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歷屆-社會 Flipbook PDF

7年歷屆+3回全真模擬+題題詳解+解題影音

1 downloads 111 Views 17MB Size

Recommend Stories


Porque. PDF Created with deskpdf PDF Writer - Trial ::
Porque tu hogar empieza desde adentro. www.avilainteriores.com PDF Created with deskPDF PDF Writer - Trial :: http://www.docudesk.com Avila Interi

EMPRESAS HEADHUNTERS CHILE PDF
Get Instant Access to eBook Empresas Headhunters Chile PDF at Our Huge Library EMPRESAS HEADHUNTERS CHILE PDF ==> Download: EMPRESAS HEADHUNTERS CHIL

Story Transcript

立即

掃描

※107~ 110 試題若已非新綱知識點,會標示舊綱字樣

P.3

第 1 回 113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P.19 第 2 回 112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113學測 真人解題

P.35 第 3 回 111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112學測 真人解題

P.52 第 4 回 110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P.67 第 5 回 109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111學測 真人解題

P.81 第 6 回 108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109學測 真人解題

P.95 第 7 回 107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最新學測範圍與題型

! P.108 第 8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1 $ $ $ $ # P.124 第 9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2 $ $ $ $ % P.142 第 10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3 — 2—

108學測 真人解題

107學測 真人解題

!



1

得分 回

113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第 1 次測驗:





第 2 次除錯:





前標

98~106(13)

90~98(12)

均標

底標

後標

73~81(10) 57~65(8)

41~49(6)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70 分)

解題影片

5 種等級學生平均分數區間(級分) 頂標

※搭配解答本P.2~P.13

說明:第1題至第b題為單選題,每題 2 分。 ( )1 我國《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規定,臺灣原住民族各族的歲時祭儀日期,依原住民 族委員會的公告,定為法定民俗節日,各該族原住民應予放假。從公民權利與社群資 源分配的角度思考,該立法用意與下列何者最為相近? A《民法》規定父母應以書面約定子女要從父姓或母姓 B《國家語言發展法》將臺灣手語納入國家語言的範圍 C《國籍法》解除限制新住民歸化未滿十年不得參選公職之規定 D《廣播電視法》規定無我國國籍者不得為股東或擔任董監事職務 ( )2 某甲未婚無子女,僅有一兄長,父母過世後,仍繼續與兄嫂及姪兒姪女共 5 人同住。 其兄過世後,甲善待嫂嫂,視姪兒姪女如己出,長年承擔其生活費用。如甲亦不幸身 故,且生前未留遺囑,依我國《民法》規定,下列何者會是甲之遺產的繼承情形? A無法定繼承人且無遺囑故遺產歸國有

B由其血親卑親屬姪兒與姪女共同繼承

C因其兄已逝故由姪兒與姪女代位繼承

D其嫂及姪兒姪女應繼分各為三分之一

( )3 小宜在書上讀到一段資料:「十七世紀以後,咖啡風行歐洲,帶動咖啡消費風氣,使 之成為大眾化飲料,歐洲各國其後也開始在殖民地大量種植咖啡。」依據此段歷史敘 述,小宜推斷當時的咖啡市場價格應該會下跌。依市場分析,其推論之依據應為下列 何者? A咖啡已經成為大眾化飲品,消費市場便容易發生短缺 B咖啡消費需求增加,但殖民地大量種植供給增加更大 C歐洲各國在殖民地種植咖啡後,同步刺激了消費成長 D政府預期咖啡價格將有大波動,採取了價格管制政策 ( )4 十七世紀荷蘭人來臺後,西班牙官員的報告提到:「荷蘭與日本帶給我們極大的損 失,如去年荷蘭人擄獲一艘我國船隻,船上載著大量銀兩。……我建議在臺灣的另一 個港口取得據點,便可將荷蘭人逐出他們的現居地。如果國王能在那裡建一商館,將 使我們的根據地回復舊時榮光。」報告中「另一個港口」和「根據地」分別是指: A打狗、澳門

B基隆、馬尼拉

C安平、麻六甲

D淡水、巴達維亞

( )5 在歷史課程中,某生找到一份有關南宋繁華城市的資料:城中的民家緊鄰壕溝,甚至 跨溝造屋而居,人們多將垃圾、穢物等丟棄溝中,不僅處處汙穢潮溼,偏街窄巷的氣 味更讓人掩鼻難耐。根據上述資料分析,下列哪個推論最合理? A政府忙於抗金,無力管理居民

B瘴癘盛行,導致城市惡臭潮溼

C坊市瓦解,無力維修城郭街道

D城市人口密集,公共衛生欠佳

— 3—

4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 )6 美國前國防部長檢討越戰失利,指出:「美國錯以為當地人會為自由民主而戰,我們 以為好的,對越南人而言,未必一定是好的,這反映我們對當地歷史、文化、政治的 無知。我們又不肯承認現代軍事科技在面對北越陣營士氣高昂時,仍有力不從心之 處。」他認為美國的錯誤最主要是: A美國出兵越南不符合國家利益

B美國軍事科技的能力有侷限性

C越南因信奉共產主義而反民主

D忽略越南人民的民族獨立意志

( )7 某生進行探究學習時,根據明代《寧波府志》的資料,整理出 1522 至 1542 年間鄞縣 等地的人口資料(表一)。比對史書記載,發現此時期該地區並無大的天災或戰亂, 按理戶數和人口數應會增加,但實則不然。針對上述現象,以下哪個解釋最合理? 表一

縣 鄞縣 慈縣 定海 象山

嘉靖 1 年(1522) 戶數 人口數 58,345 193,380 21,000 37,525 12,517 37,450 3,802 17,812

嘉靖 11 年(1532) 戶數 人口數 58,350 193,385 19,300 32,501 13,026 38,808 3,802 17,812

嘉靖 21 年(1542) 戶數 人口數 58,355 193,395 18,732 27,455 14,017 38,701 3,802 17,812

A明代簡化賦役為按土地人丁徵銀,官員不再精算戶、口數 B當地官員為維持轄下治安,強制將新增加的人口遷移他處 C當地鄰近海口,大量人民搭乘海船前往遼東地區開墾荒地 D明代實施海禁,當地由於海盜猖獗,政府乃限制移民進入 ( )8 學者分析歐洲某一時期某地 600 名社會菁英的職業類別及其家庭背景,如圖一、圖二 所示。這種情況最可能出現於下列何時、何地?

圖一

圖二

A西元前一世紀,亞歷山卓

B西元十一世紀,拜占庭

C西元十五世紀,義大利

D西元十九世紀,日耳曼

( )9 為開發山林資源,日治前期延續清代臺灣山區的隘防政策,以防堵原住民。根據表二 呈現的官隘與民隘人數變化,可說明日治前期隘防政策的哪種發展趨勢? 表二

時間 1895 1897 1903

官隘 -159 3,054

隘勇人數 民隘 568 437 0

合計 568 596 3,054

A官方僱用平埔族人防禦

B山區防禦漸由官方主導

C從武力鎮壓到安撫教化

D山區居民漸被官方撤離

第 1 回 113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5

( )0 1960 年美國總統候選人尼克森表示:中國共產黨聲明,攻擊沿海小島只是拿下臺灣 的前奏。一旦中共發動對臺灣的攻擊,美國將站在盟友這邊,如同對歐洲某個城市的 支持一樣。他說的沿海小島和歐洲城市分別指: A金門、柏林

B大陳、倫敦

C澎湖、巴黎

D馬祖、華沙

( )q 某本歷史教科書在最後一節「未來的世界」中有如下結論:「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 是世界革命的準繩,三民主義將取代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成為領導人類建立大同世 界的普遍理念,中國對於這一目標的實現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最可能是何時、 何地的教科書? A 1910 年代初的北京

B 1930 年代初的上海

C 1960 年代末的南京

D 1990 年代末的香港

( )w 日本某位天皇在位期間,曾將國有土地分授給人民,並規定不得買賣,死後必須歸還 政府;同時,政府也向人民徵收穀物、布疋,以及要求貢納各鄉土的特產。上述措 施,最可能受到中國哪個制度的影響? A三國戶調制

B西晉占田制

C唐代租庸調法

D明代一條鞭法

( )e 亞洲某處沿海寺廟的建廟碑文寫道:「……崇祀聖母神像,我唐人所共建也。自嘉慶 二十三年(1818 年),英吏斯臨,新闢是地,……謂可為商賈聚集之區。……數年 之間,遂成一大都會。我唐人由內地帆海而來,經商茲土,惟賴聖母慈航。」從碑文 判斷,此寺廟最可能的地點是: A新加坡

B雅加達

C馬尼拉

D長崎

( )r 日本大阪西北方的「寶塚市」,為知名觀光旅遊勝地。遊客可在榮町的寶塚大劇場觀 賞東西方歷史劇表演,在湯本町的寶塚溫泉泡湯,參訪市郊紫雲山以祈求安產、護佑 嬰兒聞名的佛寺中山寺,參觀武庫川町的手塚治虫漫畫紀念館。上述哪個地方的景 點,最能說明東亞文化圈的擴散現象? A榮町

B湯本町

C紫雲山

D武庫川町

( )t 北宋末年有詩云:「泉州人稠山谷瘠,雖欲就耕無地辟,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 通異域。」該詩最可能說明當時泉州具有下列哪種社經發展特色? A生產技術革新,促使沿岸漁業產量提升,居民財富得以增加 B土地贍養力低,人們多前往臺灣從事墾殖,在異鄉建立聚落 C產業升級快速,從事手工業以增加附加價值,提高人均收入 D人口壓力過重,居民透過對外貿易創造利潤,彌補家鄉生計 ( )y 在 COVID-19 疫情期間,社會上開始出現網購蔬菜箱的風潮。在地小農將自身生產的 多樣蔬果放入蔬菜箱透過宅配到消費者手上,帶來更多的利潤。然而此情況卻可能阻 礙下列哪種農業發展現象? A精緻農業

B產銷履歷

C智慧農業

D農業專業化

( )u 某同學小論文探究臺灣某茶鄉的產業發展,採集到具有地方特色的閩南語「相褒歌」: 「透早(清晨)出門上茶山,冷風吹來會畏寒(感到寒冷)。親像(好比)孤鳥揣 (找)無伴,怎樣放我會孤單。」當地種茶事業的發達與 1860 年代「臺灣開港」有 密切關係,1860 至 1960 年代也是「相褒歌」最流行的期間。該小論文研究區域最可 能位於下列何地? A新北市石碇區烏塗窟

B新竹縣北埔鄉六份壢

C南投縣竹山鎮杉林溪

D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

6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 )i 臺灣部分村落常在四周外緣設置東、西、南、北、中等五營的小廟,以彰顯守護的村 落範圍,並象徵能避開災禍侵擾。照片一為某村落五營中的兩座小廟,其對聯呈現該 村落常面臨的自然災害;若自然災害與自然環境有關,而地名可顯示當地自然環境特 徵,這兩座小廟最可能位於下列哪組地名所在村落的外緣?

照片一

A大潭、後塭仔

B崁頂、馬頭山

C東澳、烏石鼻

D大坪頂、松柏崙

( )o 研究指出,某自然景觀帶廣布泥炭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該景觀帶具有終年潮溼積水 的環境;而該景觀帶若進行大規模開採礦物、石油,或持續焚林種植油棕樹等作物 時,將可能導致泥炭地乾涸,甚至消失,促使泥炭繼續分解,釋放大量二氧化碳至大 氣中。為防患未然,研究者對位於該景觀帶的國家進行分析,最可能歸納出這些國家 大多具有下列哪項社會經濟發展特色? A居民組成以穆斯林為主,但受歐美干涉內政影響,國內宗教衝突頻仍 B政府以都市工作為誘因,吸引鄉村貧民移入,間接促使世界都市成形 C多採出口擴張經濟策略,但易受國際市場競爭影響,貿易額起伏量大 D受殖民地式經濟結構影響,國內生產毛額雖高,但國民所得往往偏低 ( )p 地球上有袋類動物起源於北美洲,目前主要 分布在澳洲,另外南美洲亦有少數分布,其 棲地廣闊。關於澳洲有袋類物種遷移路線之 一,學界有不同觀點,有的主張:早期地球 有兩塊大陸,其中之一為岡瓦納大陸,有袋 類在該大陸內部遷移,等到該大陸分裂成現 今的數個大洲後,由於澳洲地理位置的特 性,才使它成為絕大多數有袋類分布區。至 於在亞洲、非洲發現的有袋類化石,則與歐

圖三

洲的物種關係較為密切,與澳洲有袋類化石關係較遠。圖三為岡瓦納大陸復原圖,圖 中哪條物種遷移路線,最符合上述學界的觀點? A甲

B乙

C丙

D丁

第 1 回 113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7

第a、s題為題組 ◎ 曾有大學校長表示:從事高等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中,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占比,這是因為在 數理能力上,男性比女性有先天優勢,其成就也較大。此論點引發強烈抗議,反對者認為該 校長忽略了女性要成為科學家,或女性科學家要持續發展學術生涯時,常面對難以打破的文 化刻板印象,以及社會規範的阻礙。請問: ( )a 該校長認為男生比女生有優勢的觀點,若純粹以經濟學觀點來理解,最接近下列哪個 概念的意涵? A人力資本

B比較利益

C市場機能

D絕對利益

( )s 假定下列各敘述在現實世界中都成立,如果要指出該校長上述觀點有誤,下列何者可 構成反駁校長的充分理由? A一般人對於男性與女性科學家的尊敬與信任程度,並沒有差異 B中學老師在評量學生的數理成績時,會出現高估男學生的偏誤 C男女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的數理能力表現相當,幾乎沒有差異 D很多女性科學家表示,在學生階段曾受到女性數理老師的啟蒙 第d~h題為題組 ◎ 在 COVID-19 疫情嚴峻時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經常召開記者會,報告疫情數據,說明 防疫政策與醫療資源概況等。期間有數項防疫措施如下: 一、依規定,應居家隔離的民眾若違規外出被查獲,將處以最高 100 萬罰鍰。 二、為確保醫療量能,政府發布實施如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等各種緊急規定與禁令。 三、立法院快速通過並由總統公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授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措施,並溯及在此 條例通過前所發布的一些命令,以解決法律爭議。 四、因應疫情警戒升級,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改採線上教學。 請問: ( )d 如就「民主課責」而言,政府相關首長經常舉行記者會向各界說明疫情,和下列哪項 政府定期措施的性質最相近? A公布治安狀況,並提出主管機關的因應措施 B發布死刑存廢的民意調查數據,供人民參考 C公告食品衛生標準,定期邀請學者討論修正 D提供健康飲食生活標準,要求各界廣為宣導 ( )f 立法院迅速通過題文中的特別條例,其為解決之法律爭議與某個法律原則相關。請問 該原則與下列哪一敘述中蘊含的法律原則最相近? A有論者認為,不禮讓行人者應一律以最高額度罰鍰處罰 B大法官釋憲後確定相同性別二人可至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C政府原有補助人民投保防疫險,後以財政困難為理由突然停止補助 D學者表示,土地登記規則對人民財產有巨大影響,應從命令升格為法律

8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 )g 「對居家隔離民眾違規外出處以重罰」這項措施,請判斷下列何者最可能衍生對國內 生產毛額之影響? A部分被隔離民眾擅自出門,購買路邊小吃攤的食物來解饞 B政府將民眾違反防疫措施所繳交之罰鍰,轉用於紓困補貼 C居家隔離民眾為恢復健康,透過外送平臺訂購營養補給品 D為排遣時間,被隔離的民眾熱衷於報名國外大學線上課程 ( )h 學校採線上教學期間,有學者認為此舉將對偏鄉學生的學習品質造成負面影響。該學 者持此論點的依據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科技發展經常導致社會變遷 B科技創新加速時空收斂現象 C科技產品的生命週期很短促 D科技事物的近用上有所落差 第j、k題為題組 ◎ 大英博物館收藏一件銀製的胡椒罐(照片二),屬於四世紀某個富有的羅馬家庭所有。這個 罐子的高度約 10 公分,外觀像是一位羅馬主婦的半身雕像,設計精巧。圖四是四條貿易路 線示意圖。請問:

照片二

圖四

( )j 將胡椒放置在銀製容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A胡椒接觸銀器後會產生化學作用,可以增加香料風味 B胡椒和銀器都是高價格的物品,人們常用來彰顯身分 C胡椒可防止食物腐敗,放入貴重容器代表重視其寓意 D歐洲盛產白銀,人們常用來製作存放各種物品的器皿 ( )k 圖四中,若以羅馬城為中心,羅馬帝國至胡椒產地的主要貿易路線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第l、;題為題組 ◎ 某生分別從東歐、西歐、南歐、北歐各地區挑選一個國家,蒐集相關資料,進行某項主題的 探究,表三是 2022 年這些國家的三項經濟發展資料。已知 2022 年歐盟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 額為 37,150 美元。請問:

第 1 回 113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9

表三

國內生產毛額

國家 甲

(10 億美元) 89.0



4,072.2

丙 丁

1,397.5 585.9

平均每人國內生

主要出口項目 產毛額(美元) 13,772 電氣機械設備、礦物燃料、礦物油機械設備等 機械和運輸設備、醫學和藥品相關、航太產品 48,432 和電腦設備等 29,350 機械和運輸設備、食品飲料和香菸、化學品等 55,873 機械和運輸設備、化學品和相關產品等

( )l 表三的甲、乙、丙、丁四個國家,最可能分別位在下圖中的何處? A

B

C

D

( ); 根據表三,該生從歐盟各區域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發展狀況,最可能進行下列哪項主題 的探究? A歐盟製造業發展的困境

B歐盟向東擴散趨勢分析

C歐盟政策整合面臨的挑戰

D歐盟國家不平等交換現象

第z、x題為題組 ◎ 某年 9 月 21 日夜晚,臺灣某河川上游降下大雨。表四是 9 月 22 日 15:00 該河川沿岸各觀測 站測量的水位資料,以及降水之後最高水位的發生日期與時間。請問: 表四

觀測站 甲 乙 丙 丁 戊

河川水面距堤防頂部的高差(m) 9.8 7.3 7.4 8.8 16.3

最高水位發生日期、時間 09/22 01:20 09/22 00:40 09/21 23:20 09/22 12:40 09/21 23:50

( )z 造成該河川上游降水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颱風外圍環流影響

B北方強烈冷鋒過境

C熱力對流旺盛引起

D滯留鋒面停留盤旋

( )x 這五個觀測站依照上游至下游的排列順序,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乙丙丁甲戊

B丙戊乙甲丁

C丁甲乙戊丙

D戊甲丁丙乙

10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第c~b題為題組 ◎   2022 年 2 月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俄國總統普丁以本國的立場,主張烏克蘭原本就 屬於俄國,因此他要拿回烏克蘭。但許多學者表示,普丁的說法並不符合史實。   當烏克蘭軍隊收復曾遭俄軍占領的布查鎮(Bucha)後,隨其進入鎮內的英、美國際媒體 立即報導了俄軍占領時曾屠殺平民的新聞,呈現平民屍體倒臥路旁的照片、影片,並訪談了 劫後餘生的當地居民,作為報導的一部分。俄羅斯的國營媒體立即全盤否認,宣稱俄軍從未 對平民攻擊,並指控烏軍偽造平民死於路旁的影像。其後英、美媒體指出,這些影像在俄軍 占領期間即已在社群網站上張貼過,且衛星影像也顯示相同時間、位置的平民屍體。請問: ( )c 以下何者最能從歷史的角度,反駁上述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的理由? A烏克蘭是俄羅斯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國屬於同一民族 B現代烏克蘭是由俄國共產主義者創造的國家,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 C烏克蘭人認定,九世紀立國的基輔羅斯國是其歷史文化發展的源頭 D應以俄羅斯文化為基礎聯合東斯拉夫民族,共創單一的俄羅斯民族 ( )v 針對俄羅斯國營媒體和英美國際媒體間出現重大訊息落差的情形,若從媒體識讀的角 度出發,下列何者為最關鍵的提問,可以協助我們判斷訊息真偽? A報導者的國籍背景及媒體機構的所有權歸屬為何? B報導內容是否提供清晰可辨識的圖像或影像證據? C新聞媒體是否屬於高知名度及公信力的國際媒體? D報導者是否提出充分且符合因果時序的佐證支持? ( )b 某生欲取得衛星影像計算當時倒臥路旁的受害者人數,考量衛星解析度與拍攝到同地 點的重返週期,下列哪個衛星最適合? A M 衛星,重返週期 1 天,解析度 250 公尺 B W 衛星,重返週期 4.5 天,解析度 0.3 公尺 C S 衛星,重返週期 5 天,解析度 10 公尺 D L 衛星,重返週期 16 天,解析度 30 公尺

第貳部分、混合題或非選擇題(占 74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9 題組,選擇題每題 2 分,非選擇題配分標於題末。限在標示題號的作答 區內作答。選擇題與「非選擇題作圖部分」使用 2B 鉛筆作答,更正時以橡皮擦擦拭, 切勿使用修正帶(液)。非選擇題請由左而右橫式書寫,請依題目指示作答。 第n~,題為題組 ◎   1988 年,臺灣仍處於《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下的緊急狀態,人民基本權利受到嚴 格限制。而各中央民意機構仍有過半以上代表不必改選,長年由 1940 年代大陸各省市選出 者擔任,與臺灣社會脫節。   為平衡對外貿易逆差,當時的行政部門擬開放國外農產品進口,但有農民認為此舉嚴重 衝擊農民生計,因而在相關提案送立法院審議時,部分農民集結臺北抗議,這在當時屬於體 制外的抗爭。抗議過程原本平和,途中卻發生警民推擠、逐漸失序,當警察提高鎮壓強度, 部分群眾也予以還擊,在混亂與衝突中民眾遭逮捕約 90 餘人。

