘯鶇提供

午後和紫嘯鶇(謝振東)約在臺

果然在畢業那年順利考上志願役,

四年在急救康輔社裡的經驗讓他感

陽光緩緩灑落在身上,紫嘯鶇娓娓

務,在那裡開啟了不同的視野和學

後,決定自己要以「服務社會」做為

北分會,坐在天井下的一張木桌旁, 說起自己和荒野的故事。

最後分發到臺東志航空軍基地服 習之旅。

父親早逝 自小獨立

立定志向 服務社會

成長中,身為長子的紫嘯鶇一肩扛

鶇開始思考自己要的工作究竟是什

的磨練,培養出紫嘯鶇對事物主動

隊裡繼續服務和深造,抑或回到過

可能是父親早逝,在單親家庭

起家庭的責任和壓力。也許是環境 積極的個性,因為他認為既然有要

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以及助學貸款, 那麼人生就應該提早規劃準備,因 此在大三時就開始準備預官考試,

在退伍前開始找工作時,紫嘯

麼?軍中長官希望自己能夠留在部 去曾經實習與打工過的凱悅飯店? 還是參加觀光文化組的公職考試? 幾番摸索後,紫嘯鶇發現自己最熱 愛的工作還是社會服務,過去大學

受到助人的快樂和滿足,幾經思考 工作志向。

立 定 志 向, 開 始 找 工 作 的 同

時,紫嘯鶇與當時也是解說員的女

友參加荒野的活動。紫嘯鶇笑說, 那時的他只是單純喜歡大自然,對

於生態是一竅不通,就這樣參加了

幾回活動,偶爾當當活動的「柴可夫 司機」。一次在偶然機會下參加了 徐仁修老師的攝影展與專題演講,

主題是「邊陲東部」 ,聽著徐仁修老 師說起花東地區的人文、自然和生 活環境,邊想著自己在臺東服兵役 的景色和感受,紫嘯鶇感覺到自己

心裡有一部分被徐老師的演講深深 打動了。

另一個堅定他決心的是,某次

346 點將錄

荒野 25 周年特刊

與解說員們回到十分外婆家,看到

兒時常玩耍的景觀因為生態被破壞 而變得面目全非。紫嘯鶇為自己再

也找不回童年的單純美好時光而難 過,加上自己在社會服務的知識上 不夠專業,面對社會上的弱勢族群 和層出不窮的案件,心理也不夠堅

▲ 黃一峰(左),謝振東(右)。

強能面對,所以當看到荒野保護協 會有執行秘書的職缺時,紫嘯鶇直

覺這個工作就是他能實現服務社會 的機會!

讓生命發光 ─ 把志業轉向職業

2002 年 加 入 荒 野 擔 任 執 行 秘

書後,主要是會員服務、志工服務 及協助理事長的工作,也因常常需 要處理有關協會內部的各項工作, 甚至因為兼任總機、需要回應民眾 打來詢問有關荒野的大小事。短短 三個月荒野保護協會的歷史、發展 和活動等事項,紫嘯鶇都瞭若指掌

了!面對充滿挑戰性的工作內容, 紫嘯鶇原先和其他前輩一樣抱持著 做到做不下去時就走的想法。後來

進到荒野後看到來自不同工作崗 位、不同家庭背景的志工無怨無悔 亦無酬地幫忙各項推廣活動、環境 教育活動。紫嘯鶇說自己被深深感

秘書、主任、企業合作經理、公民

能有效阻止人類對森林、棲地的開

說 道:「 這 些 看 似 不 同 的 職 位 其

協會並無屬於自己的一塊地。然而,

教育部主任和現在的副秘書長,他 實都是在協助組織領導階層、各志

工群組以及秘書處部門間的溝通協 調。」曾經有一次的弱勢兒童營活 動,擔任志工的大學生在營隊中看

到經濟弱勢兒童的真實生活和都市 經濟條件佳兒童間的對比,給予他 們無比的震撼,不敢相信在小小臺

灣裡居然有落差這麼大的生活條件 與態度。志工大學生們的回饋和反 思讓紫嘯鶇更相信:有能力去回饋 有需求的對象,過程更能使自己有 所成長和收穫,有能力就要想辦法 去改變,創造更多的價值!