第 1 回 113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11

  其後,檢方以「預藏器具進行暴力行動」等罪名起訴被捕群眾,即便有現場紀錄片拍攝 者、學者、人權律師等舉出事證澄清,認為不存在檢方所稱「預謀」,但未獲採信,法院最 後判決其中 19 人有罪。定罪的一個重要關鍵,即為檢方舉證其中有人預謀運送石塊、鐵棍 以攻擊警方。   至 2022 年,上述案件,被「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認定為冤案,屬於威權體制下「司 法不法」的受害者而獲得平反。請問: ( )n 依題文,此農民抗議起因於政府農產品政策對 農民經濟福祉的影響。假設圖五為國內農產品 市場供需的兩種情形,請判斷前述情境適用甲 圖或乙圖,並從經濟福祉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影 響為何? A 適用甲圖,開放進口後,消費者剩餘會增加

圖五

B適用甲圖,開放進口後,生產者剩餘會減少 C適用乙圖,開放進口後,消費者剩餘會減少 D適用乙圖,開放進口後,生產者剩餘會減少

( )m 如果要為那些可能被冤枉起訴、定罪的民眾爭取平反,以下觀點何者正確? A如果司法權無法對檢警違失進行有效的監督制衡,正義恐將難以伸張 B即使國家處於法律定義的緊急狀態,檢警亦不得限制人民的基本人權 C若事件屬於預謀,而且群眾確實使用暴力,才不受正當法律程序保障 D集會遊行為人民重要憲法權利,即使動員戡亂時期檢警亦不得限制之 , 依題文中農民抗議的發生背景,有學者認為反映了當時臺灣有重要的政治體制問題,請判斷 該學者所指政治體制問題為何?請於答題卷左欄勾選一項最符合學者觀點的選項(1 分,左 欄勾選錯誤或未勾選,本題不予計分),並於右欄說明判斷理由(2 分,20 字內)。 重要政治體制問題

說明判斷理由

□ 立法院未能全面改選 10

□ 司法權獨大不受監督 □ 行政權受制於立法權

20

第.、/題為題組 ◎   日治時期在臺北盆地南緣、斗六丘陵和東臺灣的瑞穗、泰源等地已有咖啡的栽種。東臺 灣的咖啡種植,起因該區為總督府熱帶栽培業和軍需作物的生產試驗地,故此地很早就擁有 棉花、苧麻、金雞納樹等作物的栽植,屬於熱帶栽培業的咖啡自然也成為試驗對象。雖然這 些地方至今仍有咖啡種植,但已經無法滿足臺灣近年大量的咖啡消費需求。   隨著咖啡消費人口增加,小型咖啡店成為青年創業的熱門選擇之一,某位青年創業者利 用表五的資訊,進行商業區位條件分析,想要評估哪個地區最適合創業開設咖啡廳。請問: 表五

區位條件 至火車站直線距離 地區 甲 乙

(km) 5 3

人口密度 2

(人∕km ) 18,949 23,215

區域內咖啡店數量

店面平均租金

(家) 59 57

(元∕坪) 2,300 3,500

12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 ). 就日治時期臺灣的歷史和環境特性來看,東臺灣被總督府視為熱帶栽培業和軍需作物 的生產試驗地,最大的考量為何? A有充足的日本和臺灣移民勞動力

B有廣大未開墾且容易取得的荒地

C有熟悉熱帶作物種植的原住民族

D有充裕的水源和廣闊的平原地形

/ 文中創業者僅根據表五資訊,且暫不考慮其他因素,判斷甲區較乙區具有區位優勢。該創業 者所謂的區位優勢,最可能是指表五四個條件中的何者?(1 分)並以商閾與商品圈的角 度,寫出判斷理由(3 分,28 字內)。 區位優勢條件

判斷理由 因

為 10

20

30

第!~#題為題組 ◎ 某校社會領域課程進行跨科的問題探究學習時,某小組蒐集到三則有關印度歷史解釋的資 料: 資料甲:古老的印度教曾經創造出偉大的印度文明,但隨著十三世紀初期伊斯蘭統治者入 侵,印度文明從此僵化,政治體制淪為專制君主統治。直到近代,英國殖民者帶領 印度進入另一個階段,統治者開明領導、科學進步,以及促成印度獨立。 資料乙:穆斯林的統治,並未導致印度落後,尤其蒙兀兒帝國在商業、文化、社會方面的進 步,在十七世紀達到頂點。英國在殖民時期的建設,其實是建立在蒙兀兒帝國的基 礎之上。 資料丙:印度曾歷經如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時代:穆斯林入侵,北方地區不斷遭到破壞;朝代 轉換、戰爭與十八世紀無政府狀態。二十世紀的印度花費許多心力恢復自我。 ( )! 根據資料甲,在印度獨立前,印度歷史可依時間先後分為哪幾個時期? A宗教統治時期→專制統治時期→民主自由時期 B共產社會時期→封建制度時期→資本主義時期 C神權統治時期→王權統治時期→帝國統治時期 D印度教時期→伊斯蘭統治時期→英國殖民時期 ( )@ 透過資料甲、乙的比較,最適合進行下列哪個主題的探討? A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史

B文化異同與其發展機會

C南方區域的獨立運動

D區域互賴與不平等交換

# 上述三則資料中,對於自十三世紀到十八世紀初印度統治者的歷史解釋,哪則資料與另外兩 則的觀點不同?(2 分)其不同之處為何?(2 分,20 字內) 資料名稱

不同之處

10

20

13

第 1 回 113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第$∼^題為題組 ◎   英國的半島東方輪船公司在政府扶植下,於 1850 年開通英國—伊比利半島—印度—東 南亞—中國上海—日本長崎、橫濱的航路,擁有多項運輸特權。除英國以外,西方也有一些 國家發展同樣的歐亞航路模式。日本於明治時期開始仿效西方國家,1890 年代扶植日本郵 船公司,並於 1896 年開通日本到歐洲的航路,與英、法輪船公司競爭歐亞航路營運。   有學者認為,明治時期日本的政治變革,建立君主憲政、推動議會政治等措施,有其進 步面向。但在過程中,仍禁止人民組織政黨,規定僅有 25 歲以上且納稅達一定額度的男性 才能享有投票選舉權,也禁止基督教的傳播。請問: ( )$ 日本在明治維新前期,仿效西方作法,大力扶植日本郵船公司開闢歐亞航路,其目的 最可能是: A建設大東亞共榮圈勢力範圍

B推動海外殖民紓解人口壓力

C發展商業貿易增加國家財富

D爭奪東南亞與印度半島資源

( )% 1850 年開通的英國至中國上海航路,在不經陸路轉運的情況下,其中間航點依序最 可能是下列何者? A美國紐約—美國紐奧良—巴拿馬運河—日本長崎 B南非好望角—巽他海峽—印尼雅加達—菲律賓馬尼拉 C南非好望角—印度孟買—馬來亞檳城—麻六甲海峽—新加坡 D法國馬賽—蘇伊士運河—印度孟買—馬來亞檳城—麻六甲海峽 ^ 某同學從題文中發現,明治時期的新憲,對當時日本的公民權有所限制,因此製作下表,但 仍有三個項目未完成,請協助其填入最適合的公民權或事證以完成表格。請在答題卷左欄填 入公民權(1 分,4 字內),並在右欄填入事證(一項 1 分,共二項,從上而下分別為 20 字 內、10 字內)。(公民權與事證連結不合理則該項不計分) 受限制的公民權 1.

宗教自由

該項公民權受新憲限制的事證 禁止基督教的傳播

5

2.

10

參政權或選舉投票權

15

20

3.

4.

限制僅男性有投票權,女性無 4

結社自由

5

10

14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第&~)題為題組 ◎ 某部小說寫道:某彭姓長工偕同妻兒及童養媳燈妹,前往番仔林墾殖。燈妹原是棄嬰,被收 養後再轉賣給彭家,預備長大後和彭家兒子拜堂為夫妻。番仔林是原住民族生活空間,漢人 進入採集山產或墾殖常遭原住民激烈抵抗。彭家入墾前三年,政府在該地區設撫墾區、番學 堂,並布置隘寮僱請隘勇守衛,但仍時有原、漢衝突。彭家進入番仔林後,一家大小在草寮 住處周圍的緩坡地伐除茅草和雜木,除林後的緩坡地,首先撿除較大石塊、栽種甘藷,然後 在部分山泉較充足的地方,逐步將「甘藷田剷平,築成梯田,引水灌溉種植水稻。」漸漸在 番仔林建立起新的家園。請問: ( )& 燈妹成為彭家童養媳的過程,在現代社會已不容許,應是基於下列哪項價值觀念變 遷? A優生觀念下禁近親婚配,故溯及禁止童養媳習俗 B晚近以來重視兒少表意權,故不許收養年幼嬰孩 C性別平等運動推動平權理念,不再允許販賣女嬰 D重視婚姻自由,不許父母指定子女未來婚配對象 ( )* 題文中「甘藷田……水稻」內容,若以農業系統圖的方式呈現,最可能屬於系統中的 哪個步驟? A回饋

B投入

C產出

D過程

( 依據題文,該戶人家在部分土地改種水稻的行為,考慮自然環境資源與作物選擇因素,並用 機會成本的概念加以分析,其理由為何?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卷的表格中(3 分,30 字內)。

10

分析之理由 20

30

) 題文描述的時間場景,最可能出現在清代臺灣哪個措施或政策之後?(2 分)判斷的依據為 何?(2 分) 措施或政策

判斷依據

第Q~E題為題組 ◎   土耳其領土橫跨歐、亞兩大陸,被稱為文明的十字路口,五 千年來歷經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庭、鄂圖曼和土耳其共和國 等的治理。由於地理位置與歷史發展的影響,土耳其在區域歸屬 上,始終擺盪於「西方(歐洲)」與「東方(西亞)」之間;雖 然早於 1952 年即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但近年來幾經爭取, 迄今仍未成為歐盟的正式會員國。2017 年土耳其通過修憲公 投,將憲政體制由議會內閣制改為總統制,總統由普選產生且擁 有更大行政權,由總統組成政府並任免各部會首長。

圖六

15

第 1 回 113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俄烏戰爭期間,多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禁止俄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進口。圖 六是俄羅斯、烏克蘭位置圖。土耳其國內的反對黨,亦提出封鎖俄羅斯交通線的制裁方案, 但執政黨基於該國能源高度依賴俄國,表明不會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請問: ( )Q 伊斯坦堡因歷史發展因素,擁有不同時代的古文物。經由歷次古建築遺址考古,出土 了以下四件文物: 甲、有希臘文福音故事的馬賽克磚  乙、鑄有君士坦丁皇帝頭像的金幣 丙、書寫於羊皮紙上的古蘭經殘頁  丁、描繪特洛伊戰爭的古希臘陶瓶 依照它們所代表的時代,其先後順序應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 )W 若僅依據題文並從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特性加以判斷,下列何者最可能符合土耳其修 憲後的政治運作? A總統所屬政黨若未獲國會過半席次,須組聯合政府 B總統必須到國會說明外交政策,以表示對國會負責 C總統執行各項政策的預算,仍須獲得國會審議通過 D總統施政不佳時,國會可提出不信任案促使其下臺 E 在答題卷中標示出土耳其的國家位置(1 分),並寫出文中該國反對黨若要阻絕俄羅斯海 運,從地理位置面向提出制裁方案的主要做法(1 分),且說明該做法將使俄羅斯對外交通 所帶來的具體影響。【須明確寫出具體受影響的海域名稱】(2 分) 用 2B 鉛筆打「L」

主要做法

方式標示出土耳其位置 土





對俄羅斯影響





使





5

船 5









10

10

15

15

20

20

第R~U題為題組 ◎   位於大西洋西側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曾是法國盛產蔗糖的殖民地,該地的人口除歐洲 白人、原住民與黑奴之外,尚有法國男性在當地所生的混血人種,他們也可受教育、擁有財 產及黑奴,是所謂「有色自由人」。   法國大革命初期,新政府依〈人權宣言〉主張公民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但該地居民的 公民資格並非馬上就取得。歐洲人種植園主反對用公民平等的原則來治理,爭取成立自治政 府。1791 年該地爆發奴隸反抗事件,法國政府擔心島嶼動盪會被保王派或英國、西班牙乘 虛而入,急需「有色自由人」為革命盟友,故宣布他們為法國公民。緊接著法國政府又發 現,若沒有奴隸的支持,也無法控制該地的族群衝突,因此 1793 年釋放當地奴隸並宣布他 們為公民。   但該地仍持續抗爭,追求獨立,1804 年終於建國,然因主權爭議,直到十九世紀中期 才獲得大多數國家承認。請問:

16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 )R 圖七是四個島嶼的位置圖。題文中「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最可能位於圖中的哪個島 嶼?

圖七

A甲

B乙

C丙

D丁

( )T 題文中「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與法國之間的商品往來,最可能是形成下列哪種現象 的重要背景? A基於經濟誘因原則,該地生產的甘蔗主要送往法國加工製成精糖 B屬於世界體系邊陲區的該地,獨立後國民所得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C民主化導致該地的蔗糖勞工短缺,製糖業者承擔較高的外部成本 D核心國擴散效應對該地影響有限,國內產業仍多受跨國企業掌控 ( )Y 如題文所述,推論在十九世紀初期時,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人民如果前往其他國家工 作,最可能因其國家的國際處境而遭遇下列哪項情況? A必須遵守在地國家法律

B必須歸化取得其他國籍

C無法使用母國原有貨幣

D無法獲得母國使館協助

U 題文中法國政府陸續接納二群體成為公民的作為,有其目的考量。請判斷下列公民資格相關 論述中何者最適合解釋其目的,在答題卷左欄勾選最適合之解釋(2 分,左欄勾選錯誤或未 勾選,本題不予計分),並在右欄依據題文寫出支持此項解釋的資訊(1 分,15 字內)。 最適合之解釋

支持此解釋之題文資訊

□ 革命有助於推動不利群體的公民身分保障,落實 自由民主理念 □ 執政者因應政治衝突的作為,往往會犧牲邊緣群 體的公民權利 □ 公民權的具體權利內涵,會因族群、階級身分不

5

10

同而有所不同 □ 落實平等理念的公民身分擴張政策,可能來自於

15

現實利益考量 第I~P題為題組 ◎ 日本治臺後,將女子教育納入學制系統,但受到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限制,相較 於臺灣男學生與日籍女學生,臺灣女童受教育的仍屬少數。初等女子教育規劃的課程內容, 以日語、裁縫科及家政科等課程為主。女子中等學校雖早在 1897 年某都市就成立「國語學 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校」,但直到 1920 年代後各地才陸續設立。女子就學率提升之後, 開始有女醫師、看護婦、助產士、女教員等專門或半專門職業人士。不過,有學者指出,當 時女性仍高度集中於家政和照顧類有關的職業,而非平均分布於各職業類別。請問:

第 1 回 113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17

( )I 根據題文,日治時期初等女子教育的課程設計理念應為何? A為求男女平權而提高女童就學率

B訓練醫師、教員等專門職業人才

C提供殖民統治所需要之基層人員

D培養具日本女性婦德的賢妻良母

( )O 依據題文,對於當時女性職業特色的觀察,最適合用下列哪個概括性敘述來說明? A經濟分工產生的性別多元化

B社會規範設定的玻璃天花板

C社會變遷促成的性別不友善

D性別角色期待造成職業隔離

P 根據題文,在答題卷中寫出設立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的都市(1 分),而選擇設立地點時, 往往同時有許多考量。請以地理概念推論,說明該都市被選擇為該校設立地點時的考量依 據。【先勾選一項考量概念,再說明對應此概念的考量依據】(3 分,25 字內) 學校

概念∕考量依據

設立的都市 因







市 10

□ 聚落系統 □ 市場區域

20

□ 都市機能 25

所以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會先設在該都市。 第A~F題為題組 ◎   十九世紀,華人開始大規模移民美國,先後從事開挖金礦、修建鐵路等勞力工作。當時 載運華工橫渡太平洋的輪船公司,為了提高利潤而超載,船艙極端擁擠,華工在漫長旅途 中,常受非人待遇而死亡,甚至有高達 64 %的死亡率紀錄。即使如此,移民美國的華人仍 持續增加。   在鐵路修建告一段落時,又值美國政府立法廢除某項制度後,出現低階勞動力不足的現 象,各地華人移工開始進入農、漁、工勞動市場,而白人擔心工作被奪取,薪資被壓抑,針 對華人的種族暴力時有所聞。更多的華人陸續聚居到不同的市區,形成各地的「唐人街」族 群經濟聚落,其職業與行業特色以經營小生意為主,市場規模小但可互助兼自保。他們赴美 時常將妻子留在家中撫養子女、照顧公婆;加上在海外謀生不易,妻子即使來美也不太可能 有工作機會。因此,早期唐人街的男性華人,大多是過著類似「光棍」(單身)的生活。   1873 年後美國經濟蕭條,對華人移民的歧視更形加劇。在工會遊說及各州議會的強力 支持下,美國國會在 1882 年完成立法、由總統簽署通過《排華法案》,對華人移民入境與 取得美國籍都設下嚴格限制,這是美國政府通過的唯一針對移民國籍所設定的歧視性法案。 請問: ( )A 如果要避免華工在旅途中高死亡率的人道悲劇,從「誘因」的角度思考,下列改善做 法中何者相對有效? A船公司要求華工在搭船前須先行購買旅行平安險 B要求船公司加強對船員進行基本人權的道德教育 C依安全抵達目的地的人數比例支付運費給船公司 D由船公司要求提高運送費以改善華人的旅程待遇

18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 )S 依據題文,針對美國政府通過《排華法案》的歷史簡述,如果站在民主體制,促進人 權與法治的觀點來反思,下列何者是最應該記取的歷史教訓? A政府若未能積極幫助各移民群體融入社會,將製造很多衝突 B即便過程看起來都合法,但政府也可能訂定歧視性的移民法 C政府在制訂移民相關法律或者政策時,應考慮社會接納程度 D中央層級的移民法有所不當,地方議會可自行立法予以補救 ( )D 根據題文所提供的歷史資訊,其對於現代美國洛杉磯的都市發展,最可能帶來下列哪 種現象? A移民大量遷入,是美國較早進入人口晚期擴張階段的都市 B工作機會眾多,成為美國亞裔與拉丁裔等移民主要聚集地 C是探索美國多元文化的基地之一,如設有華人在美博物館 D成為高科技產業重鎮之一,居民年均所得高於美國平均值 F 題文中,美國出現低階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和該國立法廢除哪項制度有關?(2 分)此外, 早期移民美國的華人,大多過著類似「光棍」(單身)生活的因素為何?(2 分) 說明 廢除的制度 過類似光棍生活的因素



8

得分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1 第 1 次測驗:





第 2 次除錯: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70 分)

日 ※搭配解答本P.64∼P.73

說明:第1題至第b題為單選題,每題 2 分。 ( )1 在臺灣,Uber 由於未依法登記為計程車客運業,逕行招攬司機載客營利,陸續遭交 通部公路總局依違反《公路法》裁罰總計逾 3,000 萬元,並勒令歇業。Uber 不服提 告,一審認為公司登記在臺北市,公路總局對「直轄市轄內計程車客運業」欠缺管轄 權,判 Uber 勝訴。各法庭針對直轄市境內未經申請核准經營計程車客運業裁罰管轄 權見解不同,認有必要預先統一,故民國 109 年提案予1裁判。最終認定公路總局並 無裁罰並勒令停業的權限。依據上文,請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Uber 被公路總局裁罰屬行政責任,科以高額罰金 B上文中的1裁判應是指憲法法庭,進行統一解釋 C公路總局欠缺管轄權無法開罰,此為罪刑法定主義 D業者遭公路總局開罰後提出權利救濟,進行行政訴訟 ( )2 行政院會在 2020 年 8 月通過《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成年年齡由現行的 20 歲 下修至 18 歲,且男女訂婚年齡皆為 17 歲,結婚年齡均調整為 18 歲,並設有兩年緩 衝期,暫定 2023 年元旦實施。行政院院長表示,18 歲公民權是全民高度共識,相關 修憲也在進行,但修憲需要全民共識,程序較多、時間較長,2002 年之前所制定的 《民法》跟現在社會大不相同,政府因應趨勢先對民、刑、行政法中年齡權益規範不 一的法律盤點後,一次到位來修正,希望在修憲前,讓民眾認為政府已經做好準備。 依上述,以下分析何者正確? A畫底線處意指行政法對兒童保障年齡在 18 歲以下,民、刑法則是 20 歲 B修憲與修法不同之處在於修憲須公投、修法僅須經過立法院的三讀 C若未來《民法》修法通過,年滿 18 歲之青年始具有成人的權利能力 D《民法》修法後對犯罪處罰更加嚴格,20 歲者轉變成完全責任能力人 ( )3 由以下甲、乙媒體報導觀察,請判斷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甲報導:芬蘭國家廣播公司(YLE)在電視、電臺和網站同步轉播香港民眾爭取民主 的抗爭,以及臺灣面臨軍事威脅的專題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中國 對臺灣的威脅日增,臺灣絕不能成為另一個香港,我們願與中國進行對話。」 乙報導:中國 2020 年 6 月 30 日強行公布實施《港區國安法》後,原與香港訂有罪犯 移交協議的 20 國當中,除了 7 月以來先後宣告暫停的加拿大、澳洲、英 國、紐西蘭、德國、法國、美國,接著 10 月芬蘭也確定喊卡。對此,中方 同樣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呼籲芬蘭停止干涉香港事務與中國內政。 A甲乙媒體的報導顯示,我國反對中國的打壓、維護臺灣主體性 B我國外交部長的談話無法代表政府立場,需透過大法官解釋之 C我國外交部長的談話強調臺灣的立場,主旨在於表達「主權」 D甲、乙兩媒體的報導在表達中國握有香港與臺灣管轄上的事實主權

— 108 —

第 8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1

109

( )4 日本公布 2019 年人口動態統計,其中出生人數為 86.5 萬人,表示每名女性一生所生 子女推定人數的「合計特殊出生率」為 1.36,連續四年創新低。然而伴隨人口的減 少,將導致生產力降低,內閣也將1因素視為是少子化的原因,進而列為執政要務之 一。根據日本 2015 年的調查顯示,關於 25 至 34 歲未婚人群單身的理由,有 29.1% 的男性和 17.8 %的女性舉出經濟原因,稱「結婚資金不夠」。圖一為內閣成員分析 少子化問題後,擬定的政策。請問以下針對政策擬定的說法,何者正確?

圖一

A此為運用成本效益分析理論,提供金錢誘因改變民眾行為 B從上文可推測1因素應是指日本政府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 C少子化影響生產力帶來外部成本問題,故應對已婚者課稅 D圖中的成本與效益互為機會成本,以成本為第一考量原則 ( )5 某公司高層於肺炎疫情高峰期間因違反居家檢疫規定遭開罰 100 萬元,事件之後該公 司疑藉「吹哨者」事件,施壓員工離職引起風波。該公司高層多日後才透過公關部門 發表道歉聲明,表示該名員工已在勞工局的居中協調下,與公司成立調解,並給予該 員工合理的資遣費。對於整起事件的分析,請判斷何人說法正確? A小倩:該公司高層違反居家檢疫的法律責任與公共危險罪相同 B鳴人:若消費者因而不購買該公司產品將造成年度 GDP 下滑 C小亞:因法律限制勞動契約的締約自由,保障了該員工的權益 D貞貞:若員工沒有加入工會,遭公司欺壓的事件無法進行申訴 第6、7題為題組 ◎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因病請辭,自民黨選出菅義偉為新任黨魁,成為日本第 99 任首相。根 據日本憲法規定,為避免二戰前軍人干政情形,內閣總理大臣由參眾兩院國會議員提名各黨 人選,候選人身分須為現任國會議員的「文民」,亦即軍人不能當日本首相。一般是由國會 多數黨領袖當選,如果參眾兩院投票結果不同,雙方將開會進行協商,但若未能取得共識, 便以眾議院的開票結果為依歸,最後由天皇進行形式上的任命。事實上,自現行憲法施行以 來,歷屆首相皆由眾議院議員出任,此為「□□□□」。 ( )6 根據上文,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由文中判斷,文末空格處應填入「權力分立」 B軍人不任首相之規定違反平等原則,聯合國應關切 C天皇進行形式上的任命,代表天皇也具首相投票權 D依日本憲法規定可知眾議院是選出首相的關鍵單位

110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 )7 倘若臺灣也發生相同事件,位處與安倍晉三相近職位之官員因健康因素請辭,以下何 者是可能帶來的影響? A立院中的多數黨須重新選出黨魁 B總統需立即任命新任的行政院長 C中選會需舉辦一次正副總統補選 D總統提名行政院長並經立委同意 第8、9題為題組 ◎ 若星星國只有丙、丁兩家媒體,依其背景分析如表一,近期出現兩則新聞報導,請問: 表一

分類 資本額 收入來源 屬性

丙媒體 3 億 5 千萬 40 %商業廣告、15 %政府法令宣

丁媒體 2 億 9 千萬 50 %商業廣告、5 %政府法令宣導、

導、35 %出售播放時段、10 %贊助 無線電視臺,無明顯的政治傾向

40 %出售播放時段、5 %財團資產注入 民營電視臺,有明顯的政治傾向

報導一:政府喊出 2025 年綠能發電要達 20 %的願景,經濟部政務次長說,現在政府的做 法,轉為有效盤點土地,將綠能發展對環境、生態及社會等面向的衝擊,控制到最 小。且過去仰賴進口的燃料支出,能轉化成國內就業機會,最終為 GDP 帶來增長。 報導二:政府推動綠能產業引發再生能源的綠色衝突。當中最為氾濫的為屏東縣與臺南市, 農田只要一種電,絕大多數都放棄耕作,徹底離農。甚至於許多環保、動保團體出 面呼籲,設置太陽能板的農田本是候鳥棲地或溼地,將破壞生物多樣性,無疑是 「衝」經濟「捨」環境。 ( )8 以下關於兩則新聞報導的敘述,何者分析正確? A新聞一中 GDP 成長的主因為仰賴進口能源減少、國內投資綠能增加 B從兩則新聞報導中可以得知,政府著重永續發展議題大過於經濟成長 C從新聞二報導可看出政府發展綠能政策,是採用強永續性的方式經營 D即使 GDP 有所成長,但造成環境破壞會使數值失準,應考量通貨膨脹率 ( )9 從上述兩間媒體的分類及新聞產製的角度來判斷,報導一最有可能出自哪一間媒體, 原因為何? A丙媒體,來自政府置入的收入來源比重較高 B丙媒體,無線電視臺有報導環保政策之義務 C丁媒體,因政治傾向使其報導立場肯定偏頗 D丁媒體,民營電視臺對於經濟議題特別關注 ( )0 圖二是一張中國古代中央與地方行政制度的 示意圖,有關此圖的相關說明何者正確? A此圖可說明隋唐時代的政治制度規劃 B此制度可能導致地方分權問題的出現 C此圖體現出政府政治事務的分權精神 D顯示皇權不斷擴大,相權則逐漸萎縮

圖二

第 8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1

111

( )q 一份調查報告的內容中提到:「臺地生番,穴處猱居,不載版圖,為聲教所不及,是 以設有土牛之禁。令該船遭風,誤陷絕地,為思慮防範所不到。苟可盡力搜捕,無不 飛速檄行,無煩合眾國兵力相幫辦理……。」由上述內容來看,此份調查報告應該是 調查何事所做? A樟腦事件

B麻荳事件

C牡丹社事件

D羅妹號事件

( )w 1709 年,在德雷斯頓有一個名叫伯特格爾的化學家,經過無數次實驗,掌握了中國 瓷土及燒製溫度等技術上的訣竅,在歐洲首先成功燒製硬瓷。瓷器的製作方法後來從 德雷斯頓傳到了麥森,那裡成為德國的瓷器名都。德國之所以會出現著名的瓷器名都 與下列何事有關? A歐洲出現中國熱風潮

B阿拉伯商旅帶動貿易

C十字軍帶動文化交流

D地理大發現浪潮出現

( )e 表二是一張清朝年間中國耕地與人口承載力的統計表,由表中提供的數據來加以判 斷,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表二

年分 實際人口(人) 耕地總量(百畝) 人口承載力 乾隆 18 年(1753) 183,678,259 7,352,218 183,678,259 乾隆 49 年(1784) 286,321,307 7,605,694 190,142,350 嘉慶 17 年(1818) 333,700,564 7,886,256 197,156,401 道光 2 年(1822) 372,457,539 7,562,102 189,152,550

人口超載率 100 % 150.8 % 169.2 % 196.9 %

A隨著人口增加可耕地不斷擴大

B成為太平天國起事的重要背景

C顯示中國的賦稅收入大為增加

D此變化應與早熟稻的傳入有關

( )r 一份由 Bayard 艦隊發出的宣言內容如下:「自 1884 年 10 月 23 日,從南岬(鵝鑾 鼻,北緯 21 度 55 分,東經 119 度 35 分)經過西部及北部海岸,以迄鳥石鼻(蘇澳 南方,北緯 24 度 34 分,東經 119 度 35 分),所有臺灣各港埠、海灣,都處在我國 海軍封鎖狀態下,一切友好國及中立國船舶統限於三日內將貨物起卸後,立刻撤離封 鎖區域。對於企圖侵犯上述封鎖的船艦將依國際公法及現行條約的規定處理。」請由 宣言中提及的內容加以判斷,此宣言發布的背景應該是 A日本戰爭勝利出兵接收臺灣

B日本干預琉球漁民遇難一事

C法國因應越南戰爭封鎖臺灣

D臺灣因樟腦買賣而遭遇攻擊

( )t 一篇文章中提到:「此一帝國握有兩大生財工具,即是西方的美洲銀礦以及東方的亞 洲香料,帝國在美洲開產出許多白銀,運到其殖民地後再利用這些白銀向明帝國購買 瓷器、絲綢,藉此賺取龐大的利益。」由上述內容來加以判斷,有關此一帝國的說明 何者正確? A曾在巴西種植咖啡等作物

B曾因中國禁教而貿易受挫

C「殖民地」指的是菲律賓

D曾占領澎湖做為貿易據點

( )y 他意識到天文學和數學在這樣一個年代中的重要作用,因為在這樣一個不穩定的年代 裡,如果能夠準確預測諸如日食、月食等天體現象,對於證明皇帝依然握有天命有不 可缺少的作用,由於當時中國的天文學界有些混亂,因為當時有兩個學派,各自建立 於古中國和波斯天文學的基礎上,他於是在 1605 年寫信給羅馬教會,在信中提到: 「無論是送父親來或是送兄弟來,只要他是天文學家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這位數

112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學家能夠來的話,我們就可以將我們的乘法表譯成中文。……然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更 改曆法的工作了。這樣將會增加我們的聲望,可以使我們更加自由地出入中國,並且 將保證我們更為安全和自由。我希望尊敬的您會認真地對待它,因為這對中國極為重 要,請即刻送一名或二名天文學家來,不管他是哪國人……。」他在那以後不斷地向 好幾個教會發出這種請求,但卻石沉大海,杳無音信。由上述的內容可知,此人對於 科學抱持的態度為何? A並不重視探究科學真偽,將科學知識視為傳教的工具 B挑戰傳統儒學的宇宙觀,試圖帶動中國科學研究風氣 C相信天與人會交相感應,必須透過天文曆法探知神意 D中國正在進行政治變革,希望引進科學新知獲得重用 ( )u 西亞是指亞洲西南方,在阿富汗以西的部分。一般會與「中東」通用。雖然二者大部 分地區重疊,但是中東除了亞洲地區,北非的埃及也在中東的範圍內,因此中東是一 個文化概念較強的名詞,而臨太平洋的亞洲國家則被稱「遠東」。請問「中東」的概 念是以哪一個文化區為主體? A東亞文化區 B歐洲文化區 C中南美洲文化區 D大洋洲文化區 ( )i 大安溪下游為臺中市和苗栗縣的分界,三義 火炎山在其北側,而大甲鐵砧山在其南岸。 圖三是臺灣中部大安溪下游地圖,圖中有甲

圖三

∼丁 4 處。照片一是由甲∼丁當中的一個地 點所拍攝,請問照片一是在圖三何地所攝? A甲 B乙 C丙 D丁 第o∼a題為題組

照片一

◎ 2020 / 8 / 19 國發會新聞稿:「為掌握我國未來人口變動趨勢,國家發展委員會每 2 年根據最 新戶籍人口、出生、死亡及遷徙等相關統計,辦理未來 50 年人口推估,委員會議並提報『中 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 至 2070 年)』(以下簡稱本報告),以供各界及相關部會參考運用。 整體而言,本報告推估結果有三:第一,依據本次推估,總人口將於今(2020)年開始轉呈 負成長,較前次推估提前 2 年,主要係因今年出生數將低於死亡數,人口開始呈現自然減少 (與前次推估相同),且因國際遷徙為主之社會增加,今年以來受武漢肺炎(COVID-19)疫 情影響,將罕見呈現負值,無法彌補自然減少之人數。第二,隨 0 ~ 14 歲幼年人口下降, 加以我國醫療水準提升,國人壽命延長,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相對提高,預估 5 年後 (2025 年)我國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人口占比超過 20 %),較前次推估提前 1 年。第 三,人口紅利期間延至 2027 年,較前次推估延長 1 年。「人口紅利」係指青壯年人口(15 ~ 64 歲)占總人口比重高於 66.7 %,工作年齡人口相對其他年齡層充沛,有利經濟發展。」 請問:

第 8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1

113

( )o 2020 年,我國人口變化呈現何種趨勢? A自然增加率為正,社會增加率為正

B自然增加率為正,社會增加率為負

C自然增加率為負,社會增加率為正

D自然增加率為負,社會增加率為負

( )p 為因應我國人口結構變遷趨勢,下列哪些政策是行政團隊應該積極著手的方向?1高 齡化調適2強化勞動力結構3加長高教年限4提升生育率5加強基礎建設 A123

B124

C245

D345

( )a 根據上文第三點,我國在 2027 年以前人口紅利仍高。請問造成近年我國的人口紅利 仍高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項因素? A出生率低

B死亡率低

C遷入率高

D教育普及

第s、d題為題組 ◎ 地中海形勢封閉,海水不深,一般不易形成強烈氣旋。但近年科學家觀測,地中海偶有颱風 等級的氣旋形成,稱為地中海氣旋(Medicane)。第一個正式被命名的地中海氣旋是 2011 年的 ROLF,而 2020 年的 JANUS 也接近中颱等級。請問: ( )s 以地中海的氣候特徵判斷,下列哪一個時期最容易形成地中海氣旋? A1∼3月

B3∼5月

C5∼9月

D 9 月∼次年 1 月

( )d 地中海氣旋好發的季節,地中海區主要是在哪一個行星風帶籠罩之下? A西風帶

B副熱帶高壓帶

C東北信風帶

D間熱帶輻合區

第f、g題為題組 ◎ 澳洲和紐西蘭因為位置孤立,特有物種比例高。今日在全球戰略下,更突顯其在地緣政治的 思考中,樞紐位置的重要性。在美、中競爭的過程,美國積極拉攏印度、日本和澳洲,成海 上箝制之勢,遏止中國霸權向海上發展。請問: ( )f 澳洲位在哪二個水域的交界樞紐? A東海、南海

B地中海、大西洋

C太平洋、北極海

D印度洋、太平洋

( )g 在澳洲有一種稱為「金皮金皮」(gympie-gympie)的 熱帶雨林蕁蔴,常使健行者困擾不已。研究者指出, 只要碰到該樹木,就會引起難以忍受且持續數週的疼 痛。圖四是澳洲的行政區簡圖,請問在哪一州森林健 行最需注意「金皮金皮」? A昆士蘭

B維多利亞

C新南威爾斯

D北領地

第h∼k題為題組

圖四

◎ 臺灣戲劇《生生世世》中,提及助產士劉淑莊的兒子建德在就讀醫學院時期,與朋友q協助 政治犯翻譯文章寄送美國,被控叛亂罪而遭到w調查局人士帶走。劉助產士與學徒明珠,為 了營救e被關在看守所的建德,到處籌錢與走訪有力人士關說。建德在就讀高雄中學時,對 於資本主義、社會公平等議題相當感興趣,但礙於政府法規,只能偷偷r與有志之士組讀書 會閱讀與討論禁書。從本片中角色之間的互動與交織的情感,亦可以看出臺灣經濟發展的變 革。請問:

114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 )h 由片中描述的情節可知,此劇所拍攝的背景應該是在下列哪一年代? A 1920 年代

B 1930 年代

C 1950 年代

D 1980 年代

( )j 由題文的內容加以分析,當時政府宣傳的政治口號可能是下列何者? A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B保密防諜,人人有責

C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D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k 請判斷上文中1∼4畫底線處,哪些屬於表達意見自由權? A12

B23

C34

D14

第l∼z題為題組 新聞一: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在民國 68 年 2 月啟用,原名中正國際機場,是當年政府推動十大建 設中的一項,也見證了臺灣經濟起飛。第二航廈則是在 107 年 6 月擴建完成,在原有 的第一航廈、第二航廈已經逐漸不敷使用後,亦推動第三航廈的整建規劃,過程雖幾 經波折,但已順利開工,預計 113 年至 115 年分階段完工。交通部評估由於第一航廈 已啟用逾 40 年,因此擬在第三航廈完工後,重建第一航廈。 新聞二:民國 109 年立法院新會期將審議行政院所提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3 期特別預算, 總額 2,300 億 11 萬元,前瞻第 3 期預算以經濟發展支出 1,253 億 5,644 萬元居首,其 中數位建設編列 444 億元,是政府未來 4 年前瞻基礎建設的重點項目。 請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 )l 由新聞一可知中正國際機場為十大建設的其中一項成果,臺灣當時推動此項建設的背 景為何? A出現環境汙染問題,帶動國家產業升級 B接受美國經濟援助,大力推動基礎建設 C將設立加工出口區,吸引外資來臺投資 D面臨國際石油危機,推動建設振興經濟 ( ); 圖五是在 Google Maps 上桃園機場平面圖,圖中 1、 2、3 三個數字代表第 1、2 航廈及第 3 航廈預訂地。 桃園機場航廈是由第 1 航廈向西南依序擴建第 2、3 航廈,請問利用手機在查詢圖五時,螢幕上的指北 針應是下列何者? 圖五

A

B

C

D

( )z 關於新聞一、二的描述,請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新聞一中可看出機場的設置,此資源的配置具有長期效益 B新聞二中可看出,政府分配經費僅有照顧到少數人的福利 C為了平衡政府收支,新聞一、二內容皆指政府是以營利為目的 D由以上兩則新聞可知,政府施政的重點在於永續發展與全球化

第 8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1

115

第x∼b題為題組 ◎ 香港已解散民主派組織「香港眾志」祕書長黃之鋒在社群網路推特(Twitter)發文呼籲抵制 拒看甫上映的電影《花木蘭》,此部電影是由美國迪士尼公司斥資兩億美元製作。黃之鋒表 示:「因為迪士尼向北京叩頭,主角也公開且驕傲地支持香港警察的執法,我懇求所有信仰 人權的人抵制這部電影」。電影片尾字幕特別標明致謝中國新疆吐魯番公安局,以及中共新 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這兩者皆被控訴涉及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鎮壓、 監控及其他侵犯人權的行動。請問: ( )x 文中呼籲抵制的出發點在於對人權的維護,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網路上呼籲抵制的行為,會侵害喜愛該片觀眾的自由權 B營利行為應與政治分開,動畫公司不需要關注人權議題 C若拘禁人民的事件屬實,政府將會有侵害人身自由之虞 D電影主角曾支持警察執法,可視為侵害人民權利的舉動 ( )c 由上述的內容可知,《花木蘭》一片遭到抵制是基於人權的考量,然而,中國在 1980 年代亦曾因為哪一事件,而遭到國際的譴責與經濟制裁? A土地改革

B大躍進運動

C文化大革命

D六四天安門事件

( )v 該電影部分場景在新疆拍攝。而新疆的傳統宗教具強烈地方特色,下列照片二中 4 幅 都是在哈爾濱所攝,哪一幅是新疆地區最常見的宗教建築? 甲







照片二

A甲

B乙

C丙

D丁

( )b 倘若透過網路呼籲抵制發揮了效用,則對香港電影《花木蘭》市場造成下列何種影 響? A

B

C

D

116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第貳部分、混合題或非選擇題(占 74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8 題組,每一子題配分標於題末,限在標示題號作答區內作答。 第n、m題為題組 ◎ 參考下方照片三,回答下列問題:

照片三

n 該地的氣候,最可能是圖六中甲∼丁哪一個氣候圖所示的類型?(2 分)

圖六

A甲

B乙

C丙

D丁

m 請寫出照片三所示地形的外營力作用和海水的升降情形。(2 分,每個答案 1 分) 題號 n m

作答區 A



B



C



D



外營力作用 海水的升降情形

第 8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1

117

第,∼!題為題組 ◎   2020 年美國進行總統大選,由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挑戰尋求連任的共和黨 候選人川普(Donald John Trump),媒體報導在距離大選不到 2 個月的民調支持率調查呈現 膠著戰況。美國總統的選舉方式是一種間接選舉,由各州的選舉人代表該州人民投票,稱為 「選舉人團制度」。   此制度來自 1787 年的制憲會議上,在討論行政官(總統)的產生方式時,考量國家幅 員遼闊而當時的交通不便、南北方差別大,人民不能全面了解情況,易受少數陰謀家的操 縱。且秉持q原則,行政權不應與立法權相互連結,排除了由國會選舉產生的制度。   最終,採納了選舉人團的方案。該制度最大特色為,選舉人團會根據各州普選結果,將 該州的選舉人票(票數基本上與參眾兩院議員人數相同)全部投給勝出的候選人,候選人只 要取得全美過半的選舉人票即勝選。 , 由上述題文可知美國的選舉制度受到 1787 年制憲會議的內容之影響,請問: 1 1原則的提出應該是受到何人思想的影響?(2 分) 2 他提出此原則的目的是什麼?(2 分) . 根據美國聯邦憲法,由美國人口普查局每 10 年進行一 次人口普查,其結果將決定各州選舉人票的數量。圖七 為美國地圖,請問圖中甲∼丁 4 個州,哪一州的選舉人 票數最多?(2 分) A甲 B乙 C丙

圖七

D丁

/ 根據上文敘述判斷1原則最有可能為何?請在作答區中勾選正確的回答,並解釋該項原則所 蘊含的意義。(4 分,限 30 字內) 表三

! 表三為 2020 年美國德拉瓦州(DE)的開票結 果,因其人口數較少,選舉人票僅 3 張。若你 是 2024 年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對於明顯傾 向支持對手民主黨、得勝可能性低的州,再根

德拉瓦州(選舉人票:3 票) 民主黨—拜登、賀錦麗 共和黨—川普、彭斯

得票率 58.78 % 39.8 %

據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請在作答區中寫出你最有可能採取何種勝選的選舉策略?並寫出你 的充分理由。(4 分,限 60 字內) 題號

作答區 1 2

, .

A



B



C



D



1原則(請勾選一項) /

4 審檢分立  4 三權分立

!