身體力行,潛移默化

在荒野的歲月裡,紫嘯鶇他認

動和影響了,希望能把自己心中的

為自己在荒野裡自我學習和成長很

務社會」的理念,就該接受這份工

是將環境保護理念落實在生活中,

志業轉為職業;既然心中認同「服 作帶來各方面的挑戰和磨練,思考 自己如何幫組織創造更多的價值, 態度的改變,面對工作的態度也不

再是「想走隨時可以走」,而是將其 視為自己志業的心態轉換與成長。

紫嘯鶇曾在荒野擔任過執行

多,結婚有了兩個可愛的孩子後更

希望自己能身體力行讓孩子能在潛 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熱愛自然、保護 自然。

荒野的長期目標是能效法日本

「龍貓故鄉基金會」的方式擁有棲

發,紫嘯鶇表示一直以來荒野保護 即便透過別人捐贈或認養,受制於 目前相關所得稅、贈與稅及遺產稅 的規定,讓荒野在邁向這個目標的 起步上就格外謹慎。

紫嘯鶇說但這打擊不了荒野對

於土地永續圈護的決心。荒野現階

段期望能先效法日本「里山倡議」對 於生物多樣性、自然生態與農村地

景的和諧並存,透過「對土地友善」 的方式,提供平臺向民眾推廣採購 用生態或自然農法種植的農產品,

鼓勵農人投入生態或自然農法的行 列,當農人們願意拋開慣行農法,

減少農藥、除草劑的使用,基本上 也是棲地保護的觀念萌芽,當選擇

生態、自然農法的農人越多,土地 便愈益健康,動植物自然會慢慢回 來!目前他也因為親子團北二團關

係,已在宜蘭、關渡參與這類型農 地守護推廣和行動,荒野各地也陸 續都有此類型守護行動,希望能先 將這樣的理念影響更多的人,讓我 們生活的土地更美好!

地或森林,哪怕是一塊小小土地都

347

點將錄 荒野的專職

一份 30 歲的禮物, 卻成了獻給自己一輩子的志業 文 / 何星瑩

「那年我 30 歲,想說給自己一

個生日禮物,投履歷到荒野。」12 年前,莊育偉正值一般認為不能再

任性的年紀,然而,他卻毅然辭去 環境工程公司的工作,來到荒野擔 任專職。

這份 30 歲的生日禮物,聽起來

像是到荒野工作,但更深一層的意 義是──為棲地保育盡一份力。

關注環保緣起童軍團

回顧自己和環境保育團體的相

知相識,育偉說,最早並非荒野。 17、18 歲參加童軍團的時候,他和 其他團員,就曾被學長拉去幫忙鳥

策倡議與專案執行,都是保育部的

工作範疇。其間,最重大的專案, 就是濕地植物庇護中心的成立。

莊育偉表示,那是全世界第一

會在關渡辦的各種活動,「解說導

個,也是唯一一個以「水生植物」為

都有參與到。」育偉說。關渡自然

心當時設有萬里、噶瑪蘭兩個站,

覽、交通指揮、搬器材,這些我們 公園後來在這些人手上催生,並且 啟發了他對環保團體、環境正義的 關注與熱情。

育偉和環境的緣分一直都在,

主的庇護中心,意義重大。庇護中 暫時收容原棲地被破壞的臺灣原生 水生植物,進行保種同時做生態調 查和研究。

保育部當時的另一項重要成

即使是念完書,投入職場,也是在

果,則是開始籌組棲地工作委員會。

司任職。30 歲那年,他選擇從後端

或是干擾,就要把計畫書丟到這邊

處理環境汙染物與廢棄物的環工公 的環汙處理,走向前端的環汙預防, 加入荒野,並且以落實棲地保育為 目標。

和荒野棲地保育部一同成長

目 標 明 確, 莊 育 偉 進 入 荒 野

後,便成了保育部專員。

「那時候,保育部剛成立一年

多,做的事情很雜。」小從民眾家 348 點將錄

裡有動物出沒,大至企業合作、政

「某個分會要做某個東西的復育,

來。」過去在做棲地守護的工作時, 大多是各做各的,有時候會相互質

疑作法。育偉說,他們認為,籌組 棲地工作委員會後,就可以進行討

論。但是因為每個棲地背景不同, 內部委員未必知識足夠,所以也計

畫邀請外部專家學者,來進行指導, 如此就能擬定出具共識的計畫。

然而,初期實行起來,成效並

荒野 25 周年特刊

沒有很好。討論並取得共識的想法

「到那邊之後,你就得拋開臺

院。」因為三餐自理,雜貨店來回 2

莊育偉說,當地人對外地人和保育

然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但育偉說:

沒有真正實現,不過,當時的棲地

北觀點,變成用在地的觀點去看。」

地守護工作的資訊交流平臺,還有

團體誤解很深,加上宜蘭縣政府把

工作委員會,至少成為各個分會棲

內部委員的訓練平臺。育偉說:「但 還是期望能像當初設想的那樣,不 要只是來工作報告而已。」

擔任專職 1 年又 4 個月後,育

雙連埤徵收回去時,和地主發生不 小的衝突,間接也讓當地人對荒野 沒有好感。

但是,要做任何守護和保育,

偉因為家庭因素,決定重回老東家

「一定要深入在地、知道在地在想

暫時和荒野告別。

什麼?」

工作。卸下保育部副主任的職務,

回鍋營造雙連埤

2012 年 9 月,莊育偉重回荒野,

說好以一年為限,支援宜蘭雙連埤

生態教室的營造。沒想到,一年拖

到了兩年、兩年拖到了三年,一直 到了現在。

育偉說,關於雙連埤生態教室

的案子,由於荒野早先已經和宜蘭

縣政府、緯創人文基金會簽約,不 能不做,所以準備離職的負責人找

什麼以及讓在地人知道我們想守護 剛開始嘗試辦蚊子電影院,播

小時,煮菜和買菜是必學技能。雖 「這裡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工作經 驗,可以從無到有,真正建立與成 就一些事情。」隨著越來越多專職

進駐,他重心轉移回臺北,變成定 期回去教室支援活動與執行棲地工 作。

藉環教之力行守護工作 「荒野承租生態教室的最大目

魯冰花一類的電影,結果沒半個當

的,其實還是在保護雙連埤。」育

幫他們修電視、阿公的車卡在菜園

這是荒野決定租用生態教室的一大

地人出現。「後來我們就改變策略: 去幫忙、買他們的菜,還有跟他們

喝酒、聊天。」經過兩年半土法煉 鋼以後,鄰里關係終於建立起來。

雙連埤生態教室慢慢上了軌

道, 也 開 始 有 了 其 他 專 職 加 入, 「我們都戲稱這裡是少林寺廚藝學

偉指出,為了長期進駐、就近守護, 原因。

雙連埤濕地是一個被嚴重干擾

過的水域。1996 年左右因土地徵收 的爭議,使得水域被浚深、湖水排 乾,甚至被放草魚,導致難得的濕 地生態系統瓦解、水生植物消失。

上他。計畫是撐到他們找到新的專 職,估計是一年時間。

關於答應的原因,他說:「也

是在履行當初離職的承諾:總有一

天會回來幫忙。」畢竟薪水砍半,還 要常駐在一個所有事情都要自理,

必須身兼水電工、木工的地方,如 果沒有支持荒野的義氣,和對環境 保育的熱情支撐,應該很難堅持下 去。

在雙連埤的工作,除了規劃生

態教室的空間利用、設計與辦活動

以外,最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就 是莊育偉口中的「敦親睦鄰」了。

▲ 雙連埤營造工作。 349

為 了 恢 復 原 貌, 他 們

2017 年開始計畫在雙連埤的

保護區境內設置水生植物庇 護試驗區,先逐步完成庇護 試驗區,再將水生植物迎於 試驗區內育種,待族群穩定 方有機會有回娘家的一天。 會用這樣的手段,是因為棲 地已遭破壞亟待復原,再加