4 主權在民  4 聯邦國 採取的競選方式 4 給予較少資源 4 投入更多資源

意義

理由

118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第@∼%題為題組 ◎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後,許多地區已出現歧視、排 斥中國公民、華人或任何看起來像東亞人的現象,然而,西方國家歧視中國或中國人並非一 種新現象,只不過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蔓延,讓排華、仇華的情緒再度高漲,種族 主義和仇外氣氛變得更嚴重。   過去,美國便曾經出現大量的政治諷刺漫畫,其中所呈現的華人形象,大致上是有著黃 皮膚、丹鳳眼,腦袋後繫著一條長辮子,頭上戴著瓜皮帽,身上穿著藍布衫和黑布鞋,手持 鴉片煙管的邪惡異教徒,他們住在擁擠髒亂的華埠裡,在裡面進行賭博、嫖妓和吸食鴉片等 邪惡行為,而且嗜吃老鼠、貓、狗的習慣,甚至可以不休息地持續工作。在美國民眾的觀點 裡,華人勤奮工作的態度,給予他們一種印象,即華人是可以持續工作不必休息的勞工;華 人工資低廉,只要從事某一行業,就會獨占這個行業,最終導致該行業的白人失業。當時的 諷刺漫畫將這些偏見和歧視具體圖像化,加以誇大渲染,華人的負面形象因此深植民心,最 終導致排華衝突行動的發生。   近年來,中國在東南亞地區不斷加大投資,受到當地政府的歡迎,但由於當地人幾乎沒 有得到多少經濟好處,更引發了中國支配經濟以及剝削的疑慮,亞洲地區同樣引發「恐 華」、「排華」的情緒。 @ 圖八為美國簡圖,題目中「美國便曾經出現大量的政治 諷刺漫畫,其中所呈現的華人形象……」的年代,在圖 中甲∼丁何地聚集最多華人?(2 分) A甲

B乙

C丙

D丁

# 美國與東南亞地區之所以出現排華浪潮的共同原因為 何?(2 分)試從文章中分別舉證說明。(4 分)

圖八

$ 從文中美國社會對於華人形象的描述,包括外型、行為等,下列評論何者較適當?(2 分) A透過西方人的眼光可得知華人的文化水準遠落後於美國許多 B此為我族中心主義表現,華人文化需重整才不影響國際地位 C為杜絕種族歧視,應以社會達爾文主義對弱勢文化進行同化 D文化的形成有其特殊背景,應以文化多元主義觀點避免歧視 % 上文畫底線處為美國社會對華人勞工的印象,時至今日,其內容若屬實未改善,在國我則已 違反何種法律之規定?(2 分) A《民法》

B《消費者保護法》

題號 @

C《勞動基準法》 作答區

A



B



C



D



原因 #

D《工會法》

美國 東南亞地區

1

$

A



B



C



D



%

A



B



C



D



說明 2 3

第 8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1

119

第^∼(題為題組 ◎   奧林匹克運動會為古希臘的酬神祭典,其中有各項運動賽事的舉行,直到羅馬帝國統治 階段,此賽事被迫停止舉辦。直至 1896 年恢復每 4 年舉辦一次,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中 斷過三次,如今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成為國與國交流的重要活動,更成為全世界和平與友誼 的象徵。   然而,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透過英國人權律師米夏埃爾‧波拉克(Michael Polak),向 國際奧委會投訴,近年來,新疆維吾爾地區發生的大規模人權危機,數百萬維吾爾族人與其 他突厥人,被政府要求宣示對共產黨忠誠,被灌輸「階級意識」,並要求他們拒絕伊斯蘭教 旨與聖歌,強迫他們放棄維吾爾族的身分。   中國政府針對維吾爾族人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行為,違背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精神與理 念。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希望奧委會捍衛體育運動的道德標準,嚴肅審查中國地區的人權狀 況,並表達明確立場,採取相應措施,取消在北京舉行 2022 年冬奧會。 ^ 由上述內容來加以推論,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羅馬帝國統治期間之所以被迫停止舉行的原因可 能為何?(2 分) A理性哲學思維取代神話思想 B希臘化時代出現了宗教融合 C狄奧多西將基督教訂為國教 D羅馬帝國強化各地軍事訓練 & 伊斯蘭教為維吾爾族的主要信仰。請問伊斯蘭教自創立後,其傳入中國新疆的路線大致為 何?請在下頁作答區中畫出來(以箭頭表示)。(2 分)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成立於 1955 年,地處國家邊緣,在地理和環境上位於中亞,一直以來 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上文畫底線處為中國政府對新疆維吾爾族人的作為,這些作為的最主要 目的希望對維吾爾族人有何種影響?(2 分) A更清楚界定維吾爾族人的公民身分 B履行對黨的忠誠與發展出國家認同 C引導個人對經濟發展做出相關貢獻 D放棄原宗教信仰,改信漢人的宗教 ( 美、中貿易戰和新疆人權問題,使美國政府開始考慮限制新疆棉花進口,原因是這些「集中 營」被發現有許多是種植棉花的農場。下列四圖何者最符合現代棉花產業的生產流程?(2 分) A

B

C

D

120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題號

作答區 A



B



C



D



*

A



B



C



D



(

A



B



C



D



^

&

第)∼W題為題組 ◎   在近代初期之前,甜味是人類罕能享有的滋味。蔗糖是從遠東或南太平洋開始踏上其普 及全球之路……。這種高大的禾本科植物—甘蔗,最晚在公元前 300 年時在印度成為人類 的作物,但往外傳播的速度緩慢,一千年後才傳至中國、日本、中東,阿拉伯人曾殘酷的征 服伊比利半島,並將此作物引進栽種。當歐洲人征戰期間,一路往耶路撒冷攻打過去時,開 始熟悉此一作物,顯示蔗糖與暴力密不可分。   威尼斯商人曾運用其龐大的艦隊及海軍,加上密布地中海地區的要塞、貿易站,主宰了 中世紀的糖業貿易,當時的糖屬於奢侈品,義大利商人因此獲得龐大收益。之後,隨著新民 族的崛起,糖得以繼續往西傳播,直至 15 世紀,這支新民族已經奪走威尼斯所控制的穆斯 林區。威尼斯人因而轉移發展目標,轉向征服西西里及伊比利半島上的地區,更與葡萄牙人 聯手展開劃時代的遠航。   葡萄牙人發現了聖多美島,蔗糖的生產因而有了革命性的變革,大量的奴隸被帶到甘蔗 園工作,生活因而陷入地獄深淵,而葡萄牙莊園主和義大利商人卻獲得豐富利潤,創造更大 一群人可以一起享受甜味。為滿足需求,葡萄牙人決定將甘蔗引進新的種植地,並擴大生 產,美洲因此成為第四個被拉入世界蔗糖市場的大陸,甘蔗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國際性作物。 ) 由題文提及的內容可知,威尼斯商人之所以轉向西西里島及伊比利半島的原因為何?(2 分) A因阿拉伯統一帝國的建立

B受十字軍運動行動的影響

C受到鄂圖曼土耳其的威脅

D蒙古西征打開東西的商路

Q 糖成為國際性商品有其複雜的歷史背景,請從文中判斷以下對於「糖」的敘述,何者正確? A糖屬於奢侈品,即使價位高,貴族仍願意花錢購買

(2 分)

B糖的需求提升,主因在於貿易糖能帶來極大的利潤 C生產糖具有比較利益的地區最終將會成為糖的進口國 D文中畫底線處顯示出國際貿易帶來的專業化分工體系 W 當美洲被拉入世界生產蔗糖的基地,因為需要大量的勞工,開始由非洲引進。請問當時引進 美洲種植甘蔗的勞工搭乘的船隻,主要憑藉哪一股洋流和行星風系橫越大洋?(4 分,每個 答案 2 分)

第 8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1

題號

121

作答區

)

A



B



C



D



Q

A



B



C



D



洋流 W 行星風系 第E∼Y題為題組 ◎ 為因應臺灣近年的經濟發展,出現許多的 國際移入者,也加大其在臺生活中對母國 商品的市場需求。阿泰 3 年前來到臺灣工 作時,超市中有家鄉味的食物很少,讓他 因吃不慣臺灣食物而水土不服。如今有家 鄉味的食物增加許多,讓他能夠常常自己 開伙,一解思鄉愁。圖九是在臺灣的超市

圖九

中購買的進口速食麵,包裝右下角的標籤如圖所示,請問: E 從圖九判斷,該速食麵出產國具有下列哪一項性質?(2 分) A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國

B近 10 年人口數增加最多的國家

C世界人口最多的伊斯蘭國家

D擁有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

R 由題文提及速食麵的標籤圖示來加以判斷,在選擇食物時會特別留意此標籤的人,會有下列 何種宗教信仰特色?(2 分) A每週固定進行禮拜,謹守閱讀《聖經》規範 B一生中至少朝聖一次,並遵守五功內容規範 C相信眾生皆為平等,強調遵守蔬食茹素戒律 D相信三位一體思想,禁止任何偶像崇拜行為 T 若政府為維護移工權益,擬定了某些食品的價格上限。以泡麵 為例,倘若市場均衡價格為 30 元,一旦設定價格上限後,將 移至圖十中的何處?造成的影響為何?(2 分) A移至甲線,供給量難以滿足消費者 B移至甲線,店家的生產者剩餘提高 C移至乙線,替代品的需求可能因此降低 D移至乙線,政府將編列預算補貼消費者 Y 下頁作答區中 S、D 為三年前阿泰剛到臺灣時,家鄉泡麵在超 市的供需圖,S1、D1 則為現今,灰底處為 3 年前的社會福祉範

圖十

圍。請勾選與 3 年前相比,其社會福祉的總量是增加還是減少(請勾選一項)?並在作答區 畫出現今供需圖中的社會福祉範圍(請套色或以斜線表示)。(4 分) 題號

作答區

E

A



B



C



D



R

A



B



C



D



122

學測歷屆試題‧社會考科

T

A



B



C



D



與 3 年前之變化

Y

繪出供需圖的社會福祉範圍

4 增加 4 減少

第U∼P題為題組 ◎ 近年因為中國與香港間有關體制上的爭議以及美中的貿易競爭,五眼聯盟(Five Eyes, FVEY)的角色又受到國際矚目。此聯盟是由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英國和美國 5 個 英語圈國家所組成的情報聯盟,在英美協定下組成的國際情報分享團體。五眼聯盟的歷史最 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所發布的《大西洋憲章》,而在冷戰時期他們因為有 共同要對抗的目標,因而形成緊密的盟友。近日美中關係緊張,美國更積極拉攏其他 4 國及 亞洲地區國家,共同對抗中國。請問: U 「五眼聯盟」這 5 國的共同特徵敘述,下列何者最正確?(2 分) A均為大英國協成員

B均為環大西洋國家

C均曾為大英帝國統治

D均曾為北約成員國

I 由上述內容來加以推論,冷戰期間五眼聯盟因有共同對抗的目標,故而形成緊密的盟友,然 而,他們共同對抗此目標的目的可能是下列何者?(2 分) A防堵共產勢力擴張

B打擊商貿競爭對象

C避免區域戰爭爆發

D獲取工業所需資源

O 日前因應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防止中國突破第一島鏈擴張其勢力到太平洋,有一國家自稱 第 6 眼,並已與五眼聯盟共享高度機密情報,還能針對相關環境議題進行討論。請以科技發 展、戰略位置及與歐美關係判斷,這個國家是下列何者?(2 分) A臺灣

B日本

C南韓

D印度

P 香港在回歸中國之際,中國曾經承諾香港實施「一國兩制」,50 年不變,但之後中國卻通 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引發爭議。就歷史的脈絡來細探, 香港的割讓與回歸分別與何事有關?(4 分) 題號

作答區

U

A



B



C



D



I

A



B



C



D



O

A



B



C



D



1 割讓 P 2 回歸

第 8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1

123

第A∼F題為題組 ◎   請閱讀以下報導(2020 年 8 月 10 日,新頭殼):「印度喀拉拉邦的茶園因暴雨坍塌, 至少 43 人死亡,包含 3 名孩童。新的氣象報告顯示,將有更多豪雨降臨,讓整個災情雪上 加霜。   根據 CNN 今(10)日的報導,上星期四伊位於伊杜基(Idukki)的茶園坍塌,土石流 吞沒了許多住在茶園上的工人,當大多數的人還在睡夢時,數十間房屋遭到破壞,11 位受 傷的人被送到當地醫院。   當救難人員整個週末都在挖泥漿和碎屑時,死亡人數也不斷上升。當地議員庫里科塞 (Kuriakose)表示至少 25 人失蹤,已經部署了 500 多名當地部隊和國家災難響應部隊的人 員來篩選碎片。」請問: A 圖十一為南亞簡圖,圖中標示喀拉拉邦的位置。請問,除了喀拉拉 邦,圖中甲∼丁何處最容易產生如上述的災害類型?(2 分) A甲 B乙 C丙 D丁 S 請從水氣來源和降水類型分析此地降水發生的原因。(2 分,請以 30 字左右文字說明)

圖十一

D 由題文內容可知印度地區喀拉拉邦的茶園因暴雨坍塌而造成災害,然而,印度地區之所以有 許多茶園遍布,且成為茶葉出口大國的原因為何?(2 分) A中英印三角貿易形成,印度茶葉換取瓷器 B法國人好飲用茶,積極開闢茶園供應所需 C中國移民前往印度,將種茶技術引入印度 D英屬東印度公司殖民印度,廣植茶樹獲利 F 這場暴雨帶來的災情慘重,導致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損失,請依上文判斷以下敘述何者正 確?(2 分) A給予災民個別所需的傷殘、財產上的補助,才稱得上公平正義 B根據羅爾斯的主張,政府不應對災民給予補貼才符合正義原則 C在災害過後,人們將會避免居住在茶園附近,產生了鄰避效應 D若發生在我國,災民可根據社會保險而向政府領取災害補助金 題號 A S

作答區 A



B



C



D



降水發生的原因

D

A



B



C



D



F

A



B



C



D



第 1 回 113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

2

第 2 回 112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

14

第 3 回 111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

23

第 4 回 110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

33

第 5 回 109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

40

第 6 回 108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

48

第 7 回 107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

56

第 8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 1 .....................................................

64

第 9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 2 .....................................................

74

第 10 回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 3 .....................................................

84

— 1—



1



113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P3~18

第壹部分、選擇題 1B 2A 3B 4B 5D 6D 7A 8C 9B 0A qB wC eA rC tD yD uA iA oD pD aD sC dA fD gC hD jB kC lB ;C zA xB cC vD bB

第貳部分、混合題或非選擇題 nD mA ,見詳解 .B /見詳解 !D @B #見詳解 $C %C ^見詳解 &D *D  (見詳解 )見詳解 QD WC E見詳解 RA TD YD U見詳解 ID OD P見詳解  AC SB DC F見詳解

第壹部分、選擇題

後,同步刺激了消費成長,此時需求線應會右 移,造成市場價格上升的現象,而非小宜推論

1 B 將原住民族各族的歲時祭儀日期定為法定民俗

的市場價格下跌。D政府常見的價格管制政 策,包含設定「價格上限」或「價格下限」的 方式,而設定「價格上限」通常是為了保障消

節日,主要的立法用意應在維護原住民族的集 體文化權,以促進多元文化之發展,與B最相 近,因我國《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意旨是 為尊重國家多元文化之精神,促進國家語言之 傳承、復振及發展。A主要立法用意在於促進 性別平權。C主要立法用意在於維護已歸化取 得國籍之新住民的參政權。D主要立法用意在 於保障我國國民擔任廣播、電視事業股東或董 監事職務的權利。

費者,設定「價格下限」通常是為了保障生產 者,但從題文中無法得知政府是否實施價格管 制。

2 A 某甲生前未留遺囑,身故後依「應繼分」來分 配遺產比例給法定繼承人,依據《民法》規 範,法定繼承人分為「當然繼承人」(配偶) 與「血親繼承人」,血親繼承人依順位為: 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弟姊 妹;四、祖父母;文中指出某甲未婚無子女、 父母過世,其兄亦過世,因此在某甲無法定繼

4 B 16 世紀西班牙哈布斯堡皇室稱霸海上貿易, 但是到了 17 世紀後荷蘭在海上貿易轉運量超 越哈布斯堡統治的西班牙王國。根據題幹敘述 西班牙人目的是制衡荷蘭人在臺灣發展,可推 測是西班牙人意圖同荷蘭人一般在臺灣建立自 己的據點,以抗衡 1624 年取得南臺灣安平的 荷蘭人,後來,西班牙人在 1626 年、1628 年 於臺灣淡水、基隆建立自己的根據地。題幹又 提到西班牙人要恢復根據地的舊時榮光,選項 中僅菲律賓首府馬尼拉屬於西班牙殖民地,故 選B。A澳門屬於葡萄牙。C麻六甲屬葡萄

承人且無預立遺囑的情況下,遺產將歸國家所 有,故選A。BD某甲姪兒與姪女為其旁系血

牙,17 世紀後為荷蘭殖民、18 世紀後為英國 所有。D巴達維亞屬於荷蘭。

親卑親屬,嫂嫂為某甲的姻親,皆非其法定繼 承人。C所謂的「代位繼承」,是指第一順位 的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前死亡或喪失繼承權, 該份額由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代位繼承;而某甲

5 D 本題題幹所指應為南宋臨安,自靖康之難後宋

之兄為第三順位繼承人,且在某甲過世前已死 亡,不會有代位繼承的情形。 3 B 題文提及「咖啡風行歐洲,帶動咖啡消費風

初年大量人民南渡,臨安由原本的地方城市升 格為首都,然而臨安並不似隋唐長安城或是元 明清時期的北京城一般,一開始就被確立為首 都而有完整的都市規劃,故公共排水設施、居

氣」,顯示咖啡需求增加,需求線右移;而題 文中「歐洲各國其後也開始在殖民地大量種植

住空間規劃較弱。臨安城突如其來面臨大量的 人口聚集,再加上興盛商業貿易帶來的人潮,

咖啡」,顯示供給增加更大,供給線右移的幅 度會比需求線右移的幅度來得大,變動後的均 衡價格應會下跌,因此推論的依據應為B。A 消費市場若出現短缺現象,應是市場價格過低

導致城市人口密集,公共衛生欠佳,長此以往 容易產生疾病。A南宋因為與金簽訂《紹興和 議》,得以偏安一隅,政局相對穩定才能發展 繁榮的貿易,不存在忙於抗金的事實。B城市

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此時市場價格應會上升 而非下跌。C若歐洲各國在殖民地種植咖啡

惡臭潮溼,是人口密集,衛生欠佳的後果,若 瘴癘盛行,應不會是繁華的成市,故非最適切

— 2—

皇室遷至此地,於 1138 年正式定都。北宋時 期的臨安城已經成為南方重要經濟重鎮,南宋

的答案。C並非是無力維修,而是人口過多不 得不跨溝造屋而居。 6 D 越戰是美國在冷戰期遭遇最大的戰爭挫敗,主 因是戰爭時間過長,加諸美國媒體照片(世界 知名的〈燒夷彈女孩〉與〈西貢槍決〉等)的 宣傳,引來美國社會大規模的反戰運動。本題 引號內的描述皆為美國可能的戰敗因素,可以 歸納出:1美國低估越南人反殖民的渴望。2 美國未深入了解越南文化,認為越南人會為了 民主而戰。3地形上的限制使得美軍出師不 利。4北越人反抗帝國主義的決心高過對自由

8 C 中世紀的大學教育主要是文雅教育(Liberal arts),由「三文」:文法、修辭、邏輯,「四 藝」:算術、幾何、音樂、天文構成。從題目 提供的社會結構—這些畫家、科學家、作家 與人文學者有超過半數來自於工商業家庭,應

民主追求。冷戰期間的圍堵政策下,美國以維 護民主自由為由發動戰爭,憑藉著軍事上的優 勢扶植亞洲各國的民主政府,但卻未深入了解 亞洲各國的文化,如越南人二戰後的反殖民、 反帝國主義浪潮,都遠高於其他的渴望,故本 題答案選D。

該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景象。義大利北部 地區自中世紀以來貿易興盛,又因為擔任東方 貿易轉運站,使得該地區從事商業的人口眾

7 A 本題幹設定為嘉靖年間,加上表格中的行政地 區多位於海邊(見右上圖),容易造成高分群 學生誤判選D。本題需要先知道在自然情況下 人頭稅會隨著人口增長,故人頭稅自古以來就 是政府最熱衷於收取的項目。但古代政府管理 戶口技術不佳,不見得能建立完整的戶籍系 統,或是穩定實施人口普查,因此容易造成稅 收不公平。以中國歷史來看,最早企圖收取人 頭稅的是西周末期宣王「料民於太原」(僅舊 課綱有教授),往後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編戶、 錄民,可以看出先秦以來各國勤於查戶口, 《睡虎地秦簡》記載「人戶、馬牛一以上為大 誤。」意思為登錄人頭與實際出入超過一人, 即為重大錯誤。漢代延續先秦收取「口賦」、 北魏收取「租庸調」,都可以證明收取人頭稅

多,羅馬教會與商賈贊助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 的沃土。圖一中有 30 %為作家或是人文學者。 「人文學者」(humanities)即為教授人文學 的老師,人文學領域則包含文法學、修辭學、 歷史、詩歌和道德哲學,這是在文藝復興之後 才有的景象。ABD均不符合。 9 B 從表二的內容可看出,日本防堵原住民的設 置,在 1903 年之後完全由官方主導,取代民 間自行設置的隘防,答案應為B。日治初期延 續隘勇線,1898 年擴大補助民間辦理,1900 年後由警察指揮監督,在隘勇線附近架設砲 臺、高壓電網、地雷等設施,又伴隨日本政府 覬覦樟腦利益,與原住民族衝突不斷,如 1900 年泰雅族大豹社事件、1902 年賽夏族南庄事 件。至佐久間左馬太「五年理蕃計畫」劃設更

的理想在中國大抵維持了一千年,在唐中葉兩 稅法之前都沒有被放棄。兩稅法之後的一千

多隘勇線,包圍壓縮原住民族生存空間,在太 魯閣戰爭後大抵控制原住民族,遂於 1920 年

年,各朝代企圖恢復收人頭稅,但不久又都放 棄,例如北宋中期王安石變法推行免役法,就 是出代役錢,放棄宋初的人頭稅,明初造《黃 冊》又企圖恢復人頭稅,但始終無法真正調查

代廢除隘勇線。A表格中分類為官隘與民隘, 並非高山族、平埔族,不足以推論官方改用平 埔族防守。C隨表格時間推進,官方的隘勇數 量反而愈來愈多,代表日方嘗試以政府力量控

出所有人口,何況宋代以降後的一千年,人口 不斷上升,人口調查更加困難。表格中可見二

制原住民族,既然是掌控原住民族,就不可能 是安撫放鬆管理。D日治時期多次遷徙原住民

十年內人口僅微幅成長,甚至有減少跡象,可 知此時期《黃冊》與現實人口脫節,顯現出政 府難以或沒有積極清查戶口。明世宗嘉靖年間

族,如南庄事件、太魯閣事件、霧社事件後都 有遷徙原住民族,但若真的將山區原住民族遷 徙至更容易管理的平地,就不需要在山區增設 官隘,反而該強化平地區域的管理力道。

(1522 ~ 1566)開始試圖推動一條鞭法,明 神宗萬曆年間(1573 ~ 1620),張居正再接 續推廣至全國,簡化稅制改以收土地稅為主, 釋放多餘勞動力,清世宗雍正年間推行「攤丁 入地」後取消收取「丁銀錢」,正式宣告徹底 放棄人頭稅,故本題最合理的解釋為A。

0 A 1949 年臺海分治後,於金門發生至少三次武

— 3—

裝衝突:1949 年古寧頭戰役、1954 年九三戰 役、1958 年八二三砲戰。期間仍有 1950 年舟

媽祖庇蔭,並列有捐獻建廟者的名單。1886 年,大清國首任駐新加坡領事敬獻「顯徹幽

山戰役、1950 年海南島戰役、1955 年一江山 戰役,與金門的戰役不同之處在於,後三場戰 爭國軍全數撤離,中華民國政府的統治地區萎

明」匾額,1907 年光緒皇帝親自賜匾額「波 靖南溟」,意為「南海風平浪靜」,是東南亞 保存最完整的御賜書法真跡。題幹中所提及的

縮至臺灣與福建的金馬。題幹提及的時間是 1960 年,此時大陳島已經淪陷,中華民國政 府領有土地僅剩下金門縣;而題文中提到的某 個城市,指的是 1948 年柏林危機,1948 年西

「英(官)吏」指的是開發新加坡港的萊佛士 (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1781 ~ 1826),至今其雕像屹立於新加坡河畔。

柏林曾遭遇蘇聯封鎖,美軍乃每天空運物資至 西柏林予以支援,故該歐洲城市為柏林,答案

B 19 世紀殖民雅加達的是荷蘭。C 19 世紀殖 民馬尼拉的是西班牙。D 19 世紀黑船事件後 日本開國,英國透過條約取得貿易特權,並非 將其殖民。

選A。BC倫敦與巴黎皆非冷戰時期的民主陣 營孤島,兩國全境皆為民主陣營控制。D華沙 為波蘭首都,該國全境由蘇聯控制,美國並未 支持波蘭境內的任何一個城市。 q B 1912 ~ 1928 年的中華民國實施三權分立、參

r C 地理 :受東亞文化圈影響的核心指標包括: 漢字、儒家思想、典章制度與佛教信仰等。其 中日本佛教信仰是透過中國傳入而有所影響, 因此根據題幹描述以C紫雲山的佛寺選項一說 較為正確。 歷史:東亞文化圈是在 7 ~ 8 世紀形成,中 國周邊國家透過「官學和私學的漢字教育」吸

眾兩院制、國旗為五色旗,史稱「第一共和」。 在 1928 年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後,1928 ~ 1946 年進入訓政時期,實施孫中山《總理遺 囑》,貫徹三民主義與五權分立、對外廢除不 平等條約,國旗為青天白日旗,史稱「第二共 和」。1919 年五四運動後共產主義被介紹來 華,1921 年共產國際在上海成立中國共產 黨。在 1926 ~ 1928 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 已經歷國共合作、「清黨」等政治事件,共產 主義已經在中國生根,並與國民黨的意識型態 相衝突,但兩者都反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壓 迫。題幹中提及三民主義是領導人、國家的理 念,故時間上一定是訓政時期國民黨一黨專政 的時代,選項最佳的時間應為B 1930 年代。

收中國文化。東亞文化圈五項要素,分別是漢 字、儒教、律令、科技、中國化的佛教。儒家 文化區是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地區,以朝鮮半 島、日本、越南最為明顯。選項中最符合東亞 文化圈特徵的為C紫雲山上的佛寺― 中山 寺。中山寺有著 1400 年的歷史,是聖德太子 (572 ~ 621 年)時期建造的觀音靈場,供奉 「十一面觀音菩薩」,此神像雕刻印度勝鬘 (音同饅)夫人,相傳為中國三國時期傳入, 目前每月的 18 日開關供參拜。中山寺作為皇 室安產靈場,以護產生子聞名遐邇,日本史上 名人如豐臣秀吉就於此求子,生豐臣秀賴。德 川幕府末期,中山一位局夫人因受寺廟祈福而 生明治天皇,成為「明治天皇勅願所」,香火

A尚未實施三民主義。CD 1949 年中共建政 後廢除國民黨的憲法,意識型態改以共產主義 為師。 w C 645 年孝德天皇即位,遷都難波京(今日大 阪),頒布日本第一個年號「大化」,與變法 召令《改新之詔》,史稱「大化革新」。主要 內容有三點:第一是仿隋唐「均田制」實施 「班田收授法」,藉此打壓舊貴族的經濟實 力,將土地收歸國有,計口授田,身後歸還土 地。其二仿隋唐「租庸調」徵收人頭稅,包括 徵收穀物、紡織品等實物。其三模仿唐「三省 六部制」改革行政組織,中央設置「二官八省 一臺五衛府」,地方組織仿唐制「州郡縣」置 「國郡里」,故選C。 e A 本題幹見於新加坡天福宮的《建立天福宮碑 記》。該廟在 19 世紀由陳篤生、薛佛記、鞏 光傳等人募資建立,是新加坡最早的華人廟 宇,主神為海神媽祖,同時供奉關聖帝君與保 生大帝,往後更於廟宇內增加福建商人會館。 碑文記載唐人(福建商人)開發新加坡、感念

鼎盛至今。 t D 詩句中「人稠山谷瘠……無地辟」,表現出原 鄉生活環境條件受限;「海浩無窮……造舟通 異域」表現出另覓他地發展的事實,選項中以 D說明較為符合。AC從詩句未能看出。B語 句中並未直接提及,且移民臺灣為大宗是明清 之後。 y D 蔬菜箱呈現多樣蔬果少數量的集貨宅配方式運 送,有別於以往市場指向農業生產的大量與專 業化型式,因此答案選D為正確。A反而有發 展的機會。B產銷履歷發展應更迎合消費者所 需。C與其關聯性不大。 u A 臺灣茶葉生產多位於海拔稍高的高山丘陵地 區,題幹先提及該地方特色曲目為閩南語,因

— 4—

此先排除B北埔客家聚落選項;後文提到茶葉

部門依法揭露資訊,使人民更了解公共政策的 決策與推動過程,讓人民清楚的知道「發生了

種植與 1860 年代臺灣開港有關,經對照歷史 年代,研究區域應選擇當時開港的淡水、雞 籠、臺灣、打狗四地鄰近性地區為主。又根據

什麼事」,人民愈容易了解公部門所做為何, 不僅擴大人民多元參與,亦增加對政府課責的 管道;題文中提及政府相關首長經常舉行記者

港口所在地緣位置推敲,最終則以A新北市石 碇區烏塗窟答案最佳。

會向各界說明疫情,與A同樣為民主治理課責 精神中「透明性」概念的落實。BD並非政府 資訊內容。C食品衛生標準雖為政府資訊內

i A 兩者對聯中的「洪流」、「鯤溟」皆指海岸地 形要素,其中「鯤溟」為沙洲形勢,具西南部 沿海洲潟海岸的特徵,推論臺灣聚落地名組成 選項組合應以A大潭、後塭仔較符合。BD兩 者多半指山嶺、小丘、凸起平坦階地台等地 形。C則於岩岸地形地區較可能出現。 o D 根據題文對該地自然景觀帶的描述特性,推測 該區應為全年有雨的熱帶雨林區。檢視當今熱 帶雨林區,歷史上幾多曾為殖民地,因此答案

容,但公告此資訊是為定期邀請學者討論修 正,追求更高標準的食品安全,降低風險,與 民主治理的課責精神無關。 f D 由立法院通過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 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屬法律位階,除授權中央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疫情需要, 得實施必要之應變措施,並溯及在此條例通過 前所發布的一些命令,可推論所要解決的法律 爭議應為「法律保留原則」,此原則是指行政

應選D。A應指的是西亞—北非。B非政府主 導,應為鄉村推力。C非出口擴張經濟策略, 而是原物料產品出口。

機關執行公權力時,必須有法律的授權才能執 行,強調行政機關應遵守「有法律才有限制」 的前提,積極找到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若 政府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 特別條例》通過前所發布的命令涉及限制人民 權利,若未經法律授權,將衍生出違反「法律 保留原則」的爭議,以D選項中的《土地登記 規則》亦屬命令位階,學者認為對人民財產有 巨大影響,應從命令升格為法律,主要目的同 樣是為了落實「法律保留原則」。A涉及違反 「比例原則」的爭議。B過去依據《民法》規 範,締結婚姻者僅限一男一女,大法官釋憲後 確定相同性別二人可至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 記,大法官釋憲的效力等同憲法位階,突顯出 「下位階不得牴觸上位階」的「法律優越原

p D 根據岡瓦納大陸輪廓與形狀推測,物種遷徙的 路線,最終是落在澳洲一地,因此在路線選擇 上先保留甲、丁。另外題幹說明澳洲有袋類與 北美洲、南美洲兩地較有關聯性;而與亞洲、 非洲較為疏遠。對照路線,因此剔除通過非洲 的A甲路線,答案即選D丁路線。 a D 「絕對利益」在經濟學的概念是指某國家在特 定生產項目上具有絕對優勢,在生產相同品質 的產品前提下,產量比他國來得更多;題文中 的大學校長認為男性比女性在數理能力上具有 先天優勢,其成就也較大,最接近「絕對利 益」的概念,故選D。ABC與題文所述較無 關聯。

則」內涵。C此為政府的行政裁量權,但亦有 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爭議。

s C 要反駁此校長的論點者,應要論證「男性在數 理能力上,並未比女性有先天優勢」的論點; 題文中的反對者認為,女性要成為科學家,或

g C 國內生產毛額(GDP)是指在一國境內的某一

女性科學家要持續發展學術生涯時,常要面對 文化刻板印象及社會規範的阻礙,因此若提出 「男女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的數理能力表現相 當,幾乎沒有差異」的現象作為反駁理由,也

間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以 及出口(X)四種最終用途的價值加總而得, 算出本國的生產價值,再把進口總值(M)扣 掉,以公式表示為:GDP=C+I+G+(XM)。A路邊小吃攤可能具有未辦理營業登記 之商業活動,因此可能屬地下經濟,此種交易 行為不列入我國 GDP 計算。B紓困補貼屬移 轉性支出,由於並非實質的購買行為,因此不

更能證明女性較難以成為從事高等科學研究的 科學家原因,並非是先天不具優勢,而是基於 前述社會規範的影響,才會形成男性科學家比 女性有更高占比的現象,故選C。ABD無法 據以反駁此位校長的論點。 d A 公開且透明的政府資訊,是有效促成課責性的 基礎,也是行政機關內部課責的核心精神。公

— 5—

特定時間中,生產的所有最終財貨與服務的市 場價值總和,以支出面估算方式而言,是將民

計入我國 GDP。C疫情期間居家隔離民眾為 恢復健康,透過外送平臺訂購營養補給品,應 會增加民間消費(C),即使部分品牌的營養 補給品可能為進口品,支出面公式最後會扣除

M 值,但仍最可能會對 GDP 產生影響,故為 正解。D國外大學線上課程不屬於我國國境內 的生產行為,其經濟產值亦不計入我國 GDP。

l B 檢視選項當中歐洲地圖,四個國家應為(未依 序):南歐西班牙、北歐瑞典、東歐保加利 亞、西歐德國。對照某生蒐集的表格資料,題 幹說到 2022 年歐盟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為

h D 學者認為疫情期間實施線上教學,將對偏鄉學 生的學習品質造成負面影響,其論點依據最可 能來自於「數位落差」現象,此概念是指民眾 因為性別、經濟、教育與居住區域等背景因素 的不同,使人們在數位工具的物質、使用動機

37,150 美元,可視為優先分類國家的基準。根 據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美元)可先將選項 國家區分成乙丁(經濟發展程度較優勢,為核 心區)與甲丙(經濟發展程度較弱勢,為邊陲 區)。乙丁為核心區國家應為西歐德國與北歐 瑞典;又根據國內生產毛額總體經濟的對照判 讀,乙數值較高應該為西歐德國,丁數值較低

和技能而有差異;造成數位落差常見的原因, 包含個人是否擁有上網必要的物件,例如:電 腦或手機、網路與上網方案等,線上教學的實 施,需要學生擁有數位載具,所在地區有涵蓋 率普及的網路設施等條件,才能有良好的教學

應該為北歐瑞典。一樣的判斷,對照甲丙組 合,甲應為東歐保加利亞,丙應為南歐西班

成效,因此網路資源及數位科技使用相對弱勢 的人,可能是因其居住區域等因素所造成,導 致難以在資訊的取得方面與其他人享受相同的 便利性,故選D。ABC與題文所述的論點依

牙。因此符合的正確答案選項應為B圖。 ; C 承接表三的資料,四個國家出口品項同質性 高,但檢視國內生產毛額與平均每人國內生產

據較無關聯。 j B 此物件為「霍克森胡椒瓶」(Hoxne pepper pot),收藏於大英博物館的第 49 號展廳,被 大英博物館歸類為「適合與孩子一同參觀的 12 件藏品」,出土於英格蘭的薩克福郡 (Suffolk)。題幹中提及胡椒罐是銀器,銀器 是貴金屬,並非一般百姓可以擁有;此外,胡 椒在 4 世紀時在歐洲價昂,是富裕階級才能夠 使用的香料,綜合這兩點來看,能使用銀器作 為胡椒罐的家族,必定具有一定的身分,才能 享有這種奢侈消費。A胡椒接觸銀器後不會產 生化學作用。C在古代僅鹽能夠達到防腐食物 的目的,胡椒並無此功能。D歐洲缺乏貴金 屬,直到 16 世紀西班牙大量開採美洲白銀, 才解決歐洲貴金屬流通不足問題。 k C 本題出自〈 BBC 100 件藏品中的世界史 040: Hoxne Pepper Pot 銀色霍克森胡椒瓶〉一文。 在上古時代,離羅馬帝國最近的胡椒產區就是

毛額數據資料,歐盟國家內部明顯出現經濟發 展差異的狀況,歸納在C歐盟政策整合上最可 能產生問題。AB資料不周全,無從推敲。D 不平等交換指的是地理大發現時期的貿易互動 過程,非現今歐盟內部。 z A 根據日期月分線索為 9 月時,可以思考該時間 主要影響臺灣天氣變化的因子為颱風,因此以 A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較佳。其他選項:B多 為冬季、C盛夏時分、D梅雨季節。 x B 根據一地河川集水區水文歷線變化時間紀錄的 推論,會發生洪峰高低的先後次序,應該為河 流上游至下游的測站所在。因此,上游至下游 排列順序為B丙戊乙甲丁,而與河川水面距堤 防高低資料較無關聯。 c C 若要「反駁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的理 由」,則ABD可先排除。要追溯烏克蘭的歷

印度,羅馬從印度洋—紅海—地中海航線(即 圖四中丙路線)取得香料,此貿易帶給商人巨 大的利益。古希臘地理學者斯特雷波(Strabo, 約西元前 63 ~ 21 年)指出光是紅海的青口港

史,要從 9 世紀,北日耳曼人(俗稱「維京 人」)南下歐陸,最東深入今日俄羅斯西部地

(Myos Hormos)每年就約有 120 艘船離港前 往印度,足以推見貿易興盛。另外根據 2 世紀

區開始。往後漸漸與斯拉夫民族融合,並於 882 年建立基輔羅斯國(882 ~ 1240),該國 掌握波羅的海至黑海君士坦丁堡的貿易路線致 富,並皈依東羅馬帝國的希臘正教,領土包含 今日烏克蘭、白羅斯、俄羅斯南部,可以說是

《穆澤里斯莎草紙》(Muziris Papyrus)記載, 一艘船的貨物就值 700 萬塞斯退斯(sestertius, 古羅馬貨幣單位),當時一位士兵年薪約 800 元塞斯退斯。AD歐洲地區不產胡椒,可排除

今日三國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國末期,國家 陷入分裂,一部分人民遷往基輔西方的加利西 亞(Galicia),另有人向東北遷往弗拉基米爾 (Vladimir)與諾夫哥羅德(Veliky Novgorod),

甲、丁兩條路線。B乙航線為 1497 年達伽馬 (Vasco da Gama,1460 ~ 1524 年)第一次出

前者往西移動形成烏克蘭,後者則形成俄羅斯 人。而俄羅斯的歷史,在 13 世紀蒙古拔都汗

航,成功繞過南非抵達印度。

(1208 ~ 1256)西征,基輔羅斯國滅亡,俄

— 6—

羅斯人則成為蒙古附庸,被欽察汗國(又稱 「金帳汗國」)統治,直到 1240 年推翻蒙古 統治建立莫斯科公國,成為俄羅斯帝國前身。

m A 被冤枉起訴、定罪的民眾屬威權體制下「司法 不法」的受害者,若要為其平反,除了透過司 法制度更改判決或恢復其名譽,對當年檢警的 違失也應予以追究,使其負起行政責任與法律

v D 媒體透過報導公共議題與揭露相關資訊,使民

責任,例如:由監察院提出彈劾,再由司法院 懲戒法院進行懲處,彰顯司法權對行政權的監 督制衡,否則難以伸張正義,以A最為符合。

眾了解公共議題,媒體亦可能呈現各種不同的 意見,在社會中產生對話與討論,使公共意見 得以形成,甚至發生變化,當民眾接收媒體傳 播公共議題的相關資訊後,不僅了解議題內

BD若國家處於法律定義的緊急狀態,基於 《憲法》的「公益原則」(例如:為防止妨礙 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增 進公共利益),限制人民基本權利始具有實質

容,也會形成討論的空間。題文中提及俄羅斯 的國營媒體全盤否認英、美國際媒體報導俄軍 占領時的屠殺行為,若能提問報導者是否提出 充分且符合因果時序的佐證,例如:烏克蘭平 民屍體倒臥路旁的照片、影片是否符合俄軍進 軍烏克蘭的時間點,對照衛星影像是否顯示相 同時間、位置的平民屍體等,可協助閱聽人更 能判斷媒體訊息的真偽,故以D最為符合。A

正當性,然而限制人民基本人權亦須遵守相關 法治規範(例如:比例原則)。C若事件屬於 預謀,且群眾確實使用暴力,亦受正當法律程 序保障,應予以公正審判。 ,

BC的提問內容難以對媒體報導訊息真偽進行 佐證。 b B 題幹說明希望取得倒臥路旁的受害者人數,必 須要範圍小,清晰度高的資料較佳,因此答案 應當選擇解析度邊長最小值的數據最佳,答案 選B。

重要政治體制問題

說明判斷理由 當時仍為緊急狀態 或



L □立法院未能全面 中央意民意代表過半以 改選 上不必改選 或 缺乏民意代表性

第貳部分、混合題或非選擇題

公民:我國於 1947 年(民國 36 年)選出第一

n D 題文提及 1980 年代當時行政部門擬開放國外 農產品進口,但農民認為此舉嚴重衝擊農民生 計,當國際貿易成為可能時,農產品出口國, 其國內均衡價格比我國低,因此出口國的生產 者有誘因將農產品出口至我國,形成農產品國 際價格低於我國國內均衡價的情況,如下圖中 乙圖的 P 1 價格,因此我國的生產者剩餘從圖

屆中央民意代表(包含:立法委員、國民大會 代表等),因中華民國政府遷臺,長期未能改 選,直至 1991 年開始修憲,以《憲法增修條 文》賦予第二屆中央民意代表改選的法源依 據,並於 1992 年舉行第二屆立法委員的選舉, 國會完成全面改選;農民抗議的發生背景是於 1980 年代,當時我國的政治體制面臨立法院 未能全面改選,長年由 1940 年代大陸各省市 選出者擔任立法委員等中央民意代表,與臺灣

中的 A+B 區塊減少為 B 區塊,應選D。AB 甲圖應為農產品出口國的國內市場情形,此時 農產品國際均衡價會高於其國內均衡價,若生 產者將農產品出口至國外,將造成消費者剩餘 減少。C我國開放農產品進口後,在其他條件 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可買到價格更低的產 品,消費者剩餘應會增加,如下圖中乙圖的 D 區塊增加為 A+C+D 區塊。

社會脫節,加以臺灣當時處於《動員戡亂時期 臨時條款》下的緊急狀態,人民基本權利受到 嚴格限制,因此當人民認為權利受損或政府政 策不具正當性時,多採用體制外的抗爭行為。 歷史:本題測驗學生對 1980 年代晚期以來的 民主化歷程。1987 年政府解除戒嚴,1990 年 因國民大會企圖修改《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 款》引發三月學運,要求「解散國民大會」、 「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 「政經改革時間表」。司法院大法官針對「萬 年國會」發布釋字第 261 號解釋,明定第一屆 中央民意代表需於 1991 年 12 月 31 日退職, 正式終止萬年國會。在第一屆資深民意代表退 職之前,1991 年 4 月 22 日通過第一次《憲法 增修條文》,確定第二屆中央民意代表的選舉 時間與任期,據此《中華民國憲法》下原有的 三個國會: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皆需要

— 7—

改選。僅監察院在第二次《憲法增修條文》頒 布後,成為準司法機構,不再是民意機關,故 僅改選國民大會與立法院。

2 開店營運的租金為主要成本,可以轉換為 商閾的概念,因此撰寫須涵蓋:甲地店面 平均租金較低,其開店維持營運所需的商 閾較小,商品圈可以較小。

評分原則

評分原則

同時正確回答以下二項: A 勾 選「立 法 院 未 能全 面 改

同時正確回答以下二項: A 寫出「店面平均租金」(1 分)

選」(1 分) B 正確說明以下任一要項(2 分):

完全給分 (4 分)