上地目為「保護區」的緣故, 縣府不敢輕易的大動作,因 此採分階段的方式進行。

好事多磨,雖然縣府同

意,針對居民也開了兩次說 明會,但營造的費用卻沒有 著落。多次周旋後總算開始

著手進行營造,「原棲地的守 護與原物種的復育」是目前

荒野在雙連埤的重要工作之

一。「保護區水岸營造好了, 下一階段就要說服縣府,將

保護區另一塊土地改造成原 生植物保種區。如此藉由民

間團體的手,與縣政府合作, 逐步把保護區恢復到以前生 態最豐富的樣子。」

即使知道環境教育對

荒野來說也相當重要,但每

每談到棲地守護與保育工作 時,都可以明顯感受到莊育 偉更加濃烈的熱情。

雖然說是 30 歲的禮物,

卻更像是獻給自己一輩子的 志業。

350 點將錄

▲ 於生態教室前認真說明的育偉。

荒野 25 周年特刊

點將錄 荒野的專職

守候荒野, 秉持初衷一路同行 文 / 王國倫、施美妃

空氣,無所不在

荒野保護協會於 1995 年正式運

作,從一開始的成立期、組織期, 到現在共有 11 個分會與 1 個籌備處 的規模,每一個荒野的不同階段都 有曾月美的身影。

卻在關鍵時刻提供建議與提醒,正

如她的自然名──「空氣」一樣,看

弟弟輪流回大溪老家看顧心所掛念

或缺。

能在工作與家庭中取得平衡,而下

似安靜不顯眼,卻無所不在地無可

不比較,不計較的人生哲學

從荒野保護協會成立初期到現

自然名為「空氣」的曾月美曾為

在,歷經了很多不同的階段與內部

常常需要碰觸化學藥劑,造成手部

比較與計較,在沒有分別心的狀態

彩繪玻璃的藝術工作者,由於工作

的職業傷害,思考著轉職的同時, 因緣際會的從室友口中得知荒野保 護協會這個機構,本著對大自然的

好奇與喜愛,在荒野成立第一週時, 就加入荒野成為志工,從事志工服

務 4 年後,轉職成為荒野的正式員

工,扮演職稱雖清楚,實質工作內 容卻五花八門的總務與行政工作,

舉凡物品採買、配備的出借收回、

期刊印製、活動策劃與準備,大大 小小瑣碎的事項都能在她的手裡妥 善處理完成。

第一次見到月美是在荒野特工

坊所舉辦的服務活動中,人群裡的

她,靜靜參與活動的進行,話不多,

動,雖然租屋在臺北,仍會和 2 個

人事的變遷,「對於所付出的不做 下,就能無所求的快樂投入」這是 曾月美的人生哲學,也是她能樂在 荒野的原因;只要協會對於棲地守 護與環境教育的理念不變,就能想 辦法克服每個階段性任務,對於環 境保護的初衷支撐著她一路走來。

而看到每個工作同仁與志工們一起 為環境努力,堅持崗位,是她最大 的成就感。

工作與家庭取得平衡,

的父母,「知道自己要什麼」,讓她 班與假日能到大自然發發呆,更是 她最喜歡的放空時間。

人生短暫,持續努力就對了

從事環境保護工作,不能避免

的是看到對於大自然的人為破壞,

不論是把樹砍掉種塑膠花或是剃光 山頭種植高山蔬菜,都是讓人心痛

與挫折的,但是秉持著「希望能讓人 瞭解環境除了孕育動植物之外,對

每個人,更有著緊密的關係與影響,

用心愛這片土地刻不容緩」的信念, 讓她能始終如一的熱情投入,不論 世事如何變化,能做的就是為環境 保護持續努力。

對人與自然,付出同樣的尊重 協會裡的工作常常需要加班,

而月美為了能更瞭解各群組,也會

在空閒之餘盡量參與各群組的活 351

晝間,蟲鳴鳥叫昂揚;夜裡,萬物低鳴迴盪。 不同時期及場域的聲景記錄,正為環境永續而發聲。

25 周年特刊 ─ 荒野聲景地圖連結 https://www.sow.org.tw/25annual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發票捐贈

郵局劃撥

帳號:18724292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線上捐款

購物時告知店員您要捐贈雲端電子 發票,口述愛心碼「8999」或出示下 方條碼,即可將發票捐給荒野。

掃描左方 QRcode 即可連至線上捐款頁面,依循頁面的步驟, 即可完成線上捐款。或至捐款網址 https://reurl.cc/1oQOap

荒野保護協會官網

https://www.sow.org.tw/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 (CIP) 資料 荒野同行 , 共好二五 : 荒野保護協會 25 周年特刊 / 劉建隆

總編輯 . -- 臺北市 :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 2021.09

352 面 ; 29.7×21 公分

ISBN 978-986-87941-5-3( 精裝 )

1.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2. 自然保育 367

110016127

荒野保護協會 sow_taiwan

Get in touch

Social

© Copyright 2013 - 2024 MYDOKUMENT.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