B1:說 明 立 法 院 未 能 改 選 的 背景(當時仍為緊急狀 態、威權統治、人民基 完全給分 (3 分)

本權利受嚴格限制) B2:摘 述 題 文 中 立 法 院 未 改 選的事實(中央民意代

部分給分

分) 1-3 僅 A 正確(1 分) ! D 資料甲中可以見到「印度教」、「伊斯蘭教」、 「英國統治」三個階段,正確答案為D。古印 度文明為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摩亨佐達羅兩 處,在西元前 1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自印度 大陸的西北旁遮普地區進入,以種姓制度統治 印度地區的原住民,稱為「吠陀文明」。西元 前 7 世紀起,耆那教、佛教興起,婆羅門教則 需要到 8 世紀才開始復興,阿迪‧商羯羅(Adi Shankara,788 ~ 820)擷取三種宗教,創立 了印度教,往後向東南亞傳布。7 世紀穆罕默 德創立伊斯蘭教,隨後逐步向外擴張,伊斯蘭

錯誤或矛盾訊息 2-2 A 正 確 , B 模 糊 或 不 精 準,但無錯誤或矛盾訊息

(1 ~ 2 分) 1 分 1-1 A 正 確 , B 模 糊 或 不 精 準,且有錯誤或矛盾訊息 1-2 A 正確,但 B 未作答或完 全錯誤

勢力隨著阿拉伯帝國擴張至印度河流域,1206 年德里蘇丹國是印度的第一個穆斯林政權,16 世紀德里蘇丹國被巴卑爾(Babur,1483 ~ 1540)推翻,進入蒙兀兒帝國時代,1857 年 帝國晚期印度反英兵變,兵變失敗後末代皇帝 遭東印度公司流放,進入英國直接統治時期,

. B 當時臺灣西部早已開發,已少有未開墾、大面 積的土地,而東臺灣開發較晚,在日治時期拓 墾時,面積較大且較易取得,因此選B。A東 部地區開發較 晚,人口較少,勞動力並不充 足。C日治時期才引進大量熱帶作物至臺灣種 植,且原住民並不熟悉種植熱帶作物,因此非 總督府考量的原因。D東部山多平原少,選項 敘述應為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 /

區位優勢條件

判斷理由

維多莉亞(Queen Victoria,1819 ~ 1901)成 為印度女皇。故最適合的歷史分期為D。 @ B 資料甲與資料乙皆提及印度受伊斯蘭文化影響 的發展情形,惟兩者觀點迥異,因此在比對資 料時最適合以B文化異同與其發展機會來探

因為店面平均租金較低,商 

B1:「 因 為 商 閾 較 小 , 商 品 圈範圍也可以較小」 B2:「 因 為 商 閾 較 小 , 商 品 圈大於商閾」 1-1 A 正確,但 B 僅作答「因

為商閾較小」(3 分) 1-2 A 正確,但 B 僅正確作答 部分給分 「因為商閾較小」,而商 (1 ~ 3 分) 品圈的文字敘述錯誤(2

表過半以上不必改選、 中央民意代表大多由大 陸各省市選出者擔任) B3:說 明 立 法 院 未 能 改 選 的 後果(缺乏民意代表 性、與臺灣社會脫節、 人民無法監督民意代 表,或立法院無法制衡 行政機關) 2分 2-1 A、B 均正確,但有其他

B 理由寫出以下任一項(3 分):

店面平均租金 閾較小,商品圈範圍也可以 較小

討。ACD皆較不合宜。 #

1 區位優勢主要指比較條件後的優點部分。 根據表五數據,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區比 乙區主要在店面平均租金部分較低。

— 8—

資料名稱

不同之處

資料乙

穆斯林(或伊斯蘭)的統治 並未導致印度落後

資料甲與丙都對於印度的伊斯蘭政權持負面評

價。如資料甲稱德里蘇丹國統治後文明從此僵 化,資料丙稱穆斯林統治是黑暗時代,兩者對

評分原則 同時正確完整回答以下三項: A 至少寫出 A1 或 A2:(1 分)

伊斯蘭文明持有負面觀點。資料乙則肯定穆斯 林的貢獻,蒙兀兒帝國統治下的印度於 17 世 紀達到巔峰,為英國後續的統治立下基礎。

A1:寫出納稅條件 A2:同 時 寫 出 年 齡 及 性 別 條

評分原則 完全給分 (4 分) 部分給分

完全給分 (3 分)

正確寫出「資料乙」,並能完 整說明其不同之處 1-1 資料名稱正確,但不同之 處的說明不完整或錯誤

(1 分) C 正確寫出「禁止人民組織政 黨」(1 分) 1-1 正確回答 A、B、C 其中 部分給分 任二項(2 分) (1 ∼ 2 分) 1-2 正確回答 A、B、C 其中

(1 ∼ 3 分) 1-2 未寫出資料名稱,而不同 之處的說明正確或不完整 $ C 題幹一開始描述英國航運公司的商業特權,以 及該公司所擁有的航道,足以說明英國對商業 運輸的扶植,接續描述日本「仿效」西方與其 競爭。這段藉著說明日本模仿英國保護商業競 爭的模式,而當初英國實施保護措施的目的就

任一項(1 分) & D 「童養媳」是過去中國漢人傳統社會的婚姻型 態之一,通常是把未成年的女孩送養或賣到另

是為了增加本國財富;同理,日本所進行的舉 措也是為了富國,競爭歐亞航路營運以增加日 本財富,故應選C。

一個家庭,由該家庭撫養,長大後與該家庭的 兒子正式完婚、結為夫妻,如小說中的燈妹就 是面臨此種際遇,這類婚姻型態等於是由父母 為子女決定婚配對象;然而時至今日,依據我 國《民法》第 972 條規定:「婚約,應由男女 當事人自行訂定」,顯示在社會價值觀及社會 規範的變遷下,重視人民的婚姻自由,不許父 母指定子女未來婚配對象,過去「童養媳」的 現象在現代社會已不容許,故選D。A我國現 行《民法》基於優生觀念有禁止近親結婚的相 關規定,然而此規範與「童養媳」不必然相 關,因為「童養媳」的未成年女孩不一定與該 家庭的兒子具有近親關係,且基於「法律不溯 及既往」原則,亦無法溯及過去的「童養媳」

% C 欲回答此題必須腦海中先有全球位置與航線的 大致概念。題幹提及 1850 年航運不經陸路轉 運,且須經歷過英國—伊比利半島—印度—東 南亞—中國上海—日本長崎、橫濱等地路線, 因此對照選項中僅C路線有完整符合。A巴拿 馬運河(1914 年)與D蘇伊士運河(1869 年) 完工皆較晚,當時皆不存在。B未經過印度。 ^ 受限制的公民權 該項公民權受新憲限制的事證 1. 宗教自由 2.

禁止基督教的傳播

參政權或選 25 歲以上且納稅達一定額 舉投票權 度的男性才有選舉權

平等權 或 3. 性別平等 或 男女平等 4. 結社自由

件(僅寫其一不採計) B 正確寫出「平等權」或「性 別 平 等 」 或「 男 女 平等」

習俗。B我國《民法》有收養子女的相關規 範,然而即使符合收養子女的資格,依據法律 規範,婚配對象應由當事人自行約定,此與童 養媳習俗無關。C我國現行法律規範本來就禁

限制僅男性有投票權,女性 無

止人口販運,此與性別平等運動推動平權理念 無關。

禁止人民組織政黨

明治時期日本的新憲,規範僅有 25 歲以上且 納稅達一定額度的男性才有投票選舉權,使當 時日本的公民參政或選舉投票權受到限制;且

* D 題幹說明:「將甘藷田剷平,築成梯田,引水 灌溉種植水稻」,此一步驟主要為施作農業的 D操作過程。 (

女性沒有投票權,顯示當時並無性別平權的概 念,女性投票權受到限制;此外,題文中提及 當時禁止人民組織政黨,因此結社自由的公民 基本權利也遭到限制。

分析之理由

在山泉水較充足的土地種植 水稻的機會成本較低

當資源具有多元用途時,人們「可以選擇」如 何利用資源,若資源又具有「稀少性」時,人 們便「必須選擇」,理性選擇常會運用「機會 成本」的概念來選擇要做哪一件事,機會成本 即為當人們決定選擇了一種方案,就必須從其 他選擇當中放棄最高價值的方案;因此題文中

— 9—

該戶人家在部分土地改種水稻的行為,應是考

1-1 準確寫出措施或政策的名

量作物的經濟價值,選擇附加價值較高的水 稻,捨棄經濟價值較低的甘藷。

稱,但判斷依據的說明不 部分給分 完整或錯誤 (2 ~ 3 分) 1-2 未 寫 出 措 施 或 政 策 的 名

評分原則

完全給分 (3 分)

正確完整寫出以下 A、B 二 項,且無額外錯誤訊息:

稱,而判斷依據的說明正 確或不完整

A 水源與作物選擇的關係(水 源充足與否需與作物有正確 連結)

Q D 本題時間跨度達到 3,000 年,要了解近東地區 發展的大方向。自上古希臘羅馬時代以來,歷

B 作物的機會成本高低(水稻 機會成本或甘藷機會成本之 高低) 2分 2-1 正確寫出 A、B 二項,但

經古希臘荷馬史詩時代(丁:荷馬史詩記載的 特洛伊戰爭約發生於西元前 12 ~ 11 世紀)、 君士坦丁大帝(乙:君士坦丁大帝 274 ~ 337) 遷都拜占庭,開啟東羅馬帝國時代(甲:希臘 文與馬賽克藝術為 4 ~ 15 世紀拜占庭文化特 徵)、1453 年後鄂圖曼土耳其攻滅拜占庭,

有額外錯誤訊息 2-2 正確寫出 A,但 B 不精 準,且無額外錯誤訊息 2-3 A 未 作 答 、 不 精 準 或 錯 誤,但正確寫出 B,且無 額外錯誤訊息 部分給分 1 分 (1 ~ 2 分) 1-1 正確寫出 A,但 B 未作答 或錯誤 1-2 正確寫出 A,但 B 不精 準,且有額外錯誤訊息 1-3 A 未 作 答 、 不 精 準 或 錯 誤,B 正確寫出,但有額 外錯誤訊息 1-4 A 未 作 答 、 不 精 準 或 錯 誤,B 不精準 )

措施或政策 開山撫番

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堡(丙)等重大階 段。 W C 土耳其憲政體制改為總統制後,握有行政權的 總統與掌握立法權的國會,皆由人民選舉產 生,總統與國會形成權力分立的關係,國會有 法案審議、審查預算,以及條約批准等權力, 國會可運用上述權力來牽制總統,因此總統執 行各項政策的預算,仍須獲得國會審議通過, 故選C。AD為內閣制的特色。B總統制下, 總統與國會皆由人民選舉產生,因此各自對人 民負責,總統不須對國會負責。 E 用 2B 鉛筆打「L」 主要做法 方式標示出土耳其位置

對俄羅斯 影響

土國若將

將使俄國船 博斯普魯 隻無法從黑 斯、達達 海出入地中 尼爾海峽 海 封鎖

判斷依據 設立撫墾區、番學堂

本題出自李喬的《寒夜三部曲》,係由《寒 夜》、《荒村》、《孤燈》三部分構成的大河 小說。時代設定在清治後期至戰後,圍繞苗栗 番仔林彭家、劉家的故事,主人翁即為題幹中 客家人童養媳燈妹。本題中的童養媳為清治前 期男多女少社會下的產物,故同學可能會寫 「渡臺禁令」並從童養媳一角解釋。但童養媳

2 此題為引導限制作答題,惟需提及說明俄 羅斯海運對外聯繫上的限制,大考中心的 答案為:土國若將「歐亞大陸之間的海峽

的問題貫穿戰後以前的社會,較難斷定是單一 時代的特色,而題幹中仍提及更準確的時間

封鎖」。在此提供較完整答案:博斯普魯 斯、達達尼爾海峽進行海上航線的封鎖。

點,即政府設立「撫墾區」、「番學堂」、 「隘寮」、「漢原衝突」,這些都是清治後期 開山撫番的政策,或是該政策衍生出的族群衝 突問題。

3 此 題 同樣 接 續 上 文 , 也為 引 導 限 制作 答 題,須結合語句情境回答出答案。大考中 心的答案為「黑海出入地中海」,在此必 須寫出「黑海」與「地中海」兩個海域名

1 土耳其的位置如勾選所示。

稱。

評分原則 完全給分 (4 分)

準確寫出措施或政策的名稱, 並能完整說明判斷依據

— 10 —

根據題文敘述,加勒比海的某島於 19 世紀初 期(1804 年)建國,然因主權爭議,直到 19

評分原則 同時正確回答以下三項: A 勾選地圖所在位置(1 分) 完全給分 (4 分)

B 主要做法寫出「土國若將博 斯普魯斯、達達尼爾海峽封 鎖」(1 分)

部分給分

C 影響寫出「將使俄國船隻無 法從黑海出入地中海」(2 分) 1-1 A、B、C 僅正確回答其中 二項(2 ~ 3 分)

世紀中期才獲得大多數國家承認,顯示該國於 19 世紀初期未獲多數國家承認,因此應難以 與多數國家建立實質外交關係(例如:成為邦 交國、互設大使館等),若該島西部人民當時 前往其他國家工作,最可能因國家主權爭議, 導致無法獲得母國使館協助在其他國家境內所 發生的問題,故應選D。A無論該國是否具有 主權爭議,前往其他國家工作都必須遵守在地 國家法律。B只要前往的國家願意發予工作簽 證給外國籍人士,即使加勒比海某島建國後具

(1 ~ 3 分) 1-2 A、B、C 僅正確回答其中 一項(1 ~ 2 分)

有主權爭議,該島西部人民仍可在其他國家工 作,不須歸化取得其他國籍。C前往其他國家

R A 題幹提及島嶼為「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對 照四個島嶼經緯度所在位置,僅A位置較符 合,為小安地列斯島。B為法屬新喀里多尼亞 (NC)。C為丹麥西蘭島。D為塔斯馬尼亞島。

工作,應使用當地流通的貨幣,無論加勒比海 某島建國後是否具有主權爭議,前往工作者在 當地都無法使用母國原有的貨幣。 U

T D 地理 :由於加勒比海某島西部曾為法國殖民 地,在歷史發展過程多由母國―法國支配而受 限,商品往來主要以蔗糖輸出為主,欠缺資金 累積與工業技術,因而最可能形成D選項答案 的背景。A蔗糖生產應為原料趨向,故不合 理。B不一定,但貧富差距可能擴大。C未有 此現象發生。 公民:題文中「加勒比海的某島西部」可推

支持此解釋之題文資訊

各國對於符合資格的人民,賦予國籍及公民身 分,做為該國國民的證明,用以界定國民與國 家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然而題文中法國政府 之所以賦予「有色自由人」及奴隸公民身分, 主要是擔心島嶼動盪會被保王派或英國、西班 牙乘虛而入,以及擔憂無法控制該地的族群衝 突,礙於現實利益考量,才進一步落實平等理 念的公民身分擴張政策。

論應為海地,於法國殖民時期,大量投資基礎 建設並栽培熱帶經濟作物,其核心生產技術、 貿易通路支配的權力,主要是由母國掌握,因 此 19 世紀初海地獨立之後,核心國將資本、 技術等擴展到邊陲區的影響仍十分有限,國內

評分原則 同時正確回答以下二項: A 勾選「落實平等理念的公民

產業應還是多受到握有核心技術的母國跨國企 業掌控,故選D。A海地生產的甘蔗主要送往 法國加工,是基於當時的殖民地身分,並非經 濟誘因使然。B海地在獨立後為主權國家,屬

完全給分 (3 分)

法國殖民地時,其主權屬於法國,因此在計算 國民所得時,會計入法國的範圍內;以經濟指

身分擴張政策,可能來自於 現實利益考量」(2 分) B 右欄正確說明「維護島嶼統 治 權 」 或其 要 件 之 一, 例 如:「避免其他勢力趁虛而 入 」 或 「控 制 族 群 衝突 」

標「國民所得毛額」(GNI)為例,指一個國 家在一定期間內,由其常住居民生產之最終財 貨與勞務的價值,因此海地在國民所得的增 減,主因是來自主權的改變,而非殖民地的背

部分給分

景使然,且從題文無法得知其獨立後國民所得 是否逐年減少。C蔗糖勞工短缺,製糖業者要 承擔較高的生產成本,而非外部成本;所謂 「外部成本」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對無關第三人 產生負面影響,受影響的第三人並未進入交易 市場,使得這項成本未能反映在市場中,卻仍 需負擔,而業者承擔勞工短缺的成本應屬於交

最適合之解釋

L □落實平等理念的 維護島嶼統治權(「避 公民身分擴張政 免其他勢力趁虛而入」 策,可能來自於 或「控制族群衝突」) 現實利益考量

(2 分)

(1 分) 2-1 A 勾選正確,B 未作答或 說明錯誤(2 分) 2-2 A 勾選正確,B 說明正確 但包含矛盾訊息(2 分)

I D 本題所指為今日的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

易行為的「內部成本」。 Y D

— 11 —

學。1896 年日本於士林芝山岩辦理學堂,為新 式教育的濫觴;次年設立「臺灣總督府國語學 校第一附屬女子分教場」,1898 年更名「臺灣 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俗稱「士林

女子學校」,即為中山女中。創校初期教學內 容以技藝、實用類別為主,包括:日語、造花、 編織和裁縫。從其教學類別可知既非B訓練醫 師、教員等專門職業人才,亦非C提供殖民統 治所需要之基層人員培養,而是具日本女性婦 德的賢妻良母。A從女子學校的設置內容與數 量,也可知其並非是為了男女平權的舉措。 1919 年內地延長主義時期,第七任總督明石元 二郎(1918 ~ 1919 年在任)依據《三一法》

日治時期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為 1897 年於 臺北士林募集設置,因此此題答案為臺北。 2 此題勾選題設計主要是以三選項提及的概 念延伸回答,一樣為限制引導作答的設計, 惟最後有以總結的語句,來設限回答的字 數與解釋內容。 3 若是針對「聚落系統」概念,108 課綱主要 透過中地層級的詮釋與整合來檢視大小聚

實施《臺灣教育令》(正式名稱《大正八年勅 令第 1 號頒布》)。更名「臺灣公立臺北女子 高等普通學校」,同年創立的還有「臺灣公立 臺中女子高等普通學校」(今臺中市立臺中女

落的重要性與發展。考量依據的參考說明 為 : 為 日 治時 期 治 臺 行政 機 能 中 心之 所 在,中地機能位階最高。 評分原則 同時正確回答以下項目:

子高級中等學校)與「臺灣公立彰化女子高等 普通學校」(今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

A 都市寫出「臺北」(1 分) B 概念依據勾選一個「概 念」,且正確說明對應該概

O D 題文提及日治時期即使女子就學率提升,但女 性仍高度集中於家政和照顧類有關的職業,而

念的「考量依據」(3 分): B1:勾選「聚落系統」,且正 確說明考量依據為「因為

非平均分布於各職業類別,形成「職業隔離」 現象,此現象是指不同性別的勞動者分別集中 在不同職業,其原因並非男女天生差異所導 致,常是社會系統性因素造成,例如:社會的 刻板印象認為女性的特質適合照顧他人(或從 事家務),致使不同的性別集中在特定職業 中,像是我國目前護理師、照護工作等呈現出 較高比例的女性工作者,而建築師、工程師、 警察等職業則大多會是男性從事的類別,故選 D。A性別多元化又稱為「多元性別」,用以 代表人們的社會性別特徵、性傾向和性別認同 的多元性,文中所述現象與性別多元化無關。 B「玻璃天花板」是隱喻女性(或少數族群) 的職業選擇和職務晉升,猶如被一層玻璃擋 著,難以獲得與男性同儕公平競爭的機會,但 題文所述與玻璃天花板現象無關。C題文說明 社會變遷促成女子就學率提升,但是出現性別 職業隔離的現象;而文中並未提及性別不友善 的情況。 P 學校設立 的都市

政中心」之文字敘述 2~3分 2-1 A 正確,B 勾選「聚落系 統」,且說明考量依據為 「因為該都市在臺灣聚落 系統中是等級較高的都 市」之文字敘述

概念∕考量依據 因為該都市在臺灣聚落 L聚落系統 系統中是最高等級的都 □

臺北

完全給分 (4 分)

該都市在臺灣聚落系統中 是等級最高的都市」之文 字敘述 B2:勾選「市場區域」,且正 確說明考量依據為「因為 該都市是臺灣中地等級最 高的都市或擁有市場區域 範圍較大的都市」之文字 敘述 B3:勾選「都市機能」,且正 確說明考量依據為「因為 該都市是臺灣政治(文 教)機能層級最高的行

市 因為該都市是臺灣中地 L市場區域 等級最高的都市,擁有 □ 涵蓋全臺的市場區域 因為該都市是臺灣政治 L □都市機能 (文教)機能層級最高 的行政中心

1 此一題型主要為連貫式問題回答與勾選題 設計,惟作答時須了解日本治臺時期重要 施政措施與配置縣市所在地才能正確作答。

— 12 —

2-2 A 正 確 , 勾 選 「 市 場 區 域」,且說明考量依據為 部分給分 「因為該都市是臺灣中地 (1 ~ 3 分) 等級較高的都市」或「因 為該都市是擁有市場區域 範圍較大的都市」之文字 敘述 2-3 A 正 確 , 勾 選 「 都 市 機 能」,且說明考量依據為 「因為該都市是臺灣政治 (文教)機能層級較高的 行政中心」之文字敘述

1分 1-1 A 正確,但 B 勾選一個 「概念」,未說明「考量 依據」 部分給分 (1 ∼ 3 分)

D C 文章段落以在美華人的發展歷程說明為主軸, 因此答案選C為最佳選項。A晚期擴張指的是 自然增減的人口成長指標,非社會增減的移民 結構。B文章未提及拉丁裔背景。D文章段落

1-2 A 正 確 , 勾 選 一 個 「 概 念」,未正確說明對應該 概念的「考量依據」 1-3 A 正確,未勾選「概念」, 僅說明「考量依據」 1-4 A 正 確 , 勾 選 二 個 以 上

全未提及。 F

「概念」 A C 「誘因」是指引發個體行為之動力的因素,依 其類型可分為金錢與非金錢誘因,各自又包含 正向與負向誘因,提供有效的誘因可進一步改 變人民行為;題文中 19 世紀華工在旅途中高 死亡率的情況,源自於載運的輪船公司為了提 高利潤而超載,若能與輪船公司協議,依安全 抵達目的地的人數比例支付運費,對於輪船公 司而言屬於正向的金錢誘因,應為相對有效的 做法,以C最為符合。A對華工而言,此措施 屬於負向金錢誘因,相對效益不大。B加強對 船員進行基本人權的道德教育,屬於非正式社 會規範,不具有法律強制力,且在誘因的效果 上應不甚明顯。D船公司要求提高運送費對華 工的雇主而言,屬負向金錢誘因,難以成為改 善華工在旅途中受到非人道待遇的有效措施。 S B 美國政府在 1882 年完成立法、由總統簽署通 過《排華法案》,法案訂定的過程具有合法 性,卻形成針對移民國籍所設定的歧視性法 案,故應選B。A美國政府透過合法程序訂出 歧視性法案,無形中製造更多社會衝突,與是 否積極幫助各移民群體融入社會的行為無關。 C政府在制訂移民相關法律或是政策時,應考 量人民基本權利與人性尊嚴,即使社會接納程 度高,但是法案或政策卻是侵害少數人的權 利,亦不符合人權法治的精神。D基於「法律 優越原則」,當中央層級的移民法有所不當, 即使地方議會擁有立法權,亦不能牴觸中央層 級的法規。

— 13 —

說明 廢除的制度

奴隸制度 將妻子留在家中照顧老小

過類似光棍生 或 活的因素 海外謀生不易,即使妻子赴美 也缺乏工作機會 19 世紀以來,華工以非法的方式被賣給澳門 的豬仔館,出國工作充作苦力(coolie),在 1860 年清英法《北京條約》簽訂後,准許各 國合法招工,稱作「契約華工」。美國總統林 肯(Abraham Lincoln,1861 ∼ 1865 年在任) 當選後,南方各州隨即醞釀獨立,1861 ∼ 1865 年南北戰爭(Civil War),期間林肯 1863 年發表《解放奴隸宣言》,南北戰爭的 結果促成了大量黑奴獲得平民身分,卻也造成 題文低階勞動力不足的現象。戰後美國開始重 建、西進運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華工剛好 能彌補美國當時缺乏的低階勞動力,在當時傳 統觀念下,女子往往因為要照顧家庭而被留在 故鄉,而男子在美國生活艱困,一方面很難負 擔妻小遠度重洋昂貴的旅費,另一方面當時普 遍還有落葉歸根、衣錦還鄉的思想,故多半孤 身一人,在海外過著類似光棍的生活。 評分原則 完全給分 (4 分) 部分給分

正確寫出制度名稱,並能完整 說明因素 1-1 正確寫出制度名稱,但對 因素的說明不完整或錯誤

(1 ∼ 2 分) 1-2 未寫出制度名稱,而因素 的說明正確或不完整



8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1

P108~123

第壹部分、選擇題 1D 2B 3C 4A 5C 6D 7B 8A 9A 0C qD wA eB rC tC yA uB iB oD pB aA sD dA fD gA hC jB kD lD ;A zA xC cD vB bB

第貳部分、混合題或非選擇題 nD m冰河侵蝕;沉水作用(海面上升) ,1孟德斯鳩;2達到權力制衡(避免專制情形發生) .D /見詳解 !見詳解 @B #見詳解 $D %C ^C &見詳解 *B (B )C QA W北赤 道洋流;東北信風 EC RB TC Y見詳解 UC IA OB P見詳解 AB S西南季風遇山 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DD FA

第壹部分、選擇題

調臺灣主體性。B外交部長為中央政府官員, 其言論能表達我國政府之立場,不需透過大法

1 D A行政罰當中,金錢上的處罰稱為「罰鍰」。

官解釋。D甲乙媒體在報導上與事實主權、法 理主權無關。 課綱:公 Bd-V-1 我國國家主權在憲法上如何

B 2019 年 7 月 4 日大法庭制度正式上路,當 法律見解出現歧異,審判庭必須提案至大法庭 進行統一解釋,其裁定對提案庭提交之案件有 拘束力;亦即大法庭裁定後,提案庭就該提交 案件,應依據大法庭裁定所表示的法律見解, 作成本案終局裁判,故1為最高行政法院大法 庭。C罪刑法定主義為《刑法》第 1 條之規 定,只有在行為時法律明文規定,才能依法處 罰;在於使人民可以明確了解哪些行為是法所 禁止而不可為之,同時也有避免國家任意勾陷 人民入罪的作用。 課綱:公 Bh-V-3 人民的權益因行政公權力違 法或不當而受損時,人民如何尋求行政 救濟? 目標: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內容:理解權利救濟的種類與內涵

界定?有何爭議? 目標:C5 界定當代社會生活的相關問題 內容:閱讀時事新聞,理解當中國家主權之意 涵 4 A B從文中判斷,政府對於補助結婚的夫妻年紀 定在 39 歲以下,顯示有普遍晚婚的情況。且 調查指出,經濟原因是阻礙結婚的因素,故非 同性婚姻合法化,不宜做不當聯結。C少子化 影響國家生產勞動力,若不改善確實會帶來外 部成本問題,但歸咎於已婚者而對其課稅,反 而會降低其生育之意願。D政府在擬定政策時 不會如私人企業僅考量成本,例如:社會福利 項目多為成本高、效益低的救助支出,必須同 時顧及多數人權益與少數人福祉,而朝多方面

2 B A文中所謂的民、刑、行政法的年齡權益不一 致,意指《刑法》成年訂在 18 歲,《民法》 則是 20 歲。C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 亡,而非在滿 18 歲後才擁有。D年滿 18 歲者 在《刑法》上即為完全責任能力人,反而是

考量。 課綱:公 Bm-V-2 政府政策可以影響誘因,進 而改變人民行為 目標: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內容:理解政府如何採用誘因改變民眾行為

《民法》將成年下修至 18 歲,可將兩法之完 全責任能力與完全行為能力界定較為一致。

5 C A公共危險罪規範在《刑法》第十一章中,屬

課綱:公 Ab-V-1 為什麼人是權利主體,且享 有平等的權利能力?為什麼在自然人之 外,還有法人的概念? 目標:C5 界定當代社會生活的相關問題

於刑事責任;而該公司高層違反居家檢疫規 定,屬於行政罰。B單一事件影響產品銷量不

內容:理解不同法律中,年齡所帶來的法律效 果 3 C A甲媒體在報導中呈現外交部長的談話,較能 呈現強調臺灣主體性的立場;但乙媒體則是報 導退出原與香港簽訂罪犯協議的國家,並無強

— 64 —

確定是否會影響年度 GDP 或是導致 GDP 下 滑。D即使未加入工會,個別勞工欲進行申 訴,亦可透過勞動部的勞工申訴專區,進行權 利救濟。 課綱:公 Cd-V-2「個別勞動權」和「集體勞 動權」有何差別?為什麼需要兼顧「個 別勞動權」和「集體勞動權」才能保障 平等的市場勞動參與?

目標: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內容:綜合不同領域知識分析時事事件,理解 勞動契約與勞動權 6 D 日本首相的正式職稱為「內閣總理大臣」,簡 稱包括總理大臣、總理、首相、宰相等,是日 本最高行政首長,統領各行政部門,對國務大 臣有任免權。A從文中判斷,空格應填入「憲 政慣例」,表示雖無憲法明文規定,但已成為

目標: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內容:善用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正確資訊 9 A 新聞資訊產製上會受到經營目標與廣告收益的 影響,從上述兩間媒體分析,丙媒體雖無明顯 的政治傾向,但有 15 %的收入來源來自政 府,為了穩定收益,可能會有較多政府的政令 宣導或有利報導,應會減少對政府不利的新 聞,故與丁媒體相較下(5 %的收入來源為政 府),報導一應為丙媒體。BD無線或民營電 視臺皆未必有報導主題之義務,且對特定議題 特別關注與其是否為民營無關,因為無線亦多

習慣性做法。B因日本憲法規定,日本首相從 國會議員中選出,兼任行政官員。由於每個國 家都有對於領袖選舉資格的限定,故此並非違 反平等原則,且聯合國不會介入各國的內政。

數為民營公司,故此與電視臺本身對議題設定 有關。C丁媒體雖有明顯的政治傾向,但亦有

C首相是由國會多數黨領袖當選,天皇對首相 只是進行形式上的任命,而天皇屬虛位元首,

5 %的收入來源為政府,不應指其報導肯定偏 頗,且媒體為第四權,具監督政府之責。 課綱:公 Cb-V-1 媒體與社群網路的所有權或 產製過程,如何影響公共意見的形成?

僅具象徵意義,並無掌握實權,但仍為國家最 高代表。 課綱:公 Be-V-1 民主國家有哪些常見的政府 體制?與我國的政府體制有什麼差異? 目標:C5 界定當代社會生活的相關問題 內容:理解內閣制運作之方式與制度設計 7 B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職位等同於我國的行政院 長。若臺灣發生行政院長因健康因素請辭,根 據《憲法增修條文》第 3 條之規定,行政院院 長由總統任命之。故選B。 課綱:公 Be-V-1 民主國家有哪些常見的政府 體制?與我國的政府體制有什麼差異? 目標:C5 界定當代社會生活的相關問題 內容:能比較不同政府體制的差異 8 A A以 GDP 的計算公式:GDP=C+I+G+ (X—M)舉例說明,若臺灣最大進口單一項 目就是能源,平均占總 GDP 10 %以上,發展 再生能源後,M(進口總額)會減少,這些減 少的數值會回到公式中的 I(投資總額中)。 B從文中難以判斷孰輕孰重,從報導一只能得 知政府發展綠能會考量生態平衡與兼顧經濟發 展;但報導二中民間團體也相當關注此議題 (綠能發展),卻認為是衝經濟捨環境。C

目標: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內容:根據資料解讀媒體的功能 0 C 由圖中可看出這應該為秦漢時代的三公九卿 制,為秦漢實施中央集權政治所實施的措施, 中央政務由三公領導負責,丞相負責行政事 務、太尉負責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工作, 因而體現政府政治事務的分權精神。此外,三 公九卿制為獨相制,故而丞相仍享有較大的地 位,到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及明清的內閣制, 則相權逐漸萎縮,皇權逐漸擴大,顯示君主的 權威愈來愈難以撼動。 課綱:歷 Ga-V-1 傳統政治權威類型 目標:H1 辨識不同時期的變遷與延續 內容:了解中國不同時期的政治制度特色 q D 1867 年,美籍商船羅妹號發生船難,其船員 漂流到臺灣南部的鵝鑾鼻附近,卻遭到當地原 住民的攻擊,此事引發美國(合眾國)關注, 曾派遣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向福州的閩浙總 督交涉,但官員卻以「臺地生番,穴處猱居,

聞二的觀點,應是偏向弱永續性,即強調對後 代人重要的是人造資本與自然資本的總和與平 衡,而不是一定要維持自然資本的絕對存量。

不載版圖」為由,置之不理,因而出現「番地 無主論」的說法。 課綱:歷 Da-V-1 從地方到中央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 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了解臺灣開港通商以後的對外交涉與發 展

D應採用綠色 GDP,才能將環境因素(資源 耗損+環境質損)考量進去,修正 GDP 指

w A 明末清初之際,耶穌會士為宣揚天主教信仰來

標;通貨膨脹率是以「消費者物價指數」做為 計算依據。 課綱:公 Bq-V-2 國內生產毛額如何衡量?

到中國傳教,因而帶動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不 但將西方的重要典籍翻譯成中文,使中國士大

「強永續性」意為只有自然資本才是維護未來 世代福祉的重要因素,而且自然資本必須要維 持某一數量,否則經濟會無法維持下去;以新

— 65 —

夫有機會接觸到西方思想,也將中國的典籍、

建築、藝術等帶到西方,使歐洲出現中國熱的

荷蘭。 課綱:歷 Mb-V-1 歐洲與亞洲的交流;歷 Mb-

風潮,中國的瓷器、服飾、日用品、園林建築 開始受到歐洲貴族的歡迎與喜愛。 課綱:歷 Mb-V-1 歐洲與亞洲的交流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 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了解中西間的文化交流與影響 e B 由表中可看到自乾隆年間以來,就開始出現人 口超載率超過 100 %的問題,亦即是人地比例

V-2 歐洲與非、美兩洲的交流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 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了解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的殖民歷程 y A 明末清初,耶穌會傳教士紛紛遠赴海外宣教,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利瑪竇到中國的宣教活動, 利瑪竇來到中國以後,並不急於改造中國文 化,反而是接納及理解中國文化,並學習如何 包容中國文化,提出允許中國信徒祭祖祀孔的

不均的問題趨於嚴重,隨著人口不斷的增加, 可耕地的使用明顯不足,將導致無以維生的人 民起義反抗政府統治,如清末的太平天國起

主張,另一方面則透過傳入科學思想來吸引中 國士大夫,使其傳教的工作較為順利。此外,

事,便是在政治腐敗、人地比例不均的背景下 興起,洪秀全為吸引人民加入,更實施「天朝 田畝制度」,透過公有共享的口號來吸引民

他還注意到中國天文學界有混亂的現象,且意 識到中國的皇帝特別重視天象變化所暗喻的天 命歸屬,故而他認為修訂曆法可以增加耶穌會 士的威望及影響力,進而使傳教的工作更為順

眾,顯示土地不足的問題成為清末動亂的原因 之一。A中國到了清朝可耕地增加有限,但人 口不斷激增,故而出現人口超載率不斷提升的

利。由此可知利瑪竇並不重視探究科學真偽, 而是將科學知識視為在中國傳教的一種重要手

困境。C人民獲得的可耕地有限,難以溫飽, 故而政府的稅收很難明顯增加。D北宋時早熟 稻傳入中國,提供更多的糧食需求,也造成人 口增長,但早熟稻並非在清朝之際傳入中國。 課綱:歷 Ga-V-2 戶籍、土地或賦役與國家統 治的關係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 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了解清朝的人地比例不均與變亂間的關 係 r C 1884 年清廷與法國因越南藩屬引爆衝突,之 後法國藉口到基隆購買煤礦為戰艦提供燃料, 以便於封鎖東南沿海,進而威脅中國沿海各大 城市,增加日後與清廷談判的籌碼。戰事爆發 之初,法軍擊毀沿海多處砲臺,並攻占基隆, 在取得航行中國沿海所需的煤礦後,隨即便封 鎖全臺,之後法軍受制於霍亂、傷寒等疾病,

段。 課綱:歷 Ia-V-1 西方文化傳入東亞的影響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 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了解耶穌會在中國的傳教發展 u B 以西歐為中心,東歐為近東,西亞附近為中 東,太平洋岸為遠東。 課綱:地 Cf-V-4 問題探究:西方文化圈的形 成與特色 目標:G2 釐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 論的內涵 內容:釐清西方文化區的概念 i B B從照片一火炎山在右、鐵砧山在左,以乙、 丙二處較可能。照片一中火炎山較近,故選乙。 課綱:地 Ac-V-3 問題探究:地圖判讀與使用 目標: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 影像及文獻、實驗、田野實察等資料, 解析其與解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損失慘重。最後,法軍艦隊司令孤拔率軍退守 澎湖,卻因疫病死於澎湖馬公。1885 年《中 法新約》簽訂,法軍撤離,清法戰爭結束。 課綱:歷 Da-V-1 從地方到中央 目標:H2 說明特定時空背景中人物、事件、 現象間的關聯性 內容:了解清法戰爭的過程與影響 t C 西班牙曾在大航海時代獲取在中南美洲的殖民 地,並且以菲律賓為據點,積極對日本及中國

內容:能利用地圖定位 o D 由第一點「今年出生數將低於死亡數,人口開 始呈現自然減少(與前次推估相同),且因國 際遷徙為主之社會增加,今年以來受武漢肺炎 (COVID-19)疫情影響,將罕見呈現負值」

貿易,獲取來自中國的絲綢及瓷器,賺取龐大 利益,開啟白銀資本時代。A在巴西推廣經濟 作物種植的應該是葡萄牙。B應該是受到日本 鎖國的影響。D曾占領澎湖做為貿易據點的是

— 66 —

可知二者皆為負值。 課綱:地 Bc-V-1 人口成長與人口轉型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 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內容:從統計資訊判斷人口變化情形

p B 人口結構改變,直接影響的是勞力市場,應從 勞力補充、結構調整及現有老人問題三方向調

g A 文中提到「金皮金皮」是熱帶雨林蕁蔴,澳洲 只有在東北方的昆士蘭州有雨林分布。 課綱:地 Cd-V-4 問題探究:原生物種與環境 永續

整,其中勞力補充即4提升生育率;結構調整 即2強化勞動力結構;現有老人問題即1高齡 化調適,三方向加強。3加長高教年限雖可提 升競爭力,但與人口年齡結構較無關;5加強 基礎建設可促進投資,但也與人口年齡結構無 關。 課綱:地 Bc-V-3 問題探究:人口動態與環境 負載力 目標:G7 以地理系統、地理視野的觀點進行

目標:G5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視野與地理技 能,解析地表現象的特性 內容:了解澳洲自然景觀區的分布 h C 1950 年代以來,隨著政府頒布《戒嚴令》, 人民的言論、集會、結社自由都備受限制。由 片中的情節可看到建德被逮捕的原因是因為其

議題探討 內容:因應人口結構改變的政策方向

協助政治犯翻譯文章,並將其寄送到美國,顯 示當時政府正在進行文化思想控制,且建德是 因為「叛亂罪」被調查局人員帶走,這是白色 恐怖時期的社會特色,許多人被懷疑與共產黨 人士接觸、或觀看與共產思想有關的書籍,便 會遭到政府逮捕審訊,當時的社會上瀰漫著一

a A A人口紅利係指青壯年人口(15 ~ 64 歲)占 總人口比重高於 66.7 %,工作年齡人口相對 其他年齡層充沛,亦即幼年和老年人口比例 低,只有出生率低符合。B死亡率低會造成老

股肅殺的氣氛。 課綱:歷 Db-V-2 戰後的民主化追求與人權運

年人口增加,使壯年人口比例低。C臺灣遷入 率不高,影響不大。D教育普及關係人口素 質,和人口紅利無關。 課綱:地 Bc-V-3 問題探究:人口動態與環境 負載力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 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內容:了解人口結構改變的原因 s D 夏季時的地中海為高壓籠罩,只有在秋冬時 期,一方面西風吹來,並與北、南的歐、非大 陸高壓交會,容易形成氣旋。 課綱:地 Ba-V-2 大氣環流與洋流。

動 目標:H2 說明特定時空背景中人物、事件、 現象間的關聯性 內容:能了解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特色 j B 1950 年代時,兩岸關係緊張,為避免共產思 想滲透臺灣,嚴格查禁各式社會主義的書籍以 及社團,並到處宣傳「保密防諜,人人有 責」、「反共抗俄」、「反共復國」等口號。 A為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口號。C為五四運動時 期的口號。D為雙百運動的口號。 課綱:歷 Db-V-2 戰後的民主化追求與人權運

目標:G5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視野與地理技 能,解析地表現象的特性

動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

內容:了解不同季節的大氣變化

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能了解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特色

d A 環地中海區的氣旋,主要發生在冬季,此時受 盛行西風籠罩。

k D 1234皆為自由權。其中14屬於表達意見

課綱:地 Ba-V-2 大氣環流與洋流 目標:G2 釐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

自由、23屬於人身自由權。 課綱:公 Bg-V-2 憲法如何規範國家公權力之

論的內涵 內容:了解地中海型氣候區不同季節的主要影 響因素

行使以保障人權? 目標:S1 整合社會領域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 詮釋歷史、環境與社會問題 內容:能理解自由權的內涵

f D 澳洲位在東印度群島東南方、新幾內亞南方, 正值太平洋和印度洋分界。

l D 1973 年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次年,臺灣為

課綱:地 Cd-V-1 自然環境背景與位置的特殊 性 目標:G2 釐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 論的內涵 內容:了解澳洲地理區位的特殊性

— 67 —

因應石油危機的衝擊,加上國內基礎建設不 足,故而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決定推動十大建 設,透過推動大型公共工程建設來帶動就業機 會,提振臺灣的經濟發展,透過十大建設的推 動,成功使臺灣度過經濟危機,也奠定日後經

濟發展的基礎。 課綱:歷 Ca-V-1 臺灣歷史上的商貿活動

課綱:歷 Ib-V-2 共產主義在東亞的發展歷程 及對局勢的影響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 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能了解十大建設興建的背景及其影響

目標:H5 釐清並詮釋當代事件與過去歷史的 關係 內容:能了解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發展過程及其 影響

; A 第 2 航廈在第 1 航廈的西南,亦即 1 在 2 的東 北,圖中北方在右上方,手機面板上的北方即

v B 甲是東正教堂,乙是清真寺,丙是道觀,丁是

右上方,如A圖所示。 課綱:地 Ac-V-3 問題探究:地圖判讀與使用 目標:G5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視野與地理技 能,解析地表現象的特性

基督教堂。新疆以伊斯蘭教為主。 課綱:地 Ce-V-2 文化異同 目標: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 影像及文獻、實驗、田野實察等資料,

內容:地圖方位的判讀

解析其與解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內容:認識人文景觀

z A B從新聞二中並無交代受惠族群,但從項目與 經費金額來判斷,應以大多數人的福利為主。 C以營利為目的的出發點,往往是私人企業的 做法;政府為了國家建設、國人福祉或是社會

b B 若呼籲抵制發揮效用,代表觀眾不願意觀看或 不進電影院支持,將造成需求降低,整條需求 線向左移動。而文中並未提及片商的供應量,

公益等,難以僅考量營利目的。D政府編列預 算開發國家、進行重大建設,與永續發展和全

故假設其為不變。 課綱:公 Bo-V-2 某產品的市場需求線是如何

球化的關聯性較低。 課綱:公 Bm-V-2 政府政策可以影響誘因,進 而改變人民行為 目標:S1 整合社會領域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 詮釋歷史、環境與社會問題 內容:能理解政府分配社會資源的原則與目的

決定的? 目標:S1 整合社會領域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 詮釋歷史、環境與社會問題 內容:理解因價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對於需求的 影響

x C A觀眾是否要進戲院觀看仍不受限制,因此自 由權不會受到侵害。B迪士尼公司屬於民間企 業,雖無公權力,但追求人權為普世價值,仍 具有企業社會責任。D電影主角表達個人支持 警察立場,此舉較傾向為意見表達,並無實際 侵害香港人民權利。

第貳部分、混合題或非選擇題 n D 甲:最冷月均溫在 1 月,低於 0nC;年降水量 約 250 ~ 300 mm,為溫帶半乾燥氣候區。 乙:高於 10nC 有 7 個月,且年降水量約近 700 mm,除 11 月外均有剩水,乾季不明顯, 應該是北半球溫帶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候的過渡 帶。丙:各月均溫在 25nC 以上,且乾溼分 明,為莽原氣候。丁:低溫為雨季,屬冬雨 型,但各月降水量均在 50 mm 以上,無乾

課綱:公 Bg-V-1 憲法與基本權利的保障,有 什麼關聯?基本權利的限制,有無何範 圍的限制?國家如何促進基本權利的實 現?

季,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峽灣多在大陸西岸 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以D較合適。 課綱:地 Ba-V-4 氣候與自然景觀帶 目標: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 影像及文獻、實驗、田野實察等資料, 解析其與解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目標:S2 從跨學科的視野反思或評論社會相 關議題 內容:能理解人權的意涵與價值 c D 1989 年 4 月,因曾支持學運而下臺的胡耀邦 去世,北京市民和學生以「悼胡」為名,聚集 天安門廣場示威抗議,希望政府能開放政治自 由、言論自由、嚴懲貪腐等,但中國政府堅守 經濟右傾開放,政治左傾保守的原則,故而在 保守派的建議下,鄧小平下令李鵬派遣坦克進 兵天安門廣場進行軍事鎮壓,此種踐踏人權的

內容:以自然景觀帶判斷氣候 m 外營力作用—冰河侵蝕;海水升降—沉水作用 (海面上升)。

舉措,不但引來國際撻伐,更有許多國家對中 國實施經濟制裁。

— 68 —

評分原則 2分 外營力作用 冰河侵蝕 (完全給分) 海水的升降情形 海面上升 1分 錯 1 字扣 1 分 (部分給分) 0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照片為峽灣,從 U 型的河谷及底下海水入侵

/

可以判斷。峽灣為冰河侵蝕後,海面上升使海 水入侵造成。 課綱:地 Bb-V-2 各類地形系統 目標: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

根據前後文判斷可得知,行政權與立法權不應 相互干擾與控制,強調權力之間的界線劃分, 故應選勾選三權分立。

影像及文獻、實驗、田野實察等資料, 解析其與解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內容:以地形判斷自然營力作用

評分原則 本題勾選「三權分立」,且寫出 「行政權與立法權不應相互干擾 4分 與控制(行政權不應受到國會控 (完全給分) 制,強調權力之間的界線劃分)

, 1孟德斯鳩;2達到權力制衡(避免專制情形 發生)。 根據提文提供的訊息可得知,美國採取行政權 與立法權不相互干擾的制度,強調權力之間的 制衡精神,故應該是孟德斯鳩提出的三權分立 思想,強調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並發

2分

或相關之概念 僅勾選「三權分立」,但無法明

(部分給分) 確寫出上述相關內容 0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揮彼此制衡的精神,以避免專制的情形產生。 1  評分原則 2分 本題需填答「孟德斯鳩」, (完全給分) 才完全給分 0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課綱:公 Be-V-1 民主國家有那些常見的政府 體制?與我國的政府體制有什麼差異? 目標:S4 使用社會領域的知能,根據主題進 行資料整理與評估 內容:能了解政治運作的原則

2  評分原則 寫出「達到權力制衡或避免 2分 專制產生或避免權力過度集 (完全給分) 中」等相關概念 1分 能掌握相關概念,但無法準 (部分給分) 確描述歷史事件與填答名詞 0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行政權與立法權不應相互干擾與 L三權分立 控制(行政權不應受到國會控 □ 制,強調權力之間的界線劃分)

!

L給予較少資源 □



課綱:歷 Lb-V-1 從宗教改革到啟蒙運動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 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能了解啟蒙哲士的思想主張 . D 甲為紐約州,乙為弗羅里達州,丙為德州,丁 為加州。2018 年 7 月統計,紐約州約 1,954 萬 餘人,弗羅里達州約 2,130 萬人,德州約 2,870 萬餘人,加州約 3,557 萬餘人,人數最 多的是加州,選舉人票數最多。各州選舉人票 數如下,紐約州 29 票,弗羅里達州 29 票,德 州 38 票,加州 55 票。本題可從美國的大都會 帶分布,代表人口集中的區域著眼。三大都會 帶在大西洋岸、大湖區南部、加州。前二者都 散布在數個州中,只有加州的大都會帶是在同 一州境內,人數集中,選舉人票數也最多。 課綱:地 Cg-V-2 多元族群共同塑造的文化特 色 目標:G5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視野與地理技 能,解析地表現象的特性 內容:了解美國人口分布

— 69 —

美國採取贏者全拿的選 舉人團制度,對於得勝 可能性低的州,最有可 能放棄、給予較少資源 等方式,而將資源轉給 其他可能勝出的地區

採取贏者全拿制度,重點在於贏得普選、拿到 該州的選舉人團票數,若該州有明顯的政黨傾 向,往往難以靠競選手段翻盤,為有效利用政 治資源,放棄或減少資源的投入是最有可能的 做法。 評分原則 勾選「給予較少資源」,並寫 出「贏者全拿的選舉人團制 4分 度,將資源轉給其他可能勝出 (完全給分) 的地區」或可辨識為正確之內 容 僅勾選「給予較少資源」,或 僅寫出「贏者全拿的選舉人團 2分 制度,將資源轉給其他可能勝 (部分給分) 出的地區」或可辨識為正確之 內容 0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課綱:公 Be-V-1 民主國家有那些常見的政府 體制?與我國的政府體制有什麼差異? 目標:S5 從社會領域的觀點,針對問題進行 探究並提出可能策略 內容:能理解文章內容,針對問題提出分析與 策略

0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 B 文中的華人還留著長辮子,表示還在清代。當 時主要由加州進入,在舊金山登岸。甲為華盛

課綱:歷 Hb-V-2 十九世紀以後東亞人群移動

頓州、乙為加州、丙為紐約州、丁為弗羅里達 州。 課綱:地 Cg-V-2 多元族群共同塑造的文化特 色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 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內容:了解北美族群的分布 # 美國

2華人工資低廉, 且易獨占某個行 業 1經濟原因

的變遷及其影響 目標:H5 釐清並詮釋當代事件與過去歷史的 關係 內容:了解華人移民美國的處境與發展 $ D 文化並無優劣之分,以我族中心主義的思維會 認為自己的文化是最優等的,其他的文化都是 低劣的,因此應採取文化相對論觀點,認知文 化並無優劣或好壞之分,才能避免歧視,故應 選D。A文化並無優/劣、高/低之分,僅有 差異之別。B文章為部分美國人觀點,與華人 文化重整無關。C若持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對 弱勢文化進行同化,恐加深種族歧視。

3中國支配及剝削 東南亞的經濟

東南亞地區

由上述資料內容可知,19 世紀以來已經出現

課綱:公 Dc-V-1 不同文化之間為何會有摩擦 或衝突? 目標:S2 從跨學科的視野反思或評論社會相

過排華浪潮,美國所發生的排華浪潮是因為華 人移民移往美國從事開挖礦產及修築鐵路的工 作,當鐵路的修築逐漸完工,礦場的開鑿逐漸 完成後,華人開始到城市中尋找各式工作機 會,美國白人勞工認為華工刻苦耐勞,可以長 時間工作,而且工資低廉,故而深受雇主歡 迎,只要華工持續做某一項工作,便容易壟斷 此一行業,使白人勞工失業,因而引發白人勞 工的恐慌,形成排華的聲浪,故應該是經濟因 素。近年,中國不斷擴大對東南亞地區的投 資,雖然受到當地政府的歡迎,但對當地人民 的生活改善有限,故而引發中國試圖支配及剝 削東南亞地區經濟的疑慮,形成一股排華的聲 浪,故而也是經濟因素。 1  評分原則 2分 本題需填答專有名詞之標準 (完全給分) 「經濟原因」,才完全給分 能掌握基本概念,但無法準 1分 確描 述歷 史 事 件與填 答 名 (部分給分) 詞。如:就業因素 0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關議題 內容:文化多元的價值觀 % C C《勞動基準法》的制定目的,在法令第 1 條 敘明:「為規定勞動條件最低標準,保障勞工 權益,加強勞雇關係,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 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 規定。雇主與勞工所訂勞動條件,不得低於本 法所定之最低標準。」故應選之。 課綱:公 Cd-V-2「個別勞動權益」和「集體 勞動三權」的內涵為何?為什麼政府需 透過個別與集體勞動法制相關規定來保 障平等的市場勞動參與? 目標:S1 整合社會領域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 詮釋歷史、環境與社會問題 內容:了解我國的勞動法規 ^ C 奧林匹克運動會本為希臘的酬神慶典,顯示出

2  評分原則 寫出「華人壟斷工作機會, 2分 導致白人失業」;「華人工 (完全給分) 資低廉、工時長,容易受到 雇用」任一項概念

希臘多神信仰的特色,但羅馬帝國的狄奧多西 一世在位期間,宣布基督教為帝國國教,使基 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唯一合法的信仰,故而希臘 原有的神祇成為被禁止信仰的對象,因而為酬 神而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也被迫停止舉辦。 課綱:歷 La-V-2 中古基督教世界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 絡的分析與詮釋

0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內容:了解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的宗教態度

3  評分原則 寫出「中國支配及剝削東南 2分 亞的經濟」;「當地人得到 (完全給分) 的經濟好處有限」任一項概 念

— 70 —

內容:認識農業系統的特性

&

) C 13 世紀末以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成立,並 積極對外擴張版圖,1453 年穆罕默德二世攻 陷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成為鄂圖曼土耳其 帝國的新首都,之後,更試圖奪取羅馬,並深 入義大利半島地區。隨著帝國的崛起,鄂圖曼 土耳其逐漸壟斷了東西貿易的通道,尤其對掌 控地中海商貿活動的威尼斯商人造成衝擊,威 尼斯為了突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對貿易的壟 斷,便與葡萄牙聯手遠航,尋覓新的貿易契 機。故而造成威尼斯商人轉往西西里及伊比利

公元 7 世紀伊斯蘭教創立後,阿拉伯民族在宗 教熱情與經濟考量下,逐漸對外擴張勢力版 圖,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洲的伊斯蘭帝 國,伊斯蘭信仰也隨著版圖的擴張而對外傳 播。自唐朝以來,伊斯蘭教逐漸傳入中國,隨

半島地區發展,應該與鄂圖曼土耳其人的崛起 有關。 課綱:歷 Mb-V-2 歐洲與亞、非兩洲的交流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 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了解亞洲、歐洲與非洲間的貿易往來與

著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往來日趨密切,伊斯蘭 (大食)帝國的商人也來到中國經商,甚至永 久定居,成為伊斯蘭教在中國發展的源流。蒙 古西征行動展開時,大批波斯、阿拉伯及中亞 各族人,離開已被踏平的家鄉,隨著蒙古軍隊 來到中國,帶著相同的宗教信仰— 伊斯蘭 教,走遍中國各地,之後在中國定居下來,建 立家園,漸漸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體,便構成 了中國回族的重要基礎,故而伊斯蘭教傳入中 國且影響回族的路線應該是由阿拉伯半島出 發,行經中亞再到新疆地區,此即為陸路的商 貿及文化傳播路徑。學生需畫出陸路路徑(阿 拉伯半島→中亞→新疆)。 課綱:歷 Ma-V-1 伊斯蘭文化的發展與擴張 目標:H1 辨識不同時期的變遷與延續 內容: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與發展 * B 中國政府以「教育營」為名進行國家及身分的 認同,所有作為的目的都在同化維吾爾族人, 使之放棄原有的文化與信仰,進而認同共產黨 與國家,故應選B。A目前新疆並未獨立,所

文化交流 Q A B糖能帶來極大利潤,此會影響「供給量」提 升。C生產上具有比較利益的國家應會成為 「出口國」。D畫底線處顯示在當時的背景 下,並無國家法律保障與人權意識,造成大量 的勞工(當成商品販賣的黑人奴隸)被壓榨, 利益歸於資本家,是違背社會公平的,故無專 業化分工體系可言。 課綱:公 Bn-V-2 決定一國進出口某項商品的 主要因素 目標:S1 整合社會領域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 詮釋歷史、環境與社會問題 內容:國際貿易下的利與弊 W 洋流:北赤道洋流;行星風系:東北信風。 當時大西洋的三角貿易,是由西非載著黑奴到

有新疆維吾爾族人名義上仍屬中國公民(國 民)身分。C是對政治洗腦,故與經濟發展無 涉。D共產黨強調對黨的忠誠,因此與漢人宗 教信仰無關。 課綱:公 Ac-V-2 為什麼公民身分是現代國家 認同的基礎? 目標:S2 從跨學科的視野反思或評論社會相 關議題 內容:了解公民身分與國家認同 ( B 現代棉花產業屬現金作物的栽培業。A為商業 性穀物農業。B為栽培業。C為傳統集約式農

美洲,當時起點和終點二地都在北半球,故以 北半球低緯區由東向西的風系和洋流為主。符 合此位置和方向的風系是東北信風,而洋流是 北赤道洋流。 評分原則 4分 洋流 北赤道洋流 東北信風 (完全給分) 行星風系 2分 錯 1 字扣 1 分 (部分給分) 0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課綱:地 Ba-V-2 大氣環流與洋流。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 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內容:大氣環流與洋流系統

業,產品自給為主。D放牧業。 課綱:地 Bf-V-1 產業系統與類別 目標:G5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視野與地理技 能,解析地表現象的特性

— 71 —

2分 上述僅正確回答一項 (部分給分) 0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E C C該圖是清真認證食品標章,底下的國家 INDONESIA 是印尼的英文,印尼是世界人口 最多的伊斯蘭國家。A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國是 泰國,佛教為主。B近 10 年人口數增加最多

課綱:公 Ce-V-1 市場價格如何決定? 目標:S4 使用社會領域的知能,根據主題進

的國家是印度,以信仰印度教為主。D世界最 大面積的熱帶雨林為亞馬孫雨林,在南美洲, 以信仰天主教為主。 課綱:地 Cc-V-2 多元的文化景觀 目標:G4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視野與地理技 能,分析地表現象的內涵

行資料整理與評估 內容:理解供需改變對社會福祉的影響 U C C這五個英語系國家均曾為英國統治。A美國 非大英國協成員。B澳、紐在太平洋。D澳、 紐非北約成員國。

內容:能解釋東南亞地區文化特色

課綱:地 Ci-V-3 經濟地理空間重組。 目標:G7 以地理系統、地理視野的觀點進行 議題探討 內容:了解不同國家的特性

R B 由題文提及的圖示可知其為清真認證標籤,此 認證標籤代表的是符合伊斯蘭教法規定的食 物,故選擇食物時會特別留意此標籤顯示其應 該是穆斯林,穆斯林必須遵守五功的規範,且 一生中至少要到聖地麥加朝聖一次。AD應該

I A 五眼聯盟是由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英

是基督徒需遵守的規範。C應該是佛教徒的信 仰特色。 課綱:歷 Ma-V-1 伊斯蘭文化的發展與擴張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 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能了解伊斯蘭教信仰的特色 T C 圖中的甲線為設定價格下限,意指販售商品時 不得低於政府設定的最低價格;反之,乙線為 設定價格上限。一旦設定價格上限,販售的價 格將低於平均價格,可能導致「供不應求」、 「生產者剩餘降低」等影響,也可能會使相關 的替代品需求減少,故選C。 課綱:公 Ce-V-4 為何政府的價格管制會降低 經濟效率?

國和美國五個英語圈國家所組成的情報聯盟, 並協定分享國際情報,主要用於監視蘇聯及其 東歐盟友,可見此組織擔心冷戰期間蘇聯為首 的共產勢力擴大,故而相互結盟來圍堵蘇聯及 其盟友。 課綱:歷 Na-V-1 冷戰期間的政治局勢 目標:H5 釐清並詮釋當代事件與過去歷史的 關係 內容:能了解冷戰時期西方國家如何圍堵共產 勢力的發展 O B B雖然日、臺都在第一島鏈,但從科技發展、 戰略位置及與歐美關係來看,此國家為日本。 臺灣雖然位置重要,但與世界重要國家多無正 式外交關係。 課綱:地 Ci-V-3 經濟地理空間重組 目標:G7 以地理系統、地理視野的觀點進行 議題探討

目標:S2 從跨學科的視野反思或評論社會相 關議題 內容:政府的價格管制政策所造成的影響

內容:了解國際關係

Y P

L增加 □



1割讓

「鴉片戰爭戰敗」或「簽訂《南京 條約》」

2回歸

「英國租借新界地區」或「列強租 借港灣」或「英國拓展香港界址」

1 1842 年清廷因為鴉片戰爭戰敗,被迫簽下 中英《南京條約》,在條約中規定將香港 島割讓給英國,開啟了英國殖民統治香港

因外籍移工的人數漸多,販賣外籍食品的供給 與需求皆增加,故社會福祉範圍變大。 評分原則 4分 勾選「增加」,畫出社會福祉 (完全給分) 範圍(色塊)且無錯誤資訊

— 72 —

的歷史。 評分原則 寫出「鴉片戰爭戰敗」或 2分 「簽訂《南京條約》」任 (完全給分) 一項概念

評分原則

能掌握相關概念,但無法 1分 準確描述歷史事件與填答 (部分給分) 名詞,如「清廷戰敗」或

2分 寫出「地形雨」和「西南季風」 (完全給分) 1 寫出「地形雨」或「西南 1分 季風」任一項 (部分給分) 2 錯 1 字扣 1 分 0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簽訂不平等條約」 0分 (不給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2 由於英法聯軍之役清廷戰敗,中國被迫簽 下中英法《北京條約》,並將九龍司割讓 給英國。在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列強更 加看輕中國,故而興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 圍與租借港灣的瓜分風潮,英國要求拓展 香港界址,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 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二百多個離島,即 今日所稱的「新界」,而租期定為九十九

課綱:地 Ba-V-1 氣候要素。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 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內容:了解降水的機制

年,故而理應在 1997 年將新界歸還給中 國,由於香港、九龍司、新界三地水、電

D D 印度之所以能成為茶葉的重要出口國,主要是 因為英國在印度進行殖民統治,並有計畫的在 印度栽種茶園,使印度成為茶葉的生產大國,

相連,故而在與中國協議後,決定將三地 一併在 1997 年歸還給中國,中國也因此做 出香港五十年不變的承諾。

並供應英國的茶葉需求。故英國本從中國進口 大量茶葉,之後印度反成為英國茶葉進口的主 要供應地。

評分原則

課綱:歷 Mb-V-1 歐洲與亞洲的交流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 絡的分析與詮釋

寫出「英國租借新界地 2分 區」或「列強租界港灣」 (完全給分) 或「英國拓展香港界址」 任一項概念 能掌握相關概念,但無法 1分 準確描述歷史事件與填答 (部分給分) 名詞,如「瓜分風潮」、 「列強瓜分中國」 0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課綱:歷 Ia-V-2 東亞國家對西方帝國主義的 回應 目標:H5 釐清並詮釋當代事件與過去歷史的 關係

內容:能了解歐洲各國在亞洲的殖民或侵略的 發展 F A 所謂的「公平正義」基本上為給予每個人其所 應得的,災民個別的損失各有不同,給予因災 害造成生理上的傷殘、財產上的補貼,才能稱 為公平正義,故為正解。B根據羅爾斯的正義 論主張,應給予社經地位較不利者多些協助, 稱為合理的差別待遇。C災情的起因為暴雨, 茶園本身並無環境汙染、電波干擾等侵害健康

內容:能了解香港割讓與回歸始末 A B B文中的災害是因雨造成的土石流,最易在迎 風面的山坡地發生。印度雨季因西南季風帶來 大量降水,迎風面主要在西南的喀拉拉邦和東 北的阿薩姆省。A甲為乾燥氣候區。C丙為德 干高原,和D丁同為背風面,降水量較小。 課綱:地 Ba-V-5 問題探究:氣候、水資源與 人類生活 目標:G4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視野與地理技 能,分析地表現象的內涵 內容:了解南亞災害的類型與分布 S 西南季風遇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降水是因水氣抬升後凝結而成,可依水氣上升 分成地形雨、氣旋雨、對流雨,也有將強烈的 熱帶氣旋獨立討論。印度位在熱帶季風氣候 區,迎夏季季風的降雨即為地形雨。

— 73 —

之設備,非屬鄰避效應之設施。D在我國,災 民應受到「社會救助」,而若是農業災害者, 亦可適用《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社會救 助的對象為所得低於一定標準的經濟弱勢者, 以及遭受急難或災害者,目的在維持國民最低 「基本」生活水準所需的所得。 課綱:公 Da-V-1 個人權利跟公平正義(包括 程序、匡正有何關聯?每個人都受到 「無差別對待」對於追求社會公平正義 有什麼重要性? 目標:S3 從社會領域的觀點,分析議題的形 成背景與內涵 內容:理解社會公平正義與社會安全制度

Get in touch

Social

© Copyright 2013 - 2024 MYDOKUMENT.COM - All rights reserved.